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38153A - 一种通信方法及发射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发射端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738153A CN108738153A CN201710250043.9A CN201710250043A CN108738153A CN 108738153 A CN108738153 A CN 108738153A CN 201710250043 A CN201710250043 A CN 201710250043A CN 108738153 A CN108738153 A CN 10873815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ndwidth
- transmission
- business
- transmitting end
- end equip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09094 Oryz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314 correlation fun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21186 dish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50116295 CAT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392078 Caenorhabditis elegans cat-4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326920 Caenorhabditis elegans ctl-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494773 Caenorhabditis elegans ctl-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112369 Fasciola hepatica Cat-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005271 Neurospora crassa (strain ATCC 24698 / 74-OR23-1A / CBS 708.71 / DSM 1257 / FGSC 987) cat-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005280 Neurospora crassa (strain ATCC 24698 / 74-OR23-1A / CBS 708.71 / DSM 1257 / FGSC 987) cat-3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126846 Neurospora crassa (strain ATCC 24698 / 74-OR23-1A / CBS 708.71 / DSM 1257 / FGSC 987) katG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2369 Primary transmiss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348 incor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3 weig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及发射端设备。该方法包括:当第一发射端设备在非授权频段竞争得到在第一设定时间内可占用的第一带宽并在所述第一设定时间内完成第一业务传输后,针对在所述第一设定时间的剩余时间内开始的至少一次第二业务传输,第二发射端设备比较承载所述第二业务传输的第二带宽与所述第一带宽的大小,根据所述比较的结果,采用对应的信道侦听机制对所述第二带宽进行信道侦听,若侦听到所述第二带宽处于空闲状态,则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进行所述第二业务传输。并公开了相应的发射端设备。本申请公开了针对带宽灵活场景的信道侦听机制,可以实现根据不同的带宽采用相应的信道侦听机制,从而提高通信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发射端设备。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频谱资源日益紧缺,促进了对于非授权频段的探索。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如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需要支持巨大的移动数据流量增长,非授权频谱资源的使用对下一代移动通信(例如,新空口(New Radio,NR))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由于不需要购买非授权频段的频段使用权,发射端设备可以根据需要使用这些频谱,只需要保证发射端设备之间能够公平使用这些非授权频段即可。信道侦听,是指通过侦听信道上的信号功率判断信道是否被占用,是保证公平使用非授权频段的有效手段。
授权频谱辅助接入(License Assisted Access,LAA)/增强的授权频谱辅助接入(enhanced LAA,eLAA)系统中,系统带宽在传输过程中是固定的,发射端设备在进行传输前,需要先在对应的系统带宽上进行信道侦听,若检测到对应频谱空闲,才可进行传输。
然而,目前的信道侦听机制均是针对固定带宽的,对于下一代移动通信中灵活带宽的场景,目前尚没有明确有效的解决方案。因此,亟待提供一种对带宽灵活场景的信道侦听机制,提高通信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发射端设备,以实现对带宽灵活场景的信道侦听,提高通信效率。
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当第一发射端设备在非授权频段竞争得到在第一设定时间内可占用的第一带宽并在所述第一设定时间内完成第一业务传输后,针对在所述第一设定时间的剩余时间内开始的至少一次第二业务传输,第二发射端设备比较承载所述第二业务传输的第二带宽与所述第一带宽的大小;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根据所述比较的结果,采用对应的信道侦听机制对所述第二带宽进行信道侦听;若侦听到所述第二带宽处于空闲状态,则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进行所述第二业务传输。在该实现方式中,公开了针对带宽灵活场景的信道侦听机制,可以实现根据不同的带宽采用相应的信道侦听机制,从而提高通信效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根据所述比较的结果,采用对应的信道侦听机制对所述第二带宽进行信道侦听,包括:若所述比较的结果为所述第二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带宽,则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基于非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侦听所述第二带宽是否处于空闲状态。在该实现方式中,采用基于非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进行信道侦听,可以快速地实现信道侦听。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针对在所述第一设定时间的剩余时间内开始的至少一次第二业务传输,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比较承载所述第二业务传输的第二带宽是否小于或等于承载所述第二业务传输的前一次非连续的第二业务传输的第三带宽;若比较的结果为所述第二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带宽,则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基于非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侦听所述第二带宽是否处于空闲状态;若侦听到所述第二带宽处于空闲状态,则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进行所述第二业务传输。在该实现方式中,在第二带宽小于或等于前一次非连续的第二业务传输的第三带宽时,可以基于非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进行信道侦听,可以灵活高效地实现对带宽灵活的信道的侦听。
在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定时间为所述第一发射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带宽上获得的第一最大信道占用时间MCOT,其中,所述第一MCOT包括在所述第一带宽上开始的所有的业务传输的传输时间的总和,或所述第一MCOT包括在所述第一带宽上开始的所有的业务传输的传输时间以及所有非连续业务传输时间间隔之和,或所述第一MCOT包括在所述第一带宽上开始的所有的业务传输的传输时间以及满足设定条件的非连续传输业务时间间隔之和。在该实现方式中,规定了第一发射端设备占用第一带宽的有效时间,超过该有效时间,则需要重新基于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对第一带宽进行侦听,以获得新的有效的信道占用时间。
在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根据所述比较的结果,采用对应的信道侦听机制对所述第二带宽进行信道侦听,包括:若所述比较的结果为所述第二带宽大于所述第一带宽,则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基于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侦听所述第二带宽是否处于空闲状态;若侦听到所述第二带宽处于空闲状态,则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进行所述第二业务传输,包括:若侦听到所述第二带宽处于空闲状态,则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在第二设定时间内在所述第二带宽上进行所述第二业务传输,其中,所述第二设定时间为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获得的第二MCOT,所述第二MCOT包括在所述第二带宽上开始的所有的业务传输的传输时间的总和,或所述第二MCOT包括在所述第二带宽上开始的所有的业务传输的传输时间以及所有非连续业务传输时间间隔之和,或所述第二MCOT包括在所述第二带宽上开始的所有的业务传输的传输时间以及满足设定条件的非连续传输业务时间间隔之和。在该实现方式中,在第二带宽大于第一带宽时,需要基于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对第二带宽进行侦听。
在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比较的结果为所述第二带宽大于所述第一带宽,则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基于非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侦听所述第一带宽是否处于空闲状态,并基于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侦听剩余的第四带宽是否处于空闲状态,其中,所述第四带宽为所述第二带宽与所述第一带宽的差值;若侦听到所述第一带宽和第四带宽均处于空闲状态,则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进行所述第二业务传输。在该实现方式中,在第二带宽大于第一带宽时,可以基于非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侦听第一带宽是否处于空闲状态,并基于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侦听剩余的第四带宽是否处于空闲状态,可以灵活高效地实现对带宽灵活的信道的侦听。
在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业务传输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上行业务传输和下行业务传输,所述多次非连续的第二业务传输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上行业务传输和下行业务传输。
在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的竞争窗口长度为固定的或可变的。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射端设备,该发射端设备具有实现上述方法中发射端设备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射端设备包括:比较单元,用于当第一发射端设备在非授权频段竞争得到在第一设定时间内可占用的第一带宽并在所述第一设定时间内完成第一业务传输后,针对在所述第一设定时间的剩余时间内开始的至少一次第二业务传输,比较承载所述第二业务传输的第二带宽与所述第一带宽的大小;侦听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比较单元的比较的结果,采用对应的信道侦听机制对所述第二带宽进行信道侦听;传输单元,用于若所述侦听单元侦听到所述第二带宽处于空闲状态,则在所述第二带宽上进行所述第二业务传输。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射端设备包括:接收器、发射器、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中存储一组程序代码,且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当第一发射端设备在非授权频段竞争得到在第一设定时间内可占用的第一带宽并在所述第一设定时间内完成第一业务传输后,针对在所述第一设定时间的剩余时间内开始的至少一次第二业务传输,比较承载所述第二业务传输的第二带宽与所述第一带宽的大小;根据所述比较的结果,采用对应的信道侦听机制对所述第二带宽进行信道侦听;若侦听到所述第二带宽处于空闲状态,则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进行所述第二业务传输。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由于该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以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各可能的发射端设备的方法实施方式以及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因此该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一种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对图2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进一步细化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个示例的信道侦听的示意图;
图5a为另一个示例的信道侦听的示意图;
图5b为又一个示例的信道侦听的示意图;
图6为对图2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进一步细化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又一个示例的信道侦听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又一个示例的信道侦听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射端设备的模块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射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一种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该通信系统包括基站和终端设备。该通信系统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GSM)、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系统、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系统、5G通信系统(例如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多种通信技术融合的通信系统(例如LTE技术和NR技术融合的通信系统)、或者后续演进通信系统。
本申请中的终端设备是一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可以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等。在不同的网络中终端设备可以叫做不同的名称,例如: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5G网络或未来演进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
本申请中的网络设备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用以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基站(例如: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节点B(NodeB,NB)、演进型基站B(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NR系统中的传输节点或收发点(transmissionreception point,TRP或者TP)或者下一代节点B(generation nodeB,gNB)、未来通信网络中的基站或网络设备)、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的站点、无线回传节点、小站、微站等等。
具体地,在图1中,基站102可包括多个天线组。每个天线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例如,一个天线组可包括天线104和106,另一个天线组可包括天线108和110,另外还可以包括附加组,附加组可包括天线112和114。高频通信中不同的天线组可以组合成不同的天线面(panel),例如,其中的一个天线组形成一个波束,指向一个方向,另一个天线组形成另外一个波束,指向另一个方向,而为了配合不同的设备能力,可能需要更多的天线,因此,根据不同的设备能力,附加组可以设置有不同的天线数。示例性地,图1中对于每个天线组示出了2个天线,然而可对于每个组使用更多或更少的天线。基站102可附加地包括发射机链和接收机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它们均可包括与信号发送和接收相关的多个部件,例如处理器、调制器、复用器、解调器、解复用器或天线等。
基站102可以与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116和终端设备122通信。然而,可以理解,基站102可以与类似于终端设备116或122的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通信。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116与天线112和114通信,其中天线112和114通过前向链路118向终端设备116发送信息,并通过反向链路120从终端设备116接收信息。此外,终端设备122与天线104和106通信,其中天线104和106通过前向链路124向终端设备122发送信息,并通过反向链路126从终端设备122接收信息。在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中,例如,前向链路118可利用与反向链路120所使用的不同频带,前向链路124可利用与反向链路126所使用的不同频带。此外,在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系统中,前向链路118和反向链路120可使用共同频带,前向链路124和反向链路126可使用共同频带。
被设计用于通信的每组天线覆盖的区域和/或发射覆盖的区域称为基站102的扇区。例如,可将天线组设计为与基站102覆盖区域的扇区中的终端设备通信。在基站102通过前向链路118和124分别与终端设备116和122进行通信的过程中,基站102的发射天线可利用波束成形来改善前向链路118和124的信噪比。此外,与基站通过单个天线向它所有的接入终端设备发送信号的方式相比,在基站102利用波束成形向相关覆盖区域中随机分散的终端设备116和122发送信号时,相邻小区中的移动节点会受到较少的干扰。
在给定时间,基站102、终端设备116或终端设备122可以是无线通信发送装置和/或无线通信接收装置。当发送数据时,无线通信发送装置可对数据进行编码以用于传输。具体地,无线通信发送装置可获取,例如生成、从其它通信装置接收、或在存储器中保存等,要通过信道发送至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一定数目的数据比特。这种数据比特可包含在数据的传输块或多个传输块中,传输块可被分段以产生多个码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发射端设备,通过第一发射端设备竞争得到在设定时间内占用第一带宽,然后针对在该设定时间的剩余时间内开始的至少一次第二业务传输,第二发射端设备比较承载该第二业务传输的第二带宽与第一带宽的大小,根据比较的结果,采用对应的信道侦听机制对第二带宽进行信道侦听以进行第二业务传输,从而可以实现根据不同的带宽采用相应的信道侦听机制,从而提高通信效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发射端设备可以是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即,若网络设备在非授权频段上发射波束,则由网络设备进行信道侦听;若终端设备在非授权频段上发射波束,则由终端设备进行信道侦听。
信道侦听在不同的通信系统中采用的名称可能不同,例如,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或者第五代移动通信中,信道侦听称为先听后讲(Listen Before Talk,LBT)。LBT是指要传输数据的节点首先对媒体上有无载波或者有无信号进行侦听,以确定是否有别的节点在传输数据,假如媒体空闲,该节点便可传输数据,否则,该节点将进行退避后再做尝试。又例如,在Wi-Fi通信中,信道侦听则是通过空闲信道评估(Clear Channel Assessment,CCA)来实现的,CCA是指节点为了进行有效的碰撞回避,必须能够准确判定信道是否空闲,当信道上接收到的信号功率超过一定门限时,则认为侦听信道上有其它节点在通信,则该节点不会进行通信以免发生干扰和碰撞,不能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降低数据传输的效率。
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上述信道侦听机制可以包括4种类型:Cat 1:数据发送前不执行信道侦听检测;Cat 2:不做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Cat 3:竞争窗口固定的随机退避型信道侦听机制;Cat 4:竞争窗口可变的随机退避型信道侦听机制。上述4种信道侦听机制为示例性地说明,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采用的信道侦听机制并不限于此。
在两种通信中,都可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通信方法。以下,先以LBT为例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S101、当第一发射端设备在非授权频段竞争得到在第一设定时间内可占用的第一带宽并在所述第一设定时间内完成第一业务传输后,针对在所述第一设定时间的剩余时间内开始的至少一次第二业务传输,第二发射端设备比较承载所述第二带宽与所述第一带宽的大小。
本实施例中,发射端设备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占用不同大小的带宽进行业务传输。对于在非授权频段进行的业务传输,在业务传输前,需要进行信道侦听。
第一发射端设备可以基于非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非随机退避的信道机制是一种快速的信道侦听机制,即发射端设备在传输前保证对应信道在设定时间内(例如25μs)是空闲即不被占用的,在Wi-Fi和3GPP通信系统中,类似这种类型的非随机退避侦听机制被称为“Cat.2”。
第一发射端设备可以基于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其中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包括两种,第一种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为一种竞争窗口固定的随机退避侦听机制(以下简称为“第一类型随机退避”),在Wi-Fi和3GPP通信系统中,类似这种类型的随机退避侦听机制被称为“Cat.3”;第二种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为一种竞争窗口可变的随机退避侦听机制(以下简称为“第二类型随机退避”),在Wi-Fi和3GPP通信系统中,类似这种类型的随机退避侦听机制被称为“Cat.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Cat.3”和“Cat.4”仅仅为了便于理解而进行的示例性说明,并不作为对本实施方式中基于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的限定。
以下,先以第二类型随机退避作更为详细地说明。具体地,作为发射端设备首先需要保证在一个延迟时间Td内检测信道为空闲,然后开始随机退避,当退避结束后接入信道,并获得相应的信道占用时间,即第一设定时间。特别地,发射端设备如果通过第二类型随机退避LBT成功获取到频谱资源,在相应的频谱上传输完第一业务传输之后,若第一设定时间仍有剩余,则该发射端设备可在第一设定时间的剩余时间内将占用的信道共享给其它发射端设备进行第二业务传输。示例性地,其它发射端设备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第二业务传输可以是一个业务,或者是多个非连续的业务。即,若在完成第一业务传输后,第一设定时间仍然有剩余的时间,则可以开始进行至少一次第二业务传输;如果剩余的时间充足,还可以进行多次第二业务传输。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定时间为第一发射端设备在第一带宽上获得的最大信道占用时间(Maximum Channel Occupy Time,MCOT),具体地,对于MCOT的界定,一种方式是在第一带宽上开始的所有的业务传输的传输时间的总和(即对于不连续的业务传输之间的间隔不计入MCOT内);另一种方式是在第一带宽上开始的所有业务传输的传输时间以及非连续传输之间所有间隔的总和;第三种方式是在第一带宽上开始的所有业务传输时间以及部分传输间隔的总和(即满足一定条件的传输间隔要记入MCOT内,如小于或者大于某个阈值的间隔;又或者由相同发射端设备发起的非连续传输之间的间隔)。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业务传输可以是上行业务传输或下行业务传输,即第一发射端设备可以是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第二业务传输也可以是上行业务传输或下行业务传输,并且如果第一发射端设备为网络设备时,则第二业务传输可以是第一发射端设备的下行传输,也可以是该第一发射端设备服务的终端设备的上行传输。
因此,当第一发射端设备竞争得到在第一设定时间内占用的第一带宽后,以及第一发射端设备在该第一设定时间内采用第一带宽完成其当前的业务传输(第一发射端设备为进行当前的业务传输,去竞争获得第一带宽)后,若要进行下一个业务传输,需要进行信道侦听以获取资源,下一个业务传输一般与当前的业务传输是非连续的。在非授权频段灵活带宽通信的应用场景下,且在第一发射端设备允许其它发射端设备在第一设定时间的剩余时间内在其占用的信道上进行第二业务传输的情况下,为了保证任一发射端设备在第一设定时间的剩余时间内公平竞争和高效使用第一发射端设备提供的共享信道,需要比较下一次业务传输所占用的第二带宽与第一带宽的大小,以选择第二业务传输前的信道侦听机制。
S102、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根据所述比较的结果,采用对应的信道侦听机制对所述第二带宽进行信道侦听。
对于比较的结果为第二带宽小于或等于第一带宽的情况(或者也可以是第二带宽小于第一带宽的情况),由于在进行第二业务传输之前,第一发射端设备已经竞争得到在第一设定时间内占用第一带宽,并且第二业务传输是在完成第一业务传输后第一设定时间内剩余的时间开始进行信道侦听,因此,如果第二带宽小于或等于第一带宽(或者第二带宽小于第一带宽)时,则在第二带宽上进行的第二业务传输只需要进行快速的信道侦听,例如采用基于非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即发射端设备在传输前需要保证对应频谱在设定时间(例如,25us)内是空闲即不被占用的,类似于在Wi-Fi和3GPP通信系统中的“Cat.2LBT”机制。
对于第二带宽大于第一带宽的情况(或者相应地,也可以是第二带宽大于或等于第一带宽的情况),由于第一发射端设备并没有竞争到第二带宽大于第一带宽的部分的资源,因此,可以采用基于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进行信道侦听,或者采用基于非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结合基于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进行信道侦听。
S103、若侦听到所述第二带宽处于空闲状态,则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进行所述第二业务传输。
只有当侦听到第二带宽处于空闲状态时,第二发射端设备才可以在第二带宽上进行第二业务传输。
综上,本实施例中,对于带宽灵活的信道可采用相应的信道侦听机制,从而考虑了信道侦听的效率和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侦听方法,通过第一发射端设备竞争得到在设定时间内占用第一带宽,然后针对在该设定时间的剩余时间内开始的至少一次第二业务传输,第二发射端设备比较承载该第二业务传输的第二带宽与第一带宽的大小,根据比较的结果,采用对应的信道侦听机制对第二带宽进行信道侦听以进行第二业务传输,可以实现根据不同的带宽采用相应的信道侦听机制,从而提高通信效率。
请参阅图3,图3为对图2提供的一种信道侦听方法进一步细化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S201、第二发射端设备比较承载第二业务传输的第二带宽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带宽,若是,则进行到步骤S202;否则,进行到步骤S204。
S202、若所述比较的结果为所述第二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带宽,则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基于非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侦听所述第二带宽是否处于空闲状态。
S203、若侦听到所述第二带宽处于空闲状态,则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进行所述第二业务传输。
网络设备成功获取到第一带宽上的频谱资源,获得相应的MCOT并在第一带宽上进行传输。若当前传输结束后,MCOT还存在剩余时间,可以在该剩余时间内开始第二业务传输的信道侦听,如此,MCOT内还存在至少一次业务传输(上行传输或者下行传输)。则对于任意一次新的业务传输而言,如果对应的第二带宽不大于第一带宽,则发射端设备在传输前可以进行基于非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例如,在25us内检测频谱是否空闲),如果检测到第二带宽上对应的频谱空闲,则可以发送信号,否则不能发送。
具体地,如图4所示的一个示例的信道侦听的示意图,网络设备在第一带宽BW上检测到频谱空闲,获得相应的MCOT,并在T0时刻开始进行第一业务传输,对于后续的传输(上行或者下行),如果带宽小于或者等于BW,且位于T0时刻到T0+MCOT的时间间隔内(在这里,考虑MCOT包括的传输时间间隔为网络设备的下行传输与网络设备所调度的UE的上行传输之间的时间间隔,以及网络设备所调度的两次非连续上行传输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总和,而位于两次非连续的下行传输之间的任意间隔不计算在传输时间间隔内),则在进行后续传输前,发射端设备需通过基于非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检测对应传输带宽上频谱是否空闲,若空闲则发送信号,否则不能发送。
S204、若所述比较的结果为所述第二带宽大于所述第一带宽,则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基于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侦听所述第二带宽是否处于空闲状态。
S205、若侦听到所述第二带宽处于空闲状态,则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在第二设定时间内在所述第二带宽上进行所述第二业务传输,其中,所述第二设定时间为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获得的第二MCOT,所述第二MCOT包括在所述第二带宽上开始的所有的业务传输的传输时间的总和,或所述第二MCOT包括在所述第二带宽上开始的所有的业务传输的传输时间以及所有非连续业务传输时间间隔之和,或所述第二MCOT包括在所述第二带宽上开始的所有的业务传输的传输时间以及满足设定条件的非连续传输业务时间间隔之和。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该实现方式的信道侦听的场景为,网络设备竞争到信道后,由于网络设备的竞争能力更强,则网络设备可以在MCOT的剩余时间内将信道共享给后续的上行或下行传输。网络设备获取到第一带宽上的频谱资源,获得相应的MCOT并在第一带宽上进行传输,若当前传输结束后,位于MCOT的剩余时间内开始多次非连续的传输(上行或者下行),则对于任意一次新的传输而言,如果对应的第二带宽大于第一带宽,则发射端设备需要在传输前进行基于随机退避的LBT,成功后得到一个新的MCOT,之前的MCOT失效。
具体地,如图5a所示的另一个示例的信道侦听的示意图,网络设备在带宽BW上检测到频谱空闲获得MCOT,并在T0时刻开始进行下行传输。在完成该下行传输后,如果后续的传输(上行传输或者下行传输)带宽大于BW,则发射端设备需要在发送信号前通过基于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检测对应的传输带宽频谱是否空闲,如果空闲,则得到第二设定时间(即图中的New MCOT)并开始发送信号,否则不能发送。
在该实现方式中,对于第二带宽小于或等于第一带宽时,采用一种快速的基于非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从而提高了信道侦听的效率,可快速地进行业务传输;对于第二带宽大于第一带宽时,则需要采用基于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重新进行信道竞争,以保证信道传输的可靠性。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该实现方式的信道侦听的场景为,终端设备竞争到信道后,在T0+MCOT的剩余时间内一般将信道共享给后续的上行传输。终端设备成功获取到第一带宽上的频谱资源,获得相应的MCOT并根据指示在第一带宽上进行传输,若当前传输结束后,位于MCOT的剩余时间内开始一次或多次上行传输,对于后续的任意一次业务传输,如果对应的第二带宽不大于第一带宽,则终端设备在传输前,可以在第二带宽上通过基于非随机退避的LBT检测频谱是否空闲,否则如果对应的第二带宽大于第一带宽,则需要进行Cat4LBT检测,成功后得到一个新的MCOT,之前的MCOT失效。
具体地,如图5b所示的又一个示例的信道侦听的示意图,终端设备在带宽BW上检测到频谱空闲,获得相应的MCOT,并在T0时刻开始进行上行传输,对于后续在T0时刻到T0+MCOT的时间间隔内(在这里,考虑MCOT包括的传输时间间隔为相邻两次非连续上行传输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总和)开始的一次新的传输,若传输带宽不大于BW,则终端设备在发送前通过基于非随机退避的LBT检测对应传输带宽上频谱是否空闲,如果空闲则可以发送信号,否则不能发送;相反的,如果传输带宽大于BW,则终端设备在发送信号前需要通过基于随机退避的LBT检测对应的传输带宽频谱是否空闲,如果空闲,则得到一个第二设定时间(即图中的New MCOT),同时开始发送信号,否则不能发送。
在该实现方式中,对于第二带宽小于或等于第一带宽时,采用一种快速的基于非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从而提高了信道侦听的效率,可快速地进行业务传输;对于第二带宽大于第一带宽时,则需要采用基于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重新进行信道竞争,以保证信道传输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侦听方法,通过第一发射端设备竞争得到在设定时间内占用第一带宽,然后针对在该设定时间的剩余时间内开始的至少一次第二业务传输,第二发射端设备比较承载该第二业务传输的第二带宽与第一带宽的大小,对于第二带宽小于或等于第一带宽时,采用一种快速的基于非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从而提高了信道侦听的效率,可快速地进行业务传输;对于第二带宽大于第一带宽时,则需要采用基于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重新进行信道竞争,以保证信道传输的可靠性,从而可以实现根据不同的带宽采用相应的信道侦听机制,从而提高通信效率。
请参阅图6,图6为对图2提供的一种信道侦听方法进一步细化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S301、第二发射端设备比较承载第二业务传输的第二带宽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带宽,若是,则进行到步骤S302;否则,进行到步骤S304。
S302、若所述比较的结果为所述第二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带宽,则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基于非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侦听所述第二带宽是否处于空闲状态。
S303、若侦听到所述第二带宽处于空闲状态,则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进行所述第二业务传输。
步骤S301~S303的实现过程可参考图3所示实施例的步骤S201~S203,在此不再赘述。
S304、若所述比较的结果为所述第二带宽大于所述第一带宽,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基于非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侦听所述第一带宽是否处于空闲状态,并基于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侦听剩余的第四带宽是否处于空闲状态,其中,所述第四带宽为所述第二带宽与所述第一带宽的差值。
S305、若侦听到所述第一带宽和第四带宽均处于空闲状态,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进行所述第二业务传输。
假设网络设备成功获取到第一带宽上的频谱资源,获得相应的MCOT并在第一带宽上进行传输,若当前传输结束后,在MCOT的剩余时间内开始一次或多次业务传输(上行或者下行),对于后续的每一次新的传输,如果对应的第二带宽大于第一带宽,则设备在传输前,可以在第一带宽上通过基于非随机退避的LBT检测频谱是否空闲,在剩余的第三带宽(第二带宽减去第一带宽的差)上利用基于随机退避的LBT检测对应的频谱是否空闲,如果在相应的发送时刻前,在第一带宽和第三带宽上均检测为频谱空闲,则可以发送信号,否则不能发送。
具体地,如图7所示的又一个示例的信道侦听的示意图,网络设备在带宽BW上检测到频谱空闲,获得相应的MCOT,并在T0时刻开始进行下行传输,对于后续的一次新的下行传输,若传输带宽BW’>BW,同时位于T0时刻到T0+MCOT的时间间隔内,且与其最近的前一次传输为上行传输,则发射端设备需在发送前,在BW带宽通过基于非随机退避的LBT检测对应传输带宽上频谱是否空闲,在(BW’-BW)上通过基于随机退避的LBT检测对应的传输带宽频谱是否空闲,若最终在两个带宽上均检测频谱空闲则发送信号,否则不能发送。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个实现方式中,新的传输与其最近的前一次传输须是不同方向的传输,即如果新的传输为下行传输,则与其最近的前一次传输应是上行传输;同样地,如果新的传输为上行传输,则与其最近的前一次传输应是下行传输,这是因为这样新的传输才有足够的时间在业务传输开始前进行基于随机退避的LBT。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通过第一发射端设备竞争得到在设定时间内占用第一带宽,然后针对在该设定时间的剩余时间内开始的至少一次第二业务传输,第二发射端设备比较承载该第二业务传输的第二带宽与第一带宽的大小,对于第二带宽小于或等于第一带宽时,采用一种快速的基于非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从而提高了信道侦听的效率,可快速地进行业务传输;对于第二带宽大于第一带宽时,则需要采用基于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重新进行信道竞争,以保证信道传输的可靠性,可以实现根据不同的带宽采用相应的信道侦听机制,从而提高通信效率。
请参阅图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S401、针对在第一设定时间的剩余时间内开始的至少一次第二业务传输,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比较承载所述第二业务传输的第二带宽是否小于或等于承载所述第二业务传输的前一次非连续的第二业务传输的第三带宽。
S402、若比较的结果为所述第二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带宽,则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基于非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侦听所述第二带宽是否处于空闲状态。
S403、若侦听到所述第二带宽处于空闲状态,则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进行所述第二业务传输。
网络设备成功获取到第一带宽上的频谱资源,获得相应的MCOT并在第一带宽上进行传输,若当前传输结束后,在第一设定时间的剩余时间内开始一个或多次业务传输(上行或者下行),则对于任意一次新的传输而言,如果对应的第二带宽不大于与其相近的前一次传输的第三带宽,则设备可在传输前进行基于非随机退避的LBT(即在25us内检测频谱是否空闲),如果检测到第二带宽上对应的频谱空闲,则可以发送信号,否则不能发送。
具体地,图9为又一个示例的信道侦听的示意图。在图9中,网络设备在带宽BW上检测到频谱空闲,获得相应的MCOT,并在T0时刻开始进行下行传输,对于后续的传输(上行或者下行),如果带宽小于或者等于前一次传输的带宽BW’,且位于T0时刻到T0+MCOT的时间间隔内(在这里,考虑MCOT包括的传输时间间隔包括网络设备的下行传输与相邻网络设备所调度的UE的上行传输之间的时间间隔,以及网络设备所调度的两次相邻的非连续上行传输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总和,而位于两次非连续的下行传输之间的任意间隔不计算在Tg内),则发射端设备需在发送前,通过基于非随机退避的LBT检测对应传输带宽上频谱是否空闲,若空闲则发送信号,否则不能发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通过第一发射端设备竞争得到在设定时间内占用第一带宽,然后针对在该设定时间的剩余时间内开始的至少一次第二业务传输,第二发射端设备比较承载该第二业务传输的第二带宽与第一带宽的大小,对于第二带宽小于或等于第一带宽时,采用一种快速的基于非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从而提高了信道侦听的效率,可快速地进行业务传输;对于第二带宽大于第一带宽时,则需要采用基于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重新进行信道竞争,以保证信道传输的可靠性,可以实现根据不同的带宽采用相应的信道侦听机制,从而提高通信效率。
上述详细阐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下面提供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
请参阅图10,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射端设备的模块示意图,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该发射端设备1000可包括:比较单元11、侦听单元12和传输单元13。该比较单元11用于执行第二带宽的大小的比较,例如执行上述S101的部分;该侦听单元12用于对第二带宽的信道进行侦听,例如执行上述S102的部分;该传输单元13用于与接收端设备的通信,例如执行上述S103的部分,若第二带宽处于空闲状态,则在第二带宽上进行第二业务传输。
在一个实现方式中,该比较单元11还可用于执行上述S201的部分,该侦听单元12还可用于执行上述S202或S204的部分,该侦听单元13还可用于执行上述S203或S205的部分。
在另一个实现方式中,该比较单元11还可用于执行上述S301的部分,该侦听单元12还可用于执行上述S302或S304的部分,该传输单元还可用于执行上述S303或S305的部分。
在又一个实现方式中,该比较单元11还可用于执行上述S401的部分,该侦听单元12还可用于执行上述S402的部分,该传输单元13还可用于执行上述S403的部分。
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射端设备,可以实现根据不同的带宽采用相应的信道侦听机制,从而提高通信效率。
请参阅图11,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射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该发射端设备2000可以包括收发器21、处理器22和存储器23,所述收发器21、处理器22和存储器23通过总线24相互连接。图10中的比较单元11和侦听单元12所实现的相关功能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处理器22来实现。图10中的传输单元13所实现的相关功能可以由收发器21来实现。
存储器23包括但不限于是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或便携式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该存储器23用于相关指令及数据。
收发器21用于发送数据和/或信号,以及接收数据和/或信号。
处理器22可以包括是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在处理器22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处理器23用于支持发射端设备执行图2所示步骤S101和S102,比较第二带宽的大小和对第二带宽的信道进行侦听。存储器23用于存储发射端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所述收发器21用于与接收端设备通信,执行图2所示步骤S103,若第二带宽处于空闲状态,则在第二带宽上进行第二业务传输。
关于处理器23和收发器21所执行的步骤,具体可参见图2至图9所示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图11仅仅示出了发射端设备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发射端设备为基站或者终端设备时,其还可以分别包含必要的其他元件,包含但不限于任意数量的收发器、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通信单元等,而所有可以实现本发明的发射端设备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射端设备,可以实现根据不同的带宽采用相应的信道侦听机制,从而提高通信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通过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该流程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16)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第一发射端设备在非授权频段竞争得到在第一设定时间内可占用的第一带宽并在所述第一设定时间内完成第一业务传输后,针对在所述第一设定时间的剩余时间内开始的至少一次第二业务传输,第二发射端设备比较承载所述第二业务传输的第二带宽与所述第一带宽的大小;
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根据所述比较的结果,采用对应的信道侦听机制对所述第二带宽进行信道侦听;
若侦听到所述第二带宽处于空闲状态,则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进行所述第二业务传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根据所述比较的结果,采用对应的信道侦听机制对所述第二带宽进行信道侦听,包括:
若所述比较的结果为所述第二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带宽,则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基于非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侦听所述第二带宽是否处于空闲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在所述第一设定时间的剩余时间内开始的至少一次第二业务传输,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比较承载所述第二业务传输的第二带宽是否小于或等于承载所述第二业务传输的前一次非连续的第二业务传输的第三带宽;
若比较的结果为所述第二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带宽,则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基于非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侦听所述第二带宽是否处于空闲状态;
若侦听到所述第二带宽处于空闲状态,则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进行所述第二业务传输。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定时间为所述第一发射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带宽上获得的第一最大信道占用时间MCOT,其中,所述第一MCOT包括在所述第一带宽上开始的所有的业务传输的传输时间的总和,或所述第一MCOT包括在所述第一带宽上开始的所有的业务传输的传输时间以及所有非连续业务传输时间间隔之和,或所述第一MCOT包括在所述第一带宽上开始的所有的业务传输的传输时间以及满足设定条件的非连续传输业务时间间隔之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根据所述比较的结果,采用对应的信道侦听机制对所述第二带宽进行信道侦听,包括:
若所述比较的结果为所述第二带宽大于所述第一带宽,则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基于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侦听所述第二带宽是否处于空闲状态;
若侦听到所述第二带宽处于空闲状态,则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进行所述第二业务传输,包括:
若侦听到所述第二带宽处于空闲状态,则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在第二设定时间内在所述第二带宽上进行所述第二业务传输,其中,所述第二设定时间为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获得的第二MCOT,所述第二MCOT包括在所述第二带宽上开始的所有的业务传输的传输时间的总和,或所述第二MCOT包括在所述第二带宽上开始的所有的业务传输的传输时间以及所有非连续业务传输时间间隔之和,或所述第二MCOT包括在所述第二带宽上开始的所有的业务传输的传输时间以及满足设定条件的非连续传输业务时间间隔之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比较的结果为所述第二带宽大于所述第一带宽,则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基于非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侦听所述第一带宽是否处于空闲状态,并基于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侦听剩余的第四带宽是否处于空闲状态,其中,所述第四带宽为所述第二带宽与所述第一带宽的差值;
若侦听到所述第一带宽和第四带宽均处于空闲状态,则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进行所述第二业务传输。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业务传输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上行业务传输和下行业务传输,所述多次非连续的第二业务传输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上行业务传输和下行业务传输。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的竞争窗口长度为固定的或可变的。
9.一种发射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中存储一组程序代码,且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当第一发射端设备在非授权频段竞争得到在第一设定时间内可占用的第一带宽并在所述第一设定时间内完成第一业务传输后,针对在所述第一设定时间的剩余时间内开始的至少一次第二业务传输,比较承载所述第二业务传输的第二带宽与所述第一带宽的大小;
根据所述比较的结果,采用对应的信道侦听机制对所述第二带宽进行信道侦听;
若侦听到所述第二带宽处于空闲状态,则在所述第二带宽上进行所述第二业务传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射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根据所述比较的结果,采用对应的信道侦听机制对所述第二带宽进行信道侦听的操作,包括:
若所述比较的结果为所述第二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带宽,则基于非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侦听所述第二带宽是否处于空闲状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射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执行如下操作:
针对在所述第一设定时间的剩余时间内开始的至少一次第二业务传输,比较承载所述第二业务传输的第二带宽是否小于或等于承载所述第二业务传输的前一次非连续的第二业务传输的第三带宽;
若比较的结果为所述第二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带宽,则基于非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侦听所述第二带宽是否处于空闲状态;
若侦听到所述第二带宽处于空闲状态,则在所述第二带宽上进行所述第二业务传输。
12.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发射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定时间为所述第一发射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带宽上获得的第一最大信道占用时间MCOT,其中,所述第一MCOT包括在所述第一带宽上开始的所有的业务传输的传输时间的总和,或所述第一MCOT包括在所述第一带宽上开始的所有的业务传输的传输时间以及所有非连续业务传输时间间隔之和,或所述第一MCOT包括在所述第一带宽上开始的所有的业务传输的传输时间以及满足设定条件的非连续传输业务时间间隔之和。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射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根据所述比较的结果,采用对应的信道侦听机制对所述第二带宽进行信道侦听的操作,包括:
若所述比较的结果为所述第二带宽大于所述第一带宽,则基于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侦听所述第二带宽是否处于空闲状态;
若侦听到所述第二带宽处于空闲状态,则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在所述第二带宽上进行所述第二业务传输的操作,包括:
若侦听到所述第二带宽处于空闲状态,则在第二设定时间内在所述第二带宽上进行所述第二业务传输,其中,所述第二设定时间为所述第二发射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上获得的第二MCOT,所述第二MCOT包括在所述第二带宽上开始的所有的业务传输的传输时间的总和,或所述第二MCOT包括在所述第二带宽上开始的所有的业务传输的传输时间以及所有非连续业务传输时间间隔之和,或所述第二MCOT包括在所述第二带宽上开始的所有的业务传输的传输时间以及满足设定条件的非连续传输业务时间间隔之和。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射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执行如下操作:
若所述比较的结果为所述第二带宽大于所述第一带宽,则基于非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侦听所述第一带宽是否处于空闲状态,并基于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侦听剩余的第四带宽是否处于空闲状态,其中,所述第四带宽为所述第二带宽与所述第一带宽的差值;
若侦听到所述第一带宽和第四带宽均处于空闲状态,则在所述第二带宽上进行所述第二业务传输。
15.如权利要求9至14任一项所述的发射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业务传输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上行业务传输和下行业务传输,所述多次非连续的第二业务传输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上行业务传输和下行业务传输。
16.如权利要求9至15任一项所述的发射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随机退避的信道侦听机制的竞争窗口长度为固定的或可变的。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250043.9A CN108738153B (zh) | 2017-04-17 | 2017-04-17 | 一种通信方法及发射端设备 |
EP23171209.2A EP4243549A3 (en) | 2017-04-17 | 2018-04-17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ransmitting terminal device |
PCT/CN2018/083347 WO2018192486A1 (zh) | 2017-04-17 | 2018-04-17 | 一种通信方法及发射端设备 |
EP18787166.0A EP3606248A4 (en) | 2017-04-17 | 2018-04-17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RANSMIT TERMINAL DEVICE |
US16/656,282 US11457473B2 (en) | 2017-04-17 | 2019-10-17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ransmit end device with listening capability |
US17/941,784 US11729829B2 (en) | 2017-04-17 | 2022-09-09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ransmit end device with listening capability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250043.9A CN108738153B (zh) | 2017-04-17 | 2017-04-17 | 一种通信方法及发射端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738153A true CN108738153A (zh) | 2018-11-02 |
CN108738153B CN108738153B (zh) | 2023-11-10 |
Family
ID=63855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250043.9A Active CN108738153B (zh) | 2017-04-17 | 2017-04-17 | 一种通信方法及发射端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457473B2 (zh) |
EP (2) | EP3606248A4 (zh) |
CN (1) | CN108738153B (zh) |
WO (1) | WO201819248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030973A1 (en) * | 2018-08-08 | 2020-02-13 |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 Bandwidth part configuration based on a clear channel assessment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190290A1 (en) * | 2013-05-24 | 2014-11-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ransmit opportunity (txop) based channel reuse |
US9326157B1 (en) * | 2014-11-06 | 2016-04-26 | Intel IP Corporation | Subframe aligned listen-before-talk for cellular in unlicensed band |
CN105592467A (zh) * | 2014-11-07 | 2016-05-18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长期演进通信系统中竞争信道资源的方法及设备 |
US20160165601A1 (en) * | 2010-06-29 | 2016-06-0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frame in wlan system |
CN106470502A (zh) * | 2015-08-20 | 2017-03-01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lte非授权频段的资源调度、使用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6013534A2 (en) * | 2004-07-30 | 2006-02-09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provide fair spectrum sharing in multiple physical transmission rate wireless systems |
US20070026868A1 (en) * | 2005-07-26 | 2007-02-01 | Schulz Gary D | Licensed/unlicensed frequency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wide-area network |
WO2015090396A1 (en) * | 2013-12-19 | 2015-06-25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Configuration of network nodes |
EP3403462B1 (en) * | 2016-02-15 | 2020-07-2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6358315A (zh) * | 2016-09-23 | 2017-01-25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适用于非授权频段的增强型fbe帧结构及信道接入方法 |
-
2017
- 2017-04-17 CN CN201710250043.9A patent/CN108738153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4-17 EP EP18787166.0A patent/EP3606248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8-04-17 EP EP23171209.2A patent/EP4243549A3/en active Pending
- 2018-04-17 WO PCT/CN2018/083347 patent/WO2018192486A1/zh unknown
-
2019
- 2019-10-17 US US16/656,282 patent/US11457473B2/en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9-09 US US17/941,784 patent/US11729829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60165601A1 (en) * | 2010-06-29 | 2016-06-0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frame in wlan system |
WO2014190290A1 (en) * | 2013-05-24 | 2014-11-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ransmit opportunity (txop) based channel reuse |
US9326157B1 (en) * | 2014-11-06 | 2016-04-26 | Intel IP Corporation | Subframe aligned listen-before-talk for cellular in unlicensed band |
CN105592467A (zh) * | 2014-11-07 | 2016-05-18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长期演进通信系统中竞争信道资源的方法及设备 |
CN106470502A (zh) * | 2015-08-20 | 2017-03-01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lte非授权频段的资源调度、使用方法及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NOKIA ET AL: "\" Channel Access for LAA UL - final\"", 3GPP TSG_RAN\\WG1_RL1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4243549A3 (en) | 2023-11-22 |
CN108738153B (zh) | 2023-11-10 |
US11729829B2 (en) | 2023-08-15 |
EP3606248A1 (en) | 2020-02-05 |
WO2018192486A1 (zh) | 2018-10-25 |
US20230077145A1 (en) | 2023-03-09 |
US11457473B2 (en) | 2022-09-27 |
EP4243549A2 (en) | 2023-09-13 |
EP3606248A4 (en) | 2020-04-01 |
US20200053780A1 (en) | 2020-02-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225548B (zh) | 在5g中请求发送(rts)/清除发送(cts)设计 | |
US11706799B2 (en) | Channel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07615870A (zh) | 用于上行链路laa的lbt信道接入过程 | |
CN110521161B (zh) | 随机接入及响应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 |
CN106489292A (zh) | 用于分配lte‑u数据传输的无线电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 |
US10433323B2 (en) | Communication control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 |
KR20190117388A (ko) | 비면허 액세스를 위한 프리앰블들을 위한 장치, 시스템, 및 방법 | |
CN108141831A (zh) |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9392179A (zh) | 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9803378B (zh) | 一种资源选择触发方法和用户终端 | |
US20230047193A1 (en) | Data transmission via frequency interlace for wireless networks | |
CN110278615A (zh) |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 |
US11729829B2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ransmit end device with listening capability | |
US20220272755A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s, user equipment and network device | |
CN113973270B (zh) | 消息发送、消息接收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
CN115694756A (zh) | 定位参考信号处理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CN108419266B (zh) | 一种信道侦听方法及发射端设备 | |
CN109756982B (zh) | 一种分配频谱资源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10167033A (zh) | 在5g中隐藏wlan检测以实现更好的生态系统设计 | |
CN112166640A (zh) | 用于定向波束传输的网络辅助的波束调度机制 | |
WO2023044834A1 (en) | Dynamic reservation of links for supporting low-latency in unlicensed spectrum | |
CN109996335A (zh) | 一种传输时间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 |
US20240121732A1 (en) | Timing advance loops | |
CN114760691A (zh) | 侦听带宽确定方法、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
CN115696388A (zh) | 功率检测门限的确定方法、cot共享方法和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