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81175A - 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81175A
CN108681175A CN201810720030.8A CN201810720030A CN108681175A CN 108681175 A CN108681175 A CN 108681175A CN 201810720030 A CN201810720030 A CN 201810720030A CN 108681175 A CN108681175 A CN 1086811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electrochromic device
electrode
circuit
electrod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2003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石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2003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81175A/zh
Publication of CN1086811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811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55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63Operation of electrochromic cells, e.g. electrodeposition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43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47Electrical details of casings, e.g. terminals, passages for cables or wir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电子设备。该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第一电极层以及第二电极层;电致变色功能层,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及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电路,所述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或所述第二电极层,所述电路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透明引线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或所述第二电极层,以使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多个区域具有不同的电压降,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在所述多个区域因不同的电压降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由此,该电致变色器件可以同时呈现多种颜色。

Description

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部件制备领域,具体地,涉及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增强电子设备的外观表现力,电子设备的壳体颜色会被设计成彩色。然而,现有的电子设备的壳体的颜色是固定不变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发明是基于发明人的以下发现而完成的:
目前电子设备壳体的外观还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发明人发现,这主要是由于目前电子设备壳体的颜色较为单一,因此难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具体的,针对目前玻璃材质的壳体,其朝向用户一侧表面的颜色通常是采用印刷工艺形成的,针对目前金属材质的壳体,其朝向用户一侧表面的颜色通常是采用遮蔽氧化工艺形成的,也即是说,目前电子设备的壳体被制作好之后,颜色就固定了,不能再发生变化,产品的颜色效果相对单一。此外,发明人还发现,电致变色材料的颜色可以随着电压的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将电致变色材料应用到电子设备壳体中,壳体可以在不同的电压下呈现不同的颜色,从而壳体在制作好之后,其颜色可以随着电压发生变化,然而发明人通过深入研究发现,上述壳体虽然能够实现颜色的变化,但通过控制电路给壳体施加某一电压后,电致变色材料只能呈现一种颜色,也即是说,上述壳体不能同时呈现多种颜色,因此,其颜色仍较单一,难以满足用户对电子设备外观个性化的需求,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有鉴于此,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该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第一电极层以及第二电极层;电致变色功能层,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及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电路,所述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或所述第二电极层,所述电路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透明引线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或所述第二电极层,以使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多个区域具有不同的电压降,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在所述多个区域因不同的电压降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由此,该电致变色器件中的两个电极层之间可以具有多个电压不同的区域,当给该电致变色器件施加某一电压时,该电致变色器件可以同时呈现多种颜色,丰富应用该电致变色器件的壳体的外观效果。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壳体。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壳体包括:壳体基板以及至少一个前面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基板上。由此,该壳体具有前面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该壳体可以同时呈现出多种颜色,具有炫酷、个性的外观。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电子设备包括前面所述的壳体,由此,该电子设备具有前面所述的壳体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该电子设备具有可同时呈现不同颜色的外观,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部分结构的俯视图;以及
图6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第一基板;200:第一电极层;300:电致变色功能层;310:电致变色层;320:电解质层;330:离子储存层;400:第二电极层;500:第二基板;600:电路;700:光学胶层;800:离型膜层;10:透明引线;20:控制电路;1000:电致变色器件;2000:壳体基板;3000:图案膜片;3100:纹理印刷层;3200:光学镀膜层;3300:油墨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1以及图2,电致变色器件1000包括:第一电极层200、电致变色功能层300、第二电极层400以及电路600。其中,电致变色功能层300位于第一电极层200和第二电极层400之间,电路600电性连接第一电极层200和/或第二电极层400,电路600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透明引线10分别连接至第一电极层200和/或第二电极层400,以使第一电极层200和第二电极层400之间的多个区域具有不同的电压降,且电致变色功能层300在多个区域因不同的电压降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由此,该电致变色器件中的两个电极层之间可以具有多个电压不同的区域,当给该电致变色器件施加某一电压时,该电致变色器件可以同时呈现多种颜色,丰富应用该电致变色器件的壳体的外观效果。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首先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进行简单说明:
如前所述,现有的电子设备壳体颜色单一,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具体的,现有的电子设备壳体呈现的颜色通常是采用印刷工艺或者氧化工艺形成的,壳体制作好之后,其颜色为固定的,无法改变。此外,现有的电致变色壳体的颜色虽然可以发生改变,但其在某一电压下,只能呈现一种颜色,不能同时呈现多种颜色,造成现有的电致变色壳体颜色较单一,仍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对该电致变色器件中电路的电阻进行设计,令电路沿着其长度方向具有一定电压降,从而使得在电路600的一端施加固定数值的电压时,设置在电路不同位置处的多个透明引线10处的实际电压并不相同。由此,当多个透明引线10连接同一个电极层的不同位置处时,可以令施加在电极层不同区域的电压不同,进而使两个电极层之间具有多个电压不同的区域,即:第一电极层200以及第二电极层400之间被分为多个具有不同电场分布的区域。此时,如选用能够在不同电压下具有不同颜色的电致变色材料,则可以令该电致变色器件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颜色: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电致变色聚合物可在电压为-0.1V时可以呈现红色,在0.4V时可呈现黄色,在0.8V时可呈现绿色,在1.2V时可呈现蓝色,因此,可在不同区域的电致变色材料同时呈现出绿色、黄色等多种颜色。由此,在给电致变色器件施加某一电压后,由于电路各段电阻的不同,使得施加到电极层各区域的电压不同,进而使得两个电极层之间具有多个电压不同的区域,对应上述不同电压区域的电致变色材料会呈现对应电压下的颜色,使得该电致变色器件能够同时呈现多种颜色,丰富应用该电致变色器件的壳体的外观效果。
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该电致变色器件的各个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电路600是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的,具体的,可以是由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氧化铟锡锌以及纳米银的至少之一形成的,电路600的电阻可以根据公式(1)计算:
其中,L为电路600的长度(如图2中所示),W为电路600的宽度(如图2中所示),R为电路600的方阻,R可以根据公式(2)计算:
其中,ρ为构成电路材料(例如,氧化铟锡)的电阻率,D为电路600的厚度。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电极层200以及第二电极层400的至少之一是由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形成的,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的第一电极层200、第二电极层400的方阻可以根据公式(2)进行计算,此时公式(2)中的D为第一电极层200、第二电极层400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电路600的厚度小于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的第一电极层200、第二电极层400的厚度,根据公式(2)可知,电路600的方阻大于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的第一电极层200、第二电极层400的方阻。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对电路600以及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的第一电极层200、第二电极层400的厚度进行设计,使得电路600的方阻远大于第一电极层200、第二电极层400的方阻,由此,电极层的电阻对电致变色器件电压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电致变色器件的电压主要受电路电阻的影响。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由于上述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的电阻率和常规的金属导体相比较大,因此当电路的长度足够长时,随着上述公式(1)中L/W值的变化,则电路600的电阻R值也会发生显著改变。因此,根据公式(1)对电路600的宽度W和长度L进行设计,使得电路600中L值不同的位置具有不同的电阻,即整个电路600各段的电阻不同,且电路600通过多根透明引线10连接电极层(包括第一电极层200和第二电极层400),从而使得施加在电极层上的电压降较大。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连接电路600以及电极层的多根透明引线10并非均从电路600中L值相等的一点引出的,因此不同的透明引线10处的实际电压值并不相等,使得实际施加到电极层各区域的电压不同,进而使得两个电极层之间具有多个电压不同的区域,对应上述不同电压区域的电致变色材料会呈现对应电压下的颜色,使得该电致变色器件能够同时呈现多种颜色。
关于电路的宽度以及长度的具体数值不受特别限制,只要电极层能够实现较大的电压降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电路600的宽度W可以为0.5-5mm,长度L可以为1-10cm。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实现较大的电压降”,特指电路600上的电压降,足以满足令电致变色功能层至少可以呈现两种颜色:电致变色功能层中的电致变色材料,在特定的电压区间中可以呈现特定的颜色,电压区间不同时,可呈现的颜色也不同。上述“较大的电压降”只要能够跨越电致变色材料的至少一个特定电压区间即可。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当电路600的宽度W为1mm时,电路600的电阻变化为1Ω/cm,电路600沿长度方向每隔1cm的长度会有0.2V的电压降,由此,可以将电路600看作由多个1cm长度的区段构成。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第一电极层200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且第一电极层200侧边设置有电路600,第二电极层400由金属材料形成,当给电路600施加定值电压(如+2V)的电压,第二电极层400施加固定数值的电压(如0V)时,由于电路600长度方向上的每个区段都会有0.2V的电压降,经过电路600之后,由多个透明引线输出至第一电极层200的不同区域也对应有不同的正电压,从而使得实际施加到电极层各区域(沿电路长度方向划分的区域)的电压也具有0.2V的电压降,例如,参考图5,(a)区域的电压为2V,(b)区域的电压为1.8V,(c)区域的电压为1.6V,由于第二电极层400各区域不存在电压降,因此,第一电极层200与第二电极层400之间沿电路600长度方向划分的各区域会形成不同的电场,例如,(a)区域对应的两个电极层之间的电压为2V,(b)区域对应的两个电极层之间的电压为1.8V,(c)区域对应的两个电极层之间的电压为1.6V,从而使得对应上述不同电压区域的电致变色功能层在对应电压下呈现不同的颜色。
如前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在一定的电压区间内,可呈现特定的颜色。因此,当不同区段之间的电压过小,不足以跨域电致变色材料进行变色的电压区间时,则即便电极层各区域的电压并不相同,也不能够令电致变色材料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如前所述,电压降的数值,随着电路的长度L的增长而增大。因此,为了保证电致变色材料在电极层电压最小的区域实现变色,在本实施例中,电路600的长度L可以为10cm。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电路600的电阻根据其宽度W和长度L的配合进行改变,其电阻改变过程为渐变过程,因此,实际施加到电极层上的电压也为渐变的,进而两个电极层之间的电压差也为渐变的,电致变色器件1000最终呈现的颜色也为渐变的颜色。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当给第二电极层400施加固定数值的电压(如0V)时,外电路施加在电路600上的电压值为定值(如+1.4V)的电压,(a)区域对应的两个电极层之间的电压为1.4V,(b)区域对应的两个电极层之间的电压为1.2V,(c)区域对应的两个电极层之间的电压为1V,(a)区域、(b)区域、(c)区域分别对应的颜色为棕蓝色、棕紫色以及紫色,使得电致变色器件同时呈现多种颜色,且为渐变的颜色。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电路600通过多根透明引线10与第一电极层200以及第二电极层400中的至少之一连接,具体的参考图2,电路600通过多根互相平行的透明引线10与第一电极层200,且相邻两根透明引线10之间的距离(如图2中所示出的d)为1-10mm,由此,可以使得电极层与电路具有良好的电连接。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相邻两根透明引线10之间的距离可以为1mm。由于透明引线的长度较短,所以透明引线的电阻对电致变色器件电压的影响较小,由此透明引线的构成材料不受特别限制,只要具有较高的透明度以及良好的导电性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透明引线10可以是由氧化铟锡形成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2,电致变色器件1000还可以包括:控制电路20,控制电路20与电路600的一端相连。由此,可以使施加的电压沿着电路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从而使实际施加到电极层各区域的电压也依次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电路600设置在第一电极层200以及第二电极层400的至少之一的侧边处。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可以只在第一电极层200的侧边设置电路600(如图1以及图2所示),此时,第二电极层400可以是由金属材料形成的,金属材料的电阻率较小,第二电极层400的电阻对电致变色器件1000的电压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也即是说,本实施例中通过对电路600的长度、宽度进行设计,使得施加在第一电极层200各个区域的电压不同,从而使得第一电极层200与第二电极层400之间具有多个电压不同的区域,使得电致变色器件1000同时呈现多种颜色。类似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可以只在第二电极层400的侧边设置电路600(图中未示出该种情况),此时,第一电极层200可以是由金属材料形成的,从而使得电致变色器件1000同时呈现多种颜色。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由金属材料形成的电极层还可以遮挡电子设备内部的元件,进一步改善电子设备的外观,同时金属材料具有一定的金属色泽,在电致变色器件1000未施加电压时,可以使电致变色器件1000呈现一定的金属色泽。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第一电极层200以及第二电极层400的侧边均设置有电路600,具体的,参考图3以及图4,第一电极层200的侧边设置有电路600A,第二电极层400的侧边设置有电路600B,通过对电路600A以及电路600B的长度、宽度进行设计,使得电路600A以及电路600B各区段的电阻不同,由此,实际施加到第一电极层200以及第二电极层400各区域的电压不同,进而使得第一电极层200以及第二电极层400之间具有多个电压不同的区域,使得电致变色器件1000能够同时呈现多种颜色,且颜色更加鲜明。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3,电致变色器件1000包括:第一基板100以及第二基板500,第一基板100设置在第一电极层200远离电致变色功能层300的一侧,第二基板500设置在第二电极层400远离电致变色功能层300的一侧,第一基板100以及第二基板500分别独立地由玻璃或者塑胶形成。由此,可以将电致变色功能层的颜色透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第一基板100以及第二基板500由塑胶形成时,具体的可以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者聚碳酸酯形成的。由此,可以降低电致变色器件的成本,且可以将电致变色器件做成具有特定形状的图案。例如,圆形、三角形、心形等,或者还可以做成商标图案(LOGO)等。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5,实际施加到第一电极层200的电压,从控制电路20输入端沿着电路600A的长度方向依次减小,第一电极层200按电压可以分成多个区域,如(a)区域、(b)区域、(c)区域,进而使得第一电极层200与第二电极层400之间可以形成多个电场分布不同(同一个电极层中不同位置处的电压不同)的区域,使得电致变色器件可以同时呈现多种颜色。需要说明的是,上述(a)区域、(b)区域、(c)区域仅是为了说明第一电极层可以具有多个电压区域,而不能理解为对第一电极层电压区域个数的限制,且如前所述电极层电压的变化为渐变过程,也即是说,电极层各电压区域没有明显的界限,由此,上述(a)区域、(b)区域、(c)区域仅是为了示出第一电极层中电压分布不同的区域,上述各区域之间的界限不能理解为第一电极层各电压区域具有明显的界限。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3,电致变色功能层300包括电致变色层310、电解质层320以及离子储存层330,其中,电致变色层310设置在第一电极层200以及第二电极层400之间,电解质层320设置在电致变色层310以及离子储存层330之间。关于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以及离子储存层具体的设置顺序不受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实现电致变色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电致变色层310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层200远离第一基板100的一侧,电解质层320设置在电致变色层310远离第一电极层200的一侧,离子储存层330设置在电解质层320远离电致变色层310的一侧。或者,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离子储存层330设置在第一电极层200远离第一基板100的一侧,电解质层320设置在离子储存层330远离第一电极层200的一侧,电致变色层310设置在电解质层320远离离子储存层330的一侧(图中未示出该种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前所述电致变色层310在多个电压下具有不同的颜色,由此,在给电致变色器件施加某一电压后,对应电极层不同电压区域的电致变色层会呈现对应电压下的颜色,使得电致变色层同时呈现多种颜色。发明人发现,无机变色材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较慢,产生的电流较小,根据电压公式U=IR,即便电极层的电阻较大,其对电致变色器件的电压影响仍较小,不足以产生较大的电压降,从而无法使电致变色器件同时呈现多种颜色。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电致变色层310是由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形成的。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较快,产生的电流较大,同时配合电路较大的电阻,使得实际施加到电极层各个区域的电压不同,在两个电极层之间形成多个电压不同的区域,使得电致变色器件同时呈现多种颜色。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3,电致变色器件1000还可以包括:光学胶层700以及离型膜层800,其中,第一电极层200以及第二电极层400的至少之一远离电致变色功能层300的一侧设置有光学胶层700,光学胶层700远离电致变色功能层300的一侧设置有离型膜层800。由此,电致变色器件可以独立存放,在使用时只需揭除离型膜层,并利用光学胶层将电致变色器件贴附在壳体基板上即可,也即是说,通过简单的组装即可获得能够同时呈现多种颜色的壳体。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第一电极层200以及第二电极层400中只有一个电极层由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形成时,可以只在电致变色器件1000的一侧设置光学胶层700以及离型膜层800,此时,光学胶层700以及离型膜层800设置在设置有透明电极层一侧的基板上。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第一电极层200以及第二电极层400均由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形成,可以在电致变色器件1000的两侧分别设置光学胶层700以及离型膜层800。具体的,参考图3,光学胶层700A设置在第一基板100远离电致变色功能层300的一侧,离型膜层800A设置在光学胶层700A远离第一基板100的一侧,光学胶层700B设置在第二基板500远离电致变色功能层300的一侧,离型膜层800B设置在光学胶层700B远离第二基板500的一侧。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设置有两层光学胶层的电致变色器件一侧可以贴附在壳体基板上,另一侧可以贴附其他图案膜片,由此,可以进一步改善应用该电致变色器件的壳体的外观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前所述在电致变色器件1000中,电解质层320、离子储存层330以及电致变色层310的具体设置位置不受特别限制,电致变色器件1000在后续进行贴合时,电致变色层310可以设置在靠近壳体基板的一侧,也可以设置在远离壳体基板的一侧:由于两个基板、两个电极层,以及电解质层、离子储存层均为透明的,因此,将电致变色器件的任意一侧与壳体基板进行贴合,均可以实现电致变色层颜色的透出。也即是说,电极层均为透明层的电致变色器件,在进行贴合时的贴合方向可以不受限制,无需区分正反面,有利于进一步简化组装过程。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壳体。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6,该壳体包括:壳体基板2000以及至少一个电致变色器件1000,电致变色器件1000设置在壳体基板2000上,且电致变色器件1000为前面描述的电致变色器件。由此,该壳体具有前面描述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该壳体可以同时呈现出多种颜色,具有炫酷、个性的外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壳体可以包括多个电致变色器件1000,且多个电致变色器件1000层叠设置。当给多个电致变色器件1000同时施加电压时,每个电致变色器件1000均能同时呈现多种颜色,由此,该壳体不仅可以同时呈现多种颜色,且最终呈现的每种颜色为多个电致变色器件在对应区域重合的颜色,进一步丰富壳体的外观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前所述当第一电极层200以及第二电极层400均由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形成时,该壳体还可以包括:图案膜片3000,图案膜片3000设置在电致变色器件1000远离壳体基板2000的一侧。由此,可以进一步丰富该壳体的外观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图案膜片3000可以包括:纹理印刷层3100、光学镀膜层3200以及油墨层3300的至少之一,其中,油墨层3300设置在图案膜片3000中远离电致变色器件1000的一侧。由此,可以利用油墨层遮挡电子设备内部的元件,改善电子设备的外观。关于纹理印刷层以及光学镀膜层的设置顺序不受特别限制,例如,纹理印刷层3100可以设置在光学胶层700B远离第二基板500的一侧,光学镀膜层3200设置在纹理印刷层3100远离光学胶层700B的一侧,或者,光学镀膜层3200可以设置在光学胶层700B远离第二基板500的一侧,纹理印刷层3100设置在光学镀膜层3200远离光学胶层700B的一侧。由此,该壳体在未施加电压时,可以呈现一定的纹理图案或者颜色,丰富了壳体的外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将壳体基板2000、电致变色器件1000以及图案膜片3000进行组装时,只需将离型膜层800A以及离型膜层800B揭除,利用光学胶层700A将电致变色器件1000贴附在壳体基板2000上,利用光学胶层700B将图案膜片3000贴附在电致变色器件1000远离壳体基板2000的一侧即可。由此,该壳体可以同时呈现多种颜色,具有炫酷、个性的外观。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电子设备包括前面描述的壳体,由此,该电子设备具有前面描述的壳体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该电子设备具有可同时呈现不同颜色的外观,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电子设备还可以根据自定义实现多种应用,例如,当对电子设备充电时,可以利用壳体能够同时呈现多种颜色的功能,将壳体颜色与充电量相结合,也即是说,当壳体呈现某种组合颜色时,电子设备的充电量可达到某个比例,由此,可以方便用户通过壳体的颜色来直接判断电子设备的充电情况,更加直观,更加方便。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笔记本电脑、PAD、电子相册、智能相框、电子手表等。由此,上述电子设备可同时呈现不同颜色的外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并不能够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或是重要性的区别。具体而言:电致变色器件或是壳体中,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仅用于区分两个基板,并不能够理解为对其设置位置、重要性或是材料、结构的限制。类似地,第一电极层以及第二电极层也仅仅用于区分两个电极层,为方便描述,令设置在第一基板上的电极层为第一电极层,设置在第二基板上的电极层为第二电极层。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5)

1.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极层以及第二电极层;
电致变色功能层,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及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
电路,所述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或所述第二电极层,所述电路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透明引线,多个所述透明引线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或所述第二电极层,以使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多个区域具有不同的电压降,
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在所述多个区域因不同的电压降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或所述第二电极层,以及所述电路是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的,所述透明导电材料包括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氧化铟锡锌以及纳米银的至少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的厚度小于由所述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的电极层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引线互相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根所述透明引线之间的距离为1-1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电路的一端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包括电致变色层,所述电致变色层由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的一侧;
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层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基板以及所述第二基板分别独立地由玻璃或者塑胶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光学胶层,所述第一基板以及所述第二基板的至少之一在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光学胶层;以及
离型膜层,所述离型膜层设置在所述光学胶层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功能层的一侧。
10.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基板以及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基板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多个所述电致变色器件,且多个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层叠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图案膜片,所述图案膜片设置在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远离所述壳体基板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图案膜片包括纹理印刷层、光学镀膜层以及油墨层的至少之一。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层设置在所述图案膜片中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一侧。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0-14任一项所述的壳体。
CN201810720030.8A 2018-07-03 2018-07-03 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86811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20030.8A CN108681175A (zh) 2018-07-03 2018-07-03 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20030.8A CN108681175A (zh) 2018-07-03 2018-07-03 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81175A true CN108681175A (zh) 2018-10-19

Family

ID=63813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20030.8A Pending CN108681175A (zh) 2018-07-03 2018-07-03 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81175A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00898A (zh) * 2018-10-22 2018-12-28 五邑大学 一种彩色的电致变色显示器件
CN111638618A (zh) * 2020-07-01 2020-09-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调光面板、调光玻璃及装置、光透过率调节系统
CN112074131A (zh) * 2020-09-30 2020-12-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
CN112087536A (zh) * 2019-06-13 2020-12-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外壳颜色控制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3194662A (zh) * 2021-04-22 2021-07-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背盖、电子设备和背盖的发光方法
CN113391496A (zh) * 2021-06-30 2021-09-14 昇印光电(昆山)股份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盖板组件
CN113498280A (zh) * 2020-03-18 2021-10-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外壳、电子设备外壳的制造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631002A (zh) * 2021-09-13 2021-11-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3811119A (zh) * 2021-09-13 2021-12-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其制备方法和电子设备
WO2022199467A1 (zh) * 2021-03-24 2022-09-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器件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02750A (en) * 2003-06-10 2004-12-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asing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623176A (zh) * 2002-02-28 2005-06-01 摩托罗拉公司 具有可变换外观外壳的蜂窝通讯手机及其方法
CN1938642A (zh) * 2004-02-05 2007-03-28 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具有可部分地变暗的视界的透明窗玻璃和用于控制透明窗玻璃内可以电致变色的方式褪色的表面元件的方法
CN202563220U (zh) * 2012-01-31 2012-11-28 亚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装置
CN103312844A (zh) * 2013-06-27 2013-09-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变色方法及变色装置
CN105829959A (zh) * 2012-03-13 2016-08-03 唯景公司 多区ec窗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3176A (zh) * 2002-02-28 2005-06-01 摩托罗拉公司 具有可变换外观外壳的蜂窝通讯手机及其方法
GB2402750A (en) * 2003-06-10 2004-12-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asing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938642A (zh) * 2004-02-05 2007-03-28 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具有可部分地变暗的视界的透明窗玻璃和用于控制透明窗玻璃内可以电致变色的方式褪色的表面元件的方法
CN202563220U (zh) * 2012-01-31 2012-11-28 亚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装置
CN105829959A (zh) * 2012-03-13 2016-08-03 唯景公司 多区ec窗
CN103312844A (zh) * 2013-06-27 2013-09-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变色方法及变色装置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00898B (zh) * 2018-10-22 2024-01-12 五邑大学 一种彩色的电致变色显示器件
CN109100898A (zh) * 2018-10-22 2018-12-28 五邑大学 一种彩色的电致变色显示器件
CN112087536A (zh) * 2019-06-13 2020-12-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外壳颜色控制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3498280A (zh) * 2020-03-18 2021-10-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外壳、电子设备外壳的制造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498280B (zh) * 2020-03-18 2023-02-2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外壳、电子设备外壳的制造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638618A (zh) * 2020-07-01 2020-09-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调光面板、调光玻璃及装置、光透过率调节系统
CN112074131A (zh) * 2020-09-30 2020-12-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
WO2022199467A1 (zh) * 2021-03-24 2022-09-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器件和电子设备
CN113194662A (zh) * 2021-04-22 2021-07-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背盖、电子设备和背盖的发光方法
CN113391496A (zh) * 2021-06-30 2021-09-14 昇印光电(昆山)股份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盖板组件
CN113631002A (zh) * 2021-09-13 2021-11-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3811119A (zh) * 2021-09-13 2021-12-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其制备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3811119B (zh) * 2021-09-13 2023-02-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其制备方法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81175A (zh) 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电子设备
CN108681174A (zh) 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电子设备
CN108594557A (zh) 电致变色板材及制备方法、壳体以及电子设备
CN105467646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614381A (zh) 壳体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N208384317U (zh) 壳体、电子设备
CN208828422U (zh) 装饰功能膜及电子设备后盖模组
CN110928096A (zh) 电致变色器件、壳体和电子设备
CN107300820B (zh) 可披覆式的电致变色装置及披覆物
CN208521114U (zh) 电致变色板材、壳体以及电子设备
CN110095914A (zh) 电致变色器件和电子设备
CN108549183A (zh) 壳体及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N108761950A (zh) 壳体及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N108519709A (zh) 电致变色母板、电致变色单元、壳体以及电子设备
CN108873547A (zh) 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电子设备
CN208384318U (zh) 壳体、电子设备
CN110300199A (zh) 电子设备的壳体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CN108549185A (zh) 壳体及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N207458004U (zh) 一种触控板及led显示屏
CN209356820U (zh) 一种变色盖板
CN204918466U (zh) 导电胶带
CN109634018A (zh) 一种变色盖板
CN106802733A (zh) 盖板及含有其的触摸屏
CN211349625U (zh) 一种具有印刷电路的组合套件及基于该套件的游戏盒
TW200805408A (en) "IELK" (intelligent el keytop)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