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20966A - 神经接续装置 - Google Patents

神经接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20966A
CN108720966A CN201710255907.6A CN201710255907A CN108720966A CN 108720966 A CN108720966 A CN 108720966A CN 201710255907 A CN201710255907 A CN 201710255907A CN 108720966 A CN108720966 A CN 1087209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rve
face
connection device
segment
multiple electro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5590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伯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25590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20966A/zh
Publication of CN1087209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209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5Electrodes for implantation or insertion into the body, e.g. heart electrode
    • A61N1/0551Spinal or peripheral nerve electr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5Implantable neurostimulators for stimulating central or peripheral nerve system
    • A61N1/3606Implantable neurostimulators for stimulating central or peripheral nerve system adapted for a particular treatment
    • A61N1/36103Neuro-rehabilitation; Repair or reorganisation of neural tissue, e.g. after strok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Neurology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Cardiology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神经接续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且装置本体内部包括接收器及传送器,接收器与传送器电性连接;多个电极,设置于第一面及第二面上,第一面上的多个电极与接收器电性连接,第二面上的多个电极与传送器电性连接;电源装置,提供电源至装置本体及多个电极;其中,设置于第一面上的多个电极连接至第一段神经,设置于第二面上的多个电极连接至第二段神经,第一段神经所传送的电子讯号通过多个电极被接收器所接收,电子讯号进一步通过传送器及多个电极传送至第二段神经。

Description

神经接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为一种神经接续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利用多个电极来传递电子讯号的神经接续装置。
背景技术
图1a为一示意图,用以说明神经的简易构造。请参照图1a,神经1(Nerve)是由聚集成束的多个神经纤维12所构成,且神经1包括一保护层10,用以保护多个神经纤维12。神经纤维12本身是由多个神经元所构成,神经元的构造为轴突外并被神经胶质细胞所形成的髓鞘包覆。如此神经能将讯息从人体身体的一处传递到另外一处,使人体能协调指挥动作与进行各种工作。
一旦多个神经纤维12接收到人体其他部位的神经所传送的电子讯号(即动作电位,也称为神经冲动),或该些神经纤维12受到刺激时,该些神经纤维12即会进一步传递该电子讯号至人体其他部位的神经。其中,该些神经纤维12内部的神经元是能传递电子讯号的细胞。因此,对于人类而言,分布于人体中的多个神经是非常重要的结构,一旦神经受损或断裂,将导致人体中的某个部位无法顺利接收到电子讯号,进而使人体产生肢体障碍。
图1b为一示意图,用以说明应用于连接断裂神经的现有技术的结构。请参照图1b,当神经断裂时,神经中的多个神经纤维12也会断裂,导致完整的一段神经变为分离的二段神经(图1b中示出的第一段神经16及第二段神经18)。在现有技术中,有尝试应用一被动组件(例如图1b中示出的电线14)来连接第一段神经16及第二段神经18,并试着通过电线14来将第一段神经16所传送的电子讯号传递至第二段神经18的作法。然而,电线14为一被动组件,电线14在工作期间内不能供应任何平均值大于零的功率至其他组件,且本身无法产生电压、电流等电性特性。因此,当第一段神经16欲通过电线14传送一电子讯号至第二段神经18时,第一段神经16无法将电线14视为神经的一部份,电子讯号因而无法顺利传递至第二段神经18。
因此,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需要提供一种由主动组件所组成的神经接续装置,该神经接续装置本身能产生电压、电流等特性,且能供应任何平均值大于零的功率至其他组件,以使该神经接续装置能视为人体神经的一部分。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接续装置,包括:一装置本体,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且装置本体内部包括一接收器及一传送器,接收器与传送器电性连接;多个电极,设置于第一面及第二面上,第一面上的多个电极与接收器电性连接,第二面上的多个电极与传送器电性连接;一电源装置,提供电源至装置本体及多个电极;其中,设置于第一面上的多个电极连接至一第一段神经,设置于第二面上的多个电极连接至一第二段神经,第一段神经所传送的电子讯号通过设置于第一面上的多个电极被接收器所接收,电子讯号进一步通过传送器及设置于第二面上的多个电极传送至第二段神经。
较佳地,装置本体进一步包括一分析器、一整流器以及一放大器,接收器与分析器电性连接,分析器与整流器电性连接,整流器与放大器电性连接,放大器与传送器电性连接。
较佳地,接收器、分析器、整流器、放大器以及传送器设置在一电路板上,电路板设置于装置本体的内部。
较佳地,第一面上的多个电极与第二面上的多个电极分别排列成一矩形数组。
较佳地,第一面上的多个电极与第二面上的多个电极分别排列成一圆形形状。
较佳地,第一面及第二面上的多个电极的每一个具有一长度。
较佳地,多个电极的每一个的端部为一尖刺形状。
较佳地,电源装置设置于装置本体的内部、一人体内部或人体外部。
较佳地,电源装置为一太阳能驱动电源装置。
较佳地,第一段神经及第二段神经为视神经、人体躯体神经或人体中枢神经的其中之一。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好处与创新特征将可由以下本发明的详细范例连同附属图式而得知。
附图说明
当并同各随附图式而阅览时,即可更佳了解本发明较佳范例的前揭摘要以及上文详细说明。为达本发明的说明目的,各图式中绘有现属较佳的各范例。然应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绘的精确排置方式及设备装置。
图1a为说明神经的简易构造的示意图;
图1b为说明应用于连接断裂神经的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神经接续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b为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个电极于装置本体的第一面上的排列方式示意图;
图2c为说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多个电极于装置本体的第一面上的排列方式示意图;
图3a为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装置本体所具有的模块结构的示意图;
图3b为说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装置本体所具有的模块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神经接续装置的应用的示意图;
图5a为说明本发明的电源装置的一种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5b为说明本发明的电源装置的另一种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6a为说明本发明的电源装置设置于手部的一种设置方式的示意图;以及
图6b为说明本发明的电源装置设置于手部的另一种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 神经
10 保护层
12 神经纤维
14 电线
16 第一段神经
18 第二段神经
2 神经接续装置
20 装置本体
22 电极
201 第一面
203 第二面
2011 接收器
2013 传送器
2015 分析器
2017 整流器
2019 放大器
4 左眼
40 第一段视神经
42 第二段视神经
5、7 电源装置
50、70 电线
6 右手
60 手部神经
601 第一段手部神经
603 第二段手部神经
L1 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参照本发明附图所示的范例。所有图式尽可能以相同组件符号来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份。请注意该多个图式是以简化形式绘成,并未依精确比例绘制。
图2a为一示意图,用以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神经接续装置的侧面结构。请参照图2a,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神经接续装置2包括一装置本体20及多个电极22,装置本体20具有第一面201及第二面203,且装置本体20为一柱状形(例如圆柱形),多个电极22分别设置于装置本体20的第一面201上及第二面203上。其中,多个电极22的每一个具有一长度L1,且多个电极22的每一个的端部为尖刺形状,端部为尖刺形状的电极22有利于让神经接续装置2插入设置于断裂的二段神经中。
另一方面,神经接续装置2包括一电源装置(未于图中示出),该电源装置与装置本体20以及多个电极22电性连接,以提供电源至装置本体20以及多个电极22,并使神经接续装置2成为一主动组件(主动组件是一种具有增益,并具有电流方向的组件)。神经接续装置2在工作期间内可以通过第一面201及第二面203上的多个电极22传递电子讯号(电流)至其他组件,且本身能产生电压、电流而具有电性特性。因此,当断裂的一段神经欲通过神经接续装置2传送一电子讯号至断裂的另一段神经时,断裂的一段神经会因为神经接续装置2本身为一主动组件(可产生电压、电流,并可通过多个电极22而传递电流)而将神经接续装置2视为神经的一部份,断裂的一段神经所传送的电子讯号因而可以顺利传递至断裂的另一段神经。
应了解的是,装置本体20的尺寸大小及多个电极22的每一个的长度L1可视因应实际使用的神经部位而做调整,举例而言,若神经接续装置2是用于连接断裂的二段视神经,装置本体20的大小可调整为与视神经大小相似的小尺寸,多个电极22的每一个的长度L1可调整为便于插入视神经的长度;若神经接续装置2是用于连接断裂的二段中枢神经,装置本体20的大小可调整为与中枢神经大小相似的尺寸,多个电极22的每一个的长度L1可调整为便于插入中枢神经的长度;若神经接续装置2是用于连接断裂的二段躯体神经(例如手部神经或脚部神经),装置本体20的大小可调整为与躯体神经大小相似的大尺寸,多个电极22的每一个的长度L1可调整为便于插入躯体神经的长度。
再者,本发明的多个电极22可以不同的排列方式分别设置于装置本体20的第一面201及第二面203上。图2b为一示意图,用以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个电极于装置本体的第一面上的排列方式;图2c为一示意图,用以说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多个电极于装置本体的第一面上的排列方式。请先参照图2b,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多个电极22于装置本体20的第一面201上是排列成一矩形数组,排列成矩形数组的多个电极22可使装置本体20更稳固的插入设置于断裂的二段神经上。再参照图2c,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多个电极22于装置本体20的第一面201上是排列成一圆形形状,排列成圆形形状的多个电极22可使神经接续装置2的结构更接近真实神经中的结构(多个电极22对应于神经中的多个神经纤维)。其中,虽然未于图2b及图2c中示出,但装置本体20的第二面203上的多个电极22的排列方式会对应于第一面201的排列方式而做调整。
此外,由图2a及图2b可看出,多个电极22的每一个为柱状形式(圆柱),但应了解的是,也可将多个电极22设置成方柱形式、锥状形式(圆锥状或多边形锥状)、片状结构形式或菱形柱状形式的其中之一者,以针对不同种类的神经来搭配使用不同形式的多个电极22,使电子讯号在多个电极22及神经之间的传递效果优化。
图3a为一示意图,用以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装置本体所具有的模块结构。请参照图3a,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装置本体20的内部包括一接收器2011及一传送器2013,接收器2011分别与设置于第一面201上的多个电极22以及传送器2013电性连接,而传送器是分别与设置于第二面203上的多个电极22以及接收器2011电性连接。接收器2011可通过多个电极22以接收到一段神经所传送的电子讯号,之后接收器2011会进一步将该电子讯号传递至传送器2013,而传送器2013会通过多个电极22进一步将该电子讯号传递至另一段神经,如此一来,分离的二段神经可通过多个电极22及装置本体20的作动而成功的传递讯息。
图3b为一示意图,用以说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装置本体所具有的模块结构。请参照图3b,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装置本体20内部除了包括接收器2011及传送器2013外,装置本体20进一步包括一分析器2015、一整流器2017以及一放大器2019,接收器2011与分析器2015电性连接,分析器2015与整流器2017电性连接,整流器2017与放大器2019电性连接,放大器2019与传送器2013电性连接。如此一来,接收器2011通过多个电极22所接收到的电子讯号可以进一步进行分析、整流、放大等动作而传递至传送器2013,以使该电子讯号不会因为经过装置本体20的传送而失真。
再者,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接收器2011、分析器2015、整流器2017、放大器2019以及传送器2013是设置在一电路板(未于图中示出)上,该电路板是设置于装置本体20的内部。此外,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神经接续装置2中的电源装置也可设置于装置本体20中的该电路板上。
图4为一示意图,用以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神经接续装置的应用。请同时参照图3a、图3b及图4,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装置本体20通过第一面201上的多个电极22插入设置于第一段神经16上,并通过第二面203上的多个电极22插入设置于第二段神经18上。当第一段神经16中的多个神经纤维12欲传送多个电子讯号至第二段神经18时,第一段神经16中的多个神经纤维12所传送的多个电子讯号会通过多个电极22传送至装置本体20中的接收器2011(该多个电子讯号的传送示意方式于图4中是用箭头的形式来表示),之后该多个电子讯号会进一步通过装置本体20中的传送器2013及第二面203上的多个电极22而传送至第二段神经18。如此一来,第一段神经16所传送的该多个电子讯号即可通过本发明的神经接续装置而传送至第二段神经18。
应了解的是,第一段神经16会因为神经接续装置本身为一主动组件(可产生电压、电流,并可通过多个电极22而传递电流)而将神经接续装置视为神经的一部份,第一段神经16的多个神经纤维12所传送的该多个电子讯号因而可以顺利传递至第二段神经18中的多个神经纤维12。此外,装置本体20内部所具有的组件可包括图3b中所示出的分析器2015、整流器2017以及放大器2019,以进一步通过分析器2015、整流器2017以及放大器2019来对第一段神经16中多个神经纤维12所传送的该多个电子讯号做处理。
图5a为一示意图,用以说明本发明的电源装置的一种设置方式。请参照图5a,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若将本发明的神经接续装置2用于连接左眼4的第一段视神经40以及第二段视神经42,则神经接续装置2可通过电线50来连接至一电源装置5,电线50可埋藏于人体体内,而电源装置5则可以选择设置于人体体内或是人体体外。再者,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电源装置5可直接设置于神经接续装置2的内部。
图5b为一示意图,用以说明本发明的电源装置的另一种设置方式。请参照图5b,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类似地,若将本发明的神经接续装置2用于连接第一段视神经40以及第二段视神经42,则神经接续装置2可通过电线50来连接至一电源装置5,电线50可埋藏于人体体内,而电源装置5则可为一太阳能电源驱动装置,并埋藏于人体皮肤底下(图5b示出将电源装置5埋藏设置于后背靠近脖子处的皮肤底下,但不限于此处)。如此一来,当人体处在光源底下时(如太阳光、电灯光源等),电源装置5即可通过上述光源来产生电源,并提供电源至神经接续装置2。
图6a为一示意图,用以说明本发明的电源装置设置于手部的一种设置方式。请参照图6a,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若将本发明的神经接续装置2用于连接右手6的手部神经60的第一段手部神经601以及第二段手部神经603,则神经接续装置2可通过电线70来连接至一电源装置7,电线70可埋藏于人体体内,而电源装置7则可以选择设置于人体体内或是人体体外。类似地,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电源装置7可直接设置于神经接续装置2的内部。
图6b为一示意图,用以说明本发明的电源装置设置于手部的另一种设置方式。请参照图6b,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类似地,若将本发明的神经接续装置2用于连接右手6的手部神经60的第一段手部神经601以及第二段手部神经603,则神经接续装置2可通过电线70来连接至一电源装置7,电线70可埋藏于人体体内,而电源装置7则可为一太阳能电源驱动装置,并埋藏于人体皮肤底下(图6b示出将电源装置7埋藏设置于右手6的皮肤底下,但不限于此处)。如此一来,当人体处在光源底下时(如太阳光、电灯光源等),电源装置7即可通过上述光源来产生电源,并提供电源至神经接续装置2。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成功的提供一种本身为主动组件的神经接续装置,该神经接续装置可用于连接断裂的二段神经,断裂的一段神经会因为该神经接续装置本身为一主动组件(可产生电压、电流,并可通过设置于神经接续装置上的多个电极而传递电流),而将该神经接续装置视为神经的一部份,断裂的一段神经所传送的多个电子讯号即可以顺利传递至断裂的另一段神经。此外,本发明的神经接续装置可因应实际使用的神经部位而调整尺寸大小,因此本发明的神经接续装置泛用性非常广,可用于小尺寸的神经部位(例如视神经)或大尺寸的神经(例如躯体(手部、脚部)神经)。
在说明本发明的代表性范例时,本说明书已经提出操作本发明的该方法及/或程序作为一特定顺序的步骤。但是,某种程度上该方法或程序并不会依赖此处所提出的特定顺序的步骤,该方法或程序不应限于所述的该多个特定的步骤顺序。如本技艺专业人士将可了解,其它的步骤顺序也为可行。因此,在本说明书中所提出的特定顺序的步骤不应被视为对于权利要求的限制。此外,关于本发明的方法及/或程序的权利要求不应限于在所提出顺序中的步骤的效能,本技艺专业人士可立即了解该多个顺序可以改变,且仍维持在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内。
熟习此项技艺者应即了解可对上述各项范例进行变化,而不致悖离其广义的发明性概念。因此,应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本揭的特定范例,而是为涵盖归属如后载各请求项所定义的本发明精神及范围内的修饰。

Claims (10)

1.一种神经接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装置本体,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且该装置本体内部包括一接收器及一传送器,该接收器与该传送器电性连接;
多个电极,设置于该第一面及该第二面上,该第一面上的该多个电极与该接收器电性连接,该第二面上的该多个电极与该传送器电性连接;
一电源装置,提供电源至该装置本体及该多个电极;
其中,设置于该第一面上的该多个电极连接至一第一段神经,设置于该第二面上的该多个电极连接至一第二段神经,该第一段神经所传送的电子讯号通过设置于该第一面上的该多个电极被该接收器所接收,该电子讯号进一步通过该传送器及设置于该第二面上的该多个电极传送至该第二段神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接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本体进一步包括一分析器、一整流器以及一放大器,该接收器与该分析器电性连接,该分析器与该整流器电性连接,该整流器与该放大器电性连接,该放大器与该传送器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神经接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接收器、该分析器、该整流器、该放大器以及该传送器设置在一电路板上,该电路板设置于该装置本体的内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接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面上的该多个电极与该第二面上的该多个电极分别排列成一矩形数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接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面上的该多个电极与该第二面上的该多个电极分别排列成一圆形形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接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面及该第二面上的该多个电极的每一个具有一长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接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电极的每一个的端部为一尖刺形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接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源装置设置于装置本体的内部、一人体内部或该人体外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神经接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源装置为一太阳能驱动电源装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接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段神经及该第二段神经为视神经、人体躯体神经或人体中枢神经的其中之一。
CN201710255907.6A 2017-04-18 2017-04-18 神经接续装置 Pending CN1087209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55907.6A CN108720966A (zh) 2017-04-18 2017-04-18 神经接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55907.6A CN108720966A (zh) 2017-04-18 2017-04-18 神经接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20966A true CN108720966A (zh) 2018-11-02

Family

ID=63925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55907.6A Pending CN108720966A (zh) 2017-04-18 2017-04-18 神经接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20966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49608A1 (de) * 2001-01-11 2003-10-08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Siebelektrode zur anbindung an einen nervenstumpf
US20080086188A1 (en) * 2004-05-08 2008-04-10 Bojan Zdravkovic Neural bridge switch
CN101816549A (zh) * 2010-03-09 2010-09-01 东南大学 神经信号探测/激励的电极、双电极、电极阵列及制备方法
WO2011069670A2 (de) * 2009-12-11 2011-06-16 Karlsruher Institut für Technologie Nervenprothes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nervenprothes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49608A1 (de) * 2001-01-11 2003-10-08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Siebelektrode zur anbindung an einen nervenstumpf
US20080086188A1 (en) * 2004-05-08 2008-04-10 Bojan Zdravkovic Neural bridge switch
WO2011069670A2 (de) * 2009-12-11 2011-06-16 Karlsruher Institut für Technologie Nervenprothes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nervenprothese
CN101816549A (zh) * 2010-03-09 2010-09-01 东南大学 神经信号探测/激励的电极、双电极、电极阵列及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85715B2 (en) Methods for restoring and modulating neural activity
WO2019027826A3 (en) MEDICAL DEVICE ORIENTABLE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US20100063557A1 (en) Energy harvesting mechanism
US20130253608A1 (en) Blind sight
CN209731254U (zh) 一种多通道qsfp dd光模块
WO2011057276A3 (en) Three-dimensional penetrating optical-electrical neural interface for selective stimulation and recording
KR101828149B1 (ko) 광 자극을 위한 신경 탐침 모듈 및 그를 구비한 신경 탐침 시스템
CN102805900A (zh) 用于产生人工电触觉的电刺激系统
CN110785205A (zh) 耦接至光电器件的可植入电极
CN103294192A (zh) 一种基于运动想象的led灯开关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8983959A (zh) 一种人工视觉的系统及方法
CN108720966A (zh) 神经接续装置
US20170163178A1 (en) Fabric-based piezoelectric energy harvesting
CN107732070A (zh) 电池模组及组装方法
CN207558027U (zh) 大学生成绩管理自助服务终端机
CN104644330B (zh) 人工耳蜗电极
CN114566036B (zh) 生命体征信号光电变换装置与方法
Zhao et al. A wireless implantable opto-electro neural interface ASIC for simultaneous neural recording and stimulation
EP1959248A3 (en) Capacitive force measuring apparatus
US2021010101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lexible, high-density opto-electronic arrays
TW201836662A (zh) 神經接續裝置
CN107029350A (zh) 一种用于视神经假体的微针阵列电极
CN105142274B (zh) 一种基于实时反馈的光效控制装置
CN208574129U (zh) 康复系统的神经肌肉电信号检测电路以及康复系统
CN204450552U (zh) 模块化立体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