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36914A - 一种供监室内被监管人员使用的交互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供监室内被监管人员使用的交互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736914A CN108736914A CN201810622193.2A CN201810622193A CN108736914A CN 108736914 A CN108736914 A CN 108736914A CN 201810622193 A CN201810622193 A CN 201810622193A CN 108736914 A CN108736914 A CN 10873691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ip
- patch
- pin
- capacitor
- patch capaci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1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10453 quartz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10000000707 wris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3211 malignant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41—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between two video terminals, e.g. videopho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供监室内被监管人员使用的交互终端。本发明包括装置壳体,壳体上设置有防暴显示模组、生物特征识别装置、身份识别装置、防暴按钮、紧急触发装置、摄像头、全双工语音对讲装置以及报警装置;装置壳体内设置主板,主板上设置有紧急触发电路、全双工语音对讲电路、存储电路;同时壳体内设置有报警电路和身份识别电路,且报警电路和身份识别电路通过串口与主板相连接。本发明提供的交互终端,被监管人员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进行自主管理,可实现针对性地信息推送;本发明能够实现被监管人员与监管人员的实时交流,使监管人员能够及时掌握被监管人员的实时状态,有利于监室管理,可有效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交互终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供监室内被监管人员使用的交互终端。
背景技术
在监室内的被监管人员由于行为和活动范围受到限制,且监管人员人数有限,很难对被监管人员的即时要求进行处理,因此被监管人员在监室内的需求并不能得到及时地响应。
目前被监管人员需要购物时,通常会由监管人员安排固定的时间,然后被监管人员集中购买,这样做容易产生混乱,不利于监室的管理。此外,目前的监室内,对于被监管人员的学习教育也是固定时间的,虽然这样有利于对被监管人员的教育,但是在集中教育之外,被监管人员想根据个人不同的情况进行针对性学习时,目前的监室内无法实现。监管人员对被监管人员的精神状态、心里变化需要实时了解,以解决被监管人员的心理问题,保证被监管人员能够无负担地进行改造学习,而现有的监管系统无法实现二者的即时交流。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目前急需一种监室内的交互终端,用于被监管人员与监管人员进行实时交流,同时实现被监管人员对于购物、学习等操作的自主管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供监室内被监管人员使用的交互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被监管人员在监室内不能及时查询个人信息并进行自主管理的缺陷,以及解决被监管人员无法及时与监管人员交流的问题。
一种供监室内被监管人员使用的交互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壳体,壳体上设置有防暴显示模组、生物特征识别装置、身份识别装置、防暴按钮、紧急触发装置、摄像头、全双工语音对讲装置以及报警装置;
装置壳体内设置主板,主板上设置有紧急触发电路、全双工语音对讲电路、存储电路;同时壳体内设置有报警电路和身份识别电路,且报警电路和身份识别电路通过串口与主板相连接;
所述的防暴显示模组、生物特征识别装置、身份识别装置、防暴按钮、紧急触发装置、摄像头、全双工语音对讲装置以及报警装置与中央处理器芯片U13电气连接;且身份识别装置通过身份识别电路实现,紧急触发装置通过紧急触发电路实现;全双工语音对讲装置通过全双工语音对讲电路实现;报警装置通过报警电路实现。
所述生物特征识别装置,用于识别所述被监管人员的生物特征;所述身份识别装置,用于通过腕带识别被监管人员的身份信息;所述防暴显示模组为防暴的液晶触摸屏;所述防暴按钮,用于输出被监管人员的指令。
所述存储装置,用于存储所述被监管人员的生物特征和数据信息;所述全双工语音对讲装置,用于所述被监管人员与外部人员进行语音通话;所述紧急触发装置,用于响应于所述被监管人员的紧急触发,开启所述全双工语音对讲模块和摄像头,被监管人员通过紧急触发装置按钮启动紧急触发电路。
所述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包括指纹识别装置、虹膜识别装置、人脸识别装置或语音识别装置;所述的交互终端还设置有供电装置,为紧急触发电路、全双工语音对讲电路、存储电路、报警电路和身份识别电路供电。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交互终端,被监管人员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进行自主管理,可实现针对性地信息推送;
本发明能够实现被监管人员与监管人员的实时交流,使监管人员能够及时掌握被监管人员的实时状态,有利于监室管理,可有效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本发明中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和身份识别装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取代了原本只有读卡技术的终端,且简单、识别性高、成本低。
本发明的多功能终端适用于监所的智能一体化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紧急触发局部电路图A;
图2(B)为本发明紧急触发局部电路图B;
图3(A)为本发明全双工语音对讲电路局部电路图A;
图3(B)为本发明全双工语音对讲电路局部电路图B;
图3(C)为本发明全双工语音对讲电路局部电路图C;
图3(D)为本发明全双工语音对讲电路局部电路图D;
图4(A)为本发明身份识别电路局部电路图A;
图4(B)为本发明身份识别电路局部电路图B;
图4(C)为本发明身份识别电路局部电路图C;
图5(A)为本发明存储电路局部电路图A;
图5(B)为本发明存储电路局部电路图B;
图5(C)为本发明存储电路局部电路图C;
图5(D)为本发明存储电路局部电路图D;
图5(E)为本发明存储电路局部电路图E;
图5(F)为本发明存储电路局部电路图F;
图5(G)为本发明存储电路局部电路图G;
图6(A)为本发明报警电路局部电路图A;
图6(B)为本发明报警电路局部电路图B;
图6(C)为本发明报警电路局部电路图C;
图6(D)为本发明报警电路局部电路图D;
图6(E)为本发明报警电路局部电路图E;
图6(F)为本发明报警电路局部电路图F;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6(F)所示,一种供监室内被监管人员使用的交互终端,包括装置壳体,壳体上设置有防暴显示模组11、生物特征识别装置12、身份识别装置21、防暴按钮16、紧急触发装置15、摄像头 17、全双工语音对讲装置18以及报警装置19;
装置壳体内设置主板,主板上设置有紧急触发电路、全双工语音对讲电路、存储电路;同时壳体内设置有报警电路和身份识别电路,且报警电路和身份识别电路通过串口与主板相连接;
所述的防暴显示模组11、生物特征识别装置12、身份识别装置 21、防暴按钮16、紧急触发装置15、摄像头17、全双工语音对讲装置18以及报警装置19与中央处理器芯片U13电气连接;且身份识别装置通过身份识别电路实现,紧急触发装置通过紧急触发电路实现;全双工语音对讲装置通过全双工语音对讲电路实现;报警装置通过报警电路实现;
所述生物特征识别装置,用于识别所述被监管人员的生物特征;
所述身份识别装置,用于通过腕带识别被监管人员的身份信息;
所述防暴显示模组为防暴的液晶触摸屏。
所述防暴按钮,用于输出被监管人员的指令;
所述存储装置,用于存储所述被监管人员的生物特征和数据信息;优选的,所述数据信息包括:个人信息、管教信息、账户消费信息。
所述全双工语音对讲装置,用于所述被监管人员与外部人员进行语音通话;
所述紧急触发装置,用于响应于所述被监管人员的紧急触发,开启所述全双工语音对讲模块和摄像头。被监管人员通过紧急触发按钮启动紧急触发电路;
所述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包括:指纹识别装置、虹膜识别装置、人脸识别装置或语音识别装置。采用生物识别技术代替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刷卡技术,可以有效避免携带卡片等物品可能对被监管人员造成的人身伤害。而采用输入密码的方式也不够方便,因为密码容易忘记或者被盗。因此优选采用指纹识别技术,该技术简单、准确率高、设备成本低,易大面积推广。
所述的交互终端还设置有供电装置,供电装置为12V电源。
紧急触发电路、全双工语音对讲电路、存储电路;同时壳体内设置有报警电路和身份识别电路,且报警电路和身份识别电路
紧急触发电路的具体实现为:当紧急触发装置被触发时,接插件直针针座J35的第2个引脚为低电平,并将型号传输给中央处理器芯片U13的GPIO端口,中央处理器芯片U13处理相应的控制逻辑;
全双工语音对讲电路的具体实现为:通过防暴按钮触发紧急触发电路,接插件直针针座J35的第2个引脚为低电平,并将型号传输给中央处理器芯片U13的GPIO端口,中央处理器芯片U13通过网络输出指令到服务器客户端,服务器客户端响应后中央处理器芯片U13开启音频功放芯片U87和音频编码解码芯片U40;音频功放芯片U87通过接插件直针针座J11外接喇叭,音频编码解码芯片U40通过接插件直针针座J12外接麦克风;
报警电路具体实现:当被监管人员触发防暴按钮后通过接插件直针针座J8所在的电路连接STC单片机U3的GPIO端口,STC单片机 U3检测到低电平后通过报警电路中的通讯单元将报警信息发送给主机,主机收到指令应答后开启报警电路中的喇叭单元和麦克风单元,实现全双工语音对讲;喇叭单元以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4为核心,通过接插件直针针座J7外接喇叭实现;麦克风单元以双路运算放大器U2A、U2B为核心,通过接插件直针针座J9外接麦克风实现;
身份识别电路实现:被监管人员通过腕带在身份识别装置上进行身份识别(刷卡),NFC收发器件U1接收到被监管人员的腕带信息后,将信息发送给STC单片机U2,STC单片机U2通过通讯单元将信息传输给中央处理器芯片U13,中央处理器芯片U13通过网络将腕带信息发送到服务器进行身份比对。
紧急触发电路包括贴片电阻R525、R526、R527、R528、R529、R530、R468、R470,贴片二极管D181、D183,贴片三极管Q22、Q23,贴片ESD D176、D182、D184、D185,接插件直针针座J33和J35;
贴片电阻R468、R470、R527、R530的一端均外接电源VCC_IO;贴片电阻R468的另一端与贴片二极管D181的正极相连接,同时外接中央处理器芯片U13的GPIO端口;贴片二极管D181的负极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33的第2引脚相相接;贴片电阻R470的另一端与与贴片二极管D183的正极相连接,同时外接中央处理器芯片U13的GPIO端口;贴片二极管D183的负极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35的第2引脚相相接;贴片电阻R527的另一端与贴片三极管Q22的集电极、接插件直针针座J33的第1引脚、贴片ESD D176的一端相连接;贴片三极管 Q22的基极与贴片电阻R525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525的另一端与贴片电阻R526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526的另一端、贴片三极管Q22的发射极均接地;接插件直针针座J33的第2引脚与贴片ESD D182的一端相连接;接插件直针针座J33的第3引脚、贴片ESD D176 和贴片ESD D182的另一端均接地;
贴片电阻R530的另一端与贴片三极管Q23的集电极、接插件直针针座J35的第1引脚、贴片ESD D185的一端相连接;贴片三极管 Q23的基极与贴片电阻R528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528的另一端与贴片电阻R529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529的另一端、贴片三极管Q23的发射极均接地;接插件直针针座J35的第2引脚与贴片ESD D184的一端相连接;接插件直针针座J35的第3引脚、贴片ESD D185 和贴片ESD D184的另一端均接地;
贴片二极管的型号为1N4148;贴片三极管的型号为MMBT3904;贴片ESD的型号为LTE1006C05L01;接插件直针针座的型号为 HY2.0-3A;
全双工语音对讲电路包括中央处理器芯片U13,音频编码解码芯片U40,贴片电容C302、C303、C304、C305、C306、C307、C308、C309、 C310、C311、C312、C313、C314、C315、C316、C317、C318、C319、 C320、C321、C322、C464,贴片电阻R249、R250、R251、R252、R253、 R254、R255、R256、R257、R258、R259、R260、R261、R262、R263、 R264、R265、R266、R478,贴片ESDD28、D29、D30、D31,音频功放芯片U87,磁珠L 27、L28、L29、L30,接插件直针针座J11和J12;
芯片U13的Y12引脚与贴片电容C308的一端、贴片电容C302的一端、贴片电容C303的一端、贴片电容C306的一端、贴片电阻R249 的一端、贴片电阻R250的一端、贴片电阻R251的一端、贴片电阻 R252的一端、贴片电阻R253的一端、贴片电阻R265的一端、音频编码解码芯片U40的第2引脚、音频编码解码芯片U40的第3引脚相连接,贴片电容C302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303的另一端、贴片电容 C306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308的另一端接地;贴片电阻R251的另一端外接电源VCC_IO,贴片电阻R252的另一端外接电源VCC_18;贴片电阻R265的另一端同时与芯片U87的第2引脚、贴片电阻R266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266的另一端接地;
芯片U13的AE12引脚与音频功放芯片U87的第1引脚、贴片电阻R259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259的另一端接地;
芯片U13的AC12引脚与贴片电阻R253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 R253的另一端与音频编码解码芯片U40的第1引脚相连接;
芯片U13的AE11引脚与贴片电阻R258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 R253的另一端与音频编码解码芯片U40的第8引脚相连接;
音频编码解码芯片U40的第5引脚、第6引脚分别与贴片电阻 R254、R255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254、R255的另一端分别与芯片U13的AD11引脚、AG12引脚相连接;
音频编码解码芯片U40的第7引脚同时与贴片电阻R256、R257 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256、R257的另一端分别与芯片U13的AF11 引脚、AG11引脚相连接;
音频编码解码芯片U40的第10引脚与贴片电容C312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容C312的另一端与音频编码解码芯片U40的第13引脚相连接,同时接地;
音频编码解码芯片U40的第14引脚、第15引脚分别与贴片电容 C464的一端、贴片电容C316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容C464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316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贴片电阻R478、贴片电阻R263 与芯片U87的第4引脚相连接;
音频编码解码芯片U40的第16引脚、第17引脚相连后再与贴片电容C310的一端、贴片电容C311的一端、贴片电阻R260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容C310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311的另一端接地;
音频编码解码芯片U40的第4引脚、第18引脚、第25引脚、第 26引脚、第29引脚接地;
音频编码解码芯片U40的第19引脚、第20引脚分别与贴片电容 C309的一端、贴片电容C307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容C309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307的另一端均接地;
音频编码解码芯片U40的第21引脚、第22引脚分别与贴片电容 C305的一端、贴片电容C304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容C305的另一端分别与贴片电容C320的一端、贴片电容C322的一端、贴片电阻 R264的一端、贴片ESD D31的一端、接插件直针针座J12的第2引脚相连接;贴片电容C304的另一端分别贴片电容C320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321的一端、贴片电阻R261的一端、贴片ESD D28的一端、接插件直针针座J12的第1引脚相连接;贴片电阻R261的另一端与贴片电阻R260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314的一端相连接;贴片ESD D28 的另一端、贴片ESD D31的另一端、贴片电阻R264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321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322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314的另一端接地;
音频编码解码芯片U40的第27引脚、第28引脚分别与贴片电阻R249的另一端、贴片电阻R250的另一端相连接;
芯片U87的第5引脚同时与贴片电容C318的一端、贴片电容C319 的一端、磁珠L29的一端、磁珠L30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容C318 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319的另一端均接地;磁珠L29的另一端、磁珠L30的另一端分别外接电源VCC_5V0、VCC_7V0;
芯片U87的第6引脚、第7引脚分别与磁珠L27、L28的一端相连接,磁珠L27的另一端同时与贴片电容C313的一端、贴片ESD D30 的一端、接插件直针针座J12的第1引脚相连接;磁珠L28的另一端同时与贴片电容C317的一端、贴片ESD D29的一端、接插件直针针座J12的第2引脚相连接;贴片电容C313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317 的另一端、贴片ESD D29的另一端、贴片ESD D30的另一端均接地;
芯片U87的第8引脚、第9引脚均接地;
芯片U13的型号为RK3288,封装为BGA453-19X19;磁珠的型号为120R/100MHz/2A;芯片U87的型号为CS8508E;
身份识别电路包括贴片胆电容C12,贴片电容C1、C2、C3、C4、 C5、C6、C7、C8、C10、C11、C13、C14、C15、C16、C17、C18,贴片电阻R1-1、R4-1、R5-1、R8-1、R9-1、R10-1、R11-1,贴片发光二极管D1,贴片二极管D2,贴片三极管Q3,贴片绕线电感L1、L2,贴片无源石英晶振M1,NFC收发器件U1,STC单片机U2,贴片蜂鸣器B1,立式贴片插座J1;
NFC收发器件U1的第6引脚同时与贴片电阻R1-1的一端、STC 单片机U2的第12引脚相连接;
NFC收发器件U1的第24引脚、第31引脚、第30引脚、第29 引脚分别与STC单片机U2的第4引脚、第1引脚、第2引脚、第3 引脚相连接;
NFC收发器件U1的第32引脚同时与贴片电容C10的一端相连接,同时外接VCC33端,外接3V电源;贴片电容C10的另一端与NFC收发器件U1的第1引脚相连接,同时接地;
NFC收发器件U1的第33引脚、第4引脚、第5引脚、第10引脚和第18引脚均接地;
NFC收发器件U1的第22引脚与贴片电容C17的一端相连接,同时与贴片无源石英晶振M1相连接;NFC收发器件U1的第21引脚的一端与贴片电容C15的一端相连接,同时与贴片无源石英晶振M1相连接;贴片电容C15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17的另一端与贴片无源石英晶振M1相连接,同时接地;
NFC收发器件U1的第16引脚同时与贴片电容C16的一端、贴片电阻R4-1的一端相连接,NFC收发器件U1的第16引脚同时与贴片电阻R4-1的另一端、贴片电阻R5-1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5-1 的另一端与贴片电容C14的一端相连接;
NFC收发器件U1的第13引脚同时与贴片绕线电感L2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绕线电感L2的另一端同时与贴片电容C11的一端、贴片电容C13的一端相连接;
NFC收发器件U1的第11引脚同时与贴片绕线电感L1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绕线电感L1的另一端同时与贴片电容C4的一端、贴片电容C2的一端相连接;
NFC收发器件U1的第12引脚同时与贴片电容C4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2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13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14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5的两端、贴片电容C6的两端、贴片电容C8的两端、贴片电容C9的两端相连接;
NFC收发器件U1的第2、3、12、15引脚同时与贴片电容C1的一端、贴片电容C3的一端相连接,同时外接VCC33端,即外接3V电源;贴片电容C1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
立式贴片插座J1的第1引脚与贴片胆电容C12的正极相连接,同时外接VCC33端,即外接3V电源;贴片胆电容C12的负极接地;立式贴片插座J1的第2、3引脚分别与STC单片机U2的第9、10引脚相连接;立式贴片插座J1的第4引脚接地;
STC单片机U2的第7引脚与贴片电阻R10-1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10-1的另一端同时与贴片电阻R11-1的一端、贴片三极管 Q3的基极相连接,贴片电阻R11-1的另一端与贴片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同时接地;三极管Q3的集电极同时与贴片二极管D2的正极、贴片蜂鸣器B1的负极相连接;贴片二极管D2的负极、贴片蜂鸣器B1的正极与贴片电阻R9-1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9-1的另一端与贴片电容C18的一端相连接,同时外接VCC33端,即外接3V电源;贴片电容C18的另一端接地;
STC单片机U2的第6引脚与贴片电容C7的一端相连接,同时外接VCC33端,即外接3V电源;STC单片机U2的第8引脚与贴片电容 C7的另一端相连接,同时接地;
STC单片机U2的第12引脚与贴片电阻R8-1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8-1的另一端与贴片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相连接,贴片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外接VCC33端,即外接3V电源;
所述的贴片发光二极管D1为红色LED,贴片三极管Q3的型号为 S9014,贴片绕线电感L1、L2,贴片无源石英晶振M1,NFC收发器件 U1的型号为NXP RC522,STC单片机U2的型号为STC15W404AS-35I,贴片蜂鸣器B1型号为8530系列无源电磁式3V,立式贴片插座J1 的型号为PH2.0-4A;
存储电路包括芯片U13P,贴片电阻R117、R118、R119、R120、 R121、R122、R123、R124、R125、R126、R127、R128、R129,贴片电容C199、C200、C201、C202、C203、C204、C205、C206、C207、 C208、C209、C456、C457、C458、C459、C460、C461、C462,EMMC 存储芯片U19A、U19B,LDO电源芯片U20;
芯片U13P的AE3引脚同时与EMMC存储芯片U19A的H3引脚、贴片电阻R120的一端相连接;芯片U13P的AD3引脚同时与EMMC存储芯片U19A的H4引脚、贴片电阻R122的一端相连接;芯片U13P的 AF3引脚同时与EMMC存储芯片U19A的H5引脚、贴片电阻R123的一端相连接;芯片U13P的AF1引脚同时与EMMC存储芯片U19A的J2引脚、贴片电阻R124的一端相连接;芯片U13P的AF2引脚同时与EMMC 存储芯片U19A的J3引脚、贴片电阻R125的一端相连接;芯片U13P 的AG3引脚同时与EMMC存储芯片U19A的J4引脚、贴片电阻R126的一端相连接;芯片U13P的AG1引脚同时与EMMC存储芯片U19A的J5 引脚、贴片电阻R127的一端相连接;芯片U13P的AG2引脚同时与 EMMC存储芯片U19A的J6引脚、贴片电阻R128的一端相连接;
芯片U13P的AH1引脚与EMMC存储芯片U19A的U5引脚、贴片电阻R117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117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13P的 AC4引脚与EMMC存储芯片U19A的W5引脚、贴片电阻R129的一端相连接;芯片U13P的AB6引脚与贴片电阻R118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118的另一端与EMMC存储芯片U19A的W6引脚相连接;
芯片U13P的Y8引脚与贴片电阻R117的一端相连接;
芯片U13P的Y9引脚同时与贴片电容C205的一端、贴片电阻R117 的另一端、贴片电阻R120的另一端、贴片电阻R122的另一端、贴片电阻R123的另一端、贴片电阻R124的另一端、贴片电阻R125的另一端、贴片电阻R126的另一端、贴片电阻R127的另一端、贴片电阻R128的另一端、贴片电阻R129的另一端、EMMC存储芯片U19A的Y4 引脚、EMMC存储芯片U19A的W4引脚、EMMC存储芯片U19A的K6引脚、EMMC存储芯片U19A的AA3引脚、EMMC存储芯片U19A的AA5引脚、贴片电阻R121的一端、贴片电容C207的一端、贴片电容C208 的一端、LDO电源芯片U20的第5引脚、贴片电容C201的一端、贴片电容C202的一端、贴片电容C203的一端、贴片电容C456的一端、贴片电容C457的一端、贴片电容C458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容C201 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202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203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456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457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458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205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207的另一端、贴片电容 C208的另一端均接地;
EMMC存储芯片U19A的U9、T10、N5、M6引脚同时与贴片电容C462、 C461、C459、C460、C200、C204、C206的一端,贴片电阻R121的另一端,LDO电源芯片U20的第1、3引脚相连接;EMMC存储芯片U19A 的K2引通过脚贴片电容C199后接地;贴片电容C462、C461、C459、 C460、C200、C204、C206的另一端均接地;EMMC存储芯片U19A的 U8、R10、P5、M7、Y5、Y2、K4、AA6、AA4引脚均接地;
LDO电源芯片U20的第4引脚相连接与贴片电容C209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容C209的另一端接地;
EMMC存储芯片U19B的H6、T5引脚接地。
所述的EMMC存储芯片的型号为SDIN8DE4-16G,LDO电源芯片的型号为PT5108E23-18,芯片U13P的型号为RK3288;
报警电路包括直插电解电容C1、C2、C3、C18、C26,贴片电容C4、 C5、C6、C7、C8、C9、C10、C11、C12、C13、C14、C15、C16、C17、C19、C20、C21、C22、C23、C24、C25,贴片电阻R1、R2、R3、R4、 R5、R6、R7、R8、R9、R10、R11、R12、R13、R14、R15、R16、R17、 R18、R19、R20、R21、R22、R23、R24、R25、R26、R27、R28、R29、 R30、R31、R32、R33、R34、R35、R36、R37、R38、R39、R40、 R41、R42,贴片磁珠L11,贴片二极管D3、D4、D9、D11,贴片整流二极管D13、D12、D10,贴片发光二极管D12,贴片三极管Q2、Q3、 Q4、Q6、Q7、Q8、Q9、Q10,贴片MOS管Q1、Q5,贴片三端稳压电源 U0,双路运算放大器U2A、U2B,STC单片机U3,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 U4,继电器K1、K4、接插件直针针座J10、J2、J3、J4、J5、J6、J7、 J8、J9;
贴贴片三端稳压电源U0的第1引脚同时与直插电解电容C2的正极、贴片电容C4的一端、贴片整流二极管D13的负极、贴片整流二极管D12的负极相连接;贴片整流二极管D12的正极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10的第1引脚相连接,贴片整流二极管D13的的正极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3的第5引脚相连接;接插件直针针座J10的第2引脚接地;
贴片三端稳压电源U0的第2引脚同时与直插电解电容C2的负极、贴片电容C4的另一端、直插电解电容C3的负极、贴片电容C5的一端相连接,同时接地;
贴片三端稳压电源U0的第3引脚同时与直插电解电容C3的正极、贴片电容C5的另一端相连接,同时外接电源VCC5端;
接插件直针针座J3的第4引脚与贴片电容C13的一端、贴片电阻R13的一端、贴片MOS管Q1的漏极、贴片二极管D9的正极相连接;
接插件直针针座J3的第3引脚与贴片二极管D3的负极相连接;贴片二极管D3的正极与继电器K1的一端相连接,继电器K1的另一端与贴片电阻R10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10的另一端同时与贴片电阻R8的一端、贴片电阻R5的一端、贴片电容C6的一端、双路运算放大器U2A的第1引脚相连接;贴片电阻R8的另一端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2的第1引脚相连接,接插件直针针座J2的第2引脚接地;双路运算放大器U2A的第2引脚与贴片电阻R5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6的另一端、贴片电阻R9的一端相连接;双路运算放大器U2A的第 3引脚与贴片电阻R12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12的另一端与贴片电阻R11的一端、贴片电阻R6的一端、贴片电阻R2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9的另一端与贴片电容C10的一端相连接;
双路运算放大器U2B的第5引脚与贴片电阻R11的另一端相连接;双路运算放大器U2B的第6引脚同时与贴片电阻R4的一端、贴片电阻R7的一端、贴片电容C7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7的另一端与贴片电容C9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容C9的另一端同时与贴片电容 C11的一端、贴片电阻R3的一端、接插件直针针座J9的第2引脚相连接,贴片电容C11的另一端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2的第1引脚相连并接地;双路运算放大器U2B的第7引脚同时与贴片电容C10的另一端、贴片电阻R4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7的另一端、贴片电阻R6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8的一端相连并接地;双路运算放大器U2B的第 8引脚同时与贴片电阻R2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8的另一端、贴片电阻R1的一端、直插电解电容C1的正极、贴片电阻R3的另一端相连接;直插电解电容C1的负极接地,贴片电阻R1的另一端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1引脚相连接;
接插件直针针座J3的第2引脚与贴片电阻R37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37的另一端同时与贴片电阻R32的一端、贴片三极管Q9 的集电极、贴片电容C23的一端、贴片电阻R36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36的的另一端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1引脚相连接;贴片三极管Q9的基极与贴片电阻R38的一端相连接,贴片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接插件直针针座J3的第1引脚接地;
STC单片机U3的第1引脚与贴片电阻R16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16的另一端与贴片电阻R18的一端、贴片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接,贴片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贴片电阻R18的另一端相连并接地;贴片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贴片电阻R13的另一端、贴片电阻R14的一端、贴片电容C13的另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14的另一端与贴片 MOS管Q1的栅极相连接;
STC单片机U3的第2引脚与贴片电阻R25的一端、贴片电阻R27 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25的另一端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1 引脚相连接;贴片电阻R27的另一端与贴片三极管Q8的基极相连接,贴片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与MOS管Q5源极相连并接地;贴片三极管 Q8的集电极与贴片电阻R21的一端、贴片电容C25的一端、MOS管 Q5的栅极相连接;MOS管Q5漏极与贴片整流二极管D10的负极、贴片电阻R21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25的另一端相连接;贴片整流二极管D10的正极与MOS管Q1的源极相连接;
STC单片机U3的第4引脚与贴片电阻R23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23的另一端同时与贴片电容C20的一端、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 U4的第1引脚相连接,贴片电容C20的另一端接地;
STC单片机U3的第5引脚与贴片电阻R38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38的另一端与贴片三极管Q9的基极相连接,贴片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
STC单片机U3的第6引脚与贴片电容C15的一端、贴片电容C16 的一端、贴片磁珠L11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磁珠L11的另一端与贴片电容C14的一端、贴片电容C17的一端相连接同时与接插件直针针座 J4的第1引脚相连接;贴片电容C15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16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14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17的另一端均接地;
STC单片机U3的第7引脚与贴片电阻R33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33的另一端与贴片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接,贴片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1引脚相连接,贴片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贴片二极管D4的负极、继电器K1的一个端口相连接,贴片二极管D4的正极与继电器K1的另一个端口相连并接地;STC单片机U3 的第8引脚接地;
STC单片机U3的第9引脚与贴片电阻R41的一端、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4引脚相连接,贴片电阻R41的另一端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5的第2引脚相连接;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2引脚接地,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1引脚相连接与贴片电容C12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
STC单片机U3的第10引脚与贴片电阻R42的一端、贴片三极管 Q10的发射极、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3引脚相连接,贴片电阻R42 的另一端与贴片电阻R39的一端相连并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1 引脚相连接,贴片电阻R39的另一端与贴片三极管Q10的基极相连接;贴片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与贴片电阻R40的一端、接插件直针针座 J5的第3引脚相连接,贴片电阻R40的另一端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5 的第1引脚相连接;接插件直针针座J5的第4引脚接地;
STC单片机U3的第11引脚与贴片电阻R24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24的另一端同时与贴片电阻R22的一端、贴片三极管Q7的基极相连接;贴片三极管Q7的发射极、贴片电阻R22的另一端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1引脚相连接;贴片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贴片电阻R28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28的另一端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8 的第4引脚相连接,接插件直针针座J8的第2、3引脚接地;
STC单片机U3的第12引脚与贴片电阻R31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31的另一端贴片电阻R34的一端、接插件直针针座J8的第1 引脚相连接;贴片电阻R34的另一端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1引脚相连接;
STC单片机U3的第13引脚与贴片电阻R29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29的另一端与贴片三极管Q6的基极相连接,贴片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1引脚相连接,贴片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继电器K4一个端口、贴片二极管D11的负极相连接,贴片二极管D11的正极与继电器K4另一个端口相连接同时接地;
STC单片机U3的第14引脚与贴片电阻R35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35的另一端与贴片发光二极管D12的负极相连接,贴片发光二极管D12的正极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1引脚相连接;
STC单片机U3的第16引脚与贴片电阻R15的一端、贴片三极管 Q6的集电极相连接,贴片电阻R15的另一端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1引脚相连接,贴片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贴片三极管Q6的基极同时与贴片电阻R19的一端、贴片电阻R17的一端、贴片电容C24 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19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24的另一端接地,贴片电阻R17的另一端与贴片二极管D9的负极相连接;
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4的第2引脚通过贴片电容C22后接地;
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4的第3引脚依次串联贴片电阻R26、贴片电容C21后接地;
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4的第4引脚与贴片电阻R30的另一端相连;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4的第5和8引脚分别与继电器K4的其中两个端口相连接;同时继电器K4的另两个端口分别与接插件直针针座6的第1、2引脚相连接;继电器K4的再一个端口与贴片电阻R20 的一端、接插件直针针座J7的第1引脚相连接,继电器K4的又一个端口与贴片电阻R20的另一端、接插件直针针座J7的第2引脚相连接;
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4的第7引脚接地;
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4的第6引脚与直插电解电容C18的正极、贴片电容C19的一端、直插电解电容C26的正极、接插件直针针座 J4的第1引脚相连接;直插电解电容C18的负极、贴片电容C19的另一端、直插电解电容C26的负极均接地。
所述的贴片整流二极管D13、D12、D10的型号为SMA-DO214;贴片三极管Q2、Q3、Q4、Q6、Q7、Q8、Q9、Q10的型号为SOT23;贴片MOS管Q1的型号为AO3407,贴片MOS管Q5的型号为SI2302CDS-T1-GE3;贴片三端稳压电源U0的型号为L7805ABD2T-TR;双路运算放大器U2A、U2B的型号为NE5532DR;STC单片机U3的型号为STC15W404AS-35I;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4的型号为HT6873;继电器K1、K4的型号为HRS1H-S-DC5V 1A。
本发明工作过程如下:
当被监管人员需要在终端查询信息前,首先要通过身份识别装置或生物特征识别装置进行身份认证;身份识别装置通过身份识别电路实现;生物特征识别装置通过与数据库身份信息比对完成;登陆终端页面后,被监管人员若有相关请求,需要与民警沟通,可通过页面按键或防暴按钮发起可视对讲,页面按键或防暴按钮能够触发全双工语音对讲装置18和摄像头17;全双工语音对讲装置18通过全双工语音对讲电路实现。
当本发明终端故障或者断电时,当被监管人员可通过紧急触发装置15触发报警装置19,与民警实现全双工语音对讲;紧急触发装置 15通过紧急触发电路实现;报警装置19通过报警电路实现。
Claims (10)
1.一种供监室内被监管人员使用的交互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壳体,壳体上设置有防暴显示模组(11)、生物特征识别装置(12)、身份识别装置(21)、防暴按钮(16)、紧急触发装置(15)、摄像头(17)、全双工语音对讲装置(18)以及报警装置(19);
装置壳体内设置主板,主板上设置有紧急触发电路、全双工语音对讲电路、存储电路;同时壳体内设置有报警电路和身份识别电路,且报警电路和身份识别电路通过串口与主板相连接;
所述的防暴显示模组(11)、生物特征识别装置(12)、身份识别装置(21)、防暴按钮(16)、紧急触发装置(15)、摄像头(17)、全双工语音对讲装置(18)以及报警装置(19)与中央处理器芯片U13电气连接;且身份识别装置通过身份识别电路实现,紧急触发装置通过紧急触发电路实现;全双工语音对讲装置通过全双工语音对讲电路实现;报警装置通过报警电路实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监室内被监管人员使用的交互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特征识别装置,用于识别所述被监管人员的生物特征;所述身份识别装置,用于通过腕带识别被监管人员的身份信息;所述防暴显示模组为防暴的液晶触摸屏;所述防暴按钮,用于输出被监管人员的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供监室内被监管人员使用的交互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装置,用于存储所述被监管人员的生物特征和数据信息;所述全双工语音对讲装置,用于所述被监管人员与外部人员进行语音通话;所述紧急触发装置,用于响应于所述被监管人员的紧急触发,开启所述全双工语音对讲模块和摄像头,被监管人员通过紧急触发装置按钮启动紧急触发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供监室内被监管人员使用的交互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包括指纹识别装置、虹膜识别装置、人脸识别装置或语音识别装置;所述的交互终端还设置有供电装置,为紧急触发电路、全双工语音对讲电路、存储电路、报警电路和身份识别电路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供监室内被监管人员使用的交互终端,其特征在于紧急触发电路包括贴片电阻R525、R526、R527、R528、R529、R530、R468、R470,贴片二极管D181、D183,贴片三极管Q22、Q23,贴片ESD D176、D182、D184、D185,接插件直针针座J33和J35;
贴片电阻R468、R470、R527、R530的一端均外接电源VCC_IO;贴片电阻R468的另一端与贴片二极管D181的正极相连接,同时外接中央处理器芯片U13的GPIO端口;贴片二极管D181的负极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33的第2引脚相相接;贴片电阻R470的另一端与与贴片二极管D183的正极相连接,同时外接中央处理器芯片U13的GPIO端口;贴片二极管D183的负极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35的第2引脚相相接;贴片电阻R527的另一端与贴片三极管Q22的集电极、接插件直针针座J33的第1引脚、贴片ESD D176的一端相连接;贴片三极管Q22的基极与贴片电阻R525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525的另一端与贴片电阻R526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526的另一端、贴片三极管Q22的发射极均接地;接插件直针针座J33的第2引脚与贴片ESDD182的一端相连接;接插件直针针座J33的第3引脚、贴片ESD D176和贴片ESD D182的另一端均接地;
贴片电阻R530的另一端与贴片三极管Q23的集电极、接插件直针针座J35的第1引脚、贴片ESD D185的一端相连接;贴片三极管Q23的基极与贴片电阻R528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528的另一端与贴片电阻R529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529的另一端、贴片三极管Q23的发射极均接地;接插件直针针座J35的第2引脚与贴片ESD D184的一端相连接;接插件直针针座J35的第3引脚、贴片ESD D185和贴片ESD D184的另一端均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供监室内被监管人员使用的交互终端,其特征在于全双工语音对讲电路包括中央处理器芯片U13,音频编码解码芯片U40,贴片电容C302、C303、C304、C305、C306、C307、C308、C309、C310、C311、C312、C313、C314、C315、C316、C317、C318、C319、C320、C321、C322、C464,贴片电阻R249、R250、R251、R252、R253、R254、R255、R256、R257、R258、R259、R260、R261、R262、R263、R264、R265、R266、R478,贴片ESD D28、D29、D30、D31,音频功放芯片U87,磁珠L 27、L28、L29、L30,接插件直针针座J11和J12;
芯片U13的Y12引脚与贴片电容C308的一端、贴片电容C302的一端、贴片电容C303的一端、贴片电容C306的一端、贴片电阻R249的一端、贴片电阻R250的一端、贴片电阻R251的一端、贴片电阻R252的一端、贴片电阻R253的一端、贴片电阻R265的一端、音频编码解码芯片U40的第2引脚、音频编码解码芯片U40的第3引脚相连接,贴片电容C302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303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306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308的另一端接地;贴片电阻R251的另一端外接电源VCC_IO,贴片电阻R252的另一端外接电源VCC_18;贴片电阻R265的另一端同时与芯片U87的第2引脚、贴片电阻R266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266的另一端接地;
芯片U13的AE12引脚与音频功放芯片U87的第1引脚、贴片电阻R259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259的另一端接地;
芯片U13的AC12引脚与贴片电阻R253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253的另一端与音频编码解码芯片U40的第1引脚相连接;
芯片U13的AE11引脚与贴片电阻R258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253的另一端与音频编码解码芯片U40的第8引脚相连接;
音频编码解码芯片U40的第5引脚、第6引脚分别与贴片电阻R254、R255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254、R255的另一端分别与芯片U13的AD11引脚、AG12引脚相连接;
音频编码解码芯片U40的第7引脚同时与贴片电阻R256、R257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256、R257的另一端分别与芯片U13的AF11引脚、AG11引脚相连接;
音频编码解码芯片U40的第10引脚与贴片电容C312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容C312的另一端与音频编码解码芯片U40的第13引脚相连接,同时接地;
音频编码解码芯片U40的第14引脚、第15引脚分别与贴片电容C464的一端、贴片电容C316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容C464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316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贴片电阻R478、贴片电阻R263与芯片U87的第4引脚相连接;
音频编码解码芯片U40的第16引脚、第17引脚相连后再与贴片电容C310的一端、贴片电容C311的一端、贴片电阻R260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容C310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311的另一端接地;
音频编码解码芯片U40的第4引脚、第18引脚、第25引脚、第26引脚、第29引脚接地;
音频编码解码芯片U40的第19引脚、第20引脚分别与贴片电容C309的一端、贴片电容C307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容C309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307的另一端均接地;
音频编码解码芯片U40的第21引脚、第22引脚分别与贴片电容C305的一端、贴片电容C304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容C305的另一端分别与贴片电容C320的一端、贴片电容C322的一端、贴片电阻R264的一端、贴片ESD D31的一端、接插件直针针座J12的第2引脚相连接;贴片电容C304的另一端分别贴片电容C320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321的一端、贴片电阻R261的一端、贴片ESD D28的一端、接插件直针针座J12的第1引脚相连接;贴片电阻R261的另一端与贴片电阻R260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314的一端相连接;贴片ESD D28的另一端、贴片ESDD31的另一端、贴片电阻R264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321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322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314的另一端接地;
音频编码解码芯片U40的第27引脚、第28引脚分别与贴片电阻R249的另一端、贴片电阻R250的另一端相连接;
芯片U87的第5引脚同时与贴片电容C318的一端、贴片电容C319的一端、磁珠L29的一端、磁珠L30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容C318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319的另一端均接地;磁珠L29的另一端、磁珠L30的另一端分别外接电源VCC_5V0、VCC_7V0;
芯片U87的第6引脚、第7引脚分别与磁珠L27、L28的一端相连接,磁珠L27的另一端同时与贴片电容C313的一端、贴片ESD D30的一端、接插件直针针座J12的第1引脚相连接;磁珠L28的另一端同时与贴片电容C317的一端、贴片ESD D29的一端、接插件直针针座J12的第2引脚相连接;贴片电容C313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317的另一端、贴片ESD D29的另一端、贴片ESD D30的另一端均接地;
芯片U87的第8引脚、第9引脚均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供监室内被监管人员使用的交互终端,其特征在于身份识别电路包括贴片胆电容C12,贴片电容C1、C2、C3、C4、C5、C6、C7、C8、C10、C11、C13、C14、C15、C16、C17、C18,贴片电阻R1-1、R4-1、R5-1、R8-1、R9-1、R10-1、R11-1,贴片发光二极管D1,贴片二极管D2,贴片三极管Q3,贴片绕线电感L1、L2,贴片无源石英晶振M1,NFC收发器件U1,STC单片机U2,贴片蜂鸣器B1,立式贴片插座J1;
NFC收发器件U1的第6引脚同时与贴片电阻R1-1的一端、STC单片机U2的第12引脚相连接;
NFC收发器件U1的第24引脚、第31引脚、第30引脚、第29引脚分别与STC单片机U2的第4引脚、第1引脚、第2引脚、第3引脚相连接;
NFC收发器件U1的第32引脚同时与贴片电容C10的一端相连接,同时外接VCC33端,外接3V电源;贴片电容C10的另一端与NFC收发器件U1的第1引脚相连接,同时接地;
NFC收发器件U1的第33引脚、第4引脚、第5引脚、第10引脚和第18引脚均接地;
NFC收发器件U1的第22引脚与贴片电容C17的一端相连接,同时与贴片无源石英晶振M1相连接;NFC收发器件U1的第21引脚的一端与贴片电容C15的一端相连接,同时与贴片无源石英晶振M1相连接;贴片电容C15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17的另一端与贴片无源石英晶振M1相连接,同时接地;
NFC收发器件U1的第16引脚同时与贴片电容C16的一端、贴片电阻R4-1的一端相连接,NFC收发器件U1的第16引脚同时与贴片电阻R4-1的另一端、贴片电阻R5-1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5-1的另一端与贴片电容C14的一端相连接;
NFC收发器件U1的第13引脚同时与贴片绕线电感L2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绕线电感L2的另一端同时与贴片电容C11的一端、贴片电容C13的一端相连接;
NFC收发器件U1的第11引脚同时与贴片绕线电感L1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绕线电感L1的另一端同时与贴片电容C4的一端、贴片电容C2的一端相连接;
NFC收发器件U1的第12引脚同时与贴片电容C4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2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13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14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5的两端、贴片电容C6的两端、贴片电容C8的两端、贴片电容C9的两端相连接;
NFC收发器件U1的第2、3、12、15引脚同时与贴片电容C1的一端、贴片电容C3的一端相连接,同时外接VCC33端,即外接3V电源;贴片电容C1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
立式贴片插座J1的第1引脚与贴片胆电容C12的正极相连接,同时外接VCC33端,即外接3V电源;贴片胆电容C12的负极接地;立式贴片插座J1的第2、3引脚分别与STC单片机U2的第9、10引脚相连接;立式贴片插座J1的第4引脚接地;
STC单片机U2的第7引脚与贴片电阻R10-1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10-1的另一端同时与贴片电阻R11-1的一端、贴片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贴片电阻R11-1的另一端与贴片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同时接地;三极管Q3的集电极同时与贴片二极管D2的正极、贴片蜂鸣器B1的负极相连接;贴片二极管D2的负极、贴片蜂鸣器B1的正极与贴片电阻R9-1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9-1的另一端与贴片电容C18的一端相连接,同时外接VCC33端,即外接3V电源;贴片电容C18的另一端接地;
STC单片机U2的第6引脚与贴片电容C7的一端相连接,同时外接VCC33端,即外接3V电源;STC单片机U2的第8引脚与贴片电容C7的另一端相连接,同时接地;
STC单片机U2的第12引脚与贴片电阻R8-1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8-1的另一端与贴片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相连接,贴片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外接VCC33端,即外接3V电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供监室内被监管人员使用的交互终端,其特征在于存储电路包括芯片U13P,贴片电阻R117、R118、R119、R120、R121、R122、R123、R124、R125、R126、R127、R128、R129,贴片电容C199、C200、C201、C202、C203、C204、C205、C206、C207、C208、C209、C456、C457、C458、C459、C460、C461、C462,EMMC存储芯片U19A、U19B,LDO电源芯片U20;
芯片U13P的AE3引脚同时与EMMC存储芯片U19A的H3引脚、贴片电阻R120的一端相连接;芯片U13P的AD3引脚同时与EMMC存储芯片U19A的H4引脚、贴片电阻R122的一端相连接;芯片U13P的AF3引脚同时与EMMC存储芯片U19A的H5引脚、贴片电阻R123的一端相连接;芯片U13P的AF1引脚同时与EMMC存储芯片U19A的J2引脚、贴片电阻R124的一端相连接;芯片U13P的AF2引脚同时与EMMC存储芯片U19A的J3引脚、贴片电阻R125的一端相连接;芯片U13P的AG3引脚同时与EMMC存储芯片U19A的J4引脚、贴片电阻R126的一端相连接;芯片U13P的AG1引脚同时与EMMC存储芯片U19A的J5引脚、贴片电阻R127的一端相连接;芯片U13P的AG2引脚同时与EMMC存储芯片U19A的J6引脚、贴片电阻R128的一端相连接;
芯片U13P的AH1引脚与EMMC存储芯片U19A的U5引脚、贴片电阻R117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117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13P的AC4引脚与EMMC存储芯片U19A的W5引脚、贴片电阻R129的一端相连接;芯片U13P的AB6引脚与贴片电阻R118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118的另一端与EMMC存储芯片U19A的W6引脚相连接;
芯片U13P的Y8引脚与贴片电阻R117的一端相连接;
芯片U13P的Y9引脚同时与贴片电容C205的一端、贴片电阻R117的另一端、贴片电阻R120的另一端、贴片电阻R122的另一端、贴片电阻R123的另一端、贴片电阻R124的另一端、贴片电阻R125的另一端、贴片电阻R126的另一端、贴片电阻R127的另一端、贴片电阻R128的另一端、贴片电阻R129的另一端、EMMC存储芯片U19A的Y4引脚、EMMC存储芯片U19A的W4引脚、EMMC存储芯片U19A的K6引脚、EMMC存储芯片U19A的AA3引脚、EMMC存储芯片U19A的AA5引脚、贴片电阻R121的一端、贴片电容C207的一端、贴片电容C208的一端、LDO电源芯片U20的第5引脚、贴片电容C201的一端、贴片电容C202的一端、贴片电容C203的一端、贴片电容C456的一端、贴片电容C457的一端、贴片电容C458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容C201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202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203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456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457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458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205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207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208的另一端均接地;
EMMC存储芯片U19A的U9、T10、N5、M6引脚同时与贴片电容C462、C461、C459、C460、C200、C204、C206的一端,贴片电阻R121的另一端,LDO电源芯片U20的第1、3引脚相连接;EMMC存储芯片U19A的K2引通过脚贴片电容C199后接地;贴片电容C462、C461、C459、C460、C200、C204、C206的另一端均接地;EMMC存储芯片U19A的U8、R10、P5、M7、Y5、Y2、K4、AA6、AA4引脚均接地;
LDO电源芯片U20的第4引脚相连接与贴片电容C209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容C209的另一端接地;
EMMC存储芯片U19B的H6、T5引脚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供监室内被监管人员使用的交互终端,其特征在于报警电路包括直插电解电容C1、C2、C3、C18、C26,贴片电容C4、C5、C6、C7、C8、C9、C10、C11、C12、C13、C14、C15、C16、C17、C19、C20、C21、C22、C23、C24、C25,贴片电阻R1、R2、R3、R4、R5、R6、R7、R8、R9、R10、R11、R12、R13、R14、R15、R16、R17、R18、R19、R20、R21、R22、R23、R24、R25、R26、R27、R28、R29、R30、R31、R32、R33、R34、R35、R36、R37、R38、R39、R40、R41、R42,贴片磁珠L11,贴片二极管D3、D4、D9、D11,贴片整流二极管D13、D12、D10,贴片发光二极管D12,贴片三极管Q2、Q3、Q4、Q6、Q7、Q8、Q9、Q10,贴片MOS管Q1、Q5,贴片三端稳压电源U0,双路运算放大器U2A、U2B,STC单片机U3,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4,继电器K1、K4、接插件直针针座J10、J2、J3、J4、J5、J6、J7、J8、J9;
贴贴片三端稳压电源U0的第1引脚同时与直插电解电容C2的正极、贴片电容C4的一端、贴片整流二极管D13的负极、贴片整流二极管D12的负极相连接;贴片整流二极管D12的正极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10的第1引脚相连接,贴片整流二极管D13的的正极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3的第5引脚相连接;接插件直针针座J10的第2引脚接地;
贴片三端稳压电源U0的第2引脚同时与直插电解电容C2的负极、贴片电容C4的另一端、直插电解电容C3的负极、贴片电容C5的一端相连接,同时接地;
贴片三端稳压电源U0的第3引脚同时与直插电解电容C3的正极、贴片电容C5的另一端相连接,同时外接电源VCC5端;
接插件直针针座J3的第4引脚与贴片电容C13的一端、贴片电阻R13的一端、贴片MOS管Q1的漏极、贴片二极管D9的正极相连接;
接插件直针针座J3的第3引脚与贴片二极管D3的负极相连接;贴片二极管D3的正极与继电器K1的一端相连接,继电器K1的另一端与贴片电阻R10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10的另一端同时与贴片电阻R8的一端、贴片电阻R5的一端、贴片电容C6的一端、双路运算放大器U2A的第1引脚相连接;贴片电阻R8的另一端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2的第1引脚相连接,接插件直针针座J2的第2引脚接地;双路运算放大器U2A的第2引脚与贴片电阻R5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6的另一端、贴片电阻R9的一端相连接;双路运算放大器U2A的第3引脚与贴片电阻R12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12的另一端与贴片电阻R11的一端、贴片电阻R6的一端、贴片电阻R2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9的另一端与贴片电容C10的一端相连接;
双路运算放大器U2B的第5引脚与贴片电阻R11的另一端相连接;双路运算放大器U2B的第6引脚同时与贴片电阻R4的一端、贴片电阻R7的一端、贴片电容C7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7的另一端与贴片电容C9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容C9的另一端同时与贴片电容C11的一端、贴片电阻R3的一端、接插件直针针座J9的第2引脚相连接,贴片电容C11的另一端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2的第1引脚相连并接地;双路运算放大器U2B的第7引脚同时与贴片电容C10的另一端、贴片电阻R4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7的另一端、贴片电阻R6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8的一端相连并接地;双路运算放大器U2B的第8引脚同时与贴片电阻R2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8的另一端、贴片电阻R1的一端、直插电解电容C1的正极、贴片电阻R3的另一端相连接;直插电解电容C1的负极接地,贴片电阻R1的另一端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1引脚相连接;
接插件直针针座J3的第2引脚与贴片电阻R37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37的另一端同时与贴片电阻R32的一端、贴片三极管Q9的集电极、贴片电容C23的一端、贴片电阻R36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36的的另一端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1引脚相连接;贴片三极管Q9的基极与贴片电阻R38的一端相连接,贴片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接插件直针针座J3的第1引脚接地;
STC单片机U3的第1引脚与贴片电阻R16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16的另一端与贴片电阻R18的一端、贴片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接,贴片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贴片电阻R18的另一端相连并接地;贴片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贴片电阻R13的另一端、贴片电阻R14的一端、贴片电容C13的另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14的另一端与贴片MOS管Q1的栅极相连接;
STC单片机U3的第2引脚与贴片电阻R25的一端、贴片电阻R27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25的另一端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1引脚相连接;贴片电阻R27的另一端与贴片三极管Q8的基极相连接,贴片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与MOS管Q5源极相连并接地;贴片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与贴片电阻R21的一端、贴片电容C25的一端、MOS管Q5的栅极相连接;MOS管Q5漏极与贴片整流二极管D10的负极、贴片电阻R21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25的另一端相连接;贴片整流二极管D10的正极与MOS管Q1的源极相连接;
STC单片机U3的第4引脚与贴片电阻R23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23的另一端同时与贴片电容C20的一端、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4的第1引脚相连接,贴片电容C20的另一端接地;
STC单片机U3的第5引脚与贴片电阻R38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38的另一端与贴片三极管Q9的基极相连接,贴片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
STC单片机U3的第6引脚与贴片电容C15的一端、贴片电容C16的一端、贴片磁珠L11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磁珠L11的另一端与贴片电容C14的一端、贴片电容C17的一端相连接同时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1引脚相连接;贴片电容C15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16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14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17的另一端均接地;
STC单片机U3的第7引脚与贴片电阻R33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33的另一端与贴片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接,贴片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1引脚相连接,贴片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贴片二极管D4的负极、继电器K1的一个端口相连接,贴片二极管D4的正极与继电器K1的另一个端口相连并接地;STC单片机U3的第8引脚接地;
STC单片机U3的第9引脚与贴片电阻R41的一端、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4引脚相连接,贴片电阻R41的另一端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5的第2引脚相连接;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2引脚接地,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1引脚相连接与贴片电容C12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
STC单片机U3的第10引脚与贴片电阻R42的一端、贴片三极管Q10的发射极、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3引脚相连接,贴片电阻R42的另一端与贴片电阻R39的一端相连并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1引脚相连接,贴片电阻R39的另一端与贴片三极管Q10的基极相连接;贴片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与贴片电阻R40的一端、接插件直针针座J5的第3引脚相连接,贴片电阻R40的另一端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5的第1引脚相连接;接插件直针针座J5的第4引脚接地;
STC单片机U3的第11引脚与贴片电阻R24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24的另一端同时与贴片电阻R22的一端、贴片三极管Q7的基极相连接;贴片三极管Q7的发射极、贴片电阻R22的另一端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1引脚相连接;贴片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贴片电阻R28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28的另一端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8的第4引脚相连接,接插件直针针座J8的第2、3引脚接地;
STC单片机U3的第12引脚与贴片电阻R31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31的另一端贴片电阻R34的一端、接插件直针针座J8的第1引脚相连接;贴片电阻R34的另一端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1引脚相连接;
STC单片机U3的第13引脚与贴片电阻R29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29的另一端与贴片三极管Q6的基极相连接,贴片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1引脚相连接,贴片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继电器K4一个端口、贴片二极管D11的负极相连接,贴片二极管D11的正极与继电器K4另一个端口相连接同时接地;
STC单片机U3的第14引脚与贴片电阻R35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35的另一端与贴片发光二极管D12的负极相连接,贴片发光二极管D12的正极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1引脚相连接;
STC单片机U3的第16引脚与贴片电阻R15的一端、贴片三极管Q6的集电极相连接,贴片电阻R15的另一端与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1引脚相连接,贴片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贴片三极管Q6的基极同时与贴片电阻R19的一端、贴片电阻R17的一端、贴片电容C24的一端相连接,贴片电阻R19的另一端、贴片电容C24的另一端接地,贴片电阻R17的另一端与贴片二极管D9的负极相连接;
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4的第2引脚通过贴片电容C22后接地;
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4的第3引脚依次串联贴片电阻R26、贴片电容C21后接地;
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4的第4引脚与贴片电阻R30的另一端相连;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4的第5和8引脚分别与继电器K4的其中两个端口相连接;同时继电器K4的另两个端口分别与接插件直针针座6的第1、2引脚相连接;继电器K4的再一个端口与贴片电阻R20的一端、接插件直针针座J7的第1引脚相连接,继电器K4的又一个端口与贴片电阻R20的另一端、接插件直针针座J7的第2引脚相连接;
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4的第7引脚接地;
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4的第6引脚与直插电解电容C18的正极、贴片电容C19的一端、直插电解电容C26的正极、接插件直针针座J4的第1引脚相连接;直插电解电容C18的负极、贴片电容C19的另一端、直插电解电容C26的负极均接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供监室内被监管人员使用的交互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EMMC存储芯片的型号为SDIN8DE4-16G,LDO电源芯片的型号为PT5108E23-18,芯片U13P的型号为RK3288;所述的贴片发光二极管D1为红色LED,贴片三极管Q3的型号为S9014,贴片绕线电感L1、L2,贴片无源石英晶振M1,NFC收发器件U1的型号为NXP RC522,STC单片机U2的型号为STC15W404AS-35I,贴片蜂鸣器B1型号为8530系列无源电磁式3V,立式贴片插座J1的型号为PH2.0-4A;芯片U13的型号为RK3288,封装为BGA453-19X19;磁珠的型号为120R/100MHz/2A;芯片U87的型号为CS8508E;贴片二极管的型号为1N4148;贴片三极管的型号为MMBT3904;贴片ESD的型号为LTE1006C05L01;接插件直针针座的型号为HY2.0-3A;贴片整流二极管D13、D12、D10的型号为SMA-DO214;贴片三极管Q2、Q3、Q4、Q6、Q7、Q8、Q9、Q10的型号为SOT23;贴片MOS管Q1的型号为AO3407,贴片MOS管Q5的型号为SI2302CDS-T1-GE3;贴片三端稳压电源U0的型号为L7805ABD2T-TR;双路运算放大器U2A、U2B的型号为NE5532DR;STC单片机U3的型号为STC15W404AS-35I;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U4的型号为HT6873;继电器K1、K4的型号为HRS1H-S-DC5V 1A。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622193.2A CN108736914A (zh) | 2018-06-15 | 2018-06-15 | 一种供监室内被监管人员使用的交互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622193.2A CN108736914A (zh) | 2018-06-15 | 2018-06-15 | 一种供监室内被监管人员使用的交互终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736914A true CN108736914A (zh) | 2018-11-02 |
Family
ID=63929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622193.2A Pending CN108736914A (zh) | 2018-06-15 | 2018-06-15 | 一种供监室内被监管人员使用的交互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736914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98898A (zh) * | 2018-11-27 | 2019-03-22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称重法无线传感技术的输液报警器 |
CN109561154A (zh) * | 2018-12-17 | 2019-04-02 | 广东浪潮大数据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分布式存储系统及其通信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69215A (zh) * | 2015-12-11 | 2016-04-06 | 北京中科安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供监室内被监管人员使用的交互终端 |
CN208314777U (zh) * | 2018-06-15 | 2019-01-01 | 新翔维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监室内交互终端的身份识别电路 |
CN208316862U (zh) * | 2018-06-15 | 2019-01-01 | 新翔维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监室内交互终端的报警电路 |
CN208316716U (zh) * | 2018-06-15 | 2019-01-01 | 新翔维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监室内交互终端的全双工语音对讲电路 |
CN208589985U (zh) * | 2018-06-15 | 2019-03-08 | 新翔维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供监室内被监管人员使用的交互终端 |
-
2018
- 2018-06-15 CN CN201810622193.2A patent/CN10873691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69215A (zh) * | 2015-12-11 | 2016-04-06 | 北京中科安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供监室内被监管人员使用的交互终端 |
CN208314777U (zh) * | 2018-06-15 | 2019-01-01 | 新翔维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监室内交互终端的身份识别电路 |
CN208316862U (zh) * | 2018-06-15 | 2019-01-01 | 新翔维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监室内交互终端的报警电路 |
CN208316716U (zh) * | 2018-06-15 | 2019-01-01 | 新翔维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监室内交互终端的全双工语音对讲电路 |
CN208589985U (zh) * | 2018-06-15 | 2019-03-08 | 新翔维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供监室内被监管人员使用的交互终端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98898A (zh) * | 2018-11-27 | 2019-03-22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称重法无线传感技术的输液报警器 |
CN109561154A (zh) * | 2018-12-17 | 2019-04-02 | 广东浪潮大数据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分布式存储系统及其通信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736914A (zh) | 一种供监室内被监管人员使用的交互终端 | |
CN208589985U (zh) | 供监室内被监管人员使用的交互终端 | |
CN208314777U (zh) | 一种用于监室内交互终端的身份识别电路 | |
CN208316716U (zh) | 一种用于监室内交互终端的全双工语音对讲电路 | |
CN208316862U (zh) | 一种用于监室内交互终端的报警电路 | |
CN105373784A (zh) | 智能机器人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智能机器人系统 | |
CN106295313A (zh) | 对象身份管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09118617A (zh) | 一种应用于变电站的门禁系统及其识别方法 | |
CN111444894A (zh) | 用于佩戴口罩人群的身份识别方法和系统 | |
CN109636940A (zh) | 一种工地现场考勤系统及考勤方法 | |
CN109800638A (zh) |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重点人监控方法 | |
CN205405554U (zh) | 一种结合rfid定位和人员特征识别技术的人员管理装置 | |
CN207440844U (zh) | 一种考勤机 | |
CN206224485U (zh) | 一种计算机网络监管系统 | |
CN206039613U (zh) | 一种具有语音引导和人脸识别的智能分发回收管理柜 | |
CN116912037A (zh) | 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建筑施工用安全监控系统及方法 | |
CN109635534A (zh) | 一种计算机信息数据多级保护系统和方法 | |
CN205584501U (zh) | 一种智能巡更终端 | |
CN205621093U (zh) | 基于人脸识别的门禁系统 | |
CN207766557U (zh) | 电子信标及消防内攻通讯系统 | |
CN216266039U (zh) | 一种图书馆智能管理机器人 | |
CN112562106A (zh) | 一种用于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 | |
CN216211224U (zh) | 一种智慧酒店管理用具备联网报警的刷脸入住智能终端机 | |
CN213545379U (zh) | 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可视门禁系统 | |
CN205302322U (zh) | 幼儿园接送管理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2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