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81501B - 用户设备的分层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户设备的分层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81501B
CN108681501B CN201810428590.6A CN201810428590A CN108681501B CN 108681501 B CN108681501 B CN 108681501B CN 201810428590 A CN201810428590 A CN 201810428590A CN 108681501 B CN108681501 B CN 1086815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quipment
group
target
determining
le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2859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81501A (zh
Inventor
王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tease Hangzhou Networ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tease Hangzhou Networ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tease Hangzhou Network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tease Hangzhou Networ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2859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815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815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815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815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815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4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computer activity, e.g. of down time, of input/output operation ; 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user activity, e.g. usability assessment
    • G06F11/3409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computer activity, e.g. of down time, of input/output operation ; 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user activity, e.g. usability assessment for performance assess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户设备的分层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多个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和多个用户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依据多个用户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确定多组用户设备组,其中,每组用户设备组中的用户设备的设备类型相同;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中的多个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参数,其中,目标参数用于反映目标参数对应的用户设备组的整体性能;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通过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准确的衡量线上用户的设备性能的问题。

Description

用户设备的分层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设备性能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户设备的分层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移动应用开发过程中,性能问题是各个开发者特别关注的问题。针对不同设备的性能表现,使当前的应用占用不同的资源,是当前大多数开发者采用的方案。例如,某个动画特效效果非常好,但是性能消耗特别大,在高端移动设备上没有问题,但是在低端机上就会产生卡顿问题,这个是不能忍受的。
根据设备的性能去对设备进行分层定级的分层方案主要分为两种,具体如下:
方案一:根据不同零部件硬件的表现综合来确定性能层级
方案二:根据特定的跑分软件在当前机型上运行情况打分,根据分数高低对移动设备进行性能分层。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仍存在以下问题:
方案一的技术问题:单纯的将不同零部件硬件的表现进行综合处理没有说服力,因为一个移动设备的性能和硬件的不同组合是有关的,同时和运行在当前设备上的操作系统也有很多关系。
方案二的技术问题:没有考虑用户设备的情况,一款移动设备处于生命期后期的时候,电池老化,硬件的损害会影响性能,而且不同的零部件的质量也不一样。
方案一和方案二的共同问题:都没有解决通用方案下的性能设备分层,不一定适用于细分场景下的应用,如高性能CPU在对GPU要求高的游戏应用下会表现不佳。
针对相关技术中无法准确的衡量线上用户的设备性能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户设备的分层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无法准确的衡量线上用户的设备性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的分层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多个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和多个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依据多个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确定多组用户设备组,其中,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中的所述用户设备的设备类型相同;依据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中的多个所述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确定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参数,其中,所述目标参数用于反映所述目标参数对应的用户设备组的整体性能;依据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确定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
可选地,所述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包括至少以下任意之一:目标应用的帧率、目标应用的卡顿频率、目标应用的卡顿时长,其中,所述目标应用运行于每个所述用户设备。
可选地,在依据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确定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目标应用,其中,所述目标应用运行于每个所述用户设备;依据所述目标应用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层级数量,以及每个层级包含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之间的预设比值。
可选地,依据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确定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包括:依据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将多个所述用户设备组依次填充于多个层级,其中,每个层级填充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之比满足每个层级包含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之间的预设比值;依据多个所述用户设备组的层级填充结果,确定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
可选地,在依据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确定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确定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后的持续时间;在所述持续时间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则继续执行获取多个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和多个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的步骤。
可选地,依据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中的多个所述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确定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参数包括:依据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帧率参数、卡顿频率、卡顿时长,确定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帧率、目标卡顿频率、目标卡顿时长;依据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确定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包括:依据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帧率,将多个所述用户设备组依次填充于多个层级,确定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依据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卡顿频率,将多个所述用户设备组依次填充于多个层级,确定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卡顿频率层级;依据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卡顿时长,将多个所述用户设备组依次填充于多个层级,确定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卡顿时长层级;依据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卡顿频率层级和卡顿时长层级之间的层级关系,确定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层级。
可选地,依据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卡顿频率层级和卡顿时长层级之间的层级关系,确定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层级包括:在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卡顿频率层级和卡顿时长层级均大于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时,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层级比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高一个层级;在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卡顿频率层级和卡顿时长层级均小于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时,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层级比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低一个层级;在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卡顿频率层级和卡顿时长层级均等于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时,以及在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位于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卡顿频率层级和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卡顿时长层级之间时,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层级为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的分层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多个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和多个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第一确定单元,用于依据多个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确定多组用户设备组,其中,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中的所述用户设备的设备类型相同;第二确定单元,用于依据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中的多个所述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确定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参数,其中,所述目标参数用于反映所述目标参数对应的用户设备组的整体性能;第三确定单元,用于依据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确定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执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的分层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的分层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显示装置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的分层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显示装置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的分层方法。
通过本申请,采用以下步骤:获取多个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和多个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依据多个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确定多组用户设备组,其中,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中的所述用户设备的设备类型相同;依据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中的多个所述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确定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参数,其中,所述目标参数用于反映所述目标参数对应的用户设备组的整体性能;依据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确定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准确的衡量线上用户的设备性能的问题。进而达到了准确的实时的衡量线上用户设备的性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的分层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用户设备的分层方法的每个层级包含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之间的预设比值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用户设备的分层方法步骤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的分层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的分层方法。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分层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获取多个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和多个用户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
作为一个可选的示例,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包括至少以下任意之一:目标应用的帧率、目标应用的卡顿频率、目标应用的卡顿时长,其中,目标应用运行于每个用户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多种多样,而在本申请该实施例中基于各方面考虑确定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包括至少以下任意之一:目标应用的帧率、目标应用的卡顿频率、目标应用的卡顿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帧率是衡量目标应用的计算和渲染速度的重要参数,当用户设备性能较低时,帧率会较低;当用户设备性能较高时,帧率也会较高。其次,衡量用户设备性能高低的另外一个参数是卡顿点,例如,在针对某目标应用进行测试后,得到一帧超过200毫秒时,也即1秒只有5帧时,用户会感受到明显卡顿,此时则定义时长超过200毫秒的帧称为卡顿点。卡顿点的数量和时长则会间接反映用户设备的性能,同时反映的是该某目标应用在对应用户设备上的表现。
具体的,卡顿频率指一定时间内卡顿点的帧数与总帧数的比值,如下公式所示:
Figure BDA0001652820210000051
ifti≥200,ki=1elseki=0,其中,S为总帧数,T为总时间,ti为第i帧时长。
具体的,卡顿时长指一定时间内卡顿点的帧所占时长与总时间的比值,如下公式所示:
Figure BDA0001652820210000052
ifti≥200,tki=tielseki=0,其中,S为总帧数,T为总时间,ti为第i帧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和多个用户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的获取方式可以为:每间隔预设时间后,对线上的目标应用进行数据采集,得到多个线上的目标应用对应的帧率、卡顿频率、卡顿时长,以及多个线上的目标应用对应的用户设备的设备类型。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和用户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是指:线上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和线上用户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而通过对线上用户设备进行数据收集,进而保证了用户设备的分层结果体现的是线上用户设备性能状况,而非针对新设备进行处理。
进一步说明的是:目标应用的帧率、目标应用的卡顿频率、目标应用的卡顿时长随目标应用的不同而不同;目标应用的帧率、目标应用的卡顿频率、目标应用的卡顿时长随目标应用的内置参数的变化而变化;目标应用的帧率、目标应用的卡顿频率、目标应用的卡顿时长随用户设备的不同而不同;目标应用的帧率、目标应用的卡顿频率、目标应用的卡顿时长随用户设备的损耗程度而变化。
针对上述目标应用的帧率、目标应用的卡顿频率、目标应用的卡顿时长的性质,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目标应用的帧率、目标应用的卡顿频率、目标应用的卡顿时长作为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达到了针对用户设备的具体情况和目标应用的具体情况而来实现对用户设备定制化评分分层处理,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针对用户设备的部分硬件具有损耗、用户设备零部件的质量不同、用户设备应用场景不同的情况下,对用户设备进行精准的评分分层的技术问题。
步骤S102,依据多个用户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确定多组用户设备组,其中,每组用户设备组中的用户设备的设备类型相同。
为了更高效的对用户设备进行分层,以及提高分层结果的准确性,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依据多个用户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将多个用户设备划分为多组用户设备组,其中,每组用户设备的设备类型相同,并依据用户设备组进行评分分层。进而将各种参数较为相近的用户设备归为一类,并以归为一类的用户设备为一个整体进行评分分层,进而降低待分层处理的设备数量,提高设备分层的效率。同时还达到了避免对单个用户设备进行分层处理时,宜导致误差的情况发生,进而提高了用户设备分层结果的准确性。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示例,为了提高评分分层的精准度,不对用户设备进行分组处理,即直接对各个用户设备进行评分分层处理,得到各个用户设备的分层结果。
步骤S103,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中的多个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参数,其中,目标参数用于反映目标参数对应的用户设备组的整体性能。
针对上述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包括:目标应用的帧率、目标应用的卡顿频率、目标应用的卡顿时长的情况,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的分层方法中,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中的多个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参数包括: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帧率参数、卡顿频率、卡顿时长,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帧率、目标卡顿频率、目标卡顿时长。
作为一个可选的示例,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帧率参数、卡顿频率、卡顿时长,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帧率、目标卡顿频率、目标卡顿时长包括: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帧率参数,确定用户设备组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帧率参数的平均数值为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帧率;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卡顿频率,确定用户设备组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卡顿频率的平均数值为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卡顿频率;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卡顿时长,确定用户设备组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卡顿时长的平均数值为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卡顿时长。
作为一个可选的示例,将每组用户设备组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帧率参数、卡顿频率、卡顿时长存储于elk中,然后依据elk的大数据聚合功能对每组用户设备组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帧率参数、卡顿频率、卡顿时长进行处理,得到每组用户设备组的平均性能数据,即得到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帧率参数、目标卡顿频率、目标卡顿时长。
步骤S104,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
在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之前,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的分层方法中,方法还包括:确定目标应用,其中,目标应用运行于每个用户设备;依据目标应用确定用户设备的层级数量,以及每个层级包含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之间的预设比值。
进一步地,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包括: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将多个用户设备组依次填充于多个层级,其中,每个层级填充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之比满足每个层级包含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之间的预设比值;依据多个用户设备组的层级填充结果,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
也即,通过依据目标应用确定用户设备的层级数量,每个层级包含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之间的预设比值,以及每组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进而将多个用户设备组依次填充于多个层级,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目标应用可能对应不同的层级数量,且不同目标应用可能对应不同的每个层级包含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之比,例如,3D游戏可能对应的层级数量较多,2D游戏对应的层级数量较少。例如3D游戏可能对应4层级,且每层级包含的设备数量之比为:1:2:3:4,2D游戏对应3层级,且每层级包含的设备数量之比为:3:4:3。
作为一种可选的示例,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将多个用户设备组依次填充于多个层级,其中,每个层级填充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之比满足每个层级包含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之间的预设比值包括: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将目标参数最大的用户设备组对应于第一层级内,若第一层级包含的设备数量尚有空余,则将剩余的目标参数最大的用户设备组对应于第一层级内,直至第一层级包含的设备数量满足预设数量,此时将剩余目标参数最大的用户设备组对应于第二层级内,依次类推,直至所有用户设备组均有对应的层级。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用户设备的分层方法的每个层级包含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之间的预设比值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层级的设备数量占总设备数量的15%,第二层级的设备数量占总设备数量20%,第三层级的设备数量占总设备数量的30%,第四层级的设备数量占总设备数量20%,第五层级的设备数量占总设备数量的15%。
需要说明的是:所有用户设备组均要对应某个层级,也即,任意用户设备组均要进行评分分层处理。
作为一个可选的示例,对某个目标应用进行层级设定,同时设定该层级所占比例,如图2所示,性能第1层占20%,第2层占20%,第3层占30%,第4层占20%,第5层占15%,其中,层级之和为100%。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以层级的用户设备占总用户设备的百分比确定层级的用户设备数量时,各个层级对应的百分比之和应等于100%。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帧率参数、卡顿频率、卡顿时长是相辅相成的,是描述目标应用在操作系统下运行效率的非常有代表性的参数。依据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帧率参数、卡顿频率、卡顿时长共同确定用户设备的评分层级结果时,可以达到精准且高效的确定用户设备的层级结果。
此外,依据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帧率参数、卡顿频率、卡顿时长共同确定用户设备的评分层级结果时,还避免了用户设备的某一个性能参数进行评分分层处理时出现误差,导致无法精准的确定用户设备的层级结果的情况发生。
基于上述内容,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的分层方法中,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中的多个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参数包括: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帧率参数、卡顿频率、卡顿时长,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帧率、目标卡顿频率、目标卡顿时长;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包括: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帧率,将多个用户设备组依次填充于多个层级,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卡顿频率,将多个用户设备组依次填充于多个层级,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卡顿频率层级;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卡顿时长,将多个用户设备组依次填充于多个层级,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卡顿时长层级;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卡顿频率层级和卡顿时长层级之间的层级关系,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层级。
也即,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帧率、目标卡顿频率、目标卡顿时长,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卡顿频率层级、卡顿时长层级,进而对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卡顿频率层级、卡顿时长层级进行计算处理,得到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层级。
作为一个可选的示例,以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为主要层级,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的分层方法中,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卡顿频率层级和卡顿时长层级之间的层级关系,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层级包括:在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卡顿频率层级和卡顿时长层级均大于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时,确定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层级比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高一个层级;在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卡顿频率层级和卡顿时长层级均小于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时,确定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层级比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低一个层级;在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卡顿频率层级和卡顿时长层级均等于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时,以及在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位于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卡顿频率层级和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卡顿时长层级之间时,确定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层级为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
也即,当某设备的卡顿时长层级和卡顿频率层级均都大于帧率层级时,该设备的帧率层级提升一级,并作为目标层级处理。当某设备的卡顿时长层级和卡顿频率层级都小于帧率层级时,该设备的帧率层级降低一级,并作为目标层级处理。而其他情况下,直接将设备的帧率层级作为目标层级处理。
以下是分层算法的具体过程:假定第i个设备为di,该设备在线上玩家占比设为pdi,层级i所占百分比为pi,设备i的性能参数为para_i(para可取值fps,k_rate,k_time),所有设备的性能参数数组设为d_list,该列表如下[(d1,pd1,para_1),(d2,pd2,para_2),…,(di,pdi,para_i),…,(dn,pdn,para_n)]。根据特定的性能参数(fps,k_rate,k_time)进行分层的算法伪代码,具体如下所示:
输入:
设备性能列表,d_list
初始化:
初始化层级占比列表,p_list=[p1,p2,…,pm]
初始化分层结果,初始为空列表,levels=[[],[],…,[]],m个空列表,用来存储设备di
初始化层级比例ps=0
将d_list按性能参数排序,得到d_new_list
遍历操作:
按顺序遍历d_new_list每个元素(di,pdi,para_i)
ps=ps+pdi
判断累加变量ps是否大于第j层的比例值p_list[j]
如果大于等于p_list[j],将该设备di加入j层设备列表,同时设置ps=0
Output:
返回设备层级列表结果levels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算法的运行复杂度极低,却可以高效且准确的获取用户设备的层级结果。
需要考虑的是:存在对用户设备组分层处理之后,用户设备会因各种因素致使用户设备衰耗的情况,进而产生用户设备的性能不匹配其对应的层级的问题。
而针对上述情况的问题,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的分层方法中,在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之后,方法还包括:检测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后的持续时间;在持续时间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则继续执行获取多个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和多个用户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的步骤。
也即,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的分层方法中,方法还包括:在执行完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步骤之后,经过预设时间段之后,则继续执行获取多个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和多个用户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的步骤。以便周而复始地对用户设备的性能进行检测,进而依据最新的用户设备的数据进行评分分层处理,进而避免因用户设备的损耗导致用户设备的分层结果不准确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为了令用户分层结果更加准确,该方法还包括:在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之后,依据用户设备对应的层级,对用户设备中安装的目标应用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对于层级较高的用户设备,则将其用户设备安装的目标应用的表现效果调高(增加目标应用的渲染程度)。
也即,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的分层方法进行了循环式反馈处理,也即每隔预设时间则对线上用户设备进行性能设备分层,进而依据分层结果对用户设备的目标程序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调高/调低目标应用的渲染程度),以预设时间为单位对用户设备的分层结果进行迭代,以此对用户设备的性能进行较为实时的定级。例如,对层级较高的用户设备,则提高用户设备中目标应用的渲染程度,进而得到该用户设备再运行渲染程度高的目标应用时,其用户设备的新的性能参数,进而依据新的性能参数对该用户设备进行性能设备分层,周而复始。
需要说明的是:这样迭代回归的方式会让用户设备的层级趋于稳定,如本月该用户设备所分的层级过高,则目标应用在用户设备上应用的特效和性能消耗如果过大的话,则用户设备在本月的相关性能表现就会下降。下一个月再次进行分层时,用户设备则会依据本月表现下降的相关性能参数进行分层,即用户设备所分的层级相对本月而言进行了调低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的分层方法,通过获取多个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和多个用户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依据多个用户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确定多组用户设备组,其中,每组用户设备组中的用户设备的设备类型相同;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中的多个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参数,其中,目标参数用于反映目标参数对应的用户设备组的整体性能;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准确的衡量线上用户的设备性能的问题。进而达到了准确的实时的衡量线上用户设备的性能的效果。
下面结合另一种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出说明。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用户设备的分层方法步骤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一种可选的用户设备的分层方法步骤包括:
步骤S301:客户端收集数据;
步骤S302:上传至elk;
步骤S303:数据聚合;
步骤S304:设备分层算法处理;
步骤S305:分层结果应用在线上应用;
步骤S306:每月迭代。
也即,客户端收集数据,将客户端的数据上传至数据存储库(elk一种开源的数据存储方案,可以存储大数据)中,利用数据存储库的大数据聚合功能,将每个设备类型的平均性能数据进行保存处理,以作为用户设备分层算法的源数据,最终得到适合某目标应用的性能分层结果。
此外,通过每月迭代分层,然后将分层结果反馈应用到线上应用中,达到回归迭代的目的,解决了设备性能会随着时间变长,设备性能降低,导致分层不准确的问题。
并且,本实施例还可以实现如下技术效果:
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线上用户设备进行数据收集(聚合分析),进而保证了用户设备的分层结果体现的是线上用户设备性能状况,而非针对新设备进行处理。
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海量用户设备数据进行处理,避免了对单个用户设备的数据进行处理时发生误差的情况,增加了用户设备的分层结果的准确度。
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线上用户设备进行数据收集,并依据线上用户设备收集到的数据得到分层结果,并依据分层结果对用户设备的目标应用进行相应调整,最后再对调整后的用户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形成一个采集、分析、应用的用户设备性能分层处理的闭环,解决了由于用户设备使用时间越长用户设备性能越差,导致无法准确确定用户设备的分层结果的问题,提高了用户设备分层结果的准确度。
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帧率、卡顿频率、卡顿时长三个参数以对用户设备运行目标应用时的运行状况进行衡量,进而达到了依据具有代表性的参数,去衡量目标应用在操作系统下运行效率,提高了用户设备的分层结果的准确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的分层装置,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分层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用户设备的分层方法。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的分层装置进行介绍。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分层装置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获取单元41、第一确定单元42、第二确定单元43和第三确定单元44。
获取单元41,用于获取多个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和多个用户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
第一确定单元42,用于依据多个用户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确定多组用户设备组,其中,每组用户设备组中的用户设备的设备类型相同。
第二确定单元43,用于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中的多个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参数,其中,目标参数用于反映目标参数对应的用户设备组的整体性能。
第三确定单元44,用于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的分层装置中,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包括至少以下任意之一:目标应用的帧率、目标应用的卡顿频率、目标应用的卡顿时长,其中,目标应用运行于每个用户设备。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的分层装置中,方法还包括: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在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之前,确定目标应用,其中,目标应用运行于每个用户设备;第五确定单元,用于依据目标应用确定用户设备的层级数量,以及每个层级包含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之间的预设比值。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的分层装置中,第三确定单元44包括:填充模块,用于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将多个用户设备组依次填充于多个层级,其中,每个层级填充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之比满足每个层级包含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之间的预设比值;第一确定模块,用于依据多个用户设备组的层级填充结果,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的分层装置中,方法还包括:检测单元,用于在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之后,检测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后的持续时间;执行单元,用于在持续时间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则继续执行获取多个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和多个用户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的步骤。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的分层装置中,第二确定单元43包括:第二确定模块,用于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帧率参数、卡顿频率、卡顿时长,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帧率、目标卡顿频率、目标卡顿时长;第三确定单元44包括:第三确定模块,用于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帧率,将多个用户设备组依次填充于多个层级,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第四确定模块,用于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卡顿频率,将多个用户设备组依次填充于多个层级,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卡顿频率层级;第五确定模块,用于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卡顿时长,将多个用户设备组依次填充于多个层级,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卡顿时长层级;第六确定模块,用于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卡顿频率层级和卡顿时长层级之间的层级关系,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层级。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的分层装置中,第六确定模块包括: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在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卡顿频率层级和卡顿时长层级均大于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时,确定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层级比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高一个层级;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在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卡顿频率层级和卡顿时长层级均小于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时,确定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层级比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低一个层级;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在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卡顿频率层级和卡顿时长层级均等于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时,以及在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位于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卡顿频率层级和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卡顿时长层级之间时,确定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层级为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的分层装置,通过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多个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和多个用户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第一确定单元,用于依据多个用户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确定多组用户设备组,其中,每组用户设备组中的用户设备的设备类型相同;第二确定单元,用于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中的多个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参数,其中,目标参数用于反映目标参数对应的用户设备组的整体性能;第三确定单元,用于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准确的衡量线上用户的设备性能的问题,进而达到了准确的实时的衡量线上用户设备的性能的效果。
用户设备的分层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上述获取单元41、第一确定单元42、第二确定单元43和第三确定单元44等均作为程序单元存储在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上述程序单元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处理器中包含内核,由内核去存储器中调取相应的程序单元。内核可以设置一个或以上,通过调整内核参数来处理无法准确的衡量线上用户的设备性能的问题。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包括至少一个存储芯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用户设备的分层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用户设备的分层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显示装置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为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上述任意一项的用户设备的分层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多个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和多个用户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依据多个用户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确定多组用户设备组,其中,每组用户设备组中的用户设备的设备类型相同;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中的多个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参数,其中,目标参数用于反映目标参数对应的用户设备组的整体性能;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
可选地,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包括至少以下任意之一:目标应用的帧率、目标应用的卡顿频率、目标应用的卡顿时长,其中,目标应用运行于每个用户设备。
可选地,在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之前,方法还包括:确定目标应用,其中,目标应用运行于每个用户设备;依据目标应用确定用户设备的层级数量,以及每个层级包含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之间的预设比值。
可选地,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包括: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将多个用户设备组依次填充于多个层级,其中,每个层级填充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之比满足每个层级包含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之间的预设比值;依据多个用户设备组的层级填充结果,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
可选地,在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之后,方法还包括:检测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后的持续时间;在持续时间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则继续执行获取多个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和多个用户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的步骤。
可选地,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中的多个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参数包括: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帧率参数、卡顿频率、卡顿时长,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帧率、目标卡顿频率、目标卡顿时长;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包括: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帧率,将多个用户设备组依次填充于多个层级,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卡顿频率,将多个用户设备组依次填充于多个层级,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卡顿频率层级;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卡顿时长,将多个用户设备组依次填充于多个层级,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卡顿时长层级;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卡顿频率层级和卡顿时长层级之间的层级关系,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层级。
可选地,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卡顿频率层级和卡顿时长层级之间的层级关系,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层级包括:在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卡顿频率层级和卡顿时长层级均大于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时,确定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层级比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高一个层级;在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卡顿频率层级和卡顿时长层级均小于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时,确定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层级比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低一个层级;在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卡顿频率层级和卡顿时长层级均等于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时,以及在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位于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卡顿频率层级和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卡顿时长层级之间时,确定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层级为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本文中的设备可以是服务器、PC、PAD、手机等。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在数据处理设备上执行时,适于执行初始化有如下方法步骤的程序:获取多个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和多个用户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依据多个用户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确定多组用户设备组,其中,每组用户设备组中的用户设备的设备类型相同;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中的多个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参数,其中,目标参数用于反映目标参数对应的用户设备组的整体性能;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
可选地,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包括至少以下任意之一:目标应用的帧率、目标应用的卡顿频率、目标应用的卡顿时长,其中,目标应用运行于每个用户设备。
可选地,在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之前,方法还包括:确定目标应用,其中,目标应用运行于每个用户设备;依据目标应用确定用户设备的层级数量,以及每个层级包含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之间的预设比值。
可选地,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包括: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将多个用户设备组依次填充于多个层级,其中,每个层级填充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之比满足每个层级包含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之间的预设比值;依据多个用户设备组的层级填充结果,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
可选地,在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之后,方法还包括:检测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后的持续时间;在持续时间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则继续执行获取多个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和多个用户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的步骤。
可选地,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中的多个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参数包括: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帧率参数、卡顿频率、卡顿时长,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帧率、目标卡顿频率、目标卡顿时长;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包括: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帧率,将多个用户设备组依次填充于多个层级,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卡顿频率,将多个用户设备组依次填充于多个层级,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卡顿频率层级;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卡顿时长,将多个用户设备组依次填充于多个层级,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卡顿时长层级;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卡顿频率层级和卡顿时长层级之间的层级关系,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层级。
可选地,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卡顿频率层级和卡顿时长层级之间的层级关系,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层级包括:在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卡顿频率层级和卡顿时长层级均大于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时,确定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层级比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高一个层级;在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卡顿频率层级和卡顿时长层级均小于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时,确定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层级比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低一个层级;在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卡顿频率层级和卡顿时长层级均等于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时,以及在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位于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卡顿频率层级和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卡顿时长层级之间时,确定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层级为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用户设备的分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多个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和多个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
依据多个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确定多组用户设备组,其中,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中的所述用户设备的设备类型相同;
依据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中的多个所述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确定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参数,其中,所述目标参数用于反映所述目标参数对应的用户设备组的整体性能;
依据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确定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
其中,依据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确定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包括:依据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将多个所述用户设备组依次填充于多个层级,其中,每个层级填充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之比满足每个层级包含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之间的预设比值;依据多个所述用户设备组的层级填充结果,确定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
所述方法还包括:在依据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确定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之后,依据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层级,对所述用户设备中安装的目标应用进行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包括至少以下任意之一:目标应用的帧率、目标应用的卡顿频率、目标应用的卡顿时长,其中,所述目标应用运行于每个所述用户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依据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确定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目标应用,其中,所述目标应用运行于每个所述用户设备;
依据所述目标应用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层级数量,以及每个层级包含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之间的预设比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依据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确定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确定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后的持续时间;
在所述持续时间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则继续执行获取多个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和多个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依据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中的多个所述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确定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参数包括:
依据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帧率参数、卡顿频率、卡顿时长,确定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帧率、目标卡顿频率、目标卡顿时长;
依据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确定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包括:
依据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帧率,将多个所述用户设备组依次填充于多个层级,确定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
依据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卡顿频率,将多个所述用户设备组依次填充于多个层级,确定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卡顿频率层级;
依据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卡顿时长,将多个所述用户设备组依次填充于多个层级,确定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卡顿时长层级;
依据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卡顿频率层级和卡顿时长层级之间的层级关系,确定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层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卡顿频率层级和卡顿时长层级之间的层级关系,确定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层级包括:
在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卡顿频率层级和卡顿时长层级均大于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时,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层级比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高一个层级;
在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卡顿频率层级和卡顿时长层级均小于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时,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层级比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低一个层级;
在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卡顿频率层级和卡顿时长层级均等于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时,以及在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位于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卡顿频率层级和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卡顿时长层级之间时,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层级为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帧率层级。
7.一种用户设备的分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多个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和多个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依据多个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确定多组用户设备组,其中,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中的所述用户设备的设备类型相同;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依据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中的多个所述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确定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目标参数,其中,所述目标参数用于反映所述目标参数对应的用户设备组的整体性能;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依据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确定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
其中,所述第三确定单元包括:填充模块,用于依据每组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将多个用户设备组依次填充于多个层级,其中,每个层级填充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之比满足每个层级包含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之间的预设比值;第一确定模块,用于依据多个用户设备组的层级填充结果,确定每组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
所述装置还用于在依据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的目标参数,确定每组所述用户设备组对应的层级之后,依据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层级,对所述用户设备中安装的目标应用进行调整。
8.一种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的分层方法。
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显示装置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的分层方法。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执行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的分层方法。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显示装置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的分层方法。
CN201810428590.6A 2018-05-07 2018-05-07 用户设备的分层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86815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28590.6A CN108681501B (zh) 2018-05-07 2018-05-07 用户设备的分层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28590.6A CN108681501B (zh) 2018-05-07 2018-05-07 用户设备的分层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81501A CN108681501A (zh) 2018-10-19
CN108681501B true CN108681501B (zh) 2022-05-24

Family

ID=63802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28590.6A Active CN108681501B (zh) 2018-05-07 2018-05-07 用户设备的分层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8150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87560B2 (en) * 2001-09-24 2004-02-03 Electronic Data Systems Corporation Processing performance data describing a relationship between a provider and a client
EP2533177A1 (en) * 2011-06-07 2012-12-12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Application ratings based on performance metrics
JP5871075B2 (ja) * 2012-08-30 2016-03-01 ▲華▼▲為▼▲終▼端有限公司 中央演算装置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5653407A (zh) * 2015-12-08 2016-06-08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终端、卡顿测量方法、装置及游戏卡顿测量方法、装置
CN106815130B (zh) * 2016-12-26 2019-12-03 珠海金山网络游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硬件的游戏品质分级的方法和系统
CN107196794B (zh) * 2017-05-18 2018-09-0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卡顿异常的分析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81501A (zh) 2018-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07796B (zh) 一种基于超融合存储系统的数据分层方法、终端及系统
CN109561052B (zh) 网站异常流量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US965891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patially displaced correlation for detecting value ranges of transient correlation in machine data of enterprise systems
US11775411B2 (en) Detection of computing resource leakage in cloud computing architectures
CN109542789B (zh) 一种代码覆盖率统计方法及装置
CN110019353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363657A (zh) 监控app客户端埋点数据采集完整性的方法、设备以及介质
CN110287197A (zh)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迁移方法及装置
US20210165688A1 (en) Workload allocation utilizing real-time enterprise resiliency scoring
CN107967173A (zh) 一种资源调度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569893A (zh) 流量控制方法及设备
Vatjus-Anttila et al. Power consumption model of a mobile GPU based on rendering complexity
CN109886956A (zh) 检测缺陷点聚集性的方法及装置
US20230011954A1 (en) Device, method, and system for business plan management
CN110737717A (zh) 一种数据库迁移方法及装置
CN108681501B (zh) 用户设备的分层方法和装置
CN110738327B (zh) 一种快充桩设备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0490639A (zh) 一种数据量监控方法、修正方法、系统和计算机设备
CN111683280A (zh) 视频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213123A (zh) 一种流量监控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9598525B (zh)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154377B (zh) 广告作弊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4817209A (zh) 监控规则的处理方法和装置、处理器及电子设备
CN109639672A (zh) 基于jwt数据的防止重放攻击的方法及系统
CN108470242A (zh) 风险管控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