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59117A - 一种太阳能地热能混合能源供给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太阳能地热能混合能源供给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59117A
CN108759117A CN201810312095.9A CN201810312095A CN108759117A CN 108759117 A CN108759117 A CN 108759117A CN 201810312095 A CN201810312095 A CN 201810312095A CN 108759117 A CN108759117 A CN 1087591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heat
solar
interconnected
convers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1209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Zhi D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Zhi D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Zhi D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Zhi D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1209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59117A/zh
Publication of CN1087591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5911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地热能混合能源供给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地热井、地热采集泵、地热采集管、保温缓存罐、热能转换装置、余热回收装置、循环管、循环泵及控制系统,地热井与一条地热采集管和一条循环管相互连通,其中地热采集管通过地热采集泵与太阳能集热器相互连通,太阳能集热器通过导流管与热能转换装置相互连通,热能转换装置通过导流管与至少一个余热回收装置相互连接,余热回收装置通过循环泵与循环管相互连通。本发明一方面可有效的实现地热能和太阳能同步采集运行作业的需要,另一方面具有良好的资源循环利用能力,降低资源损耗和因开采地热资源而导致的地下地质结构受损等现象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太阳能地热能混合能源供给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热开采设备,确切地说是一种太阳能地热能混合能源供给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进行地热资源开采中,所采集的地热资源中的水温往往相对较低,利用价值不大,综合利用率相对较差,而要获得热能较高的地热资源时,则需要增加地热资源开采深度,增加施工建设和开采成本,因此极大的限制了当前地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针对这一问题,当前开发出了和太阳能采集系统配套的复合地热能采集系统,但当前的这类系统主要是利用太阳能发电,然后为地热能采集系统提供驱动电能,虽然可以降低地热系统运行时对电网的依赖和对电网供电的损耗,但太阳能的综合利用率相对较低,且无法有效的解决地热能资源热量小,开发利用难度的大缺陷,同时,当前伴随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导致大量的地质结构变化,从而易引发地表变形等次生地质灾害,对地表建筑等构成严重的安全威胁,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地热资源开采系统,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能地热能混合能源供给系统,该发明结构简单,布局紧凑,通用性和环境适应性强,资源综合利用率高,一方面可有效的实现地热能和太阳能同步采集运行作业的需要,在极大提高地热能和太阳采集利用效率的同时,有效的降低能量损耗,另一方面具有良好的资源循环利用能力,降低资源损耗和因开采地热资源而导致的地下地质结构受损等现象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太阳能地热能混合能源供给系统,所述的太阳能地热能混合能源供给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地热井、地热采集泵、地热采集管、保温缓存罐、热能转换装置、余热回收装置、循环管、循环泵及控制系统,所述的地热井至少一个,各地热井均与至少一条地热采集管和至少一条循环管相互连通,其中所述的地热采集管通过地热采集泵与太阳能集热器相互连通,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若干,至少两个太阳能集热器间通过导流管相互串联构成一个工作组,所述的工作组至少两个,相邻两个工作组间通过导流支管相互串联,且工作组均通过导流管与热能转换装置相互连通,所述的热能转换装置通过导流管与至少一个余热回收装置相互连接,所述的余热回收装置通过循环泵与循环管相互连通,所述的保温缓存罐至少两个,其中至少一个通过导流管分别与地热采集泵和太阳能集热器进口相互连通,另至少一个通过导流管与热能转换装置进口和太阳能集热器出口相互连通,所述的控制电路分别与地热采集泵、热能转换装置、余热回收装置及循环泵电气连接,所述的导流管和导流支管上均设至少一个控制阀、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及至少一个流量传感器,所述的控制阀、压力传感器及流量传感器均与控制系统电气连接,所述的热能转换装置为换热器、发电机组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同时使用,且所述的热能转换装置热能转换装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各热能转换装置间相互并联。
进一步的,所述的地热井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是,各地热井均环绕热能转换装置均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地热采集管与地热采集泵间通过固液分离装置相互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系统为基于工业计算机的自动化控制电路,且所述的控制系统中另设至少一个物联网控制器和至少一个无线数据通讯装置。
本发明结构简单,布局紧凑,通用性和环境适应性强,资源综合利用率高,一方面可有效的实现地热能和太阳能同步采集运行作业的需要,在极大提高地热能和太阳采集利用效率的同时,有效的降低能量损耗,另一方面具有良好的资源循环利用能力,降低资源损耗和因开采地热资源而导致的地下地质结构受损等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地热能混合能源供给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1、地热井2、地热采集泵3、地热采集管4、保温缓存罐5、热能转换装置6、余热回收装置7、循环管8、循环泵9及控制系统10,地热井2至少一个,各地热井2均与至少一条地热采集管4和至少一条循环管8相互连通,其中地热采集管4通过地热采集泵3与太阳能集热器1相互连通,太阳能集热器1若干,至少两个太阳能集热器1间通过导流管11相互串联构成一个工作组,工作组至少两个,相邻两个工作组间通过导流支管12相互串联,且工作组均通过导流管11与热能转换装置6相互连通,热能转换装置6通过导流管11与至少一个余热回收装置7相互连接,余热回收装置7通过循环泵9与循环管8相互连通,保温缓存罐5至少两个,其中至少一个通过导流管11分别与地热采集泵3和太阳能集热器1进口相互连通,另至少一个通过导流11管与热能转换装置6进口和太阳能集热器出1口相互连通,控制电路10分别与地热采集泵3、热能转换装置6、余热回收装置7及循环泵9电气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地热井2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是,各地热井2均环绕热能转换装置6均布。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地热采集管4与地热采集泵3间通过固液分离装置13相互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热能转换装置6为换热器、发电机组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同时使用,且所述的热能转换装置热能转换装置6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各热能转换装置6间相互并联。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导流管11和导流支管12上均设至少一个控制阀14、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15及至少一个流量传感器16,所述的控制阀14、压力传感器15及流量传感器16均与控制系统10电气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系统10为基于工业计算机的自动化控制电路,且所述的控制系统中另设至少一个物联网控制器和至少一个无线数据通讯装置。‘’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首先对太阳能集热器、地热井、地热采集泵、地热采集管、保温缓存罐、热能转换装置、余热回收装置、循环管、循环泵及控制系统进行安装定位,并相互连接,完成设备组装备用。
在实际运行中,首先通过地热采集泵将地下的高温水抽出并输送到太阳能集热器处,由太阳能集热器直接通过采集太阳能对水体进行加热,提高水体的温度,然后将加热后的高温水输送到热能转换装置处,通过热交换、做功等方式对高温水中的热量进行转换利用,然后将经过热能转换装置利用后的水体通过余热回收装置进行余热回收,提高对热能的综合利用率,然后将经过热能回收后的水体通过循环泵返回到地热井内,通过地层温度对其加热后再次进行循环利用,从而达到在提高地热能和太阳能综合利用率的同时,有效的提高地热能的循环利用能力,避免因地热能开采而造成的地质结构受损现象发生。
本发明结构简单,布局紧凑,通用性和环境适应性强,资源综合利用率高,一方面可有效的实现地热能和太阳能同步采集运行作业的需要,在极大提高地热能和太阳采集利用效率的同时,有效的降低能量损耗,另一方面具有良好的资源循环利用能力,降低资源损耗和因开采地热资源而导致的地下地质结构受损等现象发生。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4)

1.一种太阳能地热能混合能源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地热能混合能源供给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地热井、地热采集泵、地热采集管、保温缓存罐、热能转换装置、余热回收装置、循环管、循环泵及控制系统,所述的地热井至少一个,各地热井均与至少一条地热采集管和至少一条循环管相互连通,其中所述的地热采集管通过地热采集泵与太阳能集热器相互连通,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若干,至少两个太阳能集热器间通过导流管相互串联构成一个工作组,所述的工作组至少两个,相邻两个工作组间通过导流支管相互串联,且工作组均通过导流管与热能转换装置相互连通,所述的热能转换装置通过导流管与至少一个余热回收装置相互连接,所述的余热回收装置通过循环泵与循环管相互连通,所述的保温缓存罐至少两个,其中至少一个通过导流管分别与地热采集泵和太阳能集热器进口相互连通,另至少一个通过导流管与热能转换装置进口和太阳能集热器出口相互连通,所述的控制电路分别与地热采集泵、热能转换装置、余热回收装置及循环泵电气连接,所述的导流管和导流支管上均设至少一个控制阀、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及至少一个流量传感器,所述的控制阀、压力传感器及流量传感器均与控制系统电气连接,所述的热能转换装置为换热器、发电机组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同时使用,且所述的热能转换装置热能转换装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各热能转换装置间相互并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地热能混合能源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热井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是,各地热井均环绕热能转换装置均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地热能混合能源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热采集管与地热采集泵间通过固液分离装置相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地热能混合能源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系统为基于工业计算机的自动化控制电路,且所述的控制系统中另设至少一个物联网控制器和至少一个无线数据通讯装置。
CN201810312095.9A 2018-04-09 2018-04-09 一种太阳能地热能混合能源供给系统 Withdrawn CN1087591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12095.9A CN108759117A (zh) 2018-04-09 2018-04-09 一种太阳能地热能混合能源供给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12095.9A CN108759117A (zh) 2018-04-09 2018-04-09 一种太阳能地热能混合能源供给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59117A true CN108759117A (zh) 2018-11-06

Family

ID=63981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12095.9A Withdrawn CN108759117A (zh) 2018-04-09 2018-04-09 一种太阳能地热能混合能源供给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5911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02922A (zh) * 2020-12-28 2021-03-16 山东地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能源开发与回收利用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02922A (zh) * 2020-12-28 2021-03-16 山东地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能源开发与回收利用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0848C (zh) 槽式聚光太阳能热电联供复合系统
CN105932909B (zh) 外加冷源型干热岩热电发电系统与方法
CN101702597A (zh) 太阳能高温蓄热式热发电方法及装置
CN104653418A (zh) 太阳能采集蓄热系统
CN205208988U (zh) 新型地热相变蓄能换热装置
CN108759117A (zh) 一种太阳能地热能混合能源供给系统
CN106679208A (zh) 基于地埋管换热器的太阳能公路跨季节蓄热系统
CN202973660U (zh) 一种地下含水构造层蓄能循环系统
CN100532915C (zh) 一种原油集输的风光电一体化加热装置及其加热方法
CN202055561U (zh) 一种生态房屋供能系统
CN206556294U (zh) 基于地埋管换热器的太阳能公路跨季节蓄热系统
CN108592433A (zh) 一种太阳能地热能混合能源供给系统
CN201014824Y (zh) 采集浅层地能的水就地回灌装置
CN202393023U (zh) 一种多热源洗浴热水系统
CN114383182A (zh) 一种利用光电耦合深层埋管型地热的供热系统
CN202304082U (zh) 地表水地源热泵热水及空调系统
CN109405045A (zh) 一种农业设施自供暖系统及方法
CN204006730U (zh) 低温太阳能光伏光热蓄热电热联产系统
CN210290023U (zh) 一种矿区地下废水综合利用系统
CN209341611U (zh) 利用太阳能补给减少中深层换热土壤热损失的系统
CN103162345A (zh) 洗浴热水控制电路
CN202338946U (zh) 物联网太阳能地热
CN201637063U (zh) 可维护土壤热交换器
CN106286169A (zh) 一种沙漠蓄热发电
CN205532997U (zh) 一种将热能转换为势能的水力发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