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44333A - 一种球面连杆运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球面连杆运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44333A
CN108644333A CN201810589814.1A CN201810589814A CN108644333A CN 108644333 A CN108644333 A CN 108644333A CN 201810589814 A CN201810589814 A CN 201810589814A CN 108644333 A CN108644333 A CN 1086443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revolute pair
connect
link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8981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44333B (zh
Inventor
陈子明
高敏
卢杰
李萌
魏雪丹
李艳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sh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Yansh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sh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Yansh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58981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443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443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443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443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443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1/0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links or levers, with or without slides
    • F16H21/46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links or levers, with or without slides with movements in three dimensions
    • F16H21/54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links or levers, with or without slides with movements in three dimensions for conveying or interconverting 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mo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Manipulator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一种球面连杆运动装置,它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连杆之间通过转动副依次连接,第七连杆的一端与第三和第四连杆连接,另一端与第八连杆的一端连接,第八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和第二连杆连接,第九连杆一端与T形连杆一的一端连接,第九连杆的另一端与第十连杆的一端连接,第十连杆的另一端与T形连杆三和第十一连杆的一端连接,第十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十二连杆的一端连接,第十二连杆的另一端与T形连杆二的一端连接,第九连杆、第十连杆和三个运动副构成三自由度平面子链一,第十一连杆、第十二连杆和三个运动副构成三自由度平面子链二。本发明驱动方式简单,能够实现完全对称的运动,将每一个单元进行串联后,可得到运动范围更大的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球面连杆运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球面连杆装置。
背景技术
机构中各运动构件上的所有点都在同心球面上的运动机构称为球面机构。球面两自由度机构可以实现沿球面曲线的运动,可用于食品、药品的包装,工艺产品的加工,球形物体的检测等方面。
已有的球面两自由度连杆装置中,其输出运动是机构上一点在球面上的移动,而很多情况需要末端连杆在球面上具有灵活的运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运动过程中固定连杆和末端连杆始终关于中间平面保持对称、且末端连杆具有以球面连杆的球心为转动中心的沿球面曲线运动的二自由度球面连杆运动装置。
本发明包括十或十二个连杆以及连接它们的运动副,
第一种连接方式:
本发明包括十二个连杆以及连接它们的运动副,其中,第一连杆为固定连杆,其一端通过转动副一与第二连杆和第八连杆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二与T形连杆一和第三连杆的一端连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三与第四连杆和第七连杆的一端连接,第四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四与第五连杆的一端连接,第五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五与T形连杆二和第六连杆的一端连接,第六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六与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七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七与T形连杆三的一端和第八连杆的另一端连接。转动副一、二、三、四、五、六、七的轴线汇交于球面连杆的球心O;第九连杆的一端通过转动副八与T形连杆一的另一端连接,第九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九与第十连杆的一端连接,第十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十与T形连杆三的另一端和第十一连杆的一端连接,第十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十一与第十二连杆的一端连接,第十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十二与T形连杆二的另一端连接;第九连杆、第十连杆和转动副八、九、十构成三自由度平面子链一,第十一连杆、第十二连杆和转动副十、十一、十二构成三自由度平面子链二,并且转动副二、五、七的轴线与三自由度平面子链中的转动副轴线垂直。
所述三自由度平面子链由两个连杆和三个运动副连接而成,三个运动副中,一个运动副为转动副,另外两个运动副分别为转动副或移动副,且三自由度平面子链中转动副的轴线相互平行,移动副的移动中心线与转动副的轴线相互垂直。三自由度平面子链有以下7种组成形式:RRR、RPR、RRP、PRR、RPP、PRP、PPR,R代表转动副,P代表移动副。
第二种连接方式:
本发明包括十个连杆以及连接它们的运动副,其中,第一连杆为固定连杆,其一端通过转动副一与第二连杆和第八连杆的一端连接或与第二连杆的一端连接,第八连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部位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二与第十三连杆和第三连杆的一端连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三与第四连杆和第七连杆的一端连接或与第四连杆的一端连接,第七连杆的一端与第三连杆的一部位连接,第四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四与第五连杆的一端连接,第五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五与第六连杆和第十四连杆的一端连接,第六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六与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连接,第十四连杆的另一端通过弧形移动副一与第十三连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七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七与第八连杆的另一端和弧形滑块一的一端连接,弧形滑块一的另一端通过弧形移动副二与第十四连杆的一部位连接,转动副一、二、三、四、五、六、七的轴线相交于球面连杆的球心O。
上述两种连接方式中,第七连杆通过转动副十三与第四连杆的一部位连接,第八连杆通过转动副十四与第一连杆的一部位连接,要保证第四连杆上转动副三和转动副十三轴线间的夹角与第一连杆上转动副一和转动副十四轴线间的夹角相等;第十五连杆通过转动副十五与第三连杆的一部位连接,第十六连杆通过转动副十六与第二连杆的一部位连接,要保证第三连杆上转动副三和转动副十五轴线间的夹角与第二连杆上转动副一和转动副十六轴线间的夹角相等;转动副二、五、七的轴线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在同一平面内,此平面即为中间平面;机构的转动中心为各球面连杆的球心,所有点都在以某一点为球心的同心球面上的连杆即为球面连杆。第一和第四连杆、第二和第三连杆、第五和第六连杆、第七和第八连杆两端转动副轴线间夹角分别对应相等。
可以将上述两种连接方式中与第一连杆相连接的三个连杆中的第二连杆和第六连杆作为机构输入,第四连杆为末端连杆。
可以将多个上述两种连接方式中的机构进行连接,连接后可将机构的运动放大。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机构的固定连杆和末端连杆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关于中间平面对称,可以实现完全对称的运动;
2、末端连杆可以以位于对称平面上且过转动中心的任意直线为轴线进行连续转动,给机构的应用和控制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3、将多个单元进行连接后,最后一个单元末端连杆的运动和第一个单元末端连杆的运动形式相同,可以得到运动范围更大的结构,此种结构驱动方式简单并且能够实现中心控制的远程运动,在食品、药品的包装,工艺产品的加工,球形物体的检测等方面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8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9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0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第三连杆、4-第四连杆、5-第五连杆、6-第六连杆、7-第七连杆、8-第八连杆、9-第九连杆、10-第十连杆、11-第十一连杆、12-第十二连杆、13-第十三连杆、14-第十四连杆、15-第十五连杆、16-第十六连杆、17-第十七连杆、18-第十八连杆、19-第十一连杆、20-第二十连杆、21-第二十一连杆、J1-构件一、H1-弧形滑块一、H2-弧形滑块二、H3-弧形滑块三、T1-T形连杆一、T2-T形连杆二、T3-T形连杆三、M1-弧形移动副一、M2-弧形移动副二。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图1所示的球面连杆运动装置示意图中,第一连杆1为固定连杆,其一端通过转动副一R1与第二连杆2和第八连杆8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二R2与T形连杆一T1和第三连杆3的一端连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三R3与第四连杆4和第七连杆7的一端连接,第四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四R4与第五连杆5的一端连接,第五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五R5与T形连杆二T2和第六连杆6的一端连接,第六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六R6与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七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七R7与T形连杆三T3的一端和第八连杆8的另一端连接,转动副一、二、三、四、五、六、七的轴线汇交于球面连杆的球心O;T形连杆一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八R8与第九连杆9的一端连接,第九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九R9与第十连杆10的一端连接,第十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十R10与T形连杆三的另一端和第十一连杆11的一端连接,第十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十一R11与第十二连杆12的一端连接,第十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十二R12与T形连杆二的另一端连接;第九连杆、第十连杆和转动副八、九、十构成三自由度平面子链一,第十一连杆、第十二连杆和转动副十、十一、十二构成三自由度平面子链二;两个三自由度平面子链中转动副的轴线相互平行;转动副二、五、七的轴线与两个三自由度平面子链中的转动副轴线垂直,第一和第四连杆、第二和第三连杆、第五和第六连杆、第七和第八连杆两端转动副轴线间的夹角分别对应相等,并且上述转动副二、五、七的轴线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在同一平面内。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第一连杆1为固定连杆,其一端通过转动副一R1与第二连杆2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二R2与T形连杆一T1和第三连杆3的一端连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三R3与第四连杆4的一端连接,第四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四R4与第五连杆5的一端连接,第五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五R5与T形连杆二T2和第六连杆6的一端连接,第六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六R6与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七连杆7的一端通过转动副十三R13与第四连杆的一部位连接,第七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七R7与T形连杆三T3和第八连杆8的一端连接,第八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十四R14与第一连杆的一部位连接。转动副一、二、三、四、五、六、七、十三、十四的轴线相交于球面连杆的球心O;T形连杆一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八R8与第九连杆9的一端连接,第九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九R9与第十连杆10的一端连接,第十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十R10与T形连杆三的另一端和第十一连杆11的一端连接,第十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十一R11与第十二连杆12的一端连接,第十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十二R12与T形连杆二的另一端连接。第九连杆、第十连杆和转动副八、九、十构成三自由度平面子链一,第十一连杆、第十二连杆和转动副十、十一、十二构成三自由度平面子链二,两个三自由度平面子链中的转动副轴线互相平行;转动副二、五、七的轴线与两个三自由度平面子链中的转动副轴线垂直,第一和第四连杆、第二和第三连杆、第五和第六连杆、第七和第八连杆两端转动副轴线间的夹角分别对应相等,第四连杆上转动副三和转动副十三轴线间的夹角与第一连杆上转动副一和转动副十四轴线间的夹角相等,并且上述转动副二、五、七的轴线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在同一平面内。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第十五连杆15的一端通过转动副十五R15与第三连杆3的一部位连接,第十五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十六R16与T形连杆三T3和第十六连杆16的一端连接,第十六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十六R16与第二连杆2的一部位连接,其它部件与连接关系与实施例2相同。转动副一、二、三、四、五、六、七、十五、十六的轴线相交于球面连杆的球心O;第九连杆、第十连杆和转动副八、九、十构成三自由度平面子链一,第十一连杆、第十二连杆和转动副十、十一、十二构成三自由度平面子链二,两个三自由度平面子链中的转动副轴线互相平行;转动副二、五、七的轴线与两个三自由度平面子链中的转动副轴线垂直,第一和第四连杆、第二和第三连杆、第五和第六连杆、第十五和第十六连杆两端转动副轴线间的夹角分别对应相等,第三连杆上转动副三和转动副十五轴线间的夹角与第二连杆上转动副一和转动副十六轴线间的夹角相等,并且上述转动副二、五、七的轴线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在同一平面内。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第一连杆1为固定连杆,其一端通过转动副一R1与第二连杆2和第八连杆8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二R2与T形连杆一T1和第三连杆3的一端连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三R3与第四连杆4和第七连杆7的一端连接,第四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四R4与第五连杆5的一端连接,第五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五R5与构件一J1和第六连杆6的一端连接,第六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六R6与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七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七R7与T形连杆三T3的一端和第八连杆8的另一端连接,转动副一、二、三、四、五、六、七的轴线相交于球面连杆的球心O;T形连杆一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八R8与第九连杆9和第十一连杆11的一端连接,第九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九R9与第十连杆10的一端连接,第十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十R10与T形连杆三的另一端连接,第十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十一R11与第十二连杆12的一端连接,第十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移动副一P1与构件一的另一端连接,第九连杆、第十连杆和转动副八、九、十构成三自由度平面子链一,第十一连杆、第十二连杆和转动副八、十一、移动副一构成三自由度平面子链二。三自由度平面子链一中转动副轴线相互平行;三自由度平面子链二中的转动副轴线相互平行,转动副轴线和移动副移动中心线相互垂直。转动副二、五、七的轴线与两个三自由度平面子链中的转动副轴线垂直,第一和第四连杆、第二和第三连杆、第五和第六连杆、第七和第八连杆两端转动副轴线间的夹角分别对应相等,并且上述转动副二、五、七的轴线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在同一平面内。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第一连杆1为固定连杆,其一端通过转动副一R1与第二连杆2和第八连杆8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二R2与T形连杆一T1和第三连杆3的一端连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三R3与第四连杆4和第七连杆7的一端连接,第四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四R4与第五连杆5的一端连接,第五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五R5与T形连杆二T2和第六连杆6的一端连接,第六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六R6与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七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七R7与T形连杆三T3的一端和第八连杆8的另一端连接,转动副一、二、三、四、五、六、七的轴线相交于球面连杆的球心O;T形连杆一的一端通过转动副八R8与第九连杆9的一端连接,第九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移动副二P2与第十连杆10的一端连接,第十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十二R12与T形连杆二的另一端连接,T形连杆三的另一端过转动副十R10与第十一连杆11的一端连接,第十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十一R11与第十二连杆12的一端连接,第十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十二与T形连杆二的另一端连接。第九连杆、第十连杆和转动副八、十二、移动副二构成三自由度平面子链一,第十一连杆、第十二连杆和转动副十、十一、十二构成三自由度平面子链二。三自由度平面子链一中转动副轴线相互平行,转动副轴线和移动副移动中心线相互垂直。三自由度平面子链二中的转动副轴线相互平行。转动副二、五、七的轴线与两个三自由度平面子链中的转动副轴线垂直,第一和第四连杆、第二和第三连杆、第五和第六连杆、第七和第八连杆两端转动副轴线间的夹角分别对应相等,并且上述转动副二、五、七的轴线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在同一平面内。
实施例6
如图6所示,第一连杆1为固定连杆,其一端通过转动副一R1与第二连杆2和第八连杆8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二R2与T形连杆一T1和第三连杆3的一端连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三R3与第四连杆4和第七连杆7的一端连接,第四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四R4与第五连杆5的一端连接,第五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五R5与T形连杆二T2和第六连杆6的一端连接,第六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六R6与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七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七R7与T形连杆三T3的一端和第八连杆8的另一端连接,转动副一、二、三、四、五、六、七的轴线相交于球面连杆的球心O;T形连杆一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八R8与第九连杆9的一端连接,第九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移动副三P3与第十连杆10的一端连接,第十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十R10与T形连杆三的另一端和第十一连杆11的一端连接,第十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移动副四P4与第十二连杆12的一端连接,第十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十二R12与T形连杆二的另一端连接。第九连杆、第十连杆和转动副八、十、移动副三构成三自由度平面子链一,第十一连杆、第十二连杆和转动副十、十二、移动副四构成三自由度平面子链二,两个三自由度面子链中转动副轴线相互平行,转动副轴线与移动副轴移动中心线相互垂直。转动副二、五、七的轴线与两个三自由度平面子链中的转动副轴线垂直,第一和第四连杆、第二和第三连杆、第五和第六连杆、第七和第八连杆两端转动副轴线间的夹角分别对应相等,并且上述转动副二、五、七的轴线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在同一平面内。
实施例7
如图7所示,第一连杆1为固定连杆,其一端通过转动副一R1与第二连杆2和第八连杆8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二R2与第三连杆3和第十三连杆13的一端连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三R3与第四连杆4和第七连杆7的一端连接,第四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四R4与第五连杆5的一端连接,第五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五R5与第六连杆6和第十四连杆14的一端连接,第六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六R6与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连接,第十四连杆的另一端通过弧形移动副一M1与第十三连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七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七R7与第八连杆的另一端和弧形滑块一H1的一端连接,弧形滑块一的另一端通过弧形移动副二M2与第十四连杆的一部位连接,转动副一、二、三、四、五、六、七的轴线相交于球面连杆的球心O;第一和第四连杆、第二和第三连杆、第五和第六连杆、第七和第八连杆两端转动副轴线间的夹角分别对应相等,并且上述转动副二、五、七的轴线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在同一平面内。
实施例8
如图8所示,第一连杆1为固定连杆,其一端通过转动副一R1与第二连杆2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二R2与第三连杆3和第十三连杆13的一端连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三R3与第四连杆4的一端连接,第四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四R4与第五连杆5的一端连接,第五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五R5与第六连杆6和第十四连杆14的一端连接,第六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六R6与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连接,第十四连杆的另一端通过弧形移动副一M1与第十三连杆的另一端连接,第十五连杆15的一端通过转动副十五R15与第三连杆的一部位连接,第十五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七R7与第十六连杆16和弧形滑块一H1的一端连接,第十六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十六R16与第二连杆的一部位连接,弧形滑块一的另一端通过弧形移动副二M2与第十四连杆的一部位连接,转动副一、二、三、四、五、六、七、十五、十六的轴线相交于球面连杆的球心O;第一和第四连杆、第二和第三连杆、第五和第六连杆、第十五和第十六连杆两端转动副轴线间的夹角分别对应相等,第三连杆上转动副三和转动副十五轴线间的夹角与第二连杆上转动副一和转动副十六轴线间的夹角相等,并且上述转动副二、五、七的轴线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在同一平面内。
实施例9
如图9所示,第七连杆7的一端通过转动副十三R13与第四连杆4的一部位连接,第十三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七R7与第八连杆8和弧形滑块一H1的一端连接,第八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十四R14与第一连杆1的一部位连接,其它部件与连接关系与实施例8相同。转动副一、二、三、四、五、六、七、十三、十四的轴线相交于球面连杆的球心O;第一和第四连杆、第二和第三连杆、第五和第六连杆、第七和第八连杆两端转动副轴线间的夹角分别对应相等,第四连杆上转动副三和转动副十三轴线间的夹角与第一连杆上转动副一和转动副十四轴线间的夹角相等,并且上述转动副二、五、七的轴线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在同一平面内。
实施例10
如图10所示,将第十九连杆19代替原来的第一连杆作为固定连杆,实施例5所述球面机构可以看作一个单元,将第一单元Ⅰ和第二单元Ⅱ进行连接,其中第十七连杆17通过第一单元的转动副二R2与第一单元的第二连杆2、第三连杆3和T形连杆一T1的一端连接,第十七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十七R17与第十八连杆18和弧形滑块二H2的一端连接,该弧形滑块二的另一端通过弧形移动副三M3与第二单元的第十九连杆19的一端连接,第十八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单元的转动副二R2与第二单元的第二连杆2、第三连杆3和T形连杆一T1的一端连接,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十八R18与第一单元的第三连杆、第七连杆7和第二单元第八连杆8的一端以及第二单元的第十九连杆的一部位连接;第二十连杆20的一端通过第一单元的转动副五R5与第一单元的第五连杆5、第六连杆6和T形连杆二T2的一端连接,第二十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二十R20与第二十一连杆21和弧形滑块三H3的一端连接,该弧形滑块三的另一端通过弧形移动副四M4与第二单元的第十九连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十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单元的转动副五R5与第二单元的第五连杆5、第六连杆6和T形连杆二T2连接,该第六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十九R19与第一单元的第五连杆的另一端和第二单元的第十九连杆的另一部位连接。第十七连杆和第十八连杆、第二十连杆和第二十一连杆两端转动副轴线间的夹角分别对应相等。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Ⅲ的连接方式与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连接方式相同,接下来每个单元的连接方式都与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连接方式相同。

Claims (10)

1.一种球面连杆运动装置,它包括十二个连杆以及连接它们的运动副,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杆为固定连杆,其一端通过或转动副一与第二连杆和第八连杆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二与T形连杆一和第三连杆的一端连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三与第四连杆和第七连杆的一端连接,第四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四与第五连杆的一端连接,第五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五与T形连杆二和第六连杆的一端连接,第六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六与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七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七与T形连杆三的一端和第八连杆的另一端连接。转动副一、二、三、四、五、六、七的轴线汇交于球面连杆的球心O;第九连杆的一端通过转动副八与T形连杆一的另一端连接,第九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九与第十连杆的一端连接,第十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十与T形连杆三的另一端和第十一连杆的一端连接,第十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十一与第十二连杆的一端连接,第十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十二与T形连杆二的另一端连接;第九连杆、第十连杆和转动副八、九、十构成三自由度平面子链一,第十一连杆、第十二连杆和转动副十、十一、十二构成三自由度平面子链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面连杆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自由度平面子链由两个连杆和三个运动副连接而成,三个运动副中,一个运动副为转动副,另外两个运动副分别为转动副或移动副,且三自由度平面子链中转动副的轴线相互平行,移动副的移动中心线与转动副的轴线相互垂直;三自由度平面子链有以下7种组成形式:RRR、RPR、RRP、PRR、RPP、PRP、PPR,R代表转动副,P代表移动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面连杆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副二、五、七的轴线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在同一平面内,此平面即为中间平面,并且转动副二、五、七的轴线与三自由度平面子链中的转动副轴线垂直;机构的转动中心为各球面连杆的球心,所有点都在以某一点为球心的同心球面上的连杆即为球面连杆。第一和第四连杆、第二和第三连杆、第五和第六连杆、第七和第八连杆两端转动副轴线间夹角分别对应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球面连杆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连杆通过转动副十三与第四连杆的一部位连接,第八连杆通过转动副十四与第一连杆的一部位连接,要保证第四连杆上转动副三和转动副十三轴线间的夹角与第一连杆上转动副一和转动副十四轴线间的夹角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面连杆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五连杆通过转动副十五与第三连杆的一部位连接,第十六连杆通过转动副十六与第二连杆的一部位连接,要保证第三连杆上转动副三和转动副十五轴线间的夹角与第二连杆上转动副一和转动副十六轴线间的夹角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面连杆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多个上述机构进行连接,连接后机构的运动将放大。
7.一种球面连杆运动装置,它包括十个连杆以及连接它们的运动副,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杆为固定连杆,其一端通过转动副一与第二连杆和第八连杆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二与第十三连杆和第三连杆的一端连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三与第四连杆和第七连杆的一端连接,第四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四与第五连杆的一端连接,第五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五与第六连杆和第十四连杆的一端连接,第六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六与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连接,第十四连杆的另一端通过弧形移动副一与第十三连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七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七与第八连杆的另一端和弧形滑块一的一端连接,弧形滑块一的另一端通过弧形移动副二与第十四连杆的一部位连接,弧形移动副一、二的移动中心线为位于中间平面上且以转动中心为圆心的弧线,转动副一、二、三、四、五、六、七的轴线相交于球面连杆的球心O;第一和第四连杆、第二和第三连杆、第五和第六连杆、第七和第八连杆两端转动副轴线间的夹角分别对应相等,并且上述转动副二、五、七的轴线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在同一平面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球面连杆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连杆通过转动副十三与第四连杆的一部位连接,第八连杆通过转动副十四与第一连杆的一部位连接,要保证第四连杆上转动副三和转动副十三轴线间的夹角与第一连杆上转动副一和转动副十四轴线间的夹角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球面连杆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五连杆通过转动副十五与第三连杆的一部位连接,第十六连杆通过转动副十六与第二连杆的一部位连接,要保证第三连杆上转动副三和转动副十五轴线间的夹角与第二连杆上转动副一和转动副十六轴线间的夹角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球面连杆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多个上述机构进行连接,连接后机构的运动将放大。
CN201810589814.1A 2018-06-08 2018-06-08 一种球面连杆运动装置 Active CN1086443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89814.1A CN108644333B (zh) 2018-06-08 2018-06-08 一种球面连杆运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89814.1A CN108644333B (zh) 2018-06-08 2018-06-08 一种球面连杆运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44333A true CN108644333A (zh) 2018-10-12
CN108644333B CN108644333B (zh) 2023-10-27

Family

ID=63752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89814.1A Active CN108644333B (zh) 2018-06-08 2018-06-08 一种球面连杆运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4433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02551A (zh) * 2019-07-04 2019-09-06 燕山大学 一种二自由度球面运动连杆机构
CN110202552A (zh) * 2019-07-04 2019-09-06 燕山大学 一种二自由度平面连杆运动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6628A (zh) * 2012-09-27 2013-01-30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四自由度全解耦并联机器人机构
CN103115120A (zh) * 2013-02-27 2013-05-22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球面滚动机构
CN106133395A (zh) * 2014-03-31 2016-11-16 Ntn株式会社 平行连杆机构和连杆操动装置
CN107351068A (zh) * 2017-08-28 2017-11-17 燕山大学 一种二自由度平面运动并联机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6628A (zh) * 2012-09-27 2013-01-30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四自由度全解耦并联机器人机构
CN103115120A (zh) * 2013-02-27 2013-05-22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球面滚动机构
CN106133395A (zh) * 2014-03-31 2016-11-16 Ntn株式会社 平行连杆机构和连杆操动装置
CN107351068A (zh) * 2017-08-28 2017-11-17 燕山大学 一种二自由度平面运动并联机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02551A (zh) * 2019-07-04 2019-09-06 燕山大学 一种二自由度球面运动连杆机构
CN110202552A (zh) * 2019-07-04 2019-09-06 燕山大学 一种二自由度平面连杆运动装置
CN110202551B (zh) * 2019-07-04 2021-03-30 燕山大学 一种二自由度球面运动连杆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44333B (zh) 2023-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26671C (zh) 并联机器人连接分支结构及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机构
CN108644333A (zh) 一种球面连杆运动装置
CN208629442U (zh) 一种球面运动并联机构
CN105082113A (zh) 一种完全各向同性两移两转并联机器人机构
CN107139166B (zh) 具有三转一移性质的广义解耦并联机构
CN107175654B (zh) 一种具有两转动两移动的结构冗余并联机构
CN112975916B (zh) 两转一移并联机构、其末端位姿确定方法及应用
CN106493713B (zh) 一种平面两自由度并联机构
CN104875193A (zh) 一种1t&(1t2r)&1r完全各向同性混联机器人机构
CN109191988A (zh) 3-prs+3-rrr型六自由度运动模拟器执行机构
CN104875187A (zh) 一种(2t1r)&(2r)双动平台解耦混联机器人机构
CN107351068A (zh) 一种二自由度平面运动并联机构
CN107263448A (zh) 一种非对称三平移空间并联机构操作手
CN107520835A (zh) 变胞并联机构
CN109079761B (zh) 一种含闭环支链的两转一移的并联机器人
CN104875191A (zh) 一种(3t)&(2r)完全解耦混联机器人机构
CN107398925A (zh) 一种平面连杆运动装置
CN108608418A (zh) 一种球面运动并联机构
CN107243888A (zh) 一种非对称三平移空间并联操作手
CN108000495B (zh) 一种具有大摆角的两转动一移动冗余驱动并联机构
CN102114599B (zh) 用于虚轴机床和机器人的解耦三转动并联机构
CN110202551A (zh) 一种二自由度球面运动连杆机构
CN112171648B (zh) 两自由度球面运动并联机构
CN207344579U (zh) 四分支三自由度各向同性平面并联机器人机构
CN206825461U (zh) 一种大工作空间球面三自由度机器人腕关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