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67143A - 一种基于保护智能中心系统的变电站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保护智能中心系统的变电站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67143A
CN108667143A CN201810504360.3A CN201810504360A CN108667143A CN 108667143 A CN108667143 A CN 108667143A CN 201810504360 A CN201810504360 A CN 201810504360A CN 108667143 A CN108667143 A CN 1086671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substation
electronic power
transformer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043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启
王鹃
张嵘
李�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GUODIANJINGRUN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GUODIANJINGRUN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GUODIANJINGRUN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GUODIANJINGRUN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0436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67143A/zh
Publication of CN1086671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6714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02J13/0096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16Electric power substation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保护智能中心系统的变电站系统,包括第一枢纽变电站、第二枢纽变电站、第三枢纽变电站、第四枢纽变电站和保护智能中心系统,本发明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和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之间设有直流设备,并且通过采集装置对直流设备进行采集,从而实现将数据进行发送,本发明的第一枢纽变电站、第二枢纽变电站、第三枢纽变电站和第四枢纽变电站分别与保护智能中心系统连接,使得保护智能中心系统能够对这些枢纽变电站进行保护,相邻的两个枢纽变电站之间互相通过光纤连接,使得相邻的两个枢纽变电站可以互相通信,以帮助保护智能中心系统判断损坏的位置。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保护智能中心系统的变电站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电站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保护智能中心系统的变电站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步伐的加快,变电站系统主接线的灵活性、可靠性对变电站的高效运行尤为重要。在单个变电站内,变压器之间大多也是采用交流连接的形式,难以避免由于相互连接的两台变压器频率差、相角差过大导致的无法并列运行或并列运行失败的情况,供电可靠性较低。
现有变电站难以实现站内直流互联,主接线结构灵活性较差,且仅能实现变电站之间的交流连接,并且不带有保护智能中心。为此,我们推出一种基于保护智能中心系统的变电站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保护智能中心系统的变电站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保护智能中心系统的变电站系统,包括第一枢纽变电站、第二枢纽变电站、第三枢纽变电站、第四枢纽变电站和保护智能中心系统,所述第一枢纽变电站包括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核心路由器和SDH分插复用器,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的右侧设有第一开断装置,所述第一开断装置的右侧通过导线连接有第二开断装置,所述第二开断装置的右侧设有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和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之间设有第三开断装置,所述核心路由器与SDH分插复用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和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和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的下部均设有低压接线端,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和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的上部均设有高压接线端,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包括高压交流-直流变流器,所述高压交流-直流变流器的电性连接有高压直流-交流变流器,所述高压直流-交流变流器电性连接有中高频变压器,所述中高频变压器电性连接有中低压交流-直流变流器,所述中低压交流-直流变流器电性连接有中低压直流-交流变流器,所述高压交流-直流变流器的右侧设有第一铜导线,所述中高频变压器和中低压交流-直流变流器之间的右侧设有第二铜导线,所述保护智能中心系统包括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电性连接有采集处理模块,所述采集处理模块电性连接有故障位置辨别模块,所述故障位置辨别模块电性连接有跳闸决策模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枢纽变电站、第二枢纽变电站、第三枢纽变电站和第四枢纽变电站的结构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上的第一铜导线的右侧与第一开断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上的第一铜导线与左侧与第二开断装置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枢纽变电站、第二枢纽变电站、第三枢纽变电站和第四枢纽变电站的内部均设有核心路由器与SDH分插复用器,并且相邻的两个SDH分插复用器之间通过光纤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上的第二铜导线与第三开断装置左侧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上的第二铜导线与第三开断装置右侧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开断装置和第二开断装置之间设有采集装置,所述采集装置包括互感器、电流传感器、PLC控制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和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之间设有直流设备,并且通过采集装置对直流设备进行采集,从而实现将数据进行发送,本发明的第一枢纽变电站、第二枢纽变电站、第三枢纽变电站和第四枢纽变电站分别与保护智能中心系统连接,使得保护智能中心系统能够通过通信模块、采集处理模块、故障位置辨别模块、跳闸决策模块来对这些枢纽变电站进行保护,第一枢纽变电站、第二枢纽变电站、第三枢纽变电站和第四枢纽变电站的结构相同,相邻的两个枢纽变电站之间互相通过核心路由器与SDH分插复用器通过光纤连接,使得相邻的两个枢纽变电站可以互相通信,当其中一个枢纽变电站和保护智能中心系统之间的线路损坏时,另一个枢纽变电站可以与保护智能中心系统之间维持通信,以帮助保护智能中心系统判断损坏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枢纽变电站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保护智能中心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枢纽变电站、11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12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113高压直流-交流变流器、114中高频变压器、115中低压交流-直流变流器、116中低压直流-交流变流器、117第一铜导线、118第二铜导线、12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13第一开断装置、14第二开断装置、15第三开断装置、16核心路由器、17 SDH分插复用器、18低压接线端、19高压接线端、2第二枢纽变电站、3第三枢纽变电站、4第四枢纽变电站、5保护智能中心系统、51通信模块、52采集处理模块、53故障位置辨别模块、54跳闸决策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保护智能中心系统的变电站系统,包括第一枢纽变电站1、第二枢纽变电站2、第三枢纽变电站3、第四枢纽变电站4和保护智能中心系统5,所述第一枢纽变电站1包括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1、核心路由器16和SDH分插复用器17,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1的右侧设有第一开断装置13,所述第一开断装置13的右侧通过导线连接有第二开断装置14,所述第二开断装置14的右侧设有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112,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1和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12之间设有第三开断装置15,所述核心路由器16与SDH分插复用器17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1和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12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1和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12的下部均设有低压接线端18,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1和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12的上部均设有高压接线端19,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1包括高压交流-直流变流器112,所述高压交流-直流变流器112的电性连接有高压直流-交流变流器113,所述高压直流-交流变流器113电性连接有中高频变压器114,所述中高频变压器114电性连接有中低压交流-直流变流器115,所述中低压交流-直流变流器115电性连接有中低压直流-交流变流器116,所述高压交流-直流变流器112的右侧设有第一铜导线117,所述中高频变压器114和中低压交流-直流变流器115之间的右侧设有第二铜导线118,所述保护智能中心系统5包括通信模块51,所述通信模块51电性连接有采集处理模块52,所述采集处理模块52电性连接有故障位置辨别模块53,所述故障位置辨别模块53电性连接有跳闸决策模块54。
具体的,所述第一枢纽变电站1、第二枢纽变电站2、第三枢纽变电站3和第四枢纽变电站4的结构相同。
具体的,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1上的第一铜导线117的右侧与第一开断装置13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12上的第一铜导线117与左侧与第二开断装置14电性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一枢纽变电站1、第二枢纽变电站2、第三枢纽变电站3和第四枢纽变电站4的内部均设有核心路由器16与SDH分插复用器17,并且相邻的两个SDH分插复用器17之间通过光纤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1上的第二铜导线118与第三开断装置15左侧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12上的第二铜导线118与第三开断装置15右侧电性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一开断装置13和第二开断装置14之间设有采集装置110,所述采集装置110包括互感器、电流传感器、PLC控制器。
具体的,使用时,本发明的第一枢纽变电站1、第二枢纽变电站2、第三枢纽变电站3和第四枢纽变电站4分别与保护智能中心系统5连接,使得保护智能中心系统5能够通过通信模块51、采集处理模块52、故障位置辨别模块53、跳闸决策模块54来对这些枢纽变电站进行保护,第一枢纽变电站1、第二枢纽变电站2、第三枢纽变电站3和第四枢纽变电站4的结构相同,相邻的两个枢纽变电站之间互相通过核心路由器16与SDH分插复用器17通过光纤连接,使得相邻的两个枢纽变电站可以互相通信,当其中一个枢纽变电站和保护智能中心系统5之间的线路损坏时,另一个枢纽变电站可以与保护智能中心系统5之间维持通信,以帮助保护智能中心系统5判断损坏的位置,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1和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12之间设有直流设备,并且通过采集装置110对直流设备进行采集,从而实现将数据进行发送。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基于保护智能中心系统的变电站系统,包括第一枢纽变电站(1)、第二枢纽变电站(2)、第三枢纽变电站(3)、第四枢纽变电站(4)和保护智能中心系统(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纽变电站(1)包括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1)、核心路由器(16)和SDH分插复用器(17),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1)的右侧设有第一开断装置(13),所述第一开断装置(13)的右侧通过导线连接有第二开断装置(14),所述第二开断装置(14)的右侧设有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112),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1)和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12)之间设有第三开断装置(15),所述核心路由器(16)与SDH分插复用器(17)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1)和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12)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1)和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12)的下部均设有低压接线端(18),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1)和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12)的上部均设有高压接线端(19),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1)包括高压交流-直流变流器(112),所述高压交流-直流变流器(112)的电性连接有高压直流-交流变流器(113),所述高压直流-交流变流器(113)电性连接有中高频变压器(114),所述中高频变压器(114)电性连接有中低压交流-直流变流器(115),所述中低压交流-直流变流器(115)电性连接有中低压直流-交流变流器(116),所述高压交流-直流变流器(112)的右侧设有第一铜导线(117),所述中高频变压器(114)和中低压交流-直流变流器(115)之间的右侧设有第二铜导线(118),所述保护智能中心系统(5)包括通信模块(51),所述通信模块(51)电性连接有采集处理模块(52),所述采集处理模块(52)电性连接有故障位置辨别模块(53),所述故障位置辨别模块(53)电性连接有跳闸决策模块(5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保护智能中心系统的变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纽变电站(1)、第二枢纽变电站(2)、第三枢纽变电站(3)和第四枢纽变电站(4)的结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保护智能中心系统的变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1)上的第一铜导线(117)的右侧与第一开断装置(13)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12)上的第一铜导线(117)与左侧与第二开断装置(14)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保护智能中心系统的变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纽变电站(1)、第二枢纽变电站(2)、第三枢纽变电站(3)和第四枢纽变电站(4)的内部均设有核心路由器(16)与SDH分插复用器(17),并且相邻的两个SDH分插复用器(17)之间通过光纤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保护智能中心系统的变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力电子变流器(11)上的第二铜导线(118)与第三开断装置(15)左侧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力电子变流器(12)上的第二铜导线(118)与第三开断装置(15)右侧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保护智能中心系统的变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断装置(13)和第二开断装置(14)之间设有采集装置(110),所述采集装置(110)包括互感器、电流传感器、PLC控制器。
CN201810504360.3A 2018-05-24 2018-05-24 一种基于保护智能中心系统的变电站系统 Withdrawn CN1086671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04360.3A CN108667143A (zh) 2018-05-24 2018-05-24 一种基于保护智能中心系统的变电站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04360.3A CN108667143A (zh) 2018-05-24 2018-05-24 一种基于保护智能中心系统的变电站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67143A true CN108667143A (zh) 2018-10-16

Family

ID=63777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04360.3A Withdrawn CN108667143A (zh) 2018-05-24 2018-05-24 一种基于保护智能中心系统的变电站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6714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58946A (zh) * 2020-08-27 2021-01-22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 一种集成式智能变电站二次综合仿真实训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58946A (zh) * 2020-08-27 2021-01-22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 一种集成式智能变电站二次综合仿真实训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37336A (zh) 一种三相分线电能表新型综合接线盒
US20140247537A1 (en) Medium Voltage Power Distribution in Data Centers
CN108667143A (zh) 一种基于保护智能中心系统的变电站系统
WO2019073757A1 (ja) 電池システム
CN107769162A (zh) 基于3/2接线条件发电厂的机组保护跳闸装置
CN202978733U (zh) 一种电源分配网络装置
CN209896394U (zh) 一种线束
CN207939219U (zh) 一种多支路并联车用动力电池组系统的均衡系统及均衡装置
CN211183270U (zh) 一种发电车分接箱
CN109995016A (zh) 一种多电源的直流配电网主电源配置系统及方法
CN213151715U (zh) 一种跨接装置
CN213093926U (zh) 一种充电转接装置
CN209419008U (zh) 配电柜
CN204347089U (zh) 用于电能量采集终端的联合接线盒
CN208143218U (zh) 一种只插电就实现网线数据通信的设备及配对设备
CN209805385U (zh) 一种电缆接头转换装置及电缆与电器设备连接结构
CN107680730A (zh) 直流充电线束、电连接组件和充电端口组件
CN209472166U (zh) 一种电源线线束及集成线束
CN208209049U (zh) 一种多功能接地线
CN112117816A (zh) 一种充电转接装置
CN104659661B (zh) 一种配电柜
WO2015051579A1 (zh) 安全型直流汇流箱
CN209169662U (zh) 配电柜
CN216355500U (zh) 汇流箱
CN217917661U (zh) 基于485组网的12路充电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6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