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骨科充气式包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创伤骨科充气式包扎装置。
背景技术
创伤骨科为骨科的一个分支,是用于对骨伤患者进行医治的一个分支。例如,在患者骨折后,需要对骨科进行包扎。有时候需要将患者的肢体悬挂起来再进行包扎。然而,在抬升肢体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患者的伤患处而二次伤害。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不易造成二次伤害的创伤骨科充气式包扎装置。
一种创伤骨科充气式包扎装置,包括基座、气囊组件与抬撑体,所述基座内凹设有收容槽,所述气囊组件包括抬撑气囊与气泵,所述抬撑气囊设置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气泵设置于所述基座的一端并与所述抬撑气囊连通,所述抬撑体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抬撑体支撑于所述抬撑气囊上,所述抬撑体上设置有腿部仿形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抬撑体上设置有两个所述腿部仿形槽,两个所述腿部仿形槽相互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抬撑体上设置有两个手臂仿形槽,所述两个手臂仿形槽相互间隔设置,所述两个手臂仿形槽均位于两个所述腿部仿形槽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手臂仿形槽的宽度小于所述腿部仿形槽的宽度,所述手臂仿形槽贯通所述抬撑体的相对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手臂仿形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抬撑体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手臂仿形槽上设置有柔性衬垫,所述柔性衬垫由弹性织物制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的一端设置有置放框,所述气泵设置于所述置放框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置放框内形成有置放槽,所述基座的端部开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与所述置放槽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泵收容于所述置放槽内,所述气泵通过气管与所述抬撑气囊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气管穿设于所述连通孔中,所述气管上设置有调速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抬撑体的相对两端分别凸设有滑轨,所述收容槽的侧壁上凹设有两个滑槽,所述两个滑轨分别滑动地设置于所述两个滑槽内。
所述创伤骨科充气式包扎装置在使用时,当伤者的腿部受伤时,将所述基座插入伤骨腿部底部,将腿部置入所述腿部仿形槽内。启动所述气泵以向所述抬撑气囊内充气,所述抬撑气囊开始鼓涨并抬升所述抬撑体,使得所述太撑体逐步上升并慢慢抬起患者的腿部,以利于后续包扎换药。由于所述创伤骨科充气式包扎装置是利用气泵鼓涨所述抬撑气囊,而实现所述抬撑体对腿部的抬升,因此可以相对较慢地将患者的伤腿抬起,能够有效地避免二次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创伤骨科充气式包扎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减缓组件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减缓组件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涉及一种创伤骨科充气式包扎装置。例如,所述创伤骨科充气式包扎装置包括基座、气囊组件与抬撑体。例如,所述基座内凹设有收容槽,所述气囊组件包括抬撑气囊与气泵。例如,所述抬撑气囊设置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气泵设置于所述基座的一端并与所述抬撑气囊连通。例如,所述抬撑体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抬撑体支撑于所述抬撑气囊上,所述抬撑体上设置有腿部仿形槽。
请参阅图1,一种创伤骨科充气式包扎装置100,包括基座10、气囊组件20与抬撑体30,所述基座内凹设有收容槽11,所述气囊组件包括抬撑气囊22与气泵25,所述抬撑气囊设置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气泵设置于所述基座的一端并与所述抬撑气囊连通,所述抬撑体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抬撑体支撑于所述抬撑气囊上,所述抬撑体上设置有腿部仿形槽35。
例如,所述创伤骨科充气式包扎装置在使用时,当伤者的腿部受伤时,将所述基座插入伤骨腿部底部,将腿部置入所述腿部仿形槽内。启动所述气泵以向所述抬撑气囊内充气,所述抬撑气囊开始鼓涨并抬升所述抬撑体,使得所述太撑体逐步上升并慢慢抬起患者的腿部,以利于后续包扎换药。由于所述创伤骨科充气式包扎装置是利用气泵鼓涨所述抬撑气囊,而实现所述抬撑体对腿部的抬升,因此可以相对较慢地将患者的伤腿抬起,能够有效地避免二次伤害。
例如,为了便于放置手臂,所述抬撑体上设置有两个所述腿部仿形槽,两个所述腿部仿形槽相互间隔设置。所述抬撑体上设置有两个手臂仿形槽,所述两个手臂仿形槽相互间隔设置,所述两个手臂仿形槽均位于两个所述腿部仿形槽之间。所述手臂仿形槽的宽度小于所述腿部仿形槽的宽度,所述手臂仿形槽贯通所述抬撑体的相对两侧。所述手臂仿形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抬撑体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手臂仿形槽上设置有柔性衬垫,所述柔性衬垫由弹性织物制成。所述基座的一端设置有置放框36,所述气泵设置于所述置放框内。由于所述抬撑体上设置有两个手臂仿形槽,因此方便将手臂放置于所述抬撑体的手臂仿形槽内,进而方便了手臂的放置,使得所述创伤骨科充气式包扎装置也能够辅助对手臂进行包扎换药。
例如,为了便于较为精准地控制所述抬撑气囊的抬升速度,所述置放框内形成有置放槽361,所述基座的端部开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与所述置放槽连通。所述气泵收容于所述置放槽内,所述气泵通过气管与所述抬撑气囊连通。所述气管穿设于所述连通孔中,所述气管上设置有调速阀(图未示)。所述抬撑体的相对两端分别凸设有滑轨31,所述收容槽的侧壁上凹设有两个滑槽,所述两个滑轨分别滑动地设置于所述两个滑槽内。通过设置所述气管并于所述气管上设置调速阀,从而可以较为方便地调节所述抬撑气囊的膨胀速度,进而调节所述抬撑体的抬升速度,以避免对患者的伤骨处造成二次伤害。
例如,尤其重要的是,请参阅图2及图3,在包扎完毕后需要释放伤骨,因此在所述气泵停止作业后,需要对所述抬撑气囊进行放气作业,为了使所述抬撑气囊缓慢放气,所述置放框内设置有减缓组件50,所述减缓组件包括筒体51、封闭塞52、拉持弹簧53与弹性条54,所述筒体设置于所述气管上,所述筒体包括相互连接的通气段511与调气段512,所述通气段邻近所述基座,所述调气段邻近所述气泵,所述调气段上设置有放气开关55,在需要放气时,通过旋转所述放气开关即可打开所述调气段以释放所述抬撑气囊中的气体,从而降低所述抬撑体以释放患者的伤骨处。例如,所述调气段的内径小于所述通气段的内径,所述调气段内设置有挡设环5111,所述封闭塞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通气段内,所述弹性条的硬度足以支撑所述封闭塞。所述拉持弹簧与所述弹性条分别连接于所述挡设环的相对两侧,所述拉持弹簧的端部固定于所述调气段内,所述弹性条的端部连接于所述通气段内。所述弹性条的拉力大于所述拉持弹簧的拉力,以使所述封闭塞处于所述通气段内。例如,所述封闭塞的直径小于所述通气段的内径,所述封闭塞的直径与所述调气段的内径相等,所述调气段朝向所述通气段处形成有引导锥面以引导所述封闭塞进入。在释放所述抬撑囊体中的气体以降低所述抬撑体时,当所述调气段与所述通气段内的气压差不大时,所述弹性条拉持所述封闭塞位于所述通气段内,从而允许所述抬撑囊体中的气体通过所述气管进入所述通气段内,并从所述封闭塞的周缘进入所述调气段,然后从所述放气开关中逸出,进而缓慢地放出所述抬撑囊体内的气体,可以避免速度过快的放气而造成的二次伤害。而当所述通气段与所述调气段内的气压差太大时,容易造成放气过快,此时所述气压差能够推动所述封闭塞进入所述调气段中并压紧于所述挡设环上,进而隔断所述通气段与所述调气段,从而关闭放气作业。通过调节所述调气段内的气压,使得所述调气段内的气压与所述通气段内的气压差在预设范围值内,所述弹性条拉持所述封闭塞远离所述调气段,进而可以再次进行缓慢放气。所述调速阀位于所述筒体与所述气泵之间。
例如,为了防止进气的速度过快,所述调气段内设置有控速环5121,所述控速环与所述挡设环相互间隔设置,所述控速环凸设于所述调气段的内周璧上,所述控速环位于所述挡设环远离所述通气段的一侧,所述放气开关为旋钮开关,所述放气开关位于所述挡设环与所述控速环之间。所述调气段内设置有螺旋弹簧56,所述螺旋弹簧抵持于所述控速环远离所述挡设环的一侧,所述螺旋弹簧的直径沿远离所述控速环的方向逐渐减小,即所述螺旋弹簧的大端抵持于所述控速环上,所述螺旋弹簧的小端远离所述控速环,所述拉持弹簧的端部设置有拉绳57,所述拉绳穿设于所述螺旋弹簧的中部并连接于所述螺旋弹簧的小端上,所述螺旋弹簧上设置有螺旋封闭条,所述螺旋封闭条沿所述螺旋弹簧螺旋延伸。在进行充气式,所述放气开关关闭,所述气泵启动,如果所述调气段内的压力远大于所述通气段内的气压时,容易造成过快充气,从而容易造成二次伤害,此时所述调气段内的气压推动所述封闭塞远离所述挡设环,并拉动所述螺旋弹簧被压缩,带动所述螺旋封闭条紧紧压缩于所述控速环上,压缩后的螺旋弹簧与螺旋封闭条封闭所述控速环,从而隔断所述调气段与所述通气段,关闭充气进程。因此,所述减缓组件能够切断过快放气,同时也能够切断过快充气,避免二次伤害。
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