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74197B - 一种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装置及动力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装置及动力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74197B
CN108674197B CN201810746347.9A CN201810746347A CN108674197B CN 108674197 B CN108674197 B CN 108674197B CN 201810746347 A CN201810746347 A CN 201810746347A CN 108674197 B CN108674197 B CN 1086741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module
driving
working medium
m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4634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74197A (zh
Inventor
程鹏
王晓超
兰海
李伟力
王鸣迪
刘阔
韩孝乾
成倩
李睿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74634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7419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741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741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741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741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9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specific mea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60L50/10 - B60L50/50, e.g. by direct conversion of thermal nuclear energy into electri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21/00Steam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1K21/005Steam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ixtures of liquid and steam or evaporation of a liquid by expans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6Means for converting reciprocating motion into rotary motion or vice vers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装置,并提出了一种在该动力装置基础上实现的动力驱动方法,属于由电能引发机械效应的动力学领域,涉及电热、电磁转化关系等相关技术。本发明中动力装置包括第一动力驱动模块、第二动力驱动模块及运动转换模块,第一动力驱动模块与第二动力驱动模块分别利用液电效应结合水中电爆炸数学模型及电磁重接技术实现对电动汽车的动力驱动,运动转换模块将动力驱动模块中产生的往复直线运动转化为圆周运动,并带动车轮旋转。本发明与传统电机及发动机相比,动力驱动模块不再局限形状,同时工质选用自来水,利用脉冲放电激励产生动力,工作效率高,安全性好,不会产生废气物质。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装置及动力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由电能引发机械效应的动力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装置及动力驱动方法,涉及电热、电磁转化关系等相关技术。
背景技术
在能源制约和环境污染的危机形势下,利用电能这一清洁能源代替化石能源是必然趋势,于是出现了新能源汽车。在液电效应的基础上,结合水中电爆炸数学模型、电磁重接技术等可为纯电动汽车提供全新的驱动动力。
在无限的水域中爆炸与在无限的空气中爆炸不同,水可认为前后压缩系数不变,水中爆炸所引发的冲击波波峰要比空气中的冲击波的峰值大,而且随着距离的增加衰减要比在空气中小的多。前苏联科学家尤特金发现电水锤效应,并将放电区域划分为火花放电区、破坏区、硬化区、弹性作用区和压缩区,提出了增设辅助间隙的办法来提升储能密度、放电电压和放电电流陡坡,其中破坏区和硬化区会对材料产生破坏作用。液电效应多用于在开放或半开放的环境下的液体中,瞬时通入强脉冲电流,所产生的电爆炸在水中产生具有破坏效应的冲击波。若将上述电水锤模型直接应用于汽车动力装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缺陷:要求电压等级太高;机械破坏性大;机械转化效率低;放电频率低。可采用的改进办法:改变放电峰值,使不会出现破坏活塞材料;选择合适的材料制成封闭的工质缸;改用适合高频、储能密度高的电感作为辅助间隙,提升放电频率。
重接式电磁技术,是电磁转化的一种形式,两螺线圈同轴且产生的磁通方向相同,在同一时刻两螺线圈通入电流,两通电螺线管线圈之间产生闭合磁场。处在闭合磁场中心的非导磁良导体将两螺线圈产生的磁场分割,被分割的磁力线要进行“重接”和“拉直”,于是对非铁磁良导体产生了径向分量很大的电磁力。
专利申请号为CN201510068593.X的“一种电磁重接电机”,提出了一种应用电磁重接原理设计的电机,但仅用到了电磁原理,并没有涉及电爆炸理论,其结构与传统电机的结构相似,都是利用磁场加速转子体旋转,其形状一定是一个圆柱形,其动力输出只能有一个转轴,如果四轮驱动还需要外加很多传动部件。
专利申请号为CN201710893793.8的“低功率电弧加热推进器”,提出了一种采用电热理论设计的推进器,其两电极之间添加的工质为燃料推进剂,其原理火箭推进器原理相似,通过化石燃料爆炸产生动力,爆炸产生直接作用于空气中,动力装置所利用的环境为开放的环境,并不是利用液电引发的机械效应提供动力。
专利申请号为CN200310105971的“大电流脉冲放电水泵”,提出了一种运用电水锤效应,利用放电脉冲在工质中爆炸所引发的冲击波,缺点是引发的力学作用效率低、具有破坏性且放电频率低,不适用于提供动力。
因此,结合目前电动汽车动力发展的现状,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装置,并提出了一种在该动力装置基础上实现的动力驱动方法,利用液电效应,并结合水中电爆炸数学模型、电磁重接技术等为纯电动汽车提供动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双动力驱动模块提供动力,并利用运动转换装置驱动车轮的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装置,并在该动力装置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利用液电效应,并结合水中电爆炸数学模型、电磁重接技术实现动力驱动的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驱动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装置,动力装置A整个为矩形,铺设于汽车底盘上,包括第一动力驱动模块、第二动力驱动模块及运动转换模块,第一动力驱动模块与第二动力驱动模块安装在同一轴线上,且第一动力驱动模块分别安装在第二动力驱动模块的两侧;运动转换模块安装在第一动力驱动模块两端,将第一动力驱动模块及第二动力驱动模块产生的直线运动转化为圆周运动,同时分别与四驱电动汽车的车轮1相连;
第一动力驱动模块包括活塞10、工质、放电柱12、单向高压阀13、工质缸放电柱输电线14、工质缸18及第一供电模块,其中第一供电模块又包括第一蓄电池组7-1、功率控制单元15、辅助间隙16和升压模块17;活塞10为对称结构,包括左右两部分,每一部分内侧为弧形,外侧直立,活塞安装在工质缸中,两部分中间形成腔形空间,腔形空间的大小随活塞的移动而改变,活塞移动的范围与工质缸18的大小相对应;工质位于腔形空间中;放电柱12为针状结构,上下两端固定在工质缸18上,中间部位位于活塞10内部,通过工质缸放电柱输电线14与供电模块相连;单向高压阀13安装在工质缸18上下两侧,工质通过单向高压阀13注入工质缸18中,通入的工质体积通过单向高压阀13的开关时间控制;第一供电模块中第一蓄电池组7-1通过升压模块17与辅助间隙16连接,之后辅助间隙16通过功率控制单元15连接到工质缸放电柱输电线14;
所述工质为自来水;
第二动力驱动模块包括动子往复轴4、电磁重接装置、第二供电模块及驱动线圈触发控制模块,其中电磁重接装置又包括动子片5及驱动线圈6,第二供电模块包括第二蓄电池组7-2、驱动线圈输电线8、驱动线圈控制开关9,驱动线圈触发控制模块包括动合开关20、动断开关21、继电器KM1 23及继电器动合触点24;电磁重接装置中动子片5以动子往复轴4为对称轴安装在动子往复轴4上,两个驱动线圈6分别安装在动子片5的两侧,驱动线圈6轴线与动子片5的运动方向垂直;第二供电模块中的驱动线圈输电线8将电磁重接装置与第二蓄电池组7-2进行连接,驱动线圈控制开关9安装在第二蓄电池组7-2与驱动线圈输电线8之间,通过开合控制第二蓄电池组7-2对驱动线圈6的供电,其中驱动线圈控制开关9的开合由驱动线圈触发控制模块控制;
运动转换模块包括运动转换装置2、车轮驱动轴3、动力装置转轴22及齿轮箱26,其中运动转换装置2中包括从动件19;运动转换装置2安装在第二动力驱动模块两端,从动件19安装在动子往复轴4上,同时与驱动线圈触发控制模块连接,在动子往复轴4的带动下触发动合开关20或动断开关21;运动转换装置2之间通过车轮驱动轴3连接,同时车轮驱动轴3向外连接车轮1,动力装置转轴22一端与从动件19连接,另一端与齿轮箱26相连,从动件19带动动力装置转轴22转动,动力装置转轴22通过齿轮箱26变比后带动车轮驱动轴3和车轮1旋转。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蓄电池组7-1与第二蓄电池组7-2上均安装有动力装置总开关25。
优选的,所述的放电柱12的形状为“针—针”状,材质为紫铜,尖端处涂有绝缘层。
优选的,所述的动合开关20与动断开关21的触点之间的行程由第一动力驱动模块的单次工作时间决定。
优选的,所述的工质缸18的材质为满足一定硬度、耐高温的非导电材料。
对于一种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装置,第一动力驱动模块、第二动力驱动模块及运动转换模块为一组动力组,动力装置中包括N组动力组;同时,第二动力驱动模块中包括N组电磁重接装置,其中M、N的大小根据汽车所需动力能力决定;第二动力驱动模块中动子往复轴4的长度根据汽车的轴距决定。
对于一种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装置,所述的第二动力驱动模块中每组电磁重接装置包括两个同轴的驱动线圈6和一个动子片5;驱动线圈6中漆包线的绕向相同,两个驱动线圈6同轴,动子片5的截面积和两个驱动线圈6所围成的截面积刚好一致;动子片5为非导磁良导体。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驱动方法,动力装置在第一动力驱动模块与第二动力驱动模块的动力驱动下,动子往复轴做直线往复运动,运动转换模块将动子往复轴的往复直线运动转化为动力装置转轴的圆周运动,并带动车轮旋转,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第一动力驱动模块通过液电引发机械效应,为动子往复轴提供动力驱动;
(1.1)通过单向高压阀向工质缸中注入适量的自来水使活塞处于初始位置;
(1.2)接通动力装置总开关,第一供电模块工作,第一蓄电池组经升压模块升压后对辅助间隙进行充电,功率控制单元通过工质缸放电柱输电线瞬时接通辅助间隙与放电柱,为放电柱供电;
(1.3)放电柱之间形成强脉冲电流,在自来水中形成放电通道,放电通道周围的水迅速汽化产生大量蒸汽形成高温高压的蒸汽团,液体发生强烈移动,推动活塞由初始位置向两侧移动,最终停在结束位置;
(1.4)工质缸内的蒸汽团膨胀至最大体积后产生箍缩力,即第二液力冲击力,拽动活塞由结束位置恢复到初始位置;
(2)第二动力驱动模块通过电磁重接引发机械效应,为动子往复轴提供动力驱动;
(2.1)在活塞的影响下,动子往复轴和动子片向两侧运动,提供了动子片离开驱动线圈闭合磁场的初始能量,安装在动子往复轴上的运动转换装置中的从动轴触发动合开关,驱动线圈触发控制模块工作;
(2.2)驱动线圈触发控制模块中的继电器KM1吸合,继电器动合触点闭合,驱动线圈触发控制模块自锁,驱动线圈控制开关闭合,第二供电模块工作,激励驱动线圈;
(2.3)电磁重接装置中的两驱动线圈产生垂直于动子片的磁场,受到电磁重接力的作用,动子片由位置X向位置Y运动,此过程中动子片一直受到来自磁场的与运动方向一致的推力,直到动子片运动至位置Y;
(2.4)当动子片运动至位置时,从动件触发动断开关,驱动线圈触发控制模块中的继电器KM1释放,驱动线圈控制开关断开,驱动线圈断电;
(2.5)驱动线圈产生的磁场消失,在动子往复轴的惯性及活塞的作用下,动子片由位置Y运动回到位置X;
(3)在第一动力驱动模块与第二动力驱动模块的动力驱动下,动子往复轴对称于放电中心线沿两侧做往复运动,运动转换模块将动子往复轴的往复直线运动转化为动力装置转轴的圆周运动,动力装置转轴通过齿轮箱变比后直接作用于车轮,带动车轮驱动轴和车轮旋转。
优选的,所述的活塞处于初始位置时,动子片与驱动线圈处于位置X,从动件触发动合开关;活塞运动至结束位置时,动子片与驱动线圈运动至位置Y,从动件触发动断开关。
优选的,安装于第二动力驱动模块两侧的动力装置转轴所对应的从动件的旋转方向相反,从而保证汽车前后轮旋转方向一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装置,与传统电机相比,本发明直接利用直流电、采用自来水为工质,利用电磁和电热两部分力提供动力且形状上不再局限于圆柱形;
同时,与传统发动机相比,传统发动机气缸内气体和燃料经火花塞脉冲放电后,产生爆炸使气体膨胀对活塞做功,同时产生废气,而本发明中利用的工质不再是燃料而是采用自来水,不需要掺杂化石燃料同时也不会产生废弃物;
此外,本发明中一个动力装置可以提供两个或者多个距离可调的同步轴承,四个转轴可直接作为汽车前后轮传动轴,四驱行驶不在需要复杂的中间传动装置;
本发明中电磁重接装置中的动子片运动切割驱动线圈形成的磁场时提供从动、助力,同时与速度无关,提高了动力装置的工作效率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动力装置整体结构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第一动力驱动模块中活塞与第二动力驱动模块中动子片运动前后的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动子片与驱动线圈的结构与相对位置的示意图,图3(a)为动子片位于位置x时的示意图,图3(b)为动子片位于位置y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运动转换模块与其他模块协作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驱动线圈触发控制模块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动子片与动子往复轴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6(a)为实施例1中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6(b)为实施例2中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动力装置与动力装置转轴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结合图1至图7,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装置及动力驱动方法,蓄电池组7、升压模块17、辅助间隙16、功率控制单元15、工质缸放电柱输电线14、工质缸18、放电柱12、单向高压阀13、活塞10组成动力装置的第一部分动力来源。通过单向高压阀13向工质缸18中注入适量的自来水使活塞10处于位置1,接通动力装置总开关25,蓄电池组7经升压模块17升压后对辅助间隙16进行充电,功率控制单元15通过工质缸放电柱输电线14瞬时接通辅助间隙16与放电柱12,两放电柱12之间形成强脉冲电流,在自来水中形成放电通道,放电通道周围的水迅速汽化产生大量蒸汽形成高温高压的蒸汽团,进一步使液体发生强烈移动,并推动活塞10由位置1向位置2运动,工质缸18内的蒸汽团膨胀至最大体积后产生了箍缩力,即第二液力冲击力,拽动活塞10由位置2向位置1运动。
动子往复轴4、动子片5、驱动线圈6、驱动线圈输电线8、蓄电池组7、驱动线圈控制开关9、动合开关20、动断开关21、继电器23、继电器动合触点24、从动件19组成动力装置的第二部分动力来源。当从动件19处于位置Ⅰ时触发动合开关20,如图4所示的驱动线圈触发控制装置中的继电器KM1吸合,继电器动合触点24闭合,驱动线圈触发控制装置自锁,驱动线圈控制开关9闭合,激励驱动线圈6,此时一组中的两驱动线圈6产生垂直于动子片5的磁场,受到电磁重接力的作用,动子片5由位置X向位置Y运动,此过程中动子片5一直受到与运动方向一致的推力,直到动子片5运动至位置Y。当动子片5运动至位置Y时,从动件19处于位置Ⅱ,触发动断开关21,驱动线圈触发控制装置(图4)中的继电器KM1释放,驱动线圈控制开关9断开,驱动线圈6断电,一组中的两驱动线圈6所产生的磁场消失,动子片5由位置Y运动回位置X时不在受到电磁重接力的作用,受到动子往复轴4的惯性及活塞10的作用,动子片5由位置Y运动回位置X。设计装置时,为了使驱动线圈6能正常激励,使动子片5与驱动线圈6处于位置X时,从动件19处于位置Ⅰ,触发动合开关20,动子片5与驱动线圈6处于位置Y时,从动件19处于位置Ⅱ,触发动断开关21。
运动转换装置2、车轮驱动轴3、动力装置转轴22、齿轮箱26组成动力装置的运动转换单元。在上述两部分力的共同作用下,动子往复轴4做往复运动,从动件19将动子往复轴4的往复直线运动转化为动力装置转轴22的圆周运动,动力装置转轴22通过齿轮箱26变比后带动车轮驱动轴3和汽车车轮1旋转。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同,其区别在于:
以动子往复轴4的轴线为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x轴为例,对动子往复轴4进行改进,并说明了动子往复轴4的改进方案。在实施例1中,动子片5分布在动子往复轴4的xoy平面上如图6(a)所示,其中一组动子片中包括两个动子片5,以动子往复轴4的轴线为分界,分布在轴的左右两侧,按照x轴的方向,相邻两组动子片5之间存在一定距离,这个距离与动子片5的长度相同,目的是保证动子片5离开本驱动线圈6所产生的闭合磁场时,并不进入相邻组驱动线圈6所产生的闭合磁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将相邻两组动子片5分别分布在动子往复轴4的xoy和xoz平面上如图6(b)所示,相应的一个动子片5需要增加对应的两个驱动线圈6,那么一组动子片5(两个)就需要增加两组驱动线圈6(四个)。以动子往复轴4的轴线为分界,改进后的动子片5分布在轴的上下左右,如图6(b)所示,且相邻两组动子片5之间是交错排列,两组驱动线圈6分布两个动子片5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个方位上,按照x轴的方向,相邻两组动子片5的驱动线圈6所产生的闭合磁场的磁力线的方向不同,分为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目的是保证动子片5离开本驱动线圈6所产生的闭合磁场时,并不进入相邻组驱动线圈6所产生的闭合磁场。与实施例1相比,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动力装置其他结构不变,采用实施例2可在单位长度上使装置提供更大动力。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原理实现:
动力装置的形状为矩形,适合铺设于汽车底盘上,来代替电动汽车的电机提供动力。整个装置的动力由两部分力构成,一部分由工质缸18内水发生液电效应,与发动机气缸原理相似,都是爆炸产生能量推动活塞往复运动,不同的是发动机气缸内的是气体和燃料经火花塞脉冲放电后,产生的爆炸使气体膨胀对活塞做功,同时产生废气。本发明专利中的工质缸18中的工质不是空气而是自来水,不需要掺杂化石燃料同时也没有废弃物产生。在工质缸18内有一对放电柱12提供脉冲放电,将产生先膨胀后收缩的高温高压蒸汽团,汽团的膨胀和收缩通过几乎不可以压缩的自来水传递给活塞10,带动活塞10进行往复运动;另一部分力由动子片5、驱动线圈6组成的电磁重接装置提供的,这部分装置具有从动、助力、与速度无关等优点。当动子片5和驱动线圈6的位置处于位置X和位置Y时,如图3所示,并不能提供动力,动子往复轴4和动子片5受到活塞10的作用向两侧运动,提供了动子片5离开两个驱动线圈6闭合磁场的初始能量,动子片5由位置X向位置Y移动的过程中,会受到来自磁场的与运动方向一致的电磁重接推力,且此推力与运动速度无关。为了保证让动子片5进入磁场时不会受到阻力,当动子片5由位置Y运动回位置X时,切断驱动线圈6的供电,采用蓄电池组7为动力装置提供电能。电压等级分为两级:第一级为蓄电池组7通过驱动线圈控制开关9直接为驱动线圈6供电;第二级为蓄电池组7通过升压模块17进行升压,然后经辅助间隙16、功率控制单元15和工质缸放电柱输电线14作用于放电柱12。工质缸18的材质为满足一定硬度、耐高温的非导电材料。为提升放电电流的峰值,放电柱12采用“针—针”形状,材质为紫铜,并在尖端处涂有绝缘层,同时使电极暴露在水中的表面积最小,用以增加放电长度,使力学效应增强。活塞10的材质要能承受来自工质缸18中工质传递的能量,而且不是导体。所有的驱动线圈6中漆包线的绕向相同,且对应一组中的两个驱动线圈6同轴,动子片5采用的材料为非导磁良导体,保证动子片5在磁场中正确受力。提供动力的两部分产生的运动为直线往复运动,通过运动转换装置2,如图4所示,将往复直线运动转化为动力装置转轴22的圆周运动,动力装置所提供的四个同步动力装置转轴22通过齿轮箱26变比后直接作用于汽车车轮1。动子往复轴4为对称于放电中心线向两侧运动,为保证前后轮旋转方向一致,采用的方法是让两个动力装置转轴22所对应运动转换装置2(见图4)中的从动件19的旋转方向相反,例如动力装置转轴(图7左侧)中的从动件19为顺时针旋转,动力装置的转轴(图7右侧)中的从动件19为逆时针旋转,这样就可以保证动力装置中的前后两个转轴(见图7中的左侧和右侧转轴)运动方向相同,从而带动汽车四个车轮1同向旋转。动合开关20与动断开关21的触点要具有一定的行程,因为在一次脉冲放电之后工质缸18中除了自来水外还有被过度压缩的气泡,此时要进行第二次脉冲放电,如果开关触点行程太短,会使驱动线圈6不能正常励磁。本发明的动力装置的尺寸和功率可以根据需要改变,例如想增加汽车轴距和提升汽车动力,可以对应增加动子往复轴4的长度及对应的驱动线圈6和动子片5的个数,也可以将图1中的4组提升为8组等方法。
本动力装置的动力来源分为两部分:
(1)液电引发的机械效应
通过给两放电柱12通入高压(例如1kV)脉冲大电流,虽然没有爆炸产物质量,但爆炸能量以辐射加热方式使附近的水汽化而形成高温高压的水蒸气球,其内部压力远远超过周围水介质的静压。高压气球的膨胀受到周围水的阻碍,于是,在水中形成向外传播的冲击波(主要为径向波)即第一液力冲击波。放电刚一结束,空腔壁以声速或超声速合拢,此时气体和蒸汽也凝结或溶解完了,形成空蚀现象,于是出现了第二液力冲击波。主冲击波在水中向外扩展,所到处对水突然加压,使水加速运动,由于水的压缩系数很低,几乎将电爆炸所产生的力学效果都传递给了活塞10。高温高压气球先是膨胀,膨胀速度远比冲击波速度慢,当气球压力降到等于工质缸18中同一时刻液体的内压时,因存在水的惯性运动,气球继续膨胀,压力继续下降直到某一时刻,气球停止膨胀,设计工质缸尺寸时需要注意,结合电爆炸所产生的强度,使得气泡停止膨胀时活塞的位置刚好处在工质缸边缘位置(位置2),使得机械效率最大化。由于高温高压气球的过度膨胀此时气球内气体压力已远低于周围液体的静压,由第二液力冲击波的作用开始气泡的收缩过程,带动活塞10进行收缩运动。由于惯性水流的作用出现过度压缩的气泡,此时完成了一次气球的脉动过程。
(2)重接原理所引发的机械效应
一个单元由两个同轴的驱动线圈6和一个动子片5组成,驱动线圈6轴线与动子片5运动方向垂直,动子片5的截面积和两个同轴驱动线圈6所围成的截面积刚好一致,保证动子片5和驱动线圈6产生的闭合磁场很好的耦合。当动子片5与驱动线圈6截面积刚好重叠时(如图3中a)激励驱动线圈6,此时两驱动线圈6产生的闭合磁力线被动子片5阻挡,动子片5两侧磁力线不能重接。受到来自活塞10的推力,动子片5向两侧运动,此时上下两磁力线在动子片5经过的路径上进行重接,其中一部分弯曲的磁力线要变直,这就产生了一个与活塞10运动方向一致的推力,直到将动子片5完全推出驱动线圈6所产生的闭合磁场。电磁重接力的优点是力的大小与速度无关。当动子片5在驱动线圈6的磁场外时(如图3中b),通过驱动线圈控制装置(图5)使驱动线圈6断电,使得当动子片5进入两激励线圈6所围成截面积时两驱动线圈6之间没有闭合磁力线,动子片5由位置Y运动回位置X的过程中不会受到阻力,直到动子重新运动回初始位置X(图3中a)。
设计装置时,为了使两部分力高度耦合,使活塞10处于位置1时驱动线圈6和动子片5处于位置X、活塞10处于位置2时驱动线圈6和动子片5处于位置Y,如图2所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装置(A)整个为矩形,铺设于汽车底盘上,包括第一动力驱动模块、第二动力驱动模块及运动转换模块,第一动力驱动模块与第二动力驱动模块安装在同一轴线上,且第一动力驱动模块分别安装在第二动力驱动模块的两侧;运动转换模块安装在第一动力驱动模块两端,将第一动力驱动模块及第二动力驱动模块产生的直线运动转化为圆周运动,同时分别与四驱电动汽车的车轮(1)相连;
第一动力驱动模块包括活塞(10)、工质(11)、放电柱(12)、单向高压阀(13)、工质缸放电柱输电线(14)、工质缸(18)及第一供电模块,其中第一供电模块又包括第一蓄电池组(7-1)、功率控制单元(15)、辅助间隙(16)和升压模块(17);活塞(10)为对称结构,包括左右两部分,每一部分内侧为弧形,外侧直立,活塞安装在工质缸中,两部分中间形成腔形空间,腔形空间的大小随活塞的移动而改变,活塞移动的范围与工质缸(18)的大小相对应;工质(11)位于腔形空间中;放电柱(12)为针状结构,上下两端固定在工质缸(18)上,中间部位位于活塞(10)内部,通过工质缸放电柱输电线(14)与供电模块相连;单向高压阀(13)安装在工质缸(18)上下两侧,工质(11)通过单向高压阀(13)注入工质缸(18)中,通入的工质(11)体积通过单向高压阀(13)的开关时间控制;第一供电模块中第一蓄电池组(7-1)通过升压模块(17)与辅助间隙(16)连接,之后辅助间隙(16)通过功率控制单元(15)连接到工质缸放电柱输电线(14);
所述工质(11)为自来水;
第二动力驱动模块包括动子往复轴(4)、电磁重接装置、第二供电模块及驱动线圈触发控制模块,其中电磁重接装置又包括动子片(5)及驱动线圈(6),第二供电模块包括第二蓄电池组(7-2)、驱动线圈输电线(8)、驱动线圈控制开关(9),驱动线圈触发控制模块包括动合开关(20)、动断开关(21)、继电器KM1(23)及继电器动合触点(24);电磁重接装置中动子片(5)以动子往复轴(4)为对称轴安装在动子往复轴(4)上,两个驱动线圈(6)分别安装在动子片(5)的两侧,驱动线圈(6)轴线与动子片(5)的运动方向垂直;第二供电模块中的驱动线圈输电线(8)将电磁重接装置与第二蓄电池组(7-2)进行连接,驱动线圈控制开关(9)安装在第二蓄电池组(7-2)与驱动线圈输电线(8)之间,通过开合控制第二蓄电池组(7-2)对驱动线圈(6)的供电,其中驱动线圈控制开关(9)的开合由驱动线圈触发控制模块控制;
运动转换模块包括运动转换装置(2)、车轮驱动轴(3)、动力装置转轴(22)及齿轮箱(26),其中运动转换装置(2)中包括从动件(19);运动转换装置(2)安装在第二动力驱动模块两端,从动件(19)安装在动子往复轴(4)上,同时与驱动线圈触发控制模块连接,在动子往复轴(4)的带动下触发动合开关(20)或动断开关(21);运动转换装置(2)之间通过车轮驱动轴(3)连接,同时车轮驱动轴(3)向外连接车轮(1),动力装置转轴(22)一端与从动件(19)连接,另一端与齿轮箱(26)相连,从动件(19)带动动力装置转轴(22)转动,动力装置转轴(22)通过齿轮箱(26)变比后带动车轮驱动轴(3)和车轮(1)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蓄电池组(7-1)与第二蓄电池组(7-2)上均安装有动力装置总开关(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电柱(12)的形状为“针—针”状,材质为紫铜,尖端处涂有绝缘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合开关(20)与动断开关(21)的触点之间的行程由第一动力驱动模块的单次工作时间决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质缸(18)的材质为满足一定硬度、耐高温的非导电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动力驱动模块、第二动力驱动模块及运动转换模块为一组动力组,动力装置中包括N组动力组;同时,第二动力驱动模块中包括N组电磁重接装置,其中N的大小根据汽车所需动力能力决定;第二动力驱动模块中动子往复轴(4)的长度根据汽车的轴距决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动力驱动模块中每组电磁重接装置包括两个同轴的驱动线圈(6)和一个动子片(5);驱动线圈(6)中漆包线的绕向相同,两个驱动线圈(6)同轴,动子片(5)的截面积和两个驱动线圈(6)所围成的截面积刚好一致;动子片(5)为非导磁良导体。
8.一种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动力装置在第一动力驱动模块与第二动力驱动模块的动力驱动下,动子往复轴做直线往复运动,运动转换模块将动子往复轴的往复直线运动转化为动力装置转轴的圆周运动,并带动车轮旋转,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第一动力驱动模块通过液电引发机械效应,为动子往复轴提供动力驱动;
(1.1)通过单向高压阀向工质缸中注入适量的自来水使活塞处于初始位置;
(1.2)接通动力装置总开关,第一供电模块工作,第一蓄电池组经升压模块升压后对辅助间隙进行充电,功率控制单元通过工质缸放电柱输电线瞬时接通辅助间隙与放电柱,为放电柱供电;
(1.3)放电柱之间形成强脉冲电流,在自来水中形成放电通道,放电通道周围的水迅速汽化产生大量蒸汽形成高温高压的蒸汽团,液体发生强烈移动,推动活塞由初始位置向两侧移动,最终停在结束位置;
(1.4)工质缸内的蒸汽团膨胀至最大体积后产生箍缩力,即第二液力冲击力,拽动活塞由结束位置恢复到初始位置;
(2)第二动力驱动模块通过电磁重接引发机械效应,为动子往复轴提供动力驱动;
(2.1)在活塞的影响下,动子往复轴和动子片向两侧运动,提供了动子片离开驱动线圈闭合磁场的初始能量,安装在动子往复轴上的运动转换装置中的从动轴触发动合开关,驱动线圈触发控制模块工作;
(2.2)驱动线圈触发控制模块中的继电器KM1吸合,继电器动合触点闭合,驱动线圈触发控制模块自锁,驱动线圈控制开关闭合,第二供电模块工作,激励驱动线圈;
(2.3)电磁重接装置中的两驱动线圈产生垂直于动子片的磁场,受到电磁重接力的作用,动子片由位置X向位置Y运动,此过程中动子片一直受到来自磁场的与运动方向一致的推力,直到动子片运动至位置Y;
(2.4)当动子片运动至位置Y时,从动件触发动断开关,驱动线圈触发控制模块中的继电器KM1释放,驱动线圈控制开关断开,驱动线圈断电;
(2.5)驱动线圈产生的磁场消失,在动子往复轴的惯性及活塞的作用下,动子片由位置Y运动回到位置X;
(3)在第一动力驱动模块与第二动力驱动模块的动力驱动下,动子往复轴对称于放电中心线沿两侧做往复运动,运动转换模块将动子往复轴的往复直线运动转化为动力装置转轴的圆周运动,动力装置转轴通过齿轮箱变比后直接作用于车轮,带动车轮驱动轴和车轮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处于初始位置时,动子片与驱动线圈处于位置X,从动件触发动合开关;活塞运动至结束位置时,动子片与驱动线圈运动至位置Y,从动件触发动断开关。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安装于第二动力驱动模块两侧的动力装置转轴所对应的从动件的旋转方向相反,从而保证汽车前后轮旋转方向一致。
CN201810746347.9A 2018-07-09 2018-07-09 一种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装置及动力驱动方法 Active CN1086741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46347.9A CN108674197B (zh) 2018-07-09 2018-07-09 一种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装置及动力驱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46347.9A CN108674197B (zh) 2018-07-09 2018-07-09 一种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装置及动力驱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74197A CN108674197A (zh) 2018-10-19
CN108674197B true CN108674197B (zh) 2021-07-23

Family

ID=63813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46347.9A Active CN108674197B (zh) 2018-07-09 2018-07-09 一种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装置及动力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7419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62548Y (zh) * 2008-03-21 2008-12-10 郝随江 一种无废气排放的发动机
WO2013039147A1 (ja) * 2011-09-14 2013-03-21 公益財団法人北九州産業学術推進機構 蒸気機関
CN103827447A (zh) * 2011-09-28 2014-05-28 三菱重工压缩机有限公司 蒸气涡轮
WO2015092675A1 (en) * 2013-12-19 2015-06-2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verting heat into mechanical energy
CN105556067A (zh) * 2013-05-21 2016-05-04 贝尔塔·里希特 用于利用废热或地热的方法和热力发动机
JP6074872B1 (ja) * 2016-04-26 2017-02-08 鈴木 俊樹 ナトリウム発電装置の伸縮する管の襞と同じ作用をするフランジ板部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18694A (en) * 1996-07-30 2000-01-25 Denso Corporation Controller for hybrid vehicl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62548Y (zh) * 2008-03-21 2008-12-10 郝随江 一种无废气排放的发动机
WO2013039147A1 (ja) * 2011-09-14 2013-03-21 公益財団法人北九州産業学術推進機構 蒸気機関
CN103827447A (zh) * 2011-09-28 2014-05-28 三菱重工压缩机有限公司 蒸气涡轮
CN105556067A (zh) * 2013-05-21 2016-05-04 贝尔塔·里希特 用于利用废热或地热的方法和热力发动机
WO2015092675A1 (en) * 2013-12-19 2015-06-2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verting heat into mechanical energy
JP6074872B1 (ja) * 2016-04-26 2017-02-08 鈴木 俊樹 ナトリウム発電装置の伸縮する管の襞と同じ作用をするフランジ板部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74197A (zh) 2018-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54824B (zh) 制冷装置及方法
EP2201219B1 (en) Electromagnetic engine
CA2519701C (en) Spacecraft thruster
CN102434277B (zh) 一种内燃永磁直线发电装置
CN108674197B (zh) 一种适用于四驱电动汽车的动力装置及动力驱动方法
CA2781694A1 (en) Magnetic rotational device comprising arrays of staggered permanent magnets around the rotor
US20110133486A1 (en) Electromagnetic Hybrid Rotary Engine
US20190372426A1 (en) Cross-over electro-magnetic engine
CN102255576A (zh) 电储能器脉冲线圈磁力铁活塞式发动机
US10781770B2 (en) Cylinder system with relative motion occupying structure
EP3611357A1 (en) Engine
CN208489804U (zh) 压缩装置
EP3728866B1 (en) Cylinder system with relative motion occupying structure
CN1270096C (zh) 大电流脉冲放电水泵
RU60144U1 (ru) Детонационный двигатель с устройством магнитогазодинамического управления
RU2524283C1 (ru) Тормоз-генератор-мотор
US11248521B1 (en) Four stroke relative motion cylinder with dedicated compression space
US20220018280A1 (en) Four-stroke relative motion cylinder with dedicated compression space
US10788060B2 (en) Cylinder occupying structure
Gourdine Some Imaginative Applications of Magnetohydrodynamics to Automotive Engineering
CN115987052A (zh) 一种低推力脉动的多级重接式电磁推进装置及其供电控制方法
CN106609704A (zh) 电液发动机
CN110088485A (zh) 热力液压推进系统
KR101077254B1 (ko) 자력을 이용한 구동장치
CN115180107A (zh) 一种新型基于离子风气垫船推进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