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41290A - 一种解决防护服内部温湿度过高的装置与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解决防护服内部温湿度过高的装置与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41290A
CN108741290A CN201810627651.1A CN201810627651A CN108741290A CN 108741290 A CN108741290 A CN 108741290A CN 201810627651 A CN201810627651 A CN 201810627651A CN 108741290 A CN108741290 A CN 1087412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protective garment
setting
inlet pip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276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群
张显鹏
张华宁
马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 Prevention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 Preven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 Prevention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 Prevention
Priority to CN20181062765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41290A/zh
Publication of CN1087412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412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02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with controlled internal environment
    • A41D13/0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with controlled internal environment with controlled tempera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02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with controlled internal environment
    • A41D13/002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with controlled internal environment by means of forced air circ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解决防护服内部温湿度过高的装置,其包括封闭防护服,腰部跨带、微型抽气泵、冷却结构、干燥结构、进气管、出气管、电源及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防护服腰部设置跨带固定结构,腰部跨带通过跨带固定结构设置在防护服上,微型抽气泵,冷却结构,干燥结构上都设置进气口与出气口,通过前一结构的出气口与后一结构的进气口连接实现各结构的依次连接,最前方的结构进气口与进气管连接,最后方的结构出气口与出气管连接;微型抽气泵、冷却结构与干燥结构通过悬挂结构设置在腰部跨带上;进气管与出气管的开口设置在防护服的不同部位。实现了将高温高湿的气体从各身体部位吸入装置,后通过经装置后将降温降湿的气体送回到身体部位。

Description

一种解决防护服内部温湿度过高的装置与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疾病预防控制领域用器械领域,特别是针对开展疾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时穿着的防护服的降温除湿功能设计的器械;具体为一种解决防护服内部温湿度过高的装置与方法。
背景技术
医护人员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灾难、事故现场及传染源接触等一些特殊环境,这些环境通常会伴随有超细粉尘,细菌超标,有毒气体等,在上述环境下工作的医护人员需要穿着医用防护服,以保证医护人员工作时,隔离病菌、有害超细粉尘、酸性溶液、盐溶液,保持环境清洁;防止工作时不良环境对医护人员的伤害。
现有的医用防护服通常是针对医用防护服的制备材料进行设计,如已授权专利安全防护用医用纤维膜-201310666033.5及功能性透气膜复合无纺布201410355181.X;还有一些现有技术针对防护服的各部分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保证其全面有效的防护,如一种医用一次性防护服-201510040136.X;还有一种为在头部设置电扇结构的防辐射服,具体为:一种医用个人防护服-201510146080.6。上述现有技术不管是针对防护材料的改进,防护结构,及头部电扇结构的改进,都不能很好的实现防护服内整体气体的流动,头部电扇结构的设置也仅能实现头部的气体流动,但范围较小,身体大部分仍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中,因此不能实现长时间穿着防护服后,有效降低防护服内部高温及高湿度环境带给医护人员的不适感;而且高温与高湿环境容易造成医护人员毛孔打开,水分散失过度,细菌容易侵袭等问题。因而为了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不能让操作者长时间穿着防护服,然而,防护服多为一次性的不能长时间有效工作,又会大大减少医护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且增加了因反复更换防护服造成的资源浪费。因此,需要设置一种可以有效延长单次防护服穿着时间,且降低穿着时防护服内空气温度及湿度都过高问题的仪器装置。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无合理有效装置延长单次防护服穿着时间,且同时降低防护服内部温度及湿度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一种解决防护服内部温湿度过高的装置与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无合理有效装置降低防护服内部温度及湿度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解决防护服内部温湿度过高的装置与方法。
一种解决防护服内部温湿度过高的装置,其包括封闭防护服,腰部跨带、微型抽气泵、冷却结构、干燥结构、进气管、出气管、电源及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防护服腰部设置跨带固定结构,腰部跨带通过跨带固定结构设置在防护服上,微型抽气泵,冷却结构,干燥结构上都设置进气口与出气口,通过前一结构的出气口与后一结构的进气口连接实现各结构的依次连接,最前方的结构进气口与进气管连接,最后方的结构出气口与出气管连接;微型抽气泵、冷却结构与干燥结构通过悬挂结构设置在腰部跨带上;进气管与出气管的开口设置在防护服的不同部位;微型抽气泵通过控制结构与电源连接;控制结构还包括开关结构;各个部分与防护服的接触或跨越连接为不会破坏防护服的封闭性的连接方式。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实现通过微型抽气泵带动高温高湿的气体从对应身体部位的进气管吸气,后通过冷却结构与干燥结构后将降温降湿的气体送到对应身体部位的出气管,因防护服为封闭结构,且其他结构的设置不会影响防护服的封闭性,实现内部高温高湿气体被降温降湿气体替代的目的,达到很好的降温降湿效果,可以很好的提高穿着防护服医务人员的舒适度,增加单次穿着时间,且可以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跨带固定结构为设置在防护服上的跨带环。
进一步,冷却结构设置在干燥结构的前方保证气流先通过冷却结构后再经过干燥结构,微型抽气泵可设置在冷却结构前方,冷却结构与干燥结构之间,或设置在干燥结构后方;
进一步,微型抽气泵设置在冷却结构的前方,后连接冷却结构,冷却结构连接干燥结构;进气管连接微型抽气泵的进气口,出气管连接干燥结构的出气口。
进一步,微型抽气泵,冷却结构及干燥结构都包含一仅设置进气口与出气口的设置腔;
进一步,微型抽气泵的工作结构设置在抽气泵设置腔内。
进一步,冷却结构设置腔内设置半导体制冷结构,半导体制冷结构通过控制结构与电源连接;半导体制冷结构的冷端设置在冷却结构设置腔内,半导体制冷结构的热端设置在冷却结构设置腔的外侧;通过外侧实现散热。
进一步,半导体制冷结构的热端旁还设置一散热扇,散热扇通过控制结构连接电源。
进一步,所述干燥结构设置腔内填充吸水材料,
进一步,所述干燥结构设置腔内设置多层横向板,及在两侧设置两带孔纵向板,横向板设置在纵向板上,横向板上设置吸水材料。
进一步,横向板的上下两侧都粘附吸水材料。此种设置可以保证气流流通的通畅性,又可保证对气流中水分的吸收。
或者,在横向板上设置多块纵向短板,单块纵向短板的长度小于两横向板间的距离,两块纵向小板的长度和大于两横向板间的距离,上层下侧的纵向小板与下层上侧的纵向小板交错设置;纵向小板的两侧设置吸水材料。此种设置可以更加充分的实现气体与吸水材料的接触,增加吸水效果。
进一步,上下两层的横向板上设置的两相邻的纵向小板之间的距离大于高分子材料吸水膨胀后的距离,此种设置可以有效防止在吸水时发生气体不畅的问题。
进一步,吸水材料为物理吸水材料,如吸水高分子材料,硅胶及活性氧化铝材料。物理吸水不会产生多余的热量利于对降温气流的保温。
进一步,为保证气流流通速率还可在最后端结构上连接一气流方向与前端微型抽气泵方向一致的微型抽气泵,两个微型抽气泵的设置可以加快气流的流速。
进一步,将腰部跨带,微型抽气泵、冷却结构、干燥结构、电源及控制结构设置在封闭防护服的外侧,防护服上设置开口,开口上设置可封闭开口且设置进气管与出气管,或者单独设置进气管或出气管的连接头;进气管与出气管与连接头的接触处无缝隙。此种设置可以保证防护服的封闭性,且各种结构设置在外侧更加容易进行操作。
进一步,连接头包括带螺纹的柱形管,柱形管后端外围一体设置宽圆环;另设置一套接在柱形管外侧的带对应螺纹的套接管,套接管前端外围一体设置宽圆环,柱形管的外径不大于防护服上开口的尺寸,宽圆环的外径尺寸不小于开口的尺寸;仅柱形管内设置进气管与出气管,或者单独设置进气管或出气管;套接管与柱形管完全套接时,两部分的宽圆环紧密接触无缝隙。
进一步,柱形管的外径等于防护服上开口的尺寸。
进一步,在两部分的宽圆环接触侧设置软性垫圈结构,此种结构的设置可以进一步防止漏气的发生。
进一步,装置一侧设置一个连接头,柱形管内设置一带孔板,带孔板上设置出气管及进气管,或在装置两侧各设置一个连接头,带孔板上设置出气管或进气管。
进一步,设置一个连接头时,带孔板上设置一个出气管及一个进气管;
进一步,设置两个连接头时,带孔板上设置一个出气管或一个进气管。
进一步,所述微型抽气泵、冷却结构、干燥结构、电源及控制结构设置于一个大的放置结构上,放置结构上设置悬挂结构,通过将悬挂结构设置于腰部跨带上方式实现悬挂。
进一步,悬挂结构为设置于放置结构上方的夹紧挂钩,
进一步,设置2-5个夹紧挂钩,多个挂钩的设置可以很好的实现牢稳的悬挂。
进一步,电源及控制结构设置于放置结构外侧;方便进行操作。
进一步,冷却结构的热端自放置结构突出,散热结构设置在热端一侧。
进一步,所述放置结构上部设置各个结构的胶粘结构或螺丝固定结构,将其他结构通过胶粘或螺丝固定的方式固定在放置结构上。
进一步,所述进气管与出气管可以设置为任意可实现气体循环的设置方式,其中优选为:所述进气管设置5个分支进气管,开口分别设置在腹部,两手臂中上部位置及双腿中上部位置。此种设置可以保证收集各个位置的高温高湿气体;所述出气管设置5个分支出气管,开口分别设置在腹部,两手臂上部位置及双腿上部位置,且都设置在进气管开口的对侧。此种设置可以保证降温降湿气体有效传输到全身各处保证身体的舒适程度。
进一步,所述分支进气管与分支出气管相汇集,汇集为主支进气管与主支出气管,主支进气管与主支出气管经过连接头与对应进气口及出气口连接。
进一步,主支进气管与主支出气管一根在防护服背侧分支,另一根绕到防护服前侧进行分支。
进一步,所述防护服内侧设置为魔术贴毛面结构,进气管与出气管的外侧间隔设置魔术贴钩面环,具体使用时利用毛面结构与钩面结构结合实现将进气管与出气管固定到防护服上。
或者,所述进气管与出气管外侧间隔设置胶贴环,胶贴环上延伸胶贴翼,通过将胶贴翼黏贴到防护服上的方式实现固定。
进一步,所述进气管与出气管设置任意医用软质材料的软管,其中为软硅胶管,软硅胶管的设置可更好的实现封闭固定。
或者,将腰部跨带,微型抽气泵、冷却结构、干燥结构、电源及控制结构设置在封闭防护服的内侧。
进一步,所述冷却结构的热端通过防护服上的开口设置在防护服外侧,开口内外都延伸有黏胶片,通过黏胶片实现连接处的封闭。或者也可将热端外侧设置为带螺纹的圆柱结构,圆柱结构后防护服内部设置宽圆环,在防护服外设置与圆柱结构套接的带螺纹套接管,套接管前端设置宽圆环,使用时,通过宽圆环接触达到封闭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防护服上还设置一可开闭充气口,通过充气口在进入恶劣环境前对防护服进行微充气,保证防护服内形成一个微正压的环境后关闭充气口,防止在局部吸气时造成局部防护服贴紧皮肤;还可避免外部气体进入防护服内。
该装置的具体操作方法为:使用时先将进气管与出气管的分支管设置在合适的位置处,当装置设置在防护服外侧时先将将主支进气管与出气管通过一个或两个连接头伸出防护服外;后将各个结构悬挂于防护服的腰部跨带上或将放置结构悬挂于腰部跨带上,后将进气管与出气管与对应的进气口与出气口连接;后将防护服穿于身上,针对带充气口的防护服可进行充气形成微正压的内部环境;后进入特殊工作环境后,开启控制结构的开关后,启动气流循环。
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使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时的舒适程度,增加工作效率并延长工作时间;是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器械,可以进行推广使用,此器械不限于应用在医用防护服上,还可以应用于人员具有封闭性的防护服上,有效的保护操作者,并提高操作者的舒适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放置结构在外侧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防护服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防护服纵向剖视前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防护服纵向剖视后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连接头处开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放置结构后侧观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放置结构前侧观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微型抽气泵、冷却结构及干燥结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微型抽气泵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冷却结构纵向剖视左侧面观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冷却结构纵向剖视前侧面观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干燥结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连接头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胶贴环及胶贴翼结构示意图;
图中,1、封闭防护服;11、跨带环;12、开口;13、充气口;2、腰部跨带;3、微型抽气泵;31、进气口;32、出气口;33、微型抽气泵设置腔;4、冷却结构;41、冷却结构设置腔;42、冷端;43、热端;44、散热结构;5、干燥结构;51、干燥结构设置腔;52、横向板;53、纵向板;54、纵向短板;61、分支进气管;62、主支进气管;63、胶贴环;64、胶贴翼;71、分支出气管;72、主支出气管;81、电源;82、控制结构;83、开关;9、连接头;91、柱形管;92、宽圆环;93、套接管;94、带孔板;10、放置结构;101、夹紧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防护服为现有技术防护服,因此未画出帽子结构,防护服其他结构可以参照现有各级防护服结构,附图仅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凡事落入本发明的方案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一种解决防护服内部温湿度过高的装置与方法
一种解决防护服内部温湿度过高的装置,其包括封闭防护服1,腰部跨带2、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干燥结构5、进气管、出气管、电源81及控制结82;其特征在于,封闭防护服1腰部设置跨带环11,腰部跨带2通过跨带固定结构设置在防护服上,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干燥结构5上都设置进气口31与出气口,微型抽气泵3设置在冷却结构4的前方,后连接冷却结构4,冷却结构4连接干燥结构5;进气管连接微型抽气泵3的进气口31,出气管连接干燥结构5的出气口;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与干燥结构5通过悬挂结构设置在腰部跨带2上;进气管与出气管的开口12设置在防护服的不同部位;微型抽气泵3通过控制结82与电源81连接;控制结82还包括开关83结构;各个部分与防护服的接触或跨越连接为不会破坏防护服的封闭性的连接方式。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实现通过微型抽气泵3带动高温高湿的气体从对应身体部位的进气管吸气,后通过冷却结构4与干燥结构5后将降温降湿的气体送到对应身体部位的出气管,因防护服为封闭结构,且其他结构的设置不会影响防护服的封闭性,实现内部高温高湿气体被降温降湿气体替代的目的,达到很好的降温降湿效果,可以很好的提高穿着防护服医务人员的舒适度,增加单次穿着时间,且可以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将腰部跨带2,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干燥结构5、电源81及控制结82设置在封闭防护服1的外侧,防护服上设置开口12,开口12上设置可封闭开口12且设置进气管与出气管,或者单独设置进气管或出气管的连接头9;进气管与出气管与连接头9的接触处无缝隙。此种设置可以保证防护服的封闭性,且各种结构设置在外侧更加容易进行操作。
连接头9包括带螺纹的柱形管91,柱形管91后端外围一体设置宽圆环92;另设置一套接在柱形管91外侧的带对应螺纹的套接管93,套接管93前端外围一体设置宽圆环92,柱形管91的外径等于防护服上开口12的尺寸,宽圆环92的外径尺寸不小于开口12的尺寸;仅柱形管91内设置进气管与出气管,或者单独设置进气管或出气管;套接管93与柱形管91完全套接时,两部分的宽圆环92紧密接触无缝隙。在两部分的宽圆环92接触侧设置软性垫圈结构,此种结构的设置可以进一步防止漏气的发生。装置一侧设置一个连接头9,柱形管91内设置一带孔板94,带孔板94上设置一个出气管及一个进气管。
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及干燥结构5都包含一仅设置进气口31与出气口的设置腔;微型抽气泵3的工作结构设置在抽气泵设置腔内。
冷却结构设置腔41内设置半导体制冷结构,半导体制冷结构通过控制结82与电源81连接;半导体制冷结构的冷端42设置在冷却结构设置腔41内,半导体制冷结构的热端43设置在冷却结构设置腔41的外侧;通过外侧实现散热。
干燥结构5设置腔内填充吸水材料,干燥结构设置腔51内设置多层横向板52,及在两侧设置两带孔纵向板53,横向板52设置在纵向板53上,横向板52上设置吸水材料。横向板52的上下两侧都粘附吸水材料。此种设置可以保证气流流通的通畅性,又可保证对气流中水分的吸收。横向板52之间的距离大于吸水材料吸水后的高度和,保证气流通畅。吸水材料为物理吸水材料,如吸水高分子材料,硅胶及活性氧化铝材料。物理吸水不会产生多余的热量利于对降温气流的保温。悬挂结构为设置在各个结构上的夹紧挂钩101,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干燥结构5及控制结82上各设置一个,电源81设置在控制结82后方。
进气管设置5个分支进气管61,开口分别设置在腹部,两手臂中上部位置及双腿中上部位置。此种设置可以保证收集各个位置的高温高湿气体;出气管设置5个分支出气管71,开口分别设置在腹部,两手臂上部位置及双腿上部位置,且都设置在进气管开口12的对侧。此种设置可以保证降温降湿气体有效传输到全身各处保证身体的舒适程度。
分支进气管61与分支出气管71相汇集,汇集为主支进气管62与主支出气管72,主支进气管62与主支出气管72经过连接头9与对应进气口31及出气口连接。主支进气管62与主支出气管72一根在防护服背侧分支,另一根绕到防护服前侧进行分支
防护服内侧设置为魔术贴毛面结构,进气管与出气管的外侧间隔设置魔术贴钩面环,具体使用时利用毛面结构与钩面结构结合实现将进气管与出气管固定到防护服上。
进气管与出气管设置任意医用软质材料的软管,其中为软硅胶管,软硅胶管的设置可更好的实现封闭固定。
实施例2一种解决防护服内部温湿度过高的装置与方法
一种解决防护服内部温湿度过高的装置,其包括封闭防护服1,腰部跨带2、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干燥结构5、进气管、出气管、电源81及控制结82;其特征在于,封闭防护服1腰部设置跨带环11,腰部跨带2通过跨带固定结构设置在防护服上,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干燥结构5上都设置进气口31与出气口,微型抽气泵3设置在冷却结构4的前方,后连接冷却结构4,冷却结构4连接干燥结构5;进气管连接微型抽气泵3的进气口31,出气管连接干燥结构5的出气口;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与干燥结构5通过悬挂结构设置在腰部跨带2上;进气管与出气管的开口12设置在防护服的不同部位;微型抽气泵3通过控制结82与电源81连接;控制结82还包括开关83结构;各个部分与防护服的接触或跨越连接为不会破坏防护服的封闭性的连接方式。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实现通过微型抽气泵3带动高温高湿的气体从对应身体部位的进气管吸气,后通过冷却结构4与干燥结构5后将降温降湿的气体送到对应身体部位的出气管,因防护服为封闭结构,且其他结构的设置不会影响防护服的封闭性,实现内部高温高湿气体被降温降湿气体替代的目的,达到很好的降温降湿效果,可以很好的提高穿着防护服医务人员的舒适度,增加单次穿着时间,且可以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将腰部跨带2,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干燥结构5、电源81及控制结82设置在封闭防护服1的外侧,防护服上设置开口12,开口12上设置可封闭开口12且设置进气管与出气管,或者单独设置进气管或出气管的连接头9;进气管与出气管与连接头9的接触处无缝隙。此种设置可以保证防护服的封闭性,且各种结构设置在外侧更加容易进行操作。
连接头9包括带螺纹的柱形管91,柱形管91后端外围一体设置宽圆环92;另设置一套接在柱形管91外侧的带对应螺纹的套接管93,套接管93前端外围一体设置宽圆环92,柱形管91的外径等于防护服上开口12的尺寸,宽圆环92的外径尺寸不小于开口12的尺寸;仅柱形管91内设置进气管与出气管,或者单独设置进气管或出气管;套接管93与柱形管91完全套接时,两部分的宽圆环92紧密接触无缝隙。在两部分的宽圆环92接触侧设置软性垫圈结构,此种结构的设置可以进一步防止漏气的发生。在装置两侧各设置一个连接头9,带孔板94上设置一个出气管或一个进气管。
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及干燥结构5都包含一仅设置进气口31与出气口的设置腔;微型抽气泵3的工作结构设置在微型抽气泵设置腔内33。
冷却结构设置腔41内设置半导体制冷结构,半导体制冷结构通过控制结82与电源81连接;半导体制冷结构的冷端42设置在冷却结构设置腔41内,半导体制冷结构的热端43设置在冷却结构设置腔41的外侧;通过外侧实现散热。半导体制冷结构的热端43旁还设置一散热扇,散热扇通过控制结82连接电源81。
干燥结构设置腔内填充吸水材料,干燥结构设置腔内设置多层横向板52,及在两侧设置两带孔纵向板53,横向板52设置在纵向板53上,横向板52上设置吸水材料。横向板52的上下两侧都粘附吸水材料。此种设置可以保证气流流通的通畅性,又可保证对气流中水分的吸收。横向板52之间的距离大于吸水材料吸水后的高度和,保证气流通畅。吸水材料为物理吸水材料,如吸水高分子材料,硅胶及活性氧化铝材料。物理吸水不会产生多余的热量利于对降温气流的保温。悬挂结构为设置在各个结构上的夹紧挂钩101,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干燥结构5及控制结82上各设置一个,电源81设置在控制结82后方。
进气管设置5个分支进气管61,开口分别设置在腹部,两手臂中上部位置及双腿中上部位置。此种设置可以保证收集各个位置的高温高湿气体;出气管设置5个分支出气管71,开口分别设置在腹部,两手臂上部位置及双腿上部位置,且都设置在进气管开口12的对侧。此种设置可以保证降温降湿气体有效传输到全身各处保证身体的舒适程度。
分支进气管61与分支出气管71相汇集,汇集为主支进气管62与主支出气管72,主支进气管62与主支出气管72经过连接头9与对应进气口31及出气口连接。主支进气管62与主支出气管72一根在防护服背侧分支,另一根绕到防护服前侧进行分支
防护服内侧设置为魔术贴毛面结构,进气管与出气管的外侧间隔设置魔术贴钩面环,具体使用时利用毛面结构与钩面结构结合实现将进气管与出气管固定到防护服上。
进气管与出气管设置任意医用软质材料的软管,其中为软硅胶管,软硅胶管的设置可更好的实现封闭固定。
实施例3一种解决防护服内部温湿度过高的装置与方法
一种解决防护服内部温湿度过高的装置,其包括封闭防护服1,腰部跨带2、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干燥结构5、进气管、出气管、电源81及控制结82;其特征在于,封闭防护服1腰部设置跨带环11,腰部跨带2通过跨带固定结构设置在防护服上,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干燥结构5上都设置进气口31与出气口,微型抽气泵3设置在冷却结构4的前方,后连接冷却结构4,冷却结构4连接干燥结构5;进气管连接微型抽气泵3的进气口31,出气管连接干燥结构5的出气口;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与干燥结构5通过悬挂结构设置在腰部跨带2上;进气管与出气管的开口12设置在防护服的不同部位;微型抽气泵3通过控制结82与电源81连接;控制结82还包括开关83结构;各个部分与防护服的接触或跨越连接为不会破坏防护服的封闭性的连接方式。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实现通过微型抽气泵3带动高温高湿的气体从对应身体部位的进气管吸气,后通过冷却结构4与干燥结构5后将降温降湿的气体送到对应身体部位的出气管,因防护服为封闭结构,且其他结构的设置不会影响防护服的封闭性,实现内部高温高湿气体被降温降湿气体替代的目的,达到很好的降温降湿效果,可以很好的提高穿着防护服医务人员的舒适度,增加单次穿着时间,且可以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将腰部跨带2,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干燥结构5、电源81及控制结82设置在封闭防护服1的外侧,防护服上设置开口12,开口12上设置可封闭开口12且设置进气管与出气管,或者单独设置进气管或出气管的连接头9;进气管与出气管与连接头9的接触处无缝隙。此种设置可以保证防护服的封闭性,且各种结构设置在外侧更加容易进行操作。
连接头9包括带螺纹的柱形管91,柱形管91后端外围一体设置宽圆环92;另设置一套接在柱形管91外侧的带对应螺纹的套接管93,套接管93前端外围一体设置宽圆环92,柱形管91的外径等于防护服上开口12的尺寸,宽圆环92的外径尺寸不小于开口12的尺寸;仅柱形管91内设置进气管与出气管,或者单独设置进气管或出气管;套接管93与柱形管91完全套接时,两部分的宽圆环92紧密接触无缝隙。在两部分的宽圆环92接触侧设置软性垫圈结构,此种结构的设置可以进一步防止漏气的发生。在装置两侧各设置一个连接头9,带孔板94上设置一个出气管或一个进气管。
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及干燥结构5都包含一仅设置进气口31与出气口的设置腔;微型抽气泵3的工作结构设置在微型抽气泵设置腔33内。
冷却结构设置腔41内设置半导体制冷结构,半导体制冷结构通过控制结82与电源81连接;半导体制冷结构的冷端42设置在冷却结构设置腔41内,半导体制冷结构的热端43设置在冷却结构设置腔41的外侧;通过外侧实现散热。半导体制冷结构的热端43旁还设置一散热扇,散热扇通过控制结82连接电源81。
干燥结构设置腔内51填充吸水材料,干燥结构设置腔51内设置多层横向板52,及在两侧设置两带孔纵向板53,横向板52设置在纵向板53上,在横向板52上设置多块纵向短板54,单块纵向短板54的长度小于两横向板52间的距离,两块纵向小板的长度和大于两横向板52间的距离,上层下侧的纵向小板与下层上侧的纵向小板交错设置;纵向小板的两侧设置吸水材料。此种设置可以更加充分的实现气体与吸水材料的接触,增加吸水效果。
上下两层的横向板52上设置的两相邻的纵向小板之间的距离大于高分子材料吸水膨胀后的距离,此种设置可以有效防止在吸水时发生气体不畅的问题。吸水材料为物理吸水材料,如吸水高分子材料,硅胶及活性氧化铝材料。物理吸水不会产生多余的热量利于对降温气流的保温。悬挂结构为设置在各个结构上的夹紧挂钩101,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干燥结构5及控制结82上各设置一个,电源81设置在控制结82后方。
进气管设置5个分支进气管61,开口分别设置在腹部,两手臂中上部位置及双腿中上部位置。此种设置可以保证收集各个位置的高温高湿气体;出气管设置5个分支出气管71,开口分别设置在腹部,两手臂上部位置及双腿上部位置,且都设置在进气管开口12的对侧。此种设置可以保证降温降湿气体有效传输到全身各处保证身体的舒适程度。
分支进气管61与分支出气管71相汇集,汇集为主支进气管62与主支出气管72,主支进气管62与主支出气管72经过连接头9与对应进气口31及出气口连接。主支进气管62与主支出气管72一根在防护服背侧分支,另一根绕到防护服前侧进行分支
进气管与出气管外侧间隔设置胶贴环63,胶贴环63上延伸胶贴翼64,通过将胶贴翼64黏贴到防护服上的方式实现固定。
进气管与出气管设置任意医用软质材料的软管,其中为软硅胶管,软硅胶管的设置可更好的实现封闭固定。
实施例4一种解决防护服内部温湿度过高的装置与方法
一种解决防护服内部温湿度过高的装置,其包括封闭防护服1,腰部跨带2、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干燥结构5、进气管、出气管、电源81及控制结82;其特征在于,封闭防护服1腰部设置跨带环11,腰部跨带2通过跨带固定结构设置在防护服上,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干燥结构5上都设置进气口31与出气口,微型抽气泵3设置在冷却结构4的前方,后连接冷却结构4,冷却结构4连接干燥结构5;进气管连接微型抽气泵3的进气口31,出气管连接干燥结构5的出气口;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与干燥结构5通过悬挂结构设置在腰部跨带2上;进气管与出气管的开口12设置在防护服的不同部位;微型抽气泵3通过控制结82与电源81连接;控制结82还包括开关83结构;各个部分与防护服的接触或跨越连接为不会破坏防护服的封闭性的连接方式。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实现通过微型抽气泵3带动高温高湿的气体从对应身体部位的进气管吸气,后通过冷却结构4与干燥结构5后将降温降湿的气体送到对应身体部位的出气管,因防护服为封闭结构,且其他结构的设置不会影响防护服的封闭性,实现内部高温高湿气体被降温降湿气体替代的目的,达到很好的降温降湿效果,可以很好的提高穿着防护服医务人员的舒适度,增加单次穿着时间,且可以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将腰部跨带2,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干燥结构5、电源81及控制结82设置在封闭防护服1的外侧,防护服上设置开口12,开口12上设置可封闭开口12且设置进气管与出气管,或者单独设置进气管或出气管的连接头9;进气管与出气管与连接头9的接触处无缝隙。此种设置可以保证防护服的封闭性,且各种结构设置在外侧更加容易进行操作。
连接头9包括带螺纹的柱形管91,柱形管91后端外围一体设置宽圆环92;另设置一套接在柱形管91外侧的带对应螺纹的套接管93,套接管93前端外围一体设置宽圆环92,柱形管91的外径等于防护服上开口12的尺寸,宽圆环92的外径尺寸不小于开口12的尺寸;仅柱形管91内设置进气管与出气管,或者单独设置进气管或出气管;套接管93与柱形管91完全套接时,两部分的宽圆环92紧密接触无缝隙。在两部分的宽圆环92接触侧设置软性垫圈结构,此种结构的设置可以进一步防止漏气的发生。在装置两侧各设置一个连接头9,带孔板94上设置一个出气管或一个进气管。
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及干燥结构5都包含一仅设置进气口31与出气口的设置腔;微型抽气泵3的工作结构设置在微型抽气泵设置腔33内。
冷却结构设置腔41内设置半导体制冷结构,半导体制冷结构通过控制结82与电源81连接;半导体制冷结构的冷端42设置在冷却结构设置腔41内,半导体制冷结构的热端43设置在冷却结构设置腔41的外侧;通过外侧实现散热。半导体制冷结构的热端43旁还设置一散热扇,散热扇通过控制结82连接电源81。
干燥结构设置腔51内填充吸水材料,干燥结构设置腔51内设置多层横向板52,及在两侧设置两带孔纵向板53,横向板52设置在纵向板53上,在横向板52上设置多块纵向短板54,单块纵向短板54的长度小于两横向板52间的距离,两块纵向小板的长度和大于两横向板52间的距离,上层下侧的纵向小板与下层上侧的纵向小板交错设置;纵向小板的两侧设置吸水材料。此种设置可以更加充分的实现气体与吸水材料的接触,增加吸水效果。
上下两层的横向板52上设置的两相邻的纵向小板之间的距离大于高分子材料吸水膨胀后的距离,此种设置可以有效防止在吸水时发生气体不畅的问题。吸水材料为物理吸水材料,如吸水高分子材料,硅胶及活性氧化铝材料。物理吸水不会产生多余的热量利于对降温气流的保温。悬挂结构为设置在各个结构上的夹紧挂钩101,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干燥结构5及控制结82上各设置一个,电源81设置在控制结82后方。
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干燥结构5、电源81及控制结82设置于一个大的放置结构10上,放置结构10上设置悬挂结构,通过将悬挂结构设置于腰部跨带2上方式实现悬挂。
悬挂结构为设置于放置结构10上方的夹紧挂钩101,设置2-5个夹紧挂钩101,多个挂钩的设置可以很好的实现牢稳的悬挂。放置结构10上部设置各个结构的胶粘结构或螺丝固定结构,将其他结构通过胶粘或螺丝固定的方式固定在放置结构10上。电源81及控制结82设置于放置结构10外侧;方便进行操作。冷却结构4的热端43自放置结构10突出,散热结构44设置在热端43一侧。
进气管设置5个分支进气管61,开口分别设置在腹部,两手臂中上部位置及双腿中上部位置。此种设置可以保证收集各个位置的高温高湿气体;出气管设置5个分支出气管71,开口分别设置在腹部,两手臂上部位置及双腿上部位置,且都设置在进气管开口12的对侧。此种设置可以保证降温降湿气体有效传输到全身各处保证身体的舒适程度。
分支进气管61与分支出气管71相汇集,汇集为主支进气管62与主支出气管72,主支进气管62与主支出气管72经过连接头9与对应进气口31及出气口连接。主支进气管62与主支出气管72一根在防护服背侧分支,另一根绕到防护服前侧进行分支
进气管与出气管外侧间隔设置胶贴环63,胶贴环63上延伸胶贴翼64,通过将胶贴翼64黏贴到防护服上的方式实现固定。
进气管与出气管设置任意医用软质材料的软管,其中为软硅胶管,软硅胶管的设置可更好的实现封闭固定。
为保证气流流通速率还可在最后端结构上连接一气流方向与前端微型抽气泵3方向一致的微型抽气泵3,两个微型抽气泵3的设置可以加快气流的流速。
实施例5一种解决防护服内部温湿度过高的装置与方法
一种解决防护服内部温湿度过高的装置,其包括封闭防护服1,腰部跨带2、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干燥结构5、进气管、出气管、电源81及控制结82;其特征在于,封闭防护服1腰部设置跨带环11,腰部跨带2通过跨带固定结构设置在防护服上,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干燥结构5上都设置进气口31与出气口,微型抽气泵3设置在冷却结构4的前方,后连接冷却结构4,冷却结构4连接干燥结构5;进气管连接微型抽气泵3的进气口31,出气管连接干燥结构5的出气口;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与干燥结构5通过悬挂结构设置在腰部跨带2上;进气管与出气管的开口12设置在防护服的不同部位;微型抽气泵3通过控制结82与电源81连接;控制结82还包括开关83结构;各个部分与防护服的接触或跨越连接为不会破坏防护服的封闭性的连接方式。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实现通过微型抽气泵3带动高温高湿的气体从对应身体部位的进气管吸气,后通过冷却结构4与干燥结构5后将降温降湿的气体送到对应身体部位的出气管,因防护服为封闭结构,且其他结构的设置不会影响防护服的封闭性,实现内部高温高湿气体被降温降湿气体替代的目的,达到很好的降温降湿效果,可以很好的提高穿着防护服医务人员的舒适度,增加单次穿着时间,且可以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将腰部跨带2,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干燥结构5、电源81及控制结82设置在封闭防护服1的外侧,防护服上设置开口12,开口12上设置可封闭开口12且设置进气管与出气管,或者单独设置进气管或出气管的连接头9;进气管与出气管与连接头9的接触处无缝隙。此种设置可以保证防护服的封闭性,且各种结构设置在外侧更加容易进行操作。
连接头9包括带螺纹的柱形管91,柱形管91后端外围一体设置宽圆环92;另设置一套接在柱形管91外侧的带对应螺纹的套接管93,套接管93前端外围一体设置宽圆环92,柱形管91的外径等于防护服上开口12的尺寸,宽圆环92的外径尺寸不小于开口12的尺寸;仅柱形管91内设置进气管与出气管,或者单独设置进气管或出气管;套接管93与柱形管91完全套接时,两部分的宽圆环92紧密接触无缝隙。在两部分的宽圆环92接触侧设置软性垫圈结构,此种结构的设置可以进一步防止漏气的发生。在装置两侧各设置一个连接头9,带孔板94上设置一个出气管或一个进气管。
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及干燥结构5都包含一仅设置进气口31与出气口的设置腔;微型抽气泵3的工作结构设置在微型抽气泵设置腔33内。
冷却结构设置腔41内设置半导体制冷结构,半导体制冷结构通过控制结82与电源81连接;半导体制冷结构的冷端42设置在冷却结构设置腔41内,半导体制冷结构的热端43设置在冷却结构设置腔41的外侧;通过外侧实现散热。半导体制冷结构的热端43旁还设置一散热扇,散热扇通过控制结82连接电源81。
干燥结构设置腔51内填充吸水材料,干燥结构设置腔51内设置多层横向板52,及在两侧设置两带孔纵向板53,横向板52设置在纵向板53上,在横向板52上设置多块纵向短板54,单块纵向短板54的长度小于两横向板52间的距离,两块纵向小板的长度和大于两横向板52间的距离,上层下侧的纵向小板与下层上侧的纵向小板交错设置;纵向小板的两侧设置吸水材料。此种设置可以更加充分的实现气体与吸水材料的接触,增加吸水效果。
上下两层的横向板52上设置的两相邻的纵向小板之间的距离大于高分子材料吸水膨胀后的距离,此种设置可以有效防止在吸水时发生气体不畅的问题。吸水材料为物理吸水材料,如吸水高分子材料,硅胶及活性氧化铝材料。物理吸水不会产生多余的热量利于对降温气流的保温。悬挂结构为设置在各个结构上的夹紧挂钩101,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干燥结构5及控制结82上各设置一个,电源81设置在控制结82后方。
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干燥结构5、电源81及控制结82设置于一个大的放置结构10上,放置结构10上设置悬挂结构,通过将悬挂结构设置于腰部跨带2上方式实现悬挂。
悬挂结构为设置于放置结构10上方的夹紧挂钩101,设置2-5个夹紧挂钩101,多个挂钩的设置可以很好的实现牢稳的悬挂。放置结构10上部设置各个结构的胶粘结构或螺丝固定结构,将其他结构通过胶粘或螺丝固定的方式固定在放置结构10上。电源81及控制结82设置于放置结构10外侧;方便进行操作。冷却结构4的热端43自放置结构10突出,散热结构44设置在热端43一侧。
进气管设置5个分支进气管61,开口分别设置在腹部,两手臂中上部位置及双腿中上部位置。此种设置可以保证收集各个位置的高温高湿气体;出气管设置5个分支出气管71,开口分别设置在腹部,两手臂上部位置及双腿上部位置,且都设置在进气管开口12的对侧。此种设置可以保证降温降湿气体有效传输到全身各处保证身体的舒适程度。
分支进气管61与分支出气管71相汇集,汇集为主支进气管62与主支出气管72,主支进气管62与主支出气管72经过连接头9与对应进气口31及出气口连接。主支进气管62与主支出气管72一根在防护服背侧分支,另一根绕到防护服前侧进行分支
进气管与出气管外侧间隔设置胶贴环63,胶贴环63上延伸胶贴翼64,通过将胶贴翼64黏贴到防护服上的方式实现固定。
进气管与出气管设置任意医用软质材料的软管,其中为软硅胶管,软硅胶管的设置可更好的实现封闭固定。
为保证气流流通速率还可在最后端结构上连接一气流方向与前端微型抽气泵3方向一致的微型抽气泵3,两个微型抽气泵3的设置可以加快气流的流速。
防护服上还设置一可开闭充气口13,通过充气口13在进入恶劣环境前对防护服进行微充气,保证防护服内形成一个微正压的环境后关闭充气口13,防止在局部吸气时造成局部防护服贴紧皮肤;还可避免外部气体进入防护服内。
实施例6一种解决防护服内部温湿度过高的装置与方法
一种解决防护服内部温湿度过高的装置,其包括封闭防护服1,腰部跨带2、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干燥结构5、进气管、出气管、电源81及控制结82;其特征在于,封闭防护服1腰部设置跨带环11,腰部跨带2通过跨带固定结构设置在防护服上,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干燥结构5上都设置进气口31与出气口,微型抽气泵3设置在冷却结构4的前方,后连接冷却结构4,冷却结构4连接干燥结构5;进气管连接微型抽气泵3的进气口31,出气管连接干燥结构5的出气口;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与干燥结构5通过悬挂结构设置在腰部跨带2上;进气管与出气管的开口12设置在防护服的不同部位;微型抽气泵3通过控制结82与电源81连接;控制结82还包括开关83结构;各个部分与防护服的接触或跨越连接为不会破坏防护服的封闭性的连接方式。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实现通过微型抽气泵3带动高温高湿的气体从对应身体部位的进气管吸气,后通过冷却结构4与干燥结构5后将降温降湿的气体送到对应身体部位的出气管,因防护服为封闭结构,且其他结构的设置不会影响防护服的封闭性,实现内部高温高湿气体被降温降湿气体替代的目的,达到很好的降温降湿效果,可以很好的提高穿着防护服医务人员的舒适度,增加单次穿着时间,且可以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及干燥结构5都包含一仅设置进气口31与出气口的设置腔;微型抽气泵3的工作结构设置在抽气泵设置腔内。
冷却结构设置腔41内设置半导体制冷结构,半导体制冷结构通过控制结82与电源81连接;半导体制冷结构的冷端42设置在冷却结构设置腔41内,半导体制冷结构的热端43设置在冷却结构设置腔41的外侧;通过外侧实现散热。
半导体制冷结构的热端43旁还设置一散热扇,散热扇通过控制结82连接电源81。干燥结构设置腔51内填充吸水材料,干燥结构设置腔51内设置多层横向板52,及在两侧设置两带孔纵向板53,在横向板52上设置多块纵向短板54,单块纵向短板54的长度小于两横向板52间的距离,两块纵向小板的长度和大于两横向板52间的距离,上层下侧的纵向小板与下层上侧的纵向小板交错设置;纵向小板的两侧设置吸水材料。此种设置可以更加充分的实现气体与吸水材料的接触,增加吸水效果。上下两层的横向板52上设置的两相邻的纵向小板之间的距离大于高分子材料吸水膨胀后的距离,此种设置可以有效防止在吸水时发生气体不畅的问题。
吸水材料为物理吸水材料,如吸水高分子材料,硅胶及活性氧化铝材料。物理吸水不会产生多余的热量利于对降温气流的保温。
为保证气流流通速率还可在最后端结构上连接一气流方向与前端微型抽气泵3方向一致的微型抽气泵3,两个微型抽气泵3的设置可以加快气流的流速。
将腰部跨带2,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干燥结构5、电源81及控制结82设置在封闭防护服1的内侧。冷却结构4的热端43通过防护服上的开口12设置在防护服外侧,开口12内外都延伸有黏胶片,通过黏胶片实现连接处的封闭。或者也可将热端43外侧设置为带螺纹的圆柱结构,圆柱结构后防护服内部设置宽圆环92,在防护服外设置与圆柱结构套接的带螺纹套接管93,套接管93前端设置宽圆环92,使用时,通过宽圆环92接触达到封闭的效果。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干燥结构5、电源81及控制结82设置于一个大的放置结构10上,放置结构10上设置悬挂结构,通过将悬挂结构设置于腰部跨带2上方式实现悬挂。
悬挂结构为设置于放置结构10上方的夹紧挂钩101,设置2-5个夹紧挂钩101,多个挂钩的设置可以很好的实现牢稳的悬挂。放置结构10上部设置各个结构的胶粘结构或螺丝固定结构,将其他结构通过胶粘或螺丝固定的方式固定在放置结构10上。
进气管设置5个分支进气管61,开口分别设置在腹部,两手臂中上部位置及双腿中上部位置。此种设置可以保证收集各个位置的高温高湿气体;出气管设置5个分支出气管71,开口分别设置在腹部,两手臂上部位置及双腿上部位置,且都设置在进气管开口12的对侧。此种设置可以保证降温降湿气体有效传输到全身各处保证身体的舒适程度。
分支进气管61与分支出气管71相汇集,汇集为主支进气管62与主支出气管72,主支进气管62与主支出气管72经过连接头9与对应进气口31及出气口连接。主支进气管62与主支出气管72一根在防护服背侧分支,另一根绕到防护服前侧进行分支
进气管与出气管外侧间隔设置胶贴环63,胶贴环63上延伸胶贴翼64,通过将胶贴翼64黏贴到防护服上的方式实现固定。
进气管与出气管设置任意医用软质材料的软管,其中为软硅胶管,软硅胶管的设置可更好的实现封闭固定。
防护服上还设置一可开闭充气口13,通过充气口13在进入恶劣环境前对防护服进行微充气,保证防护服内形成一个微正压的环境后关闭充气口13,防止在局部吸气时造成局部防护服贴紧皮肤;还可避免外部气体进入防护服内。
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解决防护服内部温湿度过高的装置,其包括封闭防护服,腰部跨带(2)、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干燥结构(5)、进气管、出气管、电源(81)及控制结构(82);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防护服腰部设置跨带固定结构,腰部跨带(2)通过跨带固定结构设置在防护服上,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干燥结构(5)上都设置进气口(31)与出气口(32),通过前一结构的出气口(32)与后一结构的进气口(31)连接实现各结构的依次连接,最前方的结构进气口(31)与进气管连接,最后方的结构出气口(32)与出气管连接;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与干燥结构(5)通过悬挂结构设置在腰部跨带(2)上;进气管与出气管的开口(12)设置在防护服的不同部位;微型抽气泵(3)通过控制结构(82)与电源(81)连接;控制结构(82)还包括开关(83)结构;各个部分与防护服的接触或跨越连接为不会破坏防护服的封闭性的连接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决防护服内部温湿度过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微型抽气泵(3)设置在冷却结构(4)的前方,后连接冷却结构(4),冷却结构(4)连接干燥结构(5);进气管连接微型抽气泵(3)的进气口(31),出气管连接干燥结构(5)的出气口(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决防护服内部温湿度过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及干燥结构(5)都包含一仅设置进气口(31)与出气口(32)的设置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解决防护服内部温湿度过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却结构设置腔(41)内设置半导体制冷结构,半导体制冷结构通过控制结构(82)与电源(81)连接;半导体制冷结构的冷端(42)设置在冷却结构设置腔(41)内,半导体制冷结构的热端(43)设置在冷却结构设置腔(41)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解决防护服内部温湿度过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干燥结构设置腔51内设置多层横向板(52),及在两侧设置两带孔纵向板(53),横向板(52)设置在纵向板(53)上;横向板(52)上设置吸水材料;或者,在横向板(52)上设置多块纵向短板(54),单块纵向短板(54)的长度小于两横向板(52)间的距离,两块纵向小板的长度和大于两横向板(52)间的距离,上层下侧的纵向小板与下层上侧的纵向小板交错设置;纵向小板的两侧设置吸水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决防护服内部温湿度过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将腰部跨带(2),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干燥结构(5)、电源(81)及控制结构(82)设置在封闭防护服的外侧,防护服上设置开口(12),开口(12)上设置可封闭开口(12)且设置进气管与出气管,或者单独设置进气管或出气管的连接头(9);进气管与出气管与连接头(9)的接触处无缝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解决防护服内部温湿度过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头(9)包括带螺纹的柱形管(91),柱形管(91)后端外围一体设置宽圆环(92);另设置一套接在柱形管(91)外侧的带对应螺纹的套接管(93),套接管(93)前端外围一体设置宽圆环(92),柱形管(91)的外径不大于防护服上开口(12)的尺寸,宽圆环(92)的外径尺寸不小于开口(12)的尺寸;仅柱形管(91)内设置进气管与出气管,或者单独设置进气管或出气管;套接管(93)与柱形管(91)完全套接时,两部分的宽圆环(92)紧密接触无缝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解决防护服内部温湿度过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一侧设置一个连接头(9),柱形管(91)内设置一带孔板(94),带孔板(94)上设置出气管及进气管,或在装置两侧各设置一个连接头(9),带孔板(94)上设置出气管或进气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决防护服内部温湿度过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抽气泵(3)、冷却结构(4)、干燥结构(5)、电源(81)及控制结构(82)设置于一个大的放置结构(10)上,放置结构(10)上设置悬挂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解决防护服内部温湿度过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与出气管可以设置为任意可实现气体循环的设置方式,其中优选为:所述进气管设置5个分支进气管(61),开口(12)分别设置在腹部,两手臂中上部位置及双腿中上部位置;所述出气管设置5个分支出气管(71),开口(12)分别设置在腹部,两手臂上部位置及双腿上部位置,且都设置在进气管开口(12)的对侧。
CN201810627651.1A 2018-06-19 2018-06-19 一种解决防护服内部温湿度过高的装置与方法 Pending CN1087412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27651.1A CN108741290A (zh) 2018-06-19 2018-06-19 一种解决防护服内部温湿度过高的装置与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27651.1A CN108741290A (zh) 2018-06-19 2018-06-19 一种解决防护服内部温湿度过高的装置与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41290A true CN108741290A (zh) 2018-11-06

Family

ID=63978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27651.1A Pending CN108741290A (zh) 2018-06-19 2018-06-19 一种解决防护服内部温湿度过高的装置与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41290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53306A (zh) * 2020-03-13 2020-04-24 常州工学院 一种防护服内部微气候降温降湿的装置及方法
CN111700329A (zh) * 2020-06-05 2020-09-25 崇左市人民医院 一种防疫用密闭环境下便携式人体微环境降温干燥系统
CN113243584A (zh) * 2020-02-12 2021-08-13 武汉益永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防护服内温湿度控制系统
CN114432466A (zh) * 2022-01-24 2022-05-06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一种医用防护服内外消毒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952509U (zh) * 2014-07-21 2014-11-26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便携式空调衣
CN104783340A (zh) * 2015-04-28 2015-07-22 苏州舒而适纺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防护服吸湿导气结构
CN104841069A (zh) * 2015-05-27 2015-08-19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可降温防护服
CN105615013A (zh) * 2016-02-23 2016-06-01 东莞市基一核材有限公司 增强稳定性的防辐射服装备
CN205337726U (zh) * 2016-01-15 2016-06-29 铜仁学院 一种传染病临床治疗隔离服
CN205567905U (zh) * 2016-04-22 2016-09-14 大连康帕仕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强效呼吸过滤的多功能口罩
CN107259670A (zh) * 2017-07-28 2017-10-20 重庆市中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冻式防护服
CN107536121A (zh) * 2017-09-29 2018-01-05 安徽瓦尔特机械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热平衡服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952509U (zh) * 2014-07-21 2014-11-26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便携式空调衣
CN104783340A (zh) * 2015-04-28 2015-07-22 苏州舒而适纺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防护服吸湿导气结构
CN104841069A (zh) * 2015-05-27 2015-08-19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可降温防护服
CN205337726U (zh) * 2016-01-15 2016-06-29 铜仁学院 一种传染病临床治疗隔离服
CN105615013A (zh) * 2016-02-23 2016-06-01 东莞市基一核材有限公司 增强稳定性的防辐射服装备
CN205567905U (zh) * 2016-04-22 2016-09-14 大连康帕仕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强效呼吸过滤的多功能口罩
CN107259670A (zh) * 2017-07-28 2017-10-20 重庆市中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冻式防护服
CN107536121A (zh) * 2017-09-29 2018-01-05 安徽瓦尔特机械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热平衡服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43584A (zh) * 2020-02-12 2021-08-13 武汉益永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防护服内温湿度控制系统
CN111053306A (zh) * 2020-03-13 2020-04-24 常州工学院 一种防护服内部微气候降温降湿的装置及方法
CN111700329A (zh) * 2020-06-05 2020-09-25 崇左市人民医院 一种防疫用密闭环境下便携式人体微环境降温干燥系统
CN114432466A (zh) * 2022-01-24 2022-05-06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一种医用防护服内外消毒装置
CN114432466B (zh) * 2022-01-24 2023-10-31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一种医用防护服内外消毒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41290A (zh) 一种解决防护服内部温湿度过高的装置与方法
CN111700329B (zh) 一种防疫用密闭环境下便携式人体微环境降温干燥系统
EP3484404A1 (en) Ultraportable system for intraoperative isolative and regulation of surgical site environments
CN207306148U (zh) 一种净化杀菌口罩
CN111685407B (zh) 一种防静电防护服
CN113633042A (zh) 一种用于医用防护服的降温方法及其装置
CN111317612A (zh) 一种骨科护理用循环式冷敷装置
CN205515154U (zh) 一种急诊护理头部降温装置
CN111214779A (zh) 全封闭防护服内配装的空气内循环除湿降温装置
AU5647700A (en) Personal cooling system
CN111053306A (zh) 一种防护服内部微气候降温降湿的装置及方法
CN215124517U (zh) 风凉型防护服
CN213931294U (zh) 一种可调速空气通风过滤净化装置
CN111389109B (zh) 一种移动式洁净分诊工作站
CN112168492A (zh) 一种多功能洗耳器
CN209032784U (zh) 一种多功能石膏衬垫
CN206482626U (zh) 一种烧伤科用止血装置
CN206729246U (zh) 一种手术室用人体降温穿戴装置
CN106137502A (zh) 具有按摩功能且自动调节角度的仰式牵引床
CN207885715U (zh) 一种可以临时供氧的医用口罩
CN219049081U (zh) 一种可用于昏迷伴高热以及盗汗患者的潮湿皮肤护理装置
CN108420703A (zh) 一种中医骨科治疗熏蒸装置
CN213281634U (zh) 一种多功能医用防护服
CN215135867U (zh) 一种风湿科用易于穿戴的保暖装置
CN212345375U (zh) 一种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