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50118B - 堆叠交换机的拓扑管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堆叠交换机的拓扑管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50118B
CN108650118B CN201810362574.1A CN201810362574A CN108650118B CN 108650118 B CN108650118 B CN 108650118B CN 201810362574 A CN201810362574 A CN 201810362574A CN 108650118 B CN108650118 B CN 1086501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pology
switch
stacking
topological
connecting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6257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50118A (zh
Inventor
王昊
何贤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6257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501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501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501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501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501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2Standardisation; Integration
    • H04L41/0213Standardised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 e.g.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SNM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堆叠交换机的拓扑管理方法及系统,涉及网络管理技术领域。该方法的步骤包括:网管获取交换机堆叠拓扑的拓扑信息,拓扑信息包括堆叠拓扑成员集合;网管根据堆叠拓扑路径集合,生成每条拓扑路径中每对相邻的2台交换机的拓扑连线,根据所有拓扑连线形成堆叠拓扑连线集合;当搭建的交换机堆叠拓扑发生变更时,根据变更前后的堆叠拓扑成员集合和堆叠拓扑连线集合,形成标识有差异状态的新成员集合和新连线集合。本发明能够简单高效的对堆叠交换机的拓扑进行管理,显著降低了查看所有从交换机的操作难度,不仅能够实现操作人员简明易懂的观看所有交换机的堆叠拓扑信息,而且减小了误操作的概率。

Description

堆叠交换机的拓扑管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堆叠交换机的拓扑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交换机堆叠技术对多台交换机进行集中管理。在多台交换机通过堆叠端口形成的拓扑中,包含了一台主交换机和若干台从交换机。每台从交换机都可以看成一台虚拟机,用户通过堆叠系统中任意从交换机的端口登录到堆叠主机上进行统一操作和管理。同时,一旦主交换机发生故障,堆叠系统会根据每台从交换机的优先级,重新选举出新的主设备,从而保证系统正在运行的业务不出现中断。
随着堆叠技术在运营商和行业网络中的广泛应用,堆叠技术的特点是提供高密度集中网络端口,有极强网络扩展能力,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但是,操作人员在管理和监控堆叠交换机时,会存在以下缺点:
操作人员管理堆叠交换机中的交换机时,需要在主交换机中得知需要管理的交换机的信息(例如交换机的ID、MAC地址等),当堆叠的交换机数量较多、交换机之间的拓扑比较复杂时,操作人员通过“在主交换机上管理多台从交换机”的方式,不仅操作过程比较复杂,而且无法得知所有交换机的堆叠拓扑信息,此外,操作人员“在主交换机上管理多台从交换机”会使得误操作的概率增大,例如原本需要获取交换机A的信息,实际获取的是交换机B的信息,因为输入的是B交换机的查询指令。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简单高效的对堆叠交换机的拓扑进行管理,本发明显著降低了查看所有从交换机的操作难度,不仅能够实现操作人员简明易懂的观看所有交换机的堆叠拓扑信息,而且减小了误操作的概率。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堆叠交换机的拓扑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网管获取交换机堆叠拓扑的拓扑信息,拓扑信息包括:
堆叠拓扑成员集合,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对应1台交换机信息,交换机信息包括交换机的ID和MAC地址;
主交换机的堆叠拓扑路径集合,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对应1条与主交换机有关的拓扑路径信息,拓扑路径信息包括该条路径的起始堆叠端口索引、以及该条路径的每个下一跳所经过的交换机信息;所述起始堆叠端口索引为主交换机的所有工作堆叠端口中的一个,所述交换机信息为交换机的ID和/或MAC地址,转到S2;
S2:网管根据堆叠拓扑路径集合,生成每条拓扑路径中每对相邻的2台交换机的拓扑连线,拓扑连线2端的节点为对应的2台交换机信息,根据所有拓扑连线形成堆叠拓扑连线集合,转到S3;
S3:网管将堆叠拓扑成员集合和堆叠拓扑连线集合进行保存;
S4:当搭建的交换机堆叠拓扑发生变更时,按照S1和S2的步骤,生成堆叠拓扑变更后的堆叠拓扑成员集合和堆叠拓扑连线集合,转到S5;
S5:将堆叠拓扑变更后的堆叠拓扑成员集合定义为后成员集合,将堆叠拓扑变更后的堆叠拓扑连线集合定义为后连线集合;将堆叠拓扑变更前的堆叠拓扑成员集合定义为前成员集合,将堆叠拓扑变更前的堆叠拓扑连线集合定义为前连线集合;
网管根据后成员集合和前成员集合,形成标识有差异成员状态的新成员集合,将保存的前成员集合替换为新成员集合;根据后连线集合与前连线集合,形成标识有差异连线状态的新连线集合,将保存的前连线集合替换为新连线集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S5中所述网管根据后成员集合和前成员集合,形成标识有差异成员状态的新成员集合的流程包括:
S501a:网管将后成员集合与前成员集合进行比较:
当前成员集合和后成员集合中,均存在MAC地址相同的交换机信息时,将后成员集合中的该交换机信息,同步至前成员集合中;
当后成员集合中,存在前成员集合中没有的交换机信息时,在前成员集合中新增该交换机信息、并在新增的交换机信息后添加新增标识;
当前成员集合中,存在后成员集合中没有的交换机信息时,在前成员集合中为该交换机信息添加删除标识,转到S501b;
S501b:网管将比较并修改后的前成员集合作为新成员集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S5中所述根据后连线集合和前连线集合,形成标识有差异连线状态的新连线集合的流程包括:
S502a:网管将后连线集合与前连线集合进行比较:
当前连接集合和后连线集合中,均存在2端MAC地址相同的拓扑连线时,将后连线集合中的该拓扑连线,同步至前连线集合中;
当后连线集合中,存在前连线集合中没有的拓扑连线时,在前连线集合中新增该拓扑连线、并在新增的拓扑连线后添加新增标识;
当前连线集合中,存在后连线集合中没有的拓扑连线时,在前连线集合中为该拓扑连线添加删除标识,转到S502b;
S502b:网管将比较并修改后的前连线集合作为新连线集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当S1中所述交换机堆叠拓扑的类型为星型或线型时,S2的流程包括:遍历每条拓扑路径,根据遍历到的拓扑路径的每个下一跳所经过的交换机信息,生成该条拓扑路径中每对相邻的2台交换机的拓扑连线;将所有拓扑路径中的拓扑连线形成堆叠拓扑连线集合;
当S1中所述交换机堆叠拓扑的类型为环型时,S2的流程包括:选择任意一台交换机,根据与该台交换机有关的拓扑路径的每个下一跳所经过的交换机信息,生成该条拓扑路径中每对相邻的2台交换机的拓扑连线,将所有拓扑路径中的拓扑连线形成堆叠拓扑连线集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S1中所述拓扑信息还包括:
堆叠拓扑类型信息,拓扑类型为环型、星型和线型中的一种;
主交换机的工作堆叠端口信息,工作堆叠端口信息为主交换机上正在工作的堆叠端口的索引集合。
本发明提供的堆叠交换机的拓扑管理系统,包括设置于网关上的拓扑信息获取模块、堆叠拓扑连线集合生成模块、以及堆叠拓扑全局信息存储比较模块:
拓扑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在交换机堆叠拓扑搭建完成后,获取交换机堆叠拓扑的拓扑信息,向堆叠拓扑连线集合生成模块发送拓扑连线集合生成信号;拓扑信息包括:
堆叠拓扑成员集合,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对应1台交换机信息,交换机信息包括交换机的ID和MAC地址;
主交换机的堆叠拓扑路径集合,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对应1条与主交换机有关的拓扑路径信息,拓扑路径信息包括该条路径的起始堆叠端口索引、以及该条路径的每个下一跳所经过的交换机信息;所述起始堆叠端口索引为主交换机的所有工作堆叠端口中的一个,所述交换机信息为交换机的ID和/或MAC地址;
堆叠拓扑连线集合生成模块用于:收到拓扑连线集合生成信号后,根据堆叠拓扑路径集合,生成每条拓扑路径中每对相邻的2台交换机的拓扑连线,拓扑连线2端的节点为对应的2台交换机信息,根据所有拓扑连线形成堆叠拓扑连线集合,向堆叠拓扑全局信息存储比较模块,发送与叠拓扑成员集合和堆叠拓扑连线集合对应的存储信号;
堆叠拓扑全局信息存储比较模块用于:首次收到存储信号时,将对应的叠拓扑成员集合和堆叠拓扑连线集合进行保存;
非首次收到存储信号时,将当前存储信号对应的叠拓扑成员集合定义为后成员集合,将当前存储信号对应的堆叠拓扑连线集合定义为后连线集合;将上次保存的堆叠拓扑成员集合定义为前成员集合,将上次保存的堆叠拓扑连线集合定义为前连线集合;根据后成员集合和前成员集合,形成标识有差异成员状态的新成员集合,将上次保存的前成员集合替换为新成员集合;根据后连线集合与前连线集合,形成标识有差异连线状态的新连线集合,将上次保存的前连线集合替换为新连线集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堆叠拓扑全局信息存储比较模块根据后成员集合和前成员集合,形成标识有差异成员状态的新成员集合的流程包括:
将后成员集合与前成员集合进行比较:
当前成员集合和后成员集合中,均存在MAC地址相同的交换机信息时,将后成员集合中的该交换机信息,同步至前成员集合中;
当后成员集合中,存在前成员集合中没有的交换机信息时,在前成员集合中新增该交换机信息、并在新增的交换机信息后添加新增标识;
当前成员集合中,存在后成员集合中没有的交换机信息时,在前成员集合中为该交换机信息添加删除标识;
将比较并修改后的前成员集合作为新成员集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堆叠拓扑全局信息存储比较模块根据后连线集合和前连线集合,形成标识有差异连线状态的新连线集合的流程包括:
将后连线集合与前连线集合进行比较:
当前连接集合和后连线集合中,均存在2端MAC地址相同的拓扑连线时,将后连线集合中的该拓扑连线,同步至前连线集合中;
当后连线集合中,存在前连线集合中没有的拓扑连线时,在前连线集合中新增该拓扑连线、并在新增的拓扑连线后添加新增标识;
当前连线集合中,存在后连线集合中没有的拓扑连线时,在前连线集合中为该拓扑连线添加删除标识,转到S502b;
将比较并修改后的前连线集合作为新连线集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当搭建的交换机堆叠拓扑的类型为星型或线型时,所述堆叠拓扑连线集合生成模块的流程包括:遍历每条拓扑路径,根据遍历到的拓扑路径的每个下一跳所经过的交换机信息,生成该条拓扑路径中每对相邻的2台交换机的拓扑连线;将所有拓扑路径中的拓扑连线形成堆叠拓扑连线集合;
当搭建的交换机堆叠拓扑的类型为环型时,所述堆叠拓扑连线集合生成模块的流程包括:选择任意一台交换机,根据与该台交换机有关的拓扑路径的每个下一跳所经过的交换机信息,生成该条拓扑路径中每对相邻的2台交换机的拓扑连线,将所有拓扑路径中的拓扑连线形成堆叠拓扑连线集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拓扑信息获取模块获取的拓扑信息还包括:
堆叠拓扑类型信息,拓扑类型为环型、星型和线型中的一种;
主交换机的工作堆叠端口信息,工作堆叠端口信息为主交换机上正在工作的堆叠端口的索引集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参见本发明方法的S1至S3可知,本发明在交换机堆叠拓扑搭建完成后,能够自动生成堆叠拓扑成员集合和堆叠拓扑连线集合,进而使得客户端能够直接展现堆叠拓扑成员集合和堆叠拓扑连线集合,相当于展现2张表供操作人员查看和管理。因此,与现有技术中操作人员通过“在主交换机上管理多台从交换机”的方式,本发明能够使得操作人员通过堆叠拓扑成员集合和堆叠拓扑连线集合,直接查看和管理交换机堆叠拓扑的全局信息,不仅操作难度非常低,管理时简明易懂,而且工作效率较高,减小了误操作的概率。
进一步,参见本发明方法的S5可知,本发明在交换机堆叠拓扑发生变更时,能够及时根据变更前后的差异,生成新的标识差异状态的拓扑成员和拓扑连线集合;进而使得操作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发现的堆叠拓扑内发生的变化并采取应对措施,提升了用户体验。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适用性非常强,可以广泛应用在各厂家进行堆叠域内的拓扑管理,并支持目前主流的星型、线型和环型堆叠拓扑,非常适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堆叠交换机的拓扑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堆叠线型拓扑模型实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堆叠环形拓扑模型实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堆叠交换机的拓扑管理方法在执行前,需要搭建交换机堆叠拓扑(堆叠拓扑中包括1台主交换机和若干从交换机)完成,即网络管理系统能够和被管理的主交换机和从交换机正常通讯,搭建交换机堆叠拓扑为现有流程。
在此基础上,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堆叠交换机的拓扑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网络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网管)通过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在交换机堆叠拓扑的主交换机上获取拓扑信息,拓扑信息包括:
堆叠拓扑成员集合,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对应1台交换机信息,交换机信息包括交换机的ID、身份(例如主交换机或从交换机)、优先级和MAC地址;
主交换机的堆叠拓扑路径集合(即堆叠拓扑中与主交换机有关的所有拓扑路径信息),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对应1条与主交换机有关的拓扑路径信息,拓扑路径信息包括该条路径的起始堆叠端口索引(因为每条拓扑路径的起点均为主交换机,所以每条拓扑路径的起始堆叠端口索引必定为主交换机的工作堆叠端口的一个)、以及该条路径的每个下一跳所经过的交换机信息(交换机信息为交换机的ID和/或MAC地址)。
S2:网管根据堆叠拓扑路径集合,生成每条拓扑路径中每对相邻的2台交换机的拓扑连线,拓扑连线2端的节点为对应的2台交换机信息,根据所有拓扑连线形成堆叠拓扑连线集合。
S3:网管将堆叠拓扑成员集合和堆叠拓扑连线集合保存至数据库中,以供客户端进行展示。
S4:当之前搭建的交换机堆叠拓扑发生变更时(例如新增或删除从交换机),网管会收到主交换机发出的堆叠拓扑变更通知报文,此时按照S1和S2的步骤,生成堆叠拓扑变更后的堆叠拓扑成员集合和堆叠拓扑连线集合,转到S5。
S5:将堆叠拓扑变更后的堆叠拓扑成员集合定义为后成员集合,将堆叠拓扑变更后的堆叠拓扑连线集合定义为后连线集合;将堆叠拓扑变更前的堆叠拓扑成员集合定义为前成员集合,将堆叠拓扑变更前的堆叠拓扑连线集合定义为前连线集合。
网管根据后成员集合和前成员集合,形成标识有差异成员状态的新成员集合(以使得交换机发生变更时,操作人员能够直观的通过差异成员状态得知);根据后连线集合与前连线集合,形成标识有差异连线状态的新连线集合(以使得交换机的拓扑连线发生变更时,操作人员能够直观的通过差异连线状态得知);将数据库中保存的前连线集合替换为新连线集合,将保存的前成员集合替换为新成员集合,以供客户端进行差异展示(这样操作人员就能够从新成员和连线集合中得知交换机的变化信息)。
下面通过六个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方法。
实施例一、S1中的拓扑信息还包括堆叠拓扑类型信息,拓扑类型为环型、星型和线型中的一种。
实施例二、S1中的拓扑信息主交换机的工作堆叠端口信息,具体为主交换机上正在工作的堆叠端口的索引集合,端口的索引与堆叠端口对应,例如:数字3标识堆叠端口3。
实施例三、堆叠拓扑类型信息为星型或线型,S2的具体流程为:遍历每条拓扑路径,根据遍历到的拓扑路径的每个下一跳所经过的交换机信息,生成该条拓扑路径中每对相邻的2台交换机的拓扑连线;将所有拓扑路径中的拓扑连线形成堆叠拓扑连线集合。
例如:参见图2所示,主交换机A同从交换机B、C、D组成了线型堆叠拓扑结构(A、B、C、D即为交换机的ID),分别从主交换机A工作的堆叠端口1和端口2出发,形成了两条堆叠拓扑路径P1和P2,路径P1中记录了从端口1出发的堆叠拓扑路径,第0跳为A本身,第1跳为交换机C,第2跳为D;同理,路径P2中记录了从端口2出发的堆叠拓扑路径,第0跳为A本身,第1跳为交换机B。
此时P1和P2的起始堆叠端口、下一跳数和路径成员参见下表所示。
路径 起始堆叠端口索引 跳数 堆叠成员
P1 1 0 A
P1 1 1 C
P1 1 2 D
P2 2 0 A
P2 2 1 B
将P1和P2中每对相邻的2台交换机的拓扑连线,形成堆叠拓扑结构的堆叠拓扑连线集合,如下表:
Figure GDA0002779844640000101
Figure GDA0002779844640000111
实施例四、堆叠拓扑类型信息为环形,S2的具体流程为:选择任意一台交换机,根据与该台交换机有关的拓扑路径的每个下一跳所经过的交换机信息(环形只会有1条拓扑路径),生成该条拓扑路径中每对相邻的2台交换机的拓扑连线,将所有拓扑路径中的拓扑连线形成堆叠拓扑连线集合。
例如:参见图3所示,主交换机A同从交换机B、C组成了环型堆叠拓扑结构,以主交换机A工作的堆叠端口1为例,它形成了一条闭合的环形堆叠拓扑路径P(即总共只有1条拓扑路径),从端口1出发,第0跳为A本身,第1跳为交换机C,第2跳为B,第3跳为A本身,该路径如下表所示:
路径 起始堆叠端口索引 跳数 堆叠成员
P 1 0 A
P 1 1 C
P 1 2 B
P 1 3 A
将P中每对相邻的2台交换机的拓扑连线,形成堆叠拓扑结构的堆叠拓扑连线集合,如下表:
路径 拓扑连线
P (A,C)
P (C,B)
P (B,A)
实施例五、S5中网管根据后成员集合和前成员集合,形成标识有差异成员状态的新成员集合的具体流程为:
S501a:网管将后成员集合与前成员集合进行比较:
当前成员集合和后成员集合中,均存在MAC地址相同的交换机信息时,将后成员集合中的该交换机信息,同步至前成员集合中;例如前后成员集合中都包括MAC地址相同的交换机A,则在前成员集合中将交换机A的交换机信息,修改为后成员集合中的交换机A的交换机信息;
当后成员集合中,存在前成员集合中没有的交换机信息时,在前成员集合中新增该交换机信息、并在新增的交换机信息后添加新增标识,以便操作人员得知哪些交换机是新增的;
当前成员集合中,存在后成员集合中没有的交换机信息时,在前成员集合中为该交换机信息添加删除标识,以便操作人员得知哪些交换机是删除的。
S501b:网管将比较并修改后的前成员集合作为新成员集合。
实施例六、S5中所述根据后连线集合和前连线集合,形成标识有差异连线状态的新连线集合的具体流程为:
S502a:网管将后连线集合与前连线集合进行比较:
当前连接集合和后连线集合中,均存在2端MAC地址相同的拓扑连线时,将后连线集合中的该拓扑连线,同步至前连线集合中;
当后连线集合中,存在前连线集合中没有的拓扑连线时,在前连线集合中新增该拓扑连线、并在新增的拓扑连线后添加新增标识,以便操作人员得知哪些交换机是新增的;
当前连线集合中,存在后连线集合中没有的拓扑连线时,在前连线集合中为该拓扑连线添加删除标识,以便操作人员得知哪些交换机是删除的。
S502b:网管将比较并修改后的前连线集合作为新连线集合。
6、一种堆叠交换机的拓扑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设置于网关上的拓扑信息获取模块、堆叠拓扑连线集合生成模块、以及堆叠拓扑全局信息存储比较模块:
拓扑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在交换机堆叠拓扑搭建完成后,获取交换机堆叠拓扑的拓扑信息,向堆叠拓扑连线集合生成模块发送拓扑连线集合生成信号;拓扑信息包括:
堆叠拓扑成员集合,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对应1台交换机信息,交换机信息包括交换机的ID和MAC地址;
主交换机的堆叠拓扑路径集合,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对应1条与主交换机有关的拓扑路径信息,拓扑路径信息包括该条路径的起始堆叠端口索引、以及该条路径的每个下一跳所经过的交换机信息;所述起始堆叠端口索引为主交换机的所有工作堆叠端口中的一个,所述交换机信息为交换机的ID和/或MAC地址;
堆叠拓扑类型信息,拓扑类型为环型、星型和线型中的一种;
主交换机的工作堆叠端口信息,工作堆叠端口信息为主交换机上正在工作的堆叠端口的索引集合。
堆叠拓扑连线集合生成模块用于:收到拓扑连线集合生成信号后,根据堆叠拓扑路径集合,生成每条拓扑路径中每对相邻的2台交换机的拓扑连线,拓扑连线2端的节点为对应的2台交换机信息,根据所有拓扑连线形成堆叠拓扑连线集合,向堆叠拓扑全局信息存储比较模块,发送与叠拓扑成员集合和堆叠拓扑连线集合对应的存储信号。
当搭建的交换机堆叠拓扑的类型为星型或线型时,堆叠拓扑连线集合生成模块的流程包括:遍历每条拓扑路径,根据遍历到的拓扑路径的每个下一跳所经过的交换机信息,生成该条拓扑路径中每对相邻的2台交换机的拓扑连线;将所有拓扑路径中的拓扑连线形成堆叠拓扑连线集合;
当搭建的交换机堆叠拓扑的类型为环型时,堆叠拓扑连线集合生成模块的流程包括:选择任意一台交换机,根据与该台交换机有关的拓扑路径的每个下一跳所经过的交换机信息,生成该条拓扑路径中每对相邻的2台交换机的拓扑连线,将所有拓扑路径中的拓扑连线形成堆叠拓扑连线集合。
堆叠拓扑全局信息存储比较模块用于:首次收到存储信号时,将对应的叠拓扑成员集合和堆叠拓扑连线集合进行保存;
非首次收到存储信号时,将当前存储信号对应的叠拓扑成员集合定义为后成员集合,将当前存储信号对应的堆叠拓扑连线集合定义为后连线集合;将上次保存的堆叠拓扑成员集合定义为前成员集合,将上次保存的堆叠拓扑连线集合定义为前连线集合;根据后成员集合和前成员集合,形成标识有差异成员状态的新成员集合,将上次保存的前成员集合替换为新成员集合;根据后连线集合与前连线集合,形成标识有差异连线状态的新连线集合,将上次保存的前连线集合替换为新连线集合。
堆叠拓扑全局信息存储比较模块根据后成员集合和前成员集合,形成标识有差异成员状态的新成员集合的流程包括:
将后成员集合与前成员集合进行比较:
当前成员集合和后成员集合中,均存在MAC地址相同的交换机信息时,将后成员集合中的该交换机信息,同步至前成员集合中;
当后成员集合中,存在前成员集合中没有的交换机信息时,在前成员集合中新增该交换机信息、并在新增的交换机信息后添加新增标识;
当前成员集合中,存在后成员集合中没有的交换机信息时,在前成员集合中为该交换机信息添加删除标识;
将比较并修改后的前成员集合作为新成员集合。
堆叠拓扑全局信息存储比较模块根据后连线集合和前连线集合,形成标识有差异连线状态的新连线集合的流程包括:
将后连线集合与前连线集合进行比较:
当前连接集合和后连线集合中,均存在2端MAC地址相同的拓扑连线时,将后连线集合中的该拓扑连线,同步至前连线集合中;
当后连线集合中,存在前连线集合中没有的拓扑连线时,在前连线集合中新增该拓扑连线、并在新增的拓扑连线后添加新增标识;
当前连线集合中,存在后连线集合中没有的拓扑连线时,在前连线集合中为该拓扑连线添加删除标识,转到S502b;
将比较并修改后的前连线集合作为新连线集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在进行模块间通信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系统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进一步,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10)

1.一种堆叠交换机的拓扑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网管获取交换机堆叠拓扑的拓扑信息,拓扑信息包括:
堆叠拓扑成员集合,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对应1台交换机信息,交换机信息包括交换机的ID和MAC地址;
主交换机的堆叠拓扑路径集合,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对应1条与主交换机有关的拓扑路径信息,拓扑路径信息包括该条路径的起始堆叠端口索引、以及该条路径的每个下一跳所经过的交换机信息;所述起始堆叠端口索引为主交换机的所有工作堆叠端口中的一个,所述交换机信息为交换机的ID和/或MAC地址,转到S2;
S2:网管根据堆叠拓扑路径集合,生成每条拓扑路径中每对相邻的两台交换机的拓扑连线,拓扑连线两端的节点为对应的两台交换机信息,根据所有拓扑连线形成堆叠拓扑连线集合,转到S3;
S3:网管将堆叠拓扑成员集合和堆叠拓扑连线集合进行保存;
S4:当搭建的交换机堆叠拓扑发生变更时,按照S1和S2的步骤,生成堆叠拓扑变更后的堆叠拓扑成员集合和堆叠拓扑连线集合,转到S5;
S5:将堆叠拓扑变更后的堆叠拓扑成员集合定义为后成员集合,将堆叠拓扑变更后的堆叠拓扑连线集合定义为后连线集合;将堆叠拓扑变更前的堆叠拓扑成员集合定义为前成员集合,将堆叠拓扑变更前的堆叠拓扑连线集合定义为前连线集合;
网管根据后成员集合和前成员集合,形成标识有差异成员状态的新成员集合,将保存的前成员集合替换为新成员集合;根据后连线集合与前连线集合,形成标识有差异连线状态的新连线集合,将保存的前连线集合替换为新连线集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交换机的拓扑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S5中所述网管根据后成员集合和前成员集合,形成标识有差异成员状态的新成员集合的流程包括:
S501a:网管将后成员集合与前成员集合进行比较:
当前成员集合和后成员集合中,均存在MAC地址相同的交换机信息时,将后成员集合中的该交换机信息,同步至前成员集合中;
当后成员集合中,存在前成员集合中没有的交换机信息时,在前成员集合中新增该交换机信息、并在新增的交换机信息后添加新增标识;
当前成员集合中,存在后成员集合中没有的交换机信息时,在前成员集合中为该交换机信息添加删除标识,转到S501b;
S501b:网管将比较并修改后的前成员集合作为新成员集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交换机的拓扑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S5中所述根据后连线集合和前连线集合,形成标识有差异连线状态的新连线集合的流程包括:
S502a:网管将后连线集合与前连线集合进行比较:
当前连线 集合和后连线集合中,均存在两端MAC地址相同的拓扑连线时,将后连线集合中的该拓扑连线,同步至前连线集合中;
当后连线集合中,存在前连线集合中没有的拓扑连线时,在前连线集合中新增该拓扑连线、并在新增的拓扑连线后添加新增标识;
当前连线集合中,存在后连线集合中没有的拓扑连线时,在前连线集合中为该拓扑连线添加删除标识,转到S502b;
S502b:网管将比较并修改后的前连线集合作为新连线集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交换机的拓扑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S1中所述交换机堆叠拓扑的类型为星型或线型时,S2的流程包括:遍历每条拓扑路径,根据遍历到的拓扑路径的每个下一跳所经过的交换机信息,生成该条拓扑路径中每对相邻的两台交换机的拓扑连线;将所有拓扑路径中的拓扑连线形成堆叠拓扑连线集合;
当S1中所述交换机堆叠拓扑的类型为环型时,S2的流程包括:选择任意一台交换机,根据与该台交换机有关的拓扑路径的每个下一跳所经过的交换机信息,生成该条拓扑路径中每对相邻的两台交换机的拓扑连线,将所有拓扑路径中的拓扑连线形成堆叠拓扑连线集合。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堆叠交换机的拓扑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拓扑信息还包括:
堆叠拓扑类型信息,拓扑类型为环型、星型和线型中的一种;
主交换机的工作堆叠端口信息,工作堆叠端口信息为主交换机上正在工作的堆叠端口的索引集合。
6.一种堆叠交换机的拓扑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设置于网关上的拓扑信息获取模块、堆叠拓扑连线集合生成模块、以及堆叠拓扑全局信息存储比较模块:
拓扑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在交换机堆叠拓扑搭建完成后,获取交换机堆叠拓扑的拓扑信息,向堆叠拓扑连线集合生成模块发送拓扑连线集合生成信号;拓扑信息包括:
堆叠拓扑成员集合,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对应1台交换机信息,交换机信息包括交换机的ID和MAC地址;
主交换机的堆叠拓扑路径集合,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对应1条与主交换机有关的拓扑路径信息,拓扑路径信息包括该条路径的起始堆叠端口索引、以及该条路径的每个下一跳所经过的交换机信息;所述起始堆叠端口索引为主交换机的所有工作堆叠端口中的一个,所述交换机信息为交换机的ID和/或MAC地址;
堆叠拓扑连线集合生成模块用于:收到拓扑连线集合生成信号后,根据堆叠拓扑路径集合,生成每条拓扑路径中每对相邻的两台交换机的拓扑连线,拓扑连线两端的节点为对应的两台交换机信息,根据所有拓扑连线形成堆叠拓扑连线集合,向堆叠拓扑全局信息存储比较模块,发送与堆叠拓扑成员集合和堆叠拓扑连线集合对应的存储信号;
堆叠拓扑全局信息存储比较模块用于:首次收到存储信号时,将对应的堆叠拓扑成员集合和堆叠拓扑连线集合进行保存;
非首次收到存储信号时,将当前存储信号对应的堆叠拓扑成员集合定义为后成员集合,将当前存储信号对应的堆叠拓扑连线集合定义为后连线集合;将上次保存的堆叠拓扑成员集合定义为前成员集合,将上次保存的堆叠拓扑连线集合定义为前连线集合;根据后成员集合和前成员集合,形成标识有差异成员状态的新成员集合,将上次保存的前成员集合替换为新成员集合;根据后连线集合与前连线集合,形成标识有差异连线状态的新连线集合,将上次保存的前连线集合替换为新连线集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堆叠交换机的拓扑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叠拓扑全局信息存储比较模块根据后成员集合和前成员集合,形成标识有差异成员状态的新成员集合的流程包括:
将后成员集合与前成员集合进行比较:
当前成员集合和后成员集合中,均存在MAC地址相同的交换机信息时,将后成员集合中的该交换机信息,同步至前成员集合中;
当后成员集合中,存在前成员集合中没有的交换机信息时,在前成员集合中新增该交换机信息、并在新增的交换机信息后添加新增标识;
当前成员集合中,存在后成员集合中没有的交换机信息时,在前成员集合中为该交换机信息添加删除标识;
将比较并修改后的前成员集合作为新成员集合。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堆叠交换机的拓扑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叠拓扑全局信息存储比较模块根据后连线集合和前连线集合,形成标识有差异连线状态的新连线集合的流程包括:
将后连线集合与前连线集合进行比较:
当前连线 集合和后连线集合中,均存在两端MAC地址相同的拓扑连线时,将后连线集合中的该拓扑连线,同步至前连线集合中;
当后连线集合中,存在前连线集合中没有的拓扑连线时,在前连线集合中新增该拓扑连线、并在新增的拓扑连线后添加新增标识;
当前连线集合中,存在后连线集合中没有的拓扑连线时,在前连线集合中为该拓扑连线添加删除标识;
将比较并修改后的前连线集合作为新连线集合。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堆叠交换机的拓扑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搭建的交换机堆叠拓扑的类型为星型或线型时,所述堆叠拓扑连线集合生成模块的流程包括:遍历每条拓扑路径,根据遍历到的拓扑路径的每个下一跳所经过的交换机信息,生成该条拓扑路径中每对相邻的两台交换机的拓扑连线;将所有拓扑路径中的拓扑连线形成堆叠拓扑连线集合;
当搭建的交换机堆叠拓扑的类型为环型时,所述堆叠拓扑连线集合生成模块的流程包括:选择任意一台交换机,根据与该台交换机有关的拓扑路径的每个下一跳所经过的交换机信息,生成该条拓扑路径中每对相邻的两台交换机的拓扑连线,将所有拓扑路径中的拓扑连线形成堆叠拓扑连线集合。
10.如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堆叠交换机的拓扑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拓扑信息获取模块获取的拓扑信息还包括:
堆叠拓扑类型信息,拓扑类型为环型、星型和线型中的一种;
主交换机的工作堆叠端口信息,工作堆叠端口信息为主交换机上正在工作的堆叠端口的索引集合。
CN201810362574.1A 2018-04-20 2018-04-20 堆叠交换机的拓扑管理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86501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62574.1A CN108650118B (zh) 2018-04-20 2018-04-20 堆叠交换机的拓扑管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62574.1A CN108650118B (zh) 2018-04-20 2018-04-20 堆叠交换机的拓扑管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50118A CN108650118A (zh) 2018-10-12
CN108650118B true CN108650118B (zh) 2020-12-29

Family

ID=63746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62574.1A Active CN108650118B (zh) 2018-04-20 2018-04-20 堆叠交换机的拓扑管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5011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0738A (zh) * 2004-10-28 2006-05-10 阿尔卡特公司 具备自动建立机制的堆叠管理器协议
CN101110782A (zh) * 2007-08-28 2008-0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以太网交换机堆叠系统管理的方法
CN101141404A (zh) * 2007-10-16 2008-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堆叠系统拓扑管理方法及拓扑改变通知方法
CN101335716A (zh) * 2008-07-25 2008-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堆叠交换机分离或复合的方法及设备
CN104410527A (zh) * 2014-12-01 2015-03-11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拓扑检测方法、交换机及热堆叠系统
CN105471601A (zh) * 2014-08-20 2016-04-06 西安慧泽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主交换机对堆叠中的所有从交换机进行管理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19664B2 (en) * 2002-01-10 2008-01-15 Acct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Redundant link management switch for use in a stack of switches and method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0738A (zh) * 2004-10-28 2006-05-10 阿尔卡特公司 具备自动建立机制的堆叠管理器协议
CN101110782A (zh) * 2007-08-28 2008-0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以太网交换机堆叠系统管理的方法
CN101141404A (zh) * 2007-10-16 2008-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堆叠系统拓扑管理方法及拓扑改变通知方法
CN101335716A (zh) * 2008-07-25 2008-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堆叠交换机分离或复合的方法及设备
CN105471601A (zh) * 2014-08-20 2016-04-06 西安慧泽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主交换机对堆叠中的所有从交换机进行管理的方法
CN104410527A (zh) * 2014-12-01 2015-03-11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拓扑检测方法、交换机及热堆叠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分布式交换机跨网络堆叠的研究与实现;宋修军;《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2017021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50118A (zh) 2018-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27411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dentifying and processing changes to a network topology
CN108173691B (zh) 一种跨设备聚合的方法及装置
CN101616029B (zh) 一种实现网络拓扑发现的方法及系统
US2004008328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data awareness across multiple domains
CN111010329B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104824A (zh) 一种网络拓扑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1404822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932906A (zh) 基于snmp技术的数据中心网络拓朴结构发现方法及其拓朴结构发现系统
CN109547875A (zh) 一种fc交换网络任意端口接入设计方法
CN104092576A (zh) 一种网络拓扑计算方法和装置
CN105704033A (zh) 一种pon设备路由转发表管理的实现方法
CN108777723A (zh) Arl表管理系统
CN101729351B (zh) 拓扑信息的发现方法及系统、查询请求设备、待查询设备
US11050655B2 (en) Route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through cloud controller
CN104579979A (zh) 一种基于mac信息的网络拓扑发现方法
CN113285894B (zh) 基于可编程交换机的身份标识网络移动性控制方法及系统
WO2016177180A1 (zh) 一种OpenFlow交换机能力上报的方法及装置
CN107040423B (zh) 一种网络拓扑发现的方法及系统
US9413603B2 (en)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virtual network, and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CN108650118B (zh) 堆叠交换机的拓扑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4822101B (zh) Fabric网络同步端口诊断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US2003014507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ferring topology of a network
CN114257537B (zh) 基于多维度优先的网络拓扑自发现方法
CN114244763B (zh) 基于规则引擎的动态网络拓扑管理方法及其系统
US20160156480A1 (en) Switching devi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