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12136B - 永磁同步电动机温升预测及保护方法、系统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永磁同步电动机温升预测及保护方法、系统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12136B
CN108712136B CN201810393534.3A CN201810393534A CN108712136B CN 108712136 B CN108712136 B CN 108712136B CN 201810393534 A CN201810393534 A CN 201810393534A CN 108712136 B CN108712136 B CN 1087121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temperature
calculating
rotor
st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9353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12136A (zh
Inventor
张碧陶
姚科
高福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HKUST Fok Ying Tung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HKUST Fok Ying Tung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HKUST Fok Ying Tung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HKUST Fok Ying Tung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81039353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121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12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121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121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121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9/00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motors, appropriate for both AC and DC motors
    • H02P29/60Controlling or determin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motor or of the driv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永磁同步电动机温升预测及保护方法、系统和装置,方法包括:对电机定子的发热量进行计算;对电机的散热量进行计算;对电机转子的温度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的电机定子的发热量、电机的散热量和电机转子的温度,对电机的整体温度进行计算;根据电机的整体温度,采用强制风冷和自然冷却中的任一种对电机进行冷却控制;系统包括电机定子发热量计算模块、介质散热能量计算模块、电机转子磁体发热量计算模块、电机整体温度计算模块和电机冷却控制模块;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本发明降低了温升计算的误差,结果更加准确且适用范围广,可广泛应用于电机控制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永磁同步电动机温升预测及保护方法、系统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永磁同步电动机温升预测及保护方法、系统和装置。
背景技术
永磁同步电动机主要是由转子、端盖及定子等各部件组成。其中,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定子结构与普通的感应电动机的结构非常相似,而转子结构与异步电动机的最大不同是在转子上放有高质量的永磁体磁极。永磁同步电动机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效率高、功率因数高等优点。目前,永磁同步电动机已经广泛应用在新能源汽车、注塑机以及机器人等设备。但是,永磁同步电动机在长时间的运行中会出现“温升”现象,如果温升超过一定值,则会造成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磁体失磁,致使永磁同步电动机失控。
为了解决电机“温升”的问题,专利文献(CN 104124666 A)公开了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温升保护方法和系统。该专利公开了通过计算永磁同步电机的定子损耗以及介质的散热公式,计算出电机总的温升动态方程,并经过归一化处理后得出电机电流与时间的反时限曲线,并根据反时限曲线实施过载保护。专利文献(CN 104124666 A)利用反时限曲线可以通过动作时间和过载电流之间的关系将温升控制在最大允许温升范围内,因此能够达到温升保护的目的。但这种通过限制永磁同步电动机过载电流的动作时间来限制温升,具有以下问题:
1)、该方法只考虑了永磁同步电动机定子的发热,并没有考虑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即磁体)的发热。因此,温升计算存在较大的误差;
2)、通过限制永磁同步电动机过载电流的动作时间来限制温升,意味着一旦过载电流超过反时限曲线规定的值,则需要通过减小电流来抑制温升。这种方法不适用于对转矩要求较高的场合,如注塑过程的保压阶段,要求永磁同步电动机持续提供恒定的大扭矩,由此会造成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温升增速,如果此时按照专利文献(CN 104124666 A)提出的方法,则需要减小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电流以及缩减保压阶段的工作时间,这样会造成永磁同步电动机扭矩下降,无法实现保压功能,进而影响了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误差小且适用范围广的永磁同步电动机温升预测及保护方法、系统和装置。
本发明所采取的第一技术方案是:
永磁同步电动机温升预测及保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电机定子的发热量进行计算;
对电机的散热量进行计算;
对电机转子的温度进行计算;
根据计算的电机定子的发热量、电机的散热量和电机转子的温度,对电机的整体温度进行计算;
根据电机的整体温度,采用强制风冷和自然冷却中的任一种对电机进行冷却控制。
进一步,所述对电机定子的发热量进行计算这一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对电机定子的外部注入能量进行计算,所述外部注入能量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1644012080000021
其中,ia、ib和ic分别为电机的a、b和c三相电流;Ra、Rb和Rc分别为电机的a、b和c三相电阻;t为电机运行时间;
对电机定子的自励能量进行计算,所述自励能量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1644012080000022
其中,E为电机反电动势;R为电机等效电阻;t为电机运行时间。
进一步,所述对电机的散热量进行计算这一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对电机的自然冷却热量进行计算,所述自然冷却热量的计算公式为:
wh=σ×s×ΔT×t,
其中,σ是介质导热系数;s是电机定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ΔT是电机初温和末温之间的温差;t为电机运行时间;
对电机的强制风冷热量进行计算,所述强制风冷热量的计算公式为:
wp=ρ×Cp×ΔT×Qf×t,
其中,ρ是空气的密度;Cp是空气的比热;Qf是通风量;ΔT是电机初温和末温之间的温差;t为电机运行时间。
进一步,所述对电机转子的温度进行计算这一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对电机转子的磁通密度进行计算;
根据计算的电机转子的磁通密度,对电机转子的温度进行计算,所述电机转子的温度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1644012080000031
其中,T为电机转子的温度;ψf是电机转子的磁通密度;x1代表电机转子磁体材料的第一温度值;y1代表对应x1温度下的磁通密度;x2代表电机转子磁体材料的第二温度值;y2代表对应x2温度下的磁通密度。
进一步,所述根据计算的电机定子的发热量、电机的散热量和电机转子的温度,对电机的整体温度进行计算这一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计算的电机定子的发热量和电机的散热量,计算电机初温和末温之间的温差,所述电机初温和末温之间的温差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1644012080000032
其中,ΔT是电机初温和末温之间的温差;ia、ib和ic分别为电机的a、b和c三相电流;Ra、Rb和Rc分别为电机的a、b和c三相电阻;c为物质的比热容;m为永磁体的质量;E为电机反电动势;R为电机等效电阻;P为散热能量;
根据计算的电机初温和末温之间的温差以及电机转子的温度,计算电机的整体温度,所述电机的整体温度的计算公式为:
Th=T+△T,
其中,Th为电机的整体温度;T为电机转子的温度;ΔT是电机初温和末温之间的温差。
进一步,所述根据电机的整体温度,采用强制风冷和自然冷却中的任一种对电机进行冷却控制这一步骤,具体为:
判断电机的整体温度是否大于设定阈值,若是,则采用强制风冷的方式对电机进行冷却控制;反之,则采用自然冷却的方式对电机进行冷却控制。
本发明所采取的第二技术方案是:
永磁同步电动机温升预测及保护系统,包括:
电机定子发热量计算模块,用于对电机定子的发热量进行计算;
介质散热能量计算模块,用于对电机的散热量进行计算;
电机转子磁体发热量计算模块,用于对电机转子的温度进行计算;
电机整体温度计算模块,用于根据计算的电机定子的发热量、电机的散热量和电机转子的温度,对电机的整体温度进行计算;
电机冷却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电机的整体温度,采用强制风冷和自然冷却中的任一种对电机进行冷却控制。
进一步,所述电机定子发热量计算模块包括:
外部注入能量计算单元,用于对电机定子的外部注入能量进行计算;
自励能量计算单元,用于对电机定子的自励能量进行计算。
进一步,所述电机整体温度计算模块包括:
温差计算单元,用于根据计算的电机定子的发热量和电机的散热量,计算电机初温和末温之间的温差;
整体温度计算单元,用于根据计算的电机初温和末温之间的温差以及电机转子的温度,计算电机的整体温度。
本发明所采取的第三技术方案是:
永磁同步电动机温升预测及保护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用于加载程序,以执行如第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永磁同步电动机温升预测及保护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计算电机定子的发热量、电机的散热量和电机转子的温度,然后计算电机的整体温度,最后对电机进行冷却控制,相较于现有只考虑定子发热量的温升计算方法,新增了电机转子温度的计算,降低了温升计算的误差,结果更加准确;另外,本发明采用强制风冷和自然冷却中的任一种对电机进行冷却控制,相较于现有通过减小电流和工作时间来抑制升温的方法,本发明能够维持电机的工作电流和工作时间,适用于对转矩要求较高的场合,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永磁同步电动机温升预测及保护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对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步骤编号,其仅为了便于阐述说明而设置,对步骤之间的顺序不做任何限定,实施例中的各步骤的执行顺序均可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来进行适应性调整。
参照图1,本发明的永磁同步电动机温升预测及保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电机定子的发热量进行计算;
对电机的散热量进行计算;
对电机转子的温度进行计算;
根据计算的电机定子的发热量、电机的散热量和电机转子的温度,对电机的整体温度进行计算;
根据电机的整体温度,采用强制风冷和自然冷却中的任一种对电机进行冷却控制。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对电机定子的发热量进行计算这一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对电机定子的外部注入能量进行计算,所述外部注入能量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1644012080000051
其中,ia、ib和ic分别为电机的a、b和c三相电流;Ra、Rb和Rc分别为电机的a、b和c三相电阻;t为电机运行时间;
对电机定子的自励能量进行计算,所述自励能量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1644012080000052
其中,E为电机反电动势;R为电机等效电阻;t为电机运行时间。
其中,外部注入能量是指外部对电机通电时,电流通过电机后产生的热量;自励能量是指电机本身电磁感应所产生的热量。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对电机的散热量进行计算这一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对电机的自然冷却热量进行计算,所述自然冷却热量的计算公式为:
wh=σ×s×ΔT×t,
其中,σ是介质导热系数;s是电机定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实际计算过程中要根据电机定子的形状来确定接触面积的大小;ΔT是电机初温和末温之间的温差;t为电机运行时间;
对电机的强制风冷热量进行计算,所述强制风冷热量的计算公式为:
wp=ρ×Cp×ΔT×Qf×t,
其中,ρ是空气的密度;Cp是空气的比热;Qf是通风量;ΔT是电机初温和末温之间的温差;t为电机运行时间。
本发明根据电机的散热状态计算电机的散热量,当电机处于自然冷却状态时,对电机的自然冷却热量进行计算;当电机处于强制风冷状态时,对电机的强制风冷热量进行计算。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对电机转子的温度进行计算这一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对电机转子的磁通密度进行计算;
根据计算的电机转子的磁通密度,对电机转子的温度进行计算,所述电机转子的温度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1644012080000061
其中,T为电机转子的温度;ψf是电机转子的磁通密度;x1代表电机转子磁体材料的第一温度值;y1代表对应x1温度下的磁通密度;x2代表电机转子磁体材料的第二温度值;y2代表对应x2温度下的磁通密度。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根据计算的电机定子的发热量、电机的散热量和电机转子的温度,对电机的整体温度进行计算这一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计算的电机定子的发热量和电机的散热量,计算电机初温和末温之间的温差,所述电机初温和末温之间的温差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1644012080000062
其中,ΔT是电机初温和末温之间的温差;ia、ib和ic分别为电机的a、b和c三相电流;Ra、Rb和Rc分别为电机的a、b和c三相电阻;c为物质的比热容;m为永磁体的质量;E为电机反电动势;R为电机等效电阻;P为散热能量;
根据计算的电机初温和末温之间的温差以及电机转子的温度,计算电机的整体温度,所述电机的整体温度的计算公式为:
Th=T+△T,
其中,Th为电机的整体温度;T为电机转子的温度;ΔT是电机初温和末温之间的温差。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根据电机的整体温度,采用强制风冷和自然冷却中的任一种对电机进行冷却控制这一步骤,具体为:
判断电机的整体温度是否大于设定阈值,若是,则采用强制风冷的方式对电机进行冷却控制;反之,则采用自然冷却的方式对电机进行冷却控制。
与图1的方法相对应,本发明的永磁同步电动机温升预测及保护系统,包括:
电机定子发热量计算模块,用于对电机定子的发热量进行计算;
介质散热能量计算模块,用于对电机的散热量进行计算;
电机转子磁体发热量计算模块,用于对电机转子的温度进行计算;
电机整体温度计算模块,用于根据计算的电机定子的发热量、电机的散热量和电机转子的温度,对电机的整体温度进行计算;
电机冷却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电机的整体温度,采用强制风冷和自然冷却中的任一种对电机进行冷却控制。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机定子发热量计算模块包括:
外部注入能量计算单元,用于对电机定子的外部注入能量进行计算;
自励能量计算单元,用于对电机定子的自励能量进行计算。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机整体温度计算模块包括:
温差计算单元,用于根据计算的电机定子的发热量和电机的散热量,计算电机初温和末温之间的温差;
整体温度计算单元,用于根据计算的电机初温和末温之间的温差以及电机转子的温度,计算电机的整体温度。
与图1的方法相对应,本发明的永磁同步电动机温升预测及保护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用于加载程序,以执行本发明的永磁同步电动机温升预测及保护方法。
下面以PC33的电机永磁体材料为例,详细介绍本发明的永磁同步电动机温升预测及保护方法的具体步骤流程:
S1、对电机定子的发热量进行计算;
其中,步骤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对电机定子的外部注入能量进行计算,所述外部注入能量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1644012080000071
其中,ia、ib和ic分别为电机的a、b和c三相电流;Ra、Rb和Rc分别为电机的a、b和c三相电阻;t为电机运行时间;
S12、对电机定子的自励能量进行计算,所述自励能量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1644012080000072
其中,E为电机反电动势;R为电机等效电阻;t为电机运行时间。
S2、对电机的散热量进行计算;
其中,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S21、对电机的自然冷却热量进行计算,所述自然冷却热量的计算公式为:
wh=σ×s×ΔT×t,
其中,σ是介质导热系数;s是电机定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ΔT是电机初温和末温之间的温差;t为电机运行时间;
S22、对电机的强制风冷热量进行计算,所述强制风冷热量的计算公式为:
wp=ρ×Cp×ΔT×Qf×t,
其中,ρ是空气的密度;Cp是空气的比热;Qf是通风量;ΔT是电机初温和末温之间的温差;t为电机运行时间。
S3、对电机转子的温度进行计算;
其中,步骤S3包括以下步骤:
S31、对电机转子的磁通密度进行计算;
其中,步骤S31具体为:
根据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等效方程,计算电机转子的磁通密度;
所述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等效方程为:
Figure BDA0001644012080000081
其中,ud是电机直轴(d轴)上的定子电压;uq是电机交轴(q轴)上的定子电压;Rs是定子电阻;λq是电机交轴上的定子磁链;λd是电机直轴上的定子磁链;ωf是电机的电角度;ωr是电机的给定转速;ψf是电机转子的磁通密度;id是电机直轴(d轴)上的定子电流;iq是电机交轴(q轴)上的定子电流;Ld是电机直轴(d轴)上的电感分量;Lq是电机交轴(q轴)上的电感分量;Lmd是电机定子的相电感;Idf是等效电流;np是电机定子的磁极对数;
令等效方程中的id=0和iq=0,则Idf=0,由等效方程计算得到:
Figure BDA0001644012080000082
当id=0和iq=0时,得到uq=E,E为电机反电动势,
进而计算得到电机转子的磁通密度:
Figure BDA0001644012080000083
S32、根据计算的电机转子的磁通密度,对电机转子的温度进行计算,所述电机转子的温度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1644012080000091
其中,T为电机转子的温度;ψf是电机转子的磁通密度;x1代表电机转子磁体材料的第一温度值;y1代表对应x1温度下的磁通密度;x2代表电机转子磁体材料的第二温度值;y2代表对应x2温度下的磁通密度。
本发明计算出电机永磁体的磁通密度后,再根据永磁体的材料特性,算出永磁体的磁通-温度规律方程,进而算出对应磁通量的温度值。为了不失一般性,本发明选取永磁体材料的任意两个温度-磁通值:(x1,y1)和(x2,y2),然后代入计算得到的磁通密度,得到电机转子的温度计算公式。
表1为不同永磁体材料的磁通密度及温度关系表,如表1所示,本发明选用材料型号为PC33的电机永磁体材料,根据表中的饱和磁通量密度列,随机选取对应的温度-磁通值:(25°,520)和(100°,440),然后把这两个参数值代入电机转子的温度的计算公式,进而计算得到电机转子的温度,得到:
Figure BDA0001644012080000092
表1
Figure BDA0001644012080000093
S4、根据计算的电机定子的发热量、电机的散热量和电机转子的温度,对电机的整体温度进行计算;
其中,步骤S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41、根据计算的电机定子的发热量和电机的散热量,计算电机初温和末温之间的温差,所述电机初温和末温之间的温差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1644012080000101
其中,ΔT是电机初温和末温之间的温差;ia、ib和ic分别为电机的a、b和c三相电流;Ra、Rb和Rc分别为电机的a、b和c三相电阻;c为物质的比热容;m为永磁体的质量;E为电机反电动势;R为电机等效电阻;P为散热能量;
本发明综合电机定子的发热量和电机转子的温度,得到:
Figure BDA0001644012080000102
其中,c代表比热容;m代表永磁体的质量;P的定义式如下:
Figure BDA0001644012080000103
代入P的定义式后得到电机初温和末温之间的温差的计算公式:
Figure BDA0001644012080000104
S42、根据计算的电机初温和末温之间的温差以及电机转子的温度,计算电机的整体温度,所述电机的整体温度的计算公式为:
Th=T+△T,
其中,Th为电机的整体温度;T为电机转子的温度;ΔT是电机初温和末温之间的温差;
分别代入T和△T后得到:
Figure BDA0001644012080000105
S5、根据电机的整体温度,采用强制风冷和自然冷却中的任一种对电机进行冷却控制。
其中,步骤S5具体为:判断电机的整体温度是否大于设定阈值,若是,则采用强制风冷的方式对电机进行冷却控制;反之,则采用自然冷却的方式对电机进行冷却控制。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永磁同步电动机温升预测及保护方法、系统和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循环切换自然冷却和强制风冷的冷却控制方式,使得电机维持在一定温度,能够保持永磁同步电动机长时间的工作,不降低电机扭矩且不影响电机使用性能。
2)、本发明根据电机实时温度上限和下限实施强制风冷,能够有效节能。
3)、本发明基于电机整体温度的计算,能够实现电机性能的最优发挥。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3)

1.永磁同步电动机温升预测及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对电机定子的发热量进行计算;
对电机的散热量进行计算;
对电机转子的温度进行计算;
根据计算的电机定子的发热量、电机的散热量和电机转子的温度,对电机的整体温度进行计算;
根据电机的整体温度,采用强制风冷和自然冷却中的任一种对电机进行冷却控制;
所述对电机定子的发热量进行计算这一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对电机定子的外部注入能量进行计算,所述外部注入能量we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597842080000011
其中,ia、ib和ic分别为电机的a、b和c三相电流;Ra、Rb和Rc分别为电机的a、b和c三相电阻;t为电机运行时间;
对电机定子的自励能量进行计算,所述自励能量wi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597842080000012
其中,E为电机反电动势;R为电机等效电阻;t为电机运行时间;
所述对电机的散热量进行计算这一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对电机的自然冷却热量进行计算,所述自然冷却热量wh的计算公式为:
wh=σ×s×ΔT×t,
其中,σ是介质导热系数;s是电机定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ΔT是电机初温和末温之间的温差;t为电机运行时间;
对电机的强制风冷热量进行计算,所述强制风冷热量wp的计算公式为:
wp=ρ×Cp×ΔT×Qf×t,
其中,ρ是空气的密度;Cp是空气的比热;Qf是通风量;ΔT是电机初温和末温之间的温差;t为电机运行时间;
所述对电机转子的温度进行计算这一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对电机转子的磁通密度进行计算;
根据计算的电机转子的磁通密度,对电机转子的温度进行计算,所述电机转子的温度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597842080000021
其中,T为电机转子的温度;ψf是电机转子的磁通密度;x1代表电机转子磁体材料的第一温度值;y1代表对应x1温度下的磁通密度;x2代表电机转子磁体材料的第二温度值;y2代表对应x2温度下的磁通密度;
所述根据计算的电机定子的发热量、电机的散热量和电机转子的温度,对电机的整体温度进行计算这一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计算的电机定子的发热量和电机的散热量,计算电机初温和末温之间的温差,所述电机初温和末温之间的温差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597842080000022
其中,ΔT是电机初温和末温之间的温差;ia、ib和ic分别为电机的a、b和c三相电流;Ra、Rb和Rc分别为电机的a、b和c三相电阻;c为物质的比热容;m为永磁体的质量;E为电机反电动势;R为电机等效电阻;P为散热能量;
根据计算的电机初温和末温之间的温差以及电机转子的温度,计算电机的整体温度,所述电机的整体温度的计算公式为:
Th=T+△T,
其中,Th为电机的整体温度;T为电机转子的温度;ΔT是电机初温和末温之间的温差;
所述根据电机的整体温度,采用强制风冷和自然冷却中的任一种对电机进行冷却控制这一步骤,具体为:
判断电机的整体温度是否大于设定阈值,若是,则采用强制风冷的方式对电机进行冷却控制;反之,则采用自然冷却的方式对电机进行冷却控制。
2.永磁同步电动机温升预测及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机定子发热量计算模块,用于对电机定子的发热量进行计算;
介质散热能量计算模块,用于对电机的散热量进行计算;
电机转子磁体发热量计算模块,用于对电机转子的温度进行计算;
电机整体温度计算模块,用于根据计算的电机定子的发热量、电机的散热量和电机转子的温度,对电机的整体温度进行计算;
电机冷却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电机的整体温度,采用强制风冷和自然冷却中的任一种对电机进行冷却控制;
所述电机定子发热量计算模块包括:
外部注入能量计算单元,用于对电机定子的外部注入能量进行计算;
自励能量计算单元,用于对电机定子的自励能量进行计算;
所述电机整体温度计算模块包括:
温差计算单元,用于根据计算的电机定子的发热量和电机的散热量,计算电机初温和末温之间的温差;
整体温度计算单元,用于根据计算的电机初温和末温之间的温差以及电机转子的温度,计算电机的整体温度。
3.永磁同步电动机温升预测及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用于加载程序,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同步电动机温升预测及保护方法。
CN201810393534.3A 2018-04-27 2018-04-27 永磁同步电动机温升预测及保护方法、系统和装置 Active CN1087121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93534.3A CN108712136B (zh) 2018-04-27 2018-04-27 永磁同步电动机温升预测及保护方法、系统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93534.3A CN108712136B (zh) 2018-04-27 2018-04-27 永磁同步电动机温升预测及保护方法、系统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12136A CN108712136A (zh) 2018-10-26
CN108712136B true CN108712136B (zh) 2020-12-04

Family

ID=63867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93534.3A Active CN108712136B (zh) 2018-04-27 2018-04-27 永磁同步电动机温升预测及保护方法、系统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121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11719B (zh) * 2018-11-06 2021-09-24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磁钢温度估算方法及系统
CN109861172B (zh) * 2019-03-29 2020-07-03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电机过热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12059243B (zh) * 2020-09-17 2021-08-17 广州夕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元器件加工用钻孔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6000A (zh) * 2011-03-17 2011-08-17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电机及其绕组温度的检出方法和装置、热保护方法和装置
CN104081652A (zh) * 2012-01-20 2014-10-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永磁体电动机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6404208A (zh) * 2016-09-08 2017-02-15 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电动机绕组温度的方法及包含电动机的设备
CN106998170A (zh) * 2016-08-31 2017-08-01 南京奥联汽车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反馈电流的直流电机过热保护方法及其实现步骤
CN107147349A (zh) * 2017-06-08 2017-09-08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感应电机主动热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6000A (zh) * 2011-03-17 2011-08-17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电机及其绕组温度的检出方法和装置、热保护方法和装置
CN104081652A (zh) * 2012-01-20 2014-10-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永磁体电动机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6998170A (zh) * 2016-08-31 2017-08-01 南京奥联汽车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反馈电流的直流电机过热保护方法及其实现步骤
CN106404208A (zh) * 2016-09-08 2017-02-15 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电动机绕组温度的方法及包含电动机的设备
CN107147349A (zh) * 2017-06-08 2017-09-08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感应电机主动热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永磁同步电机三维全域温度场与温度应力耦合研究;丁树业 等;《电机与控制学报》;20180131;第22卷(第1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12136A (zh) 2018-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ng et al. Power loss and thermal analysis of a MW high-speed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achine
Dong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surface-mounted and interior permanent-magnet motors for high-speed applications
CN108712136B (zh) 永磁同步电动机温升预测及保护方法、系统和装置
Karamanakos et al. Model predictive torque and flux control minimizing current distortions
Amerise et al. Open-end windings induction motor drive with floating capacitor bridge at variable DC-link voltage
WO2006024920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wound rotor synchronous motor
Wang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flux-weakening control methods for PMSM drive over wide speed range
Ding et al. Maximum ratio of torque to copper loss control for hybrid excited flux-switching machine in whole speed range
Monajemy et al. Control and dynamics of constant-power-loss-based operation of permanent-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drive system
Pothi et al. Comparison of flux-weakening control strategies of novel hybrid-excited doubly salient synchronous machines
Hua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flux-switching and doubly-salient PM machines particularly on torque capability
CN113938081A (zh) 基于温度预测的永磁同步电机自适应在线控制方法及系统
Liu et al. Saliency enhancement of salient pole wound field synchronous machines for variable speed applications
Peña-Gonzalez et al. Scalar/vector sensorless control combination solution for induction motor drives at whole speed range operation
Hosseinzadeh Soreshjani et al. Classical direct torque control performance of line start PM synchronous motor for different conditions
Xu et al. Comparative research of two flux-weakening method of PMSMs in high speed range
Zhang et al. Sensorless Control of Synchronous Reluctance Motor over Full Speed Range
Yunhao et al. The stator flux linkage adaptive SVM-DTC control strategy of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Chen et al. FEA-based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for IPMSM Drive with Consideration of Saturation and Cross-Coupling Influence
Pairo et al. Loss‐based investigation and hybrid compensation of parameter variation effects on control of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s
Tsuji et al. A simplified MRAS based sensorless vector control method of induction motor
Subha Lakshmi et al.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of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for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Using ANSYS Maxwell
Baker et al. Influence of stator split-ratio upon the thermally limited power-envelope of a permanent-magnet electrical machine
Dehgosha et al. Three-Dimensional Thermal Analysis of a Rotor-Excited Axial Flux Switching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 by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ethod
Soreshjani et al. Direct torque and flux controlled space vector modulated (DTFC-SVM) based on fuzzy logic controller for line-start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and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achin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