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33111A - 一种睡眠状态的环境参数调控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睡眠状态的环境参数调控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733111A CN108733111A CN201810802279.3A CN201810802279A CN108733111A CN 108733111 A CN108733111 A CN 108733111A CN 201810802279 A CN201810802279 A CN 201810802279A CN 108733111 A CN108733111 A CN 10873311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eep
- state
- user
- environment
- trigger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7/00—Simultaneous control of variable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5D1/00 - G05D25/00
- G05D27/02—Simultaneous control of variable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5D1/00 - G05D25/00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健康睡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睡眠状态下的环境参数调控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采集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产生的触发信号;若所述触发信号的持续时间处于预设的时间段内,则判定用户处于轻睡状态;根据与所述轻睡状态匹配的最佳睡眠环境参数调控当前睡眠环境。通过本发明可以准确识别出用户不同的睡眠阶段并根据各个睡眠阶段对应的最佳睡眠环境对当前睡眠环境进行可靠的调控,解决睡眠障碍,有效改善用户睡眠习惯和提升睡眠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健康睡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睡眠状态的环境参数调控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人的一生大约三人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是人类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生理过程。良好的睡眠质量及睡眠舒适度与睡眠环境密切相关,随着城市化、现代化的加速,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存在睡眠问题的人也越来越多。
人的睡眠周期包括5个阶段,快速眼动REM期、浅睡期、轻睡期、深睡期以及极度深睡期,不同的睡眠阶段对应不同的最佳睡眠环境参数。
现有技术中大多基于脑电波、人体动信号或人体运动量的变化区分睡眠状态。在实际应用中,基于脑电波的判断会由于很多外界信号的干扰而导致结果并不是很准确,所检测到的脑电波信号有限,还需要对信号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对睡眠状态的区分并不是很精准;基于人体动信号或人体运动量信号的变化只能粗略的检测出人睡前、睡中和睡醒的状态,从而对环境参数的调节也只是针对睡前、睡中和睡醒后的环境进行大致的调节;而且在现有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对环境参数的调节是根据设置好的固定环境参数模板进行控制,从而在无法准确识别出轻睡状态的同时也无法针对轻睡状态的最佳睡眠环境进行实时精确的调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睡眠状态的环境参数调控方法及终端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准确识别出轻睡状态的同时也无法针对轻睡状态的最佳睡眠环境进行实时精确的调控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一种睡眠状态的环境参数调控方法,包括:
采集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产生的触发信号;
若所述触发信号的持续时间大于预设的时间段内,则判定用户处于轻睡状态;
根据与所述轻睡状态匹配的最佳睡眠环境参数调控当前睡眠环境。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睡眠状态的环境参数调控系统,包括:
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产生的触发信号
状态判断模块,用于若所述触发信号的持续时间大于预设的时间段内,则判定用户处于轻睡状态;
调控模块,用于根据与所述轻睡状态匹配的最佳睡眠环境参数调控当前睡眠环境。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睡眠状态环境参数调控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就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睡眠状态的环境参数调控方法的实现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发明实施例,采集用户进入睡眠后产生的触发信号,并根据触发信号判定用户处于轻睡状态,并根据轻睡状态调控当前睡眠环境,达到适合用户轻睡状态的最佳睡眠环境,从而使用户更快的进入下一深睡阶段的睡眠状态,通过对睡眠状态的精确识别,并针对当前睡眠状态对睡眠环境进行准确实时的调控,有效改善了用户的睡眠习惯和提升了用户的睡眠质量,具有较强的易用性与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睡眠状态的环境参数调控方法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睡眠状态的环境参数调控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睡眠状态的环境参数调控方法的原理实现示意图;
图4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轻睡状态环境温度调控后睡眠时间记录的示例图;
图4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轻睡状态相对湿度浓度调控后睡眠时间记录的实例图;
图4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轻睡状态空气负离子调控后睡眠时间记录的实例图;
图4D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轻睡状态二氧化碳浓度调控后睡眠时间记录的示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睡眠状态的环境参数调控系统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发明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如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参见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睡眠状态的环境参数调控方法应用场景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系统包括信号发生装置1,所述信号发生装置1可以放置于用户枕头下方,在用户头部与枕头发生作用力时,产生触发信号;将触发信号发送至信号识别装置2,所述信号识别装置2用于接收采集到的触发信号并对触发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判断用户当前所处的睡眠状态;将判断结果发送至调控装置3,调控装置3用于启动睡眠环境参数调控器,使睡眠环境参数达到当前睡眠状态的最佳睡眠环境;所述信号发生装置1、信号识别装置2、调控装置3之间以有线或无线(包括wifi、2G、3G、4G、5G等)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传输。具体的环境参数调控方法如下: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睡眠状态的环境参数调控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详述如下:
步骤S201,采集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产生的触发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由信号发生装置采集触发信号,信号发生装置可以包括触发单元,触发单元包括形变触点和限位触点;所述信号发生装置可以放置于枕头的正下方,当用户头部与枕头之间发生作用力,则会使信号发生装置内的形变触点产生形变后与装置另一端的限位触点接触,使电路导通,产生触发信号。所述信号发生装置可以包括多个触发单元,例如根据一般枕头的尺寸,可以设置十六个触发单元纵向并排设置在枕头下方,并根据一般用户头部尺寸,用户头部会使2~3个触发单元发生形变,产生触发信号,从而可以根据触发单元的“有信号”或“无信号”状态判断出是否受到外力作用;当没有外力作用时,形变触点与限位触点不会接通,不会产生触发信号;当有外力作用时,形变触点与限位触点接通产生触发信号。
睡眠周期包括快速眼动睡眠期(REM)和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用户进入睡眠状态是指进入非快速动眼睡眠期,根据触发信号监测用户睡眠状态。
当用户头部在枕头上发生转动或移动,则会在信号发生装置上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使受力的2~3个触发单元发生形变,产生对应的触发信号。在头部每次轻微转动或移动,都会使相应的触发单元发生信号状态的改变,可以是从“有信号”到“无信号”状态,也可以是从“无信号”到“有信号”状态,从而可以根据触发信号的状态准确判断用户进入睡眠的状态。
可选的,所述采集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产生的触发信号,包括:
获取触发信号状态改变的频率;
根据触发信号状态改变的频率识别用户的头动频率或用户头部在枕头上的变换位置的频率。
在本实施例中,头部位置的改变,是指在预定时间内,用户处于同一睡姿时的头部位置发生改变的次数,比如在第一时间点,侧卧的位置为A,在第二时间点侧卧的位置为B,如果A与B不同,则认为头部位置发生改变,如果第一时间点为侧卧,第二时间点为仰卧,则可以根据第一时间点或第二时间点的睡姿进行推测计算,得到两个时间点处于相同睡姿时的位置,再比较位置是否相同。而头动频率则包括在预定时间内头部不同睡姿的变换次数,可以预先将枕头划分为多个区域,比如可以为3个区域,确定每个区域的头动频率。或者,也可以根据用户的头部位置为中心,作为区域的中心点;区域的半径可以为头部由仰卧变换为侧卧时的最远移动距离,比如由仰卧的中心点,到侧卧的最远侧的距离。
触发单元在受到作用力和失去作用力时,保持接通与断开状态,根据触发单元的输出的信号获取触发信号的状态改变频率,根据触发信号的状态改变频率识别出用户的头动频率和头部在枕头上变换位置的频率;例如:放置在枕头下方的信号发生装置,包括16个触发单元,每个触发单元包括一个气囊,一个形变触点和一个限位触点,每个触发单元从一端至另一端编号1-16号,若在初始状态用户头部作用力施加在7、8、9号,采集到的是7、8、9号触发单元导通状态的触发信号,当用户头部发生转动,触发信号由7、8、9号导通变化为6、7、8号导通,触发信号的状态改变一次,则识别用户头部发生一次转动;若触发信号由7、8、9号导通直接变化为4、5、6号导通,则判断用户头部发生一次位置改变。
步骤S202,若所述触发信号的持续时间大于预设的时间,则判定用户处于轻睡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触发信号的状态持续时长判断用户所处的睡眠状态,例如,若用户当前头部的作用力施加在编号为6、7、8的触发单元上,获取的6、7、8号装置的触发信号一直为导通状态,且信号持续时间超过预设的一定时长或者导通信号持续时间超过10分钟或15分钟,或在30分钟内发生一次或两次信号状态的改变,则可以判定用户进入轻睡状态。
另外,当接收到的触发信号的来源于枕边,即由1号或者16号触发单元产生的触发信号,在触发信号持续60秒后,信号发生装置还可以发出语音提示;若相邻触发单元同时产生的触发信号大于6个时,说明同时压住了6个触发单元,不符合正常使用规律,则发出语音提示“压住枕头了”,及时提醒用户调整睡姿。
需要说明的是,在采集触发信号过程中,若采集的触发信号的持续时长小于60秒,则将采集的持续时间小于60秒的触发信号归零,重新采集触发信号并统计触发信号的持续时间。
可选的,所述若所述触发信号的持续时间大于预设的时间,则判定用户处于轻睡状态,包括:
若在同一区域检测到头动频率为1~2次/30分钟,且在不同区域的总的头动频率小于3次/30分钟,以及用户头部在枕头上变换位置的频率小于2次/30分钟,则识别用户当前睡眠状态为轻睡眠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当在同一区域检测到头动频率为1~2次/30分钟,且在不同区域的总的头动频率小于3次/30分钟,以及用户头部在枕头上变换位置的频率小于2次/30分钟时,可以确认用户当前睡眠状态处于轻睡眠状态;经检测,通过上述头动频率以及变换位置的频率所确定的睡眠状态,与脑电波检测到的睡眠状态吻合。
在当前产生触发信号的触发单元所在位置的左边或右边2-3个触发单元的范围内为同一区域内,例如,若当前产生触发信号的位置为6、7、8号触发单元,则从4号至10号定义为同一区域。在本实施例中,当在同一区域检测到头动频率为1~2次/30分钟,且在不同区域的总的头动频率小于3次/30分钟,以及用户头部在枕头上变换位置的频率小于2次/30分钟,这三个条件中任意两个满足要求时,也可以确认用户当前处于轻睡状态。由于触发单元设置在枕头下方,当用户头部发生轻微转动或移动即可检测到触发单元是否发生状态改变,从而准确识别用户的睡眠状态。
步骤S203,根据与所述轻睡状态匹配的最佳睡眠环境参数调控当前睡眠环境。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睡眠阶段都对应一个最佳睡眠环境参数,良好的睡眠环境有利于按照正常的睡眠周期循环进行,从而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在用户进入轻睡状态,检测当前睡眠环境,若当前睡眠环境与轻睡状态的最佳环境不匹配,则实时调控当前睡眠环境,达到轻睡状态下所需的最佳睡眠环境,从而提高睡眠质量,使得用户尽快进入下一个深睡状态阶段,改善睡眠习惯。所述调控装置还可以根据用户的年龄、体重以及历史睡眠数据统计用户睡眠规律,并根据用户身体特征以及当前不同的睡眠阶段实时调控睡眠环境参数,可以根据每天的具体睡眠情况以及用户运动或身体特征进行实时最佳睡眠环境参数的调整,而不是按照制定的同一个参数调控模板固定的进行调控。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与所述轻睡状态匹配的睡眠环境参数调控当前睡眠环境,包括:
根据与所述轻睡眠状态匹配的睡眠环境参数调控当前睡眠环境的环境温度、相对湿度、负离子浓度、二氧化碳浓度。
在本实施例中,环境参数可以包括:环境温度、相对湿度、负离子浓度以及二氧化碳浓度等,另外可以还包括光照强度,光照波长,色温以及光颜色等。
通过根据当前睡眠环境以及当前睡眠状态,启动环境温度调控装置、相对湿度调控装置、负离子浓度调控装置以及二氧化碳浓度调控装置,进行睡眠环境参数的调控,使得睡眠环境与当前轻睡状态更加匹配,满足当前轻睡状态所需的最佳睡眠环境。
具体的,根据当前轻睡状态进行睡眠环境参数的调整包括:将所述环境温度调控至20摄氏度至21摄氏度,所述负离子浓度调控至每立方厘米8000-12000个,其中小粒径的负离子调控至每立方厘米5000-8000个;将相对湿度调控至50-60%RH;二氧化碳浓度调控至0.08%~0.10%。
所述温度调控包括制冷和制热调控,可以升温或者降温,调控至所需温度;当用户处于浅睡期,将环境温度调控至20至21摄氏度,有助于用户更快的进入轻睡状态,减少进入轻睡状态的的时间,从而把更多的时间留在睡眠周期中,增加睡眠时间如图4A所示的温度参数调控后睡眠时间记录的示例图,在相对湿度为40-70%RH,二氧化碳浓度为0.08-0.10%,负离子浓度为3000-5000个/CM3,气流速度为22-26CM/S的环境测试条件下,检测到将环境温度调控至20至21摄氏度,相对于其他环境温度,用户进入轻睡状态的时间最早,从而可以缩短用户浅睡期的时间,增加睡眠期的时间,改善用户的睡眠质量。
所述相对湿度调控可以是根据当前睡眠状态,对睡眠环境进行除湿或者加湿处理,调控至所需湿度,例如图4B所示的湿度调控后睡眠时间记录的示例图,在空气负离子浓度为8000-12000个/CM3,二氧化碳浓度浓度为0.08-0.10%,环境温为20℃-21℃,气流速度为22-26CM/S的环境测试条件下,将相对湿度调控至相对湿度50-60%RH,相对于其他相对湿度,用户进入轻睡状态的时间最早,缩短了浅睡期的时长,当前相对湿度为用户轻睡状态所需的最佳湿度。
所述负离子浓度的调控,可以通过启动或停止命令控制当前睡眠环境中的负离子浓度,以及小粒径的负离子浓度,负离子浓度对于改善人的睡眠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小粒径的负离子浓度,因此在调控负离子浓度的同时也对小粒径的负离子进行细微的调控,从而满足用户轻睡状态的最佳睡眠环境;例如图4C所示的负离子浓度调控后睡眠时间记录的的示例图,在相对湿度为40-70%RH,二氧化碳浓度为0.08-0.10%,环境温度为20℃-21℃,气流速度为22-26CM/S的环境测试条件下,将负离子浓度调节到8000~12000个/CM3,其中负离子小粒径的浓度调控到5000~8000个/CM3,相对其他负离子浓度,用户进入轻睡状态的时间最早,所调节的负离子浓度为当前轻睡状态的最佳浓度值,可以达到提前进入轻睡状态的效果,有助于增加用户睡眠时长。
所述二氧化碳浓度的调节,在一定范围内,适当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刺激到外周和中枢的化学感受器,使呼吸中枢兴奋,促进人体呼吸;当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则会抑制呼吸,使呼吸变弱,肺通气量不能再继续增加,因此通过分离二氧化碳或者增加二氧化碳对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调控,使二氧化碳浓度维持在适于睡眠的浓度,如图4D所示的二氧化碳浓度调控后睡眠时间记录的示例图,在空气负离子浓度为8000-12000个/CM3,相对湿度为50-60%RH,环境温度为20℃-21℃,气流速度为22-26CM/S的环境测试条件下,二氧化碳浓度维持在0.08%~0.10%时,可以使用户更早的进入轻睡状态,同时也说明当前0.08%~0.10%浓度值为轻睡状态最佳浓度值。
可选的,所述根据与所述轻睡状态匹配的睡眠环境参数调控当前睡眠环境,还包括:
将气流速度调控至21~23厘米/秒。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通风模块保持睡眠环境与外界空气的流通,保证轻睡状态下所需的最佳空气流动速度。
在本实施例中,由多个环境调控模块,根据触发信号准确识别用户所处的睡眠状态,对各个环境参数进行全面调控,用户睡眠状态识别准确率高,环境参数调控精度高,使得环境调控效果好,从而实现最佳睡眠环境与睡眠状态同步变化,保证各个睡眠状态能够维持在一个最舒适的环境,使用户减少进入轻睡状态的时间,增加用户睡眠时间,保证用户的睡眠时长,改善用户睡眠习惯,提高用户的睡眠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睡眠状态的环境参数调控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触发信号采集用户进入轻睡状态的历史时间节点;
在所述历史时间节点之前,调控当前环境至与轻睡状态匹配的睡眠环境。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触发信号还可以统计用户每天进入轻睡状态的时间节点,并根据用户进入轻睡状态的历史时间节点,对环境参数进行提前调控,使用户提前进入轻睡状态的环境,缩短用户进入轻睡状态的时间,增加用户睡眠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容易想到的其他排序方案也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一一赘述。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睡眠状态的环境参数调控方法的原理实现示意图,如图所示,由头部产生的作用力作用于信号发生装置,产生触发信号并对触发信号进行采集,传输至信号识别装置,由信号识别装置对触发信号进行分析、加权计算、判断,识别出当前用户所处的睡眠状态,将睡眠状态信息发送至调控装置,由调控装置根据所处的睡眠状态信息生成对应的控制信号,启动对应参数的控制器,对当前睡眠环境参数进行调控。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参见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睡眠状态的环境参数调控系统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所述系统包括:
信号采集模块51,用于采集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产生的触发信号
状态判断模块52,用于若所述触发信号的持续时间大于预设的时间,则判定用户处于轻睡状态;
调控模块53,用于根据与所述轻睡状态匹配的最佳睡眠环境参数调控当前睡眠环境。
通过本实施例,采集用户进入睡眠后产生的触发信号,并根据触发信号判定用户处于轻睡状态,并根据轻睡状态调控当前睡眠环境,达到适合用户轻睡状态的最佳睡眠环境,从而使用户更快的进入下一深睡阶段的睡眠状态,通过对睡眠状态的精确识别,并针对当前睡眠状态对睡眠环境进行准确实时的调控,有效改善了用户的睡眠习惯和提升了用户的睡眠质量,具有较强的易用性与实用性。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移动终端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移动终端中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的终端设备6包括:处理器60、存储器6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61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6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62。所述处理器6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62时实现上述各个睡眠状态的环境参数调控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101至103。或者,所述处理器6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62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5所示模块51至53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62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61中,并由所述处理器60执行,以完成本发明。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62在所述终端设备6中的执行过程。
所述终端设备6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60、存储器6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仅仅是终端设备6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6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6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61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6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设备6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61也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6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终端设备6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6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终端设备6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61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终端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6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睡眠状态的环境参数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产生的触发信号;
若所述触发信号的持续时间大于预设的时间,则判定用户处于轻睡状态;
根据与所述轻睡状态匹配的最佳睡眠环境参数调控当前睡眠环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眠状态的环境参数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产生的触发信号,包括:
获取触发信号状态改变的频率;
根据触发信号状态改变的频率识别用户的头动频率和用户头部在枕头上变换位置的频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睡眠状态的环境参数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触发信号的持续时间大于预设的时间,则判定用户处于轻睡状态,包括:
若在同一区域检测到头动频率为1~2次/30分钟,且在不同区域的总的头动频率小于3次/30分钟,以及用户头部在枕头上变换位置的频率小于2次/30分钟,则识别用户当前睡眠状态为轻睡眠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眠状态的环境参数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与所述轻睡状态匹配的睡眠环境参数调控当前睡眠环境,包括:
根据与所述轻睡眠状态匹配的睡眠环境参数调控当前睡眠环境的环境温度、相对湿度、负离子浓度、二氧化碳浓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睡眠状态的环境参数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预设的环境参数条件下,将所述环境温度调控至20摄氏度至21摄氏度,所述负离子浓度调控至每立方厘米8000-12000个,其中小粒径的负离子调控至每立方厘米5000-8000个;将相对湿度调控至50-60%RH;二氧化碳浓度调控至0.08%~0.1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眠状态的环境参数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与所述轻睡状态匹配的睡眠环境参数调控当前睡眠环境,还包括:
将气流速度调控至21~23厘米/秒。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眠状态的环境参数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统计所述触发信号采集用户进入轻睡状态的历史时间节点;
在所述历史时间节点之前,调控当前环境至与轻睡状态匹配的睡眠环境。
8.一种睡眠状态的环境参数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产生的触发信号
状态判断模块,用于若所述触发信号的持续时间大于预设的时间,则判定用户处于轻睡状态;
调控模块,用于根据与所述轻睡状态匹配的最佳睡眠环境参数调控当前睡眠环境。
9.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02279.3A CN108733111A (zh) | 2018-07-20 | 2018-07-20 | 一种睡眠状态的环境参数调控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02279.3A CN108733111A (zh) | 2018-07-20 | 2018-07-20 | 一种睡眠状态的环境参数调控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733111A true CN108733111A (zh) | 2018-11-02 |
Family
ID=63927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802279.3A Pending CN108733111A (zh) | 2018-07-20 | 2018-07-20 | 一种睡眠状态的环境参数调控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733111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67329A (zh) * | 2018-12-26 | 2020-07-03 | 广州慧睿思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环境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1594992A (zh) * | 2019-02-20 | 2020-08-2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睡眠环境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4415761A (zh) * | 2021-12-16 | 2022-04-2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79886A (zh) * | 2015-04-30 | 2015-09-0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家电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
CN105920716A (zh) * | 2016-04-26 | 2016-09-07 | 深圳市思立普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睡眠系统 |
CN206166479U (zh) * | 2016-08-25 | 2017-05-17 | 北京彩果连心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多功能气囊的智能枕头 |
CN106724513A (zh) * | 2016-12-30 | 2017-05-31 | 东莞市同祥海绵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记录睡眠数据的枕头及睡眠数据记录方法 |
CN108078551A (zh) * | 2018-01-31 | 2018-05-29 | 成都乐享智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睡眠监测系统及方法 |
-
2018
- 2018-07-20 CN CN201810802279.3A patent/CN10873311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79886A (zh) * | 2015-04-30 | 2015-09-0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家电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
CN105920716A (zh) * | 2016-04-26 | 2016-09-07 | 深圳市思立普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睡眠系统 |
CN206166479U (zh) * | 2016-08-25 | 2017-05-17 | 北京彩果连心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多功能气囊的智能枕头 |
CN106724513A (zh) * | 2016-12-30 | 2017-05-31 | 东莞市同祥海绵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记录睡眠数据的枕头及睡眠数据记录方法 |
CN108078551A (zh) * | 2018-01-31 | 2018-05-29 | 成都乐享智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睡眠监测系统及方法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67329A (zh) * | 2018-12-26 | 2020-07-03 | 广州慧睿思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环境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1594992A (zh) * | 2019-02-20 | 2020-08-2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睡眠环境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4415761A (zh) * | 2021-12-16 | 2022-04-2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044272A (zh) | 睡眠状态监测及睡眠环境参数调控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 |
EP3731698B1 (en) | Bed having snore detection feature | |
Saleem et al. | IoT Healthcare: Design of Smart and Cost‐Effective Sleep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 |
WO2019135971A1 (en) | Bed having physiological event detecting feature | |
KR100942696B1 (ko) | 수면 질 관리 장치 및 방법 | |
US9754471B2 (en) | Electronic switch for controlling a device in dependency on a sleep stage | |
CN104720748B (zh) | 一种睡眠阶段确定方法和系统 | |
CN108733111A (zh) | 一种睡眠状态的环境参数调控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 |
CN105395192A (zh) | 一种基于脑电的可穿戴情感识别方法和系统 | |
WO2019133657A1 (en) | Bed having sensors features for determining snore and breathing parameters of two sleepers | |
CN107595245A (zh) | 一种睡眠管理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 |
CN105827731A (zh) | 基于融合模型的智能化健康管理服务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Ye et al. | FENet: a frequency extraction network for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detection | |
CN104864558A (zh) |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 |
EP3226751A1 (en) | Sleep profiling system with feature generation and auto-mapping | |
JP2020129188A (ja) | 学習方法、学習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学習装置 | |
CA3221578A1 (en) | Determining real-time sleep states using machine learning techniques | |
CN108597619A (zh) | 基于分布式智能体温监控管理系统 | |
CN104305967A (zh) | 着凉风险检测方法和设备 | |
CN105232063B (zh) | 用户心理健康检测方法及智能终端 | |
US12042251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of arrhythmia detection | |
CN109224241A (zh) | 一种睡眠环境参数调控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 |
Al-Makhadmeh et al. | Coalition-base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method for wearable sensor transmitter–receiver antenna communications | |
US20240188896A1 (en) | Dynamic stress scoring with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 |
Saleem et al. | Research Article IoT Healthcare: Design of Smart and Cost-Effective Sleep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2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