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93604A - 一种高校污水及雨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校污水及雨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93604A
CN108793604A CN201810678454.2A CN201810678454A CN108793604A CN 108793604 A CN108793604 A CN 108793604A CN 201810678454 A CN201810678454 A CN 201810678454A CN 108793604 A CN108793604 A CN 1087936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laid
pipe
ecological
colleg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7845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刚
张起军
牛洁楠
霍海亮
王松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67845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93604A/zh
Publication of CN1087936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9360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addition or application of a germicide or by oligodynamic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7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 C02F1/7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with halogens or compounds of haloge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1Runoff or storm 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1/00General aspects of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1/08Multistage treatments, e.g. repetition of the same process step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reatment Of Biological Wast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校污水及雨水处理系统,所述系统按照水处理的先后顺序依次包括调节池、垂直流人工湿地、第一生态基人工湿地、生态砾石床、第二生态基人工湿地、消毒池和出水罐,相邻两者之间均通过污水管道连接;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和生态砾石床的床体均呈矩形,床体的对应两侧分别开设有截面呈矩形的配水渠和集水渠,中间布设有与配水渠垂直的溢流渠,其余两侧分别布设有挡墙;所述配水渠和溢流渠底面等高,集水渠一端与配水渠底面等高;垂直流人工湿地和生态砾石床的床体上部均布设有布水管,布水管的下部布设有集水管;所述布水管上纵向连接有通气管。本发明实现了对高校盥洗废水及雨水的回收和再利用,提高了污水的循环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高校污水及雨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雨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校污水及雨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高校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用水危机。一方面,我国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高校人口密度加大,绿地面积扩增,用水量也逐年增高,高校发展成为城市的用水大户;另一方面,由于当前许多高校都在城郊,离市政排污管路很远,大量盥洗用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大多数高校的盥洗用水在一次使用后即排放掉,回收利用率非常低,严重污染水环境,对当地环境造成严重威胁;由于校园污水绿化、冲厕、浇洒路面等杂用水需要全部使用自来水,在水价不断升高的情况下,极大地浪费水资源;大力发展节水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将校园的供水、排水和绿化进行整体规划,依据原则,实现校园生活污水的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利用,加强高校污水的处理和资源化,实现校园中水回用,是当前高校可持续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既是高校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亟需设计一种高校污水及雨水处理系统,实现了对高校盥洗废水及雨水的回收和再利用,提高了污水的循环利用率,节约能源,低碳环保。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校污水及雨水处理系统,实现了对高校盥洗废水及雨水的回收和再利用,提高了污水的循环利用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校污水及雨水处理系统,所述系统按照水处理的先后顺序依次包括调节池、垂直流人工湿地、第一生态基人工湿地、生态砾石床、第二生态基人工湿地、消毒池和出水罐,相邻两者之间均通过污水管道连接;
所述调节池为矩形水池,所述调节池内的水力停留时间T1=6h;
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和生态砾石床的床体均呈矩形,床体的对应两侧分别开设有截面呈矩形的配水渠和集水渠,中间布设有与配水渠垂直的溢流渠,其余两侧分别布设有挡墙;所述配水渠和溢流渠底面等高,所述集水渠一端与配水渠底面等高,集水渠底部设有1%的坡度;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和生态砾石床的床体上部均布设有布水管,所述布水管的下部布设有集水管;所述布水管上纵向连接有通气管;
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床体从下至上包括砾石层、填料层和土壤层,所述砾石层厚度为30cm,砾石层的粒径级配为50~100mm;所述填料层的厚度为120cm,所述填料层内的填充物包括炉渣、陶粒、土壤和木屑有机质,其含量比为3:3:2:1;所述土壤层的厚度为10cm,所述土壤层上种植有草本植物;所述草本植物包括西伯利亚鸢尾、黄花鸢尾、再力花和千屈菜。
进一步地,在所述调节池前端分别连接有格栅池和雨水吸收池,所述格栅池的前端连接建筑排水立管;所述格栅池上部入水口的侧壁上布设有格栅,所述格栅池与调节池连接的污水管道处布设有毛发过滤器。
进一步地,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布水管包括布水主干管、布水干管和布水支管;所述布水主干管、集水管的一端均通过穿墙组件穿过配水渠或集水渠的墙体并与其联通;所述布水主干管平行布设在溢流渠两侧,每侧布设的数量至少为三根,所述布水主干管的另一端通过双通阀或三通阀联通;所述布水主干管两侧分别交错连接布水干管,所述布水干管两侧交错连接布水支管;所述集水管纵横交错呈“井”字型布设;所述布水主干管上间隔布设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与布水主干管垂直联通,通气管上表面高出水面0.5m。
进一步地,所述溢流渠与垂直流人工湿地和生态砾石床的床体连接处均布设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通过穿墙组件穿过溢流渠的墙体。
进一步地,所述穿墙组件包括套管、止水环和支承环,所述套管预埋在墙体内、且一端带有90°折弯,所述套管侧壁连接有止水环,所述止水环一端布设在墙体外侧、另一端布设在墙体中间,所述止水环中间涂有沥青防水油膏,所述止水环的外侧布设有支承环,所述支承环与止水环之间填充有一层橡胶,所述支承环呈倒“Z”型,支承环与预埋套管的折弯螺纹连接,所述预埋套管内布设布水主干管或集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生态砾石床的床体上布设有布水主干管和集水管,所述布水主干管和集水管分别布设在靠近配水渠或集水渠的一侧,所述布水主干管和集水管分别包括横向三根及纵向五根垂直交错的布水主干管或集水管;所述布水主干管与集水管之间纵向均匀布设有通气管;所述生态砾石床上种植有观赏植物和沉水植物;所述生态砾石床的配水渠底部设有1%的坡度。
进一步地,所述布水管的上部和集水管的下部分别对称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之间有一夹角α,所述夹角α为9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生态基人工湿地和第二生态基人工湿地均呈四周设置有挡土墙的矩形,一侧挡土墙的两端布设有进水管、与其对应的一侧挡土墙上布设有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与出水管均通过穿墙组件穿过挡土墙;
所述第一生态基人工湿地和第二生态基人工湿地的两条垂直的中心线处均布设有挡土墙,将其划分为四个相同大小的矩形区域,每个区域内种植有水生植物和观赏植物;其中一个挡土墙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过水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消毒池为矩形水池,所述消毒池连接加氯间,所述加氯间产生用于消毒的二氧化氯,并投放至消毒池中。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均布设于地表面以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校污水及雨水处理系统,占地面积较其它形式湿地小,处理效率高,整个系统可完全建在地下,地上可以建成绿地和配合景观规划使用,增强整体美观;本系统采用垂直流人工湿地、生态砾石床和生态基人工湿地相结合的工艺,将污水有控制的投配到人工湿地中,污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动过程中,通过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的联合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从而净化水质;生态基人工湿地使大量的微生物可以附着在生态基表面和植物根系,对有机营养物进一步吸附、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通过生态砾石床,形成一个主要由砾石、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处理系统,营造出让水自然渗透过滤的人造景观;通过人工湿地对水的处理,最终将处理净化后的污水及雨水用于补充宿舍冲厕用水外,剩余水量可用于补充高校校园景观用水,也可以用于校园绿化浇灌或者道路洒扫用水,本发明设计新颖,适宜在高校、企业及小区用水系统中推广,同时节省了水资源,提高了水能源的利用率,节约能源,低碳环保;
2.本发明促进了污水处理,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环境,而如果不注重污水处理利用,只注重增加供水,污水越多,生态环境越差;污水经过深度处理后,可减少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对改善环境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3.本发明减少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负荷,缩减其昂贵的处理设施以及降低其日常运行费用,减轻了城市供排水系统的压力,对保护地下水资源,加强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工作,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4.本发明对于该校园盥洗废水以及少量的雨水,经过本站处理后,达到中水回用标准,可作为冲厕用水,以及补充部分绿化用水、地面洒水或景观水等用途,极大的节约了水资源,并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高校污水及雨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高校污水及雨水处理系统的垂直流人工湿地或生态砾石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高校污水及雨水处理系统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布水管的布局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高校污水及雨水处理系统的垂直流人工湿地的集水管的布局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高校污水及雨水处理系统的穿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高校污水及雨水处理系统的垂直流人工湿地或生态砾石床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高校污水及雨水处理系统的生态砾石床布水管与集水管的布局图。
图8是本发明一种高校污水及雨水处理系统的集水管的截面图。
图9是本发明一种高校污水及雨水处理系统的第一生态基人工湿地或第二生态基人工湿地的平面结构图。
图中标号为:1为调节池,2为垂直流人工湿地,3为第一生态基人工湿地,4为生态砾石床,5为第二生态基人工湿地,6为消毒池,7为出水罐,8为加氯间,9为污水管道,10为配水渠,11为溢流渠,12为集水渠,13为挡墙,14为布水主干管,15为布水干管,16为布水支管,17为通气管,18为集水管,19为溢流管,20为止水环,21为预埋套管,22为支承环,23为挡土墙,24为过水凹槽,25为进水管,26为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描述。
如图1~图9所示,一种高校污水及雨水处理系统,所述系统按照水处理的先后顺序依次包括调节池1、垂直流人工湿地2、第一生态基人工湿地3、生态砾石床4、第二生态基人工湿地5、消毒池6和出水罐7,相邻两者之间均通过污水管道9连接;所述调节池1为矩形水池,所述调节池1内的水力停留时间T1=6h;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2和生态砾石床4的床体均呈矩形,床体的对应两侧分别开设有截面呈矩形的配水渠10和集水渠12,中间布设有与配水渠10垂直的溢流渠11,其余两侧分别布设有挡墙13;所述配水渠10和溢流渠11底面等高,所述集水渠12一端与配水渠10底面等高,集水渠12底部设有1%的坡度;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2和生态砾石床4的床体上部均布设有布水管,所述布水管的下部布设有集水管18;所述布水管上纵向连接有通气管17;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2的床体从下至上包括砾石层、填料层和土壤层,所述砾石层厚度为30cm,砾石层的粒径级配为50~100mm;所述填料层的厚度为120cm,所述填料层内的填充物包括炉渣、陶粒、土壤和木屑有机质,其含量比为3:3:2:1;所述土壤层的厚度为10cm,所述土壤层上种植有草本植物;所述草本植物包括西伯利亚鸢尾、黄花鸢尾、再力花和千屈菜。
在所述调节池1前端分别连接有格栅池和雨水吸收池,所述格栅池的前端连接建筑排水立管;所述格栅池上部入水口的侧壁上布设有格栅,所述格栅池与调节池1连接的污水管道9处布设有毛发过滤器。
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2的布水管包括布水主干管14、布水干管15和布水支管16;所述布水主干管14、集水管18的一端均通过穿墙组件穿过配水渠10或集水渠12的墙体并与其联通;所述布水主干管14平行布设在溢流渠11两侧,每侧布设的数量至少为三根,所述布水主干管14的另一端通过双通阀或三通阀联通;所述布水主干管14两侧分别交错连接布水干管15,所述布水干管15两侧交错连接布水支管16;所述集水管18纵横交错呈“井”字型布设;所述布水主干管14上间隔布设有通气管17,所述通气管17与布水主干管14垂直联通,通气管17上表面高出水面0.5m。
所述溢流渠11与垂直流人工湿地2和生态砾石床4的床体连接处均布设有溢流管19,所述溢流管19通过穿墙组件穿过溢流渠11的墙体。
所述穿墙组件包括套管、止水环20和支承环22,所述套管预埋在墙体内、且一端带有90°折弯,所述套管侧壁连接有止水环20,所述止水环20一端布设在墙体外侧、另一端布设在墙体中间,所述止水环20中间涂有沥青防水油膏,所述止水环20的外侧布设有支承环22,所述支承环22与止水环20之间填充有一层橡胶,所述支承环22呈倒“Z”型,支承环22与预埋套管21的折弯螺纹连接,所述预埋套管21内布设布水主干管14或集水管18。
所述生态砾石床4的床体上布设有布水主干管14和集水管18,所述布水主干管14和集水管18分别布设在靠近配水渠10或集水渠12的一侧,所述布水主干管14和集水管18分别包括横向三根及纵向五根垂直交错的布水主干管14或集水管18;所述布水主干管14与集水管18之间纵向均匀布设有通气管17;所述生态砾石床4上种植有观赏植物和沉水植物;所述生态砾石床4的配水渠10底部设有1%的坡度。
所述布水管的上部和集水管18的下部分别对称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之间有一夹角α,所述夹角α为90°;所述第一生态基人工湿地3和第二生态基人工湿地5均呈四周设置有挡土墙23的矩形,一侧挡土墙23的两端布设有进水管25、与其对应的一侧挡土墙23上布设有出水管26,所述进水管25与出水管26均通过穿墙组件穿过挡土墙23;所述第一生态基人工湿地3和第二生态基人工湿地5的两条垂直的中心线处均布设有挡土墙23,将其划分为四个相同大小的矩形区域,每个区域内种植有水生植物和观赏植物;其中一个挡土墙23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过水凹槽24。所述消毒池6为矩形水池,所述消毒池6连接加氯间8,所述加氯间8产生用于消毒的二氧化氯,并投放至消毒池6中;所述系统均布设于地表面以下。
本实施例中,本系统应用在信阳师范学院在桃李园学生宿舍楼1#--18#楼,并在校园内人工湖中建立竹影池作为雨水吸收池,尺寸为2m×3m×1.5m;在宿舍楼新建盥洗废水建筑排水立管,盥洗废水经排水立管流出后经污水管道9进入格栅池,之后盥洗废水经格栅池进入调节池1最终进入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中,盥洗废水建筑排水立管,选用PVC管,DN110mm;雨水收集取用设施采用在高校校园中以后的人工湖中设置雨水吸收池,使用雨水提升泵从吸水池提升雨水进入调节池1;本系统收集的盥洗水是指BOD5≤200mg/L、COD≤250mg/L、SS≤150mg/L、氨氮≤30mg/L、PH值在6-9之间的污水;收集的雨水为天然雨水,具有硬度低,污染物少等优点。
其中,格栅池的设计参数为:设计流量:Q=800m3/d=33.33m3/h=0.009m3/s、生活污水变化系数Kz=1.3,Qmax为45m3/h;毛发过滤器的设计参数为:设计压力:≤1.6Mpa、设计稳定:≤150度,滤网孔径:300-1000目。
其中,调节池1的设计流量Q=800m3/d=33.33m3/h=0.009m3/s;调节池1根据来水的水质和水量的变化情况,不仅具有调节水质的功能,还有调节水量的作用,调节池1还具有预沉淀、预曝气、降温和贮存临时事故排水的功能。
其中,垂直流人工湿地2的设计参数为:
垂直流人工湿地2的作用:将污水有控制的投配到人工湿地中,污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动过程中,通过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的联合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从而净化水质。
生态砾石床4的设计参数为:
名称 数值
设计进水流量(m3/d) 800
设计水力停留时间(h) 8.29
孔隙率(%) 48%
设计表面水力负荷(m3/(m2.h)) 0.069
数量(套) 2
单元占地面积(m2) 240
平均水深(m) 1.2
总占地面积(m2) 480
生态砾石床4指的是砾石层组成的浅床湿池植物系统;它是以亲水植物为表面绿化物,以砾石为填料,形成一个主要由砾石、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处理系统,营造出让水自然渗透过滤的人造景观。
生态砾石床4种植花叶芦竹、西伯利亚鸢尾和旱伞草为主,其中沉水植物包括金鱼藻、狐尾藻。
第一生态基人工湿地3和第二生态基人工湿地5的设计参数为:
名称 数值
设计进水流量(m3/d) 800
设计水力停留时间(h) 5.4
设计表面水力负荷(m3/(m2.h)) 0.185
单元占地面积(m2) 90
平均水深(m) 1.0
总占地面积(m2) 180
第一生态基人工湿地3和第二生态基人工湿地5种植的观赏植物包括水生美人蕉、西伯利亚鸢尾、荷花和睡莲,该湿地的作用是:大量的微生物附着在生态基表面和植物根系,对有机营养物进一步吸附、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生态基表面和植物根系的A/O环境及微孔结构,提供良好的脱氮除磷条件,从而进一步降解水中污染物,同时美化环境。
通过垂直流人工湿地2、第一生态基人工湿地3和第二生态基人工湿地5人工湿地实现了对盥洗废水及雨水中有机物、化合物、病原体及重金属的去除;具体如下:
有机物的去除:水中的不溶性有机物通过湿地的沉淀、过滤作用从水中截留下来被微生物利用;可溶性有机物则通过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被去除,有机物的去除:水中的不溶性有机物通过湿地的沉淀、过滤作用从水中截留下来被微生物利用;可溶性有机物则通过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被去除。
氮、磷的去除:水中的无机氮包括NH3-N和硝酸盐氮(NO3-N),磷存在的形态有磷酸盐、聚磷酸盐和有机磷酸盐,湿地通过基质的吸附、过滤、沉淀、植物的吸收、微生物作用去除;无机氮磷可以被湿地中植物吸收同化,合成植物蛋白质,最后通过植物的收割形式去除;微生物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去除水中的氮,对磷的去除包括对磷的正常吸收和对磷的过量积累。
病原体的去除:通过沉淀、过滤、吸收和捕食等作用,使盥洗废水及雨水中的病原体减少。
重金属的去除:人工湿地主要通过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化学沉淀和微生物氧化作用去除重金属。
盥洗废水和雨水经过本系统处理后,水中的BOD5≤10mg/L、氨氮≤10mg/L、类大肠杆菌≤3个/L且PH值在6-9之间。
消毒是水处理的重要工序之一,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2000年6月由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联合发布的[2000]124号文中规定“为保证公共卫生安全,防止传染性疾病传播,污水处理应设置消毒设施”;因此污水处理必须设置完善的消毒设施,选用完善的消毒设备。
污水的消毒由消毒池6和消毒设备二部分组成;消毒池6主要保证污水与消毒剂有效混合和消毒接触时间两个方面,污水消毒设备主要考虑消毒剂的自产、消毒剂的储存、定比定量的投加等三个方面。
设计参数:Q=800m3/d=33.33m3/h=0.009m3/s。
设计流量:Qmax=45m3/h。
消毒池6采用翻腾S推流接触消毒工艺,保证污水混合和消毒接触效果;该工艺由下翻腾混合段、推流接触消毒段、上翻腾三部分组成;下翻腾段水力停留时间:60s;推流接触消毒段水力停留时间:1.0h;上翻腾段水力停留时间:60s;设计尺寸:L×B×H=15×2×1.5m;设计容积:45m3
消毒设备:采用智能化虹吸式二氧化氯消毒装置,消毒剂的来源由加氯间8的二氧化氯发生系统产生,产生的消毒剂二氧化氯储存在投药箱中,二氧化氯的投加量由虹吸投配,保证投药稳定。
经过本系统处理后的污水及雨水,采用中水回用泵房到达综合管理房进行重新分配利用;经过污水及雨水处理系统处理后中水除用于补充宿舍冲厕用水外,剩余水量可用于补充高校校园景观用水,也可以用于校园绿化浇灌或者道路洒扫用水。本发明大量节省了水资源,提高了水能源的利用率。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发明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高校污水及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按照水处理的先后顺序依次包括调节池(1)、垂直流人工湿地(2)、第一生态基人工湿地(3)、生态砾石床(4)、第二生态基人工湿地(5)、消毒池(6)和出水罐(7),相邻两者之间均通过污水管道(9)连接;
所述调节池(1)为矩形水池,所述调节池(1)内的水力停留时间T1=6h;
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2)和生态砾石床(4)的床体均呈矩形,床体的对应两侧分别开设有截面呈矩形的配水渠(10)和集水渠(12),中间布设有与配水渠(10)垂直的溢流渠(11),其余两侧分别布设有挡墙(13);所述配水渠(10)和溢流渠(11)底面等高,所述集水渠(12)一端与配水渠(10)底面等高,集水渠(12)底部设有1%的坡度;
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2)和生态砾石床(4)的床体上部均布设有布水管,所述布水管的下部布设有集水管(18);所述布水管上纵向连接有通气管(17);
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2)的床体从下至上包括砾石层、填料层和土壤层,所述砾石层厚度为30cm,砾石层的粒径级配为50~100mm;所述填料层的厚度为120cm,所述填料层内的填充物包括炉渣、陶粒、土壤和木屑有机质,其含量比为3:3:2:1;所述土壤层的厚度为10cm,所述土壤层上种植有草本植物;所述草本植物包括西伯利亚鸢尾、黄花鸢尾、再力花和千屈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校污水及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节池(1)前端分别连接有格栅池和雨水吸收池,所述格栅池的前端连接建筑排水立管;所述格栅池上部入水口的侧壁上布设有格栅,所述格栅池与调节池(1)连接的污水管道(9)处布设有毛发过滤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校污水及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2)的布水管包括布水主干管(14)、布水干管(15)和布水支管(16);所述布水主干管(14)、集水管(18)的一端均通过穿墙组件穿过配水渠(10)或集水渠(12)的墙体并与其联通;所述布水主干管(14)平行布设在溢流渠(11)两侧,每侧布设的数量至少为三根,所述布水主干管(14)的另一端通过双通阀或三通阀联通;所述布水主干管(14)两侧分别交错连接布水干管(15),所述布水干管(15)两侧交错连接布水支管(16);所述集水管(18)纵横交错呈“井”字型布设;所述布水主干管(14)上间隔布设有通气管(17),所述通气管(17)与布水主干管(14)垂直联通,通气管(17)上表面高出水面0.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校污水及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渠(11)与垂直流人工湿地(2)和生态砾石床(4)的床体连接处均布设有溢流管(19),所述溢流管(19)通过穿墙组件穿过溢流渠(11)的墙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校污水及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墙组件包括套管、止水环(20)和支承环(22),所述套管预埋在墙体内、且一端带有90°折弯,所述套管侧壁连接有止水环(20),所述止水环(20)一端布设在墙体外侧、另一端布设在墙体中间,所述止水环(20)中间涂有沥青防水油膏,所述止水环(20)的外侧布设有支承环(22),所述支承环(22)与止水环(20)之间填充有一层橡胶,所述支承环(22)呈倒“Z”型,支承环(22)与预埋套管(21)的折弯螺纹连接,所述预埋套管(21)内布设布水主干管(14)或集水管(1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校污水及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砾石床(4)的床体上布设有布水主干管(14)和集水管(18),所述布水主干管(14)和集水管(18)分别布设在靠近配水渠(10)或集水渠(12)的一侧,所述布水主干管(14)和集水管(18)分别包括横向三根及纵向五根垂直交错的布水主干管(14)或集水管(18);所述布水主干管(14)与集水管(18)之间纵向均匀布设有通气管(17);所述生态砾石床(4)上种植有观赏植物和沉水植物;所述生态砾石床(4)的配水渠(10)底部设有1%的坡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校污水及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管的上部和集水管(18)的下部分别对称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之间有一夹角α,所述夹角α为9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校污水及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态基人工湿地(3)和第二生态基人工湿地(5)均呈四周设置有挡土墙(23)的矩形,一侧挡土墙(23)的两端布设有进水管(25)、与其对应的一侧挡土墙(23)上布设有出水管(26),所述进水管(25)与出水管(26)均通过穿墙组件穿过挡土墙(23);
所述第一生态基人工湿地(3)和第二生态基人工湿地(5)的两条垂直的中心线处均布设有挡土墙(23),将其划分为四个相同大小的矩形区域,每个区域内种植有水生植物和观赏植物;其中一个挡土墙(23)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过水凹槽(2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校污水及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池(6)为矩形水池,所述消毒池(6)连接加氯间(8),所述加氯间(8)产生用于消毒的二氧化氯,并投放至消毒池(6)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校污水及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均布设于地表面以下。
CN201810678454.2A 2018-06-27 2018-06-27 一种高校污水及雨水处理系统 Withdrawn CN1087936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78454.2A CN108793604A (zh) 2018-06-27 2018-06-27 一种高校污水及雨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78454.2A CN108793604A (zh) 2018-06-27 2018-06-27 一种高校污水及雨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93604A true CN108793604A (zh) 2018-11-13

Family

ID=64071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78454.2A Withdrawn CN108793604A (zh) 2018-06-27 2018-06-27 一种高校污水及雨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9360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15582A (zh) * 2019-10-11 2019-12-27 云南大学 基于土壤浸润技术处理公厕粪尿污水并回用的公厕
WO2021099488A1 (en) 2019-11-19 2021-05-27 Technische Universiteit Delft Urban artificial wetland and method for building such an urban artificial wetland
CN113651502A (zh) * 2021-09-08 2021-11-16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一种自然水体一体化净化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11408A1 (en) * 2001-11-14 2003-06-19 Austin David C. Integrated hydroponic and wetl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CN203440156U (zh) * 2013-07-19 2014-02-19 马鞍山十七冶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基质强化型复合流人工湿地住宅小区灰水处理装置
CN104986860A (zh) * 2015-06-19 2015-10-21 郑州大学 一种无动力净化河水的生态处理工艺
CN205635082U (zh) * 2016-05-31 2016-10-12 郑州源致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布水及集水系统
CN205653236U (zh) * 2016-03-28 2016-10-19 郑州大学 一种湿地公园式生态水净化系统
CN107117712A (zh) * 2017-06-21 2017-09-01 东南大学 一种净化含洗衣废水的屋顶雨水的人工湿地系统
CN208700841U (zh) * 2018-06-27 2019-04-05 信阳师范学院 一种高校污水及雨水处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11408A1 (en) * 2001-11-14 2003-06-19 Austin David C. Integrated hydroponic and wetl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CN203440156U (zh) * 2013-07-19 2014-02-19 马鞍山十七冶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基质强化型复合流人工湿地住宅小区灰水处理装置
CN104986860A (zh) * 2015-06-19 2015-10-21 郑州大学 一种无动力净化河水的生态处理工艺
CN205653236U (zh) * 2016-03-28 2016-10-19 郑州大学 一种湿地公园式生态水净化系统
CN205635082U (zh) * 2016-05-31 2016-10-12 郑州源致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布水及集水系统
CN107117712A (zh) * 2017-06-21 2017-09-01 东南大学 一种净化含洗衣废水的屋顶雨水的人工湿地系统
CN208700841U (zh) * 2018-06-27 2019-04-05 信阳师范学院 一种高校污水及雨水处理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15582A (zh) * 2019-10-11 2019-12-27 云南大学 基于土壤浸润技术处理公厕粪尿污水并回用的公厕
WO2021099488A1 (en) 2019-11-19 2021-05-27 Technische Universiteit Delft Urban artificial wetland and method for building such an urban artificial wetland
NL2024264B1 (en) 2019-11-19 2021-08-18 Univ Delft Tech Urban artificial wetland and method for building such an urban artificial wetland.
CN113651502A (zh) * 2021-09-08 2021-11-16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一种自然水体一体化净化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51459B (zh) 一种路面雨水集蓄净化利用系统
Bdour et al. Perspectives on sustainable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ies and reuse options in the urban areas of the Mediterranean region
CN105198085B (zh) 一种阶梯式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组合系统及其应用
Ridderstolpe Introduction to greywater management
CN105236671B (zh) 一种生态绿地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06830506A (zh) 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强化脱氮除磷生物滞留池
O’Hogain et al. A technology portfolio of nature based solutions
CN208292826U (zh) 多过程耦合多级人工湿地系统
CN109384315B (zh) 一种强化脱氮除磷高负荷人工湿地系统
CN107140738A (zh) 农村生活污水中氮磷资源化安全利用装置及其应用
CN108793604A (zh) 一种高校污水及雨水处理系统
CN205635295U (zh) 一种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CN104828951B (zh) 一种生态调控型人工湿地强化碳氮同步去除系统
CN104326574B (zh) 强化冬季微污染水体脱氮的水平潜流湿地系统
CN104098183B (zh) 通过优化景观改善地表径流水质的系统
CN208700841U (zh) 一种高校污水及雨水处理系统
CN105314797A (zh) 一种污水污泥同步处理的蚯蚓生物滤池及其应用
CN204237622U (zh) 一种强化冬季微污染水体脱氮的水平潜流湿地系统
CN107162329A (zh) 一种组团分层布置的下沉式污水处理及再生回用系统
Sbeih Recycling of treated water in Palestine: Urgency, obstacles and experience to date
CN105692905B (zh) 一种生态型景观水体的土地处理方法及装置
Gizińska-Górna et al. The status of the water supply and sanitation infrastructure in the kraśnik county
CN206705792U (zh) 一种组合式人工湿地盆
Pitt et al. Stormwater Non-Potable Beneficial Uses and Effects on Urban Infrastructure
CN210367343U (zh) 基于土壤渗滤原理的绿植墙楼宇中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3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