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50130B - 网络资源描述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网络资源描述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50130B
CN108650130B CN201810443907.3A CN201810443907A CN108650130B CN 108650130 B CN108650130 B CN 108650130B CN 201810443907 A CN201810443907 A CN 201810443907A CN 108650130 B CN108650130 B CN 1086501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node
nodes
link
aggreg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4390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50130A (zh
Inventor
罗涛
李泽旭
徐艳
杨灿
李勇
邱宏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ven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ven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ven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Seven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044390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501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50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501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501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501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6Bandwidth or capacity management, i.e. automatically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capac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4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 H04L41/142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using statistical or mathematical metho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04L43/0894Packet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lgebra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网络资源描述方法和装置。其中,网络资源描述方法通过获取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中任两个节点间的各底层物理链路的参数信息;参数信息包括时延以及带宽;对落入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时延对应的底层物理链路进行虚拟化聚合,得到两个节点间的节点间虚拟链路;能够屏蔽底层物理链路的参数信息,有效降低网络同步开销,提升系统的可扩展能力,适应复杂多样的业务,实现网络资源的高效灵活共享,提高网络健壮性。

Description

网络资源描述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网络资源描述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与传统的移动通信系统相比,未来通信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呈现立体多维覆盖;网络规模大,网络结构呈分布式、异构式等;并且,网络内通信节点机动性强,网络拓扑高度动态变化等特性。
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发明人发现传统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传统的网络管理架构难以适应未来通信网络管理要求;网络规模扩大时,网络内交互的信息量急剧增加,网络同步开销增大,传统的调度算法收敛慢,无法适应复杂多样的业务、高效共享的网络资源的需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网络规模扩大时,网络同步开销增大的问题,提供一种网络资源描述方法和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资源描述方法,包括:
获取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中任两个节点间的各底层物理链路的参数信息;参数信息包括时延以及带宽;
对落入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时延对应的底层物理链路进行虚拟化聚合,得到两个节点间的节点间虚拟链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
获取相邻区域间的、落入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时延对应的节点间虚拟链路;
对各节点间虚拟链路进行聚合抽象,得到相邻区域间的域间虚拟链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
获取任一区域内的区域入口型节点以及区域出口型节点;区域入口型节点和区域出口型节点为用于实现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中跨区域通信的节点;
获取区域内的、落入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时延对应的节点间虚拟链路;
对各节点间虚拟链路进行聚合抽象,得到区域内的有权无向图;
采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有权无向图,得到区域入口型节点与区域出口型节点间的区域聚合链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获取任一区域内的区域入口型节点以及区域出口型节点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步骤:
在区域包括至少两个区域入口型节点时,将各区域入口型节点进行整合抽象,得到入口整合型节点;
采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有权无向图,得到区域入口型节点与区域出口型节点间的区域聚合链路的步骤包括:
采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有权无向图,得到入口整合型节点与区域出口型节点之间的区域聚合链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获取任一区域内的区域入口型节点以及区域出口型节点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步骤:
在区域包括至少两个区域出口型节点时,将各区域出口型节点进行整合抽象,得到出口整合型节点;
采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有权无向图,得到区域入口型节点与区域出口型节点间的区域聚合链路的步骤包括:
采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有权无向图,得到区域入口型节点与出口整合型节点之间的区域聚合链路;或
采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有权无向图,得到入口整合型节点与出口整合型节点之间的区域聚合链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
获取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中任一区域内的各节点间虚拟链路;
对落入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时延对应的各节点间虚拟链路进行整合,生成区域的区域虚拟化视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
获取任一区域内的区域入口型节点以及区域出口型节点;区域入口型节点和区域出口型节点为用于实现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中跨区域通信的节点;
获取区域内的、落入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时延对应的节点间虚拟链路;
对各节点间虚拟链路进行聚合抽象,得到区域内的有权无向图;
采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有权无向图,得到区域入口型节点与区域出口型节点间的区域聚合链路;
获取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中各域间虚拟链路以及各区域聚合链路;
将落入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时延对应的域间虚拟链路、区域聚合链路进行整合,生成全局虚拟化视图。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资源描述装置,包括:
物理链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中任两个节点间的各底层物理链路的参数信息;参数信息包括时延以及带宽;
物理链路虚拟聚合模块,用于对落入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时延对应的底层物理链路进行虚拟化聚合,得到两个节点间的节点间虚拟链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的网络资源描述方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网络资源描述方法。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通过获取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中任两个节点间的各底层物理链路的参数信息;参数信息包括时延以及带宽;对落入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时延对应的底层物理链路进行虚拟化聚合,得到两个节点间的节点间虚拟链路;能够屏蔽底层物理链路的参数信息,有效降低网络同步开销,提升系统的可扩展能力,适应复杂多样的业务,实现网络资源的高效灵活共享,降低资源调度规模,提高调度收敛速度,提高网络健壮性。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更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发明的主旨。
图1为传统技术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资源描述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3为传统技术无线网络虚拟化的架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资源描述方法的第一示意性流程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资源描述方法的虚拟链路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资源描述方法的节点间虚拟链路生成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资源描述方法的第二示意性流程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资源描述方法中虚拟化聚合以及聚合抽象的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资源描述方法的域间虚拟链路生成的第一示意性流程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资源描述方法的域间虚拟链路生成的第二示意性流程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资源描述方法的第三示意性流程图;
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资源描述方法的第四示意性流程图;
图13为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资源描述方法的区域聚合链路生成示意图;
图14为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资源描述方法的第五示意性流程图;
图15为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资源描述方法中区域虚拟化视图的生成示意图;
图16为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资源描述方法的第六示意性流程图;
图17为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资源描述方法中全局虚拟化视图的生成示意图;
图18为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资源描述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9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传统的网络管理架构难以适应未来通信网络管理要求。例如,未来战术通信网络呈现出立体多维覆盖,网络结构呈分布式、异构式的特点,且要求支持通信节点的随遇接入和即插即用的高机动性特点;分层分域管理架构将战术通信网络分为多个管理域,通过分层分域管理更好的实现了战术通信网络的综合管理能力,更适合未来战术通信网络的管理需求。如图1所示,图1为传统技术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示意图;分层分域管理架构将网络分为多个管理域,使管理功能和管理信息的交互分布到全网的各个节点。这种架构对通信网络的传输信道质量要求较低,同时又能具有系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一体化综合管理能力,更适合未来的战术通信网络需求。节点根据各自的功能分为三类节点:网管中心、域首、域成员节点。各域具有相当的自主管理功能,相互平等,通过交互一些必要的管理信息,实现对通信节点的协同管理。
通过分布式分域的管理架构,可以将网络按照节点分布、空间位置等因素划分为多个管理域,由多个区域的管理中心相互协调,共同完成通信网络的管理任务。分布式分域的管理架构可随网络的扩展部署管理中心,极大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同时,对网络进行分布式的监视与控制,能够提高网络整体的健壮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资源描述方法可应用于如图2所示的环境中,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资源描述方法的应用环境图;其中,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100包括若干个区域110,各区域110中包括若干个节点,各节点之间存在若干条用于通信的底层物理链路。分布式分域网络在网络规模扩大时,网络内交互的信息量将急剧增加,网络同步开销增大,网络部署成本高,体制复杂,实现困难,且没有针对网络资源统一的描述与表征,无法适应未来复杂多样业务高效共享网络资源的需求。
网络虚拟化技术可通过将路由和交换功能虚拟化,用户可以根据各自需求传输业务,而无须考虑端到端过程中每一跳是如何建立连接的。随着多种无线通信技术日益成熟和多样化移动服务大量涌现,未来无线网络呈现出密集部署、多样业务、异构网络并存的多样化形态。在复杂网络环境下,多种无线网络技术的兼容性、用户对不同无线接入网络的选择、异构网间切换等问题,是无线网络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无线网络虚拟化技术的提出为无线网络提供了一种有效管理方式,通过对网络资源的抽象和统一表征、资源共享和高效复用,实现异构无线网络的共存与融合。无线网络虚拟化可使复杂多样的网络管控功能从硬件中解耦出来,抽取到上层做统一协调和管理,从而降低网络管理成本,提升网络管控效率。
无线全网络虚拟化中网络可以由服务供应商(SP)和基础设施供应商(InP)组成。基础设施服务商负责生产和管理从接入网到核心网的整个网络的基础设施,譬如基站设备等,服务供应商负责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业务。基础设施服务商的资源往往虚拟化为多个子部分,服务供应商根据用户需求,请求相应的子部分资源,为终端用户提供端到端服务,并忽略底层物理网络结构的差异,这样每一子部分都认为其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如图3所示,图3为传统技术无线网络虚拟化的架构示意图;服务供应商和基础设施供应商实现无线网络虚拟化的一种网络架构。如果设备商在同一个区域内有共同的基础设施(基站)覆盖,则其资源可以被不同的服务商共享使用。图中基站A和基站B属于InP1,基站C和基站D属于InP2,上层的资源管理实体采用集中方式来管理InP之间的协作和隔离。重叠覆盖的基站(如A和B)为服务供应商按需提供物理资源,这种方式淡化了网络基础设备和设备商的隶属关系,而演变为资源池的方式供SP按照最优资源分配或者最小代价来使用。但是,这种网络结构需要明确不同InP的基站覆盖范围。否则,会由于服务提供商用户不被InP覆盖造成服务空洞。
目前,大多数无线网络虚拟化方案还是基于设备提供商(InP)和服务提供商(SP)拆分的思想,在网络规模较大时,存在信息同步开销激增及调度算法收敛慢的问题;并且,针对分布式分域的网络架构,还没有统一的网络资源虚拟化描述方案,资源的抽象粒度及表征方式没有规范的标准。
针对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在网络规模较大时,区域数量增多,导致管理过程中资源信息同步开销增大。同时,分布式分域的架构还没有统一的虚拟化描述,传统基于设备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分离的方式,无法达到分布式分域网络屏蔽底层物理资源信息,降低同步开销的目的。并且,虚拟化程度低达不到屏蔽底层信息的目的,而虚拟化程度过高,信息过度模糊导致资源调度效率低下。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5所示,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资源描述方法的第一示意性流程图;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资源描述方法的虚拟链路示意图;提供了一种网络资源描述方法,包括:
步骤S110,获取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中任两个节点间的各底层物理链路的参数信息;参数信息包括时延以及带宽。
具体而言,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中存在多个节点,节点与节点之间可包括若干条底层物理链路,其中,各地层物理链路的时延和带宽可能不同;获取连接于两个节点之间的各底层物理链路的参数信息;具体的,可包括底层物理链路的时延和底层物理链路的带宽。
需要说明的是,底层物理链路可用于实现节点间的通信,包括了时延、带宽等参数信息;两节点间的底层物理链路指的是节点间的物理连接,是实现节点间通信的物理载体,如电缆、光纤(有线)、电磁波的路径空间(无线)等。。
步骤S120,对落入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时延对应的底层物理链路进行虚拟化聚合,得到两个节点间的节点间虚拟链路。
具体而言,以时延能力为聚合依据,针对预设时延范围或者不同的链路时延能力需求,将多条底层物理链路的带宽进行虚拟化聚合表示,得到用于描述节点之间在不同时延要求下能提供的最大带宽能力的节点间虚拟链路。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时延范围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设定,比如时延≤2ms(毫秒)、时延≤5ms等,在此不做限制;
节点间虚拟链路可由底层两节点间的若干条底层物理链路直接聚合得到,能够屏蔽最基础的底层物理链路的参数信息;
虚拟化聚合可为底层物理链路到节点间虚拟链路的映射过程,即,将多条时延能力相近的底层物理链路的带宽加和作为节点间虚拟链路的带宽能力。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屏蔽底层物理链路的参数信息,对外表现为一条节点间虚拟链路,可有效降低网络同步开销,为域间虚拟链路和区域聚合链路提供基础保障。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中任两个节点间的各底层物理链路的参数信息;参数信息包括时延以及带宽;对落入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时延对应的底层物理链路进行虚拟化聚合,得到两个节点间的节点间虚拟链路;能够屏蔽底层物理链路的参数信息,有效降低网络同步开销,提升系统的可扩展能力,适应复杂多样的业务,实现网络资源的高效灵活共享,降低资源调度规模,提高调度收敛速度,提高网络健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资源描述方法的节点间虚拟链路生成示意图;节点A和节点B之间存在3条底层物理链路,分别能提供200Mbps(Million bits per second,兆比特每秒)5ms、150Mbps 2ms以及50Mbps 2ms的带宽和时延能力。以时延为聚合依据,对图6(a)中的底层物理链路进行虚拟化聚合表征,得到节点A到节点B之间在时延要求≤2ms和≤5ms时能提供的总带宽能力,以图6(b)中的节点间虚拟链路进行表征
在进行跨区域通信时,区域间通信表现为相邻区域出口节点到入口节点之间的通信。然而相邻区域之间,可能存在多组出入口节点能够提供通信链路,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8所示,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资源描述方法的第二示意性流程图;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资源描述方法中虚拟化聚合以及聚合抽象的示意图;还包括步骤:
步骤S230,获取相邻区域间的、落入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时延对应的节点间虚拟链路;
步骤S240,对各节点间虚拟链路进行聚合抽象,得到相邻区域间的域间虚拟链路。
具体而言,在节点间虚拟链路的基础上,对多组出入口节点间链路进一步聚合抽象,形成相邻区域间的域间虚拟链路,用于描述相邻区域之间在不同时延要求下所能提供的最大带宽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聚合抽象是节点间虚拟链路到域间虚拟链路的映射过程,即,将相邻区域的多个边界节点之间的多条节点间虚拟链路聚合为一条域间虚拟链路。通过这一过程,将相邻区域之间的通信能力对外呈现为一条域间虚拟链路;可作为全局虚拟化视图的重要组成,能够有效降低域间网络同步开销。
域间虚拟链路可在节点间虚拟链路的基础上,进一步聚合抽象得到。域间虚拟链路可将相邻区域的多个边界节点之间的节点间虚拟链路抽象为一条区域之间的的虚拟链路,以反映相邻区域之间的通信能力(包括时延和带宽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资源描述方法的域间虚拟链路生成的第一示意性流程图,区域1的节点A与节点B都能提供与区域2中节点C的通信链路。参见图9(a),通过节点间链路虚拟化,得到节点A与节点C、节点B与节点C的节点间虚拟链路。在节点间虚拟链路基础上,进一步聚合抽象,将两条链路抽象为区域1和区域2虚拟边界节点(属于节点)之间的域间虚拟链路,得到不同时延要求下区域之间能够提供的最大带宽能力。如图9(b)所示,区域1和区域2之间能够在时延小于2ms时能够提供的最大带宽为200Mbps,时延小于5ms时能够提供的最大带宽为600Mbps。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资源描述方法的域间虚拟链路生成的第二示意性流程图,域间虚拟链路最终是要将两个区域之间的多条通信链路聚合为一条区域之间的虚拟链路,若在区域2存在多个边界节点,参照区域1中A和B的形式,将节点C和D抽象为一个虚拟边界节点,最终聚合为两个虚拟边界节点之间的虚拟链路。过程如图10(a-b)所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资源描述方法的第三示意性流程图,还包括步骤:
步骤S350,获取任一区域内的区域入口型节点以及区域出口型节点;区域入口型节点和区域出口型节点为用于实现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中跨区域通信的节点;
步骤S360,获取区域内的、落入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时延对应的节点间虚拟链路;
步骤S370,对各节点间虚拟链路进行聚合抽象,得到区域内的有权无向图;
步骤S380,采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有权无向图,得到区域入口型节点与区域出口型节点间的区域聚合链路。
具体而言,在跨多个区域进行通信的过程中,在选择所跨区域时,无需关注相邻区域的内部具体节点及链路能力(属于参数信息),只需了解各区域能够提供的入口节点(属于区域入口型节点)至出口节点(属于区域出口型节点)的链路能力即可。因此,对于单个区域,节点及链路组成一个在不同时延视图下的有权无向图,利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有权无向图,可以求出在该时延需求下,入口节点到出口节点之间能够提供的最大带宽能力,将整个区域抽象为入口节点到出口节点之间的区域聚合链路。
需要说明的是,在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中的任意一个区域可包括区域入口型节点以及区域出口型节点;其中,区域入口型节点以及区域出口型节点均属于节点中的一种,都可用于实现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中跨区域通信的。
有权可指图中的每一条链路边上都会有相应的一个或一组值。通常情况下,这个值只是一个数字。无向可指边没有方向的图。一个区域的有权无相链路相当于该区域的区域虚拟化视图,其中,点表示网络中的节点,边表示节点间虚拟链路,权值表示节点间虚拟链路的带宽能力。由于节点间通信是双向的,并且共享同一链路带宽,因此可以认为图中的边是无向的。区域的有权无向图,是应用最大流算法求解边界节点之间最大流量的基础。
管道网络中每条边的最大通过能力(容量)是有限的,实际流量不超过容量。最大流问题(maximum flow problem)作为一种组合最优化问题,就是要讨论如何充分利用装置的能力,使得运输的流量最大,以取得最好的效果。区域聚合链路的目的就是得到区域内入口节点到出口节点的最大通信能力,可以等效为网络的最大流量问题,可应用最大流算法求出该区域对外呈现的边界节点间最大带宽。
为了屏蔽底层资源信息,实现网络资源高效共享、多类业务动态适配和网络结构灵活可扩展的需求,本发明实施例从节点间、区域间和区域内三个角度出发,通过对底层物理链路进行不同程度的虚拟化聚合描述,将底层物理链路资源描述为节点间虚拟链路、域间虚拟链路和区域聚合链路,实现对网络资源的统一虚拟化表征。通过该表征方式,能够降低资源调度复杂度,降低网络资源信息同步开销,提升网络资源利用率、网络灵活性及扩展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资源描述方法的第四示意性流程图,获取任一区域内的区域入口型节点以及区域出口型节点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步骤:
步骤S452,在区域包括至少两个区域入口型节点时,将各区域入口型节点进行整合抽象,得到入口整合型节点;
采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有权无向图,得到区域入口型节点与区域出口型节点间的区域聚合链路的步骤包括:
步骤S454,采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有权无向图,得到入口整合型节点与区域出口型节点之间的区域聚合链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获取任一区域内的区域入口型节点以及区域出口型节点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步骤:
步骤S562,在区域包括至少两个区域出口型节点时,将各区域出口型节点进行整合抽象,得到出口整合型节点;
采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有权无向图,得到区域入口型节点与区域出口型节点间的区域聚合链路的步骤包括:
步骤S564,采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有权无向图,得到区域入口型节点与出口整合型节点之间的区域聚合链路;或
步骤S566,采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有权无向图,得到入口整合型节点与出口整合型节点之间的区域聚合链路。
具体而言,当区域中包括多个区域入口型节点(或区域出口型节点)时,可先将各区域入口型节点(或区域出口型节点)进行整合抽象,得到入口整合型节点(或入口整合型节点),然后再通过有权无向图和最大流算法得到区域的入口节点和出口节点间的区域聚合链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图13为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资源描述方法的区域聚合链路生成示意图,如图13(a)所示,该区域与其它区域相连接的边界节点有三个,其中两个作为区域入口型节点,一个作为区域出口型节点。经过节点间链路虚拟化,可获取各节点间能够提供的最大带宽能力。其中,图13(a)可对应步骤S350、S360,可以看作区域虚拟化视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存在多个区域入口型节点。由于最终区域聚合链路对外呈现的是区域入口到出口之间的通信能力,因此,第一步要将多个区域入口型节点抽象为一个入口整合型节点,即图13中(a-b)的过程;或者,将多个区域出口型节点抽象为一个出口整合型节点。将两个入口节点抽象为一个入口整合型节点(如图13中虚拟边界节点所示)后,图13(b)可以表示为区域虚拟化视图或者有权无向图。其中,节点表示实际通信节点或抽象的虚拟边界节点(包括入口整合型节点以及出口整合型节点),边表示节点间虚拟链路,权值表示节点间虚拟链路带宽值。随后,图13(b-c)的过程,即是应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整个区域的有权无向图,得到边界节点之间最大流量以及最大流路径的过程。如图13(c)所示,包括入口整合型节点到区域出口型节点之间、在该时延要求下能够提供的最大带宽能力。图13(d)等效出该时延要求下,入口整合型节点到区域出口型节点之间能够提供的最大带宽能力,表示为区域聚合链路,即在该时延要求下,该区域的区域入口型节点与区域出口型节点间最高能提共230Mbps的带宽。
基于上述三种链路虚拟化方式,对网络资源进行统一的虚拟化描述,可以为不同的资源调度场景提供相应的网络虚拟化视图。针对域内资源调度的场景,区域虚拟化视图标注所有节点之间的节点间虚拟链路;针对跨域资源调度,可利用全局虚拟化视图,完成通信区域选择和调度拆分,将跨域调度问题转化为多个域内调度问题。基于分层虚拟化视图,可以有效降低大规模网络资源调度复杂度,降低网络资源同步开销,提高网络结构的动态可扩展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图14为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资源描述方法的第五示意性流程图,还包括步骤:
步骤S630,获取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中任一区域内的各节点间虚拟链路;
步骤S640,对落入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时延对应的各节点间虚拟链路进行整合,生成区域的区域虚拟化视图。
具体而言,在区域内所有节点间虚拟链路的基础上,可生成区域的区域虚拟化视图。
需要说明的是,区域虚拟化视图可反应单个区域内的虚拟资源视图,描述了该区域在不同时延需求下的节点间虚拟链路的带宽能力。在进行区域内资源调度时,调度中心根据业务的差异化时延需求,调度当前时刻的区域虚拟化视图下的虚拟化资源。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可屏蔽底层物理资源信息,降低资源调度的复杂度,实现对业务差异化需求的灵活适配与动态资源共享。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图15为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资源描述方法中区域虚拟化视图的生成示意图,图15描述了该区域在时延要求≤2ms、≤10ms和≤50ms时的区域虚拟化视图。在时延要求≤2ms时,区域虚拟化视图描述了该区域内的网络拓扑关系,以及节点间能够提供时延≤2ms的最大带宽能力。区域内部同步区域虚拟化视图,资源信息汇聚至簇首后,由簇首将区域虚拟化视图同步至区域备份节点处,在提高网络健壮性的同时进一步压缩同步开销。。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图16为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资源描述方法的第六示意性流程图,还包括步骤:
步骤S750,获取任一区域内的区域入口型节点以及区域出口型节点;区域入口型节点和区域出口型节点为用于实现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中跨区域通信的节点;
步骤S760,获取区域内的、落入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时延对应的节点间虚拟链路;
步骤S770,对各节点间虚拟链路进行聚合抽象,得到区域内的有权无向图;
步骤S780,采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有权无向图,得到区域入口型节点与区域出口型节点间的区域聚合链路;
步骤S790,获取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中各域间虚拟链路以及各区域聚合链路;
步骤S800,将落入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时延对应的域间虚拟链路、区域聚合链路进行整合,生成全局虚拟化视图。
具体而言,在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内所有域间虚拟链路以及区域聚合链路的基础上,可生成全局虚拟化视图。
需要说明的是,全局虚拟化视图反映了各网络管理区域(属于区域)在多个时延要求下能够提供的入口到出口的带宽能力以及区域之间能够提供的最大带宽。在进行跨域通信选择所跨区域时,利用全局虚拟化视图,根据域间虚拟链路的能力与区域聚合链路的能力,可以简化调度过程。同时,在域间信息同步时,无需同步详细的区域资源信息,只需要同步全局虚拟化视图信息即可,可以降低资源信息同步开销。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图17为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资源描述方法中全局虚拟化视图的生成示意图,图17描述了在时延要求≤2ms、≤10ms和≤50ms时的全局虚拟化视图,包含各区域聚合链路、域间虚拟链路的信息。在域间信息同步过程中,各区域簇首同步全局虚拟化视图,无需同步具体的区域内节点间虚拟链路信息,可以有效降低网络信息同步开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资源描述方法,可应用于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下,通过对域内节点间链路、域间链路以及区域整体资源能力进行不同程度的虚拟化描述,最终抽象表征为节点间虚拟链路、域间虚拟链路和区域聚合链路。能够屏蔽底层资源信息,降低网络同步开销,实现网络资源的高效灵活共享,降低资源调度规模,提高调度收敛速度,提高网络健壮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分层虚拟化思想,形成区域虚拟化视图和全局虚拟化视图,将跨域资源调度问题解耦为多个域内调度问题,能够有效降低调度算法复杂度及网络资源同步开销,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可扩展能力。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4、7、11、12、14、16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4、7、11、12、14、16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另一方面,如图18所示,图18为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资源描述装置的结构框图,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资源描述装置,包括:
物理链路获取模块810,用于获取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中任两个节点间的各底层物理链路的参数信息;参数信息包括时延以及带宽;
物理链路虚拟聚合模块820,用于对落入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时延对应的底层物理链路进行虚拟化聚合,得到两个节点间的节点间虚拟链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节点间虚拟链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相邻区域间的、落入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时延对应的节点间虚拟链路;
域间虚拟链路生成模块,用于对各节点间虚拟链路进行聚合抽象,得到相邻区域间的域间虚拟链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边界节点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任一区域内的区域入口型节点以及区域出口型节点;区域入口型节点和区域出口型节点为用于实现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中跨区域通信的节点;
节点间虚拟链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区域内的、落入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时延对应的节点间虚拟链路;
有权无向图获取模块,用于对各节点间虚拟链路进行聚合抽象,得到区域内的有权无向图;
区域聚合链路生成模块,用于采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有权无向图,得到区域入口型节点与区域出口型节点间的区域聚合链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边界节点获取模块还包括:
第一边界节点整合单元,用于在区域包括至少两个区域入口型节点时,将各区域入口型节点进行整合抽象,得到入口整合型节点;
区域聚合链路生成模块包括:
第一区域聚合链路生成单元,用于采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有权无向图,得到区域聚合链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二边界节点整合单元,用于在区域包括至少两个区域出口型节点时,将各区域出口型节点进行整合抽象,得到出口整合型节点;
区域聚合链路生成模块包括:
第二区域聚合链路生成单元,用于采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有权无向图,得到区域入口型节点与出口整合型节点之间的区域聚合链路;或
第三区域聚合链路生成单元,用于采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有权无向图,得到入口整合型节点与出口整合型节点之间的区域聚合链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区域内虚拟链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中任一区域内的各节点间虚拟链路;
区域虚拟化视图生成模块,用于对落入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时延对应的各节点间虚拟链路进行整合,生成区域的区域虚拟化视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
边界节点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任一区域内的区域入口型节点以及区域出口型节点;区域入口型节点和区域出口型节点为用于实现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中跨区域通信的节点;
节点间虚拟链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区域内的、落入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时延对应的节点间虚拟链路;
有权无向图获取模块,用于对各节点间虚拟链路进行聚合抽象,得到区域内的有权无向图;
区域聚合链路生成模块,用于采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有权无向图,得到区域入口型节点与区域出口型节点间的区域聚合链路;
架构中虚拟链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中各域间虚拟链路以及各区域聚合链路;
全局虚拟化视图生成模块,用于将落入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时延对应的域间虚拟链路、区域聚合链路进行整合,生成全局虚拟化视图。
关于网络资源描述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网络资源描述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网络资源描述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9所示,图19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显示屏、输入装置和数据库。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可用于存储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以及其中的区域和节点、底层物理链路以及其参数信息等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网络资源描述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9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中任两个节点间的各底层物理链路的参数信息;参数信息包括时延以及带宽;
对落入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时延对应的底层物理链路进行虚拟化聚合,得到两个节点间的节点间虚拟链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相邻区域间的、落入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时延对应的节点间虚拟链路;
对各节点间虚拟链路进行聚合抽象,得到相邻区域间的域间虚拟链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任一区域内的区域入口型节点以及区域出口型节点;区域入口型节点和区域出口型节点为用于实现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中跨区域通信的节点;
获取区域内的、落入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时延对应的节点间虚拟链路;
对各节点间虚拟链路进行聚合抽象,得到区域内的有权无向图;
采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有权无向图,得到区域入口型节点与区域出口型节点间的区域聚合链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获取任一区域内的区域入口型节点以及区域出口型节点的步骤之后,还实现以下步骤:
在区域包括至少两个区域入口型节点时,将各区域入口型节点进行整合抽象,得到入口整合型节点;
采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有权无向图,得到区域入口型节点与区域出口型节点间的区域聚合链路的步骤包括:
采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有权无向图,得到入口整合型节点与区域出口型节点之间的区域聚合链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获取任一区域内的区域入口型节点以及区域出口型节点的步骤之后,还实现以下步骤:
在区域包括至少两个区域出口型节点时,将各区域出口型节点进行整合抽象,得到出口整合型节点;
采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有权无向图,得到区域入口型节点与区域出口型节点间的区域聚合链路的步骤包括:
采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有权无向图,得到区域入口型节点与出口整合型节点之间的区域聚合链路;或
采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有权无向图,得到入口整合型节点与出口整合型节点之间的区域聚合链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中任一区域内的各节点间虚拟链路;
对落入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时延对应的各节点间虚拟链路进行整合,生成区域的区域虚拟化视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任一区域内的区域入口型节点以及区域出口型节点;区域入口型节点和区域出口型节点为用于实现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中跨区域通信的节点;
获取区域内的、落入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时延对应的节点间虚拟链路;
对各节点间虚拟链路进行聚合抽象,得到区域内的有权无向图;
采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有权无向图,得到区域入口型节点与区域出口型节点间的区域聚合链路;
获取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中各域间虚拟链路以及各区域聚合链路;
将落入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时延对应的域间虚拟链路、区域聚合链路进行整合,生成全局虚拟化视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中任两个节点间的各底层物理链路的参数信息;参数信息包括时延以及带宽;
对落入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时延对应的底层物理链路进行虚拟化聚合,得到两个节点间的节点间虚拟链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相邻区域间的、落入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时延对应的节点间虚拟链路;
对各节点间虚拟链路进行聚合抽象,得到相邻区域间的域间虚拟链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任一区域内的区域入口型节点以及区域出口型节点;区域入口型节点和区域出口型节点为用于实现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中跨区域通信的节点;
获取区域内的、落入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时延对应的节点间虚拟链路;
对各节点间虚拟链路进行聚合抽象,得到区域内的有权无向图;
采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有权无向图,得到区域入口型节点与区域出口型节点间的区域聚合链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获取任一区域内的区域入口型节点以及区域出口型节点的步骤之后,还实现以下步骤:
在区域包括至少两个区域入口型节点时,将各区域入口型节点进行整合抽象,得到入口整合型节点;
采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有权无向图,得到区域入口型节点与区域出口型节点间的区域聚合链路的步骤包括:
采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有权无向图,得到入口整合型节点与区域出口型节点之间的区域聚合链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获取任一区域内的区域入口型节点以及区域出口型节点的步骤之后,还实现以下步骤:
在区域包括至少两个区域出口型节点时,将各区域出口型节点进行整合抽象,得到出口整合型节点;
采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有权无向图,得到区域入口型节点与区域出口型节点间的区域聚合链路的步骤包括:
采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有权无向图,得到区域入口型节点与出口整合型节点之间的区域聚合链路;或
采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有权无向图,得到入口整合型节点与出口整合型节点之间的区域聚合链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中任一区域内的各节点间虚拟链路;
对落入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时延对应的各节点间虚拟链路进行整合,生成区域的区域虚拟化视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任一区域内的区域入口型节点以及区域出口型节点;区域入口型节点和区域出口型节点为用于实现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中跨区域通信的节点;
获取区域内的、落入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时延对应的节点间虚拟链路;
对各节点间虚拟链路进行聚合抽象,得到区域内的有权无向图;
采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有权无向图,得到区域入口型节点与区域出口型节点间的区域聚合链路;
获取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中各域间虚拟链路以及各区域聚合链路;
将落入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时延对应的域间虚拟链路、区域聚合链路进行整合,生成全局虚拟化视图。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网络资源描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中任两个节点间的各底层物理链路的参数信息;所述参数信息包括时延以及带宽;
对落入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所述时延对应的底层物理链路进行虚拟化聚合,得到所述两个节点间的节点间虚拟链路;
获取任一区域内的区域入口型节点以及区域出口型节点;所述区域入口型节点和所述区域出口型节点为用于实现所述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中跨区域通信的节点;
获取所述区域内的、落入所述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所述时延对应的所述节点间虚拟链路;
对各所述节点间虚拟链路进行聚合抽象,得到所述区域内的有权无向图;
采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所述有权无向图,得到所述区域入口型节点与所述区域出口型节点间的区域聚合链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资源描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获取相邻区域间的、落入所述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所述时延对应的所述节点间虚拟链路;
对各所述节点间虚拟链路进行聚合抽象,得到所述相邻区域间的域间虚拟链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资源描述方法,其特征在于,
获取任一区域内的区域入口型节点以及区域出口型节点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步骤:
在所述区域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区域入口型节点时,将各所述区域入口型节点进行整合抽象,得到入口整合型节点;
采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所述有权无向图,得到所述区域入口型节点与所述区域出口型节点间的区域聚合链路的步骤包括:
采用所述最大流算法处理所述有权无向图,得到所述入口整合型节点与所述区域出口型节点之间的区域聚合链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网络资源描述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任一区域内的区域入口型节点以及区域出口型节点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步骤:
在所述区域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区域出口型节点时,将各所述区域出口型节点进行整合抽象,得到所述出口整合型节点;
采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所述有权无向图,得到所述区域入口型节点与所述区域出口型节点间的区域聚合链路的步骤包括:
采用所述最大流算法处理所述有权无向图,得到所述区域入口型节点与所述出口整合型节点之间的区域聚合链路;或
采用所述最大流算法处理所述有权无向图,得到所述入口整合型节点与所述出口整合型节点之间的区域聚合链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资源描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获取所述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中任一区域内的各所述节点间虚拟链路;
对落入所述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所述时延对应的各所述节点间虚拟链路进行整合,生成所述区域的区域虚拟化视图。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络资源描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获取任一区域内的区域入口型节点以及区域出口型节点;所述区域入口型节点和所述区域出口型节点为用于实现所述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中跨区域通信的节点;
获取所述区域内的、落入所述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所述时延对应的所述节点间虚拟链路;
对各所述节点间虚拟链路进行所述聚合抽象,得到所述区域内的有权无向图;
采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所述有权无向图,得到所述区域入口型节点与所述区域出口型节点间的区域聚合链路;
获取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中各所述域间虚拟链路以及各所述区域聚合链路;
将落入所述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所述时延对应的所述域间虚拟链路、所述区域聚合链路进行整合,生成全局虚拟化视图。
7.一种网络资源描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物理链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中任两个节点间的各底层物理链路的参数信息;所述参数信息包括时延以及带宽;
物理链路虚拟聚合模块,用于对落入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所述时延对应的底层物理链路进行虚拟化聚合,得到所述两个节点间的节点间虚拟链路;
边界节点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任一区域内的区域入口型节点以及区域出口型节点;区域入口型节点和区域出口型节点为用于实现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中跨区域通信的节点;
节点间虚拟链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区域内的、落入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时延对应的节点间虚拟链路;
有权无向图获取模块,用于对各节点间虚拟链路进行聚合抽象,得到区域内的有权无向图;
区域聚合链路生成模块,用于采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有权无向图,得到区域入口型节点与区域出口型节点间的区域聚合链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络资源描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域间虚拟链路生成模块;
所述节点间虚拟链路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相邻区域间的、落入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时延对应的节点间虚拟链路;
所述域间虚拟链路生成模块,用于对各节点间虚拟链路进行聚合抽象,得到相邻区域间的域间虚拟链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络资源描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界节点获取模块还包括:第一边界节点整合单元,用于在区域包括至少两个区域入口型节点时,将各区域入口型节点进行整合抽象,得到入口整合型节点;所述区域聚合链路生成模块包括:第一区域聚合链路生成单元,用于采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有权无向图,得到区域聚合链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络资源描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边界节点整合单元,用于在区域包括至少两个区域出口型节点时,将各区域出口型节点进行整合抽象,得到出口整合型节点;区域聚合链路生成模块包括:第二区域聚合链路生成单元,用于采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有权无向图,得到区域入口型节点与出口整合型节点之间的区域聚合链路;或第三区域聚合链路生成单元,用于采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有权无向图,得到入口整合型节点与出口整合型节点之间的区域聚合链路。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络资源描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区域内虚拟链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中任一区域内的各节点间虚拟链路;
区域虚拟化视图生成模块,用于对落入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时延对应的各节点间虚拟链路进行整合,生成区域的区域虚拟化视图。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网络资源描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边界节点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任一区域内的区域入口型节点以及区域出口型节点;区域入口型节点和区域出口型节点为用于实现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中跨区域通信的节点;
节点间虚拟链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区域内的、落入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时延对应的节点间虚拟链路;
有权无向图获取模块,用于对各节点间虚拟链路进行聚合抽象,得到区域内的有权无向图;
区域聚合链路生成模块,用于采用最大流算法处理有权无向图,得到区域入口型节点与区域出口型节点间的区域聚合链路;
架构中虚拟链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分布式分域网络架构中各域间虚拟链路以及各区域聚合链路;
全局虚拟化视图生成模块,用于将落入预设时延范围内的各时延对应的域间虚拟链路、区域聚合链路进行整合,生成全局虚拟化视图。
13.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网络资源描述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网络资源描述方法。
CN201810443907.3A 2018-05-10 2018-05-10 网络资源描述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86501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43907.3A CN108650130B (zh) 2018-05-10 2018-05-10 网络资源描述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43907.3A CN108650130B (zh) 2018-05-10 2018-05-10 网络资源描述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50130A CN108650130A (zh) 2018-10-12
CN108650130B true CN108650130B (zh) 2021-06-01

Family

ID=63754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43907.3A Active CN108650130B (zh) 2018-05-10 2018-05-10 网络资源描述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5013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0381A (zh) * 2008-08-04 2009-01-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聚合链路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1344908A (zh) * 2008-08-21 2009-01-1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 Rfid系统识别电子标签的方法及一种rfid系统
CN101796753A (zh) * 2007-09-06 2010-08-04 哈里斯施特拉特克斯网络运行公司 具有物理层链路聚合、扩展故障检测和负载均衡的可复原数据通信
CN102457540A (zh) * 2010-10-25 2012-05-16 成都谛听科技有限公司 低成本nas一体化设备带宽倍增方法
CN104468358A (zh) * 2013-09-25 2015-03-2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分布式虚拟交换机系统的报文转发方法及设备
JP2017085442A (ja) * 2015-10-30 2017-05-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7426018A (zh) * 2017-02-10 2017-12-01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子图的虚拟网络映射方法
CN107733889A (zh) * 2017-10-13 2018-02-23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机的网络访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6753A (zh) * 2007-09-06 2010-08-04 哈里斯施特拉特克斯网络运行公司 具有物理层链路聚合、扩展故障检测和负载均衡的可复原数据通信
CN101340381A (zh) * 2008-08-04 2009-01-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聚合链路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1344908A (zh) * 2008-08-21 2009-01-1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 Rfid系统识别电子标签的方法及一种rfid系统
CN102457540A (zh) * 2010-10-25 2012-05-16 成都谛听科技有限公司 低成本nas一体化设备带宽倍增方法
CN104468358A (zh) * 2013-09-25 2015-03-2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分布式虚拟交换机系统的报文转发方法及设备
JP2017085442A (ja) * 2015-10-30 2017-05-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7426018A (zh) * 2017-02-10 2017-12-01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子图的虚拟网络映射方法
CN107733889A (zh) * 2017-10-13 2018-02-23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机的网络访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50130A (zh) 2018-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Xiao et al. Distributed optimization for energy-efficient fog computing in the tactile internet
Garcia-Saavedra et al. Joint optimization of edge computing architectures and radio access networks
CN113055887B (zh) 一种面向电力5g应用的网络通道安全防护系统
5G PPP Architecture Working Group View on 5G Architecture: Version 2.0
Lin et al. QoE-driven spectrum assignment for 5G wireless networks using SDR
Huynh et al. Joint computational offloading and data-content caching in NOMA-MEC networks
US20140379928A1 (en)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network using distributed virtual switch,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the same, and network system based on distributed virtual switch
Ebrahimzadeh et al. Cooperative computation offloading in FiWi enhanced 4G HetNets using self-organizing MEC
Harutyunyan et al. Latency and mobility–aware service function chain placement in 5G networks
CN105391651B (zh) 一种虚拟光网络多层资源汇聚方法和系统
Cao et al. Software defined virtual wireless network: Framework and challenges
Riggio et al. V-Cell: Going beyond the cell abstraction in 5G mobile networks
Mutalemwa et al. A classification of the enabling techniques for low latency and reliable communications in 5G and beyond: AI-enabled edge caching
Crippa et al. Resource Sharing for a 5G Multi-tenant and Multi-service Architecture
Klinkowski Optimization of latency-aware flow allocation in NGFI networks
Patouni et al. Network virtualisation trends: Virtually anything is possible by connecting the unconnected
Van Do et al. Comparison of scheduling algorithms for multiple mobile computing edge clouds
Chien et al. Resource management in 5g mobile networks: Survey and challenges
Morgado et al. A novel machine learning-based scheme for spectrum sharing in virtualized 5G networks
Li et al. A distributed ADMM approach with decomposition-coordination for mobile data offloading
Shettar et al. A Novel Architecture for Optimum Association of Cellular Phone Users to Multi Access Edge Computing (MAEC)
Ma et al. Mobility-aware delay-sensitive service provisioning for mobile edge computing
CN108650130B (zh) 网络资源描述方法和装置
Happ et al. On the impact of clustering for IoT analytics and message broker placement across cloud and edge
Vista et al. Network intelligence with quantum computing in 6G and B6G: Design principl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