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60600B - 经编机 - Google Patents

经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60600B
CN108660600B CN201710486481.5A CN201710486481A CN108660600B CN 108660600 B CN108660600 B CN 108660600B CN 201710486481 A CN201710486481 A CN 201710486481A CN 108660600 B CN108660600 B CN 1086606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itting machine
warp knitting
safety
machine according
oper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8648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60600A (zh
Inventor
O.克拉科夫
T.比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rlmeyerstol R & D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Karl Mayer R&D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rl Mayer R&D GmbH filed Critical Karl Mayer R&D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86606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606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606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606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knitting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4B35/10Indicating, 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stop mo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7/00Auxiliary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use with knitting machines
    • D04B37/06Auxiliary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use with knitting machines with warp knitting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说明了一种经编机(1),带有:编织区域;和控制装置,其控制编织区域;以及操作装置(6),其与控制装置无线地连接。想要能够简单地并且可靠地在经编机中制定调整工作。对此设置成,设置有至少一个安全装置(10),其发送安全信号,其中只有在操作装置(6)接收到安全信号期间,在操作装置(6)和控制装置之间的连接才是可能的。

Description

经编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编机,带有:编织区域(Wirkbereich);控制装置,其控制编织区域;以及操作装置,其与控制装置无线地连接。
背景技术
这样的经编机从文件CN 104131410 B中已知。
经编机通常需要操作装置,利用该操作装置尤其能够进行调整工作。这经常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操作装置包括显示和输入设备,该显示和输入设备布置在属于机器的开关柜内部。
如果操作者在设置经编机时必须观察经编机的某些部分,这样的布置是麻烦的。在此可移动的与控制装置无线地连接的操作装置是有利的。这样操作人员能够将操作装置携带到适合的位置处并且在该处进行期望的或必要的调整工作。
当操作装置与控制装置无线地连接时,经常必要的是,首先构建这样的连接。这尤其当在工厂车间中存在例如多个经编机时适用。在该情况中连接必须这样构建,即使得操作装置能够与某一经编机进行通讯(ansprechen)。当调整工作结束时,连接必须再次撤除,以为了避免,稍后在相邻的机器处采取行动的操作人员仍然给之前调整的机器加载调整数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简单地并且可靠地制定在经编机处的调整工作。
本任务在开头提及的类型的经编机中通过以下方式解决,设置有至少一个安全装置,其发送安全信号,其中只有在操作装置接收到安全信号期间,在操作装置和控制装置之间的连接才是可能的。
因此安全装置能够保证,操作人员事实上仅仅能够与某一经编机通讯,以为了例如调整该经编机。与另一经编机的通讯在操作装置不再接收到相应的安全信号时是不可能的。
在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设置成,安全装置在运行准备就绪的状态中持续地发送安全信号。因此不存在安全漏洞。不再必须关注安全装置首先置于到安全模式中。
在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安全装置具有限制的作用范围。这是相对简单的措施,以为了确保,只有当相应的操作人员事实上在相应的经编机处采取行动时,操作装置才能够接收到相应的安全信号。一旦操作人员连同操作装置远离相应的经编机并且离开作用范围,操作装置不再能够接收到安全信号并且在经编机的操作装置和控制装置之间的通讯中断或该通讯在中断后不再重新建立。
优选地作用范围可被调整。这样能够使作用范围与在工厂车间中的实际情况相匹配,在该工厂车间中布置有多个经编机。
安全装置与经编机连接是有利的。这将故障的风险保持成小的,因为安全装置不能从经编机移开。“连接”也应当理解成,安全装置安放在经编机上或以其他的方式定位在经编机处。
在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设置有多个安全装置,其布置在经编机处的不同的位置处。这尤其当作用范围小于经编机的尺寸时是有利的。那么能够利用操作装置到达经编机的所有的区域,而不需要扩大单个的控制装置的作用范围。
在此优选的是,至少一个安全装置除了安全信号以外附加地发送与该安全装置在经编机处的位置相关联的信息。当经编机例如构造为具有多个导纱器的多轴机时,则在导纱器处可进行不同于在编织区域中的调整工作。涉及位置的信息然后能够被应用,以为了在导纱器处仅仅显示涉及导纱器的设置可能性,并且在编织区域处仅仅显示涉及编织区域的设置可能性。在这样的情况中能够有利的是,不同的安全装置的作用范围不重叠。
有利地至少一个安全装置除了安全信号以外附加地发送与经编机的当前的运行状态相关联的信息。当经编机例如位于“设置运行”中时,能够显示合适的设置对话。
在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设置成,安全装置构造为通讯中继装置并且安全信号含有通讯构建数据(Kommunikationsaufbaudaten)。安全信号在该情况中虽然变得少许更复杂,因为其含有更多的信息。但是操作人员能够减轻负担,因为操作人员不必再将通讯构建数据输入到操作装置中。
优选地无线的连接是WLAN连接并且通讯构建数据含有用于关联于经编机的接口的访问数据(Zugangsdaten)。WLAN连接(即“无线局域网连接”)是建立的标准。为了构建连接,在此通常需要以用户名和密码形式的访问数据。联接点关联于专门的经编机,从而能够通过用户名和密码明确地识别某一经编机。但是通常的WLAN连接的联接点通常具有相对大的作用范围,其包括数十米或甚至百米,从而当操作人员疏忽于在调整工作完成后分离WLAN连接时,则一直存在这样的风险,即操作人员在调整另一机器时仍然影响先前调整的机器。利用安全信号相当显著地避免了该风险。WLAN连接自动地设置,并且当操作装置从安全装置的作用范围运动出去时,也自动地重新分离WLAN连接。
优选地操作装置是可移动的终端设备,尤其以移动电话或平板电脑的形式。这样的可移动的终端设备具有以显示器的形式存在的显示装置可能性。此外给出了输入可能性,例如以键盘的形式或以触感式的屏幕的形式。
在此优选的是,可移动的终端设备具有应用程序,只有在该应用程序获得安全信号期间,该应用程序才建立并且维持到控制装置的连接。那么这样的应用程序(其常常也称为“App”)作为安全功能工作,以为了确保,只有当操作装置定位在安全装置的作用范围内部时,才能够在经编机处进行调整工作。
也有利的是,当操作装置位于安全装置的作用范围中和/或之外时,控制装置阻止经编机的预确定的功能。因此得到对于在经编机的危险区域中逗留的操作人员或服务人员的保护。因此能够例如防止或阻止无意的机器启动。操作装置是否位于安全装置的作用范围中的信息能够以不同的方式获取。一种可能性存在于,当操作装置到达到作用范围中并且因此接收到安全信号时,则该操作装置将相应的信息传递到安全装置处。另一可能性在于,安全装置自己来确定,其信号是否由操作装置接收到。该列举不是决定性的。当操作装置位于作用范围之外时,调整功能能够例如被阻止。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根据优选的实施例结合图纸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了经编机的示意性极强的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经编机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一种改型的实施方式的经编机的俯视图,并且
图4示出了以多轴机的形式的经编机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2纯粹示意性地示出了带有编织区域2和控制装置3的经编机1。控制装置3控制编织区域2。控制装置3设有显示器4和操作元件5,从而操作人员能够在经编机1处进行某些调整工作。
为了能够在其他的位置处进行调整行动或操作行动,存在操作装置6(图2),其与控制装置3无线地连接。无线的连接在当前的情况中通过WLAN连接实现,即“无线局域网”连接。对此,经编机1在其机器支架7处具有天线8并且操作装置具有相应的天线9。天线8,9在此呈现为这样的元件,即所述元件在外面分别装配到机器框架7处和操作装置6处。但是天线8,9也能够分别集成到机器框架7和操作装置6中。
附加地经编机1具有安全装置10,该安全装置10同样设有天线11。安全装置10在运行准备就绪的状态中即当该安全装置10接通时或当经编机1接通并且因此安全装置10也供给有电能时发出安全信号。该安全信号持续地被发出。
利用以虚线的形式呈现的圆12限制了安全装置10的作用范围。作用范围可被调整,从而能够使作用范围与不同的实际情况相匹配。安全装置在图1到3的实施例中与经编机1(更准确地说,与经编机1的机器支架7)连接。
操作装置6具有用于接收安全信号的天线11a。天线11a在此呈现为分离的元件。但是通常天线11a的功能也由天线9承担。
于是只有当操作装置6从安全装置10接收到安全信号时,操作装置6才能够建立到控制装置3的连接。因此操作装置6必须位于通过圆12呈现的作用范围内部,以便操作人员能够在经编机1处进行调整工作。一旦操作人员连同操作装置6从圆12运动出来,在操作装置6和控制装置3之间的连接中断,从而确保了操作人员不能够无意地进行另外的调整工作,这例如当操作人员去到另一经编机处并且在该处想要进行另外的调整工作时能够发生。能够设置成,当连接中断并且经编机1处于调整运行中时,经编机1停止。例如当连接中断并且经编机在生产运行中工作时,经编机1不停止。
也能够使用安全装置以用于在相反的方向上进行控制。当操作装置6到达到安全装置10的作用范围中时,则控制装置3能够阻止经编机的某些功能。例如控制装置3能够阻止在一定转速之上的运行并且仅仅允许在低速运动(Kriechgang)中的功能。因此将危害操作人员的风险保持成小的。
当操作装置6位于安全装置10的作用范围之外时,也能够阻止某些功能。因此例如当操作装置6不再位于安全装置10的作用范围中时,能够阻止调整功能,以为了防止无意的调整。
在图2中呈现了这样的设计方案,即在其中单个的安全装置10覆盖编织区域2的整个长度,即整个空间,操作人员能够逗留在该空间中以为了进行调整工作。这导致这样的区域(即在该区域内部操作装置6能够构建到控制装置3的连接)在横向于机器支架7的方向上变得相对大。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也能够如在图3中呈现的那样在机器支架7处布置多个安全装置10a,10b,10c。每个安全装置10a,10b,10c那么具有相应地更小的作用范围,该作用范围通过圆12a,12b,12c呈现。作用范围稍微重叠。重叠也能够比呈现的更大。这样的区域(即操作装置6必须位于该区域中以为了能够构建与控制装置3的连接,并且该区域处于机器支架之外)由此显著地变得更小。
如上面提及的那样,在当前的实施例中在操作装置6和控制装置3之间的连接通过WLAN连接建立。在该情况中安全装置10能够构造为通讯中继装置,其利用安全信号也传递通讯构建数据。该通讯构建数据10例如是用户识别码(该用户识别码单独地关联于每个经编机1),并且是相应的密码。相应的通讯构建数据能够传递到操作装置6处,从而能够建立WLAN连接,而操作人员不必分别地输入相应的访问数据。安全信号也能够仅仅由通讯构建数据组成。
由于通讯构建数据仅仅在限制的作用范围的情况下发送,所以如上面解释的那样,只有当操作装置6足够贴近地布置在经编机1处时,才能够完成在操作装置6和控制装置3之间的连接。因此确保了,想要在某一经编机处进行调整工作的操作人员事实上仅仅能够在该经编机处进行调整工作并且即使另一经编机相对挨紧地相邻地布置也不能在另一经编机处进行调整工作。
应用多个安全装置能够尤其在更大的机器中被充分利用,这应当根据图4解释。
图4示出了以多轴机的形式的经编机l'。经编机l'具有加固区段13和多个导纱器14a,14b和14c。
安全装置10a,10b,10c,10d现在这样布置,即使得通过圆12a,12b,12c,12d呈现的作用范围不重叠。当然,每个安全装置10a,10b,10c,10d与经编机l'的某一区域相关联。
通过以下方式能够充分利用这种情况,即通过安全装置10a,10b,10c,10d中的至少一个除了安全信号以外附加地发送与相应的安全装置10a,10b,10c,10d在经编机1处的位置相关联的信息。只有当例如操作装置6到达到安全装置10b的作用范围中时(该安全装置10b关联于导纱器14a),在操作装置6上才显示涉及导纱器14a的调整可能性。在安全装置10b的作用范围中的位置中操作人员总之只能在导纱器14a处进行调整工作。
操作装置6(如这在图2中呈现的那样)构造为可移动的终端设备,例如以移动电话或平板电脑的形式。操作装置具有显示装置15和操作元件16。显示装置能够相应于控制装置3的显示器4。但是所述显示装置也能够不同地构造。操作元件16能够相应于控制装置3的操作元件5。但是也能够设置其它的操作元件16。能够附加地或代替操作元件16也应用触感式的屏幕,以为了能够输入调整信息。
操作设备6具有应用程序,所谓的“APP”,其持续地检查,操作装置6是否位于安全装置10或安全装置10a,10b,10c,10d的作用范围中。仅仅在该情况中所述应用程序构建了到控制装置3的连接。当安全信号不再被接收到时,到控制装置3的连接中断。在有些情况中在操作装置6和控制装置3之间的连接也以其他的方式(例如外部的影响)被中断。在该情况中在操作装置6中的应用程序防止:当安全信号不再由操作设备6接收到时,连接重新被构建。
应用程序也能够将相应的显示页面(Anzeigeseite)传输到操作装置6的显示装置15处。如上面提及的那样,该显示页面能够然后以依赖位置的方式或也以依赖情况的方式被构建。如果经编机例如位于“设置运行”中,则一旦操作人员靠近经编机1,1',就能够显示合适的设置对话。

Claims (12)

1.一种经编机(1,1'),带有:编织区域(2);控制装置(3),该控制装置控制编织区域(2);以及操作装置(6),该操作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3)无线地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经编机处设置有至少一个安全装置(10,10a,10b,10c,10d),该安全装置发送安全信号,其中只有在所述操作装置(6)接收到所述安全信号期间,在所述操作装置(6)和所述控制装置(3)之间的连接才是可能的,其中,所述安全装置(10,10a,10b,10c,10d)具有限制的作用范围并且当操作装置(6)位于所述安全装置(10,10a,10b,10c,10d)的作用范围中时,所述控制装置(3)阻止经编机的某些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装置(10,10a,10b,10c,10d)在运行准备就绪的状态中持续地发送所述安全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范围可被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装置(10,10a,10b,10c,10d)与所述经编机(1,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多个安全装置(10,10a,10b,10c,10d),所述多个安全装置布置在所述经编机(1,1')处的不同的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安全装置除了安全信号以外附加地发送与所述至少一个安全装置在所述经编机(1,1')处的位置相关联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安全装置(10,10a,10b,10c,10d)除了安全信号以外附加地发送与所述经编机(1,1')的当前的运行状态相关联的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装置(10,10a,10b,10c,10d)构造为通讯中继装置并且所述安全信号含有通讯构建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无线的连接是WLAN连接并且所述通讯构建数据含有用于关联于所述经编机的联接点的访问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装置(6)是可移动的终端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的终端设备具有应用程序,只有在该应用程序获得安全信号期间,该应用程序才建立并且维持到所述控制装置(3)的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的终端设备以移动电话或平板电脑的形式构成。
CN201710486481.5A 2017-03-30 2017-06-23 经编机 Active CN1086606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7163742.4 2017-03-30
EP17163742.4A EP3382077B1 (de) 2017-03-30 2017-03-30 Kettenwirkmaschi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60600A CN108660600A (zh) 2018-10-16
CN108660600B true CN108660600B (zh) 2020-11-20

Family

ID=58461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86481.5A Active CN108660600B (zh) 2017-03-30 2017-06-23 经编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EP (1) EP3382077B1 (zh)
CN (1) CN10866060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74656A (ja) * 1987-12-29 1989-07-11 Watanabe Kutsushita Kogyo Kk 編機異常情報の伝送処理装置
DE102009022190A1 (de) * 2009-05-20 2010-11-25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Bedieneinheit
DE102012104096A1 (de) * 2012-05-10 2013-11-14 Lindauer Dornier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Vorrichtung mit einer tragbaren Bedieneinheit für eine Gruppe von Textilmaschinen
DE102014109659A1 (de) * 2014-07-10 2016-01-14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Rundstrickmaschine mit einer Maschinensteuerungseinrichtung
CN104131410B (zh) 2014-08-14 2016-06-01 江南大学 经编机无线控制器和无线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82077B1 (de) 2019-08-28
EP3382077A1 (de) 2018-10-03
CN108660600A (zh) 2018-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52040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motely operating a machine tool by means of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EP2908200B1 (en) Portable-type operation instruction input device and device provided with portable-type operation instruction input device
RU2013140962A (ru) Бытовой прибор и онлайновая система, его включающая
US7915841B2 (en) Method for using a control device in a safety-related environment
KR20090032678A (ko) 듀얼 심카드 단말기 및 그의 기능 수행 방법
KR20170078712A (ko) 산업 플랜트 감시 및 제어 시스템
CN105682854B (zh) 加工机械及加工机械生产线
JP6816553B2 (ja) 制御システム
CN108660600B (zh) 经编机
EP2862972B1 (en) Washing machine and washing machine control system
EP3232732B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US20190349890A1 (en) Field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broadcast information
CN110015597B (zh) 用于运行纺纱或绕线机的方法
CN108611752B (zh) 用于调整经编机的方法和辅助组件
JP5890564B1 (ja) 分電盤システム
EP3275086B1 (en) Textile machine producing or processing yarn and a method of its attendance
CN104146585A (zh) 烹饪系统
JP2018170651A (ja) 中継装置及び通信状態の報知方法
KR20160007371A (ko) 기계 제어장치를 가진 환편기
KR102166282B1 (ko) 산업용 통합 코드 스캐너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7378511A (zh) 加工机械及加工机械生产线
JP6295822B2 (ja) 織機の無線通信装置
CN104267619A (zh) 蓝牙模块和通过蓝牙模块控制烹饪器具的方法
JP3233111U (ja) リモートメンテナンス装置
EP1456826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arameter settings of rock drilling equip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211

Address after: Oberzhausen, Germany

Applicant after: Karmeier R & D Co., Ltd

Address before: Oberzhausen, Germany

Applicant before: KARL MAYER TEXTILMASCHINENFABRIK GmbH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Oberzhausen, Germany

Patentee after: Carlmeyerstol R & D Co.,Ltd.

Address before: Oberzhausen,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Karmeier R & D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