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04437A - 数据显示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显示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04437A
CN108804437A CN201710283635.0A CN201710283635A CN108804437A CN 108804437 A CN108804437 A CN 108804437A CN 201710283635 A CN201710283635 A CN 201710283635A CN 108804437 A CN108804437 A CN 1088044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data
length
rounding
minimum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836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04437B (zh
Inventor
白爽
齐玉涛
高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usof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usof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usoft Corp filed Critical Neusoft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28363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044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04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044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044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044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1/002D [Two 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on
    • G06T11/20Drawing from basic elements, e.g. lines or circles
    • G06T11/206Drawing of charts or graph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数据显示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显示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确定所述最大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所述最小值对应的数据长度;根据所述最大值及其对应的数据长度、以及所述最小值及其对应的数据长度,确定数据上限值和数据下限值;在以所述数据上限值为纵坐标上限、所述数据下限值为纵坐标下限的坐标系显示区域上显示所述待显示数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针对不同的待显示数据,可以自适应动态调整坐标系中坐标轴显示范围,使得待显示数据均匀分布在坐标系显示区域中,因而可更加清楚、明了地展示待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Description

数据显示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数据可视化技术和大数据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数据显示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普及,数据可视化逐渐成为大数据领域中的热点。在大数据领域中,数据分布不均、局部数据过密等现象对数据可视化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然而,现有技术中,当显示数据集中在显示区域的局部区域时,需要用户手动调整显示区域的纵坐标轴界限值,以实现显示数据的均匀展现。但当展示很多幅画面时,手动调整将会给用户带来很大的额外工作量,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根据待显示数据的特点,自适应、动态调整数据显示模式的数据显示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显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显示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确定所述最大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所述最小值对应的数据长度;根据所述最大值及其对应的数据长度、以及所述最小值及其对应的数据长度,确定数据上限值和数据下限值,其中,所述数据上限值不小于所述最大值,所述数据下限值不大于所述最小值;在以所述数据上限值为纵坐标上限、所述数据下限值为纵坐标下限的坐标系显示区域上显示所述待显示数据。
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最大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所述最小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包括:以预设底数分别对所述最大值和所述最小值取对数,获得第一对数值和第二对数值;分别对所述第一对数值和所述第二对数值进行取整,获得所述最大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所述最小值对应的数据长度。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最大值及其对应的数据长度、以及所述最小值及其对应的数据长度,确定数据上限值和数据下限值,包括:分别根据所述最大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所述最小值对应的数据长度,确定第一弹性长度和第二弹性长度,所述第一弹性长度用于表示所述数据上限值的精确度,所述第二弹性长度用于表示所述数据下限值的精确度;对所述最大值与第一数值之商进行取整,并将取整后得到的数值与所述第一数值之积确定为所述数据上限值,其中,所述第一数值为在所述第一弹性长度所表示的精确度上的最小数值;对所述最小值与第二数值之商进行取整,并将取整后得到的数值与所述第二数值之积确定为所述数据下限值,其中,所述第二数值为在所述第二弹性长度所表示的精确度上的最小数值。
可选地,所述分别根据所述最大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所述最小值对应的数据长度,确定第一弹性长度和第二弹性长度,包括:对与所述最大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预设比例B之积进行取整,获得所述第一弹性长度;对与所述最小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所述预设比例B之积进行取整,获得所述第二弹性长度,其中,0<B<1。
可选地,所述对与所述最大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预设比例B之积进行取整,获得所述第一弹性长度,包括:对与所述最大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预设比例B之积进行四舍五入取整,获得所述第一弹性长度;所述对与所述最小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所述预设比例B之积进行取整,获得所述第二弹性长度,包括:对与所述最小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所述预设比例B之积进行四舍五入取整,获得所述第二弹性长度。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最大值与第一数值之商进行取整,并将取整后得到的数值与所述第一数值之积确定为所述数据上限值,包括:在所述最大值与第一数值之商不为整数时,对所述最大值与第一数值之商进行向上取整,并将取整后得到的数值与所述第一数值之积确定为所述数据上限值;所述对所述最小值与第二数值之商进行取整,并将取整后得到的数值与所述第二数值之积确定为所述数据下限值,包括:在所述最小值与第二数值之商不为整数时,对所述最小值与第二数值之商进行向下取整,并将取整后得到的数值与所述第二数值之积确定为所述数据下限值。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显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显示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最大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所述最小值对应的数据长度;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最大值及其对应的数据长度、以及所述最小值及其对应的数据长度,确定数据上限值和数据下限值,其中,所述数据上限值不小于所述最大值,所述数据下限值不大于所述最小值;显示模块,用于在以所述数据上限值为纵坐标上限、所述数据下限值为纵坐标下限的坐标系显示区域上显示所述待显示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计算子模块,用于以预设底数分别对所述最大值和所述最小值取对数,获得第一对数值和第二对数值;第一取整子模块,用于分别对所述第一对数值和所述第二对数值进行取整,获得所述最大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所述最小值对应的数据长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分别根据所述最大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所述最小值对应的数据长度,确定第一弹性长度和第二弹性长度,所述第一弹性长度用于表示所述数据上限值的精确度,所述第二弹性长度用于表示所述数据下限值的精确度;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对所述最大值与第一数值之商进行取整,并将取整后得到的数值与所述第一数值之积确定为所述数据上限值,其中,所述第一数值为在所述第一弹性长度所表示的精确度上的最小数值;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对所述最小值与第二数值之商进行取整,并将取整后得到的数值与所述第二数值之积确定为所述数据下限值,其中,所述第二数值为在所述第二弹性长度所表示的精确度上的最小数值。
可选地,所述第一确定子模块包括:第二取整子模块,用于对与所述最大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预设比例B之积进行取整,获得所述第一弹性长度;第三取整子模块,用于对与所述最小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所述预设比例B之积进行取整,获得所述第二弹性长度,其中,0<B<1。
可选地,所述第二取整子模块用于对与所述最大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预设比例B之积进行四舍五入取整,获得所述第一弹性长度;所述第三取整子模块用于对与所述最小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所述预设比例B之积进行四舍五入取整,获得所述第二弹性长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在所述最大值与第一数值之商不为整数时,对所述最大值与第一数值之商进行向上取整,并将取整后得到的数值与所述第一数值之积确定为所述数据上限值;所述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在所述最小值与第二数值之商不为整数时,对所述最小值与第二数值之商进行向下取整,并将取整后得到的数值与所述第二数值之积确定为所述数据下限值。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第三方面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程序。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获取待显示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及其分别对应的数据长度,从而根据该最大值和最小值及其分别对应的数据长度确定出数据上限值和数据下限值,并以此数据上限值和数据下限值为基准动态调整坐标系中坐标轴显示范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针对不同的待显示数据,自适应动态调整坐标系中坐标轴显示范围。同时,由于坐标轴显示范围是基于待显示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动态调整,因此可以避免数据集中在显示区域中的部分区域而导致局部数据过密的现象,从而可以避免出现由于局部数据过密使得待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难以展示的现象,使得待显示数据能够均匀分布在显示区域中,也可以更加清楚、明了地展示待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便于用户查看,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此外,坐标系的显示范围可以根据待显示数据自动调整,而无需用户手动操作,因而可以更加便捷、高效地进行数据展现。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A是根据现有技术的方案对D站点数据进行显示的示意图;
图1B是根据现有技术的方案对E站点数据进行显示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确定最大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最小值对应的数据长度的一种示例实现方式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最大值及其对应的数据长度、以及最小值及其对应的数据长度,确定数据上限值和数据下限值的一种示例实现方式的流程图;
图5A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对D站点数据进行显示的示意图;
图5B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对E站点数据进行显示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显示装置的框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显示装置中第一确定模块的框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显示装置中第二确定模块的框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显示装置中第一确定子模块的框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框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普及,数据可视化逐渐成为大数据领域中的热点。例如,在一个用于展示客流的系统中,对于某一线路的各个站点的客流数据进行展示时,由于客流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因时间、各个站点在交通运输系统中的重要性等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例如,如图1A和图1B所示,D站点在0点至22点的客流最大值为2684人次,客流最小值为102人次;E站点在11点30分至22点30分的客流最大值为10815人次,客流最小值为4967人次。由于D、E站点数据之间的差异较大,在对D、E站点的数据单独显示时,如果使用适合D站点数据显示的坐标系(即纵坐标上限值略大于2684,纵坐标下限值略小于102的坐标系,例如,纵坐标下限值为0,纵坐标上限值为3000的坐标系)对E站点的数据进行显示时,E站点的数据无法显示。同样,如果使用适合E站点数据显示的坐标系(即纵坐标上限值略大于10815,纵坐标下限值略小于4967的坐标系,例如,纵坐标下限值为4000,纵坐标上限值为12000的坐标系)对D站点的数据进行显示时,D站点的数据无法显示。如果使用可以同时适合将D、E站点的数据进行显示的坐标系(例如,纵坐标下限值为0,纵坐标上限值为20000的坐标系)对D、E站点的数据分别显示时,则D站点的数据会集中分布在坐标系显示范围的下方区域内,如图1A所示,E站点数据会集中分布在坐标系显示区域的上方区域内,如图1B所示。由图1A和图1B看出,数据集中分布在坐标系显示范围的局部区域,使得局部数据过密而使数据的变化趋势难以明确、直接地展示,不能够合理对站点数据进行显示。
现有技术中,在解决上述问题时,可以通过用户手动调整的方式对显示区域的坐标系进行调整。例如,要对D站点数据进行显示时,用户手动调整显示区域坐标系中纵坐标上限值为3000,纵坐标下限值为0以适应D站点数据的特点。要对E站点数据进行显示时,用户手动调整显示区域坐标系中纵坐标上限值为12000,纵坐标下限值为4000以适应E站点数据的特点。虽然用户手动调整可以实现对D、E站点数据的合理显示,但是每次对待显示数据进行显示时,都要通过用户手动调整坐标轴的显示范围,该方法过程繁琐,同时给用户带来许多额外的工作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显示方法。图2所示,为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显示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在S21中,获取待显示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示例地,获取该待显示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方式可以是:将待显示数据进行整体遍历,从而得出待显示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示例地,获取该待显示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方式也可以是:采用分组式两级计算得出待显示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即,先对待显示数据进行分组,然后通过组内计算得出组内最大值和最小值,再通过组间计算以得出待显示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这样两级筛选的计算方式,使得最值的计算更加简便快捷,更加适用于当前集群式并行计算的环境。
在S22中,确定最大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最小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其中,数据长度表示数据的数字位数。
其中,S22的一种示例实现方式图3所示:
在S31中,以预设底数分别对最大值和最小值取对数,获得第一对数值和第二对数值。
其中,通常用于可视化的数据是按照十进制进行计数的,而数据的数据长度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数据数值的大小,因此,通过以10为底分别对最大值和最小值取对数,从而可以粗略估计出该最大值和最小值对应的数据长度。需要说明的是,预设底数为10只是本公开的一种示例实现方式,并不能限制本公开。本公开中预设底数的取值并不限于10,例如,预设底数也可以为9,或者其他数值。示例地,上述D站点数据的最大值2684和最小值102以10为底取对数分别是lg2684=3.4288,lg102=2.0086;上述E站点数据的最大值10815和最小值4967以10为底取对数分别是lg10815=4.034,lg4967=3.6961。
在S32中,分别对第一对数值和第二对数值进行取整,获得最大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最小值对应的数据长度。
示例地,D站点数据的最大值2684对应的数据长度为对3.4288向下取整后所得数值3,最小值102对应的数据长度为对2.0086向下取整后所得数值2。E站点数据的最大值10815对应的数据长度为对4.034向下取整后所得数值4,最小值4967对应的数据长度为对3.6961向下取整后所得数值3。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待显示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进行取对数及取整操作,以初步得出待显示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对应的数据长度,从而可以根据该数据长度划分最大值和最小值对应的数量级,从而为数据上限值和数据下限值的确定提供数据支持。
转回图2,在S23中,根据最大值及其对应的数据长度、以及最小值及其对应的数据长度,确定数据上限值和数据下限值,其中,所述数据上限值不小于所述最大值,所述数据下限值不大于所述最小值。
示例地,S23的一种示例实现方式如下:
数据长度和数据的精确度之间可以预设对应关系。示例地,该对应关系可以例如设置如下:当数据长度小于3时,对应的精确度为精确到百位;当数据长度小于5且不小于3时,对应的精确度为精确到千位;当数据长度小于8且不小于5时,对应的精确度为精确到万位。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应关系为本公开中的示例实现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根据待显示数据的最大值及其对应的数据长度确定数据上限值时,可以根据该最大值对应的数据长度查询上述对应关系,以获得其对应的精确度,从而可以根据该最大值对应的精确度对该最大值进行取整,以获得满足该精确度的数据上限值。其中,在该最大值满足其对应的精确度要求(例如,最大值为3000时,其对应的数据长度为3,通过查询上述对应关系可以确定其对应的精确度为精确到千位,此时,确定该最大值3000满足其对应的精确度要求)时,不需要对其进行取整操作;在该最大值不满足其对应的精确度要求时,需要对该最大值进行取整,此时,采用向上取整策略。
在根据待显示数据的最小值及其对应的数据长度确定数据下限值时,可以根据该最小值对应的数据长度查询上述对应关系,以获得其对应的精确度,从而可以根据该最小值对应的精确度对该最小值进行取整,以获得满足该精确度的数据下限值。其中,在该最小值满足其对应的精确度要求(例如,最小值为100时,其对应的数据长度为2,通过查询上述对应关系可以确定其对应的精确度为精确到百位,此时,确定该最小值100满足其对应的精确度要求)时,不需要对其进行取整操作;在该最小值不满足其对应的精确度要求时,需要对该最小值进行取整,此时,采用向下取整策略。
以D站点数据为例,D站点数据的最大值为2684,最小值为102。最大值2684对应的数据长度为3,根据上述对应关系,数据长度3对应的精确度为精确到千位。以该精确度对最大值2684进行取整,获得最大值2684对应的数据上限值为3000。最小值102对应的数据长度为2,根据上述对应关系,数据长度2对应的精确度为精确到百位。以该精确度对最小值102进行取整,获得最小值102对应的数据下限值为100。
以E站点数据为例,E站点数据的最大值为10815,最小值为4967。最大值10815对应的数据长度为4,根据上述对应关系,数据长度4对应的精确度为精确到千位。以该精确度对最大值10815进行取整,获得最大值10815对应的数据上限值为11000。最小值4967对应的数据长度为3,根据上述对应关系,数据长度3对应的精确度为精确到千位。以该精确度对最小值4967进行取整,获得最小值4967对应的数据下限值为4000。
示例地,S23的另一种示例实现方式如图4所示:
在S41中,分别根据最大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最小值对应的数据长度,确定第一弹性长度和第二弹性长度,其中,所述第一弹性长度用于表示所述数据上限值的精确度,所述第二弹性长度用于表示所述数据下限值的精确度。其中,精确度表示数值精确的程度,例如,0.3万表示其精确度被精确到千位。
可选地,分别根据所述最大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所述最小值对应的数据长度,确定第一弹性长度和第二弹性长度,包括:
对与所述最大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预设比例B之积进行取整,获得所述第一弹性长度;
对与所述最小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所述预设比例B之积进行取整,获得所述第二弹性长度,其中,0<B<1。
其中,该预设比例B可以是黄金比例系0.618,该取整方式可以是四舍五入取整。
示例地,D站点数据的最大值2684对应的数据长度为3,其对应的第一弹性长度为2,即3×0.618=1.854,对1.854四舍五入取整为2;D站点数据的最小值102对应的数据长度为2,其对应的第二弹性长度为1,即2×0.618=1.236,对1.236四舍五入取整为1。
示例地,E站点数据的最大值10815对应的数据长度为4,其对应的第一弹性长度为2,即4×0.618=2.472,对2.472四舍五入取整为2;E站点数据的最小值4967对应的数据长度为3,其对应的第二弹性长度为2,即3×0.618=1.854,对1.854四舍五入取整为2。
示例地,弹性长度为1表示数据的精确度被精确到十位,弹性长度为2表示数据的精确度被精确到百位,之后以此类推,不再赘述。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数据长度按照预设比例分割之后取整,可以根据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数据长度分别设置其对应的精确度,从而可以在后续的计算过程中,针对不同数量级的数据进行不同精确度的处理,提高数据上限值和数据下限值的准确度。
在S42中,对最大值与第一数值之商进行取整,并将取整后得到的数值与第一数值之积确定为数据上限值,其中,所述第一数值为在所述第一弹性长度所表示的精确度上的最小数值。
示例地,弹性长度1所表示的精确度上的最小数值为10,弹性长度2所表示的精确度上的最小数值为100,之后以此类推,不再赘述。
可选地,对所述最大值与第一数值之商进行取整,并将取整后得到的数值与第一数值之积确定为数据上限值,包括:在所述最大值与第一数值之商不为整数时,对所述最大值与第一数值之商进行向上取整,并将取整后得到的数值与第一数值之积确定为数据上限值。
对于数据上限值而言,该数据上限值要大于或等于待显示数据的最大值,因此,在最大值与第一数值之商不为整数时,要对该数值向上取整,以使得最终计算出的数据上限值大于最大值。
接上述示例,D站点数据的最大值2684对应的第一弹性长度为2,则最大值2684与第一数值100之商26.84进行向上取整为27,并将取整后得到的数值27与第一数值100之积2700确定为是数据上限值。同样计算出E站点数据最大值对应的数据上限值为10900。
在S43中,对最小值与第二数值之商进行取整,并将取整后得到的数值与第二数值之积确定为数据下限值,其中,所述第二数值为在所述第二弹性长度所表示的精确度上的最小数值。
所述对所述最小值与第二数值之商进行取整,并将取整后得到的数值与第二数值之积确定为数据下限值,包括:在所述最小值与第二数值之商不为整数时,对所述最小值与第二数值之商进行向下取整,并将取整后得到的数值与第二数值之积确定为数据下限值。
对于数据下限值而言,该数据下限值要小于或等于待显示数据的最小值,因此,在最小值与第二数值之商不为整数时,要对该数值向下取整,以使得最终计算出的数据下限值小于最小值。
示例地,D站点数据最小值102对应的第二弹性长度为1,则最小值102与第二数值10之商10.2进行向下取整为10,并将取整后得到的数值10与第二数值10之积100确定为是数据下限值。同样计算得出E站点数据的最小值对应的数据下限值为4900。
其中,针对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不同特性,在计算数据上限值和数据下限值时采用不同的取整方式,以使得数据上限值和数据下限值对应的范围包含该最大值和最小值对应的范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确定数据上限值和数据下限值的精确度之后,更加准确地确定其对应精确度的数据上限值和数据下限值,使得数据最大值和数据最小值所对应的范围包含待显示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且最大值与数据上限值之间的距离和最小值与数据下限值之间的距离较小,可以使待显示数据充满该显示区域,且分布均匀,从而增强数据显示效果。
再转回图2,在S24中,在以数据上限值为纵坐标上限、数据下限值为纵坐标下限的坐标系显示区域上显示待显示数据。
在计算出数据上限值和数据下限值之后,根据该数据上限值和数据下限值动态调整坐标系显示区域的坐标轴范围,将数据上限值作为纵坐标上限、将数据下限值作为纵坐标下限,以对待显示数据进行显示。
示例地,获得D站点的数据上限值2700和数据下限值100之后,设置显示D站点数据的坐标系纵坐标上限为2700、纵坐标下限为100,对D站点数据进行显示如图5A所示。
示例地,获得E站点的数据上限值10900和数据下限值4900之后,设置显示E站点数据的坐标系纵坐标上限为10900、纵坐标下限为4900,对E站点数据进行显示如图5B所示。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对D站点数据显示之后,对E站点数据进行显示时,可以自动根据E站点数据的数据最大值和数据最小值,调整坐标系的纵坐标上限值和纵坐标下限值,而不需要像现有技术中通过用户手动调整坐标系的纵坐标上限值和纵坐标下限值,从而可以有效减少用户的工作量,实现更加便捷、高效的数据展现。
综上所述,通过获取待显示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及其分别对应的数据长度,从而根据该最大值和最小值及其分别对应的数据长度确定出数据上限值和数据下限值,并以此数据上限值和数据下限值为基准动态调整坐标系中坐标轴显示范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针对不同的待显示数据,自适应动态调整坐标系中坐标轴显示范围。同时,由于坐标轴显示范围是基于待显示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动态调整,因此可以避免数据集中在显示区域中的部分区域而导致局部数据过密的现象,从而可以避免出现由于局部数据过密使得待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难以展示的现象,使得待显示数据能够均匀分布在显示区域中,也可以更加清楚、明了地展示待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便于用户查看,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此外,坐标系的显示范围可以根据待显示数据自动调整,而无需用户手动操作,因而可以更加便捷、高效地进行数据展现。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显示装置。图6所示,为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显示装置的框图。如图6所示,该装置10包括:
获取模块100,用于获取待显示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第一确定模块200,用于确定所述最大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所述最小值对应的数据长度;
第二确定模块300,用于根据所述最大值及其对应的数据长度、以及所述最小值及其对应的数据长度,确定数据上限值和数据下限值,其中,所述数据上限值不小于所述最大值,所述数据下限值不大于所述最小值;
显示模块400,用于在以所述数据上限值为纵坐标上限、所述数据下限值为纵坐标下限的坐标系显示区域上显示所述待显示数据。
图7所示,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显示装置中第一确定模块的框图。如图7所示,该第一确定模块200可以包括:
计算子模块201,用于以预设底数分别对所述最大值和所述最小值取对数,获得第一对数值和第二对数值;
第一取整子模块202,用于分别对所述第一对数值和所述第二对数值进行取整,获得所述最大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所述最小值对应的数据长度。
图8所示,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显示装置中第二确定模块的框图。如图8所示,该第二确定模块300可以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301,用于分别根据所述最大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所述最小值对应的数据长度,确定第一弹性长度和第二弹性长度,所述第一弹性长度用于表示所述数据上限值的精确度,所述第二弹性长度用于表示所述数据下限值的精确度;
第二确定子模块302,用于对所述最大值与第一数值之商进行取整,并将取整后得到的数值与所述第一数值之积确定为所述数据上限值,其中,所述第一数值为在所述第一弹性长度所表示的精确度上的最小数值;
第三确定子模块303,用于对所述最小值与第二数值之商进行取整,并将取整后得到的数值与所述第二数值之积确定为所述数据下限值,其中,所述第二数值为在所述第二弹性长度所表示的精确度上的最小数值。
图9所示,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显示装置中第一确定子模块的框图。如图9所示,该第一确定子模块301可以包括:
第二取整子模块3011,用于对与所述最大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预设比例B之积进行取整,获得所述第一弹性长度;
第三取整子模块3012,用于对与所述最小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所述预设比例B之积进行取整,获得所述第二弹性长度,其中,0<B<1。
可选地,第二取整子模块3011用于对与所述最大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预设比例B之积进行四舍五入取整,获得所述第一弹性长度;
所述第三取整子模块3012用于对与所述最小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所述预设比例B之积进行四舍五入取整,获得所述第二弹性长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在所述最大值与第一数值之商不为整数时,对所述最大值与第一数值之商进行向上取整,并将取整后得到的数值与所述第一数值之积确定为所述数据上限值;
所述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在所述最小值与第二数值之商不为整数时,对所述最小值与第二数值之商进行向下取整,并将取整后得到的数值与第二数值之积确定为数据下限值。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1000的框图。如图10所示,该电子设备1000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多媒体组件1003,输入/输出(I/O)接口1004,以及通信组件1005。
其中,处理器1001用于控制该电子设备1000的整体操作,以完成上述的数据显示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存储器1002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该电子设备1000的操作,这些数据例如可以包括用于在该电子设备10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以及应用程序相关的数据,例如联系人数据、收发的消息、图片、音频、视频等等。该存储器1002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多媒体组件1003可以包括屏幕和音频组件。其中屏幕例如可以是触摸屏,音频组件用于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可以包括一个麦克风,麦克风用于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1002或通过通信组件1005发送。音频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I/O接口1004为处理器1001和其他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其他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鼠标,按钮等。这些按钮可以是虚拟按钮或者实体按钮。通信组件1005用于该电子设备1000与其他设备之间进行有线或无线通信。无线通信,例如Wi-Fi,蓝牙,近场通信(Near FieldCommunication,简称NFC),2G、3G或4G,或它们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因此相应的该通信组件1005可以包括:Wi-Fi模块,蓝牙模块,NFC模块。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简称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简称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的数据显示方法。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程序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程序指令的存储器1002,上述程序指令可由电子设备1000的处理器1001执行以完成上述的数据显示方法。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1100的框图。例如,电子设备1100可以被提供为一服务器。参照图11,电子设备1100包括处理器1122,其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以及存储器1132,用于存储可由处理器1122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存储器113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每一个对应于一组指令的模块。此外,处理器1122可以被配置为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的数据显示方法。
另外,电子设备1100还可以包括电源组件1126和通信组件1150,该电源组件1126可以被配置为执行电子设备1100的电源管理,该通信组件1150可以被配置为实现电子设备1100的通信,例如,有线或无线通信。此外,该电子设备1100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I/O)接口1158。电子设备1100可以操作基于存储在存储器1132的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ServerTM,Mac OS XTM,UnixTM,LinuxTM等等。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程序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程序指令的存储器1132,上述程序指令可由电子设备1100的处理器1122执行以完成上述的数据显示方法。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数据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显示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确定所述最大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所述最小值对应的数据长度;
根据所述最大值及其对应的数据长度、以及所述最小值及其对应的数据长度,确定数据上限值和数据下限值,其中,所述数据上限值不小于所述最大值,所述数据下限值不大于所述最小值;
在以所述数据上限值为纵坐标上限、所述数据下限值为纵坐标下限的坐标系显示区域上显示所述待显示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最大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所述最小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包括:
以预设底数分别对所述最大值和所述最小值取对数,获得第一对数值和第二对数值;
分别对所述第一对数值和所述第二对数值进行取整,获得所述最大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所述最小值对应的数据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最大值及其对应的数据长度、以及所述最小值及其对应的数据长度,确定数据上限值和数据下限值,包括:
分别根据所述最大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所述最小值对应的数据长度,确定第一弹性长度和第二弹性长度,所述第一弹性长度用于表示所述数据上限值的精确度,所述第二弹性长度用于表示所述数据下限值的精确度;
对所述最大值与第一数值之商进行取整,并将取整后得到的数值与所述第一数值之积确定为所述数据上限值,其中,所述第一数值为在所述第一弹性长度所表示的精确度上的最小数值;
对所述最小值与第二数值之商进行取整,并将取整后得到的数值与所述第二数值之积确定为所述数据下限值,其中,所述第二数值为在所述第二弹性长度所表示的精确度上的最小数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根据所述最大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所述最小值对应的数据长度,确定第一弹性长度和第二弹性长度,包括:
对与所述最大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预设比例B之积进行取整,获得所述第一弹性长度;
对与所述最小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所述预设比例B之积进行取整,获得所述第二弹性长度,其中,0<B<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与所述最大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预设比例B之积进行取整,获得所述第一弹性长度,包括:
对与所述最大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预设比例B之积进行四舍五入取整,获得所述第一弹性长度;
所述对与所述最小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所述预设比例B之积进行取整,获得所述第二弹性长度,包括:
对与所述最小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所述预设比例B之积进行四舍五入取整,获得所述第二弹性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最大值与第一数值之商进行取整,并将取整后得到的数值与所述第一数值之积确定为所述数据上限值,包括:在所述最大值与第一数值之商不为整数时,对所述最大值与第一数值之商进行向上取整,并将取整后得到的数值与所述第一数值之积确定为所述数据上限值;
所述对所述最小值与第二数值之商进行取整,并将取整后得到的数值与所述第二数值之积确定为所述数据下限值,包括:在所述最小值与第二数值之商不为整数时,对所述最小值与第二数值之商进行向下取整,并将取整后得到的数值与所述第二数值之积确定为所述数据下限值。
7.一种数据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显示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最大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所述最小值对应的数据长度;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最大值及其对应的数据长度、以及所述最小值及其对应的数据长度,确定数据上限值和数据下限值,其中,所述数据上限值不小于所述最大值,所述数据下限值不大于所述最小值;
显示模块,用于在以所述数据上限值为纵坐标上限、所述数据下限值为纵坐标下限的坐标系显示区域上显示所述待显示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分别根据所述最大值对应的数据长度和所述最小值对应的数据长度,确定第一弹性长度和第二弹性长度,所述第一弹性长度用于表示所述数据上限值的精确度,所述第二弹性长度用于表示所述数据下限值的精确度;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对所述最大值与第一数值之商进行取整,并将取整后得到的数值与所述第一数值之积确定为所述数据上限值,其中,所述第一数值为在所述第一弹性长度所表示的精确度上的最小数值;
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对所述最小值与第二数值之商进行取整,并将取整后得到的数值与所述第二数值之积确定为所述数据下限值,其中,所述第二数值为在所述第二弹性长度所表示的精确度上的最小数值。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
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程序。
CN201710283635.0A 2017-04-26 2017-04-26 数据显示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88044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83635.0A CN108804437B (zh) 2017-04-26 2017-04-26 数据显示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83635.0A CN108804437B (zh) 2017-04-26 2017-04-26 数据显示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04437A true CN108804437A (zh) 2018-11-13
CN108804437B CN108804437B (zh) 2021-03-26

Family

ID=64069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83635.0A Active CN108804437B (zh) 2017-04-26 2017-04-26 数据显示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0443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82037A (zh) * 2018-12-28 2020-07-0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应用性能管理信息的展示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12989779A (zh) * 2021-05-20 2021-06-18 北京世纪好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表格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及其存储介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8878A (zh) * 2007-10-12 2009-04-15 齐营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组的图形表示法及其装置
CN101441458A (zh) * 2008-12-18 2009-05-27 北京北方微电子基地设备工艺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工艺过程参数的可视化装置和方法
US20110161035A1 (en) * 2009-12-24 2011-06-30 Fujitsu Limite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JP2012203605A (ja) * 2011-03-25 2012-10-22 Hitachi Appliances Inc グラフ作成装置及びグラフ作成方法
US8593461B2 (en) * 2010-09-09 2013-11-26 Nicolas Bissantz Method for the graphical display of a plurality of series of numerical data
CN104298439A (zh) * 2013-07-19 2015-01-2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图表显示的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04978670A (zh) * 2015-06-05 2015-10-14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呈现多个指标的数据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5868087A (zh) * 2016-03-25 2016-08-17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监控系统中多指标数据的展示方法及装置
US20170083593A1 (en) * 2015-09-21 2017-03-2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Visualization transformation server for big data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8878A (zh) * 2007-10-12 2009-04-15 齐营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组的图形表示法及其装置
CN101441458A (zh) * 2008-12-18 2009-05-27 北京北方微电子基地设备工艺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工艺过程参数的可视化装置和方法
US20110161035A1 (en) * 2009-12-24 2011-06-30 Fujitsu Limite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US8593461B2 (en) * 2010-09-09 2013-11-26 Nicolas Bissantz Method for the graphical display of a plurality of series of numerical data
JP2012203605A (ja) * 2011-03-25 2012-10-22 Hitachi Appliances Inc グラフ作成装置及びグラフ作成方法
CN104298439A (zh) * 2013-07-19 2015-01-2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图表显示的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04978670A (zh) * 2015-06-05 2015-10-14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呈现多个指标的数据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20170083593A1 (en) * 2015-09-21 2017-03-2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Visualization transformation server for big data
CN105868087A (zh) * 2016-03-25 2016-08-17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监控系统中多指标数据的展示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BON CHAUDHURI ET AL: "Efficient Range Distribution Query for Visualizing Scientific Data", 《2014 IEEE PACIFIC VISUALIZATION SYMPOSIUM》 *
董重 等: "运用平行坐标系的多变元时序数据可视化方法",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82037A (zh) * 2018-12-28 2020-07-0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应用性能管理信息的展示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EP3905049A4 (en) * 2018-12-28 2022-09-07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METHOD AND DEVICE FOR DISPLAYING APPLICATI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A
CN111382037B (zh) * 2018-12-28 2023-06-2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应用性能管理信息的展示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12989779A (zh) * 2021-05-20 2021-06-18 北京世纪好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表格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及其存储介质
CN112989779B (zh) * 2021-05-20 2021-08-10 北京世纪好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表格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及其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04437B (zh) 2021-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54298B (zh) 一种图片与二维码融合的方法及终端
CN105723445B (zh)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7845366B (zh) 一种背光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1867637A (zh) 动态生成待机界面的方法及终端
CN108268366B (zh) 测试用例执行方法及装置
CN104284192B (zh)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JP2021517275A (ja) 画面輝度調整方法および端末
JP2017511514A (ja) 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デバイス
CN107770451A (zh) 拍照处理的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07623897B (zh) 地理围栏生成方法及其设备
CN106782487B (zh) 反馈式主动降噪耳机的降噪量仿真方法和系统
CN105677226B (zh) 一种对应用程序的操作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1898765A (zh) 特征分箱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3744598B (zh)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CN108804437A (zh) 数据显示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6296640B (zh) 一种识别模糊图像的方法和装置
CN109637437A (zh) 图像显示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显示屏控制系统
CN105245432B (zh) 未读消息计数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5898561A (zh) 一种视频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EP2871826A1 (en) Method, device and terminal for adjusting widget
CN107040638B (zh) 一种噪音的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KR20200098586A (ko) 추천 방법, 장치, 저장 매체 및 단말 기기
CN207853907U (zh) 一种功率检测器检测范围扩展装置
CN103517297A (zh) 一种信号强度显示方法和装置
CN109033043A (zh) 一种图表管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