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69189A - 跨网络域资源的访问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跨网络域资源的访问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69189A
CN108769189A CN201810523279.XA CN201810523279A CN108769189A CN 108769189 A CN108769189 A CN 108769189A CN 201810523279 A CN201810523279 A CN 201810523279A CN 108769189 A CN108769189 A CN 1087691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domain
resource
access
domai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2327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69189B (zh
Inventor
彭志文
朱先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AIYI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KAIYI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KAIYI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KAIYI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2327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691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691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691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691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691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跨网络域资源的访问方法及设备,能够根据用户设备对第一网络域中虚拟资源的访问路径,获取第二网络域中资源的访问路径并进行访问,再将第二网络域资源的访问结果返回给客户端,从而能够实现跨网络域的资源访问,解决了跨域资源访问的限制,技术方案更加简单、方便,还可实现POST请求和COOKIE的传递,从而减少了网站服务器的资源消耗,降低了技术实现的复杂度,实现了与多种浏览器的兼容,降低了COOKIE传递的技术复杂性。

Description

跨网络域资源的访问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跨网络域资源的访问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异步访问技术Ajax中,用户通过向互联网网站发送异步HTTP请求以访问网络资源,而该网络资源可能引用了与其不属于同一个网络域的其它网络资源,而出于网络安全方面的考虑,跨域的网络资源访问是不允许的,但是在某些场景下,又存在跨域访问的相关需求。在跨域访问的技术限制中,只有具有相同的域名、端口和协议的访问URL才被认为是同域的资源访问,域名、端口、协议或子域名中只要有一项不同,即被认为是跨网络域的资源访问,就会受到跨域资源访问的限制,从而因为网络域相互间的信任问题而导致无法进行访问。
当前,可以实现跨域访问的技术方案,主要有如下几种:
方案一,通过JSONP进行跨域数据交互,JSONP(JSON with Padding)是一个非官方的跨域数据交互协议,JSONP通过动态加载跨域资源提供方拼接好的回调函数和资源数据并在跨域资源访问方里面进行回放来实现跨域的数据交互。通过JSONP实现跨域,优点在于在要求不高的场景下使用简单方便,缺点是无法接收POST请求的数据,只能使用GET模式传递数据,另外是没有有效的错误处理机制,资源访问失败时无法得知,也不能取消或重新开始请求,还有是传递COOKIE等身份验证数据的实现比较麻烦。
方案二,通过动态语言脚本中转实现跨域数据交互,即跨域资源访问发起方在本地服务器上建立相应的动态语言脚本(如JSP、ASP、PHP等)作为中转页面,用户请求这个脚本时,该脚本实时抓取跨域资源提供方的资源数据,再返回给用户。例如,网站a.com的主页需要加载网站b.com中的资源b.com/xx.json,那么可在网站a.com的服务器上创建动态脚本crossdomain.php,在客户端访问网站a.com时,客户端直接加载a.com/crossdomain.php,脚本crossdomain.php通过HTTP协议实时抓取b.com/xx.json的资源数据再返回给客户端,从而实现跨域数据交互。
通过动态语言脚本中转实现跨域数据交互和通过JSONP实现跨域数据交互一样简单方便,但是又产生了新的问题:由于每次跨域数据交互就要做一次HTTP中转,因此增加了网络延时和服务器的负担;在异步加载时,a.com/crossdomain.php能接收到COOKIE等认证信息,但是跨域资源提供方b.com/xx.json无法做到无感知接收COOKIE认证信息。
方案三,通过跨域资源共享(Cross-origin resource sharing,CORS)实现跨域数据交互,CORS是一个W3C标准,它允许浏览器向跨源服务器发出XMLHttpRequest请求,从而克服了AJAX只能同源使用的限制。整个CORS通信过程,都是浏览器自动完成,不需要用户参与。实现CORS通信的关键是服务器,只要服务器实现了CORS接口,就可以跨源通信。通过CORS实现跨域数据交互的缺点在于,CORS过度依赖浏览器,因此存在浏览器兼容性问题;此外,CORS实现跨域的某些验证信息,如COOKIE跨域传递实现很复杂,需要做过多的设置,从而提升了技术门槛。
另外,还存在一些非主流的跨域解决方案,如将跨域的资源页面通过Javascript强制设置基础主域为document.domain来实现同域,该方案的缺点在于使用了iframe因而导致技术复杂性很高,从而难以使用。
申请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跨网络域资源的访问方法及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跨网络域资源的访问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设备对第一网络域中虚拟资源的访问请求,其中,所述虚拟资源为在第二网络域中实际提供的资源;
根据所述请求中虚拟资源的访问路径,获取第二网络域中资源的访问路径;
根据所述第二网络域中资源的访问路径,对所述第二网络域中资源进行访问;
接收所述第二网络域资源的访问结果,并将所述访问结果返回给用户设备。
进一步地,接收对第一网络域中虚拟资源的访问请求,包括:
接收用户设备通过浏览器发送的对第一网络域中虚拟资源的访问请求。
进一步地,在接收对第一网络域中虚拟资源的访问请求之前,还包括:
接收对第一网络域中资源的访问请求并返回访问结果,以使用户设备可根据所述访问结果请求第一网络域中的虚拟资源,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域中资源中包括对所述第一网络域中虚拟资源的引用。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请求中虚拟资源的访问路径,获取第二网络域中资源的访问路径,包括:
根据所述虚拟资源访问路径中的虚拟目录,获取第二网络域的网络地址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网络域的网络地址信息和所述虚拟资源访问路径中的实际访问路径,获取第二网络域中资源的访问路径。
进一步地,所述网络地址信息包括网络协议、网络域名和网络端口。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第二网络域的网络地址信息和所述虚拟资源访问路径中的实际访问路径,获取第二网络域中资源的访问路径,包括:
对所述网络地址信息中的网络域名进行域名解析,获取第二网络域的网络地址;
根据所述网络协议、所述网络地址、所述网络端口和所述虚拟资源访问路径中的实际访问路径,获取第二网络域中资源的访问路径。
进一步地,所述虚拟目录为所述第一网络域中非实际存在的目录。
进一步地,对所述第二网络域资源进行访问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网络域的配置信息中添加所述第一网络域的域名信息。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网络域的配置信息中添加所述第一网络域的域名信息,包括:
在所述第二网络域的配置信息中的域名配置中,添加所述第一网络域的域名信息。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跨网络域资源的访问设备,该设备包括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和用于执行程序指令的处理器,其中,当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该处理器执行时,触发该设备执行前述跨网络域资源的访问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可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前述跨网络域资源的访问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方案能够根据用户设备对第一网络域中虚拟资源的访问路径,获取第二网络域中资源的访问路径并进行访问,再将第二网络域资源的访问结果返回给客户端,从而能够实现跨网络域的资源访问,解决了跨域资源访问的限制,技术方案更加简单、方便,还可实现POST请求和COOKIE的传递,从而减少了网站服务器的资源消耗,降低了技术实现的复杂度,实现了与多种浏览器的兼容,降低了COOKIE传递的技术复杂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网络域资源的访问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一个典型的配置中,终端、服务网络的设备和可信方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非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网络域资源的访问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接收用户设备对第一网络域中虚拟资源的访问请求,其中,所述虚拟资源为在第二网络域中实际提供的资源;
步骤S102,根据所述请求中虚拟资源的访问路径,获取第二网络域中资源的访问路径;
步骤S103,根据所述第二网络域中资源的访问路径,对所述第二网络域中资源进行访问;
步骤S104,接收所述第二网络域资源的访问结果,并将所述访问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该方案尤其适合用于希望进行跨域资源访问的场景,能够根据用户设备对第一网络域中虚拟资源的访问路径,获取第二网络域中资源的访问路径并进行访问,再将第二网络域资源的访问结果返回给客户端,从而能够实现跨网络域的资源访问。
在步骤S101中,网站服务端接收用户设备对第一网络域中虚拟资源的访问请求,其中,虚拟资源为在第二网络域中实际提供的资源。在此,用户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如下设备:PC机、移动终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用户设备上通常安装有网络浏览器,网络浏览器用于对互联网资源进行访问。网络浏览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浏览器:IE、Chrome、Safari、Firefox、Maxthon、UC浏览器等。网络浏览器采用HTTP协议对互联网资源进行访问,具体地,通过向互联网网站发送HTTP请求并接收来自网站的HTTP响应来获得要访问资源的数据。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网络域指的是浏览器跨域限制中划分的安全域,网络域由协议、域名和端口共同确定,协议、域名和端口中有任何一个不同,则是不同的网络域。例如,两个网络资源URL:http://www.a.com/a.js和http://www.a.com/js/b.js,这两个URL确定的网络域为http://www.a.com/,是同一个网络域,因此这两个URL的相互访问不属于跨网络域的网络资源访问,不会受到跨域的限制。又例如,两个网络资源URL:http://www.a.com/a.js和http://img.a.com/js/b.js,http://www.a.com/a.js的网络域为http://www.a.com/,http://img.a.com/js/b.js的网络域为http://img.a.com/,两者的主域虽然相同,但是子域不相同,因此两者的网络域也不同,两者间的相互访问会受到跨域的限制。再例如,两个网络资源URL:http://www.a.com/a.js和http://www.a.com:8080/js/b.js,http://www.a.com/a.js的网络域为http://www.a.com/,http://www.a.com:8080/js/b.js的网络域为http://www.a.com:8080/,两者虽然域名相同,但是端口不同,因此两者的网络域也不同,两者间的相互访问仍然会受到跨域的限制。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网络服务端接收用户设备对第一网络域中虚拟资源的访问请求,优选地,网络服务端接收用户设备通过浏览器发送的对第一网络域中虚拟资源的访问请求。在此,用户设备对第一网络域中虚拟资源的访问请求并非是对第一网络域中资源的初始访问请求,在用户设备对第一网络域中虚拟资源发出访问请求之前,用户设备已经对第一网络域中的资源发出了访问请求,并且获得了网站服务端返回的资源访问结果,由于该资源访问结果中包含了对第一网络域中虚拟资源的引用,因此用户设备根据该访问结果中对虚拟资源的引用,再向网络服务端提交对第一网络域中虚拟资源的访问请求,期待网站服务端返回对该虚拟资源的访问结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网络域中的虚拟资源是在第二网络域中实际提供的资源,但是该虚拟资源在形式上所属的网络域是第一网络域,因此用户设备通过浏览器对引用的第一网络域的虚拟资源的访问与之前对第一网络域的资源的访问同属第一网络域,因此浏览器不会检测到存在跨域的请求。
在此,第一网络域和第二网络域是两个不同的网络域,即协议、域名、端口中至少有一项不同,这两个网络域中的资源之间的相互访问会受到跨域的限制而无法进行通信。例如,第一网络域可为http://www.a.com/,第二网络域可为http://www.b.com/,第一网络域中的资源http://www.a.com/a.js如果引用了第二网络域中的资源http://www.b.com/b.js,用户设备通过浏览器请求http://www.a.com/a.js并根据访问结果中的引用再请求http://www.b.com/b.js时,浏览器会提示存在跨域访问。
在步骤S102中,网络服务端根据所述请求中虚拟资源的访问路径,获取第二网络域中资源的访问路径。在此,虚拟资源的访问路径,即网络资源URL,其中的协议、域名和端口都与第一网络域相同,从而保证对该虚拟资源的访问与对第一网络域中其它资源的访问属于同一个网络域。虚拟资源访问路径中包含虚拟目录,优选地,该虚拟目录为第一网络域中非实际存在的目录,例如,第一网络域为http://www.a.com/,在网络服务端上有一个不存在的目录/api,则可将虚拟目录设置为/api/。在此,将虚拟目录设置为网络服务端上不存在的目录,而不是设置为网络服务端上实际存在的目录,可以避免对跨域资源的错误引用,易于发现资源引用错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网络服务端可根据虚拟资源访问路径中的虚拟目录,获取第二网络域的网络地址信息。在此,网络服务端预先将虚拟目录与虚拟资源所在的第二网络域的网络地址信息进行了关联,因此能够根据虚拟目录获得第二网络域的网络地址信息。将虚拟目录与第二网络域的网络地址信息进行关联可采用多种方式实现,如映射、关联存储等。例如,第一网络域的网络服务端通过预先建立的关联,可根据虚拟目录/api/得到第二网络域的网络地址信息http://www.b.com:80/。
优选地,第二网络域的网络地址信息可包括但不限于网络协议、网络域名和网络端口。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虚拟资源访问路径中还包括实际访问路径,实际访问路径用于指出该虚拟资源在第二网络域中对应的实际资源的访问路径,例如,/js/b.js。第一网络域的网络服务端可根据获取的第二网络域的网络地址信息和实际访问路径,获取第二网络域中对应资源的访问路径。具体地,网络服务端还要对获取的第二网络域的网络地址信息中的网络域名进行域名解析,获取第二网络域的网络地址,再根据第二网络域的网络协议、网络地址、网络端口和实际访问路径,得到第二网络域中资源的访问路径。例如,第一网络域的网络服务端根据虚拟目录/api/得到的第二网络域的网络地址信息为http://www.b.com:80/,实际访问路径为/js/b.js,域名www.b.com对应的网络地址为100.100.100.100,则第二网络域中对应资源的访问路径为http://100.100.100.100:80/js/b.js。
在步骤S103中,网络服务端根据第二网络域中资源的访问路径,对第二网络域中资源进行访问。在此,网络服务端将接收到的请求转发到第二网络域中资源的访问路径,转发可在网络的不同层次上进行转发,优选地,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采用在应用层进行转发,转发的层次较高可避免涉及过多的技术细节,可简化转发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网络域的网络服务端对第二网络域的资源进行访问之前,还需要在第二网络域的配置信息中添加第一网络域的域名信息。具体地,是在第二网络域的配置信息中的域名配置中,添加第一网络域的域名信息。这里的域名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网络协议、网络域名和网络端口。
在此,第二网络域的网络服务端在本地有相关配置信息,用于保存网络服务的基本信息,通常是以配置文件的形式保存,可通过修改配置信息的方式对第二网络域提供的网络服务进行调整。网络服务的基本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内容:网站域名、网站基本目录、网站日志格式、网站出错处理等。
由于将第一网络域中的虚拟目录映射到了第二网络域,因此需要在第二网络域的域名配置信息中添加第一网络域的域名信息,否则第二网络域的网络服务端会因为收到的HTTP请求中的域名不是自己而直接丢弃该请求。因此,第二网络域的网络服务端的域名配置信息中同时包含两个网络域的网络域名,例如,同时包含www.a.com和www.b.com。
将第一网络域的域名信息添加到第二网络域中的配置信息后,第二网络域的网络服务端在接收到来自第一网络域的、对其网络资源进行访问的转发请求时,即可根据请求获取本地提供的资源,并将对本地资源访问的结果返回给第一网络域的网络服务端。
在步骤S104中,网络服务端接收所述第二网络域资源的访问结果,并将所述访问结果返回给用户设备。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通过使用反向代理软件来实现对第一网络域的虚拟资源的请求的转发,反向代理可使用但不限于如下软件:Nginx、HAProxy等。用户设备通过浏览器发送的HTTP请求先到达反向代理服务器,反向代理服务器再根据请求的相关情况再将其转发到提供具体网络资源的后端服务器。在此,第一网络域的网络服务端指的是包含反向代理服务在内的应用服务器,反向代理服务可部署在物理服务器上,为后端的应用服务器提供反向代理服务。
例如,第一网络域中网络资源的URL为http://www.a.com/index.html,该网络资源要跨域访问第二网络域中的资源http://www.b.com/api/b.js,要跨域访问需要传递COOKIE等验证信息,以反向代理软件Nginx为例,通过在Nginx中配置反向代理映射,将http://www.a.com/api/反向映射到http://www.b.com/的配置信息中,因此当用户设备请求http://www.a.com/api/时,实际上是被反向代理请求到http://www.b.com/的服务器中,由于http://www.a.com/api/与http://www.a.com/具有相同的协议、域名和端口,因此两者属于相同的网络域,不存在跨域访问的限制。
另外,跨域的资源访问中如何对COOKIE进行传递也是一个难题。COOKIE传递需要满足两个条件:COOKIE的路径相同和COOKIE的域相同。例如,某个COOKIE的路径是/test,与该COOKIE位于相同网络域的、/test1路径下的URL则无法访问这个COOKIE,但是/test目录以及它的子目录下的URL则可以访问/test目录下的COOKIE,如/test/a,/test/b,/test/c都可以访问/test目录下的COOKIE。COOKIE的传递不仅要路径相同,还有域也要相同,例如,网络域http://a1.test.com/写入的COOKIE只在http://a1.test.com/中有效,网络域http://a2.test.com/是无法访问的,如果要使得http://a1.test.com/写入的COOKIE能被http://a2.test.com/访问,那么在http://a1.test.com/写入COOKIE时要将写入的域设置为http://test.com或http://a2.test.com,因此在跨域访问的情况下,写入COOKIE时还要考虑到写入不同的网络域,而这些网络域可能是不同时期要添加的,因此要不断修改写入COOKIE的代码,技术实现上比较麻烦。
通过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实现的反向代理映射,COOKIE和POST的传递,就如同是在访问同一个网络域一样,不需要修改相应的代码,提升了网络服务的可维护性。
例如,第二网络域http://www.b.com/的IP为192.168.78.100,在第一网络域http://www.a.com/的反向代理Nginx的配置文件中添加如下配置:
即可实现通过Nginx将对第一网络域http://www.a.com/中虚拟路径/api/的请求转发到第二网络域http://192.168.78.100:80。
再通过在网络地址为192.168.78.100的网络服务器的域名配置中增加域名“http://www.a.com/”,目录权限设置与域名“http://www.b.com/”相同,即可实现第二网络域http://192.168.78.100:80的服务器在接收到转发的请求后对该请求的资源访问请求进行处理。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第一网络域和第二网络域中相关网络信息的设置都是在网络服务端进行,并不涉及对浏览器的相关修改,因此无需考虑浏览器的兼容性问题。此外,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网络域映射到跨域访问的第一网络域中的虚拟目录,即将两个网络域整合成为一个网络域,因此COOKIE等数据的传输逻辑上在一个网络域中进行,因此也不存在COOKIE传输的兼容性问题。同时,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于传输的POST等请求没有任何限制,可像普通的HTTP请求一样使用,而现有技术中实现跨域访问时对POST请求的使用存在多种限制。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该设备包括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和用于执行程序指令的处理器,其中,当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该处理器执行时,触发该设备执行前述跨网络域资源的访问方法。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可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前述跨网络域资源的访问方法。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方案能够根据用户设备对第一网络域中虚拟资源的访问路径,获取第二网络域中资源的访问路径并进行访问,再将第二网络域资源的访问结果返回给客户端,从而能够实现跨网络域的资源访问,解决了跨域资源访问的限制,技术方案更加简单、方便,还可实现POST请求和COOKIE的传递,从而减少了网站服务器的资源消耗,降低了技术实现的复杂度,实现了与多种浏览器的兼容,降低了COOKIE传递的技术复杂性。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可在软件和/或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体中被实施,例如,可采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通用目的计算机或任何其他类似硬件设备来实现。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的软件程序可以通过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文所述步骤或功能。同样地,本申请的软件程序(包括相关的数据结构)可以被存储到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例如,RAM存储器,磁或光驱动器或软磁盘及类似设备。另外,本申请的一些步骤或功能可采用硬件来实现,例如,作为与处理器配合从而执行各个步骤或功能的电路。
另外,本申请的一部分可被应用为计算机程序产品,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当其被计算机执行时,通过该计算机的操作,可以调用或提供根据本申请的方法和/或技术方案。而调用本申请的方法的程序指令,可能被存储在固定的或可移动的记录介质中,和/或通过广播或其他信号承载媒体中的数据流而被传输,和/或被存储在根据所述程序指令运行的计算机设备的工作存储器中。在此,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一个设备,该设备包括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和用于执行程序指令的处理器,其中,当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该处理器执行时,触发该设备运行基于前述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方法和/或技术方案。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申请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装置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或装置也可以由一个单元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

Claims (11)

1.一种跨网络域资源的访问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设备对第一网络域中虚拟资源的访问请求,其中,所述虚拟资源为在第二网络域中实际提供的资源;
根据所述请求中虚拟资源的访问路径,获取第二网络域中资源的访问路径;
根据所述第二网络域中资源的访问路径,对所述第二网络域中资源进行访问;
接收所述第二网络域资源的访问结果,并将所述访问结果返回给用户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对第一网络域中虚拟资源的访问请求,包括:
接收用户设备通过浏览器发送的对第一网络域中虚拟资源的访问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接收对第一网络域中虚拟资源的访问请求之前,还包括:
接收对第一网络域中资源的访问请求并返回访问结果,以使用户设备可根据所述访问结果请求第一网络域中的虚拟资源,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域中资源中包括对所述第一网络域中虚拟资源的引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请求中虚拟资源的访问路径,获取第二网络域中资源的访问路径,包括:
根据所述虚拟资源访问路径中的虚拟目录,获取第二网络域的网络地址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网络域的网络地址信息和所述虚拟资源访问路径中的实际访问路径,获取第二网络域中资源的访问路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网络地址信息包括网络协议、网络域名和网络端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第二网络域的网络地址信息和所述虚拟资源访问路径中的实际访问路径,获取第二网络域中资源的访问路径,包括:
对所述网络地址信息中的网络域名进行域名解析,获取第二网络域的网络地址;
根据所述网络协议、所述网络地址、所述网络端口和所述虚拟资源访问路径中的实际访问路径,获取第二网络域中资源的访问路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虚拟目录为所述第一网络域中非实际存在的目录。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对所述第二网络域资源进行访问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网络域的配置信息中添加所述第一网络域的域名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二网络域的配置信息中添加所述第一网络域的域名信息,包括:
在所述第二网络域的配置信息中的域名配置中,添加所述第一网络域的域名信息。
10.一种跨网络域资源的访问设备,该设备包括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和用于执行程序指令的处理器,其中,当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该处理器执行时,触发该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可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0523279.XA 2018-05-28 2018-05-28 跨网络域资源的访问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087691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23279.XA CN108769189B (zh) 2018-05-28 2018-05-28 跨网络域资源的访问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23279.XA CN108769189B (zh) 2018-05-28 2018-05-28 跨网络域资源的访问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69189A true CN108769189A (zh) 2018-11-06
CN108769189B CN108769189B (zh) 2020-01-03

Family

ID=64003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23279.XA Active CN108769189B (zh) 2018-05-28 2018-05-28 跨网络域资源的访问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69189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13227A (zh) * 2018-12-04 2019-03-01 睿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IPv6网络的IPv4用户访问IPv6网络互通装置和设备
CN109543376A (zh) * 2018-11-30 2019-03-29 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登陆认证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309499A (zh) * 2019-07-05 2019-10-08 广东铭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生成审查报告的装置及在线生成审查报告的方法
CN111835778A (zh) * 2020-07-20 2020-10-27 上海悦易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实现一级域名跨域访问的方法与设备
CN112261111A (zh) * 2020-10-16 2021-01-22 蜂助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程序内浏览器跨域访问实现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09877A (zh) * 2012-03-12 2013-09-1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跨域通讯及全双工通讯的方法、装置
CN103309861A (zh) * 2012-03-07 2013-09-18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跨域数据获取的方法与装置
CN104426862A (zh) * 2013-08-27 2015-03-1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实现跨域请求登录的方法、系统及浏览器
CN105045887A (zh) * 2015-07-24 2015-11-11 苏州工业园区迪锐信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混合模式跨域数据交互的系统及其方法
CN105379195A (zh) * 2014-05-23 2016-03-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共享方法和设备
CN106878408A (zh) * 2017-02-08 2017-06-20 福建天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跨域请求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CN107580013A (zh) * 2017-07-25 2018-01-1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跨域请求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09861A (zh) * 2012-03-07 2013-09-18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跨域数据获取的方法与装置
CN103309877A (zh) * 2012-03-12 2013-09-1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跨域通讯及全双工通讯的方法、装置
CN104426862A (zh) * 2013-08-27 2015-03-1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实现跨域请求登录的方法、系统及浏览器
CN105379195A (zh) * 2014-05-23 2016-03-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共享方法和设备
CN105045887A (zh) * 2015-07-24 2015-11-11 苏州工业园区迪锐信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混合模式跨域数据交互的系统及其方法
CN106878408A (zh) * 2017-02-08 2017-06-20 福建天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跨域请求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CN107580013A (zh) * 2017-07-25 2018-01-1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跨域请求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3376A (zh) * 2018-11-30 2019-03-29 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登陆认证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413227A (zh) * 2018-12-04 2019-03-01 睿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IPv6网络的IPv4用户访问IPv6网络互通装置和设备
CN109413227B (zh) * 2018-12-04 2020-05-19 睿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IPv6网络的IPv4用户访问IPv6网络互通装置和设备
CN110309499A (zh) * 2019-07-05 2019-10-08 广东铭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生成审查报告的装置及在线生成审查报告的方法
CN110309499B (zh) * 2019-07-05 2020-07-17 广东铭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生成审查报告的装置及在线生成审查报告的方法
CN111835778A (zh) * 2020-07-20 2020-10-27 上海悦易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实现一级域名跨域访问的方法与设备
CN112261111A (zh) * 2020-10-16 2021-01-22 蜂助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程序内浏览器跨域访问实现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69189B (zh) 2020-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69189A (zh) 跨网络域资源的访问方法及设备
US10574771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writing scripts to redirect web requests
US11792199B2 (en) Application-assisted login for a web browser
US11159630B2 (en) Third party validation of web content
US11050607B2 (en) Proxy with a function as a service (FAAS) support
US11120107B2 (en) Managing content delivery to client devices
CN104113551B (zh) 一种平台授权方法、平台服务端及应用客户端和系统
CN104426862B (zh) 实现跨域请求登录的方法、系统及浏览器
TWI671642B (zh) 跨應用共享資料的方法及網頁瀏覽器
US10635716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ecured end-to-end data communication
US20140136937A1 (en) Providing and procuring worksheet functions through an online marketplace
CN105338016B (zh) 数据高速缓存方法和装置以及资源请求响应方法和装置
KR101556619B1 (ko) 어플리케이션 플랫폼과 어플리케이션 사이의 로그인 상태를 공유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JP6854046B2 (ja) データバックフィル方法、端末、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6161617A (zh) 基于nodejs的反向代理方法、反向代理服务器及系统
US10158548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igning resource identifiers
US20160148006A1 (en) Privacy User Interface for Websites
US10523532B1 (en) Multiple queueing for distributed environments
CN106169963A (zh) 服务页面的访问方法及系统、代理服务器
US9300625B1 (en) Network address verification
US9894162B2 (en)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an online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US20160028856A1 (e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ervices across networks
CN110633432A (zh) 一种获取数据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US8332469B1 (en) Web resource caching
US20170171349A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Dat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0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