CN108830620A - 一种大数据下的防伪方法及使用该防伪方法的防伪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数据下的防伪方法及使用该防伪方法的防伪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30620A
CN108830620A CN201810702778.5A CN201810702778A CN108830620A CN 108830620 A CN108830620 A CN 108830620A CN 201810702778 A CN201810702778 A CN 201810702778A CN 108830620 A CN108830620 A CN 1088306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ke code
product
fake
tested
c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0277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洪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Lang Jin Anti-Counterfei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Lang Jin Anti-Counterfei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Lang Jin Anti-Counterfei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Lang Jin Anti-Counterfei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0277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30620A/zh
Publication of CN1088306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3062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n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18Certifying business or products
    • G06Q30/0185Product, service or business identity fraud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Fina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数据下的防伪方法及使用该防伪方法的防伪系统,生产厂商在防伪系统客户端注册;生产厂商确定每件产品的防伪编码;生产厂商将产品和与其对应的真防伪编码录入防伪系统客户端,并上传至防伪系统服务器;消费者将待验防伪编码扫描入防伪系统客户端,同时防伪系统服务器记录消费者录入待验防伪编码时的信息,比对待验防伪编码和真防伪编码:若待验防伪编码与真防伪编码不一致,待验防伪编码无效,判断产品为仿冒品;若待验防伪编码与真防伪编码一致,a.扫描录入次数为1次,待验防伪编码有效,判断产品为正品;b.扫描录入次数大于或等于2次,判断产品为疑似仿冒品。

Description

一种大数据下的防伪方法及使用该防伪方法的防伪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伪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大数据下的防伪方法及使用该防伪方法的防伪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商品种类越来越多样化,随之产生了仿照、伪造名牌产品的假冒伪劣商品,正品、真品的防伪技术也由此诞生。
防伪技术是指为了达到防伪目的而采取的措施,防伪技术是在一定范围内能准确鉴别真伪,并不易被仿制和复制的技术。简单的说就是防止仿造、仿冒的技术,为了保护企业品牌、保护市场、保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而采取的一种防范性技术措施。防伪技术产品是以防伪为目的,采用防伪技术制成的、具有防伪功能的产品。
防伪技术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印刷防伪技术、化学材料防伪技术、物理防伪技术、数码信息防伪技术、结构和包装防伪技术、人体和生物特征防伪技术等等。
然而,虽然防伪技术种类繁多,且制作工艺繁琐,造价高,但是,仍有不法厂商在高利润的诱惑下采用伪造防伪标志或者回收正品包装的方式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却不易识别和查询。
假冒伪劣产品不仅会给正规厂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影响其品牌信誉,使其信誉度大大降低;另外,假冒伪劣产品也会给消费者带来经济损失,更甚者,还会对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造成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易行、节约成本的基于大数据的防伪方法,可以杜绝产品防伪编码的伪造、防伪包装二次利用形成的假冒伪劣产品。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一种大数据下的防伪方法, 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⑴生产厂商在防伪系统客户端进行注册;
⑵生产厂商确定每一件产品的防伪编码,即产品与防伪编码一一对应,该防伪编 码为真防伪编码,将该真防伪编码设置在产品外包装上,并采用覆盖层覆盖,一次性使用;
⑶生产厂商将产品和与其对应的真防伪编码录入防伪系统客户端,并上传至防伪 系统服务器;
⑷消费者购入产品的防伪编码为待验防伪编码,消费者将待验防伪编码扫描录入 防伪系统客户端,并上传至防伪系统服务器,同时防伪系统服务器对消费者录入待验防伪 编码时的信息进行记录,并比对待验防伪编码和真防伪编码:
①若待验防伪编码与真防伪编码不一致,则待验防伪编码无效,判断产品为仿冒 品;
②若待验防伪编码与真防伪编码一致,则:
a.若待验防伪编码的扫描录入次数为1次,则待验防伪编码有效,判断产品为正 品;
b.若待验防伪编码的扫描录入次数大于或等于2次,则判断产品为疑似仿冒品,转 入步骤⑸;
⑸若第一次录入待验防伪编码的操作是消费者已知的,即确认疑似仿冒品为正 品,反之亦然。
大数据(big data)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本发明是通过防伪系统服务器这种大数据系统记录产品防伪编码的扫码次数来判断是否是仿冒品,消费者易于识别和查询,可杜绝产品防伪编码的伪造、防伪包装二次利用形成的假冒伪劣产品,避免假冒伪劣产品带来的危害。而且,本发明生产厂商防伪编码设计简单、造价低、节约成本,适于广泛推广和适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步骤⑷中,所述消费者录入待验防伪编码时的信息包括防伪编码的扫描次数、扫描地点和扫描时间等。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所述步骤⑵中,生产厂商根据自身需求,自行设置产品的防伪编码,防伪编码为产品的唯一身份编码,或者防伪编码由防伪系统服务器自动生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生产厂商在防伪系统客户端进行注册时,设置预警值m,当产品验证信息结果显示为仿冒品和疑为仿冒品的数值超过预警值m时,防伪系统服务器汇总产品验证信息,产品验证信息包括与防伪编码对应的产品型号、产品批次、扫描次数、扫描地点和扫描时间等信息,通过防伪系统客户端传送至生产厂商,便于生产厂商对假冒伪劣产品进行跟踪排查。且生产厂商可以对产品的侵权信息等进行有效监控,方便对假冒伪劣产品进行打击,维护品牌效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生产厂商在防伪系统客户端注册时,可选择要求定期反馈产品验证信息,防伪系统服务器定期汇总产品验证信息进行反馈,方便生产厂商了解产品的销量、销售地区等信息,调整产品生产策略。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防伪方法,将经销商纳入本发明的范畴,可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防伪效果。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一种大数据下的防伪方法, 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⑴生产厂商在防伪系统客户端进行注册;
⑵生产厂商确定每一件产品的两个防伪编码,即一件产品与两个防伪编码相对 应,该两个防伪编码是真防伪编码,其中一个真防伪编码设置于产品外包装上,无覆盖层覆盖,为开放防伪编码,可多次扫描录入防伪系统客户端,另一个真防伪编码设置于产品内 部,有覆盖层覆盖,为内置防伪编码,仅可一次扫描录入防伪系统客户端;
⑶生产厂商将产品和与其对应的两个真防伪编码录入防伪系统客户端,并上传至 防伪系统服务器;
⑷经销商在防伪系统客户端进行注册;
⑸经销商收到生产厂商发来的产品后,将该产品的开放防伪编码扫描录入防伪系 统客户端,并上传至防伪系统服务器,防伪系统服务器对该产品所对应的经销商信息进行 记录,同时对该产品所对应的经销商的验证信息进行记录,该经销商是产品定位经销商;
⑹消费者购入产品的两个防伪编码为待验防伪编码,消费者将待验防伪编码中的 开放防伪编码扫描录入防伪系统客户端,并上传至防伪系统服务器,由防伪系统服务器比 对待验防伪编码中的开放防伪编码和真防伪编码中的开放防伪编码,判断经销商信息,并 与产品定位经销商对比:
①若经销商信息与产品定位经销商一致,显示经销商名称,建议购买,转入步骤 ⑺;
②若经销商信息与产品定位经销商不一致,显示经销商名称,不建议购买;
⑺消费者将待验防伪编码中的内置防伪编码扫描录入防伪系统客户端,并上传至 防伪系统服务器,同时防伪系统服务器对消费者录入内置防伪编码时的信息进行记录,并 比对待验防伪编码中的内置防伪编码和真防伪编码中的内置防伪编码:
①若两个内置防伪编码不一致,待验防伪编码中的内置防伪编码无效,判断产品 为仿冒品;
②若两个内置防伪编码一致,则:
a.若待验防伪编码中的内置防伪编码扫描录入次数为1次,则该内置防伪编码有 效,判断产品为正品;
b.若待验防伪编码中的内置防伪编码扫描录入次数大于或等于2次,则判断产品 为疑似仿冒品,转入步骤⑻;
⑻若第一次扫描录入该内置防伪编码的操作是消费者已知的,即确认疑似仿冒品 为正品,反之亦然。
本发明防伪系统客户端面向终端用户,包括生产厂商、终端消费者以及中间经销商等,用于录入产品相关信息及提供用户所需要的信息。防伪系统服务器用于录入产品相关信息的储存和分析,生产厂商、经销商身份的确认等。鉴于产品信息量大,且涉及个人隐私等信息,要求服务器容量大,处理速度快,信息安全性好。另外,生产厂商也可以同时获得经销商信息、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等,进一步优化产品生产规模等。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生产厂商在防伪系统客户端进行注册时,预设经销商验证消息预警值p,当经销商验证信息数量超过预警值p时,防伪系统服务器汇总产品所对应的经销商验证信息,经销商验证信息包括与防伪编码所对应的产品型号、产品批次、扫描次数和扫描供应商信息,通过防伪系统客户端传送至生产厂商,便于生产厂商对假冒伪劣产品进行跟踪排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生产厂商在防伪系统客户端进行注册时,预设消费者验证信息预警值m,当消费者验证信息结果显示为仿冒品和疑似仿冒品的数值超过预警值m时,防伪系统服务器汇总消费者验证信息,消费者验证信息包括与防伪编码所对应的产品型号、产品批次、扫描次数、扫描地点和扫描时间,并通过防伪系统客户端传送至生产厂商便于生产厂商对可能的假冒伪劣产品进行跟踪排查。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数据下的防伪系统。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一种使用上述基于大数据的防伪方法的防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伪系统客户端,用于生产厂商进行注册并录入产品和与其一一对应的真防伪编 码,同时用于消费者扫描录入所购入产品的待验防伪编码;
防伪系统服务器,用于储存生产厂商录入的真防伪编码和消费者扫描录入的待验 防伪编码,并记录消费者录入待验防伪编码时的信息,对待验防伪编码和真防伪编码进行 比对;
所述防伪系统客户端通过网络与防伪系统服务器相连;若待验防伪编码与真防伪 编码不一致,待验防伪编码无效,判断产品为仿冒品;若待验防伪编码与真防伪编码一致,则:a.若待验防伪编码的录入次数为1次,则待验防伪编码有效,判断产品为正品;b.若待验防伪编码的录入次数大于或等于2次,则判断产品为疑似仿冒品;若第一次录入待验防伪编码的操作是消费者已知的,即确认疑似仿冒品为正品,反之亦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显著的优点:
⑴本发明是通过防伪系统服务器这种大数据系统记录产品防伪编码的扫码次数 来判断是否是仿冒品,消费者易于识别和查询,可杜绝产品防伪编码的伪造、防伪包装二次 利用形成的假冒伪劣产品,避免假冒伪劣产品带来的危害。
⑵本发明通过生产厂商注册时,设置预警值m,便于生产厂商对假冒伪劣产品进行跟踪排查,且生产厂商可以对产品的侵权信息等进行有效监控,可以方便对假冒伪劣产品进行打击,维护品牌效益。
⑶本发明通过生产厂商在防伪系统客户端注册时,可选择要求定期反馈产品验证信息,方便生产厂商了解产品的销量、销售地区等信息,调整产品生产策略。
⑷本发明防伪系统客户端面向终端用户,包括生产厂商、终端消费者以及中间经销商等,用于录入产品相关信息及提供用户所需要的信息。防伪系统服务器用于录入产品相关信息的储存和分析,生产厂商、经销商身份的确认等。生产厂商可以同时获得经销商信息、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等,进一步优化产品生产规模等。
⑸本发明生产厂商防伪编码设计简单、造价低、节约成本,适于广泛推广和适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一种大数据下的防伪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⑴生产厂商在防伪系统客户端进行注册,根据要求上传证明文件,等待系统审核 确认;
⑵生产厂商确定每一件产品的防伪编码,即产品与防伪编码一一对应,生产厂商 根据自身需求,自行设置产品的防伪编码,防伪编码是生产产品的唯一身份编码;生产厂商 也可要求防伪系统服务器自动生成防伪编码。该防伪编码为真防伪编码,将该真防伪编码 设置在产品外包装上,并采用覆盖层覆盖,一次性使用;在本实施例中,覆盖层是贴在产品 外包装上的不透明薄膜。在其它实施例中,覆盖层也可以采用涂层。
⑶生产厂商根据防伪系统客户端的要求,将产品和与其对应的真防伪编码录入防伪系统客户端,并上传至防伪系统服务器;
⑷消费者购入产品的防伪编码为待验防伪编码,消费者将待验防伪编码扫描录入 防伪系统客户端,并上传至防伪系统服务器,同时防伪系统服务器对消费者录入待验防伪 编码时的信息进行记录,消费者录入待验防伪编码时的信息包括防伪编码的扫描次数、扫 描地点和扫描时间等。并比对待验防伪编码和真防伪编码:
①若待验防伪编码与真防伪编码不一致,则待验防伪编码无效,判断产品为仿冒 品;
②若待验防伪编码与真防伪编码一致,则:
a.若待验防伪编码的扫描录入次数为1次,则待验防伪编码有效,判断产品为正 品;
b.若待验防伪编码的扫描录入次数大于或等于2次,则判断产品为疑似仿冒品,转 入步骤⑸;
⑸若第一次录入待验防伪编码的操作是消费者已知的,具体可以是第一次录入待 验防伪编码的操作是消费者本人,或者是消费者的朋友等等,即确认疑似仿冒品为正品,反之亦然。
生产厂商在注册时,设置预警值m,当产品验证信息结果显示为仿冒品和疑为仿冒品的数值超过预警值m时,防伪系统服务器汇总产品验证信息,产品验证信息包括与防伪编码对应的产品型号、产品批次、扫描次数、扫描地点和扫描时间等信息,通过防伪系统客户端传送至生产厂商,便于生产厂商对假冒伪劣产品进行跟踪排查。且生产厂商可以对产品的侵权信息等进行有效监控,可以方便对假冒伪劣产品进行打击,维护品牌效益。
生产厂商在防伪系统客户端注册时,可选择要求定期反馈产品验证信息,防伪系统服务器定期汇总产品验证信息进行反馈,方便生产厂商了解产品的销量、销售地区等信息,调整产品生产策略。
一种大数据下的防伪方法的防伪系统,包括:
防伪系统客户端,用于生产厂商进行注册并录入产品和与其一一对应的真防伪编 码,同时用于消费者扫描录入所购入产品的待验防伪编码;
防伪系统服务器,用于储存生产厂商录入的真防伪编码和消费者扫描录入的待验 防伪编码,并记录消费者录入待验防伪编码时的信息,对待验防伪编码和真防伪编码进行 比对;
所述防伪系统客户端通过网络与防伪系统服务器相连;若待验防伪编码与真防伪 编码不一致,待验防伪编码无效,判断产品为仿冒品;若待验防伪编码与真防伪编码一致,则:a.若待验防伪编码的录入次数为1次,则待验防伪编码有效,判断产品为正品;b.若待验防伪编码的录入次数大于或等于2次,则判断产品为疑似仿冒品;若第一次录入待验防伪编码的操作是消费者已知的,即确认疑似仿冒品为正品,反之亦然。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将经销商纳入本发明的范畴。
一种大数据下的防伪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⑴生产厂商在防伪系统客户端进行注册,根据要求上传证明文件,等待系统审核 确认;
⑵生产厂商确定每一件产品的两个防伪编码,生产厂商根据自身需求,自行设置 产品的防伪编码,生产厂商也可要求防伪系统服务器形成防伪编码。即一件产品与两个唯 一的防伪编码相对应,该两个防伪编码是真防伪编码,其中一个真防伪编码设置于产品外 包装上,无覆盖层覆盖,为开放防伪编码,可多次扫描录入防伪系统客户端,另一个真防伪 编码设置于产品内部,使用不透明薄膜覆盖,为内置防伪编码,仅可一次扫描录入防伪系统客户端;
⑶生产厂商将产品和与其对应的两个真防伪编码录入防伪系统客户端,并上传至 防伪系统服务器;
⑷经销商在防伪系统客户端进行注册,根据要求上传证明文件,等待系统审核确 认;
⑸经销商收到生产厂商发来的产品后,使用防伪系统客户端扫描录入该产品的开 放防伪编码,并上传至防伪系统服务器,防伪系统服务器对该产品所对应的经销商信息进 行记录。
当产品更换经销商后,更换经销商需再次扫描外包装的开放防伪编码,更换经销商信息。
同时防伪系统服务器对该产品所对应的经销商的验证信息进行记录,验证信息包括开放防伪编码的扫描次数、扫描地点和扫描时间等,该经销商即为产品定位经销商;
⑹消费者购入产品的两个防伪编码为待验防伪编码,消费者将待验防伪编码中的 开放防伪编码扫描录入防伪系统客户端,并上传至防伪系统服务器,由防伪系统服务器比 对待验防伪编码中的开放防伪编码和真防伪编码中的开放防伪编码,判断经销商信息,并 与产品定位经销商对比:
①若经销商信息与产品定位经销商一致,显示经销商名称,建议购买,转入步骤 ⑺;
②若经销商信息与产品定位经销商不一致,显示经销商名称,不建议购买;
⑺消费者将待验防伪编码中的内置防伪编码扫描录入防伪系统客户端,并上传至 防伪系统服务器,同时防伪系统服务器对消费者录入内置防伪编码时的信息进行记录,包 括防伪编码的扫描次数、扫描地点、扫描时间等,并比对待验防伪编码中的内置防伪编码和真防伪编码中的内置防伪编码:
①若两个内置防伪编码不一致,待验防伪编码中的内置防伪编码无效,判断产品 为仿冒品;
②若两个内置防伪编码一致,则:
a.若待验防伪编码中的内置防伪编码扫描录入次数为1次,则该内置防伪编码有 效,判断产品为正品;
b.若待验防伪编码中的内置防伪编码扫描录入次数大于或等于2次,则判断产品 为疑似仿冒品,转入步骤⑻;
⑻若第一次扫描录入该内置防伪编码的操作是消费者已知的,即确认疑似仿冒品 为正品,反之亦然。
防伪系统客户端面向终端用户,包括生产厂商、终端消费者以及中间经销商等,用于录入产品相关信息及提供用户所需要的信息。
防伪系统服务器用于录入产品相关信息的储存和分析,生产厂商、经销商身份的确认等。鉴于产品信息量大,且涉及个人隐私等信息,要求服务器容量大,处理速度快,信息安全性好。
另外,生产厂商也可以同时获得经销商信息、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等,进一步优化产品生产规模等。
生产厂商在防伪系统客户端进行注册时,预设经销商验证消息预警值p,当经销商验证信息数量超过预警值p时,防伪系统服务器汇总产品所对应的经销商验证信息,经销商验证信息包括与防伪编码所对应的产品型号、产品批次、扫描次数和扫描供应商信息,通过防伪系统客户端传送至生产厂商,便于生产厂商对假冒伪劣产品进行跟踪排查。
生产厂商在防伪系统客户端进行注册时,预设消费者验证信息预警值m,当消费者验证信息结果显示为仿冒品和疑似仿冒品的数值超过预警值m时,防伪系统服务器汇总消费者验证信息,消费者验证信息包括与防伪编码所对应的产品型号、产品批次、扫描次数、扫描地点和扫描时间,并通过防伪系统客户端传送至生产厂商便于生产厂商对可能的假冒伪劣产品进行跟踪排查。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发明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发明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

1.一种大数据下的防伪方法及使用该防伪方法的防伪系统,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⑴生产厂商在防伪系统客户端进行注册;
⑵生产厂商确定每一件产品的防伪编码,即产品与防伪编码一一对应,该防伪编码为真防伪编码,将该真防伪编码设置在产品外包装上,并使用覆盖层覆盖,一次性使用;
⑶生产厂商将产品和与其对应的真防伪编码录入防伪系统客户端,并上传至防伪系统服务器;
⑷消费者购入产品的防伪编码为待验防伪编码,消费者将待验防伪编码扫描录入防伪系统客户端,并上传至防伪系统服务器,同时防伪系统服务器对消费者录入待验防伪编码时的信息进行记录,并比对待验防伪编码和真防伪编码:
①若待验防伪编码与真防伪编码不一致,则待验防伪编码无效,判断产品为仿冒品;
②若待验防伪编码与真防伪编码一致,则:
a.若待验防伪编码的扫描录入次数为1次,则待验防伪编码有效,判断产品为正品;
b.若待验防伪编码的扫描录入次数大于或等于2次,则判断产品为疑似仿冒品,转入步骤⑸;
⑸若第一次扫描录入待验防伪编码的操作是消费者已知的,即确认疑似仿冒品为正品,反之亦然。
CN201810702778.5A 2018-06-30 2018-06-30 一种大数据下的防伪方法及使用该防伪方法的防伪系统 Withdrawn CN1088306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02778.5A CN108830620A (zh) 2018-06-30 2018-06-30 一种大数据下的防伪方法及使用该防伪方法的防伪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02778.5A CN108830620A (zh) 2018-06-30 2018-06-30 一种大数据下的防伪方法及使用该防伪方法的防伪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30620A true CN108830620A (zh) 2018-11-16

Family

ID=64134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02778.5A Withdrawn CN108830620A (zh) 2018-06-30 2018-06-30 一种大数据下的防伪方法及使用该防伪方法的防伪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3062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18521A (zh) * 2022-08-02 2022-09-06 浙江口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医美数据处理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18521A (zh) * 2022-08-02 2022-09-06 浙江口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医美数据处理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18521B (zh) * 2022-08-02 2022-12-09 浙江口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医美数据处理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36191B2 (en) Authenticated production
US10915749B2 (en) Authentication of a suspect object using extracted native features
CN109345264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酒类产品溯源防伪系统和方法
AU2017100056A4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verifying of the authenticity of a consumer product
US8421593B2 (en)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hentication of objects having multiple components
CA2891654A1 (en) System for authenticating items
US10201939B1 (en) Product authenticity verification system
WO2005043350A2 (en) Authentication and tracking system
CN102663590B (zh) 基于限制认证次数的商品防伪认证系统及方法
CN102054183B (zh) 基于无线射频识别和数字水印的产品防伪系统及方法
WO2012136138A1 (en) Anti-counterfeiting using asymmetrical dual codes on product
CN106557933A (zh) 产品防伪溯源方法和产品防伪溯源系统
CN101356538A (zh) 投入流通领域的物品的验证方法
US2013031799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cking Status of Random Unique Code Strings and Generation of Random Unique Code Strings
US20130024387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cking Assigned Code Strings
CN108985431B (zh) 一种防伪标签及其检测鉴定注册商标的商品真品的方法
CN107742218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防伪方法和使用该防伪方法的防伪系统
CN108830620A (zh) 一种大数据下的防伪方法及使用该防伪方法的防伪系统
US2008027030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theft detection of encoded encrypted software keyed genuine goods
Flank Legal issues in IP protection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N102402751A (zh) 一种基于双向验证电码的商品防伪方法
Kilcullen Authentication Based Solutions to Counterfeiting of Manufactured Goods
Binu Crime and Criminal Behaviour
WO2020010571A1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防伪系统
WO2023170656A1 (en) A system and a computer-implemented method for detecting counterfeit items or items which have been produced illicit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