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68236B - 终端设备的追踪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终端设备的追踪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68236B
CN108668236B CN201810372760.3A CN201810372760A CN108668236B CN 108668236 B CN108668236 B CN 108668236B CN 201810372760 A CN201810372760 A CN 201810372760A CN 108668236 B CN108668236 B CN 1086682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evice
terminal equipment
identifier
terminal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727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68236A (zh
Inventor
方攀
陈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7276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682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682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682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682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6823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终端设备的追踪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包括:检测第一终端设备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若存在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连接请求至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同意连接反馈,并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建立连接;通过建立的连接获取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判断预存的待追踪终端设备的标识表是否存在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相同的标识;若存在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相同的标识,则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指定用户。通过上述方法能够及时获取第二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Description

终端设备的追踪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终端设备的追踪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用户随身携带的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越来越多,因此终端设备丢失和被盗的事件也越来越多。终端设备丢失和被盗不仅是一种意外的财产损失,而且,由于终端设备内部经常存储了不少用户的隐私信息,因此,终端设备丢失和被盗也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
为了能够尽可能地降低信息泄露的风险,现有方法尝试控制丢失或被盗的终端设备,例如,当检测到终端设备(如手机)的用户身份识别(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Module,SIM)卡被更换时,该终端设备自动发送其所在的位置,这样,可通过远程锁定等方法阻止该终端设备被使用。
但是现有的方法只能在终端设备联入互联网时才能实现,而在实际情况中,若终端设备丢失或被盗后,通常很快就会由于人为关机或电量不足等原因进入关机状态,即终端设备难以处于联网状态,从而导致控制丢失或被盗的终端设备失败。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的追踪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只有在终端设备处于联网状态才能获取该终端设备的信息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的追踪方法,包括:
检测第一终端设备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
若存在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连接请求至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
接收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同意连接反馈,并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建立连接;
通过建立的连接获取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
判断预存的待追踪终端设备的标识表是否存在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相同的标识;
若存在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相同的标识,则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指定用户。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的追踪装置,包括:
待连接设备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第一终端设备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
连接请求发送单元,用于若存在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连接请求至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
连接建立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同意连接反馈,并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建立连接;
设备标识获取单元,用于通过建立的连接获取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
设备标识比较单元,用于判断预存的待追踪终端设备的标识表是否存在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相同的标识;
位置信息发送单元,用于若存在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相同的标识,则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指定用户。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所述一种终端设备的追踪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所述一种终端设备的追踪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存在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相同的标识,则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指定用户,由于第二终端设备在第一终端设备的预设范围内,因此,第一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也在第二终端设备的预设范围内,从而根据该第一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能够较快定位该第二终端设备的位置,实现该第二终端设备的快速追踪。此外,由于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是近距离通信,且无需该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网络发送数据,因此,即使该第二终端设备没有接入网络也能实现该第二终端设备的位置的快速定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终端设备的追踪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终端设备的追踪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终端设备的追踪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追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申请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申请。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具体实现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的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诸如具有触摸敏感表面(例如,触摸屏显示器和/或触摸板)的移动电话、膝上型计算机或平板计算机之类的其它便携式设备。还应当理解的是,在某些实施例中,上述设备并非便携式通信设备,而是具有触摸敏感表面(例如,触摸屏显示器和/或触摸板)的台式计算机。
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描述了包括显示器和触摸敏感表面的移动终端。然而,应当理解的是,移动终端可以包括诸如物理键盘、鼠标和/或控制杆的一个或多个其它物理用户接口设备。
移动终端支持各种应用程序,例如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绘图应用程序、演示应用程序、文字处理应用程序、网站创建应用程序、盘刻录应用程序、电子表格应用程序、游戏应用程序、电话应用程序、视频会议应用程序、电子邮件应用程序、即时消息收发应用程序、锻炼支持应用程序、照片管理应用程序、数码相机应用程序、数字摄影机应用程序、web浏览应用程序、数字音乐播放器应用程序和/或数字视频播放器应用程序。
可以在移动终端上执行的各种应用程序可以使用诸如触摸敏感表面的至少一个公共物理用户接口设备。可以在应用程序之间和/或相应应用程序内调整和/或改变触摸敏感表面的一个或多个功能以及终端上显示的相应信息。这样,终端的公共物理架构(例如,触摸敏感表面)可以支持具有对用户而言直观且透明的用户界面的各种应用程序。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终端设备的追踪方法的流程图,详述如下:
步骤S11,检测第一终端设备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范围设置为较小的数值,如,将该数值设置在10米以内。在预设范围的数值为10米时,将该第一终端设备10米距离内的范围作为预设范围。
具体地,第一终端设备实时或间隔预设时间向其预设范围内的设备广播,若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其他设备对其广播的反馈信息,则判定在其预设范围内存在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和/或,第一终端设备实时或间隔预设时间接收到其预设范围内的设备发送的广播,则判定在其预设范围内存在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
步骤S12,若存在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连接请求至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
步骤S13,接收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同意连接反馈,并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建立连接。
该步骤中,只有接收到同意连接反馈后,才能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连接,否则,不能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连接。
可选地,为了提高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连接的成功率,若没有接收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同意连接反馈,第一终端设备再次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步骤S14,通过建立的连接获取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
其中,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通常为该第二终端设备的序列号。
步骤S15,判断预存的待追踪终端设备的标识表是否存在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相同的标识。
具体地,当终端设备丢失,用户可向该终端设备的厂商报失,并要求厂商追踪丢失的终端设备,厂商核实用户提供的终端设备的标识后,向该厂商售出的且支持追踪功能的终端设备发送待追踪终端设备的标识。其中,支持追踪功能的终端设备是指开启该追踪功能的终端设备,在开启该功能后,对应的终端设备能够实时或间隔预设时间向其预设范围内的设备广播,和/或,实时或间隔预设时间接收到其预设范围内的设备发送的广播。
该步骤之前,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厂商发送的待追踪终端设备的标识表后,存储该待追踪终端设备的标识表,若该第一终端设备已存储一个待追踪终端设备的标识表,则将新接收的待追踪终端设备的标识表替换旧的待追踪终端设备的标识表。在该步骤中,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之后,将该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与存储的待追踪终端设备的标识表中的标识比较,若在待追踪终端设备的标识表中查找到相同的标识,则判定该第二终端设备是需要追踪的终端设备,否则,判定该第二终端设备不是需要追踪的终端设备。
步骤S16,若存在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相同的标识,则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指定用户。
其中,该指定用户可以为发送待追踪终端设备的标识表的厂商,也可以为丢失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例如,若待追踪终端设备的标识表还包括丢失待追踪终端设备的用户的通信地址,第一终端设备将其当前的位置信息发送至待追踪终端设备的标识表中该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通信地址,若待追踪终端设备的标识表没有包括丢失待追踪终端设备的用户的通信地址,第一终端设备将其当前的位置信息发送至默认的通信地址,比如为厂商的通信地址。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存在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相同的标识,则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指定用户,由于第二终端设备在第一终端设备的预设范围内,因此,第一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也在第二终端设备的预设范围内,从而根据该第一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能够较快定位该第二终端设备的位置,实现该第二终端设备的快速追踪。此外,由于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是近距离通信,且无需该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网络发送数据,因此,即使该第二终端设备没有接入网络也能实现该第二终端设备的位置的快速定位。
实施例二:
为了尽量减少第二终端设备的耗电量,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终端设备的追踪方法的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S21~步骤S24分别与实施例一的步骤S11~步骤S14相同,步骤S26~步骤S27分别与实施例一的步骤S16~步骤S17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21,检测第一终端设备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
需要指出的是,该第一终端设备与该第二终端设备在近距离通信的过程中,采用的是相同的通信协议。
步骤S22,若存在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连接请求至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
步骤S23,接收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同意连接反馈,并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建立连接。
步骤S24,通过建立的连接获取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
步骤S25,断开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的连接。
该步骤中,为了尽量减少由于连接所耗费的电量,当获取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之后,断开与第二终端设备的连接。
步骤S26,判断预存的待追踪终端设备的标识表是否存在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相同的标识。
步骤S27,若存在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相同的标识,则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指定用户。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S25位于步骤S26和步骤S27之前,在实际情况中,该步骤S25也可以位于步骤S26之后或步骤S27之后,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为了追踪处于关机状态的第二终端设备,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终端设备的追踪方法的流程图,详述如下:
步骤S31,检测第一终端设备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包括独立供电的控制芯片以及为所述控制芯片供电的独立电池,这样,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除了本身的电池外,还包括另一块为控制芯片独立供电的独立电池。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芯片具备近距离广播信号、发送其所属的终端设备的标识、接收其他终端设备或控制芯片发送的信号、以及与其他终端设备或控制芯片近距离建立连接的能力。当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本身的电池还有电量时,该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使用其本身的中央处理器与第二终端设备(或第一终端设备)通信;当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本身的电池没有电量时,独立电池开始为该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包括的控制芯片供电,这样,该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包括的控制芯片能够与第二终端设备(或第一终端设备)通信。
步骤S32,若存在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且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处于关机状态,发送连接请求至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包括的控制芯片。
该步骤中,若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的信号是第二终端设备包括的控制芯片发出,则判定该第二终端设备处于关机状态,对应地,该第一终端设备将连接请求发送至该第二终端设备包括的控制芯片。
步骤S33,接收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包括的控制芯片发送的同意连接反馈,并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包括的控制芯片建立连接。
步骤S34,通过建立的连接获取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
具体地,第二终端设备的控制芯片将其存储的该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通过建立的连接发送至第一终端设备。
可选地,在步骤S34之后包括:断开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的连接。该步骤中,为了尽量减少由于连接所耗费的电量,当获取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之后,断开与第二终端设备的连接。
步骤S35,判断预存的待追踪终端设备的标识表是否存在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相同的标识。
步骤S36,若存在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相同的标识,则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指定用户。
步骤S37,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开机指令后,检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包括的控制芯片是否丢失,若丢失,不执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开机指令。
具体地,针对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设置开机安全校验机制,这样,当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开机指令后,先判断其包括的控制芯片是否被更换或拆卸,若没有被更换或没有被拆卸,则执行该开机指令,否则,不执行该开机指令。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步骤S37在步骤S36之后,在实际情况中,该步骤S37也可以在该步骤S31之前,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为了能够及时追踪到第一终端设备,由于控制芯片是依赖独立电池供电的,因此,为了保证控制芯片能够顺利启动,则需要保证该独立电池仍在第一移动终端内,此时,所述终端设备的追踪方法还包括:
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开机指令后,检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是否采用外部电源供电,若采用外部电源供电,不执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开机指令。
其中,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的独立电池与其自身的电池封装在一起,两者无法拆分,并且电池也有安全校验机制,更换电池或采用外部电源供电,该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将无法启动。具体地,针对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设置开机安全校验机制,这样,当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开机指令后,先判断其是否采用外部电源供电,若采用外部电源供电,不执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开机指令。
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的追踪方法还包括: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开机指令后,检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包括的控制芯片是否丢失,若没有丢失,检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是否采用外部电源供电,若采用外部电源供电,不执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开机指令。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实施例四: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追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该终端设备的追踪装置包括:待连接设备检测单元41、连接请求发送单元42、连接建立单元43、设备标识获取单元44、设备标识比较单元45、位置信息发送单元46。其中:
待连接设备检测单元41,用于检测第一终端设备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范围设置为较小的数值,如,将该数值设置在10米以内。
具体地,第一终端设备实时或间隔预设时间向其预设范围内的设备广播,若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其他设备对其广播的反馈信息,则判定在其预设范围内存在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和/或,第一终端设备实时或间隔预设时间接收到其预设范围内的设备发送的广播,则判定在其预设范围内存在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
连接请求发送单元42,用于若存在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连接请求至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
连接建立单元43,用于接收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同意连接反馈,并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建立连接。
设备标识获取单元44,用于通过建立的连接获取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
其中,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通常为该第二终端设备的序列号。
设备标识比较单元45,用于判断预存的待追踪终端设备的标识表是否存在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相同的标识。
位置信息发送单元46,用于若存在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相同的标识,则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指定用户。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存在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相同的标识,则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指定用户,由于第二终端设备在第一终端设备的预设范围内,因此,第一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也在第二终端设备的预设范围内,从而根据该第一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能够较快定位该第二终端设备的位置,实现该第二终端设备的快速追踪。此外,由于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是近距离通信,且无需该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网络发送数据,因此,即使该第二终端设备没有接入网络也能实现该第二终端设备的位置的快速定位。
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的追踪装置包括:
连接断开单元,用于断开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的连接。
为了尽量减少由于连接所耗费的电量,当获取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之后,断开与第二终端设备的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包括独立供电的控制芯片以及为所述控制芯片供电的独立电池。
若第二终端设备处于关机状态,则连接请求发送单元42具体用于若存在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且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处于关机状态,发送连接请求至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包括的控制芯片。
所述连接建立单元43具体用于接收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包括的控制芯片发送的同意连接反馈,并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包括的控制芯片建立连接。
可选地,为了能够及时追踪到第一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的追踪装置还包括:
控制芯片检测单元,用于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开机指令后,检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包括的控制芯片是否丢失,若丢失,不执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开机指令。
可选地,为了能够及时追踪到第一终端设备,由于控制芯片是依赖独立电池供电的,因此,为了保证控制芯片能够顺利启动,则需要保证该独立电池仍在第一移动终端内,此时,所述终端设备的追踪装置还包括:
供电电池检测单元,用于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开机指令后,检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是否采用外部电源供电,若采用外部电源供电,不执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开机指令。
其中,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的独立电池与其自身的电池封装在一起,两者无法拆分。
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的追踪装置还包括:是否开机检测单元,用于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开机指令后,检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包括的控制芯片是否丢失,若没有丢失,检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是否采用外部电源供电,若采用外部电源供电,不执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开机指令。
实施例五: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的终端设备5包括:处理器50、存储器5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51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5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52。所述处理器5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52时实现上述各个终端设备的追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S11至S16。或者,所述处理器5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52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4所示模块41至46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52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51中,并由所述处理器50执行,以完成本申请。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52在所述终端设备5中的执行过程。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52可以被分割成待连接设备检测单元41、连接请求发送单元42、连接建立单元43、设备标识获取单元44、设备标识比较单元45、位置信息发送单元46,各单元具体功能如下:
待连接设备检测单元41,用于检测第一终端设备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
连接请求发送单元42,用于若存在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连接请求至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
连接建立单元43,用于接收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同意连接反馈,并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建立连接;
设备标识获取单元44,用于通过建立的连接获取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
设备标识比较单元45,用于判断预存的待追踪终端设备的标识表是否存在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相同的标识;
位置信息发送单元46,用于若存在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相同的标识,则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指定用户。
所述终端设备5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50、存储器5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仅仅是终端设备5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5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5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51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5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设备5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51也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5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终端设备5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5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终端设备5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51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终端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5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终端设备的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第一终端设备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
若存在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连接请求至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
接收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同意连接反馈,并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建立连接;
通过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的连接获取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
判断预存的待追踪终端设备的标识表是否存在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相同的标识;
若存在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相同的标识,则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指定用户;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包括独立供电的控制芯片以及为所述控制芯片供电的独立电池;
若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处于关机状态,所述接收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同意连接反馈,并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建立连接具体为:接收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包括的控制芯片发送的同意连接反馈,并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包括的控制芯片建立连接;
所述终端设备的追踪方法还包括:
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开机指令后,检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包括的控制芯片是否丢失,若丢失,不执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开机指令;若没有丢失,检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是否采用外部电源供电,若采用外部电源供电,不执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开机指令;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独立电池与自身的电池封装在一起,两者无法拆分,并且电池具有安全校验机制,更换电池或采用外部电源供电,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无法启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的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若存在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建立连接,并获取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之后,包括:
断开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的连接。
3.一种终端设备的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待连接设备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第一终端设备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
连接请求发送单元,用于若存在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连接请求至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
连接建立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同意连接反馈,并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建立连接;
设备标识获取单元,用于通过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的连接获取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
设备标识比较单元,用于判断预存的待追踪终端设备的标识表是否存在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相同的标识;
位置信息发送单元,用于若存在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相同的标识,则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指定用户;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包括独立供电的控制芯片以及为所述控制芯片供电的独立电池;
若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处于关机状态,所述连接建立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包括的控制芯片发送的同意连接反馈,并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包括的控制芯片建立连接;
控制芯片检测单元,用于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开机指令后,检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包括的控制芯片是否丢失,若丢失,不执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开机指令;
是否开机检测单元,用于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开机指令后,检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包括的控制芯片是否丢失,若没有丢失,检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是否采用外部电源供电,若采用外部电源供电,不执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开机指令;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独立电池与自身的电池封装在一起,两者无法拆分,并且电池具有安全校验机制,更换电池或采用外部电源供电,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无法启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设备的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的追踪装置包括:
连接断开单元,用于断开与所述待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的连接。
5.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方法的步骤。
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810372760.3A 2018-04-24 2018-04-24 终端设备的追踪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6682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72760.3A CN108668236B (zh) 2018-04-24 2018-04-24 终端设备的追踪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72760.3A CN108668236B (zh) 2018-04-24 2018-04-24 终端设备的追踪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68236A CN108668236A (zh) 2018-10-16
CN108668236B true CN108668236B (zh) 2021-03-12

Family

ID=63780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7276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668236B (zh) 2018-04-24 2018-04-24 终端设备的追踪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682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44303B (zh) * 2020-05-28 2024-04-09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目标追踪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2966A (zh) * 2009-05-04 2009-10-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追踪定位的移动终端及追踪定位的方法
CN101571980A (zh) * 2008-04-29 2009-11-04 旭达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防盗系统及防盗方法
CN104935751A (zh) * 2015-06-26 2015-09-23 深圳市壹萌生活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位置确定方法及装置
US9615371B1 (en) * 2016-08-02 2017-04-04 Tile, Inc. Tracking device power preservation through signal strength reduction
CN107317606A (zh) * 2017-07-03 2017-11-03 飞天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防追踪的方法及设备
CN107484121A (zh) * 2017-07-11 2017-12-15 珠海智加物联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找寻电子设备的方法、系统及存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1980A (zh) * 2008-04-29 2009-11-04 旭达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防盗系统及防盗方法
CN101552966A (zh) * 2009-05-04 2009-10-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追踪定位的移动终端及追踪定位的方法
CN104935751A (zh) * 2015-06-26 2015-09-23 深圳市壹萌生活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位置确定方法及装置
US9615371B1 (en) * 2016-08-02 2017-04-04 Tile, Inc. Tracking device power preservation through signal strength reduction
CN107317606A (zh) * 2017-07-03 2017-11-03 飞天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防追踪的方法及设备
CN107484121A (zh) * 2017-07-11 2017-12-15 珠海智加物联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找寻电子设备的方法、系统及存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68236A (zh) 2018-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098172A1 (en) Executing applications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devices
US11522379B2 (en) Device for supplying power to external device and method therefor
CN106990912B (zh) 控制sim卡和sd卡的方法以及实现该卡的电子设备
US8078223B2 (en) Mobile terminal having expansion modul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operation of the mobile terminal
US20100268831A1 (en) Thin Client Session Management
KR102150624B1 (ko) 스미싱 알림 방법 및 장치
KR102270129B1 (ko) 무선 제어 방법, 그 제어 장치 및 서버
US10021103B2 (en) Service authoriz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US1010453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mobile device management service
CN108038112B (zh) 文件处理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987049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n antitheft secure operating system module
CN106484547B (zh) 一种多开应用的管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US20060160569A1 (en) Cellular phone and portable storage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3647587A (zh) 为移动终端解锁的方法、系统、移动终端及穿戴电子设备
CN110286768B (zh) 虚拟物体显示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70063107A1 (e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obtaining bio signals
CN108270757B (zh) 一种用户账户切换方法、装置、客户端以及系统
CN105320616A (zh) 外部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764817A (zh) 设备功能唤醒方法及装置
US20140232618A1 (en) Discovery and connection to wireless displays
WO2023151677A1 (zh) 文件系统的文件完整性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065086A (zh) Sim识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08668236B (zh) 终端设备的追踪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KR20180121178A (ko) 무선 연결을 위한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CN109542511A (zh) 一种应用安装包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移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