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55619B - 一种水库泄洪的侧槽式溢洪道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库泄洪的侧槽式溢洪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755619B CN108755619B CN201810711071.0A CN201810711071A CN108755619B CN 108755619 B CN108755619 B CN 108755619B CN 201810711071 A CN201810711071 A CN 201810711071A CN 108755619 B CN108755619 B CN 10875561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ervoir
- flood discharge
- weir
- overflow weir
- spillw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8/00—Details of barrages or weirs ; Energy dissipating devices carried by lock or dry-dock gates
- E02B8/06—Spillways; Devices for dissipation of energy, e.g. for reducing eddies also for lock or dry-dock g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Sewage (AREA)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库泄洪的侧槽式溢洪道,包括储水库、支撑石柱、溢流堰、泄洪区和防渗层,所述储水库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且进水口的内侧安置有第一闸门,所述支撑石柱固定于储水库的内部,且储水库的底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内侧安置有第二闸门,所述溢流堰固定于储水库的外壁,且溢流堰的内侧设置有出水渠,所述泄洪区连接于溢流堰的右端,且泄洪区的右侧设置有泄水通道,所述泄洪区的内部安置有缓冲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对储水库、溢流堰、出水渠和泄洪区的设置,且出水渠的左侧与储水库的外壁呈垂直状连接,能够增强出水渠与储水库之间的连接性,避免装置在进行工作时,出水渠出现晃动现象,影响装置的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库泄洪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库泄洪的侧槽式溢洪道。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社会时代的进步,目前,新建水库逐步向偏远山区转移,因河谷山坡陡峭,普遍存在坝高库小,溢洪道开挖量较大等问题,而适合侧槽式溢洪道的地形、地质条件较容易满足。
现有的侧槽式溢洪道在使用过程中,对泄洪工作效果不佳,容易产生渗透现象,给装置进行工作带来不便,并且难以变换水流量,使得泄洪工作更加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库泄洪的侧槽式溢洪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侧槽式溢洪道在使用过程中,对泄洪工作效果不佳,容易产生渗透现象,给装置进行工作带来不便,并且难以变换水流量,使得泄洪工作更加困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库泄洪的侧槽式溢洪道,包括储水库、支撑石柱、溢流堰、泄洪区和防渗层,所述储水库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且进水口的内侧安置有第一闸门,所述支撑石柱固定于储水库的内部,且储水库的底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内侧安置有第二闸门,所述溢流堰固定于储水库的外壁,且溢流堰的内侧设置有出水渠,所述泄洪区连接于溢流堰的右端,且泄洪区的右侧设置有泄水通道,所述泄洪区的内部安置有缓冲体,且缓冲体的内侧固定有泄洪槽,所述溢流堰的内部设置有松木桩,且松木桩靠近溢流堰中轴线的内侧安置有细沙,所述防渗层固定于细沙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闸门与第二闸门的形状相吻合,且第一闸门的外侧宽度小于进水口的内侧宽度。
优选的,所述出水渠的左侧与储水库的外壁呈垂直状连接,且出水渠等距设置有两组,所述出水渠的内部安置有堰顶,且堰顶的右侧设置有侧堰段,所述侧堰段的右端安置有调整段,且调整段的右侧设置有陡槽。
优选的,所述溢流堰的横向轴线与储水库的横向轴线相持平,且溢流堰内侧的出水渠关于溢流堰的横向轴线对称,所述溢流堰的内壁安置有侧槽,且溢流堰的右侧设置有上游区,所述溢流堰的左端安置有下游区,且下游区的底部固定有河床。
优选的,所述缓冲体的截面所在圆的圆心与泄洪区的截面所在圆的圆心相重合,且缓冲体内侧的泄洪槽呈圆形状分布。
优选的,所述细沙的顶部与防渗层的底端相贴合,且防渗层的厚度为10cm。
优选的,所述松木桩的高度小于溢流堰的外侧高度,且松木桩的截面呈矩形状。
优选的,所述侧槽与溢流堰水平延长线之间的锐角为30°,且侧槽的内侧深度为20cm。
优选的,所述堰顶的顶端延长线与储水库的外侧延长线相重合,且堰顶的高度为5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对储水库、溢流堰、出水渠和泄洪区的设置,且出水渠的左侧与储水库的外壁呈垂直状连接,能够增强出水渠与储水库之间的连接性,避免装置在进行工作时,出水渠出现晃动现象,影响装置的正常工作,同时,溢流堰的横向轴线与储水库的横向轴线相持平,使得储水库进行泄洪工作时,水流能够向右流动,不易偏移,确保储水库的水沿着出水渠流出,流至泄洪区,完成泄洪工作。
2、本发明通过对第一闸门、进水口、第二闸门和出水口的设置,第一闸门与第二闸门的形状相吻合,通过第一闸门对进水口的水进行流量调节,并且在第二闸门的作用下,能够对出水口的水进行阻隔操作,避免出现洪涝现象,当需要对储水库进行泄洪工作时,关闭第二闸门,水位上涨,使得水流沿着储水库侧面的溢流堰进行排出操作。
3、本发明通过对缓冲体、泄洪区和泄洪槽的设置,且缓冲体的截面所在圆的圆心与泄洪区的截面所在圆的圆心相重合,当装置在进行泄洪工作时,使得水流沿着缓冲体内侧的泄洪槽呈圆弧形状向下流动,减缓水流的直接冲击力。
4、本发明通过对防渗层、河床、细沙和松木桩的设置,细沙的顶部与防渗层的底端相贴合,通过细沙的作用,能够增强溢流堰内外侧的稳固性,并且在防渗层的作用下,能够对溢流堰进行防渗操作,避免大量水流流动时出现渗透现象,对溢流堰造成损坏,而松木桩的高度小于溢流堰的外侧高度,能够对溢流堰进行加固、定型等工作,使得溢流堰底部与河床之间的连接性增强。
5、本发明通过对侧槽、堰顶、侧堰段、调整段和陡槽的设置,且侧槽与溢流堰水平延长线之间的锐角为30°,当水流流经侧槽时,能够减缓水流对溢流堰的冲击力度,同时,当需要对侧槽进行施工操作时,更加便捷,并且堰顶的顶端延长线与储水库的外侧延长线相重合,通过堰顶的作用,使得溢流堰与储水库进行连接操作,并且在堰顶右侧的侧堰段、调整段、陡槽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对水流方向进行偏转,使得水流更好的完成泄洪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水库泄洪的侧槽式溢洪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水库泄洪的侧槽式溢洪道的泄洪槽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水库泄洪的侧槽式溢洪道的溢流堰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水库泄洪的侧槽式溢洪道的侧槽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水库泄洪的侧槽式溢洪道的出水渠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储水库,2、第一闸门,3、进水口,4、支撑石柱,5、出水口,6、第二闸门,7、出水渠,8、溢流堰,9、缓冲体,10、泄洪区,11、泄水通道,12、泄洪槽,13、细沙,14、防渗层,15、松木桩,16、上游区,17、河床,18、下游区,19、侧槽,20、堰顶,21、侧堰段,22、调整段,23、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库泄洪的侧槽式溢洪道,包括储水库1、第一闸门2、进水口3、支撑石柱4、出水口5、第二闸门6、出水渠7、溢流堰8、缓冲体9、泄洪区10、泄水通道11、泄洪槽12、细沙13、防渗层14、松木桩15、下游区18、河床17、上游区16、侧槽19、堰顶20、侧堰段21、调整段22和陡槽23,储水库1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3,且进水口3的内侧安置有第一闸门2,第一闸门2与第二闸门6的形状相吻合,且第一闸门2的外侧宽度小于进水口3的内侧宽度,通过第一闸门2对进水口3的水进行流量调节,并且在第二闸门2的作用下,能够对出水口5的水进行阻隔操作,避免出现洪涝现象,支撑石柱4固定于储水库1的内部,且储水库1的底端设置有出水口5,出水口5的内侧安置有第二闸门6,溢流堰8固定于储水库1的外壁,且溢流堰8的内侧设置有出水渠7,出水渠7的左侧与储水库1的外壁呈垂直状连接,且出水渠7等距设置有两组,能够增强出水渠7与储水库1之间的连接性,避免装置在进行工作时,出水渠7出现晃动现象,影响装置的正常工作,出水渠7的内部安置有堰顶20,且堰顶20的右侧设置有侧堰段21,堰顶20的顶端延长线与储水库1的外侧延长线相重合,且堰顶20的高度为50cm,通过堰顶20的作用,使得溢流堰8与储水库1进行连接操作,并且在堰顶20右侧的侧堰段21、调整段22、陡槽23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对水流方向进行偏转,使得水流更好的完成泄洪工作,侧堰段21的右端安置有调整段22,且调整段22的右侧设置有陡槽23,溢流堰8的横向轴线与储水库1的横向轴线相持平,且溢流堰8内侧的出水渠7关于溢流堰8的横向轴线对称,使得储水库1进行泄洪工作时,水流能够向右流动,不易偏移,确保储水库1的水沿着出水渠7流出,流至泄洪区10,完成泄洪工作,溢流堰8的内壁安置有侧槽19,且溢流堰8的右侧设置有上游区16,侧槽19与溢流堰8水平延长线之间的锐角为30°,且侧槽19的内侧深度为20cm,当水流流经侧槽19时,能够减缓水流对溢流堰8的冲击力度,同时,当需要对侧槽19进行施工操作时,更加便捷,溢流堰8的左端安置有下游区18,且下游区18的底部固定有河床17,泄洪区10连接于溢流堰8的右端,且泄洪区10的右侧设置有泄水通道11,泄洪区10的内部安置有缓冲体9,且缓冲体9的内侧固定有泄洪槽12,缓冲体9的截面所在圆的圆心与泄洪区10的截面所在圆的圆心相重合,且缓冲体9内侧的泄洪槽12呈圆形状分布,当装置在进行泄洪工作时,使得水流沿着缓冲体9内侧的泄洪槽12呈圆弧形状向下流动,减缓水流的直接冲击力,溢流堰8的内部设置有松木桩15,且松木桩15靠近溢流堰8中轴线的内侧安置有细沙13,细沙13的顶部与防渗层14的底端相贴合,且防渗层14的厚度为10cm,通过细沙13的作用,能够增强溢流堰8内外侧的稳固性,并且在防渗层14的作用下,能够对溢流堰8进行防渗操作,避免大量水流流动时出现渗透现象,对溢流堰8造成损坏,松木桩15的高度小于溢流堰8的外侧高度,且松木桩15的截面呈矩形状,能够对溢流堰8进行加固、定型等工作,使得溢流堰8底部与河床17之间的连接性增强,防渗层14固定于细沙13的顶部。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该水库泄洪的侧槽式溢洪道,首先通过第一闸门2对进水口3流入的水的流量进行调节操作,同时,关闭第二闸门6,防止第二闸门6进行频繁开启、闭合处理,给运行管理带来不便,偏远山区水库大多具有陡涨陡落的洪水特点,对水库正常运行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隐患,而最大坝高17.2m,坝顶平均宽12m,坝轴线长54m,坝顶平均高程1683.9m,且大坝左岸地形坡度一般为30°-40°的陡坡,右岸地形坡度一般为25°-30°,左右岸基本对称,而当水位上涨时,使得储水库1内侧的水流向溢流堰8内侧的出水渠7中,使得水流从储水库1的侧面流出,而通过出水渠7内侧的堰顶20的作用,使得溢流堰8与储水库1进行连接操作,并且在堰顶20右侧的侧堰段21、调整段22、陡槽23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对水流方向进行偏转,然后,当水流经过溢流堰8时,在溢流堰8内侧的侧槽19的作用下,能够减缓水流对溢流堰8的冲击力度,同时,当需要对侧槽19进行施工操作时,更加便捷,通过细沙13的作用,能够增强溢流堰8内外侧的稳固性,并且在防渗层14的作用下,能够对溢流堰8进行防渗操作,避免大量水流流动时出现渗透现象,对溢流堰8造成损坏,而在松木桩15的作用下,能够对溢流堰8进行加固、定型等工作,使得溢流堰8底部与河床17之间的连接性增强,随后,水流流至泄洪区10,通过缓冲体9的作用,使得水流呈90°方向转弯,并且在泄洪槽12的作用下,使得水流呈圆弧形状向下流动,减缓水流对缓冲体9的直接冲击力,最后,使得水流沿着泄水通道11进行排出工作。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水库泄洪的侧槽式溢洪道,包括储水库(1)、支撑石柱(4)、溢流堰(8)、泄洪区(10)和防渗层(14),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库(1)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3),且进水口(3)的内侧安置有第一闸门(2),所述支撑石柱(4)固定于储水库(1)的内部,且储水库(1)的底端设置有出水口(5),所述出水口(5)的内侧安置有第二闸门(6),所述溢流堰(8)固定于储水库(1)的外壁,且溢流堰(8)的内侧设置有出水渠(7),所述泄洪区(10)连接于溢流堰
(8)的右端,且泄洪区(10)的右侧设置有泄水通道(11),所述泄洪区(10)的内部安置有缓冲体(9),且缓冲体(9)的内侧固定有泄洪槽(12),所述溢流堰(8)的内部设置有松木桩(15),且松木桩(15)靠近溢流堰(8)中轴线的内侧安置有细沙(13),所述防渗层(14)固定于细沙(13)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水库泄洪的侧槽式溢洪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闸门(2)与第二闸门(6)的形状相吻合,且第一闸门(2)的外侧宽度小于进水口(3)的内侧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水库泄洪的侧槽式溢洪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渠(7)的左侧与储水库(1)的外壁呈垂直状连接,且出水渠(7)等距设置有两组,所述出水渠(7)的内部安置有堰顶(20),且堰顶(20)的右侧设置有侧堰段(21),所述侧堰段(21)的右端安置有调整段(22),且调整段
(22)的右侧设置有陡槽(23)。
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水库泄洪的侧槽式溢洪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体(9)的截面所在圆的圆心与泄洪区(10)的截面所在圆的圆心相重合, 且缓冲体(9)内侧的泄洪槽(12)呈圆形状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水库泄洪的侧槽式溢洪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沙(13)的顶部与防渗层(14)的底端相贴合,且防渗层(14)的厚度为10cm。
6.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水库泄洪的侧槽式溢洪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松木桩(15)的高度小于溢流堰(8)的外侧高度,且松木桩(15)的截面呈矩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一种水库泄洪的侧槽式溢洪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堰顶(20)的顶端延长线与储水库(1)的外侧延长线相重合,且堰顶(20) 的高度为 50c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711071.0A CN108755619B (zh) | 2018-07-03 | 2018-07-03 | 一种水库泄洪的侧槽式溢洪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711071.0A CN108755619B (zh) | 2018-07-03 | 2018-07-03 | 一种水库泄洪的侧槽式溢洪道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755619A CN108755619A (zh) | 2018-11-06 |
CN108755619B true CN108755619B (zh) | 2020-12-01 |
Family
ID=63975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711071.0A Active CN108755619B (zh) | 2018-07-03 | 2018-07-03 | 一种水库泄洪的侧槽式溢洪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755619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897925U (zh) * | 1972-02-19 | 1973-11-20 | ||
JPS5283356U (zh) * | 1975-12-17 | 1977-06-21 | ||
CN103614994A (zh) * | 2013-12-06 | 2014-03-05 | 河海大学 | 消能泄洪装置 |
CN205000307U (zh) * | 2015-09-28 | 2016-01-27 | 安徽理工大学 | 阶梯式-螺旋反向旋转底坎式联合消能设施 |
CN206267108U (zh) * | 2016-11-07 | 2017-06-20 | 亿利首建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河道溢流堰和溢流堰河道系统 |
-
2018
- 2018-07-03 CN CN201810711071.0A patent/CN10875561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897925U (zh) * | 1972-02-19 | 1973-11-20 | ||
JPS5283356U (zh) * | 1975-12-17 | 1977-06-21 | ||
CN103614994A (zh) * | 2013-12-06 | 2014-03-05 | 河海大学 | 消能泄洪装置 |
CN205000307U (zh) * | 2015-09-28 | 2016-01-27 | 安徽理工大学 | 阶梯式-螺旋反向旋转底坎式联合消能设施 |
CN206267108U (zh) * | 2016-11-07 | 2017-06-20 | 亿利首建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河道溢流堰和溢流堰河道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清渡河水库侧槽式溢洪道设计;包芬芬;《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1130(第11期);第51-52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755619A (zh) | 2018-11-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963322B (zh) | 一种水利枢纽设施 | |
CN109778798B (zh) | 多级孔管堰分流放淤方法 | |
CN107620285A (zh) | 一种悬河治理系统和方法 | |
CN109338982B (zh) | 一种引水工程头部蓄清冲淤调蓄水库 | |
CN108755619B (zh) | 一种水库泄洪的侧槽式溢洪道 | |
CN205205916U (zh) | 一种水库泥沙沉积区水系改造系统 | |
CN210395267U (zh) | 一种非对称开敞式溢洪道 | |
CN204163057U (zh) | 一种用于泥石流中的拦挡坝 | |
CN110468792A (zh) | 一种不淤堵生态透水坝及其建造方法 | |
CN109356097A (zh) | 用于沟水处理的排水隧洞进口结构 | |
CN209277087U (zh) | 引水工程头部蓄清冲淤调蓄水库 | |
CN210086181U (zh) | 一种透水式拦渣坝结构 | |
CN208762955U (zh) | 一种沟道谷坊 | |
CN209429047U (zh) | 用于沟水处理的排水隧洞进口结构 | |
CN205530160U (zh) | 一种跌水消能装置 | |
CN111501683A (zh) | 一种利用液压钢坝闸对沣河治理的方法 | |
CN207331601U (zh) | 一种生态环保透水丁坝结构 | |
CN213867628U (zh) | 一种水利工程边坡防护预制装置 | |
CN210597186U (zh) | 侧边式多功能水库 | |
CN212001495U (zh) | 一种水利工程边坡排水结构 | |
CN217104960U (zh) | 一种河道二级分流堰型式 | |
CN211773389U (zh) | 用于河渠道清淤研究实验的顶启式清淤结构体 | |
CN211036866U (zh) | 一种兼具多级跌水效果的景观堰坝 | |
CN216689266U (zh) | 一种用于高地下水输水渠道边墙的排水装置 | |
CN211200283U (zh) | 一种水利工程用抗渗防水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650000 Block C 2901-2911, Jinshangjunyuan, No. 2 Xiaoba Road, Panlong District, Kunming City, Yunn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Yunnan Runj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650000 Block C 2901-2911, Jinshangjunyuan, No. 2 Xiaoba Road, Panlong District, Kunming City, Yunn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YUNNAN RUNJING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Ltd.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