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96372B - 一种保持系统配置一致性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保持系统配置一致性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96372B
CN108696372B CN201710221872.4A CN201710221872A CN108696372B CN 108696372 B CN108696372 B CN 108696372B CN 201710221872 A CN201710221872 A CN 201710221872A CN 108696372 B CN108696372 B CN 1086963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figuration
environment configuration
environment
node server
configuration f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218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96372A (zh
Inventor
岳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22187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963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96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963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963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963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3Assignment of logical groups to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66Checking the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2866Architectures; Arrangements
    • H04L67/30Profi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持系统配置一致性的方法系统,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例需求方可以在用户终端上传环境配置文件以及需求的子集群服务器的集群标识到配置管理服务器,配置管理服务器可以将环境配置文件分发到各个子集群服务器的节点服务器中,各个节点服务器就可以基于该环境配置文件调用该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实现与该环境配置文件一致的配置。上述过程中利用配置管理服务器统一管理环境配置文件,还采用预先配置的针对不同操作系统的针对各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对该节点服务器的环境进行配置,简单方便,无需利用docker容器,相对docker容器的方案对系统资源占用少,扩展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保持系统配置一致性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保持系统配置一致性的方法和一种保持系统配置一致性的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集群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所谓计算机集群,是一种计算机系统,它通过一组松散集成的计算机软件和/或硬件连接起来高度紧密地协作完成计算工作。例如阿里巴巴的云计算业务,云计算的基础是云计算集群,而云计算集群是由大量计算机服务器构成。其中,服务器的基本组成包括物理硬件和计算机内核系统。目前主流的计算机内核系统是Linux(基于UNIX(尤尼斯)操作系统发展而来的一种克隆系统),Ubuntu(一个以桌面应用为主的Linux操作系统),CentOS(Community EnterpriseOperating System,社区企业操作系统)等。计算机内核系统是由大量系统软件构成。而不同的计算机内核系统包含很多不同的软件,甚至同一个内核系统软件也包含不同的版本和配置,这里将这些系统软件和软件的系统配置归结为计算机内核系统配置。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机服务器上会装有不同的内核系统,可以用系统配置来表示。而不同的应用会有不同的系统配置,例如数据库的应用程序需要系统配置中包含MySQL(关系型数据库)的rpm(Redhat Package Manager,RPM软件包管理器)包;而邮箱的应用程序需要系统配置中包含nginx(一个高性能的HTTP和反向代理服务器)的系统配置。
在实际应用中,保证云集群中负责同一业务的子服务器集群的系统配置符合期望且一致。这是云集群能提供稳定,高效的服务的关键。在先的技术可以利用docker(一个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将各个程序对系统配置的依赖全部打包到可移植的容器中,然后将容器发布到各个Linux节点服务器中。但是该种容器很大,其需要占用很多机器资源,另外,容器的下载速度很慢,系统运行时间过长。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保持系统配置一致性的方法和相应的一种保持系统配置一致性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保持集群系统配置一致性的方法,包括:
配置管理服务器接收用户终端上传的环境配置文件以及集群标识;
各节点服务器向配置管理服务器发送轮询请求;所述轮询请求包括节点服务器标识;
配置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轮询请求中的节点服务器标识与集群标识的对应关系查找对应的集群标识;
配置管理服务器将对应所述集群标识的环境配置文件返回给所述节点服务器;
节点服务器针对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每个系统环境配置项,调用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保持集群系统配置一致性的方法,应用于配置管理服务器,包括:
接收用户终端上传的环境配置文件以及集群标识;
接收各节点服务器发送的轮询请求;所述轮询请求包括节点服务器标识;
根据节点服务器标识与集群标识的对应关系查找对应的集群标识;
将对应所述集群标识的环境配置文件返回给所述节点服务器,以供节点服务器针对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每个系统环境配置项,调用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保持集群系统配置一致性的方法,应用于节点服务器,包括:
向配置管理服务器发送轮询请求;所述轮询请求包括节点服务器标识;
接收配置管理服务器返回所述节点服务器标识所属的集群标识的系统环境配置文件;
针对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每个系统环境配置项,调用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保持集群系统配置一致性的系统,包括:
配置管理服务器和至少一个子服务器集群;每个子服务器集群包括至少一个节点服务器;
所述配置管理服务器包括:
环境配置文件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终端上传的环境配置文件以及集群标识;
集群标识查找模块,用于根据节点服务器标识与集群标识的对应关系查找对应的集群标识;
环境配置文件返回模块,用于将对应所述集群标识的环境配置文件返回给所述节点服务器;
每个节点服务器包括:
轮询模块,用于向配置管理服务器发送轮询请求;所述轮询请求包括节点服务器标识;
一致化配置模块,用于针对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每个系统环境配置项,调用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配置管理服务器,包括:
环境配置文件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终端上传的环境配置文件以及集群标识;
轮询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各节点服务器发送的轮询请求;所述轮询请求包括节点服务器标识;
集群标识查找模块,用于根据节点服务器标识与集群标识的对应关系查找对应的集群标识;
环境配置文件返回模块,用于将对应所述集群标识的环境配置文件返回给所述节点服务器,以供节点服务器针对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每个系统环境配置项,调用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节点服务器,包括:
轮询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向配置管理服务器发送轮询请求;所述轮询请求包括节点服务器标识;
环境配置文件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配置管理服务器返回所述节点服务器标识所属的集群标识的系统环境配置文件;
一致化配置模块,用于针对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每个系统环境配置项,调用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装置,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其上存储有指令的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当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前述应用于配置管理服务器的一个或多个的一种保持集群系统配置一致性方法。
相应的,本申请还公开了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当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装置执行如前述应用于配置管理服务器的一个或多个的一种保持集群系统配置一致性方法。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其上存储有指令的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当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前述应用于节点服务器的一个或多个的一种保持集群系统配置一致性方法。
相应的,本申请还公开了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当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前述应用于节点服务器的一个或多个的一种保持集群系统配置一致性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需求方可以在用户终端上传环境配置文件以及需求的子集群服务器的集群标识到配置管理服务器,然后配置管理服务器可以将环境配置文件分发到各个子集群服务器的节点服务器中,各个节点服务器就可以基于该环境配置文件调用该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实现与该环境配置文件一致的配置。上述过程中利用配置管理服务器统一管理环境配置文件,还采用预先配置的针对不同操作系统的针对各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对该节点服务器的环境进行配置,简单方便,无需利用docker容器,相对docker容器的方案对系统资源占用少,扩展性强。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申请的一种保持系统配置一致性的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1B是本申请的一种保持集群系统配置一致性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的一种保持集群系统配置一致性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的配置管理服务器侧的一种保持集群系统配置一致性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的节点服务器侧的一种保持集群系统配置一致性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的一种保持系统配置一致性的系统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6是本申请的一种配置管理服务器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7是本申请的一种节点服务器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8是本申请的一种服务器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保持系统配置一致性的系统架构图。本申请实施例包括配置管理服务器110,各子服务器集群120,至少一个用户终端130,其中,每个子服务器集群120包括至少一个节点服务器121,管理终端140。
本申请实施例在配置管理服务器110设置一个sever服务,在各节点服务器121设置一个一致性客户端,即client服务。
在sever服务中配置一套环境配置文件的上传流程,以及环境配置文件的配置规则。在用户终端访问配置管理服务器110时,sever服务为该用户终端返回配置页面,接收需求方用户在用户终端上传的环境配置文件,对环境配置文件的内容进行格式识别等。
在cliet服务中配置一套环境配置文件的获取、解析和执行流程,使所在节点服务器可以获取需求相应子服务器集群的需求方用户的环境配置文件,可以根据配置规则解析该环境配置文件,然后根据节点服务器当前的系统类型调用相应系统类型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应用程序接口)去进行系统环境的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client服务中,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针对本申请实施例需求的系统环境配置项,设置了相应操作系统的配置API,比如对于安装应用程序这一系统环境配置项,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有windows安装接口,在linux操作系统有对应linux的安装接口,在苹果OS系统有对应苹果OS系统的安装接口。各个操作系统对程序进行安装的接口不尽相同。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针对各种系统环境配置项,设置了多套接口,一套接口对应一个操作系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配置规则支持系统环境配置项可以包括下述情况:
1、rpm包的依赖配置项:
包括各个节点服务器对rpm(Redhat Package Manager,帽子包管理器)包的依赖信息,例如rpm包的数量、种类等等;
2、cgroup的依赖配置项:
包括各个节点服务器对各种物理资源,例如内存、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网络带宽、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端口)等的依赖信息等。
3、系统core(core文件是系统软件出现问题后产生的信息记录)的依赖配置项:
包括各个节点服务器对系统崩溃等的错误监控程序的依赖信息。具体包括:core的路径修改,以及core的报警和收敛等。
4、启动前的硬件检查配置项,包括:磁盘类型检查配置项、网络类型检查配置项、内存检查配置项以及系统检查配置项、应用程序配置项等,具体介绍如下:
4.1磁盘类型检查配置项具体可以包括:
a、sata(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串行高级技术附件)、ssd(Solid State Drives,固态硬盘)等的类型的检查;
b、是否4k对齐;
其中,4K对齐是国际硬盘设备与材料协会为新型数据结构格式所采用的名称,所谓4K对齐就是符合4K扇区定义格式化过的硬盘,并且按照4K扇区的规则写入数据。
c、是否可以WriteCache(写入缓存)配置信息;
d、文件类型检查;
e、盘块数检查;
f、挂载选项的检查配置信息等。
4.2:网络类型检查配置项具体可以包括:
a、网卡绑定的检查;
b、最小网卡速度的检查等。
4.3:内存检查配置项具体可以包括:
a、最小内存速度;
b、内存是否OverWrite(文件覆盖)等。
4.4:系统检查配置项具体可以包括:
a、最小文件打开数;
b、是否打开Raid(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磁盘阵列);
c、最小内存的需求
d、分区类型的需求等。
4.5:应用程序配置项:
包括安装了哪些应用程序。
当然,上述系统环境配置项仅仅是例举的功能示例,具体的系统环境配置项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添加或者删除,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其加以修改。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自定义配置项名称,在配置项名称后面描述具体的项目,比如环境配置文件中<application:阿里旺旺.exe、IE.exe>表示,系统中安装的应用程序包括阿里旺旺程序、IE浏览器程序。当然,具体配置项的定义格式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其加以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上述系统环境配置项,在client中设置了多套操作系统的配置接口,以方便client根据所在计算机节点的操作系统执行相应的一致化操作,保证系统环境的配置能够正常执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需求方可以根据配置规则,按照需求的系统环境,选择相应配置项的配置信息,按照预设规则进行编写,然后生成环境配置文件,然后需求方可以将该环境配置文件,以及其指定的子服务器集群的集群标识通过其用户终端130上传至配置管理服务器110。
配置管理服务器110的sever服务接收到上述环境配置文件盒集群标识后,则根据该集群标识将该环境配置文件发送至相应子服务器集群的各个节点服务器中;
该子服务器集群120的各节点服务器的client服务则解析该环境配置文件,根据配置优先级,逐级对应该配置项的相应操作系统的配置接口进行一致性配置。
各节点服务器的client服务返回配置成功与否的结果给配置管理服务器110,管理服务器根据各节点服务器的配置成功结果判断相应子服务器集群是否一致性成功,将成功或者未成功的结果通知给用户终端130。
其中,当一致性失败,则将失败原因发送给管理终端,方便集群的管理人员监控。
具体的,参照图1B,本申请实施例具体执行步骤可以包括:
步骤A11,用户终端向配置管理服务器发起配置页面访问请求。
步骤A12,配置管理服务器查找本地是否存储了由所述用户终端上传的环境配置文件;如果有,则返回包括环境配置文件的后续配置页面给用户终端;如果没有,则返回不包括所述环境配置文件的配置页面给用户终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需求方可以通过用户终端访问本申请实施例的管理服务器110的配置网站上传环境配置文件。
在实际应用中,需求方可以使用其用户终端130发送配置页面访问请求至配置管理服务器110。该配置页面访问请求可以包括用户标识。其中,该用户标识可以是需求方预先在配置管理服务器注册的用户标识。
对于配置管理服务器110而言,其中可以根据用户终端对环境配置文件的上传情况返回不同的页面。其中配置管理服务器在本地查找是否有对应该用户标识的各种环境配置文件;如果有则返回包括该环境配置文件的后续配置页面给相应用户终端显示。如果没有,则返回不包括环境配置文件的配置页面给相应的用户终端显示。
其中,配置页面中包括用于修改已上传的环境配置文件以及集群标识的修改接口,以及用于上传新的环境配置文件及集群标识的上传接口。需求方可以通过该修改接口修改已上传的环境配置文件以及集群标识,通过上传接口上传新的环境配置文件以及集群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需求方可以使用不同的用户终端,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其加以限制。
对于上述几种页面,还可以有配置规则说明的展示接口或下载接口,基于该展示接口,用户可以浏览该配置规则说明;基于该下载接口,用户可以从该网站中下载配置规则说明。然后需求方可以根据该说明自己按照要求构建环境配置文件。
步骤A13,用户终端展示所述配置页面;当所述配置页面包括环境配置文件的后续配置页面时进入步骤A14和A17,当所述配置页面不包括环境配置文件的后续配置页面时,进入步骤A14。
步骤A14,用户终端在所述配置页面接收用户上传的环境配置文件,以及在所述配置页面中针对所述环境配置文件输入的集群标识。
步骤A15,用户终端将所述需求方的环境配置文件和集群标识上传至配置管理服务器。
需求方可以将其需求的系统环境,根据前述配置规则构建环境配置文件。另外,配置管理服务器可以将所有子服务器集群的标识提供展示给用户终端。用户可以在配置页面中选择导入的环境配置文件,然后选择集群标识,最后点击上传,那么该环境配置文件及集群标识则上传至配置管理服务器。
步骤A16,配置管理服务器对新上传的所述环境配置文件生成升级ID,并将集群标识和升级ID与所述环境配置文件对应。进入步骤A19;
在实际应用中,配置管理服务器可以根据预定的定义格式对环境配置文件中的各条系统环境配置项进行格式校验,如果校验通过则进入步骤A19,如果校验不通过,则返回用户终端,通知其进行修改。
步骤A17,用户终端在所述配置页面接收用户对已有环境配置文件的修改操作,和/或在所述配置页面中针对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修改的集群标识。
当然,用户可以只修改环境配置文件,也可以只修改一环境配置文件集群标识,也可以同时修改环境配置文件和相应的集群标识。
步骤A18,配置管理服务器对修改了环境配置文件的环境配置文件更新升级ID,并将更新后的升级ID和相应集群标识与所述环境配置文件对应。
进入步骤A19;
在实际应用中,配置管理服务器可以根据预定的定义格式对环境配置文件中的各条系统环境配置项进行格式校验,如果校验通过则进入步骤A19,如果校验不通过,则返回用户终端,通知其进行修改。
步骤A19,配置管理服务器判断新上传的环境配置文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或者更改后的环境配置文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是否与针对该集群标识的已有的其他环境配置文件中的配置项冲突;如果不冲突,则进入可以步骤A20的流程;如果冲突,则标记冲突的系统环境配置项返回相应用户终端。用户终端接收标记冲突的系统环境配置项进行显示。
比如,针对服务器集群A新上传的环境配置文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或者更改后的环境配置文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需求安装的应用程序中有IE8,但是之前有其他需求方使用服务器集群A的环境配置文件中需求安装的应用程序为IE10,而IE10和IE8不能同时安装,只能安装一个版本的IE,此时新上传的环境配置文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或者更改后的环境配置文件中对IE的需求则与之前其他需求方已使用的配置项冲突,那么该集群无法给新上传的系统环境配置项使用,因为一旦配置,其系统环境就不符合之前的需求方需求的配置,使用中可能出现问题。
那么此时,需求方的用户终端可以选择为该环境配置文件选择其他集群标识进行上传。
步骤A20,各个节点服务器定期向配置管理服务器发送轮询请求,该轮询请求包括节点服务器的节点服务器标识。
步骤A21,配置管理服务器接收所述轮询请求,根据所述轮询请求中的节点服务器标识与集群标识的对应关系,查找针对该集群标识是否有新的升级ID;
如果有,则将所述新版本的升级ID对应的环境配置文件返回给相应节点服务器;如果没有,则返回不需要更新的响应给节点服务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配置管理服务器维护了集群标识和节点服务器之间的对应关系,比如表一:
集群标识 节点服务器标识
A A1、A2、……An
…… ……
…… ……
表一
其中,A表示子服务器集群A,A1、A2……An表示子服务器集群A中的N台节点服务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一个子服务器集群A,假设用户终端新上传环境配置文件M的升级ID为V1.0,子服务器集群A的节点服务器发送轮询请求至配置管理服务器。配置管理服务器如果查询到A对应的升级ID为V1.0,且没有向A发送过V1.0的环境配置文件,则将V1.0的环境配置文件M发送给A的各节点服务器。假设用户终端修改了环境配置文件M上传至配置管理服务器,配置管理服务器则更新升级ID为V1.0,配置管理服务器如果查询到A对应的升级ID有V1.0和V1.1,且没有向A发送过V1.1的环境配置文件,则将V1.1的环境配置文件M发送给A的各节点服务器。
步骤A22,节点服务器接收所述升级ID的环境配置文件,并按照预置的配置规则解析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及系统环境配置项的优先级;
步骤A23,该节点服务器调用相应操作系统类型的各种查询API,获取本地的实际系统环境配置;
步骤A24,节点服务器判断本机的实际系统环境配置与所述最新版本的升级ID的环境配置文件的系统配置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进入步骤A25;
节点服务器的client服务调用本机操作系统的各种查询API(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获取本机的实际系统环境配置。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获取支持功能里的各个系统环境配置项的环境配置,然后与解析得到的环境配置文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进行比较,如果不一致则进入步骤A25。如果一致,则可以不处理。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中,client服务也可以针对环境配置文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根据配置项名,逐个调用本地相应配置项名的查询API查询相应系统环境配置项的具体项目是否与环境配置文件中的一致,如果出现一项不一致,则可以进入步骤A25。
步骤A25,节点服务器按照优先级依次针对每个系统环境配置项,按照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调用相应操作系统的对应该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
节点服务器的client服务接收到环境配置文件后,按照配置项优先级,逐个调用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接口进行相应配置。
比如环境配置文件中配置了<操作系统:linux>、<rpm:A、B>、<application:阿里旺旺.exe、IE.exe>,那么越是底层的系统环境配置项其优先级越高,各个系统环境配置项的优先级可以预先设置。上述例子中<操作系统:linux>的优先级最高、<rpm:A、B>的优先级其次、<application:阿里旺旺.exe、IE.exe>的优先级最后。
假设节点服务器当前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那么client服务先调用windows系统下的重装接口,重装节点服务器的系统为linux操作系统。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操作系统都预装了client服务,环境配置文件及其配置进度都存在预定的路径下。当重装了操作系统,client服务启动后可以自动去预定路径加载上述环境配置文件及其配置进度。然后进行下一步加载,此时,可以调用linux下的rpm设置接口,设置rpm为A、B。然后调用linux下的应用程序安装接口,安装阿里旺旺.exe、IE.exe,此时可以先判断本地是否有相应的应用程序,如果没有,则先调用linux下的下载接口从配置管理服务器下载相应的应用程序,然后调用linux下的应用程序安装接口进行安装。
其他情况以此类推,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其加以限制。
步骤A26,节点服务器当配置成功则将配置成功通知返回给配置管理服务器;当配置失败则将配置失败通知返回给配置管理服务器。
其中,配置成功消息和配置失败消息包括节点服务器标识。
步骤A27,配置管理服务器根据各节点服务器返回的配置成功与否的通知,判断该服务器集群是否一致性配置成功;如果一致性配置成功,则通知所述用户终端配置成功,用户终端相应接收配置成功通知;如果一致性配置失败,则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配置失败的通知,并向管理终端发送节点服务器的检查通知。用户终端相应接收配置失败通知,管理终端也相应接收检查通知。
在管理终端的技术人员人工处理好配置失败的节点服务器后,通过管理终端向配置管理服务器发送处理完毕的通知,配置管理服务器则向用户终端发送处理完毕的通知。
步骤A28,当用户终端展示所述配置页面包括环境配置文件时,在所述配置页面接收针对环境配置文件的删除指令,并将删除指令发送至配置管理服务器。
步骤A29,管理终端向配置服务器发送针对一环境配置文件的删除指令。
步骤A30,配置管理服务器根据删除指令,删除相应的环境配置文件及其记录。
参照图2,其示出了本申请保持集群系统配置一致性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描述,其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0,配置管理服务器接收用户终端上传的环境配置文件以及集群标识;
参照图1A,其本申请实施例首先会在配置管理服务器中设置一个sever服务,该sever服务中配置一套环境配置文件的上传流程,以及环境配置文件的配置规则,还配置了环境配置文件分发流程、配置成功/失败通知流程等流程。
需求方如果需要使用某个子集群A,使该子集群A的配置为Windows10操作系统,需要在Windows10中安装阿里旺旺、IE9浏览器。则需求方可以在用户终端A中按照预设格式将需求的系统环境配置项写入环境配置文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上述预置格式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其加以限定,可以设置一些特殊标识符定位系统环境配置项的名称,然后对系统环境配置项名称可以预先统一规定。
比如Windows10操作系统名称预先规定为Windows10,阿里旺旺、IE9浏览器程序的名称分别预先规定为阿里旺旺、IE9。特殊标识符为<>,里面用相应类型的名称定义,比如<system:Windows10>标识配置Windows10操作系统,<application:阿里旺旺、IE9>表示在操作系统中需要安装阿里旺旺、IE9程序。
那么环境配置文件内容可以包括<system:Windows10>,<application:阿里旺旺、IE9>,对于环境配置文件本身可以采用.txt格式的文件,也可以采用其他格式的文件,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其加以限制。
那么在上述例子中,该需求方在用户终端,则上传包括包括<system:Windows10>,<application:阿里旺旺、IE8>的环境配置文件,以及集群标识A至配置管理服务器。
在本申请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B11,配置管理服务器对接收到的环境配置文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进行定义格式校验;如果校验未通过,则停止配置,通知所述用户终端修改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配置管理服务器在收到用户端上传的环境配置文件后,预先对环境配置文件的内容进行定义格式校验,比如前述例子中校验<system:Windows10>,<application:阿里旺旺、IE8>按照预先定义的格式,是否能够正确解析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如果无法解析,则标记该项然后通知用户终端进行修改。如果能个解析,则可以进行后续步骤。
在本申请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B21,配置管理服务器对接收到的环境配置文件,判断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与对应所述集群标识的已有的环境配置文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是否冲突;如果冲突,则停止配置,通知所述用户终端存在冲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子服务器集群可能被一个或多个需求方使用。假使前述子服务器集群A已经被一个需求方M使用,新的需求方N采用用户终端上传的一个环境配置文件,本申请则需要判断需求方N当前用户终端上传的环境配置文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与该集群A已有的环境配置文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是否冲突。如果冲突,则意味着不能将集群A的节点服务器配置为需求方B的需求环境,因为这会影响A的正常使用。
如前述例子中,假使需求方M对集群A的环境配置文件包括<system:Windows10>,<application:阿里旺旺、IE10>,而需求方N对集群A的环境配置文件包括<system:Windows10>,<application:阿里旺旺、IE8>,那么需求方N的IE8和需求方M的IE10冲突,则此时可以通知需求方N的用户终端更改配置或者更改子服务器集群标识。
如果不冲突,则可以进行其他步骤。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某个需求方,在监控到其不用某个子服务器集群后,可以将相应的环境配置文件删除。
在本申请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B31,配置管理服务器针对接收到的环境配置文件生成升级ID。
对于前述需求方M在其用户终端M上传的包括<system:Windows10>,<application:阿里旺旺、IE8>环境配置文件Q,本申请的配置管理服务器可以为该环境配置文件生成升级ID,比如A.M.V1.0,表示集群A的用户终端M的环境配置文件的版本为V1.0。
进一步的,还包括:
B32,配置管理服务器接收用户端上传的针对一环境配置文件的修改操作后,更新所述升级ID。
当需求方M要对其环境配置文件Q进行修改,如将IE8修改为了IE10,则可以在前述包括环境配置文件Q的配置页面中上传修改操作,该修改操作包括将IE8修改为了IE10的指令,那么则将环境配置文件修改为<system:Windows10>,<application:阿里旺旺、IE8>。此时,需要对该环境配置文件的升级ID进行更新,比如A.M.V1.1。
步骤212,各节点服务器向配置管理服务器发送轮询请求;所述轮询请求包括节点服务器标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节点服务器,预先设置一个一致性客户端,即client服务,由该client服务控制该节点服务器的获取环境配置文件、一致性配置等工作,在cliet服务中配置一套环境配置文件的获取、解析和执行流程,使所在节点服务器可以获取需求相应子服务器集群的需求方用户的环境配置文件,可以根据配置规则解析该环境配置文件,然后根据节点服务器当前的系统类型调用相应系统类型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Interface,应用程序接口)去进行系统环境的配置。
在实际应用中,本申请实施例由结点服务器向配置管理服务器按指定时间间隔,向配置管理服务器发送轮询请求,该轮询请求包括所属节点服务器的节点服务器标识。
比如节点服务器A1向配置管理服务器发送轮询请求,则将A1携带在轮询请求中发送给配置管理服务器。
步骤214,配置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轮询请求中的节点服务器标识与集群标识的对应关系查找对应的集群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预先配置如前述表一的子服务器集群的集群标识与该子服务器集群的各节点服务器的节点服务器标识的对应关系表。
那么配置管理服务器在接收到一节点服务器发送的轮询请求后,则可以从中解析出节点服务器标识,然后去查找上述对应关系表,然后确定集群标识。
比如前述节点服务器A1发送的轮询请求,配置管理服务器接收到该轮询请求后,从中解析出A1,然后查找表一,则确认集群标识为A。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其他方式确定节点服务器所属子服务器集群的集群标识,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其加以限制。
步骤216,配置管理服务器将对应所述集群标识的环境配置文件返回给所述节点服务器;
配置管理服务器将对应所述集群标识的新出现的环境配置文件返回给轮询的节点服务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已返回给一节点服务器的某一需求方的包括某些配置项的环境配置文件,在该节点服务器再次轮询时,配置管理服务器不再将包括与前述环境配置文件相同配置项的环境配置文件返回给节点服务器。
在本申请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步骤B31、或步骤B31和B32的基础上,步骤216包括:
子步骤2161,配置管理服务器根据节点服务器标识与集群标识的对应关系,查找针对该集群标识是否有新的升级ID;如果有,则将该新的升级ID以及对应的环境配置文件返回给相应节点服务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更方便的返回新的环境配置文件给节点服务器,本申请实施例利用了前述的升级ID。其中,所述新的环境配置文件可以理解为用户初次上传的环境配置文件,或者用户对已经上传的环境配置文件进行修改后的环境配置文件。
那么,如前述例子中,对于A.M.V1.0的环境配置文件Q,在节点服务器A1第一次轮询时,配置管理服务器扫描集群标识A下的升级标识,判断A.M.V1.0是新出现的,那么则获取A.M.V1.0对于的环境配置文件Q返回给节点服务器A1,记录该A.M.V1.0已经返回给节点服务器A1。如果节点服务器再次轮询时,配置管理服务器扫描集群标识A下的升级标识还为A.M.V1.0,则根据前述记录,发现A.M.V1.0对节点服务器A1来说已经不是新的升级ID,那么不响应该轮询请求。而如果节点服务器再次轮询时,配置管理服务器扫描集群标识A下的升级标识为A.M.V1.1,则根据前述记录,发现A.M.V1.0对节点服务器A1来说是新的升级ID,那么将A.M.V1.1对应的环境配置文件Q返回给节点服务器A1。其他情况以此类推。
步骤218,节点服务器针对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每个系统环境配置项,调用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前述client服务中,针对不同系统预置了不同的系统环境项的配置接口,然后在配置每个系统环境配置项时,根据当前节点服务器的操作系统的类型,调用相应类型的对应该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比如针对安装应用程序而言,对于linux设置的linux的安装接口,对于windows设置了windows的安装接口,然后节点服务器根据当前操作系统的类型,调用相应类型的安装接口进行安装。
在本申请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步骤218包括:
子步骤2181,所述节点服务器判断本地的系统环境配置与所述环境配置文件是否匹配;
子步骤2182,如果不匹配,则针对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每个系统环境配置项,调用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
在实际应用中,节点服务器在收到配置管理服务器发送的环境配置文件后,可以按照预定定义格式解析该环境配置环境配置文件,读取该环境配置文件里面的各条系统环境配置项,比如前述<system:Windows10>,<application:阿里旺旺、IE8>,然后可以判断本地的系统环境配置与所述环境配置文件是否匹配。
在具体实现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判断本地的系统环境配置与所述环境配置文件是否匹配,比如节点服务器根据上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名称,调用相应的查询接口查询对应的系统环境配置。比如节点服务器A1的操作系统是linux,对于前述system的配置项,可以调用linux的操作系统类型获取接口,读取当前的操作系统为linux操作系统;对于前述application,可以调用linux的已安装应用程序获取接口,获取节点服务器A1中已安装的程序,比如OFFICE、IE10。
那么节点服务器A1的系统配置与前述环境配置文件不一致,则调用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比如先调用linux操作系统的重安装系统接口,将当前操作系统重安装为windows10操作系统。其中对于环境配置文件Q,其可以存储于节点服务器A1的未安装完成的指定路径下,并对其记录已配置进度。本申请可以对于各种操作系统,预先在操作系统中添加本申请的client客户端,然后将相应的client服务设置为自启动程序,那么在新安装的操作系统启动后,则client读取未安装完成的指定路径的环境配置文件以及已配置进度。
此时发现<application:阿里旺旺、IE8>没有配置,则当前操作系统变更为windows10,则可以调用windows10的应用程序安装接口,安装阿里旺旺和IE8。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首先判断节点服务器本地是否存储待安装的应用程序,比如前述阿里旺旺、IE8,如果没有则可以调用下载接口,从配置管理服务器下载阿里旺旺、IE8,然后调用windows10的应用程序安装接口,安装阿里旺旺和IE8。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某些系统环境配置项,可能其调用的配置接口是多个,比如节点服务器已安装IE10的程序,要配置为IE8,那么需要先调用操作系统的卸载接口卸载了IE10的程序,然后在卸载完毕之后,调用操作系统的安装接口安装IE8。对于其他系统环境配置项,可以根据类似原理,按照实际情况设置配置接口的调用顺序,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其加以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系统环境配置与所述环境配置文件匹配,则可以通知配置管理服务器当前系统环境配置已经与该环境配置文件一致。
在本申请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步骤218包括:
子步骤2183,所述节点服务器根据预置的配置规则解析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以及各系统环境配置项的优先级;
在实际应用中,系统环境配置项本身可能存在优先级,有些系统环境配置项需要优先配置才能配置成功,比如前述<system:Windows10>,<application:阿里旺旺、IE8>,system的优先级最高,application的优先级其次。
具体系统环境配置项的优先级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其加以限制。
子步骤2184,所述节点服务器按照优先级依次针对每个系统环境配置项,调用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
然后在节点服务器配置时,优先级越高的系统环境配置项,配置的顺序越靠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确定收到的环境配置文件后,判断该环境配置文件与节点服务器本地的环境不同时,可以按照优先级进行匹配,按照优先级确定出不匹配的系统环境配置项。如果优先级高的系统环境配置项相同,优先级低的系统环境配置项不同,则可以直接配置优先级低的系统环境配置项。反之,如果优先级高的系统环境配置不同,优先级低的系统环境配置项相同,则可以先配置优先级高的系统环境配置项,然后继续配置优先级低的系统环境配置项,避免优先级高低不同的配置的冲突导致的配置不成功。
比如前述<system:Windows10>,<application:阿里旺旺、IE8>,假设节点服务器A1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10,而安装的程序里面不包括阿里旺旺、IE8,则可以直接安装阿里旺旺、IE8。而假设节点服务器A1的操作系统是linux系统,即使节点服务器A1的操作系统里面安装了linux版本的阿里旺旺、IE8,也需要先重装Windows10系统,然后在Windows10下安装阿里旺旺、IE8。在本申请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步骤220,节点服务器在针对环境配置文件进行配置后,将配置成功的通知或配置失败的通知返回给配置管理服务器;
步骤222,配置管理服务器根据各节点服务器的所述配置成功的通知或者配置失败的通知,确定相应服务器集群是否一致性配置成功;
步骤224,如果一致性配置成功,则向用户终端发送配置成功通知;
步骤226,如果一致性配置失败,则向用户终端发送配置失败通知,并将配置失败的节点服务器记录发送给管理终端,通知管理终端进行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每个节点服务器在针对环境配置文件进行配置后,如果配置成功,则会将配置成功消息发送给配置管理服务器;如果配置失败,,则会将配置失败消息发送给配置管理服务器;其中配置成功消息、配置失败消息都可以包括节点服务器标识。
对于配置管理服务器而言,其会接受到一系列的配置成功消息和/或配置失败消息,那么对于一个集群A而言,当集群A的所有节点服务器的都是配置成功消息,则集群A配置成功,此时可以通知相应用户终端配置成功。当存在至少一台节点服务器是配置失败消息,则表示集群A配置失败,此时可以通知用户终端配置失败,需要等待技术人员处理,或者更改集群、或者更改配置。另外,可以通知集群的管理人员的管理终端,那几个节点服务器配置失败,环境配置文件是什么等内容,让管理人员进行检查。
在本申请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步骤228,配置管理服务器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针对环境配置文件的删除指令;或,步骤230,接收管理终端发送的针对一环境配置文件的删除指令;
步骤232,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删除指令删除相应的环境配置文件。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某些需求方不再使用某个子服务器集群,那么其可以在用户终端中发送针对该子服务器集群的环境配置文件的删除指令。
或者管理终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清理某些子服务器集群的环境配置文件,比如某个需求方的使用期限到期,也没有延期计划,则管理者可以使用管理终端对该需求方使用的子服务器集群的环境配置文件发送删除指令到配置管理服务器。然后配置管理服务器可以根据上述删除指令删除相应子集群服务器标识下的环境配置文件。
本申请实施例,需求方可以在用户终端上传环境配置文件以及需求的子集群服务器的集群标识到配置管理服务器,然后配置管理服务器可以将环境配置文件分发到各个子集群服务器的节点服务器中,各个节点服务器就可以基于该环境配置文件调用该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实现与该环境配置文件一致的配置。上述过程中利用配置管理服务器统一管理环境配置文件,还采用预先配置的针对不同操作系统的针对各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对该节点服务器的环境进行配置,简单方便,无需利用docker容器,相对docker容器的方案对系统资源占用少,并且,不用限定特定的操作系统,扩展性强。
参照图3,其示出了本申请配置管理服务器侧的一种保持集群系统配置一致性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310,接收用户终端上传的环境配置文件以及集群标识;
步骤312,接收各节点服务器发送的轮询请求;所述轮询请求包括节点服务器标识;
步骤314,根据节点服务器标识与集群标识的对应关系查找对应的集群标识;
步骤316,将对应所述集群标识的环境配置文件返回给所述节点服务器,以供节点服务器针对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每个系统环境配置项,调用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
在本申请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配置管理服务器对接收到的环境配置文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进行定义格式校验;如果校验未通过,则停止配置,通知所述用户终端修改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
在本申请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配置管理服务器对接收到的环境配置文件,判断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与对应所述集群标识的已有的环境配置文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是否冲突;如果冲突,则停止配置,通知所述用户终端存在冲突。
在本申请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配置管理服务器针对接收到的环境配置文件生成升级ID。
在本申请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配置管理服务器接收用户端上传的针对一环境配置文件的修改操作后,更新所述升级ID。
在本申请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316包括:
配置管理服务器根据节点服务器标识与集群标识的对应关系,查找针对该集群标识是否有新的升级ID;如果有,则将该新的升级ID以及对应的环境配置文件返回给相应节点服务器。
本实施例的配置管理服务器侧的执行过程与前述图2的整个系统的实施例中描述的类似步骤原理类似,在此不再描述。另外,图2的实施例中未在本实施例中提及的配置管理服务器侧的执行的过程也适用于本实施例。
参照图4,其示出了本申请的节点服务器侧的一种保持集群系统配置一致性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410,向配置管理服务器发送轮询请求;所述轮询请求包括节点服务器标识;
步骤412,接收配置管理服务器返回所述节点服务器标识所属的集群标识的系统环境配置文件;
步骤414,针对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每个系统环境配置项,调用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
在本申请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406包括:
所述节点服务器判断本地的系统环境配置与所述环境配置文件是否匹配;
如果不匹配,则针对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每个系统环境配置项,调用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
在本申请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406包括:
所述节点服务器根据预置的配置规则解析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以及各系统环境配置项的优先级;
所述节点服务器按照优先级依次针对每个系统环境配置项,调用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
本实施例的节点服务器侧的执行过程与前述图2的整个系统的实施例中描述的类似步骤原理类似,在此不再描述。另外,图2的实施例中未在本实施例中提及的节点服务器侧的执行的过程也适用于本实施例。
参照图5,示出了本申请的保持集群系统配置一致性的系统的结构框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模块:
配置管理服务器510和至少一个子服务器集群520;每个子服务器集群包括至少一个节点服务器521;
所述配置管理服务器510包括:
环境配置文件接收模块511,用于接收用户终端上传的环境配置文件以及集群标识;
集群标识查找模块512,用于根据节点服务器标识与集群标识的对应关系查找对应的集群标识;
环境配置文件返回模块513,用于将对应所述集群标识的环境配置文件返回给所述节点服务器;
每个节点服务器521包括:
轮询模块5211,用于向配置管理服务器发送轮询请求;所述轮询请求包括节点服务器标识;
一致化配置模块5212,用于针对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每个系统环境配置项,调用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
在本申请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配置管理服务器,还包括:
格式校验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环境配置文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进行定义格式校验;如果校验未通过,则停止配置,通知所述用户终端修改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
在本申请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配置管理服务器,还包括:
冲突检测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环境配置文件,判断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与对应所述集群标识的已有的环境配置文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是否冲突;如果冲突,则停止配置,通知所述用户终端存在冲突。
在本申请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配置管理服务器还包括:
升级ID生成模块,用于针对接收到的环境配置文件生成升级ID。
在本申请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配置管理服务器还包括:
ID更新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端上传的针对一环境配置文件的修改操作后,更新所述升级ID。
在本申请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环境配置文件返回模块包括:
文件返回子模块,用于配置管理服务器根据节点服务器标识与集群标识的对应关系,查找针对该集群标识是否有新的升级ID;如果有,则将该新的升级ID以及对应的环境配置文件返回给相应节点服务器。
在本申请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一致化配置模块包括:
环境匹配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本地的系统环境配置与所述环境配置文件是否匹配;
一致化配置子模块,用于如果不匹配,则针对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每个系统环境配置项,调用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
在本申请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一致化配置模块包括:
解析子模块,用于根据预置的配置规则解析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以及各系统环境配置项的优先级;
优先级配置子模块,用于按照优先级依次针对每个系统环境配置项,调用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
在本申请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节点服务器还包括:
节点配置成功通知模块,用于在针对环境配置文件进行配置后,将配置成功的通知或配置失败的通知返回给配置管理服务器;
进一步的,所述配置管理服务器还包括:
集群配置成功通知模块,用于根据各节点服务器的所述配置成功的通知或者配置失败的通知,确定相应服务器集群是否一致性配置成功;如果一致性配置成功,则向用户终端发送配置成功通知;如果一致性配置失败,则向用户终端发送配置失败通知,并将配置失败的节点服务器记录发送给管理终端,通知管理终端进行处理。
在本申请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配置管理服务器还包括:
删除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针对环境配置文件的删除指令;或,接收管理终端发送的针对一环境配置文件的删除指令;
删除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删除指令删除相应的环境配置文件。
本申请实施例,需求方可以在用户终端上传环境配置文件以及需求的子集群服务器的集群标识到配置管理服务器,然后配置管理服务器可以将环境配置文件分发到各个子集群服务器的节点服务器中,各个节点服务器就可以基于该环境配置文件调用该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实现与该环境配置文件一致的配置。上述过程中利用配置管理服务器统一管理环境配置文件,还采用预先配置的针对不同操作系统的针对各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对该节点服务器的环境进行配置,简单方便,无需利用docker容器,相对docker容器的方案对系统资源占用少,并且,不用限定特定的操作系统,扩展性强。
参照图6,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配置管理服务器的结构框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模块:
环境配置文件接收模块602,用于接收用户终端上传的环境配置文件以及集群标识;
轮询请求接收模块604,用于接收各节点服务器发送的轮询请求;所述轮询请求包括节点服务器标识;
集群标识查找模块606,用于根据节点服务器标识与集群标识的对应关系查找对应的集群标识;
环境配置文件返回模块608,用于将对应所述集群标识的环境配置文件返回给所述节点服务器,以供节点服务器针对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每个系统环境配置项,调用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
在本申请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格式校验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环境配置文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进行定义格式校验;如果校验未通过,则停止配置,通知所述用户终端修改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
在本申请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冲突检测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环境配置文件,判断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与对应所述集群标识的已有的环境配置文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是否冲突;如果冲突,则停止配置,通知所述用户终端存在冲突。
在本申请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升级ID生成模块,用于针对接收到的环境配置文件生成升级ID。
在本申请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ID更新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端上传的针对一环境配置文件的修改操作后,更新所述升级ID。
在本申请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环境配置文件返回模块包括:
文件返回子模块,用于配置管理服务器根据节点服务器标识与集群标识的对应关系,查找针对该集群标识是否有新的升级ID;如果有,则将该新的升级ID以及对应的环境配置文件返回给相应节点服务器。
本实施例的配置管理服务器侧的结构与前述图5的整个系统的实施例中描述的类似结构类似,在此不再描述。另外,图5的实施例中未在本实施例中提及的配置管理服务器侧的结构也适用于本实施例。
参照图7,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节点服务器的结构框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模块:
轮询请求发送模块702,用于向配置管理服务器发送轮询请求;所述轮询请求包括节点服务器标识;
环境配置文件接收模块704,用于接收配置管理服务器返回所述节点服务器标识所属的集群标识的系统环境配置文件;
一致化配置模块706,用于针对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每个系统环境配置项,调用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
在本申请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一致化配置模块,包括:
环境匹配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本地的系统环境配置与所述环境配置文件是否匹配;
一致化配置子模块,用于如果不匹配,则针对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每个系统环境配置项,调用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
在本申请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一致化配置模块,包括:
解析子模块,用于根据预置的配置规则解析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以及各系统环境配置项的优先级;
优先级配置子模块,用于按照优先级依次针对每个系统环境配置项,调用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
本实施例的节点服务器侧的结构与前述图5的整个系统的实施例中描述的类似结构类似,在此不再描述。另外,图5的实施例中未在本实施例中提及的节点服务器侧的结构也适用于本实施例。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结构示意图。参见图8,服务器800可以用于实施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物流平台侧的打印处理方法。该服务器800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s,CPU)822(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和存储器832,一个或一个以上存储应用程序842或数据844的存储介质830(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海量存储设备)。其中,存储器832和存储介质830可以是短暂存储的或持久存储的。存储在存储介质830的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图示没标出),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服务器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更进一步地,中央处理器822可以设置为与存储介质830通信,在服务器800上执行存储介质830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
服务器8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电源826,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850,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输出接口858,一个或一个以上键盘856,和/或,一个或一个以上操作系统841,例如Windows ServerTM,Mac OS XTM,UnixTM,LinuxTM,FreeBSDTM等等。其中,中央处理器822可以在服务器800上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接收用户终端上传的环境配置文件以及集群标识;
接收各节点服务器发送的轮询请求;所述轮询请求包括节点服务器标识;
根据节点服务器标识与集群标识的对应关系查找对应的集群标识;
将对应所述集群标识的环境配置文件返回给所述节点服务器,以供节点服务器针对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每个系统环境配置项,调用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
在另一上述类似结构的服务器中,中央处理器822可以在服务器800上还可以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向配置管理服务器发送轮询请求;所述轮询请求包括节点服务器标识;
接收配置管理服务器返回所述节点服务器标识所属的集群标识的系统环境配置文件;
针对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每个系统环境配置项,调用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
在一个示例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
其上存储有指令的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当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前述配置管理服务器侧执行的一个或多个的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当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前述装置执行如前述配置管理服务器侧执行的一个或多个的方法。
在另一个示例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
其上存储有指令的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当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前述节点服务器侧执行的一个或多个的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当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装置执行如前述节点服务器侧执行的一个或多个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非持续性的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本申请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终端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保持集群系统配置一致性方法和一种保持集群系统配置一致性系统、一种配置管理服务器、一种节点服务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42)

1.一种保持集群系统配置一致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管理服务器接收用户终端上传的环境配置文件以及集群标识;
各节点服务器向配置管理服务器发送轮询请求;所述轮询请求包括节点服务器标识;
配置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轮询请求中的节点服务器标识与集群标识的对应关系查找对应的集群标识;
配置管理服务器将对应所述集群标识的环境配置文件返回给所述节点服务器;
节点服务器针对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每个系统环境配置项,调用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配置管理服务器对接收到的环境配置文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进行定义格式校验;如果校验未通过,则停止配置,通知所述用户终端修改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配置管理服务器对接收到的环境配置文件,判断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与对应所述集群标识的已有的环境配置文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是否冲突;如果冲突,则停止配置,通知所述用户终端存在冲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配置管理服务器针对接收到的环境配置文件生成升级ID。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配置管理服务器接收用户端上传的针对一环境配置文件的修改操作后,更新所述升级ID。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管理服务器将对应所述集群标识的环境配置文件返回给所述节点服务器的步骤,包括:
配置管理服务器根据节点服务器标识与集群标识的对应关系,查找针对该集群标识是否有新的升级ID;如果有,则将该新的升级ID以及对应的环境配置文件返回给相应节点服务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服务器针对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每个系统环境配置项,调用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的步骤,包括:
所述节点服务器判断本地的系统环境配置与所述环境配置文件是否匹配;
如果不匹配,则针对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每个系统环境配置项,调用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服务器针对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每个系统环境配置项,调用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的步骤,包括:
所述节点服务器根据预置的配置规则解析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以及各系统环境配置项的优先级;
所述节点服务器按照优先级依次针对每个系统环境配置项,调用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节点服务器在针对环境配置文件进行配置后,将配置成功的通知或配置失败的通知返回给配置管理服务器;
配置管理服务器根据各节点服务器的所述配置成功的通知或者配置失败的通知,确定相应服务器集群是否一致性配置成功;
如果一致性配置成功,则向用户终端发送配置成功通知;
如果一致性配置失败,则向用户终端发送配置失败通知,并将配置失败的节点服务器记录发送给管理终端,通知管理终端进行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配置管理服务器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针对环境配置文件的删除指令;或,接收管理终端发送的针对一环境配置文件的删除指令;
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删除指令删除相应的环境配置文件。
11.一种保持集群系统配置一致性的方法,应用于配置管理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用户终端上传的环境配置文件以及集群标识;
接收各节点服务器发送的轮询请求;所述轮询请求包括节点服务器标识;
根据节点服务器标识与集群标识的对应关系查找对应的集群标识;
将对应所述集群标识的环境配置文件返回给所述节点服务器,以供节点服务器针对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每个系统环境配置项,调用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配置管理服务器对接收到的环境配置文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进行定义格式校验;如果校验未通过,则停止配置,通知所述用户终端修改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配置管理服务器对接收到的环境配置文件,判断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与对应所述集群标识的已有的环境配置文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是否冲突;如果冲突,则停止配置,通知所述用户终端存在冲突。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配置管理服务器针对接收到的环境配置文件生成升级ID。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配置管理服务器接收用户端上传的针对一环境配置文件的修改操作后,更新所述升级ID。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管理服务器将对应所述集群标识的环境配置文件返回给所述节点服务器的步骤,包括:
配置管理服务器根据节点服务器标识与集群标识的对应关系,查找针对该集群标识是否有新的升级ID;如果有,则将该新的升级ID以及对应的环境配置文件返回给相应节点服务器。
17.一种保持集群系统配置一致性的方法,应用于节点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配置管理服务器发送轮询请求;所述轮询请求包括节点服务器标识;
接收配置管理服务器返回所述节点服务器标识所属的集群标识的系统环境配置文件;
针对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每个系统环境配置项,调用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每个系统环境配置项,调用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的步骤,包括:
所述节点服务器判断本地的系统环境配置与所述环境配置文件是否匹配;
如果不匹配,则针对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每个系统环境配置项,调用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每个系统环境配置项,调用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的步骤,包括:
所述节点服务器根据预置的配置规则解析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以及各系统环境配置项的优先级;
所述节点服务器按照优先级依次针对每个系统环境配置项,调用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
20.一种保持集群系统配置一致性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管理服务器和至少一个子服务器集群;每个子服务器集群包括至少一个节点服务器;
所述配置管理服务器包括:
环境配置文件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终端上传的环境配置文件以及集群标识;
集群标识查找模块,用于根据节点服务器标识与集群标识的对应关系查找对应的集群标识;
环境配置文件返回模块,用于将对应所述集群标识的环境配置文件返回给所述节点服务器;
每个节点服务器包括:
轮询模块,用于向配置管理服务器发送轮询请求;所述轮询请求包括节点服务器标识;
一致化配置模块,用于针对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每个系统环境配置项,调用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管理服务器,还包括:
格式校验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环境配置文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进行定义格式校验;如果校验未通过,则停止配置,通知所述用户终端修改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管理服务器,还包括:
冲突检测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环境配置文件,判断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与对应所述集群标识的已有的环境配置文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是否冲突;如果冲突,则停止配置,通知所述用户终端存在冲突。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管理服务器还包括:
升级ID生成模块,用于针对接收到的环境配置文件生成升级ID。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管理服务器还包括:
ID更新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端上传的针对一环境配置文件的修改操作后,更新所述升级ID。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配置文件返回模块包括:
文件返回子模块,用于配置管理服务器根据节点服务器标识与集群标识的对应关系,查找针对该集群标识是否有新的升级ID;如果有,则将该新的升级ID以及对应的环境配置文件返回给相应节点服务器。
2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致化配置模块包括:
环境匹配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本地的系统环境配置与所述环境配置文件是否匹配;
一致化配置子模块,用于如果不匹配,则针对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每个系统环境配置项,调用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致化配置模块包括:
解析子模块,用于根据预置的配置规则解析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以及各系统环境配置项的优先级;
优先级配置子模块,用于按照优先级依次针对每个系统环境配置项,调用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
28.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服务器还包括:
节点配置成功通知模块,用于在针对环境配置文件进行配置后,将配置成功的通知或配置失败的通知返回给配置管理服务器;
进一步的,所述配置管理服务器还包括:
集群配置成功通知模块,用于根据各节点服务器的所述配置成功的通知或者配置失败的通知,确定相应服务器集群是否一致性配置成功;如果一致性配置成功,则向用户终端发送配置成功通知;如果一致性配置失败,则向用户终端发送配置失败通知,并将配置失败的节点服务器记录发送给管理终端,通知管理终端进行处理。
29.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管理服务器还包括:
删除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针对环境配置文件的删除指令;或,接收管理终端发送的针对一环境配置文件的删除指令;
删除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删除指令删除相应的环境配置文件。
30.一种配置管理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境配置文件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终端上传的环境配置文件以及集群标识;
轮询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各节点服务器发送的轮询请求;所述轮询请求包括节点服务器标识;
集群标识查找模块,用于根据节点服务器标识与集群标识的对应关系查找对应的集群标识;
环境配置文件返回模块,用于将对应所述集群标识的环境配置文件返回给所述节点服务器,以供节点服务器针对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每个系统环境配置项,调用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配置管理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格式校验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环境配置文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进行定义格式校验;如果校验未通过,则停止配置,通知所述用户终端修改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配置管理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冲突检测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环境配置文件,判断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与对应所述集群标识的已有的环境配置文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是否冲突;如果冲突,则停止配置,通知所述用户终端存在冲突。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配置管理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升级ID生成模块,用于针对接收到的环境配置文件生成升级ID。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配置管理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ID更新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端上传的针对一环境配置文件的修改操作后,更新所述升级ID。
35.根据权利要求33或34所述的配置管理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配置文件返回模块包括:
文件返回子模块,用于配置管理服务器根据节点服务器标识与集群标识的对应关系,查找针对该集群标识是否有新的升级ID;如果有,则将该新的升级ID以及对应的环境配置文件返回给相应节点服务器。
36.一种节点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轮询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向配置管理服务器发送轮询请求;所述轮询请求包括节点服务器标识;
环境配置文件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配置管理服务器返回所述节点服务器标识所属的集群标识的系统环境配置文件;
一致化配置模块,用于针对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每个系统环境配置项,调用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节点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致化配置模块,包括:
环境匹配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本地的系统环境配置与所述环境配置文件是否匹配;
一致化配置子模块,用于如果不匹配,则针对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每个系统环境配置项,调用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节点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致化配置模块,包括:
解析子模块,用于根据预置的配置规则解析所述环境配置文件中的系统环境配置项以及各系统环境配置项的优先级;
优先级配置子模块,用于按照优先级依次针对每个系统环境配置项,调用节点服务器当前操作系统的对应所述系统环境配置项的配置接口进行配置。
39.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
其上存储有指令的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当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1-16任一项的方法。
40.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当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1-16任一项的方法。
41.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
其上存储有指令的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当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7-19任一项的方法。
42.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当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7-19任一项的方法。
CN201710221872.4A 2017-04-06 2017-04-06 一种保持系统配置一致性的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86963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21872.4A CN108696372B (zh) 2017-04-06 2017-04-06 一种保持系统配置一致性的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21872.4A CN108696372B (zh) 2017-04-06 2017-04-06 一种保持系统配置一致性的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96372A CN108696372A (zh) 2018-10-23
CN108696372B true CN108696372B (zh) 2021-08-13

Family

ID=63842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21872.4A Active CN108696372B (zh) 2017-04-06 2017-04-06 一种保持系统配置一致性的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963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65904A (zh) * 2018-10-29 2020-03-06 北京安天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系统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0413311A (zh) * 2019-06-14 2019-11-05 厦门网宿有限公司 系统配置方法及服务器
CN110673881B (zh) * 2019-09-06 2023-03-28 深圳平安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微服务集群的配置管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0825358B (zh) * 2019-11-22 2023-07-21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前序优先匹配规则多层级系统配置服务设计方法
US11228507B2 (en) * 2019-12-05 2022-01-18 Cisco Technology, Inc. Baselining service-tagged data from subservices of a service for service assurance
CN113438095B (zh) * 2020-03-23 2022-1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数据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84893B (zh) * 2020-09-29 2023-09-12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系统日志配置冲突提醒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416456A (zh) * 2020-11-18 2021-02-26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配置文件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系统
CN116991470A (zh) * 2023-09-26 2023-11-03 云账户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巡检环境配置数据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47993B1 (en) * 2000-05-31 2005-01-2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system and program products for managing cluster configurations
CN101207550A (zh) * 2007-03-16 2008-06-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负载均衡系统及多种业务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
CN102255752A (zh) * 2011-06-30 2011-11-23 北京新媒传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集群的配置管理系统和方法
WO2014168753A2 (en) * 2013-04-12 2014-10-16 Blackberry Limited Selecting an uplink-downlink configuration for a cluster of cells
CN104965726A (zh) * 2015-03-10 2015-10-0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配置更新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47993B1 (en) * 2000-05-31 2005-01-2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system and program products for managing cluster configurations
CN101207550A (zh) * 2007-03-16 2008-06-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负载均衡系统及多种业务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
CN102255752A (zh) * 2011-06-30 2011-11-23 北京新媒传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集群的配置管理系统和方法
WO2014168753A2 (en) * 2013-04-12 2014-10-16 Blackberry Limited Selecting an uplink-downlink configuration for a cluster of cells
CN104965726A (zh) * 2015-03-10 2015-10-0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配置更新方法、装置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Docker的云数据库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杜宝丽;《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20170315;I138-173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96372A (zh) 2018-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96372B (zh) 一种保持系统配置一致性的方法和系统
CN107967159B (zh) 一种配置文件应用的方法以及服务器
US10289468B1 (en) Identification of virtual computing instance issues
US8943496B2 (en) Providing a hosted appliance and migrating the appliance to an on-premise environment
CN110196731B (zh) 一种运维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KR101373461B1 (ko) 클라우드 서비스를 이용하기 위한 단말기 및 방법
US20190045360A1 (en) Flexible remote server validation
US8856365B2 (en) Computer-implemented method, computer system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US10785129B2 (en) Computeriz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aintaining and modifying cloud computer services
CN110932912A (zh) 一种微服务架构下配置文件统一管理的实现方法
US11281452B2 (en) Tenant declarative deployments
US9900212B2 (en) Installation of an arbitrary server as an extension of a computing platform
US11190599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loud service pre-provisioning
US9959157B1 (en) Computing instance migration
CN111240998B (zh) 测试用例处理方法和装置
EP3051457A1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file synchronization control, and associated apparatus
CN116303309A (zh) 文件挂载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US11757976B2 (en) Unified application management for heterogeneous application delivery
CN113448609B (zh) 一种容器的升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469807A (zh) 磁盘功能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20382601A1 (en) Configuration map based sharding for containers in a machine learning serving infrastructure
CN111580942A (zh) 分布式系统定时任务的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240152501A1 (en) Managing transaction consistency in distributed databases
US1145162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ent management with intelligent data store access across distributed stores
US2023015316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attern-based software appl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