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09392A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09392A
CN108809392A CN201710282820.8A CN201710282820A CN108809392A CN 108809392 A CN108809392 A CN 108809392A CN 201710282820 A CN201710282820 A CN 201710282820A CN 108809392 A CN108809392 A CN 1088093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tial flow
transmitting diversity
precoding
layer
network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8282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09392B (zh
Inventor
吴晔
毕晓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28282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09392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82334 priority patent/WO2018196589A1/zh
Priority to EP18791714.1A priority patent/EP3605871A4/en
Publication of CN1088093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09392A/zh
Priority to US16/664,444 priority patent/US11101855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093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093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6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delay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6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delay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different channel coding betwee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82Adaptive codeboo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space frequency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26Division using four or more dim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能够更大程度地获得分集增益,提高接收信号的质量,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对一个调制符号流进行发射分集预处理,得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该网络设备对该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轮询,得到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其中,该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对应至少两个不同的预编码向量;该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该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

Description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以及先进的LTE(LTE-Advanced,LTE-A)系统中,多天线技术越来越多地用于数据传输。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IMO)技术是是指在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分别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使信号通过发送端设备与接收端设备的多个天线传送和接收。
MIMO系统通常使用预编码技术来改善信道,然而,在信道环境高速变换或者其他无法获取到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的情况下,就无法获得比较准确的预编码矩阵,故经预编码处理得到的待发射信号也就不能准确地与当前的信道适配,从而导致接收到的信号质量下降。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传输方案(transmission scheme),以提高接收信号的质量,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以更大程度地获得分集增益,提高接收信号的质量,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对一个调制符号流进行发射分集预处理,得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
所述网络设备对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轮询,得到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对应至少两个不同的预编码向量;
所述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
本申请中,上述传输方案可以称为基于预编码轮询的发射分集(precodercycling based transmit diversity)。但应理解,该名称是为便于说明和区分其他的传输方案而定义的称呼,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在未来协议中通过其他的名称来定义该传输方案或替代该名称的可能。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对应至少两个不同的预编码向量,即,所述网络设备采用至少两个不同的预编码向量对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为了简洁,后文中省略对相同或者相似情况的说明。
因此,通过在预编码之前进行发射分集预处理,使得原始的调制符号流通过空间发射分集至少可以获得空间上的分集增益,并通过对发射分集预处理后的空间流进行预编码轮询,使的对同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采用了不同的预编码向量,在信道环境发生变化或者信道估计不准确时,可以在不同的时频资源上采用不同的预编码向量来与信道匹配,至少可以获得时域或者频域上的分集增益。从而有利于在多个维度上获得了发射分集的增益,提高了信号的接收质量,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进而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鲁棒性。
可选地,所述网络设备对一个调制符号流进行发射分集预处理,得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对一个调制符号流进行层映射,得到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
所述网络设备对所述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进行发射分集操作,得到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
可选地,所述预编码轮询包括基于时频资源块的预编码轮询,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一个预编码向量,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任意两个连续的时频资源块上对应的预编码向量不同。
其中,所述网络设备对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轮询,得到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每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的预编码向量,基于时频资源块对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得到所述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
因此,基于时频资源块的预编码轮询操作比较简单,可以基于每个时频资源块采用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对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
具体地,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一个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每个DMRS端口对应一个预编码向量,每个DMRS端口在任意两个连续的时频资源块上对应的预编码向量不同。
假设,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的流数为x(x≥1,x为自然数),即,x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则该x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x个DMRS端口,并对应x个预编码向量,或者说,该x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对应一个预编码矩阵,该预编码矩阵由x个预编码向量组合而成。
换句话说,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每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的预编码向量,基于时频资源块对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也就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x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每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基于时频资源块对所述x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所述预编码矩阵由x个预编码向量组合而成。
应理解,上文所述的预编码矩阵由x个预编码向量组合而成,并不代表该预编码矩阵由x个预编码向量简单合并而成,而是根据发射分集的规则组合而成。还应理解,预编码矩阵由x个预编码向量组合而成的情况仅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预编码矩阵包含其他向量的可能。为了简洁,后文中省略对相同或相似情况的说明。
可选地,所述预编码轮询包括基于资源粒子(resource element,RE)的预编码轮询,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至少两个预编码向量。
其中,所述网络设备对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轮询,得到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每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的至少两个预编码向量,基于RE对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得到所述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
也就是说,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进一步细化预编码轮询的粒度,以使得在同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包含有至少两个对应不同预编码矩阵的RE。
因此,基于RE的预编码轮询,需要针对每个RE对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预编码的粒度更细,由此带来的好处是更有利于分集增益达到最大。
在方法二中,层映射空间层的层数与DMRS端口数的对应关系可定义为以下任意一种:
定义一:层映射空间层的层数可以与该层映射空间层对应的DMRS端口的数目不同。
假设,所述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的层数为x(x≥1,x为自然数),每个层映射空间层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y(y≥2,y为自然数)个DMRS端口,则该x个层映射空间层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x*y个DMRS端口,并对应x*y个预编码向量,或者说,对应y个预编码矩阵,每个预编码矩阵由x个预编码向量组合而成。即,一个层对应多个DMRS端口,每个DMRS端口对应一个预编码向量。
定义二:层映射空间层的层数可以与该层映射空间层对应的DMRS端口的数目相同。
假设,所述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的层数为z=x*y(x≥1,y≥2,x、y、z均为自然数),每个层映射空间层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1个DMRS端口,则该x*y个层映射空间层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z个DMRS端口,并对应z个预编码向量,或者说,对应y个预编码矩阵,每个预编码矩阵由x个预编码向量组合而成。即,一个层对应一个DMRS端口,每个DMRS端口对应一个预编码向量。
定义三:层映射空间层的层数可以与该层映射空间层对应的DMRS端口的数目相同。
假设,所述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的层数为x(x≥1,x为自然数),每个层映射空间层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1个DMRS端口,该x个层映射空间层对应x个DMRS端口。并且,每个DMRS端口对应y(y≥2,y为自然数)个预编码向量,则x个层映射空间层对应x*y个预编码向量,或者说,对应y个预编码矩阵,每个预编码矩阵由x个预编码向量组合而成。即,一个层对应一个DMRS端口,一个DMRS端口对应多个预编码向量。
其中,在定义一和定义二中,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至少两个DMRS端口,每个DMRS端口对应一个预编码向量。其中,DMRS端口的定义可参考现有的协议(例如,LTE协议)中定义的DMRS端口。
在定义三中,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一个RB上对应一个DMRS端口,每个DMRS端口对应至少两个预编码向量。
其中,对DMRS端口的定义与目前协议中定义的DMRS端口略有不同,但本申请并不排除在未来协议中对DMRS端口的定义进行修改或补充的可能。在这种设计中,一个DMRS可以理解为是目前协议中定义的DMRS端口的组,每个组对应了至少两个预编码向量。此情况下,layer的定义可参考现有的协议(例如,LTE协议)中定义的layer。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层映射空间层映射到DMRS端口的过程可以具体包括:层映射空间层映射到发射分集空间流上,然后由发射分集空间流映射到DMRS端口上,发射分集空间流的流数可以与层映射空间层的层数相同。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为多个空间流中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空间流,所述多个空间流与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多个终端设备对应。
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可以采用空分的方式与多个终端设备传输数据,即,实现了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U-MIMO)。
可选地,所述多个空间流的传输方案相同。
可选地,所述多个空间流归属至少两种不同的传输方案。可选地,所述至少两种传输方案包括:预编码轮询、发射分集、空间复用或基于预编码轮询的发射分集。
因此,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的传输方案与多个终端设备传输数据,提高了空间自由度,并且使得根据不同的信道质量灵活的采用合理的传输方案成为可能,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提高了通信系统的鲁棒性。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所述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是所述网络设备对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轮询得到,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是基于一个调制符号流进行发射分集预处理得到,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对应至少两个不同的预编码向量;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进行解调处理,以获取所述调制符号流的估计值。
因此,通过在预编码之前进行发射分集预处理,使得原始的调制符号流通过空间发射分集至少可以获得空间上的分集增益,并通过对发射分集预处理后的空间流进行预编码轮询,使的对同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采用了不同的预编码向量,在信道环境发生变化或者信道估计不准确时,可以在不同的时频资源上采用不同的预编码向量来与信道匹配,至少可以获得时域或者频域上的分集增益。从而有利于在多个维度上获得了发射分集的增益,提高了信号的接收质量,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进而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鲁棒性。
可选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进行解调处理,以获取所述调制符号流的估计值,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中解调出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的估计值,所述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的估计值与所述网络设备对所述调制符号流进行层映射得到的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对应;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的估计值进行层逆映射,得到所述调制符号流的估计值。
可选地,所述预编码轮询包括基于时频资源块的预编码轮询,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一个预编码向量,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任意两个连续的时频资源块上对应的预编码向量不同。
可选地,所述预编码轮询包括基于资源粒子RE的预编码轮询,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至少两个预编码向量。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对一个调制符号流进行发射分集预处理,得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轮询,得到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对应至少两个不同的预编码向量;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
本申请中,上述传输方案可以称为基于预编码轮询的发射分集(precodercycling based transmit diversity)。但应理解,该名称是为便于说明和区分其他的传输方案而定义的称呼,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在未来协议中通过其他的名称来定义该传输方案或替代该名称的可能。
因此,通过在预编码之前进行发射分集预处理,使得原始的调制符号流通过空间发射分集至少可以获得空间上的分集增益,并通过对发射分集预处理后的空间流进行预编码轮询,使的对同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采用了不同的预编码向量,在信道环境发生变化或者信道估计不准确时,可以在不同的时频资源上采用不同的预编码向量来与信道匹配,至少可以获得时域或者频域上的分集增益。从而有利于在多个维度上获得了发射分集的增益,提高了信号的接收质量,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进而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鲁棒性。
可选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一个调制符号流进行发射分集预处理,得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一个调制符号流进行层映射,得到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进行发射分集操作,得到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
可选地,所述预编码轮询包括基于资源块时频资源块的预编码轮询,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一个预编码向量,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任意两个连续的时频资源块上对应的预编码向量不同。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轮询,得到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每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的预编码向量,基于时频资源块对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得到所述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
因此,基于时频资源块的预编码轮询操作比较简单,可以基于每个时频资源块采用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对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
具体地,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一个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每个DMRS端口对应一个预编码向量,每个DMRS端口在任意两个连续的时频资源块上对应的预编码向量不同。
假设,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的流数为x(x≥1,x为自然数),即,x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则该x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x个DMRS端口,并对应x个预编码向量,或者说,该x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对应一个预编码矩阵,该预编码矩阵由x个预编码向量组合而成。
换句话说,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每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的预编码向量,基于时频资源块对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也就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x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每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基于时频资源块对所述x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所述预编码矩阵由x个预编码向量组合而成。
可选地,所述预编码轮询包括基于资源粒子RE的预编码轮询,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至少两个预编码向量。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轮询,得到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每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的至少两个预编码向量,基于RE对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得到所述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
也就是说,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进一步细化预编码轮询的粒度,以使得在同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包含有至少两个对应不同预编码矩阵的RE。
因此,基于RE的预编码轮询,需要针对每个RE对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预编码的粒度更细,由此带来的好处是更有利于分集增益达到最大。
在这种预编码轮询的方法中,所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每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的至少两个预编码向量,基于RE对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也就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x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每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的y个预编码矩阵,基于RE对所述x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每个预编码矩阵由x个预编码向量组合而成。
具体地,层映射空间层的层数与DMRS端口数的对应关系可定义为以下任意一种:
定义一:层映射空间层的层数可以与该层映射空间层对应的DMRS端口的数目不同。
假设,所述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的层数为x(x≥1,x为自然数),每个层映射空间层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y(y≥2,y为自然数)个DMRS端口,则该x个层映射空间层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x*y个DMRS端口,并对应x*y个预编码向量,或者说,对应y个预编码矩阵,每个预编码矩阵由x个预编码向量组合而成。
定义二:层映射空间层的层数可以与该层映射空间层对应的DMRS端口的数目相同。
假设,所述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的层数为z=x*y(x≥1,y≥2,x、y、z均为自然数),每个层映射空间层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1个DMRS端口,则该x*y个层映射空间层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z个DMRS端口,并对应z个预编码向量,或者说,对应y个预编码矩阵,每个预编码矩阵由x个预编码向量组合而成。
定义三:层映射空间层的层数可以与该层映射空间层对应的DMRS端口的数目相同。
假设,所述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的层数为x(x≥1,x为自然数),每个层映射空间层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1个DMRS端口,该x个层映射空间层对应x个DMRS端口。并且,每个DMRS端口对应y(y≥2,y为自然数)个预编码向量,则x个层映射空间层对应x*y个预编码向量,或者说,对应y个预编码矩阵,每个预编码矩阵由x个预编码向量组合而成。
其中,在定义一和定义二中,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至少两个DMRS端口,每个DMRS端口对应一个预编码向量。其中,DMRS端口的定义可参考现有的协议(例如,LTE协议)中定义的DMRS端口。
在定义三中,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一个RB上对应一个DMRS端口,每个DMRS端口对应至少两个预编码向量。
其中,对DMRS端口的定义与目前协议中定义的DMRS端口略有不同,但本申请并不排除在未来协议中对DMRS端口的定义进行修改或补充的可能。在这种设计中,一个DMRS可以理解为是目前协议中定义的DMRS端口的组,每个组对应了至少两个预编码向量。此情况下,layer的定义可参考现有的协议(例如,LTE协议)中定义的layer。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层映射空间层映射到DMRS端口的过程可以具体包括:层映射空间层映射到发射分集空间流上,然后由发射分集空间流映射到DMRS端口上,发射分集空间流的流数可以与层映射空间层的层数相同。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所述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是由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轮询得到,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是基于一个调制符号流进行发射分集预处理得到,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对应至少两个不同的预编码向量;
所述网络设备对所述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进行解调处理,以获取所述调制符号流的估计值。
因此,通过在预编码之前进行发射分集预处理,使得原始的调制符号流通过空间发射分集至少可以获得空间上的分集增益,并通过对发射分集预处理后的空间流进行预编码轮询,使的对同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采用了不同的预编码向量,在信道环境发生变化或者信道估计不准确时,可以在不同的时频资源上采用不同的预编码向量来与信道匹配,至少可以获得时域或者频域上的分集增益。从而有利于在多个维度上获得了发射分集的增益,提高了信号的接收质量,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进而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鲁棒性。
可选地,所述网络设备从所述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中恢复出所述调制符号流的估计值,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从所述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中解调出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的估计值,所述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的估计值与所述网络设备对所述调制符号流进行层映射得到的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对应;
所述网络设备对所述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的估计值进行层逆映射,得到所述调制符号流的估计值。
可选地,所述预编码轮询包括基于时频资源块的预编码轮询,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一个预编码向量,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任意两个连续的时频资源块上对应的预编码向量不同。
可选地,所述预编码轮询包括基于资源粒子RE的预编码轮询,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至少两个预编码向量。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为多个空间流中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空间流,所述多个空间流与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多个终端设备对应。
可选地,所述多个空间流的传输方案相同。
可选地,所述多个空间流归属至少两种传输方案。可选地,所述至少两种传输方案包括:预编码轮询、发射分集、空间复用或基于预编码轮询的发射分集。
因此,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的传输方案与多个终端设备传输数据,提高了空间自由度,并且使得根据不同的信道质量灵活的采用合理的传输方案成为可能,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提高了通信系统的鲁棒性。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数据发送方法的各个模块。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数据接收方法的各个模块。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用于执行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数据发送方法的各个模块。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用于执行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数据接收的方法的各个模块。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控制收发器收发信号,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网络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或者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控制收发器收发信号,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终端设备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或者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网络设备运行时,使得所述网络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或者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终端设备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或者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或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可选地,一个时频资源块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一个资源单元的部分资源、一个资源单元或者多个资源单元。其中,一个资源单元可以理解为物理层传输的最小调度单位。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一个资源单元可以为一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RB的定义可以参考现有的协议(例如,LTE协议)。
可选地,一个时频资源块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一个RB的部分资源、一个RB或者多个RB。
可选地,所述发射分集操作包括:空时分集(space-time transmit diversity,STTD,或者称,空时分组编码(space time block coding,STBC))、空频分集(space-frequency transmit diversity,SFTD),或者称,空频分组编码(space frequency blockcoding,SFBC))、时间切换发射分集(time switched transmit diversity,TSTD)、频率切换发射分集(frequency switch transmit diversity,FSTD)、正交分集(orthogonaltransmit diversity,OTD)、循环延迟分集(cyclic delay diversity,CDD)、层交织(layershifting)等分集方式,以及上述各种分集方式经过衍生、演进以及组合后获得的分集方式。
本申请通过采用基于预编码轮询的发射分集传输方案,有利于更大程度地获得分集增益,从而提高接收信号的质量,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进而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鲁棒性。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发送方法和装置及数据接收方法和装置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LTE系统中所采用的下行物理信道处理过程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示出了基于时频资源块进行预编码轮询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基于RE进行预编码轮询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基于RE进行预编码轮询的另一示意图。
图7示出了基于RE进行预编码轮询的又一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分别向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多个空间流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分别向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三终端设备发送多个空间流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另一示意性框图。
图1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首先结合图1详细说明适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图1示出了适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100包括网络设备102,网络设备102可包括多个天线例如,天线104、106、108、110、112和114。另外,网络设备102可附加地包括发射机链和接收机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它们均可包括与信号发送和接收相关的多个部件(例如处理器、调制器、复用器、解调器、解复用器或天线等)。
应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信(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TE)系统、先进的长期演进(LTE-A)系统、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或下一代通信系统(例如,第五代通信(fifth-generation,5G)系统)等。其中,5G系统也可以称为新一代无线接入技术(new radioaccess technology,NR)系统。
应理解,网络设备102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GSM)或码分多址(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CDMA)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长期演进(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中继站、接入点或射频拉远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或者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系统中的网络侧设备,如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基站、小基站设备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未特别限定。
网络设备102可以与多个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116和终端设备122)通信。网络设备102可以与类似于终端设备116或122的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通信。
应理解,终端设备116或122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用户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可以是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WLAN)中的站点(station,ST),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设备、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下一代通信系统,例如,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mobile network,PLMN)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未特别限定。
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116与天线112和114通信,其中天线112和114通过前向链路118向终端设备116发送信息,并通过反向链路120从终端设备116接收信息。此外,终端设备122与天线104和106通信,其中天线104和106通过前向链路124向终端设备122发送信息,并通过反向链路126从终端设备122接收信息。
例如,在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中,例如,前向链路118可利用与反向链路120所使用的不同频带,前向链路124可利用与反向链路126所使用的不同频带。
再例如,在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系统和全双工(full duplex)系统中,前向链路118和反向链路120可使用共同频带,前向链路124和反向链路126可使用共同频带。
被设计用于通信的每个天线(或者由多个天线组成的天线组)和/或区域称为网络设备102的扇区。例如,可将天线组设计为与网络设备102覆盖区域的扇区中的终端设备通信。在网络设备102通过前向链路118和124分别与终端设备116和122进行通信的过程中,网络设备102的发射天线可利用波束成形来改善前向链路118和124的信噪比。此外,与网络设备通过单个天线向它所有的终端设备发送信号的方式相比,在网络设备102利用波束成形向相关覆盖区域中随机分散的终端设备116和122发送信号时,相邻小区中的移动设备会受到较少的干扰。
网络设备102、终端设备116或终端设备122可以是无线通信发送装置和/或无线通信接收装置。当发送数据时,无线通信发送装置可对数据进行编码以用于传输。具体地,无线通信发送装置可获取(例如生成、从其它通信装置接收、或在存储器中保存等)要通过信道发送至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一定数目的数据比特。这种数据比特可包含在数据的传输块(或多个传输块)中,传输块可被分段以产生多个码块。
此外,该通信系统100可以是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网络或者设备对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网络或者机器对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网络或者其他网络,图1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的简化示意图,网络中还可以包括其他网络设备,图1中未予以画出。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下结合图2简单说明LTE系统中下行物理信道的处理过程。图2是现有LTE系统中所采用的下行物理信道处理过程的示意图。下行物理信道处理过程的处理对象为码字,码字通常为经过编码(至少包括信道编码)的比特流。码字(codeword)经过加扰(scrambling),生成加扰比特流。加扰比特流经过调制映射(modulationmapping),得到调制符号流。调制符号流经过层映射(layer mapping),被映射到多个层(layer),为便于区分和说明,在本发明实施例以中,可以将经层映射之后的符号流称为层映射空间层(或者称,层映射空间流、层映射符号流)。层映射空间层经过预编码(precoding),得到多个预编码数据流(或者称,预编码符号流)。预编码符号流经过资源粒子(RE)映射,被映射到多个RE上。这些RE随后经过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调制,生成OFDM符号流。OFDM符号流随后通过天线端口(antenna port)发射出去。
其中,预编码技术可以是在已知信道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在发送端对待发射信号做预先的处理,即,借助与信道资源相匹配的预编码矩阵来对待发射信号进行处理,使得经过预编码的待发射信号与信道相适配,使得接收端消除信道间影响的复杂度降低。因此,通过对发射信号的预编码处理,接收信号质量(例如信噪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Noise Ratio,SINR))得以提升。因此,采用预编码技术,可以实现发送端设备与多个接收端设备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传输,也就是实现了MU-MIMO。应注意,有关预编码技术的相关描述仅用于举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预编码(例如在无法获知信道矩阵的情况下采用预先设置的预编码矩阵或者加权处理方式进行预编码),具体内容本文不再赘述。
然而,在信道环境高速变换或者其他无法获取到CSI的情况下,接收端往往反馈的是长时宽带的CSI,根据这样的CSI反馈确定出的预编码矩阵是不准确的,经过预编码后的待发射信号也就不能准确地与信道相适配,最终导致接收到的信号质量下降。因此,希望提供一种传输方案,能够提高信号的接收质量,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传输方案(或者称,传输方式)可以为现有的协议(例如,LTE协议)中定义的transmission scheme,也可以为未来5G中相关协议中定义的transmission scheme,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未特别限定。应理解,传输方案可以理解为用于表示传输数据所使用的技术方案的一个称呼,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本发明实施例并不排除在未来协议中通过其他称呼来替代传输方案的可能。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传输方案,有利于更大程度地获得分集增益,以提高信号的接收质量,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为了便于区分和说明,可以将本申请提出的传输方案称为:基于预编码轮询的发射分集(precoder cycling based transmit diversity)。但应理解,上述传输方案的名称仅为用于区分现有的传输方案而定义,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本发明实施例也不排除在未来协议中通过其他称呼来替代该名称的可能。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该传输方案。
首先,结合图3至图9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应理解,这些例子只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而非限制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应理解,发送端为网络设备,接收端为终端设备,即,网络设备可以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向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数据;或者,发送端为终端设备,接收端为网络设备,即,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可以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向同一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以下,不失一般性,以网络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过程为例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应理解,该网络设备可以对应于图1中的网络设备102,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为与该网络设备通信连接的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任意一个,可以对应于图1中的终端设备116或者122。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说明,在未做出特别说明的情况下,预编码是指用于实现空间复用的预编码。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对于本文提到的预编码,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或者,如果未在与其在相关描述中的实际作用或内在逻辑相抵触,则均可以更加一般性地描述为空间复用预编码。
图3从设备交互的角度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的方法300的示意性流程图。
具体地,图3示出了下行数据的传输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仅以一个调制符号流为例说明数据发送方法,但这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网络设备可以对多个调制符号流进行发射分集预处理,得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当网络设备在对多个调制符号流进行发射分集预处理时可以沿用LTE中的层映射的方法。以下,不失一般性,以对一个调制符号流的处理过程为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
如图3所示,该方法300包括:
S310,网络设备对一个调制符号流进行发射分集预处理,得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调制符号流可以是待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的调制符号流。该网络设备可以对该调制符号流进行发射分集预处理,得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网络设备对该调制符号进行发射分集预处理的过程可以通过现有技术来实现,例如,以SFTD为例,可以通过对原始的调制符号流进行层映射和Alamouti编码,得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但应理解,上述列举的发射分集预处理的具体方法仅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本发明实施例也并不限于此。例如,该网络设备也可以通过对调制符号流进行一个步骤的发射分集预处理的操作,直接得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仅以一个调制符号流为例说明数据发送方法,但这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网络设备可以对多个调制符号流进行发射分集预处理,得到多个发射分集空间流,网络设备对每个调制符号流进行发射分集预处理得到发射分集空间流的方法可以是相同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失一般性,以对一个调制符号流的处理过程为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
可选地,S310具体包括:
该网络设备对该调制符号流进行层映射,得到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
该网络设备对该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进行发射分集操作,得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
为便于理解和区分,本申请中对经过不同处理的空间流分别命名了不同的名称,例如,经过层映射之后的空间流称为层映射空间层,经过发射分集操作之后的空间流称为发射分集空间流,以及在上文中提及的经过预编码之后的空间流称为预编码数据流。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本申请中提到的各种空间流都属于调制符号流。还应理解,层映射空间层、发射分集空间流、预编码数据流等均为便于区分而定义的称呼,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在现有或未来的协议中使用其他的名称来替代上述各个名称的可能。
其中,作为示例而非限定,上述发射分集操作可以包括:空时分集(STTD,或者称,空时分组编码(STBC))、空频分集(SFTD,或者称,空频分组编码(SFBC))、时间切换发射分集(TSTD)、频率切换发射分集(FSTD)、正交分集(OTD)、循环延迟分集(CDD)、层交织(layershifting)等分集方式,以及上述各种分集方式经过衍生、演进以及组合后获得的分集方式。
例如,若通过CDD处理对一个层映射空间层进行发射分集操作,可以得到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若通过SFTD或者STTD处理对一个层映射空间层进行发射分集预处理,可以得到至少两个发射分集空间流。
以下,为便于理解和说明,以SFTD为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但应理解,以下说明仅为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列举的任意一种发射分集操作的方法均可适用于本发明实施例。
以SFTD为例,发射分集预处理可以理解为将该调制符号流经过层映射、Alamouti编码(即,空频分组编码)得到至少两个发射分集空间流的过程,该过程(即,层映射和Alamouti编码的过程)也可以视为一个预编码的过程,但该预编码显然与用于实现空间复用的预编码不同。其中,Alamouti编码可以理解为发射分集操作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与之相对地,仍以SFTD为例,在现有技术中,发射分集的传输方案可以是指对一个调制符号流进行发射分集预处理得到至少两个发射分集空间流的传输方案。
如果将对调制符号流进行发射分集预处理也视为一种预编码,则本实施例的方法相当于对调制符号流进行了两级预编码,可以表示为Y=F1(F2(X)),其中,F2表示发射分集对应的预编码(即发射分集预处理),用于实现发射分集;F1表示波束成型(beamforming)预编码,用于实现空间复用;X表示调制符号流。可以理解的是,采用不同的发射分集操作的方法最终发送预编码数据流的端口数量不同,例如,当发射分集操作的方法为SFTD时,端口数量可以为2;当发射分集操作的方法为FSTD时,端口数量可以为4。
以SFTD为例,假设对原始的调制符号流进行层映射得到两个层映射空间层可以表示为则对该两个层映射空间层进行发射分集操作后得到的两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可以表示为其中,s*表示s的共轭。
S320,该网络设备对该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轮询,得到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
该网络设备对该调制符号流进行发射分集预处理得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后,可以对该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得到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在对该至少一个空间流进行预编码时,采用了预编码轮询的方法,即,对每个空间流采用至少两个不同的预编码向量进行预编码。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都可以对应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预编码数据流的数量取决于天线端口(antenna port)的数量。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首先简单说明现有技术中对发射分集预处理后的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的过程。
仍以SFTD为例,经过发射分集预处理得到的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可以为流数为x(x≥2,且x为自然数)的空间流。假设x=2,则调制符号流经发射分集预处理得到的两个发射分集空间流的发送信号可以为:
其中,s*表示s的共轭,表示一个流,表示另一个流。
对该信号进行预编码,得到的预编码数据流为:
其中,W=[w1 w2]为预编码矩阵。可以看到,对不同的数据流进行预编码所采用的预编码向量不同。经过发射分集预处理后得到的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经过预编码得到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了预编码轮询的方法对该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即,对该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任意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为至少两个,也就是与每一个空间流对应的等效信道矩阵也为至少两个。
具体地,预编码轮询可以分为时频资源块的预编码轮询(precoder cycling)和RE级(RE level)的预编码轮询。即,该网络设备可以基于该两种不同的粒度对该至少一个空间流进行预编码轮询。
即,在S320中,该网络设备对该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轮询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方法一:
该网络设备基于时频资源块对该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轮询。
方法二:
该网络设备基于RE对该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轮询。
具体来说,假设网络设备对上述调制符号流进行发射分集(例如,上述SFTD)预处理得到至少两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假设流数为x,x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则该网络设备可以对该至少两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轮询。以下,为便于理解,结合图4至图6详细说明方法一和方法二。
在方法一中,网络设备可以基于时频资源块对该x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轮询。其中,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对应一个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端口(port),流数为x的发射分集空间流,即对应了x个DMRS端口,并且每个DMRS端口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一个预编码向量。
可选地,一个时频资源块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一个资源单元的部分资源、一个资源单元或者更多个资源单元。资源单元可以理解为物理层传输的最小调度单位。一个时频资源块可以包括至少两个RE。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个资源单元可以为一个RB。即,一个时频资源块可以包括:RB的部分资源、一个RB或者多个RB。
基于时频资源块进行预编码,即,预编码的粒度为时频资源块。每个DMRS端口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的预编码向量是相同的,同一个DMRS端口任意两个连续的时频资源块对应的预编码向量是不同的。应注意,此处所说的连续可以是时域上连续,也可以是频域上连续,或者两个时频资源块仅仅为调度过程中紧邻的两个时频资源块且这两个时频资源块在资源分布上并非连续。并且,不同的DMRS端口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例如,同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的预编码向量也是不同的。预编码向量可以以至少两个时频资源块为周期循环使用,即,以至少两个时频资源块为周期进行预编码轮询。
可选地,S320具体包括:
该网络设备根据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每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的预编码向量,基于时频资源块对该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得到该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
或者说,该网络设备根据x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每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基于时频资源块对该x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该预编码矩阵由x个预编码向量组合而成。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时频资源块可以包括虚拟时频资源块。若每个时频资源块为一个RB,则虚拟时频资源块可对应于现有的协议中定义的虚拟资源块(virtual resourceblock,VRB),物理时频资源块可对应于现有的协议中定义的物理资源块(physicalresource block,PRB),上述任意两个连续的时频资源块可以为逻辑上连续的虚拟时频资源块,也可以为物理上连续的物理时频资源块,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未特别限定。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仅为便于理解,以RB作为时频资源块的一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预编码轮询。
图4示出了基于时频资源块进行预编码轮询的示意图。具体地,图4示出了以PRB(即,时频资源块的一例)为粒度进行预编码轮询的示意图。如图4中所示,由于发射分集空间流的流数为x,故在一个时频资源块(在本实施例中,即为一个PRB)上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由x个预编码向量组合而成的预编码矩阵。因此,PRB#1对应预编码矩阵A,例如可以为WA,PRB#2对应预编码矩阵B,例如可以为WB,预编码矩阵A和预编码矩阵B为两个不同的预编码矩阵。而对于每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来说,PRB#1对应的预编码向量与PRB#2对应的预编码向量也是不同的。
假设该至少两个空间流的流数x=2,该两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可以为:在PRB#1上,对该两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所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则为两个预编码向量组合而成的矩阵,即,WA=[w1 w2],在PRB#2上,对该两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所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则为WB=[w3 w4]。或者说,在PRB#1上,对该两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分别依次使用[w1 w2]中的一个列向量进行预编码,在PRB#2上,对该两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分别依次使用[w3 w4]中的一个列向量进行预编码。
应理解,上文仅以x=2为例进行说明,但这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例如,x可以取值为x>2或者x=1。
具体地,当x>2时,对该至少两个空间流进行预编码所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则为x个预编码列向量组合而成的预编码矩阵,即,[w1 w2 … wx],或者说,对该至少两个空间流中的每个空间流在每个PRB上分别依次使用[w1 w2 … wx]的一个列向量进行预编码。
当x=1时,即对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即该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对应一个DMRS端口,即使用一个预编码向量对该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
需要说明的是,该网络设备对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在任意两个连续的时频资源块上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用于承载这个发射分集空间流的所有时频资源块对应的预编码向量都不同。预编码轮询可以以至少两个时频资源块为一个周期来循环。例如,图4中可以以两个时频资源块为一个周期,则在PRB#1上使用预编码矩阵A进行预编码,在PRB#2上使用预编码矩阵B进行预编码;在PRB#3上使用预编码矩阵A进行预编码,在PRB#4上使用预编码矩阵B进行预编码;以此类推。
还需要说明的是,若该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仅承载于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则若基于时频资源块进行预编码轮询,则与现有技术中的预编码是相同的。网络设备可以采用与该时频资源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对该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
通过上述预编码轮询,使得同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不同的时频资源块上采用了不同的预编码向量,在信道环境发生变化时或者估计不准确时,可以在不同的时频资源上采用不同的预编码向量来与信道匹配,可以至少获得时域或者频域上的分集增益。同时,由于在预编码之前进行了发射分集预处理,使得原始的调制符号流通过空间发射分集至少可以获得空间上的分集增益。因此,有利于在多个维度上获得了发射分集的增益,提高了信号的接收质量,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从而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鲁棒性。
应理解,上文中仅为便于理解,以一个PRB作为一个时频资源块为例,详细说明了基于时频资源块的预编码轮询,但这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该时频资源块还可以为多个RB构成的RB组(RB group,RBG),例如,该RB组中的多个RB对应相同的预编码矩阵,任意两个连续的RB组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不同。或者,该时频资源块还可以为一个RB的部分资源,例如可以为1/2个RB、1/4个RB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时频资源块的定义并未特别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列举的RB、RBG、PRB、VRB可以参考现有的协议(例如,LTE协议)中的定义,但本申请并不排除在未来的协议中对上述列举赋予新的定义,或者,采用其他的名称去替代上述各命名。
在方法二中,网络设备基于RE对该x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轮询。也就是说,在同一个时频资源块上,进一步细化预编码轮询的粒度,以使得在同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包含有至少两个对应不同预编码矩阵的RE。其中,预编码轮询的周期可以是一个时频资源块,也就是y的整数倍个RE。
在这种预编码轮询的方法中,所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每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的至少两个预编码向量,基于RE对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也就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x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每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的y个预编码矩阵,基于RE对所述x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每个预编码矩阵由x个预编码向量组合而成。
具体地,层映射空间层的层数与DMRS端口数的对应关系可定义为以下任意一种:
定义一:层映射空间层的层数可以与该层映射空间层对应的DMRS端口的数目不同。
假设,所述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的层数为x(x≥1,x为自然数),每个层映射空间层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y(y≥2,y为自然数)个DMRS端口,则该x个层映射空间层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x*y个DMRS端口,并对应x*y个预编码向量,或者说,对应y个预编码矩阵,每个预编码矩阵由x个预编码向量组合而成。
举例来说,经层映射之后的层映射空间层的层数x=2,每个层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可以对应4(即,y=4)个DMRS端口,即,对应4个预编码向量,则该层映射空间层的层数为2,该2个层映射空间层对应的DMRS端口数为8,预编码向量数也为8。也就是,一个层对应多个DMRS端口,每个DMRS端口对应一个预编码向量。
定义二:层映射空间层的层数可以与该层映射空间层对应的DMRS端口的数目相同。
假设,所述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的层数为z=x*y(x≥1,y≥2,x、y、z均为自然数),每个层映射空间层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1个DMRS端口,则该x*y个层映射空间层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z个DMRS端口,并对应z个预编码向量,或者说,对应y个预编码矩阵,每个预编码矩阵由x个预编码向量组合而成。
举例来说,经层映射之后的层映射空间层的层数z=8,每个层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可以对应1个DMRS端口,则该8个层映射空间层对应的DMRS端口数为8,预编码向量数也为8。也就是,一个层对应一个DMRS端口,每个DMRS端口对应一个预编码向量。
定义三:层映射空间层的层数可以与该层映射空间层对应的DMRS端口的数目相同。
假设,所述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的层数为x(x≥1,x为自然数),每个层映射空间层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1个DMRS端口,该x个层映射空间层对应x个DMRS端口。并且,每个DMRS端口对应y(y≥2,y为自然数)个预编码向量,则x个层映射空间层对应x*y个预编码向量,或者说,对应y个预编码矩阵,每个预编码矩阵由x个预编码向量组合而成。
举例来说,经层映射之后的层映射空间层的层数x=2,每个层映射空间层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一个DMRS端口,每个DMRS端口对应4(y=4)个预编码向量。则该层映射空间层的层数为2,DMRS端口数为2,预编码向量数为8。也就是,一个层对应一个DMRS端口,每个DMRS端口对应多个预编码向量。
其中,在定义一和定义二中,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至少两个DMRS端口,每个DMRS端口对应一个预编码向量。其中,DMRS端口的定义可参考现有的协议(例如,LTE协议)中定义的DMRS端口。在定义三中,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一个DMRS端口,每个DMRS端口对应至少两个预编码向量。
其中,对DMRS端口的定义与目前协议中定义的DMRS端口略有不同,但本申请并不排除在未来协议中对DMRS端口的定义进行修改或补充的可能。在这种设计中,一个DMRS可以理解为是目前协议中定义的DMRS端口的组,每个组对应了至少两个预编码向量。此情况下,layer的定义可参考现有的协议(例如,LTE协议)中定义的layer。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层映射空间层映射到DMRS端口的过程可以具体包括:层映射空间层映射到发射分集空间流上,然后由发射分集空间流映射到DMRS端口上,发射分集空间流的流数可以与层映射空间层的层数相同。
应理解,上述列举的层映射空间层的层数、DMRS端口数以及预编码向量数仅为说明不同定义下层数、DMRS端口数以及预编码向量数之间的关系,并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
基于RE level进行预编码,即,预编码的粒度为RE,或者称,RE level的预编码轮询。RE level,也就是同一个时频资源块中至少有两个RE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是不同的。可以理解,对于x个发射分集空间流来说,预编码矩阵是包括x个列向量的矩阵,当发射分集空间流的流数为1,则x=1,即为预编码向量。以下,为了简洁,省略对相同或相似情况的说明。并且,不同的发射分集空间流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例如,同一个RE)上对应的预编码向量也是不同的。
可选地,S320具体包括:
该网络设备根据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每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的至少两个预编码向量,基于RE对该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得到该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
或者说,该网络设备根据x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每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的y个预编码矩阵,基于RE对该x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每个预编码矩阵由x个预编码向量组合而成。
图5示出了基于RE进行预编码轮询的示意图。具体地,图5中示出的时频资源块为一个PRB的部分资源的情形。如图5中所示,在同一个PRB上,频域上连续的两个RE可以为一个RE对,任意两个连续的RE对所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图5示出的是对经过SFTD预处理之后的至少两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所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的示意。由于经过了SFTD,同一个RE对在频域上连续分布,时域上占用同一个符号,预编码轮询也是基于频域资源的不同来进行轮询,在相同的频域资源上,任意两个相邻的符号上的RE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可以相同或者不同,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未特别限定。
并且,由于发射分集预处理所采用的方法为SFTD,可以得到至少两个空间流,若假设x=2,则预编码向量可以以至少4个RE(即,至少两个RE对(RE pair),每个RE对包含2个RE)为周期循环使用,或者说,以至少两个RE对为周期进行预编码轮询,即,预编码轮询周期为y个RE对,y取值为2。因此,图5中示出的时频资源块为1/3个PRB。
如图5中所示,由于发射分集空间流的流数为x,故在一个PRB上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由x个预编码向量组合而成的预编码矩阵。因此,RE对#1对应预编码矩阵A,例如可以为WA,RE对#2对应预编码矩阵B,例如可以为WB,预编码矩阵A和预编码矩阵B为两个不同的预编码矩阵。而对于每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来说,RE对#1对应的预编码向量与RE对#2对应的预编码向量也是不同的。然而,应理解,图5是为便于理解而示出的一种可能的RE level的预编码轮询的示意图,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例如,在同一个PRB上可以对应更多个预编码矩阵。
图6示出了基于RE进行预编码轮询的另一示意图。具体地,图6中示出的时频资源块为一个PRB的情形。如图6所示,在同一个PRB上,时域上连续的两个RE可以为一个RE对,一个PRB可以对应三种不同的预编码向量,也就是三个DMRS端口,即,y=3,预编码轮询的周期为3个RE对,或者说,一个时频资源块。应理解,RE对可以由全部相邻、部分相邻或者完全不相邻的RE构成,例如,可以跨子载波或者跨符号。并且,RE对的分布也并不限于同一个符号或者同一个子载波内。例如,一个RE对可以是同一个子载波上的两个连续的RE,或者,也可以是同一个符号上不连续的两个RE,或者,在同一个子载波上不连续的两个RE,或者,可以是不同符号不同子载波上的两个RE。
还应理解,RE对的数量并不限于2,RE对的数量可以根据发射分集预处理所得到的空间流的数量来确定,例如,可以为任意偶数,例如,可以为4、6、8,甚至还可以为大于1的奇数,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未特别限定。
还应理解,RE level的预编码轮询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可能对应有y个预编码矩阵,但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定在每个时频资源块上循环使用该y个预编码矩阵。图7示出了基于RE进行预编码轮询的又一示意图。具体地,图7中示出的时频资源块为两个PRB的情形。如图7所示,在PRB#1上,可以基于RE分别使用预编码矩阵1、预编码矩阵2、预编码矩阵3和预编码矩阵4对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在PRB#2上,可以基于RE分别使用预编码矩阵5、预编码矩阵6、预编码矩阵7和预编码矩阵8对该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也就是说,预编码轮询的循环周期为8个RE对(即,一个时频资源块)。
应理解,上述列举的基于时频资源块的预编码轮询和基于RE的预编码轮询仅为预编码轮询中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预先协商预编码轮询的粒度,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基于预先协商的预编码轮询的粒度,对数据进行预编码以及解调处理。
通过上述预编码轮询,使得同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同一个时频资源块上采用了不同的预编码向量,在信道环境发生变化时或者估计不准确时,可以在不同的时频资源上采用不同的预编码向量来与信道匹配,可以至少获得时域或者频域上的分集增益。同时,由于在预编码之前进行了发射分集预处理,使得原始的调制符号流通过空间发射分集至少可以获得空间上的分集增益。因此,有利于在多个维度上获得了发射分集的增益,提高了信号的接收质量,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从而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鲁棒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编码轮询过程中所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可以通过CSI反馈来获得,或者根据信道互易性得到,或者也可以由网络设备指定,甚至还可以通过上述方法的结合来确定。应理解,上述列举的网络设备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可以通过现有技术来实现,为了简洁,这里对预编码矩阵的确定方法不作详细说明。
S330,该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该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
该网络设备在原始的调制符号流流进行上述处理后,得到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并向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该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相应地,在S330中,该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
基于预编码的传输过程可以简要表示为如下公式:
Y=HWS+n。
其中,Y表示该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的信号的向量,H表示信道矩阵,W表示预编码矩阵,S表示网络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空间流的向量,n表示接收机噪声。可以很容易看到,接收机噪声n会对信号接收造成影响,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说明,假设接收机噪声为零,信号将无误传输。事实上,现有技术已经存在多种方案可供消除上述噪声。为了简洁,后文中省略对相同或相似情况的说明。
然而,可以理解,网络设备可以通过MU-MIMO技术向多个终端设备发送预编码数据流。例如,该网络设备可以在向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该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的同时,向另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与每个终端设备对应的预编码数据流的传输方案可以为发射分集、预编码轮询、空间复用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未特别限定。
可选地,该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为多个空间流中与该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空间流,该多个空间流与包括该第一终端设备的多个终端设备对应。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多个空间流与多个终端设备对应,可以理解为该多个空间流是发送给多个终端设备的,例如,上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可以是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的空间流。但这并不代表该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被直接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该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还可以经过其他的数据处理之后被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例如,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数据处理过程可以为预编码轮询。然而,应理解,该数据处理过程并不仅限于预编码轮询,例如还可以为预编码等其他数据处理过程,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未特别限定。以下,为了简洁,省略对相同或相似情况的说明。
其中,该多个空间流可以理解为预编码之前的符号流,即,可以为层映射之后的层映射空间层,也可以为经发射分集操作后的发射分集空间流,具体的形式与该空间流所采用的传输方案相关。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空间流可以泛指经过调制得到的符号流。
并且,该多个空间流的传输方案可以相同,即,都为基于预编码轮询的发射分集。
或者,该多个空间流归属于至少两种不同的传输方案。
可选地,该多个空间流中的至少一个空间流与第二终端设备对应,该至少一个空间流的传输方案为基于预编码轮询的发射分集。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网络设备分别向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多个空间流的示意图。如图7所述,该网络设备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相同的传输方案分别向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数据。该传输方案都可以为基于预编码轮询的发射分集,且预编码轮询的粒度都可以为RE。
可选地,该多个空间流中的至少一个空间流与第三终端设备对应,该至少一个空间流的传输方案空间复用。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空间复用包括:闭环空间复用(close loop spatialmultiplexing,CLSM)。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网络设备分别向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三终端设备发送多个空间流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网络设备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不同的传输方案分别向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三终端设备发送数据。与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数据采用的传输方案可以为基于预编码轮询的发射分集,预编码轮询的粒度为RE level,与第三终端设备对应的数据采用的传输方案为空间复用。
可选地,该多个空间流中的至少一个空间流与第四终端设备对应,该至少一个空间流的传输方案为发射分集。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发射分集包括:空时分集(STTD)、空频分集(SFTD)、时间切换发射分集(TSTD)、频率切换发射分集(FSTD)、正交分集(OTD)、循环延迟分集(CDD)、层交织(layer shifting)等分集方式,以及上述各种分集方式经过衍生、演进以及组合后获得的分集方式,以及基于上述列举的分集发射方式进行的空间复用。
可选地,该多个空间流中的至少一个空间流与第五终端设备对应,该至少一个空间流的传输方案为预编码轮询。
应理解,图8和图9仅为便于理解示出了网络设备向多个终端设备发送数据的示意图,但这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网络设备可以向更多的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并且,网络设备在向更多的终端设备发送数据时,所采用的传输方案可以为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未特别限定。
S340,该第一终端设备对该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进行解调处理,以获取调制符号流的估计值。
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到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之后,便可以按照与S310和S320的逆过程,对该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进行解调处理,以获取原始的调制符号流的估计值。
可选地,S340具体包括:
该第一终端设备从该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中解调出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的估计值;
该第一终端设备对该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的估计值进行层逆映射,得到调制符号流的估计值。
首先,对于接收到的信号Y,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DMRS确定等效信道矩阵HW,解调出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的估计值。可以理解,该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的估计值与网络设备对原始的调制符号流进行层映射得到的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对应。
假设接收机噪声为零,该第一终端设备通过解调处理,得到的发送给自身的信号的向量r可以表示为:
其中,H表示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数据的信道矩阵,Wi表示发送给该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流的预编码矩阵,Wj表示发送给其他终端设备(例如,第二终端设备至第五终端设备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的数据流的预编码矩阵。
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各种接收算法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以使得干扰为零。具体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将发送给其他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空间流的预编码矩阵Wj的每个列向量设计成与H的各个行向量正交,使得为零,即干扰为零,这样,第一终端设备便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发送给自身的DMRS估计等效信道矩阵,并根据估计出的等效信道矩阵HWi,从而解调出网络设备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的层映射空间层(可以理解,这里所说的层映射空间层为估计得到的,也就是层映射空间层的估计值)。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网络设备对原始的调制符号流进行了发射分集预处理得到了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例如,为SFTD,并且采用了预编码轮询的方法对该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因此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时,需要根据不同RE或者不同RB对应的预编码向量进行解调。
由于网络设备采用了预编码轮询的方法对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故对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所采用的预编码向量为至少两个,每个预编码数据流所对应的等效信道矩阵也为至少两个。因此,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不同的DMRS估计出的不同的等效信道矩阵,解调该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
具体地,在S340中,由于考虑到信道矩阵在时域和/或频域上可能会有变化,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每个RE对应的等效信道矩阵来解调该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其中,每个RE对应的等效信道矩阵可以由相应的DMRS端口估计插值得到。
在S320中,由于预编码轮询可以为基于时频资源块的预编码轮询,也可以为基于RE的预编码轮询。若预编码轮询为基于时频资源块的预编码轮询,则在S340中,同一个时频资源块上的每个RE对应的等效信道矩阵可以由对应的同一个DMRS端口估计插值得到;若预编码轮询为基于RE的预编码轮询,则在S340中,同一个时频资源块上的每个RE对应的等效信道矩阵可以由对应的DMRS端口估计插值得到,同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的DMRS端口为至少两个。
不论预编码轮询的粒度是时频资源块还是RE,在进行解调处理时,都需要根据每个RE对应的DMRS端口估计等效信道矩阵。
举例来说,若发射分集预处理的方式为SFTD,假设流数为2,则对于具有相同的预编码向量的同一个时频资源块(对应基于时频资源块的预编码轮询),或者,同一个RE对(对应RE level的预编码轮询),根据2个DMRS估计出来的等效信道矩阵为:
则可以同时解调出至少两个层映射空间层的估计值
其中,表示s的估计值,h表示与DMRS端口对应的等效信道矩阵,h11表示第1个RE第1个DMRS端口估计的等效信道向量,h12表示第1个RE第2个DMRS端口估计的等效信道向量,h21表示第2个RE第1个DMRS端口估计的等效信道向量,h22表示第2个RE第2个DMRS端口估计的等效信道向量,h*表示h的共轭。
若对相邻两个RE上的同一个DMRS端口的等效信道做平均,那么就可以忽略RE之间的信道差异,上文中的等效信道矩阵可以简化如下:
其中,h1表示与第一个DMRS端口对应的等效信道向量,h2表示与第二个DMRS端口对应的等效信道向量。
其后,该第一终端设备对该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的估计值进行层逆映射,得到原始的调制符号流的估计值。
具体地,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对上述解调得到的两个层映射空间层的估计值进行层逆映射,得到原始的调制符号流的估计值。再将该调制符号流输入解码器进行解码,得到数据比特的估计值。若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成功,则确定该数据比特的估计值与原始的数据比特相同。
应理解,对数据进行解调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发射分集的传输方案和预编码轮询的传输方案,为了简洁,这里省略对其具体过程的详细说明。因此,通过在预编码之前进行发射分集预处理,使得原始的调制符号流通过空间发射分集至少可以获得空间上的分集增益,并通过对发射分集预处理后的空间流进行预编码轮询,使的对同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采用了不同的预编码向量,在信道环境发生变化或者信道估计不准确时,可以在不同的时频资源上采用不同的预编码向量来与信道匹配,至少可以获得时域或者频域上的分集增益。从而有利于在多个维度上获得了发射分集的增益,提高了信号的接收质量,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进而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鲁棒性。
图10从设备交互的角度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的方法400的示意性流程图。具体地,图10示出了上行数据的传输过程。
如图10所示,该方法400包括:
S410,第一终端设备对一调制符号流进行发射分集预处理,得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
S420,该第一终端设备对该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轮询,得到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
S430,该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该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
S440,第二终端设备向该网络设备发送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
在S430和S440中,该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多个预编码数据流。
S450,该网络设备对该多个预编码数据流进行解调处理,以获取多个调制符号流的估计值。
应理解,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的具体过程与网络设备向该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数据的具体过程相似,上文中已经结合S310-S340详细说明下行传输的具体过程,为了简洁,这里省略对S410-S450中上行传输的详细说明。
还应理解,上文中结合图10的描述仅为示例,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例如,该网络设备还可以同时接收更多的终端设备发送的预编码数据流。换句话说,该网络设备接收到的多个预编码数据流可以与包括该第一终端设备的多个终端设备对应。可选地,该多个终端设备包括该第二终端设备。可选地,在上行传输中,多个终端设备可以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采用空间复用的方法向同一网络设备发送数据,该多个终端设备所使用的传输方案可以为同一传输方案,也可以为至少两种不同的传输方案。
因此,通过在预编码之前进行发射分集预处理,使得原始的调制符号流通过空间发射分集至少可以获得空间上的分集增益,并通过对发射分集预处理后的空间流进行预编码轮询,使的对同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采用了不同的预编码向量,在信道环境发生变化或者信道估计不准确时,可以在不同的时频资源上采用不同的预编码向量来与信道匹配,至少可以获得时域或者频域上的分集增益。从而有利于在多个维度上获得了发射分集的增益,提高了信号的接收质量,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进而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鲁棒性。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1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1所示,该网络设备10包括:处理模块11和发送模块12。
具体地,该网络设备10可对应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的方法300中的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1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3中数据传输的方法300的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的模块。并且,该网络设备10中的各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3中数据传输的方法300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2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2所示,该终端设备20包括:接收模块21和处理模块22。
具体地,该终端设备20可对应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的方法300中的第一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2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3中数据传输的方法300的第一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的模块。并且,该终端设备20中的各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3中数据传输的方法300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3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3所示,该终端设备30包括:处理模块31和发送模块32。
其中,该处理模块31用于对一个调制符号流进行发射分集预处理,得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并用于对该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轮询,得到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其中,该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对应至少两个不同的预编码向量;
该发送模块32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该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
可选地,该处理模块31具体用于:
对一个调制符号流进行层映射,得到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
对该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进行发射分集操作,得到该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
可选地,该预编码轮询包括基于资源块时频资源块的预编码轮询,该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一个预编码向量,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任意两个连续的时频资源块上对应的预编码向量不同。
可选地,该预编码轮询包括基于资源粒子RE的预编码轮询,该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至少两个预编码向量。
具体地,该终端设备30可对应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的方法400中的第一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3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10中数据传输的方法400的第一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的模块。并且,该终端设备30中的各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10中数据传输的方法400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4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4所示,该网络设备包括:接收模块41和处理模块42。
其中,该接收模块41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该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是由该第一终端设备对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轮询得到,该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是基于一个调制符号流进行发射分集预处理得到,其中,该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对应至少两个不同的预编码向量;
该处理模块42用于对该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进行解调处理,以获取该调制符号流的估计值。
可选地,该处理模块42具体用于:
从该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中解调出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的估计值,该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的估计值与该网络设备对该调制符号流进行层映射得到的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对应;
对该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的估计值进行层逆映射,得到该调制符号流的估计值。
可选地,该预编码轮询包括基于时频资源块的预编码轮询,该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一个预编码向量,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任意两个连续的时频资源块上对应的预编码向量不同。
可选地,该预编码轮询包括基于资源粒子RE的预编码轮询,该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至少两个预编码向量。
可选地,该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为多个空间流中与该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空间流,该多个空间流与包括该第一终端设备的多个终端设备对应。
可选地,该多个空间流的传输方案相同。
可选地,该多个空间流归属至少两种传输方案。
可选地,该至少两种传输方案包括:预编码轮询、发射分集、空间复用或基于预编码轮询的发射分集。
具体地,该网络设备40可对应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的方法400中的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4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10中数据传输的方法400中的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的模块。并且,该网络设备40中的各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10中数据传输的方法400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因此,通过在预编码之前进行发射分集预处理,使得原始的调制符号流通过空间发射分集至少可以获得空间上的分集增益,并通过对发射分集预处理后的空间流进行预编码轮询,使的对同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采用了不同的预编码向量,在信道环境发生变化或者信道估计不准确时,可以在不同的时频资源上采用不同的预编码向量来与信道匹配,至少可以获得时域或者频域上的分集增益。从而有利于在多个维度上获得了发射分集的增益,提高了信号的接收质量,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进而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鲁棒性。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5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5所示,该网络设备50包括:收发器51、处理器52和存储器53。其中,收发器51、处理器52和存储器53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该存储器53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52用于从该存储器53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以控制该收发器51收发信号。其中,存储器53可以配置于处理器52中,也可以独立于处理器52。
具体地,该网络设备50可对应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的方法300中的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5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3中数据传输的方法300的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的单元。并且,该网络设备5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3中数据传输的方法300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或者,该网络设备50可对应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的方法400中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5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10中数据传输的方法400的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的单元。并且,该网络设备5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10中数据传输的方法400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6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6所示,该终端设备60包括:收发器61、处理器62和存储器63。其中,收发器61、处理器62和存储器63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该存储器63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62用于从该存储器63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以控制该收发器61收发信号。其中,存储器63可以配置于处理器62中,也可以独立于处理器62。
具体地,该终端设备60可对应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的方法300中的第一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6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3中数据传输的方法300的第一终端设备的方法的单元。并且,该终端设备6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3中数据传输的方法300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或者,该终端设备60可对应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的方法400中的第一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6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10中数据传输的方法400的第一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的单元。并且,该终端设备6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10中数据传输的方法400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
还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合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半导体介质可以是固态硬盘。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对一个调制符号流进行发射分集预处理,得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
所述网络设备对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轮询,得到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对应至少两个预编码向量;
所述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对一个调制符号流进行发射分集预处理,得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对一个调制符号流进行层映射,得到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
所述网络设备对所述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进行发射分集操作,得到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轮询包括基于时频资源块的预编码轮询,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一个预编码向量,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任意两个连续的时频资源块上对应的预编码向量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轮询包括基于资源粒子RE的预编码轮询,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至少两个预编码向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为多个空间流中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空间流,所述多个空间流与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多个终端设备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空间流归属于至少两种传输方案。
7.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所述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是所述网络设备对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轮询得到,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是所述网络设备基于一个调制符号流进行发射分集预处理得到,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对应至少两个不同的预编码向量;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进行解调处理,以获取所述调制符号流的估计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进行解调处理,以获取所述调制符号流的估计值,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中解调出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的估计值,所述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的估计值与所述网络设备对所述调制符号流进行层映射得到的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对应;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的估计值进行层逆映射,得到所述调制符号流的估计值。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轮询包括基于时频资源块的预编码轮询,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一个预编码向量,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任意两个连续的时频资源块上对应的预编码向量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轮询包括基于资源粒子RE的预编码轮询,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至少两个预编码向量。
11.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对一个调制符号流进行发射分集预处理,得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并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轮询,得到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对应至少两个不同的预编码向量;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对一个调制符号流进行层映射,得到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
对所述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进行发射分集操作,得到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轮询包括基于时频资源块的预编码轮询,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一个预编码向量,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任意两个连续的时频资源块上对应的预编码向量不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轮询包括基于资源粒子RE的预编码轮询,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至少两个预编码向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为多个空间流中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空间流,所述多个空间流与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多个终端设备对应。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空间流归属于至少两种传输方案。
17.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所述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是所述网络设备对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进行预编码轮询得到,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是所述网络设备基于一个调制符号流进行发射分集预处理得到,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对应至少两个不同的预编码向量;
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进行解调处理,以获取所述调制符号流的估计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从所述至少一个预编码数据流中解调出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的估计值,所述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的估计值与所述网络设备对所述调制符号流进行层映射得到的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对应;
对所述至少一个层映射空间层的估计值进行层逆映射,得到所述调制符号流的估计值。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轮询包括基于时频资源块的预编码轮询,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一个预编码向量,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任意两个连续的时频资源块上对应的预编码向量不同。
20.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轮询包括基于资源粒子RE的预编码轮询,所述至少一个发射分集空间流中的每个发射分集空间流在一个时频资源块上对应至少两个预编码向量。
CN201710282820.8A 2017-04-26 2017-04-26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Active CN1088093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82820.8A CN108809392B (zh) 2017-04-26 2017-04-26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PCT/CN2018/082334 WO2018196589A1 (zh) 2017-04-26 2018-04-09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EP18791714.1A EP3605871A4 (en) 2017-04-26 2018-04-09 DATA TRANSFER METHOD, DATA RECEIVING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US16/664,444 US11101855B2 (en) 2017-04-26 2019-10-25 Data sending method, data receiving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82820.8A CN108809392B (zh) 2017-04-26 2017-04-26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09392A true CN108809392A (zh) 2018-11-13
CN108809392B CN108809392B (zh) 2020-07-28

Family

ID=63918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82820.8A Active CN108809392B (zh) 2017-04-26 2017-04-26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01855B2 (zh)
EP (1) EP3605871A4 (zh)
CN (1) CN108809392B (zh)
WO (1) WO201819658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33237A1 (zh) * 2018-12-28 2020-07-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网络芯片以及通信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99556A (zh) * 2022-02-07 2023-08-1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无蜂窝无线接入网的实现方法与网络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8299A (zh) * 2007-08-28 2009-03-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空频编码的发射分集方法
WO2013040741A1 (zh) * 2011-09-19 2013-03-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发射机和接收机
CN103780528A (zh) * 2012-10-22 2014-05-07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及其信号发送方法与装置、信号接收方法与装置
WO2017003963A1 (en) * 2015-06-28 2017-01-05 Ping Liang Power allocation and precoding matrix computation metho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95671B2 (en) * 2007-02-09 2011-08-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transmission with rank-dependent precoding
KR101397248B1 (ko) * 2007-12-16 2014-05-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방법
US8923143B2 (en) * 2009-06-29 2014-12-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en loop channel repor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917796B1 (en) * 2009-10-19 2014-12-23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Transmission-mode-aware rate matching in MIMO signal generation
EP2684328B1 (en) * 2011-03-30 2016-06-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n loop transmission in a multiple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084238B2 (en) * 2011-09-12 2015-07-14 Blackberry Limited Searching space and operation for enhanced PDCCH in LTE systems
WO2014113938A1 (en) * 2013-01-23 2014-07-3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for precoding signal
US9654272B2 (en) * 2013-03-08 2017-05-16 Electronics &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multi-input multi-output communication in large-scale antenna system
US9973362B2 (en) * 2014-03-07 2018-05-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on broadcast channel low PAPR signaling in massive MIMO systems
WO2017193329A1 (en) * 2016-05-12 2017-11-16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Signal processing in spatial multiplexing mimo communications
US10050688B2 (en) * 2017-01-16 2018-08-1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ingle codeword, multi-layer seria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IC) for spatial multiplexi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8299A (zh) * 2007-08-28 2009-03-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空频编码的发射分集方法
WO2013040741A1 (zh) * 2011-09-19 2013-03-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发射机和接收机
CN103780528A (zh) * 2012-10-22 2014-05-07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及其信号发送方法与装置、信号接收方法与装置
WO2017003963A1 (en) * 2015-06-28 2017-01-05 Ping Liang Power allocation and precoding matrix computation metho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33237A1 (zh) * 2018-12-28 2020-07-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网络芯片以及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09392B (zh) 2020-07-28
WO2018196589A1 (zh) 2018-11-01
US20200059278A1 (en) 2020-02-20
EP3605871A1 (en) 2020-02-05
EP3605871A4 (en) 2020-03-18
US11101855B2 (en) 2021-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8406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ownlink and uplink CSI acquisition
US1041186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reporting
US2018004202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ing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in advanced wireless systems
US10785007B2 (en) Dynamic precoding of shared reference signals
JP2020058035A (ja) 減少されたフィードバックfd−mimo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09495149B (zh)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和系统
CN109302220B (zh)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925553A (zh) 用于关于pucch 的csi 报告的方法和设备
EP3523888A1 (en) Advanced csi reporting i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120269146A1 (en) Uplink Channel Sounding
CN106165314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1817798B (zh)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6160948A (zh) 信道质量指示cqi数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US11101957B2 (en) Reference signal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7370591A (zh) 信令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560162B2 (en) Transmit diversity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8631988A (zh)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3718491B (zh)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发射机和接收机
KR101319878B1 (ko) Mim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코드워드와 스트림의 조합 표시방법
US11101855B2 (en) Data sending method, data receiving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7046431A (zh) 信息的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
US20200021339A1 (en) Data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ata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Kapinas et al. A universal MIMO approach for 3GPP wireless standards
WO2024036205A2 (en) Codebook report design to support dynamic multi-trp coherent joint transmission operation
CN109274465A (zh) 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