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85227A - 安全防护手套 - Google Patents

安全防护手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85227A
CN108685227A CN201810694933.3A CN201810694933A CN108685227A CN 108685227 A CN108685227 A CN 108685227A CN 201810694933 A CN201810694933 A CN 201810694933A CN 108685227 A CN108685227 A CN 1086852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layer
air cavity
processing module
hand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9493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花春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Jiadeli Safety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Jiadeli Safety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Jiadeli Safety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Jiadeli Safety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9493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85227A/zh
Publication of CN1086852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8522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9/00Gloves
    • A41D19/015Protective gloves
    • A41D19/01505Protective gloves resistant to mechanical aggressions, e.g. cutting. pierc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9/00Gloves
    • A41D19/0024Gloves with accessories
    • A41D19/0031Whistles or other warn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9/00Gloves
    • A41D19/015Protective gloves
    • A41D19/01594Protective gloves with accessories, e.g. tools, recepta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套技术领域的安全防护手套,包括手套体和防护单元,防护单元内设有安全警报装置,手套体内部贴近手部的一侧设有防护层;安全警报装置包括压力传感模块、电源模块、定位模块、开关模块、微型摄像装置和处理模块,处理模块与外部安全中心的控制中心无线连接,控制中心连接设有警报器;防护层包括第一防护层、第二防护层和弹性垫,弹性垫设置在第一防护层和第二防护层之间,第二防护层靠近手部;该申请可以在手套体受到较大的外力冲击时自动发出警报救援信号,还能人为根据周围环境的异常手动发出求救信号,能使劳动者在工作时得到多重的安全保障,安全性能更高,且使用方便快捷,抗冲击能力强。

Description

安全防护手套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手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防护手套。
背景技术
安全防护手套经常被用在复杂的劳动环境中或是带有危险性的体育活动中,能够起到保护劳动者或运动员子部的作用。但是传统安全防护手套上的防护单元大多采用实心结构,这样的防护单元弹性有限,不能很好地吸收冲击能量,容易造成伤害:另外,传统的防护单元往往采用具有平滑表面的片状结构,这样的结构不能有针对性地对抗来自特定方向的冲击力;且在现有的安全防护手套中,还缺乏较为只能的报警装置,使劳动者在工作中发生事故时,救援人员能够迅速的找到事故发生地,并进行救援工作。
因此,如何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点进行研发改良,实为相关业界所需努力研发的目标,本申请设计人有鉴于此,乃思及创作的意念,遂以多年的经验加以设计,经多方探讨并试作样品试验,及多次修正改良,乃推出本申请。
例如申请号为:201720876807.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强度带电作业安全报警手套,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防滑层(1)、护套(2)、检测报警装置(3)、按钮(4)、显示屏(5)、魔术贴(6)、绝缘层(7)、手套主体(8)、指套(9),所述防滑层(1)设在护套(2)上,所述护套(2)上设有检测报警装置(3),所述检测报警装置(3)由上板盖(301)、蜂鸣器(302)、电路板(303)、电池(304)、磁场感应器(305)、底座(306)组成,所述上板盖(301)下设有蜂鸣器(302),所述蜂鸣器(302)与电路板(303)相连接,所述电路板(303)与电池(304)相连接,所述电池(304)右上方设有磁场感应器(305),所述磁场感应器(305)设在底座(306)上,所述底座(306)上设有蜂鸣器(302)与电路板(303),所述上板盖(301)设于护套(2)上,所述检测报警装置(3)右方设有按钮(4),所述按钮(4)设在显示屏(5)右下方,所述显示屏(5)上方设有魔术贴(6),所述魔术贴(6)与绝缘层(7)相连接,所述手套主体(8)上设有指套(9),手套主体(8)和指套(9)上设有绝缘层(7);该申请通过电池与电路板连接,接着电路板与磁场感应器相连接来进行感应,在配合蜂鸣器发出警报,使其能够实现实时检测环境电场值和磁场值,判断电场值和磁场值以及电场增长率和磁场增长率是否超过阈值,并发出声音报警用来提醒工作人员中断工作进程,且安全性高,使用性强,但是该申请不能人为操作打开救援信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该手套自身的安全防护性能较差。
再例如申请号为:201610349755.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渐进式安全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近电检测器、单片机、声光报警器,近电检测器为四个且分别一一对应安装在检测工的工作服、头盔、手套或绝缘鞋上,每个近电检测器的输出端均连接单片机的输入端,单片机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四个声光报警器,每个声光报警器也分别一一对应安装在检测工的工作服、头盔、手套或绝缘鞋上;该申请用于检测工作业时穿戴,随着近电检测器与检测到的电压或电流距离发生变化时,单片机可变频控制声光报警器的闪烁和警示频率,同时单片机会甄别工作服、头盔、手套或绝缘鞋上的近电检测器发来的信号,然后指示相对应的声光报警器报警,由此提示检测工对检测注意操作环境的变化,但是该申请无法通过感知外界受力的大小来控制报警器的打开或关闭,在复杂的环境中工作时,安全性较低。
再例如申请号为:201720316668.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医用报警手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手套本体,所述手套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手指套(1)和手掌套(2),所述手套本体由固定连接的内层(4)和外层(5)组成,所述内层(4)与外层(5)之间设有依次连接的湿度传感器(6)、控制器(7)和蜂鸣器(8),所述手指套(1)的拇指和食指上均设有凸起的小球,所述手掌套(2)末端设有弹性收缩绳(3);该申请可在手套破损时提醒医护人员,避免医护人员被感染,手指上的小球可提高手术精确度,保护患者安全;但是该申请无法在复杂的环境中使用,也无法通过感受周围环境中外力的冲击而发出警报,安全性相对较低。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安全性高,抗冲击能力强,能较好的保护劳动者的手部和劳动者的人身安全的安全防护手套。
(二)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安全防护手套,包括手套体和防护单元,所述手套体用于包裹住使用者的手部,所述手套体包括一袋状的半封闭结构和一手形的内部空间;所述防护单元,设置于该手套体上,用于加强保护使用者的手部,所述防护单元包括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所述下表面与所述手套体粘合,所述防护单元包括多个气腔,所述气腔嵌于所述防护单元中,所述气腔通过发生形变,使所述防护单元吸收能量,减缓冲击力,所述防护单元内设有安全警报装置,所述手套体内部贴近手部的一侧设有防护层;
所述安全警报装置包括压力传感模块、电源模块、定位模块、开关模块、微型摄像装置和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分别与所述压力传感模块、所述定位模块、所述电源模块、所述开关模块和所述微型摄像装置电连接,所述处理模块与外部安全中心的控制中心无线连接,所述控制中心连接设有警报器;
所述压力传感模块,通过感受外界冲击力,并将受力信号传递至所述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通过判断力的大小是否超过设定的阈值,超过阈值则将信号传递至所述控制中心和所述微型摄像装置;
所述定位模块,用于对手套所在位置进行定位,并通过所述处理模块将位置信息传递至所述控制中心,用于判断手套所在位置;
所述开关模块,通过人为控制开关,并通过所述处理模块将信息传递至所述控制中心和所述微型摄像装置;
所述微型摄像装置,接收所述压力传感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传递的信息,迅速弹出至高空,进行环境的摄像检测,并将信息传递至所述处理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接收并处理所述压力传感模块、所述定位模块、所述开关模块和所述微型摄像装置传递的信息,并将信息传递至所述控制中心;
所述控制中心,接收所述处理模块发出的信息后,控制所述报警器发出警报;
所述防护层包括第一防护层、第二防护层和弹性垫,所述弹性垫设置在所述第一防护层和所述第二防护层之间,所述第二防护层靠近手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力传感模块均匀分布在每个所述气腔的内壁上,所述定位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和所述处理模块设置在中空的安全气囊内,所述中空安全气囊设置在所述手套体靠近手心一侧的手腕部,所述微型摄像装置设置在所述手套体手腕部的端口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模块设置所述安全气囊中空部的底部,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安全气囊的中空部的侧壁之间设有弹性盖体。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层靠近所述弹性垫的一面为防滑面,远离所述弹性垫的一面为光滑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层的光滑面为连续凸起面,所述第一防护层的光滑面上过盈配合设有耐磨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耐磨层远离所述第一防护层的一面为光滑的连续凸起的弧面,所述耐磨层的连续凸起的弧面的高度较所述第一防护层的连续凸起面高度低。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护层靠近所述弹性垫的一面和靠近手部的一面均为防滑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腔气腔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均匀排布于所述防护单元的所述下表面的内侧,使所述防护单元具有一均匀的内部结构,用于平均分散所受的冲击力;多个所述气腔也均匀排布于所述防护单元的上表面外侧,定义出多个具有相同形状和尺寸的凸部,每个所述气腔是条状的,多个所述气腔被划分成第一气腔组及第二气腔组,所述第一气腔组互相平行且间隔均匀地排布于所述防护单元的所述上表面,所述第二气腔组互相平行且间隔均匀地排布于所述防护单元的所述上表面,所述第一气腔组及所述第二气腔组之间有一夹角,所述第一气腔组及所述第二气腔组共同定义出多个具有相同形状和尺寸的凸部,所述多个凸部之间间隔均匀,形成一凸部阵列,当一冲击力作用于所述凸部阵列上时,所述凸部阵列发生形变,将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从而减缓该冲击力,每个该凸部至少具有一倾斜角相等且朝向一致的倾斜面,用于有效减缓该冲击力在垂直于所述倾斜面方向上的分力。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单元包括一拇指防护体、一手背防护体及一四指防护体,所述拇指防护体独立设置于所述手套体上,该手背防护体及所述四指防护体被整合成一体。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拇指防护体、所述手背防护体和所述四指防护体内均均匀设有压力传感模块。
(三)有益效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中之一:
(1)本申请提供的安全防护手套,通过设置的安全警报装置,不仅可以在手套体受到较大的外力冲击时自动发出警报救援信号,其中的开关模块还能人为根据周围环境的异常手动发出求救信号,能使劳动者在工作时得到多重的安全保障,安全性能更高;
(2)本申请提供的安全防护手套,通过设置的定位模块和微型摄像装置,可以迅速的对事故发生地的位置进行定位,对事故发生地周围的环境进行探测,使援救人员快速了解事故发生地的位置和事故现场的情况,以做出最佳的援救方案;
(3)本申请提供的安全防护手套,通过设置的防护层可进一步增加手套体对来自不同方向的冲击力的对抗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安全防护手套在特定场合的防护性能;
(4)本申请提供的安全防护手套,通过将第一防护层远离弹性垫的一面设为光滑的连续凸起面,可以进一步减缓外界的冲击力,在第一防护层的光滑面上过盈配合设置有耐磨层,不仅可以减缓冲击力还能加强防护层的耐受力,防止防护层为尖锐物刺穿,进一步增加手套体的安全防护性能;
(5)本申请提供的安全防护手套,设置的耐磨层的连续凸起的弧面的高度较第一防护层的连续凸起面高度低,起到缓冲作用,进一步减小受到的冲击力;
(6)本申请提供的安全防护手套,通过将第一防护层靠近弹性垫的一面设为防滑面,第二防护层靠近弹性垫的一面和靠近手部的一面均设为防滑面,可以防止外部力作用到手部时,作用力滑动,增加受伤面积;
(7)本申请提供的安全防护手套,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安全性高,抗冲击能力强,能较好的保护劳动者的手部和劳动者的人身安全,有利于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安全防护手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安全防护手套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防护单元的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防护单元的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防护单元的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防护单元的俯视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防护单元沿图6中B-B线的剖视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防护单元的俯视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防护单元沿图8中c-c线的剖视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防护单元沿图8中c-c线的剖视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防护单元的俯视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防护单元沿图10中D-D线的剖视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安全防护手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防护单元沿图12中E-E线的剖视图。
【本申请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手套体;2、防护单元;21、上表面;22、下表面;23、拇指防护体;24、四指防护体;25、手背防护体;26、横槽;3、气腔;4、凸部;41、倾斜面;5、防护层;501、第二防护层;502、第一防护层;503、耐磨层;504、弹性垫;6、压力传感模块;7、微型摄像装置;8、安全气囊;9、弹性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安全性高,抗冲击能力强,能较好的保护劳动者的手部和劳动者的人身安全,有利于大规模推广的安全防护手套。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申请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安全防护手套。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包括手套体1和防护单元2,所述手套体1用于包裹住使用者的手部,所述手套体1包括一袋状的半封闭结构和一手形的内部空间;所述防护单元2,设置于该手套体1上,用于加强保护使用者的手部,所述防护单元2包括一上表面21及一下表面22,所述下表面22与所述手套体1粘合,所述防护单元2包括多个气腔3,所述气腔3嵌于所述防护单元2中,所述气腔3通过发生形变,使所述防护单元2吸收能量,减缓冲击力,所述防护单元2内设有安全警报装置,所述手套体1内部贴近手部的一侧设有防护层5;
所述安全警报装置包括压力传感模块6、电源模块、定位模块、开关模块、微型摄像装置7和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分别与所述压力传感模块6、所述定位模块、所述电源模块、所述开关模块和所述微型摄像装置7电连接,所述处理模块与外部安全中心的控制中心无线连接,所述控制中心连接设有警报器;
所述压力传感模块6,通过感受外界冲击力,并将受力信号传递至所述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通过判断力的大小是否超过设定的阈值,超过阈值则将信号传递至所述控制中心和所述微型摄像装置7;
所述定位模块,用于对手套所在位置进行定位,并通过所述处理模块将位置信息传递至所述控制中心,用于判断手套所在位置;
所述开关模块,通过人为控制开关,并通过所述处理模块将信息传递至所述控制中心和所述微型摄像装置7;
所述微型摄像装置7,接收所述压力传感模块6和所述开关模块传递的信息,迅速弹出至高空,进行环境的摄像检测,并将信息传递至所述处理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接收并处理所述压力传感模块6、所述定位模块、所述开关模块和所述微型摄像装置7传递的信息,并将信息传递至所述控制中心;
所述控制中心,接收所述处理模块发出的信息后,控制报警器发出警报;
所述防护层5包括第一防护层502、第二防护层501和弹性垫504,所述弹性垫504设置在所述第一防护层502和所述第二防护层501之间,所述第二防护层501靠近手部;本申请通过设置的安全警报装置,不仅可以在手套体1受到较大的外力冲击时自动发出警报救援信号,其中的开关模块还能人为根据周围环境的异常手动发出求救信号,能使劳动者在工作时得到多重的安全保障,安全性能更高。
以下分别对本实施例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描述:
具体的,一手套体1,用于包裹住使用者的手部,该手套体1具有一袋状的半封闭结构,且具有一手形的内部空间:一防护单元2,设置于衷于套体1上,用于加强保护使用者的手部,该防护单元2具有一上表面21及一下表面22,该下表面22与该手套体1粘合,该防护单元2包括多个气腔3,嵌于该防护单元2中,当一冲击力作用于该防护单元2时,该气腔3发生形变,从而该防护单元2吸收能量,减缓该冲击力。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此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压力传感模块6均匀分布在每个所述气腔3的内壁上,所述定位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和所述处理模块设置在中空的安全气囊内,所述中空安全气囊8设置在所述手套体1靠近手心一侧的手腕部,所述微型摄像装置7设置在所述手套体1手腕部的端口部;所述开关模块设置所述安全气囊8中空部的底部,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安全气囊8的中空部的侧壁之间设有弹性盖体9;本申请通过设置的定位模块和微型摄像装置7,可以迅速的对事故发生地的位置进行定位,对事故发生地周围的环境进行探测,使援救人员快速了解事故发生地的位置和事故现场的情况,以做出最佳的援救方案。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此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层502靠近所述弹性垫504的一面为防滑面,远离所述弹性垫504的一面为光滑面;所述第一防护层502的光滑面为连续凸起面,所述第一防护层502的光滑面上过盈配合设有耐磨层503;本申请通过将第一防护层502远离弹性垫504的一面设为光滑的连续凸起面,可以进一步减缓外界的冲击力,在第一防护层502的光滑面上过盈配合设置有耐磨层503,不仅可以减缓冲击力还能加强防护层5的耐受力,防止防护层5为尖锐物刺穿,进一步增加手套体1的安全防护性能。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此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耐磨层503远离所述第一防护层502的一面为光滑的连续凸起的弧面,所述耐磨层503的连续凸起的弧面的高度较所述第一防护层502的连续凸起面高度低;本申请设置的耐磨层503的连续凸起的弧面的高度较第一防护层502的连续凸起面高度低,起到缓冲作用,进一步减小受到的冲击力。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此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护层501靠近所述弹性垫504的一面和靠近手部的一面均为防滑面;本申请通过将第一防护层502靠近弹性垫的一面设为防滑面,第二防护层501靠近弹性垫504的一面和靠近手部的一面均设为防滑面,可以防止外部力作用到手部时,作用力滑动,增加受伤面积。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此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12所示,所述气腔3气腔3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均匀排布于所述防护单元2的所述下表面22的内侧,使所述防护单元2具有一均匀的内部结构,用于平均分散所受的冲击力;多个所述气腔3也均匀排布于所述防护单元2的上表面21外侧,定义出多个具有相同形状和尺寸的凸部4,每个所述气腔3是条状的,多个所述气腔3被划分成第一气腔3组及第二气腔3组,所述第一气腔3组互相平行且间隔均匀地排布于所述防护单元2的所述上表面21,所述第二气腔3组互相平行且间隔均匀地排布于所述防护单元2的所述上表面21,所述第一气腔3组及所述第二气腔3组之间有一夹角,所述第一气腔3组及所述第二气腔3组共同定义出多个具有相同形状和尺寸的凸部4,所述多个凸部4之间间隔均匀,形成一凸部4阵列,当一冲击力作用于所述凸部4阵列上时,所述凸部4阵列发生形变,将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从而减缓该冲击力,每个该凸部4至少具有一倾斜角相等且朝向一致的倾斜面41,用于有效减缓该冲击力在垂直于所述倾斜面41方向上的分力。
具体的,如图4所示,根据上述较佳实施例,其中,该多个气腔3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均匀排布于该防护单元2的该下表面22的内侧,使该防护单元2具有一均匀的内部结构,用于平均分散所受的冲击力,该防护单元2的抗冲击性能提高。
具体的,如图3和图5所示,优选地,其中,该多个气腔3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均匀排布于该防护单元2的该上表面21,且暴露于外部,该多个气腔3定义出多个具有相同形状和尺寸的凸部4,当一冲击力作用于该凸部4时,该凸部4发生形变,将功能转化为弹性势能,从而减缓该冲击力。
具体的,如图3,图6和图7所示,根据上述较佳实施例,其中,每个该气腔3是条状的,互相平行且间隔均匀地排布于该防护单元2的该上表面21,定义出多个条状的该凸部4,该气腔3与该凸部4共同构成一波状表面,当一冲击力作用于该凸部4时,该凸部4向其侧面弯曲,将功能转化为弹性势能,从而有效减缓该冲击力在垂直于该凸部4方向上的分力。
具体的,如图3,图8和图9所示,优选地,其中,每个该气腔3是条状的,该多个气腔3被划分成第一气腔组及第二气腔组,该第一气腔组互相平行且间隔均匀地排布于该防护单元2的该上表面21,该第二气腔组互相平行且间隔均匀地排布于该防护单元2的该上表面21,该第一气腔组及该第二气腔组之间有一夹角,该第一气腔组及该第二气腔组共同定义出多个具有相同形状和尺寸的凸部4,该多个凸部4之间间隔均匀,形成一凸部阵列,当一冲击力作用于该凸部阵列上时,该凸部阵列发生形变,将功能转化为弹性势能,从而减缓该冲击力。
具体的,如图10所示,根据上述较佳实施例,其中,每个该凸部4至少具有一倾斜角相等且朝向一致的倾斜面41,用于有效减缓该冲击力在垂直于该倾斜面41方向上的分力。
具体的,如图11和图12所示,该凸部4的形状不同限于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形状,还可采用金字塔形、半球形等。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此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防护单元2包括一拇指防护体23、一手背防护体25及一四指防护体24,所述拇指防护体23独立设置于所述手套体1上,该手背防护体25及所述四指防护体24被整合成一体。
具体的,如图13和图14所示,该防护单元包括一搏指防护体23、一手背防护体25及一四指防护体24,该搏指防护体23独立设置于该于套体1上,该手背防护体25及该四指防护体24被整合成一体:在每个关节的相应位置处,该防护单元2加厚设置,以加强对关节部位的保护:该防护单元2进一步包括多个横槽26设置于每个指关节相应位置处,以方便使用者指关节的活动。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此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拇指防护体23、所述手背防护体25和所述四指防护体24内均均匀设有压力传感模块6,这中设计可以全方位的使压力传模块6感受外界的冲击力,避免出现遗漏,造成安全隐患。
具体的,该申请的安全警报装置工作原理一:当手套体1受到外界冲击力时,压力传感模块6,将感受到的外界冲击力的大小的信号传递至处理模块,处理模块通过判断冲击力是否超过设定的阈值,如果未超出阈值,则受力信号停止传递,若超过阈值,处理模块则将信号传递至控制中心和微型摄像装置7;控制中心接收到信息后进一步控制报警器发出声光警报;微型摄像装置7迅速弹出至高空,进行环境的摄像检测,并将信息传递至处理模块,由处理模块进一步将信息传递至控制中心,用于观测事故发生地周边的情况,同时,定位模块,将对手套所在位置对定位信息通过处理模块传递至控制中心,用于判断手套所在位置,救援人员可根据接收到的定位信息和环境信息迅速的做出救援方案。
具体的,该申请的安全警报装置工作原理二:当手套体1受到的外界冲击力小于阈值,或者手套体1未受到外界冲击力,但人为意识的感受到自己身处险时,则按下开关模块,信息将传送至经处理模块传送至控制中心和微型摄像装置7;控制中心接收到信息后进一步控制报警器发出声光警报;微型摄像装置7迅速弹出至高空,进行环境的摄像检测,并将信息传递至处理模块,由处理模块进一步将信息传递至控制中心,用于观测事故发生地周边的情况,同时,定位模块,将对手套所在位置对定位信息通过处理模块传递至控制中心,用于判断手套所在位置,救援人员可根据接收到的定位信息和环境信息迅速的做出救援方案。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依据以上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对本申请有了清楚的认识。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正文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均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并未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上述对各元件和方法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形状或方式。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可提供包含特定值的参数的示范,但这些参数无需确切等于相应的值,而是可在可接受的误差容限或设计约束内近似于相应值。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此外,除非特别描述或必须依序发生的步骤,上述步骤的顺序并无限制于以上所列,且可根据所需设计而变化或重新安排。并且上述实施例可基于设计及可靠度的考虑,彼此混合搭配使用或与其他实施例混合搭配使用,即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自由组合形成更多的实施例。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安全防护手套,包括手套体(1)和防护单元(2),所述手套体(1)用于包裹住使用者的手部,所述手套体(1)包括一袋状的半封闭结构和一手形的内部空间;所述防护单元(2),设置于该手套体(1)上,用于加强保护使用者的手部,所述防护单元(2)包括一上表面(21)及一下表面(22),所述下表面(22)与所述手套体(1)粘合,所述防护单元(2)包括多个气腔(3),所述气腔(3)嵌于所述防护单元(2)中,所述气腔(3)通过发生形变,使所述防护单元(2)吸收能量,减缓冲击力,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单元(2)内设有安全警报装置,所述手套体(1)内部贴近手部的一侧设有防护层(5);
所述安全警报装置包括压力传感模块(6)、电源模块、定位模块、开关模块、微型摄像装置(7)和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分别与所述压力传感模块(6)、所述定位模块、所述电源模块、所述开关模块和所述微型摄像装置(7)电连接,所述处理模块与外部安全中心的控制中心无线连接,所述控制中心连接设有警报器;
所述压力传感模块(6),通过感受外界冲击力,并将受力信号传递至所述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通过判断力的大小是否超过设定的阈值,超过阈值则将信号传递至所述控制中心和所述微型摄像装置(7);
所述定位模块,用于对手套所在位置进行定位,并通过所述处理模块将位置信息传递至所述控制中心,用于判断手套所在位置;
所述开关模块,通过人为控制开关,并通过所述处理模块将信息传递至所述控制中心和所述微型摄像装置(7);
所述微型摄像装置(7),接收所述压力传感模块(6)和所述开关模块传递的信息,迅速弹出至高空,进行环境的摄像检测,并将信息传递至所述处理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接收并处理所述压力传感模块(6)、所述定位模块、所述开关模块和所述微型摄像装置(7)传递的信息,并将信息传递至所述控制中心;
所述控制中心,接收所述处理模块发出的信息后,控制报警器发出警报;
所述防护层(5)包括第一防护层(502)、第二防护层(501)和弹性垫(504),所述弹性垫(504)设置在所述第一防护层(502)和所述第二防护层(501)之间,所述第二防护层(501)靠近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防护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模块(6)均匀分布在每个所述气腔(3)的内壁上,所述定位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和所述处理模块设置在中空的安全气囊内,所述中空安全气囊(8)设置在所述手套体(1)靠近手心一侧的手腕部,所述微型摄像装置(7)设置在所述手套体(1)手腕部的端口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防护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设置所述安全气囊(8)中空部的底部,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安全气囊(8)的中空部的侧壁之间设有弹性盖体(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防护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层(502)靠近所述弹性垫(504)的一面为防滑面,远离所述弹性垫(504)的一面为光滑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防护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层(502)的光滑面为连续凸起面,所述第一防护层(502)的光滑面上过盈配合设有耐磨层(50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防护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503)远离所述第一防护层(502)的一面为光滑的连续凸起的弧面,所述耐磨层(503)的连续凸起的弧面的高度较所述第一防护层(502)的连续凸起面高度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防护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层(501)靠近所述弹性垫(504)的一面和靠近手部的一面均为防滑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防护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腔(3)气腔(3)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均匀排布于所述防护单元(2)的所述下表面(22)的内侧,使所述防护单元(2)具有一均匀的内部结构,用于平均分散所受的冲击力;多个所述气腔(3)也均匀排布于所述防护单元(2)的上表面(21)外侧,定义出多个具有相同形状和尺寸的凸部(4),每个所述气腔(3)是条状的,多个所述气腔(3)被划分成第一气腔(3)组及第二气腔(3)组,所述第一气腔(3)组互相平行且间隔均匀地排布于所述防护单元(2)的所述上表面(21),所述第二气腔(3)组互相平行且间隔均匀地排布于所述防护单元(2)的所述上表面(21),所述第一气腔(3)组及所述第二气腔(3)组之间有一夹角,所述第一气腔(3)组及所述第二气腔(3)组共同定义出多个具有相同形状和尺寸的凸部(4),所述多个凸部(4)之间间隔均匀,形成一凸部(4)阵列,当一冲击力作用于所述凸部(4)阵列上时,所述凸部(4)阵列发生形变,将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从而减缓该冲击力,每个该凸部(4)至少具有一倾斜角相等且朝向一致的倾斜面(41),用于有效减缓该冲击力在垂直于所述倾斜面(41)方向上的分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防护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单元(2)包括一拇指防护体(23)、一手背防护体(25)及一四指防护体(24),所述拇指防护体(23)独立设置于所述手套体(1)上,该手背防护体(25)及所述四指防护体(24)被整合成一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全防护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拇指防护体(23)、所述手背防护体(25)和所述四指防护体(24)内均均匀设有压力传感模块(6)。
CN201810694933.3A 2018-06-29 2018-06-29 安全防护手套 Withdrawn CN1086852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94933.3A CN108685227A (zh) 2018-06-29 2018-06-29 安全防护手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94933.3A CN108685227A (zh) 2018-06-29 2018-06-29 安全防护手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85227A true CN108685227A (zh) 2018-10-23

Family

ID=63850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94933.3A Withdrawn CN108685227A (zh) 2018-06-29 2018-06-29 安全防护手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8522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07402B1 (en) Helmet with impact tracking
CN105632101A (zh) 一种人体防跌倒预警方法及系统
GB2544082A (en) A wearable garment
WO2006101587A3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human body fall detection
CN103405001A (zh) 一种蓝牙跌倒报警鞋垫
JP2008503268A5 (zh)
EP2670632A2 (en) Hip protector system and method for hip fracture prevention
CN104886858A (zh) 一种矿井作业人员危险运动状态报警安全帽
EP3097805B1 (de) Handschuh
CN109710105A (zh) 智能头盔、消防救援方法及相关产品
EP3315037B1 (en) Protective glove, especially for firefighters
CN207461509U (zh) 一种建筑工地用安全帽的优化装置
CN105455283B (zh) 一种安全帽
CN210747381U (zh) 一种可定位自主报警摔伤防护背心
CN214512311U (zh) 一种智能消防战斗服及其智能指挥系统
CN110419794A (zh) 安全带以及安全用具
CN109717537A (zh) 消防及救援智能头盔、消防救援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685227A (zh) 安全防护手套
CN204733959U (zh) 一种矿井作业人员危险运动状态报警安全帽
US20100219956A1 (en) Heat Sensor Device and System
CN202873851U (zh) 一种多触发式户外运动突发性意外复合防护服
CN109603131A (zh) 篮球投篮手型定位训练装置
CN218185399U (zh) 一种智能手套
CN207220277U (zh) 一种无线通讯的救援头盔
CN205378003U (zh) 一种灭火救援内攻人员定时轮换呼叫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023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