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67563B - 一种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67563B
CN108667563B CN201810055353.XA CN201810055353A CN108667563B CN 108667563 B CN108667563 B CN 108667563B CN 201810055353 A CN201810055353 A CN 201810055353A CN 108667563 B CN108667563 B CN 1086675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s
source data
current network
error correction
forward err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5535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67563A (zh
Inventor
章琦
裴宏伟
王孟抗
陈俊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gqiao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ngqiao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gqiao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ngqiao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5535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675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675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675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675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675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in which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a statistical approac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4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 H04L41/145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involving simulating, designing, planning or modelling of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04L43/0829Packet lo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方法及装置,该方法获取接收端反馈的当前网络的丢包率;获取估计的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利用接收的待发送的源数据包个数以及获取的当前网络的丢包率和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将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达到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对预设的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在保证信息传输效率的基础上,能够提高源数据包的恢复率。

Description

一种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音频或视频实时通信中,为了保障通信的低时延,通常使用UDP(User Datagram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作为通信的数据传输的协议。由于UDP在数据传输时,存在数据包丢失的可能,尤其在无线网络如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局域网)时,由于网络拥塞、信号干扰和信号衰减等,造成其传输路径丢失数据包(以下简称丢包)。因此,在音频或视频实时传输时会出现音频或视频卡顿的现象,进而造成用户体验下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基于前向基础编码技术,在对第一预设数量个源数据进行传输时,还附加第二预设数量个前向纠错包一同进行传输,可以通过前向纠错技术来恢复数据包,补偿因为传输路径的影响所丢失的数据包,前向纠错技术如一种丢包补偿方法,该方法具体为:
基于待保护的源数据包个数,通过预设的运算方法产生前向纠错包,该前向纠错包个数与源数据包个数成固定比例,并将产生的前向纠错包与待保护的源数据包一同进行传输,且在传输过程中,如果源数据包出现了丢包现象,则可以利用接收到的前向纠错包来恢复源数据包。通过上述丢包补偿方法中的前向纠错包来恢复源数据包,可以减少传输路径丢包现象,进而在音频或视频实时传输时会出现音频或视频卡顿的现象,提高用户体验效果。但是,前向纠错数据包的数量相对于源数据包的数量而言,前向纠错包的数量过少,所以传输路径依然存在丢包的问题。即使,前向纠错包的数量相对于源数据包的数量而言,前向纠错数据包的数量过多,但也会增加由于前向纠错包过多导致前向就纠错包占用过多的网络带宽,从而导致信息传输效率降低。
总而言之,现有技术的丢包补偿,可能存在传输路径依然存在丢包的问题,或者可能存在信息传输效率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方法及装置,在保证信息传输效率的基础上,能够提高源数据包的恢复率。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方法,应用于发送端,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接收端反馈的当前网络的丢包率;
获取估计的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
利用接收的待发送的源数据包个数以及获取的当前网络的丢包率和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将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达到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对预设的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所述恢复概率模型是以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高于预设需求概率为边界条件,根据当前网络的丢包率、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待发送的源数据包个数和前向纠错包个数进行建立的模型。
进一步地,在所述将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达到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对预设的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第一数量个前向纠错包和第二数量个源数据包作为实时传输协议RTP,将所述实时传输协议进行传输,所述第一数量为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所述第二数量为待发送的源数据包个数。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的恢复概率模型的构建过程包括:
获取当前网络的丢包率、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和源数据包个数;
基于前向纠错技术,利用获取的当前网络的丢包率、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和源数据包个数,建立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估计的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包括:
计算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在传输时的最大占用时间,并利用获取的当前网络传输时延和所述最大占用时间,估计当前网络传输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
进一步地,所述计算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在传输时的最大占用时间,并利用获取的当前网络传输时延和所述最大占用时间,估计当前网络传输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包括:
利用获取的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时延和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处理时延,计算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在传输时的最大占用时间;
利用获取的当前网络传输时延和所述最大占用时间T,按照如下表达式估计当前网络传输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f;
所述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1553599300000031
其中,S1为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时延,S2为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处理时延,S3为当前网络传输时延。
进一步地,所述将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达到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对预设的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包括:
将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达到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对如下表达式的预设的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
所述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1553599300000032
其中,m为源数据包个数,k为前向纠错包个数,i为接收到的源数据包的个数,j为接收到的前向纠错包的个数,l为丢包率,s为预设需求概率,x为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ρ为源数据包恢复的最低概率,
Figure BDA0001553599300000033
为在发送的m个源数据包中接收到i个源数据包,
Figure BDA0001553599300000034
为在发送的k个前向纠错包中接收到j个前向纠错包。
进一步地,所述将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达到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对预设的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包括:
将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达到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对如下表达式的预设的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
所述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1553599300000035
其中,m为源数据包个数,k为前向纠错包个数,i为接收到的源数据包的个数,n为前向纠错包个数与源数据包个数的和,l为丢包率,x为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ρ为源数据包恢复的最低概率,
Figure BDA0001553599300000041
为在发送的n个包中接收到i个源数据包。
进一步地,在所述将第一数量个前向纠错包和第二数量个源数据包作为实时传输协议RTP,将所述实时传输协议进行传输之后,还包括:
接收接收端发送的重传数据包;
将所述重传数据包进行重新发送到所述接收端;
如果接收到所述接收端发送的重传数据包,执行所述将所述重传数据包进行重新发送到所述接收端的步骤。
进一步地,在所述将第一数量个前向纠错包和第二数量个源数据包作为实时传输协议RTP,将所述实时传输协议进行传输之后,还包括:
接收接收端发送的重传数据包;
将所述重传数据包个数作为新的待发送的源数据包个数,返回执行获取接收端反馈的当前网络的丢包率的步骤。
一种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装置,应用于发送端,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接收端反馈的当前网络的丢包率;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估计的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
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模块,用于利用接收的待发送的源数据包个数以及获取的当前网络的丢包率和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将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达到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对预设的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所述恢复概率模型是以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高于预设需求概率为边界条件,根据当前网络的丢包率、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待发送的源数据包个数和前向纠错包个数进行建立的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传输模块,用于将第一数量个前向纠错包和第二数量个源数据包作为实时传输协议RTP,将所述实时传输协议进行传输,所述第一数量为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所述第二数量为待发送的源数据包个数。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的恢复概率模型的构建过程包括:
获取当前网络的丢包率、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和源数据包个数;
基于前向纠错技术,利用获取的当前网络的丢包率、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和源数据包个数,建立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包括:
第三获取子模块,用于计算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在传输时的最大占用时间,并利用获取的当前网络传输时延和所述最大占用时间,估计当前网络传输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获取子模块包括:
最大占用时间获取单元,用于利用获取的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时延和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处理时延,计算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在传输时的最大占用时间;
第四获取单元,用于利用获取的当前网络传输时延和所述最大占用时间T,按照如下表达式估计当前网络传输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f;
所述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1553599300000051
其中,S1为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时延,S2为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处理时延,S3为当前网络传输时延。
进一步地,所述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模块包括:
前向纠错包个数计算第一子模块,用于将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达到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对如下表达式的预设的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
所述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1553599300000052
其中,m为源数据包个数,k为前向纠错包个数,i为接收到的源数据包的个数,j为接收到的前向纠错包的个数,l为丢包率,s为预设需求概率,x为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ρ为源数据包恢复的最低概率,
Figure BDA0001553599300000053
为在发送的m个源数据包中接收到i个源数据包,
Figure BDA0001553599300000061
为在发送的k个前向纠错包中接收到j个前向纠错包。
进一步地,所述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模块包括:
前向纠错包个数计算第二子模块,用于将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达到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对如下表达式的预设的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
所述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1553599300000062
其中,m为源数据包个数,k为前向纠错包个数,i为接收到的源数据包的个数,n为前向纠错包个数与源数据包个数的和,l为丢包率,x为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ρ为源数据包恢复的最低概率,
Figure BDA0001553599300000063
为在发送的n个包中接收到i个源数据包。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接收端发送的重传数据包;
重新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重传数据包进行重新发送到所述接收端;
第一触发模块,用于如果接收到所述接收端发送的重传数据包,触发所述重新发送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接收端发送的重传数据包;
第二触发模块,用于将所述重传数据包个数作为新的待发送的源数据包个数,触发第一获取模块。
在本发明实施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所述的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的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所述的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的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所述的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方法及装置,可以获取接收端反馈的当前网络的丢包率;获取估计的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利用待发送的源数据包个数以及获取的当前网络的丢包率和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在使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达到最低的基础上,对预设的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前向纠错包个数,所述恢复概率模型是根据当前网络的丢包率、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待发送的源数据包个数和前向纠错包个数进行建立的模型。该方法通过对预设的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且使源数据包恢复率达到最大,进而能够提高源数据包的恢复率,在保证信息传输效率的基础上,能够提高源数据包的恢复率。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方法第一种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方法第二种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方法第三种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方法第四种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装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电子设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方法第一种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S101,获取接收端反馈的当前网络的丢包率;
其中,丢包率是指当前网络在测试中所丢失数据包数量占所发送数据组的比率;
值得一提的是,发送端可以将当前网络的丢包率对应的请求发送到接收端,接收端在接收到该请求后,将当前网络的丢包率发送给发送端。
S102,获取估计的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
其中,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是针对当前网络,发送端和接收端相互合作参与估计后得到的最大重传次数;其中,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可以取1或2。
S102的一种实施方式为:
计算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在传输时的最大占用时间,并利用获取的当前网络传输时延和所述最大占用时间,估计当前网络传输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
可见,本实施方式利用获取的当前网络传输时延和所述最大占用时间,估计当前网络传输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使得用户对当前网络的传输质量有了进一步了解,以便决定是否利用该网络进行传输源数据包。
计算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在传输时的最大占用时间,并利用获取的当前网络传输时延和所述最大占用时间,估计当前网络传输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包括:
利用获取的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时延和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处理时延,计算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在传输时的最大占用时间;
利用获取的当前网络传输时延和所述最大占用时间T,按照如下表达式估计当前网络传输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f;
所述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1553599300000081
其中,S1为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时延,S2为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处理时延,S3为当前网络传输时延。
可见,本实施方式通过当前网络传输时延、待需求的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时延以及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预设的系统处理时延按照上述第一公式获得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使得用户快速准确的获得最大重传次数,以使用户对当前网络的传输质量有了进一步了解,以便决定是否利用该网络进行传输源数据包。
S103,利用接收的待发送的源数据包个数以及获取的当前网络的丢包率和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将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达到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对预设的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恢复概率模型是以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高于预设需求概率为边界条件,根据当前网络的丢包率、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待发送的源数据包个数和前向纠错包个数进行建立的模型。
其中,前向纠错技术可以理解为:在远程通信、信息论、编码理论中,前向纠错(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和信道编码是在不可靠或强噪声干扰的信道中传输数据时用来控制错误的一项技术,FEC具有引入级联信道编码等增益编码技术的特点,可以自动纠正传输误码的优点。它的核心思想是发送方通过使用纠错码对信息进行冗余编码。FEC编码的冗余部分允许接收方检测可能出现在信息任何地方的有限个差错,并且通常可以纠正这些差错而不用重传。在以一个固定的更高转发的带宽的前提下,FEC使接收端有能力纠正错误而不需要反向请求数据重传。
预设的恢复概率模型的构建过程包括:
获取当前网络的丢包率、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和源数据包个数;
基于前向纠错技术,利用获取的当前网络的丢包率、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和源数据包个数,建立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
为了更加清楚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的建立,现举一例子进行说明,如:首选定义源数据个数m和前向纠错包个数k,n为源数据个数m和前向纠错包个数k的和,则有:[m,k],n=m+k,令n个包为一个组,在该组中,任丢掉k个包,均可以通过接收到的m个包进行恢复,此处的k个包可以是源数据包也可以是前向纠错包,因此,在给定丢包率l,给定源数据个数m,给定源数据丢失的概率,可以推算出n,在重传网络中,假定FEC只存在数据包的发送,重传包不参与FEC过程,则给定当前网络数据包的丢包率为l,单个数据包被收到的概率为ρ=(1-l),进而n个包均收到的概率为ρ=(1-l)n,n个包收到m个包的概率为
Figure BDA0001553599300000101
根据上述定义,则只要收到m个包或是更多的包,源数据可以被恢复,m个包恢复的概率为:
Figure BDA0001553599300000102
i为接收到的源数据包的个数,进而基于最大重传次数,建立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
可见,本实施方式通过获取的当前网络的丢包率、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和源数据包个数为已知量,前向纠错包个数为变量,建立的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使得前向纠错包个数与源数据包恢复概率建立了关联关系,为后续对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最优的前向纠错包个数建立了基础。
将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达到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对预设的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一种实施方式为:
将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达到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对如下表达式的预设的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
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1553599300000103
其中,m为源数据包个数,k为前向纠错包个数,i为接收到的源数据包的个数,j为接收到的前向纠错包的个数,l为丢包率,s为预设需求概率,x为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ρ为源数据包恢复的最低概率,
Figure BDA0001553599300000104
为在发送的m个源数据包中接收到i个源数据包,
Figure BDA0001553599300000105
为在发送的k个前向纠错包中接收到j个前向纠错包。
可见,本实施方式通过将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达到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对如上表达式的预设的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上述公式的恢复概率模型不仅响应快、减少时延,且能够使得在满足源数据包高恢复率的情况下,提高信息传输效率。
将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达到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对预设的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另一种实施方式为:
将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达到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对如下表达式的预设的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
所述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1553599300000111
其中,m为源数据包个数,k为前向纠错包个数,i为接收到的源数据包的个数,n为前向纠错包个数与源数据包个数的和,l为丢包率,x为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ρ为源数据包恢复的最低概率,
Figure BDA0001553599300000112
为在发送的n个包中接收到i个源数据包。
可见,本实施方式通过将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达到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对如上表达式的预设的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使得在满足源数据包高恢复率的情况下,提高信息传输效率。
在S103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将第一数量个前向纠错包和第二数量个源数据包作为实时传输协议RTP,将所述实时传输协议进行传输,第一数量为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第二数量为待发送的源数据包个数。
可见,本实施方式通过将第一数量个前向纠错包和第二数量个源数据包作为实时传输协议RTP进行传输,与现有技术而言,提高了传输效率。
在将第一数量个前向纠错包和第二数量个源数据包作为实时传输协议RTP,将所述实时传输协议进行传输之后,该方法可以包括:
接收接收端发送的重传数据包;
将重传数据包个数作为新的待发送的源数据包个数,返回执行S101的步骤。
可见,本实施方式利用前向纠错技术结合丢包重传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源数据包恢复率,减少了前向纠错数据包产生的个数,进而提高了信息传输效率。
在将第一数量个前向纠错包和第二数量个源数据包作为实时传输协议RTP,将所述实时传输协议进行传输之后,还可以包括:
接收接收端发送的重传数据包;
将所述重传数据包个数作为新的待发送的源数据包个数,返回执行获取接收端反馈的当前网络的丢包率的步骤。
可见,本实施方式在利用前向纠错技术后再进行丢包重传,进一步提高了源数据包恢复率,减少了前向纠错数据包产生的个数,进而提高了信息传输效率。
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方法通过对预设的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使源数据包恢复率达到最大,在保证信息传输效率的基础上,高源数据包的恢复率。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方法第二种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S201,获取接收端反馈的当前网络的丢包率;
其中,S201~S203分别与图1实施例中的S101~S103执行的方法相同。因此,图1中的所有实施例均适用于图2,且均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S202,获取估计的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
S203,利用接收的待发送的源数据包个数以及获取的当前网络的丢包率和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将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达到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对预设的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恢复概率模型是以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高于预设需求概率为边界条件,根据当前网络的丢包率、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待发送的源数据包个数和前向纠错包个数进行建立的模型;
S204,将第一数量个前向纠错包和第二数量个源数据包作为实时传输协议RTP,将实时传输协议进行传输,第一数量为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第二数量为待发送的源数据包个数;
其中,实时传输协议(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为数据提供了具有实时特征的端对端传送服务,如在组播或单播网络服务下的交互式视频音频或模拟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数量对应的待发送的源数据包个数就是S203提到的接收的待发送的源数据包个数。
S205,接收接收端发送的重传数据包;
其中,重传数据包可以理解为没有发送成功的源数据包。
S206,将重传数据包进行重新发送到接收端;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没有发送成功的源数据包进行重新发送到接收端,可以减少延时,提高响应速度。
S207,如果接收到所述接收端发送的重传数据包,返回执行S206的步骤。
返回执行S206可以理解为执行S206~S207的步骤。
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方法通过对预设的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即第一数量,并将第一数量个前向纠错包和第二数量个源数据包进行传输,且针对仍然传输不成功的源数据包进行重新上传可以有效地减少前向纠错包的个数,且有效地利用带宽,能够提高信息的传输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源数据包传输的成功率,减少了音频或视频的卡顿现象。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方法第三种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S301,获取接收端反馈的当前网络的丢包率;
其中,S301与图1实施例中的S101执行的方法相同。因此,图1中的所有实施例均适用于图3,且均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S302,利用获取的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时延和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处理时延,计算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在传输时的最大占用时间;
其中,当前网络传输时延是通过当前网络传输往返时延RTT(Round-Trip Time)来估计的,可以认为RTT的一半为当前网络传输时延,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预设的系统处理时延是个预先设置的值,待需求的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时延来自产品的定义,如小于或等于300ms。
系统处理时延是指音频或视频在被该系统处理时所需要的时延,包括采集、编码和服务转发等。
S303,利用获取的当前网络传输时延和所述最大占用时间T,按照如下表达式估计当前网络传输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f;
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1553599300000141
其中,S1为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时延,S2为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处理时延,S3为当前网络传输时延。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上述公式可以在已经获取当前网络传输时延、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时延和系统处理时延的情况下,可以快速获得最大重传次数,提高获得速度和计算的准确度。
S304,利用接收的待发送的源数据包个数以及获取的当前网络的丢包率和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将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达到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对如下表达式的预设的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
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1553599300000142
其中,m为源数据包个数,k为前向纠错包个数,i为接收到的源数据包的个数,j为接收到的前向纠错包的个数,l为丢包率,s为预设需求概率,x为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ρ为源数据包恢复的最低概率,
Figure BDA0001553599300000143
为在发送的m个源数据包中接收到i个源数据包,
Figure BDA0001553599300000144
为在发送的k个前向纠错包中接收到j个前向纠错包;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公式中,在给定丢包率l的情况下,单个数据包被收到的概率为1-l;(1-l)j为第j个前向纠错包被收到的概率,
Figure BDA0001553599300000145
表示发送k个前向数据包中接收到j个前向数据包的概率。
S305,将第一数量个前向纠错包和第二数量个源数据包作为实时传输协议RTP,将实时传输协议进行传输,第一数量为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第二数量为待发送的源数据包个数;
其中,S305~S308分别与图2实施例中的S204~S207执行的方法相同。因此,图2中的所有实施例均适用于图3,且均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S306,接收接收端发送的重传数据包;
S307,将重传数据包进行重新发送到所述接收端;
S308,如果接收到接收端发送的重传数据包,返回执行S307的步骤。
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方法通过利用上述公式快速且准确地获取最大重传次数,将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达到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对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即第一数量,并将第一数量个前向纠错包和第二数量个源数据包进行传输,且针对仍然传输不成功的源数据包基于数据包重传方法进行重新上传,可以有效地减少前向纠错包的个数,且有效地利用带宽,能够提高信息的传输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源数据包传输的成功率,减少了音频或视频的卡顿现象。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方法第四种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S401,获取接收端反馈的当前网络的丢包率;
其中,S401~S403与图3实施例中的S301~S303执行的方法相同。因此,图3中的所有实施例均适用于图4,且均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S402,利用获取的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时延和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处理时延,计算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在传输时的最大占用时间;
S403,利用获取的当前网络传输时延和所述最大占用时间T,按照如下表达式估计当前网络传输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f;
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1553599300000151
其中,S1为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时延,S2为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处理时延,S3为当前网络传输时延。
S404,利用接收的待发送的源数据包个数以及获取的当前网络的丢包率和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将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达到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对如下表达式的预设的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
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1553599300000161
其中,m为源数据包个数,k为前向纠错包个数,i为接收到的源数据包的个数,n为前向纠错包个数与源数据包个数的和,l为丢包率,x为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ρ为源数据包恢复的最低概率,
Figure BDA0001553599300000162
为在发送的n个包中接收到i个源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公式中,在给定丢包率l的情况下,单个数据包被收到的概率为1-l。
S405,将第一数量个前向纠错包和第二数量个源数据包作为实时传输协议RTP,将实时传输协议进行传输,第一数量为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第二数量为待发送的源数据包个数;
其中,S405与图2实施例中的S204执行的方法相同。因此,图2中的所有实施例均适用于图4,且均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S406,接收接收端发送的重传数据包;
其中,重传数据包可以理解为没有发送成功的源数据包。
S407,将重传数据包个数作为新的待发送的源数据包个数,返回执行S401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将重传数据包个数作为新的待发送的源数据包个数,执行S401~S407的步骤,以对传输不成功的源数据包再次结合前向纠错技术进行重传以提高源数据包的传输的成功率,进而也提高了传输效率。
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方法通过利用上述公式快速且准确地获取最大重传次数,将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达到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对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即第一数量,并将第一数量个前向纠错包和第二数量个源数据包进行传输,且针对仍然传输不成功的源数据包基于前向纠错技术进行重新上传,可以有效减少重传次数,能够提高信息的传输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源数据包传输的成功率,减少了音频或视频的卡顿现象。
将步骤S301~S308描述的方法应用到实时通信系统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实际需求的不同,推导出如表1和表2的丢包率,表1为最大重传次数为1时,所得最小k值,表2为最大重传次数为2时,所得最小k值。
表1最大重传次数为1时,所得最小k值
Figure BDA0001553599300000171
表2最大重传次数为2时,所得最小k值
Figure BDA0001553599300000181
如上表1和表2所示,当给定丢包率分别为1%~30%时,收到的数据包分别为1~64时,要使得数据源的恢复概率大于99.9%,筛选出每种情况下满足条件的最小k值。
根据表1和表2对比可知:
1.丢包率越高,需要重传的包数k更多。
2.重传次数越多,相同情况下,丢失的包需要通过重传来恢复的包数可以更少,或者说数据源恢复的概率更高。
3.相同丢包率情况下,随着数据包m的增加,为使数据源的恢复概率大于99.9%,需要增大k值。
与上述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方法相对应,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装置。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装置的示意图,应用于发送端,该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接收端反馈的当前网络的丢包率;
第二获取模块402,用于获取估计的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
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模块403,用于利用接收的待发送的源数据包个数以及获取的当前网络的丢包率和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将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达到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对预设的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恢复概率模型是以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高于预设需求概率为边界条件,根据当前网络的丢包率、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待发送的源数据包个数和前向纠错包个数进行建立的模型。
可选的,预设的恢复概率模型的构建过程包括:
获取当前网络的丢包率、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和源数据包个数;
基于前向纠错技术,利用获取的当前网络的丢包率、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和源数据包个数,建立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
可选的,第二获取模块402包括:
第三获取子模块,用于计算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在传输时的最大占用时间,并利用获取的当前网络传输时延和所述最大占用时间,估计当前网络传输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
可选的,第三获取子模块包括:
最大占用时间获取单元,用于利用获取的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时延和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处理时延,计算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在传输时的最大占用时间;
第四获取单元,用于利用获取的当前网络传输时延和所述最大占用时间T,按照如下表达式估计当前网络传输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f;
所述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1553599300000191
其中,S1为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时延,S2为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处理时延,S3为当前网络传输时延。
可选的,上述装置还包括:
传输模块,用于将第一数量个前向纠错包和第二数量个源数据包作为实时传输协议RTP,将实时传输协议进行传输,第一数量为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第二数量为待发送的源数据包个数。
可选的,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模块403可以包括:
前向纠错包个数计算第一子模块,用于将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达到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对如下表达式的预设的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
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1553599300000201
其中,m为源数据包个数,k为前向纠错包个数,i为接收到的源数据包的个数,j为接收到的前向纠错包的个数,l为丢包率,s为预设需求概率,x为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ρ为源数据包恢复的最低概率,
Figure BDA0001553599300000202
为在发送的m个源数据包中接收到i个源数据包,
Figure BDA0001553599300000203
为在发送的k个前向纠错包中接收到j个前向纠错包。
可选的,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模块403还可以包括:
前向纠错包个数计算第二子模块,用于将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达到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对如下表达式的预设的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
所述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1553599300000204
其中,m为源数据包个数,k为前向纠错包个数,i为接收到的源数据包的个数,n为前向纠错包个数与源数据包个数的和,l为丢包率,x为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ρ为源数据包恢复的最低概率,
Figure BDA0001553599300000205
为在发送的n个包中接收到i个源数据包。
可选的,上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接收端发送的重传数据包;
重新发送模块,用于将重传数据包进行重新发送到接收端;
第一触发模块,用于如果接收到所述接收端发送的重传数据包,触发所述重新发送模块。
可选的,上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接收端发送的重传数据包;
第二触发模块,用于将重传数据包个数作为新的待发送的源数据包个数,触发第一获取模块。
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装置通过对预设的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使源数据包恢复率达到最大,在保证信息传输效率的基础上,高源数据包的恢复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6所示,包括处理器501、通信接口502、存储器503和通信总线504,其中,处理器501,通信接口502,存储器503通过通信总线5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503,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501,用于执行存储器503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方法。
具体的,上述一种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方法应用于发送端,该方法包括:
获取接收端反馈的当前网络的丢包率;
获取估计的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
利用接收的待发送的源数据包个数以及获取的当前网络的丢包率和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将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达到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对预设的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恢复概率模型是以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高于预设需求概率为边界条件,根据当前网络的丢包率、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待发送的源数据包个数和前向纠错包个数进行建立的模型。
由此可见,执行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对预设的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使源数据包恢复率达到最大,在保证信息传输效率的基础上,高源数据包的恢复率。上述的相关内容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方法的实施方式与前述方法实施例部分提供的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方式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电子设备提到的通信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Pomponent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该通信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通信接口用于上述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
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
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 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 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在本发明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方法。
具体的,上述一种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方法应用于发送端,该方法包括:
获取接收端反馈的当前网络的丢包率;
获取估计的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
利用接收的待发送的源数据包个数以及获取的当前网络的丢包率和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将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达到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对预设的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恢复概率模型是以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高于预设需求概率为边界条件,根据当前网络的丢包率、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待发送的源数据包个数和前向纠错包个数进行建立的模型。
由此可见,执行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的应用程序时,通过对预设的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使源数据包恢复率达到最大,在保证信息传输效率的基础上,高源数据包的恢复率。
上述的相关内容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方法的实施方式与前述方法实施例部分提供的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方式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所述的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发送端,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接收端反馈的当前网络的丢包率;
获取估计的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
利用接收的待发送的源数据包个数以及获取的当前网络的丢包率和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将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达到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对预设的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所述恢复概率模型是以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高于预设需求概率为边界条件,根据当前网络的丢包率、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待发送的源数据包个数和前向纠错包个数进行建立的模型;
所述预设的恢复概率模型的构建过程包括:
获取当前网络的丢包率、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和源数据包个数;
基于前向纠错技术,利用获取的当前网络的丢包率、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和源数据包个数,建立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
所述将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达到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对预设的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包括:
将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达到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对如下表达式的预设的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
所述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2769908820000011
其中,m为源数据包个数,k为前向纠错包个数,i为接收到的源数据包的个数,j为接收到的前向纠错包的个数,l为丢包率,s为预设需求概率,x为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ρ为源数据包恢复的最低概率,
Figure FDA0002769908820000012
为在发送的m个源数据包中接收到i个源数据包,
Figure FDA0002769908820000013
为在发送的k个前向纠错包中接收到j个前向纠错包;
或者,将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达到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对如下表达式的预设的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
所述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2769908820000021
其中,m为源数据包个数,k为前向纠错包个数,i为接收到的源数据包的个数,n为前向纠错包个数与源数据包个数的和,l为丢包率,x为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ρ为源数据包恢复的最低概率,
Figure FDA0002769908820000022
为在发送的n个包中接收到i个源数据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达到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对预设的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第一数量个前向纠错包和第二数量个源数据包作为实时传输协议RTP,将所述实时传输协议进行传输,所述第一数量为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所述第二数量为待发送的源数据包个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估计的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包括:
计算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在传输时的最大占用时间,并利用获取的当前网络传输时延和所述最大占用时间,估计当前网络传输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在传输时的最大占用时间,并利用获取的当前网络传输时延和所述最大占用时间,估计当前网络传输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包括:
利用获取的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时延和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处理时延,计算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在传输时的最大占用时间;
利用获取的当前网络传输时延和所述最大占用时间T,按照如下表达式估计当前网络传输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f;
所述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2769908820000023
其中,S1为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时延,S2为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处理时延,S3为当前网络传输时延。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第一数量个前向纠错包和第二数量个源数据包作为实时传输协议RTP,将所述实时传输协议进行传输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接收端发送的重传数据包;
将所述重传数据包进行重新发送到所述接收端;
如果接收到所述接收端发送的重传数据包,返回执行所述将所述重传数据包进行重新发送到所述接收端的步骤。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第一数量个前向纠错包和第二数量个源数据包作为实时传输协议RTP,将所述实时传输协议进行传输之后,还包括:
接收接收端发送的重传数据包;
将所述重传数据包个数作为新的待发送的源数据包个数,返回执行获取接收端反馈的当前网络的丢包率的步骤。
7.一种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发送端,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接收端反馈的当前网络的丢包率;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估计的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
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模块,用于利用接收的待发送的源数据包个数以及获取的当前网络的丢包率和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将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达到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对预设的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所述恢复概率模型是以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高于预设需求概率为边界条件,根据当前网络的丢包率、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待发送的源数据包个数和前向纠错包个数进行建立的模型;
所述预设的恢复概率模型的构建过程包括:
获取当前网络的丢包率、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和源数据包个数;
基于前向纠错技术,利用获取的当前网络的丢包率、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和源数据包个数,建立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
所述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模块包括:
前向纠错包个数计算第一子模块,用于将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达到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对如下表达式的预设的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
所述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2769908820000041
其中,m为源数据包个数,k为前向纠错包个数,i为接收到的源数据包的个数,j为接收到的前向纠错包的个数,l为丢包率,s为预设需求概率,x为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ρ为源数据包恢复的最低概率,
Figure FDA0002769908820000042
为在发送的m个源数据包中接收到i个源数据包,
Figure FDA0002769908820000043
为在发送的k个前向纠错包中接收到j个前向纠错包;
或者,所述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模块包括:
前向纠错包个数计算第二子模块,用于将源数据包被恢复概率达到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对如下表达式的预设的源数据包恢复概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前向纠错包个数;
所述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2769908820000044
其中,m为源数据包个数,k为前向纠错包个数,i为接收到的源数据包的个数,n为前向纠错包个数与源数据包个数的和,l为丢包率,x为当前网络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ρ为源数据包恢复的最低概率,
Figure FDA0002769908820000045
为在发送的n个包中接收到i个源数据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包括:
第三获取子模块,用于计算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在传输时的最大占用时间,并利用获取的当前网络传输时延和所述最大占用时间,估计当前网络传输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获取子模块包括:
最大占用时间获取单元,用于利用获取的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时延和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处理时延,计算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在传输时的最大占用时间;
第四获取单元,用于利用获取的当前网络传输时延和所述最大占用时间T,按照如下表达式估计当前网络传输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f;
所述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2769908820000051
其中,S1为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时延,S2为实时音视频通讯系统处理时延,S3为当前网络传输时延。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接收端发送的重传数据包;
重新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重传数据包进行重新发送到所述接收端;
第一触发模块,用于如果接收到所述接收端发送的重传数据包,触发所述重新发送模块。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接收端发送的重传数据包;
第二触发模块,用于将所述重传数据包个数作为新的待发送的源数据包个数,触发第一获取模块。
CN201810055353.XA 2018-01-19 2018-01-19 一种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86675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55353.XA CN108667563B (zh) 2018-01-19 2018-01-19 一种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55353.XA CN108667563B (zh) 2018-01-19 2018-01-19 一种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67563A CN108667563A (zh) 2018-10-16
CN108667563B true CN108667563B (zh) 2021-05-11

Family

ID=63784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55353.XA Active CN108667563B (zh) 2018-01-19 2018-01-19 一种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675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65655A (zh) * 2020-08-19 2021-01-01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视联网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4039703B (zh) * 2021-11-26 2023-10-20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0475A (zh) * 2004-10-06 2007-09-19 诺基亚公司 对前向纠错帧进行组合
CN101902315A (zh) * 2009-06-01 2010-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前向纠错的重传方法、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02014286A (zh) * 2010-12-21 2011-04-13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编解码方法及装置
CN105871514A (zh) * 2016-05-19 2016-08-17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数据发送装置
CN106937134A (zh) * 2015-12-31 2017-07-07 深圳市潮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编码方法、编码发送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87153B2 (en) * 2008-02-10 2014-07-22 Cisco Technology, Inc.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ased data recovery with path diversity
US9312989B2 (en) * 2008-07-07 2016-04-12 Cisco Technology, Inc. Importance-based FEC-aware error-repair scheduling
KR101506770B1 (ko) * 2012-12-28 2015-03-27 삼성에스디에스 주식회사 데이터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0475A (zh) * 2004-10-06 2007-09-19 诺基亚公司 对前向纠错帧进行组合
CN101902315A (zh) * 2009-06-01 2010-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前向纠错的重传方法、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02014286A (zh) * 2010-12-21 2011-04-13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编解码方法及装置
CN106937134A (zh) * 2015-12-31 2017-07-07 深圳市潮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编码方法、编码发送装置及系统
CN105871514A (zh) * 2016-05-19 2016-08-17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数据发送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Video Quality in Transmission over Burst-Loss Channels:A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Perspective;Zhicheng Li等;《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20110228;第15卷(第2期);第1-3页 *
采用分组纠错编码的多接入传输分集方法;孙卓等;《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1031;第32卷(第5期);第1-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67563A (zh) 2018-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09259B2 (en) Multi-path data transfer using network coding
US20170346601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puting apparatus having data transmission function
EP3780542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US8423855B2 (en) Adaptive and scalable packer error corr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0247736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8112542B2 (en) Multicast digital video lost packet recovery
JP2024509728A (ja) データ再送処理方法、装置、コンピュータ機器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WO201419461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ata transmission
CN111082898B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9981385B (zh) 一种实现丢包检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4039703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3014505B (zh) 一种高动态拓扑卫星网络中时延区分的传输控制方法
CN108667563B (zh) 一种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方法及装置
US8127196B2 (en) Server and client for determining error restoration according to image data transmission, and method of determining error restoration according to image data transmission
US9350484B2 (en) Transport accelerator implementing selective utilization of redundant encoded content data functionality
CN106911485B (zh) 用于可靠组播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设备
US20060224745A1 (en) Error recovery mechanism and network element comprising same
JP2017092692A (ja) データ伝送制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並びに、データ伝送制御プログラム
US2017015547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ultimedia data
JP2003163683A (ja) サーバと移動端末の間でパケット系列を伝送するシステム
CN116318545A (zh) 视频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80019935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tting device and receiving device
CN110121840B (zh) 用于校正用于恢复数据分组的低等待时间错误的方法和设备
WO2021164405A1 (zh) 数据编解码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KR20140062400A (ko) 네트워크 코딩 기반 멀티캐스트 트래픽을 송수신하는 기지국 및 복수의 멤버 노드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