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09937B - 一种管控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控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09937B
CN108809937B CN201810360468.XA CN201810360468A CN108809937B CN 108809937 B CN108809937 B CN 108809937B CN 201810360468 A CN201810360468 A CN 201810360468A CN 108809937 B CN108809937 B CN 1088099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terminal
identification code
informatio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6046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09937A (zh
Inventor
李国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Tiand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Tiand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Tiand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Tiand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6046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099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09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099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099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099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7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based on the identity of the terminal or configuration, e.g. MAC address, hardware or software configuration or device fingerpr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3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upporting lawful interception, monitoring or retaining of communications or communication related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2Network 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location of the use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2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e.g. protecting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PI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34Reselection control
    • H04W36/38Reselection control by fixed network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控系统及方法,包括:光纤分布系统将覆盖区域内的终端的通信连接切换至与远端设备连接;管控设备通获取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并判断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是否与预设的白名单相匹配;管控设备在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与预设的白名单不匹配时,与终端建立连接,并实时地获取具有上行信号功率的远端设备的设备信息;管控设备将设备信息发送至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获取与设备信息对应的远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终端所在的区域信息,并实时地获取天网系统中与区域信息相匹配的拍摄设备的图像信息。本发明能在检测到管控区域内出现非法终端时,获取持有非法终端的用户的图像信息,进而获取非法用户的信息,满足更高的安全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管控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控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某些场所,如考试场地、国家的情报部门、军区部门等,需要对移动终端的通信信号进行屏蔽,以实现信息的保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采取通过隔绝管控区域内的所有终端与公网进行连接的方式避免终端向外发送消息,实现信息保密。
然而,发明人发现,仅仅对移动终端的通信信号进行屏蔽,只能防止用户与外界通信,但无法对进入管控区域的非法用户进行跟踪,难以满足更高的安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控系统及方法,能在检测到管控区域内出现非法终端时,获取持有非法终端的用户的图像信息,进而获取非法用户的信息,满足了更高的安全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控系统,包括管控设备、光纤分布系统、天网系统以及后台服务器;所述光纤分布系统包括主机设备以及与所述主机设备连接的若干个远端设备,所述天网系统包括天网设备以及与所述天网设备连接的若干个拍摄设备;所述后台服务器分别与所述管控设备及所述天网设备连接,所述管控设备与所述主机设备连接;
所述光纤分布系统用于将所述光纤分布系统覆盖区域内的终端的通信连接从与公网连接切换至与其中一个所述远端设备连接;
所述管控设备包括:
身份信息获取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光纤分布系统获取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是否与预设的白名单相匹配;
设备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与预设的白名单不匹配时,通过所述光纤分布系统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并实时地获取具有上行信号功率的远端设备的设备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设备信息发送至所述后台服务器;
所述后台服务器包括:
位置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设备信息对应的远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图像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所在的区域信息,并实时地获取所述天网系统中与所述区域信息相匹配的拍摄设备的图像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包括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所述预存的白名单中存储有预存设备识别码及预存用户识别码;所述预存设备识别码与所述预存用户识别码一一对应;
第一判断模块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是否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
第一判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均不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时,判定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不匹配;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中的任意一个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时,判断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与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是否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中的预设设备识别码与预设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一致;
第二判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与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中的预设设备识别码与预设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不一致时,判定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不匹配;
第三判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与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中的预设设备识别码与预设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一致时,判定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相匹配。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管控系统还包括信源设备,所述信源设备与所述管控设备连接;所述管控设备还包括:
第一管控模块,用于在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均不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时,截留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
第二管控模块,用于在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中的任意一个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且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与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中的预设设备识别码与预设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不一致时,获取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并将获取到的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发送至所述信源设备,以使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通过所述信源设备传送至公网。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管控设备还包括:
状态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中的任意一个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且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与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中的预设设备识别码与预设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一致时,检测当前管控状态;
第三管控模块,用于在当前管控状态为一般管控时,将所述终端的通信连接从与所述光纤分布系统连接切换至与公网连接;
第四管控模块,用于在当前管控状态为高级管控时,通过所述光纤分布系统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获取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并将获取到的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发送至所述信源设备,以使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通过所述信源设备传送至公网。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管控系统还包括若干个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远端设备上的定位设备;
所述位置信息获取模块包括:
位置信息请求单元,用于向与所述设备信息对应的定位设备发送位置信息获取请求,以使与所述设备信息对应的定位设备返回位置信息;
位置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与所述设备信息对应的定位设备的所述位置信息,以获取与所述设备信息对应的远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为了达到相同的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管控方法,应用于管控系统,所述管控系统包括管控设备、光纤分布系统、天网系统以及后台服务器;所述光纤分布系统包括主机设备以及与所述主机设备连接的若干个远端设备,所述天网系统包括天网设备以及与所述天网设备连接的若干个拍摄设备;所述后台服务器分别与所述管控设备及所述天网设备连接,所述管控设备与所述主机设备连接;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光纤分布系统将所述光纤分布系统覆盖区域内的终端的通信连接从与公网连接切换至与其中一个所述远端设备连接;
所述管控设备通过所述光纤分布系统获取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
所述管控设备判断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是否与预设的白名单相匹配;
所述管控设备在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与预设的白名单不匹配时,通过所述光纤分布系统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并实时地获取具有上行信号功率的远端设备的设备信息;
所述管控设备将所述设备信息发送至所述后台服务器;
所述后台服务器获取与所述设备信息对应的远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所述后台服务器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所在的区域信息,并实时地获取所述天网系统中与所述区域信息相匹配的拍摄设备的图像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包括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所述预存的白名单中存储有预存设备识别码及预存用户识别码;所述预存设备识别码与所述预存用户识别码一一对应;
所述管控设备判断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是否与预设的白名单相匹配,包括:
所述管控设备判断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是否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
所述管控设备在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均不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时,判定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不匹配;
所述管控设备在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中的任意一个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时,判断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与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是否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中的预设设备识别码与预设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一致;
所述管控设备在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与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中的预设设备识别码与预设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不一致时,判定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不匹配;
所述管控设备在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与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中的预设设备识别码与预设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一致时,判定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相匹配。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管控系统还包括信源设备,所述信源设备与所述管控设备连接;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管控设备在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均不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时,截留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
所述管控设备在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中的任意一个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且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与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中的预设设备识别码与预设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不一致时,获取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并将获取到的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发送至所述信源设备,以使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通过所述信源设备传送至公网。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管控设备在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中的任意一个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且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与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中的预设设备识别码与预设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一致时,检测当前管控状态;
所述管控设备在当前管控状态为一般管控时,将所述终端的通信连接从与所述光纤分布系统连接切换至与公网连接;
所述管控设备在当前管控状态为高级管控时,通过所述光纤分布系统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获取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并将获取到的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发送至所述信源设备,以使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通过所述信源设备传送至公网。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管控系统还包括若干个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远端设备上的定位设备;
所述后台服务器获取与所述设备信息对应的远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包括:
所述后台服务器向与所述设备信息对应的定位设备发送位置信息获取请求,以使与所述设备信息对应的定位设备返回位置信息;
所述后台服务器接收与所述设备信息对应的定位设备的所述位置信息,以获取与所述设备信息对应的远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管控系统及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光纤分布系统获取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并在判定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与预设的白名单不匹配时,管控设备通过光纤分布系统与终端建立连接,并实时地获取具有上行信号功率的远端设备的设备信息,后台服务器根据设备信息获取远端设备所在区域,并实时地获取天网系统中与远端设备所在区域相匹配的拍摄设备的图像信息,通过以上方式获取持有非法终端的用户的图像信息,进而获取非法用户的信息,满足了更高的安全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管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管控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后台服务器40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管控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管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管控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后台服务器40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控系统,包括管控设备10、光纤分布系统20、天网系统30以及后台服务器40;所述光纤分布系统20包括主机设备21以及与所述主机设备21连接的若干个远端设备22,所述天网系统30包括天网设备31以及与所述天网设备31连接的若干个拍摄设备32;所述后台服务器40分别与所述管控设备10及所述天网设备31连接,所述管控设备10与所述主机设备21连接;
所述光纤分布系统20用于将所述光纤分布系统20覆盖区域内的终端的通信连接从与公网连接切换至与其中一个所述远端设备22连接;
所述管控设备10包括:
身份信息获取模块11,用于通过所述光纤分布系统20获取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
第一判断模块12,用于判断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是否与预设的白名单相匹配;
设备信息获取模块13,用于在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与预设的白名单不匹配时,通过所述光纤分布系统20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并实时地获取具有上行信号功率的远端设备22的设备信息;
发送模块14,用于将所述设备信息发送至所述后台服务器40;
所述后台服务器40包括:
位置信息获取模块41,用于获取与所述设备信息对应的远端设备22的位置信息;
图像信息获取模块42,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所在的区域信息,并实时地获取所述天网系统30中与所述区域信息相匹配的拍摄设备32的图像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若干个所述远端设备22的覆盖区域组成了所述光纤分布系统20的覆盖区域,当终端进入所述光纤分布系统20的覆盖区域时,所述光纤分布系统20将所述终端的通信连接从与公网连接切换至与其中一个所述远端设备22连接,即对进入所述光纤分布系统20覆盖区域的终端的通信连接作出了管制,断开了所述终端与公网的连接;在所述管控设备10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之前,所述管控设备10获取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当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与预设的白名单不匹配时,表明所述终端属于非法终端,所述管控设备10通过所述光纤分布系统20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在所述管控设备10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之后,与所述终端连接的远端设备22会持续通过所述主机设备21向所述管控设备10发送上行信号,即与终端建立连接的远端设备22具有上行信号功率,此时实时地获取具有上行信号功率的远端设备22的设备信息,并将所述远端设备22的设备信息发送给所述后台服务器40;所述后台服务器40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设备信息获取所述远端设备22的位置信息,以确定所述终端所在区域,并获取所述天网系统30中所述终端所在区域的拍摄设备32的图像信息,以从所述图像信息中获取持有非法终端的用户的信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远端射频设备确定非法终端的位置后,调取天网系统30中相关位置的图像信息,通过通信位置信息及图像信息的结合,实现对用户的多维度的管控。
将所述光纤分布系统20覆盖区域内的终端的通信连接从与公网连接切换至与其中一个所述远端设备22连接的具体方法可以但不限于将所述远端设备22的信号强度调至高于所述光纤分布系统20覆盖区域内公网基站的信号强度。由于一般的终端在建立连接时,优先与信号强度较强的设备建立连接,因此,当远端设备22的信号强度强于该区域内的公网基站的信号强度时,终端自动从与公网的连接切换至与所述光纤分布系统20的远端设备22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与基站和终端建立连接的方法相类似,所述管控设备10与终端建立连接也需要经过三次握手,三次握手成功后才能建立连接。在三次握手进行过程中,所述管控设备10获取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由于此时三次握手并未成功,因此与终端连接的远端设备22并不具有上行信号功率;当三次握手成功后,所述管控设备10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此时与终端连接的远端设备22便具备上行信号功率;因而在判定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与预设的白名单不匹配时,所述管控设备10通过所述光纤分布系统20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后,与所述终端连接的远端设备22具有上行信号功率,此时实时地获取具有上行信号功率的远端设备22的设备信息,进而获取远端设备22的位置信息,即远端设备22的位置信息即为当前持有非法终端的用户的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后台服务器40具体通过光纤交换机50分别与所述管控设备10及所述天网设备31连接,同时,所述光纤交换机50还与显示屏60及管控平台70连接,所述显示屏60用于显示与非法终端连接的远端设备22的分布情况及所述天网系统30反馈的相关图像信息,所述管控平台70用于对所述管控系统内的设备进行控制,如控制所述天网系统30中的拍摄设备32的拍摄方向等。所述光纤分布系统20可以包含多个主机设备21,所述天网系统30中可以包含多个天网设备31。
进一步地,当多个持有非法终端的用户进入所述光纤分布系统20的覆盖区域时,多个终端与所述管控设备10建立连接,此时可能存在多个具有上行信号功率的远端设备22,但由于所述管控设备10实时地获取具有上行信号功率的远端设备22的设备信息,所述后台服务器40能根据多个远端设备22的设备信息获取多个远端设备22所在区域的图像信息,能实现对多个持有非法终端的用户的管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包括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所述预存的白名单中存储有预存设备识别码及预存用户识别码;所述预存设备识别码与所述预存用户识别码一一对应;
第一判断模块12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是否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
第一判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均不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时,判定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不匹配;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中的任意一个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时,判断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与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是否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中的预设设备识别码与预设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一致;
第二判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与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中的预设设备识别码与预设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不一致时,判定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不匹配;
第三判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与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中的预设设备识别码与预设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一致时,判定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相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以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作为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具体地,所述用户识别码为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所述设备识别码为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所述预设的白名单可以是管理员设置的已报备的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当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中的身份识别信息不匹配时,表明所述终端未报备,属于非法终端。由于每一终端通信卡都具有唯一的IMSI码,每一个终端设备都具有唯一的IMEI码,当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均不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时,表明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未报备,属于非法终端,需要对其进行管控;当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中的任意一个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且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与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中的预设设备识别码与预设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不一致时,表明所述终端的已报备的终端通信卡被套用到未报备的终端设备上或已报备的终端设备上安装了未报备的终端通信卡,也属于非法终端;只有当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中的任意一个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且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与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中的预设设备识别码与预设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一致时,所述终端才属于合法终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管控系统还包括信源设备80,所述信源设备80与所述管控设备10连接;所述管控设备10还包括:
第一管控模块15,用于在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均不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时,截留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
第二管控模块16,用于在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中的任意一个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且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与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中的预设设备识别码与预设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不一致时,获取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并将获取到的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发送至所述信源设备80,以使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通过所述信源设备80传送至公网。
对于非法终端,本实施例提供了不同的管控方式。对于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均不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的终端,所述管控设备10截留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避免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对外发送,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对于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中任意一个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且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与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中的预设设备识别码与预设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不一致的终端,所述管控设备10获取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并将获取到的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通过所述信源设备80发送至公网,即所述终端仍然能通过公网将通信信息对外发送,但会受到所述管控设备10的管控。通过设置白名单,并以用户识别码及设备识别码作为识别终端是否需要截留终端通信信号的依据,实现对每一设备的通信管控,使得通信管控的针对性更高、管控更细致化。
优选地,所述信源设备80为多个,多个所述信源设备80分别实现不同通信频段的通信信号传输,使多种不同通信频段的通信信号能通过所述管控设备10实现信号传输。进一步地,多个所述信源设备80通过多系统合路平台90与所述管控设备10连接,所述多系统合路平台90能对不同通信频段的上行及下行射频信号分别进行合路及分路,并滤除各频带间的干扰成分。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管控设备10还包括:
状态检测模块17,用于在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中的任意一个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且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与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中的预设设备识别码与预设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一致时,检测当前管控状态;
第三管控模块18,用于在当前管控状态为一般管控时,将所述终端的通信连接从与所述光纤分布系统20连接切换至与公网连接;
第四管控模块19,用于在当前管控状态为高级管控时,通过所述光纤分布系统20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获取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并将获取到的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发送至所述信源设备80,以使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通过所述信源设备80传送至公网。
在本实施例中,管理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管控状态进行修改,如在重大的国家会议进行期间,将管控状态设置为高级管控,此时即便是合法终端,终端的通信信号也需通过所述管控设备10发送至公网,即此时所述管控设备10对合法终端也进行管控;在一般时间段,管理员可以将管控状态设置为一般管控,此时合法终端可以直接连接到公网。
可以理解的是,当当前管控状态为高级管控时,由于合法终端也需要与所述管控设备10建立连接,因而也能获取到与合法终端连接的远端设备22的设备信息,进而获取所述远端设备22所在区域的拍摄设备32的图像信息,因而能获取到持有合法终端的用户的信息,实现全面管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管控系统还包括若干个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远端设备22上的定位设备;
所述位置信息获取模块41包括:
位置信息请求单元,用于向与所述设备信息对应的定位设备发送位置信息获取请求,以使与所述设备信息对应的定位设备返回位置信息;
位置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与所述设备信息对应的定位设备的所述位置信息,以获取与所述设备信息对应的远端设备22的位置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台服务器40通过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远端设备22上的定位设备,获取具有上行信号功率的远端设备22的位置信息。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后台服务器40获取与所述设备信息对应的远端设备22的位置信息也可以是其他方式,如预设远端设备22的设备信息与位置信息对照表,所述对照表中的设备信息与位置信息一一对应,根据所述设备信息查找所述对照表以获取远端设备22的位置信息。
为了达到相同的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管控方法,应用于管控系统,所述管控系统包括管控设备、光纤分布系统、天网系统以及后台服务器;所述光纤分布系统包括主机设备以及与所述主机设备连接的若干个远端设备,所述天网系统包括天网设备以及与所述天网设备连接的若干个拍摄设备;所述后台服务器分别与所述管控设备及所述天网设备连接,所述管控设备与所述主机设备连接;
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S1、所述光纤分布系统将所述光纤分布系统覆盖区域内的终端的通信连接从与公网连接切换至与任意一个所述远端设备连接;
S2、所述管控设备通过所述光纤分布系统获取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
S3、所述管控设备判断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是否与预设的白名单相匹配;
S4、所述管控设备在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与预设的白名单不匹配时,通过所述光纤分布系统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并实时地获取具有上行信号功率的远端设备的设备信息;
S5、所述管控设备将所述设备信息发送至所述后台服务器;
S6、所述后台服务器获取与所述设备信息对应的远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S7、所述后台服务器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所在的区域信息,并实时地获取所述天网系统中与所述区域信息相匹配的拍摄设备的图像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包括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所述预存的白名单中存储有预存设备识别码及预存用户识别码;所述预存设备识别码与所述预存用户识别码一一对应;
所述步骤S3包括:
所述管控设备判断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是否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
所述管控设备在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均不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时,判定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不匹配;
所述管控设备在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中的任意一个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时,判断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与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是否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中的预设设备识别码与预设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一致;
所述管控设备在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与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中的预设设备识别码与预设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不一致时,判定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不匹配;
所述管控设备在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与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中的预设设备识别码与预设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一致时,判定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相匹配。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管控系统还包括信源设备,所述信源设备与所述管控设备连接;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管控设备在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均不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时,截留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
所述管控设备在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中的任意一个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且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与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中的预设设备识别码与预设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不一致时,获取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并将获取到的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发送至所述信源设备,以使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通过所述信源设备传送至公网。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管控设备在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中的任意一个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且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与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中的预设设备识别码与预设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一致时,检测当前管控状态;
所述管控设备在当前管控状态为一般管控时,将所述终端的通信连接从与所述光纤分布系统连接切换至与公网连接;
所述管控设备在当前管控状态为高级管控时,通过所述光纤分布系统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获取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并将获取到的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发送至所述信源设备,以使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通过所述信源设备传送至公网。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管控系统还包括若干个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远端设备上的定位设备;
所述步骤S6包括:
所述后台服务器向与所述设备信息对应的定位设备发送位置信息获取请求,以使与所述设备信息对应的定位设备返回位置信息;
所述后台服务器接收与所述设备信息对应的定位设备的所述位置信息,以获取与所述设备信息对应的远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控方法被用于上述管控系统中,其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一一对应于上述管控系统,因而不再赘述。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管控系统及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光纤分布系统获取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并在判定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与预设的白名单不匹配时,管控设备通过光纤分布系统与终端建立连接,并实时地获取具有上行信号功率的远端设备的设备信息,后台服务器根据设备信息获取远端设备所在区域,并实时地获取天网系统中与远端设备所在区域相匹配的拍摄设备的图像信息,通过以上方式获取持有非法终端的用户的图像信息,进而获取非法用户的信息,满足了更高的安全要求。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AccessMemory,RAM)等。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控设备、光纤分布系统、天网系统以及后台服务器;所述光纤分布系统包括主机设备以及与所述主机设备连接的若干个远端设备,所述天网系统包括天网设备以及与所述天网设备连接的若干个拍摄设备;所述后台服务器分别与所述管控设备及所述天网设备连接,所述管控设备与所述主机设备连接;
所述光纤分布系统用于将所述光纤分布系统覆盖区域内的终端的通信连接从与公网连接切换至与其中一个所述远端设备连接;
所述管控设备包括:
身份信息获取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光纤分布系统获取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是否与预设的白名单相匹配;
设备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与预设的白名单不匹配时,通过所述光纤分布系统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并实时地获取具有上行信号功率的远端设备的设备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设备信息发送至所述后台服务器;
所述后台服务器包括:
位置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设备信息对应的远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图像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所在的区域信息,并实时地获取所述天网系统中与所述区域信息相匹配的拍摄设备的图像信息;
其中,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包括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预存的白名单中存储有预存设备识别码及预存用户识别码;所述预存设备识别码与所述预存用户识别码一一对应;
所述管控设备在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与预设的白名单不匹配时,包括:
当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均不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时,表明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未报备,属于非法终端;
当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中的任意一个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且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与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中的预设设备识别码与预设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不一致时,也属于非法终端;
对于非法终端,管控系统提供了不同的管控方式;
所述管控系统还包括信源设备,所述信源设备与所述管控设备连接;所述管控设备还包括:
第一管控模块,用于在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均不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时,截留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
第二管控模块,用于在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中的任意一个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且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与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中的预设设备识别码与预设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不一致时,获取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并将获取到的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发送至所述信源设备,以使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通过所述信源设备传送至公网;
所述管控设备还包括:
状态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中的任意一个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且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与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中的预设设备识别码与预设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一致时,检测当前管控状态;
第三管控模块,用于在当前管控状态为一般管控时,将所述终端的通信连接从与所述光纤分布系统连接切换至与公网连接;
第四管控模块,用于在当前管控状态为高级管控时,通过所述光纤分布系统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获取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并将获取到的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发送至所述信源设备,以使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通过所述信源设备传送至公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第一判断模块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是否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
第一判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均不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时,判定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不匹配;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中的任意一个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时,判断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与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是否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中的预设设备识别码与预设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一致;
第二判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与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中的预设设备识别码与预设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不一致时,判定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不匹配;
第三判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与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中的预设设备识别码与预设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一致时,判定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相匹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控系统还包括若干个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远端设备上的定位设备;
所述位置信息获取模块包括:
位置信息请求单元,用于向与所述设备信息对应的定位设备发送位置信息获取请求,以使与所述设备信息对应的定位设备返回位置信息;
位置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与所述设备信息对应的定位设备的所述位置信息,以获取与所述设备信息对应的远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4.一种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管控系统,所述管控系统包括管控设备、光纤分布系统、天网系统以及后台服务器;所述光纤分布系统包括主机设备以及与所述主机设备连接的若干个远端设备,所述天网系统包括天网设备以及与所述天网设备连接的若干个拍摄设备;所述后台服务器分别与所述管控设备及所述天网设备连接,所述管控设备与所述主机设备连接;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光纤分布系统将所述光纤分布系统覆盖区域内的终端的通信连接从与公网连接切换至与其中一个所述远端设备连接;
所述管控设备通过所述光纤分布系统获取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
所述管控设备判断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是否与预设的白名单相匹配;
所述管控设备在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与预设的白名单不匹配时,通过所述光纤分布系统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并实时地获取具有上行信号功率的远端设备的设备信息;
所述管控设备将所述设备信息发送至所述后台服务器;
所述后台服务器获取与所述设备信息对应的远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所述后台服务器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所在的区域信息,并实时地获取所述天网系统中与所述区域信息相匹配的拍摄设备的图像信息;
其中,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包括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预存的白名单中存储有预存设备识别码及预存用户识别码;所述预存设备识别码与所述预存用户识别码一一对应;
所述管控设备在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与预设的白名单不匹配时,包括:当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均不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时,表明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未报备,属于非法终端;
当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中的任意一个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且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与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中的预设设备识别码与预设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不一致时,也属于非法终端;
对于非法终端,管控系统提供了不同的管控方式;
所述管控系统还包括信源设备,所述信源设备与所述管控设备连接;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管控设备在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均不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时,截留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
所述管控设备在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中的任意一个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且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与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中的预设设备识别码与预设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不一致时,获取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并将获取到的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发送至所述信源设备,以使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通过所述信源设备传送至公网;
所述管控设备在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中的任意一个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且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与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中的预设设备识别码与预设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一致时,检测当前管控状态;
所述管控设备在当前管控状态为一般管控时,将所述终端的通信连接从与所述光纤分布系统连接切换至与公网连接;
所述管控设备在当前管控状态为高级管控时,通过所述光纤分布系统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获取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并将获取到的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发送至所述信源设备,以使所述终端的通信信号通过所述信源设备传送至公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控设备判断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是否与预设的白名单相匹配,包括:
所述管控设备判断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是否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
所述管控设备在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均不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时,判定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不匹配;
所述管控设备在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及用户识别码中的任意一个存在于预设的白名单中时,判断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与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是否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中的预设设备识别码与预设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一致;所述管控设备在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与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中的预设设备识别码与预设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不一致时,判定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不匹配;
所述管控设备在所述终端的设备识别码与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中的预设设备识别码与预设用户识别码的对应关系一致时,判定所述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与所述预设的白名单相匹配。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控系统还包括若干个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远端设备上的定位设备;
所述后台服务器获取与所述设备信息对应的远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包括:
所述后台服务器向与所述设备信息对应的定位设备发送位置信息获取请求,以使与所述设备信息对应的定位设备返回位置信息;
所述后台服务器接收与所述设备信息对应的定位设备的所述位置信息,以获取与所述设备信息对应的远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CN201810360468.XA 2018-04-20 2018-04-20 一种管控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88099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60468.XA CN108809937B (zh) 2018-04-20 2018-04-20 一种管控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60468.XA CN108809937B (zh) 2018-04-20 2018-04-20 一种管控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09937A CN108809937A (zh) 2018-11-13
CN108809937B true CN108809937B (zh) 2021-02-09

Family

ID=64093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60468.XA Active CN108809937B (zh) 2018-04-20 2018-04-20 一种管控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099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6537B (zh) * 2019-12-19 2023-07-28 武汉虹信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通信管控方法及装置
CN112188496B (zh) * 2020-10-21 2021-04-27 苏州智铸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区域内终端管控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5093A (zh) * 2010-04-29 2010-09-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禁用移动终端辅助功能的方法
CN102646197A (zh) * 2012-02-20 2012-08-22 华焦宝 预警信息发布方法及系统
CN104244284A (zh) * 2013-06-13 2014-12-24 沈阳讯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探查基站策略性管制用户通信权限的方法及系统
CN106204984A (zh) * 2016-06-27 2016-12-07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信号的防盗设备及方法
CN106792542A (zh) * 2016-12-30 2017-05-31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设备联网行为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7249216A (zh) * 2017-05-23 2017-10-13 成都联宇云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辅助定位设备实现对智能终端精确定位的方法
CN107424366A (zh) * 2017-06-28 2017-12-01 深圳前海弘稼科技有限公司 大棚安全监控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6180A (zh) * 2009-09-15 2011-04-2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M2m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848153A (zh) * 2016-06-07 2016-08-1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嵌入式sim卡注册、嵌入式sim卡鉴权方法及对应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5093A (zh) * 2010-04-29 2010-09-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禁用移动终端辅助功能的方法
CN102646197A (zh) * 2012-02-20 2012-08-22 华焦宝 预警信息发布方法及系统
CN104244284A (zh) * 2013-06-13 2014-12-24 沈阳讯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探查基站策略性管制用户通信权限的方法及系统
CN106204984A (zh) * 2016-06-27 2016-12-07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信号的防盗设备及方法
CN106792542A (zh) * 2016-12-30 2017-05-31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设备联网行为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7249216A (zh) * 2017-05-23 2017-10-13 成都联宇云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辅助定位设备实现对智能终端精确定位的方法
CN107424366A (zh) * 2017-06-28 2017-12-01 深圳前海弘稼科技有限公司 大棚安全监控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09937A (zh) 2018-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50903B1 (en) Cell phone control and localization for restricted facilities
CN106332224B (zh) 设备配网方法、装置和系统
US8929276B2 (en) Repeater WPS conn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218945B2 (en) Access control method, terminal, and access network device
CN112822756B (zh) 通信方法、系统以及基站、终端
WO2014087411A1 (en)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forcing communication policies
CN109275144A (zh) 识别伪基站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7342838B (zh) 一种专网通信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8809937B (zh) 一种管控系统及方法
CN104885492A (zh) 侦听装置对装置通信
CN105282820A (zh) 一种终端管控方法及装置
CN103312677B (zh) 终端、服务器和通信连接的建立方法
US2005004895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ion of cipher code in wireless LAN
Hadžialić et al. An approach to analyze security of GSM network
CN107454659B (zh) 一种终端识别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和基站
CN111752289A (zh) 无人机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9495891B (zh) 伪基站识别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3576366A1 (en) Method and fake base station for detecting subscriber identity
CN105025548B (zh) 一种sim卡的连接控制方法和装置
US20190261436A1 (en) Device network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9257135B (zh) 一种移动终端屏蔽方法和干扰基站
US20080090512A1 (en) Method of managing the restriction of incoming services
WO2011055129A1 (en) Identity acquisition of mobile stations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10896537B (zh) 通信管控方法及装置
CN105828308B (zh) 一种限制电子设备通信功能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微型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