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33712A - 一种自循环气雾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循环气雾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33712A
CN108633712A CN201710172431.XA CN201710172431A CN108633712A CN 108633712 A CN108633712 A CN 108633712A CN 201710172431 A CN201710172431 A CN 201710172431A CN 108633712 A CN108633712 A CN 1086337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ivation
pipeline
liquid
loopa
sel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7243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松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Health Tatsu Tatsu Tatsu Enterprise Management LP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Health Tatsu Tatsu Tatsu Enterprise Management L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Health Tatsu Tatsu Tatsu Enterprise Management LP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Health Tatsu Tatsu Tatsu Enterprise Management LP
Priority to CN20171017243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33712A/zh
Publication of CN1086337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337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1/00Soilless cultivation, e.g. hydropon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1/00Soilless cultivation, e.g. hydroponics
    • A01G31/02Special apparatu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1/00Soilless cultivation, e.g. hydroponics
    • A01G2031/006Soilless cultivation, e.g. hydroponics with means for recycling the nutritive solu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ydropon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循环气雾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至少一个弥雾管道设置在至少一个栽培支撑体内部,供液管道、弥雾管道、栽培支撑体、回流管道、自动加液器以及容纳池形成密闭的循环空间,所述弥雾管道上设置有多个喷雾部,所述栽培支撑体上设置有多个栽培部;b.将栽培对象置于所述栽培部中;c.通过供液管道将液体输送到所述弥雾管道并通过所述喷雾部喷出,所述喷雾部喷出液体后所剩余的残液收集到所述栽培支撑体内,再通过回流管道将残液回流本发明实现了气雾栽培的大面积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自循环气雾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是无土栽培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自循环气雾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的无土栽培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栽培技术,由于无土栽培比有土栽培具有许多优点,因此近几年来无土栽培面积发展呈直线上升趋势。无土栽培中用人工配制的培养液,供给植物矿物营养的需要。无土栽培是一种不用天然土壤而采用含有植物生长发育必需元素的营养液来提供营养,使植物正常完成整个生命周期的栽培技术。在无土栽培技术中,能否为植物供给比例协调、适量的营养液,是栽培成功的关键。
一般无土栽培的类型主要有水培、雾培和基质培三大类。水培是指植物根系直接与营养液接触,不用基质的栽培方法,水培是将植物根系浸入营养液中生长,这种方式会出现缺氧现象,影响根系呼吸,严重时造成料根死亡。
基质栽培是无土栽培中推广面积最大的一种方式。它是将作物的根系固定在有机或无机的基质中,通过滴灌或细流灌溉的方法,供给作物营养液。栽培基质可以装入塑料袋内,或铺于栽培沟或槽内。基质栽培的营养液是不循环的,称为开路系统,这可以避免病害通过营养液的循环而传播。
雾培又称气增或雾气培,它是将营养液压缩成气雾状而直接喷到作物的根系上,根系悬挂于容器的空间内部,通常采用聚丙烯泡沫板,其上按一定距离钻孔,于孔中栽培作物,两块泡沫板斜搭成三角形,形成空间,供液管道在三角形空间内通过,向悬垂下来的根系上喷雾。一般每间隔2-3分钟喷雾几秒钟,营养液循环利用,同时保证作物根系有充足的氧气。但此方法设备费用太高,需要消耗大量电能,且不能停电,没有缓冲的余地,目前限于科学研究应用,未进行大面积生产。
以上三种无土栽培方式中,如果气雾栽培是最为适应当今社会的栽培技术,其原因在于,首先气雾栽培可以节约用水,其能够实现精准培育的目的;其次,气雾栽培能够使植物更好的吸收喷雾中的营养成分,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再次,气雾栽培喷出的液体喷雾均有流动性,不易滋生细菌。但现有技术中,气雾栽培大都用于小型化的实验室培育,缺乏一套规模化生产的完整流程,同时还存在成本过高的问题,其原因也在与无法标准化批量生产相关配件,目前需要一种成本可控同时能够规模化操作的自循环气雾栽培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循环气雾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至少一个弥雾管道设置在至少一个栽培支撑体内部,供液管道、弥雾管道、栽培支撑体、回流管道、自动加液器以及容纳池形成密闭的循环空间,所述弥雾管道上设置有多个喷雾部,所述栽培支撑体上设置有多个栽培部;
b.将栽培对象置于所述栽培部中;
c.通过供液管道将液体输送到所述弥雾管道并通过所述喷雾部喷出,所述喷雾部喷出液体后所剩余的残液收集到所述栽培支撑体内,再通过回流管道将残液回流。
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所述弥雾管道通过以下任一方式设置在所述栽培支撑体内部:
-所述栽培支撑体为栽培管道,一个所述弥雾管道设置在一个所述栽培管道中;或者
-所述栽培支撑体为栽培架,至少一个所述弥雾管道设置在一个所述栽培架中。
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所述栽培支撑体为栽培管道,所述弥雾管道的中轴线与所述栽培管道的中轴线重叠或者错开。
优选地,所述喷雾部与所述栽培部按照如下任一方式设置:
-所述喷雾部与所述栽培部相对设置;
-所述喷雾部与所述栽培部相互错开设置;
-一个所述喷雾部与对应一个所述栽培部。
优选地,所述步骤b包括如下步骤:
b1.将所述栽培对象置于多孔基质中,所述多孔基质的形状、尺寸与所述栽培部的形状、尺寸匹配;
b2.将所述多孔基质嵌入到所述栽培部中。
优选地,所述多孔基质为海绵或者蜂窝营养块。
优选地,所述步骤c中,所述液体采用间歇循环喷雾的方式从所述喷雾部中喷出。
优选地,所述自动加液器与所述容纳池连通,所述步骤c通过如下任一方式实现:
-所述液体直接来源于所述自动加液器且所述残液回流至所述容纳池;
-所述液体直接来源于所述容纳池且所述残液回流至所述自动加液器。
优选地,所述步骤c中,向所述栽培部喷射所述液体或者向所述栽培对象的根部喷射所述液体,并通过所述栽培支撑体收集残液。
优选地,所述步骤c中,所述液体经过过滤、除菌再通过所述供液管道输送到所述弥雾管道中。
优选地,所述步骤c中,根据环境温度将所述液体加热或者降温后经所述供液管道输送到所述弥雾管道中。
优选地,所述步骤c通过以下任一方式实现:
-通过重力引流的方式完成回流;或者
-通过动力输送的方式完成回流。
优选地,所述栽培支撑体包括栽培架和残液收集装置,所述残液收集装置与容纳池或自动加液器形成高度落差,通过重力引流的方式将残液经回流管道输送到容纳池或自动加液器中。
优选地,所述喷雾部为如下任一种:
-分布在所述弥雾管道外表面的多个微孔组成;
-设置在所述弥雾管道外表面的至少一个喷头组成;
-设置在所述弥雾管道外表面的至少一个喷头组成,且所述喷头上加装雾化装置。
优选地,所述喷雾部为所述弥雾管道外表面的多个微孔,且多个所述喷孔的分布形状与所述栽培对象根部形状相适应。
优选地,所述栽培对象为幼苗、种子或者外植体
本发明通过弥雾管道配合栽培支撑体完成对栽培对象的营养供给,供液管道、弥雾管道、栽培支撑体、回流管道、自动加液器以及容纳池可以通过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方式制造并形成自循环体系,按照标准流程快速完成搭建,实现了气雾栽培的大面积生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自循环气雾栽培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又一种自循环气雾栽培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又一种自循环气雾栽培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实现多液体自循环气雾栽培方法的典型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自循环气雾栽培方法的流程图,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执行步骤S101,将至少一个弥雾管道设置在至少一个栽培支撑体内部,供液管道、弥雾管道、栽培支撑体、回流管道、自动加液器以及容纳池形成密闭的循环空间,所述弥雾管道上设置有多个喷雾部,所述栽培支撑体上设置有多个栽培部。具体地,供液管道密封连接弥雾管道且供液管道密封连接容纳池或者自动加液器,供液管道固定在栽培支撑体内部,栽培支撑体密封连接回流管道,容纳池与自动加液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弥雾管道的形状可以圆形、方形或者其它多边形,所述弥雾管道可以通过挤出成型或者注塑成型工艺制成,所述喷雾部可以在制作所述弥雾管道的过程中一体成型,也可以在所述弥雾管道制作完毕后另行加工形成。例如所述喷雾部是所述弥雾管道外表面的多个微孔,所述微孔直径在0.1-0.3mm之间,所述微孔可以在所述弥雾管道制作完毕后,通过打孔工艺在所述弥雾管道上形成,还可以在注塑成型过程中一体成型。又例如,所述喷雾部是设置在所述弥雾管道外表面的至少一个喷头组成,所述弥雾管道制作完毕后,在所述弥雾管道管壁上制作安装孔并将所述喷头安装到所述安装孔中,优选地所述喷头上还可以加装雾化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相比于所述喷头,多个微孔形成的所述喷雾部更有利于批量化生产,更易于实现规模化实施,进而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同时,相比于所述喷头,多个微孔的制作成本也很低,而且可以实现不同的变化,优选地,多个所述微孔的分布形状与所述栽培对象根部形状相适应,例如,多个所述微孔可以分不成圆形、梅花形、蜂窝型等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形状,最为优选地,多个所述微孔分布为十字形,一方面十字形分布最容易加工,另一方面十字形分布可以适用于大多数的栽培对象,而且更容易控制喷雾量,节省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栽培支撑体可以是管道也可以是支撑架,例如,所述栽培支撑体为栽培管道,其具体形状可以圆形、方形或者其它多边形,所述栽培管道的形状可以与所述弥雾管道的形状相同或者不同,又例如,所述栽培支撑体可以是支撑架,可以将塑料薄膜覆盖在支架龙骨上形成,支架龙骨可以是木质或者塑料型材搭建而成。相应地,所述栽培部可以直接形成在所述栽培管道或者所述塑料薄膜上。
进一步地,执行步骤S102,将栽培对象置于所述栽培部中。所述栽培对象为幼苗、种子或者外植体。具体地,若为所述幼苗,则可以事先完成育苗步骤,之后将育苗成功的幼苗置于所述栽培部中;若为所述种子,则将种子经过精选、晒种、浸种、拌种、催芽等处理步骤后再置于所述栽培部中;若为所述外植体,则将植物组织培养中作为离体培养材料的器官或组织的片段置于所述栽培部中。更为具体地,所述栽培部还可以设置有固定部,以使所述栽培对象保持相对稳定,例如所述固定部可以是卡槽、夹具或支架,所述栽培对象置于卡槽、夹具或支架中。
进一步地,执行步骤S103,通过供液管道将液体输送到所述弥雾管道并通过所述喷雾部喷出,所述喷雾部喷出液体后所剩余的残液收集到所述栽培支撑体内,再通过回流管道将残液回流。具体地,所述供液管道通过动力抽取的方式向所述弥雾管道输送液体,即通过加压的方式向所述弥雾管道输送液体,以使所述液体能够通过所述喷雾部喷出,例如可以通过水泵将所述液体输送到所述弥雾管道中,优选地使用专用的水泵对应每一种液体,例如液体种类为两种,则使用两台水泵。更为具体地,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水泵喷射液体的方式,例如通过控制器控制水泵采用间歇循环喷雾的方式从所述喷雾部中喷出,即通过控制器控制水泵工作一定时间后即暂停喷雾,暂停一定时间后再进行喷雾。更为具体地,所述液体可以来源于自动加液器也可以来源于容纳池,例如,所述液体来源于自动加液器,则自动加液器配备有动力泵,自动加液器直接通过加压的方式向供液管道输送液体,之后自动加液器还可以根据自动从容纳池中汲取液体以补充消耗;又例如,所述液体来源于容纳池,则在容纳池和供液管道之间设置专用的水泵,通过水泵将容纳池中的液体抽入供液管道中并加压输送,而所述自动加液器可以根据容纳池中液位的下降情况适时补充液体。相应地,若所述液体直接来源于所述自动加液器且所述残液回流至所述容纳池;若所述液体直接来源于所述容纳池且所述残液回流至所述自动加液器。结合步骤S101可以看出,通过这样的方案,能够实现全自动化循环完成气雾栽培,可以大大降低人工强度,实现规模化生产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液体的种类可以是不同种类的营养液,在不同的时间喷出不同种类的营养液,能够实现栽培对象的营养均衡以及防止栽培对象根部的灼伤,具体地,例如可以根据栽培对象的特性配置不同的营养液,在每天的不同时间段喷出不同的营养液,又例如,可以按天为单位更换喷出营养液的种类,第一天喷出PH值较高的营养液,第二天喷出PH值较低的营养液。
作为步骤S103中的一个优选方式,还可以根据环境温度将所述液体加热或者降温后经所述供液管道输送到所述弥雾管道中,如环境温度过低,则将液体加热后输送,如环境温度过高,则将液体降温后输送,这样可以使液体更好的适应栽培对象所需要的生长环境。
进一步地,所述喷雾部喷出液体后所剩余的残液收集到所述栽培支撑体内,若液体的种类不同,则通过回流管道将残液输送到不同的容纳池/自动加液器中,所述容纳池/自动加液器的种类与所述液体的种类匹配。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结合前述步骤S101、步骤S102可以看出,本发明中培育栽培对象所需的液体是采用闭环循环的方式运行,即,容纳池或者自动加液器中的液体通过供液管道输送到弥雾管道并喷出后,一部分液体喷射到栽培对象上,剩余的残液滴落到所述栽培支撑体内并储存,之后在通过回流管道将残液输送到不同的容纳池/自动加液器中,所述容纳池/自动加液器的种类与所述液体的种类匹配。这样的技术方案可以大大的节省液体的使用量,同时也便于生产管理,实现了规模化气雾栽培的目的,同时由于残液储存在栽培支撑体中,栽培对象的根系可以浸入到残液中,即使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断电现象,栽培对象仍能持续从残液中汲取营养,不至于由于暂停喷雾而导致死亡,这就提供了一定缓冲时间,同样有利于规模化气雾栽培的实现。
进一步地,回流的实现方式有多种,例如,所述栽培支撑体与容纳池/自动加液器形成高度落差,通过重力引流的方式将液体经回流管道输送到容纳池/自动加液器中。具体地,所述栽培支撑体连接所述回流管道,所述回流管道连接所述容纳池/自动加液器,优选地,所述回流管道靠近所述栽培支撑体的一部分沿铅垂方向设置,同时,所述栽培支撑体远离所述回流管道的一端高于所述栽培支撑体靠近所述回流管道的一端,这样更有利于实现残液回流。又例如,还可以通过动力输送的方式将液体经回流管道输送到容纳池/自动加液器中,具体地,可以在容纳池/自动加液器与回流管道之间设置水泵,通过水泵将回流管道中的残液抽到容纳池中。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若所述栽培支撑体可以是栽培管道,也可以是栽培架,若所述栽培支撑体为栽培管道,则栽培管道可以直接连接所述回流管道后实现步骤S103;若所述栽培支撑体包括栽培架,则需增加一残液收集装置,例如可以是类似于水槽的装置布置在栽培架的底部,所述残液收集装置连接所述回流管道后实现步骤S103。
进一步地,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液体种类的不同,剩余的残液的种类也不同,而回流时新喷出的不同的种类的液体会混入原种类的残液中,因此需要人工持续的检查不同容纳池/自动加液器中液体配方的稳定性,以进行适当的配方调整。作为步骤S103的一个优选方式,所述供液管道切换不同的所述液体的过程中,所述供液管道暂停输送30分钟~60分钟。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暂停输送30分钟~60分钟内,可以使所述栽培支撑体的内的残液充分回流至对应的容纳池/自动加液器中,之后再喷出不同种类的液体,进而在所述栽培支撑体内收集不同种类的残液,这样可以防止因回流产生的不同种类残液的混合现象,可以减少人工调节容纳池/自动加液器配方的劳动量,提高生产效率。
在一个优选地的实施例中,所述液体经过过滤、除菌再通过所述供液管道输送到所述弥雾管道中。具体地,过滤装置设置在水泵之前,即液体先经过过滤后再通过水泵泵出,水泵泵出后的液体可以再经过除菌装置进行除菌步骤,例如可以采用紫外消毒的方式对液体进行除菌。更为具体地,可以使用专用的过滤装置对应每一种液体,例如液体种类为两种,则使用两台过滤装置,同时如果设置有两台水泵,则每台过滤装置还对应一台水泵,以保证喷出液体的纯净度。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现有的无土栽培技术中,病虫害一直是困扰技术人员的问题,而无土栽培中的液体则是引发病虫害的主要因素,但现有的无土栽培技术并未实现液体的闭环处理,即使预先对液体进行处理,仍无法避免外来污染源的进入,最终引发病虫害问题。通过本优选实施例,首先液体是一种闭环循环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在液体喷出前对进行过滤、杀菌处理,喷出后剩余的残液又通过回流管道回收,之后液体又经过过滤、杀菌再喷出,如此往复循环,可以有效控制液体的清洁性的问题,这是现有技术所未曾采用的技术方案,如此可以实现不使用化学杀虫剂而完成植物的栽培,实现了植物的有机生产。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图2示出了又一种自循环气雾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执行步骤S201,将至少一个弥雾管道设置在至少一个栽培支撑体内部,供液管道、弥雾管道、栽培支撑体、回流管道、自动加液器以及容纳池形成密闭的循环空间,所述弥雾管道上设置有多个喷雾部,所述栽培支撑体上设置有多个栽培部。具体地,结合步骤S101可以更好的理解步骤S201,根据所述栽培支撑体的不同有两种方案,一种方案是:若所述栽培支撑体为栽培管道,一个所述弥雾管道设置在一个所述栽培管道中,即所述弥雾管道伸入所述栽培管道中实现套接,优选地所述弥雾管道设置在所述栽培管道后将所述栽培管道密封,例如,可以设置专门的支架将所述弥雾管道支撑在所述栽培管道中,又例如所述弥雾管道外表面固定有弹性钩状物,所述弥雾管道伸入所述栽培管道后通过弹性钩状物抵住所述栽培管道的内表面实现固定。相应地,弥雾管道连接供液管道,栽培管道连接回流管道。更为具体地,所述弥雾管道与所述栽培管道可以形状相同也可以形状不同,例如所述弥雾管道与所述栽培管道均为圆管,又例如,所述弥雾管道为方管,所述栽培管道为圆管,其中,若弥雾管道为方管,则更容易实现弥雾管道在栽培管道中的稳定支撑,但会增加液体在弥雾管道中流动的阻力。所述弥雾管道与所述栽培管道的配置方式也可以是多种,例如所述弥雾管道的中轴线与所述栽培管道的中轴线重叠,即为同轴管道,又例如所述弥雾管道的中轴线与所述栽培管道的中轴线错开,错开的方式可以是相互平行,也可以是相互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例如,弥雾管道的中轴线是平行的,而栽培管道倾斜一定角度。
另一种方案是:所述栽培支撑体包括栽培架,至少一个所述弥雾管道设置在一个所述栽培架中。具体地,栽培架的形状可以多种,例如是三角架或者方架,多个弥雾管道彼此连接层叠置于栽培架内部空间,相应地,还设置一残液收集装置用于收集残液,则弥雾管道连接供液管道,残液收集装置连接回流管道。更为具体地,多个弥雾管道可以彼此平行层叠设置,也可以彼此组合成不同的形状交叉设置,这都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喷雾部与所述栽培部可以采用不同的设置方式。例如,所述喷雾部与所述栽培部相对设置,即所述喷雾部正对所述栽培部,优选地,当栽培对象置于栽培部中时,喷雾部能够正对栽培对象的根部。又例如,所述喷雾部与所述栽培部相互错开设置,即,喷雾部位于栽培部的上方、下方、左方或者右方,即,喷雾部和栽培部的连线能够与水平方向或者铅垂方向呈一定角度,又例如,根据栽培对象的大小以及喷雾部的喷射量,可以一个所述喷雾部对应一个所述栽培部,还可以多个所述喷雾部对应一个所述栽培部。
进一步地,执行步骤S202,将栽培对象置于多孔基质中,所述多孔基质的形状、尺寸与所述栽培部的形状、尺寸匹配,将所述多孔基质嵌入到所述栽培部中。具体地,多孔基质可以用于储存喷雾部喷出的液体,以使栽培对象更好的吸收养分,同时多孔基质可以根据栽培部的尺寸预先批量定制,同样有利于实现气雾栽培的规模化生产,这也是现有技术所不曾用的方案。更为具体地,所述多孔基质为海绵或者蜂窝营养块。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无机基质有蛭石、珍珠岩、岩棉、沙、聚氨酯等,有机基质有泥炭、稻壳炭、树皮等,现有技术采用上述基质的目的在于其便于根据实际容器的大小调整用量,并未考虑标准化的规模生产,而海绵作为多孔基质并非本技术领域所常用的材料,本发明可以采用天然海绵或者高吸水的聚乙烯醇海绵作为多孔基质,这样更有利于液体的储存,同时还易于规模化生产。
进一步地,执行步骤S203,通过供液管道将液体输送到所述弥雾管道并通过所述喷雾部喷出,所述喷雾部喷出液体后所剩余的残液收集到所述栽培支撑体内,再通过回流管道将残液回流。步骤S203可以参考步骤S103,在此不予赘述。
作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所述喷雾部为如下任一种:分布在所述弥雾管道外表面的多个微孔组成;设置在所述弥雾管道外表面的至少一个喷头组成;设置在所述弥雾管道外表面的至少一个喷头组成,且所述喷头上加装雾化装置。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基于成本因素以及标准化批量生产的考虑,优选地所述喷雾部为所述弥雾管道外表面的多个微孔,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喷头完成雾化喷射,其原因在于并未考虑规模化生产的因素,喷头安装程序繁琐且成本高昂,在使用过程中还经常出现堵塞的现象,不利于日常规模化生产的管理。更为具体地,当所述喷雾部为所述弥雾管道外表面的多个微孔时,多个所述微孔的分布形状与所述栽培对象根部形状相适应,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实现了更好的雾化,另一方还更利于根部的吸收,其实际使用效果优于喷头,并且易于规模化生产。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图3示出了又一种自循环气雾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执行步骤S301,将至少一个弥雾管道设置在至少一个栽培支撑体内部,供液管道、弥雾管道、栽培支撑体、回流管道、自动加液器以及容纳池形成密闭的循环空间,所述弥雾管道上设置有多个喷雾部,所述栽培支撑体上设置有多个栽培部,以及步骤S302,将所述栽培对象置于多孔基质中,所述多孔基质的形状、尺寸与所述栽培部的形状、尺寸匹配,将所述多孔基质嵌入到所述栽培部中,步骤S301以及步骤S302的实现方式请参照步骤S201以及步骤S202。
进一步地,执行步骤S303,通过所述供液管道向所述弥雾管道交替输送营养液和水并通过喷雾部交替喷出,所述喷雾部喷出营养液或水之后所剩余的残液收集到所述栽培支撑体内,再通过回流管道将残液回流。具体地,结合步骤S103的描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液体包括营养液和水,即,可以根据步骤S103描述的相关内容,实现向供液管道交替输送营养液和水,进而通过喷雾部交替喷出营养液和水。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对于栽培对象而言,通常在白天的时候进行光合作用,而在夜晚不进行光合作用,优选地,在本步骤中,在有光照的条件下向所述弥雾管道输送营养液,在无光照的条件向所述弥雾管道输送水,这样的好处在于,在有光照的条件下通过喷出营养液,栽培对象可以吸收养分并完成光合作用,在无光照的条件下通过喷出清水,保持栽培对象根部的湿润即可,一方面可以节约营养液的使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营养过剩的烂根现象,还可以在无光照时通过清水清洗喷雾部,防止喷雾部的堵塞。
进一步地,所述喷雾部喷出营养液对应的残液输送到盛放营养液的容纳池/自动加液器中,所述喷雾部喷出水对应的残液输送到盛放水的容纳池/自动加液器中。具体地,可以结合步骤S103理解,容纳池包括营养液池和水池,再根据步骤S103的描述实现本步骤的目的和实现方式。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更为具体的实施例,结合前述图1至图3的流程图,图4示出了一种用于实现多液体自循环气雾栽培方法的典型系统示意图,其中,容纳池中1与自动加液器13连通,自动加液器13根据容纳池1中的液位向容纳池1补充液体,容纳池1中的液体经由供液管道2流入过滤器3,经过过滤后通过水泵4泵出,再经由供液管道流入除菌装置5,经过除菌后再通过供液管道2流入弥雾管道6,其中弥雾管道6通过支架10固定在栽培管道7中,液体通过喷雾部8喷到栽培部9上,之后喷出后剩余的残液11汇集在栽培管道7的底部,再通过回流管道12回流至容纳池1中。作为一种变化,图4中的容纳池1和自动加液器13的位置可以互换,即,自动加液器13中的液体经过过滤器3后采用加压的方式输送到供液管道2中,此时水泵4可以省略,而容纳池1中与自动加液器13仍然连通,自动加液器13根据自身的液位向从容纳池1汲取液体。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Claims (16)

1.一种自循环气雾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将至少一个弥雾管道设置在至少一个栽培支撑体内部,供液管道、弥雾管道、栽培支撑体、回流管道、自动加液器以及容纳池形成密闭的循环空间,所述弥雾管道上设置有多个喷雾部,所述栽培支撑体上设置有多个栽培部;
b.将栽培对象置于所述栽培部中;
c.通过供液管道将液体输送到所述弥雾管道并通过所述喷雾部喷出,所述喷雾部喷出液体后所剩余的残液收集到所述栽培支撑体内,再通过回流管道将残液回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循环气雾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所述弥雾管道通过以下任一方式设置在所述栽培支撑体内部:
-所述栽培支撑体为栽培管道,一个所述弥雾管道设置在一个所述栽培管道中;或者
-所述栽培支撑体为栽培架,至少一个所述弥雾管道设置在一个所述栽培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循环气雾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所述栽培支撑体为栽培管道,所述弥雾管道的中轴线与所述栽培管道的中轴线重叠或者错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循环气雾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部与所述栽培部按照如下任一方式设置:
-所述喷雾部与所述栽培部相对设置;
-所述喷雾部与所述栽培部相互错开设置;
-一个所述喷雾部与对应一个所述栽培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循环气雾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包括如下步骤:
b1.将所述栽培对象置于多孔基质中,所述多孔基质的形状、尺寸与所述栽培部的形状、尺寸匹配;
b2.将所述多孔基质嵌入到所述栽培部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循环气雾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基质为海绵或者蜂窝营养块。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循环气雾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所述液体采用间歇循环喷雾的方式从所述喷雾部中喷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循环气雾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加液器与所述容纳池连通,所述步骤c通过如下任一方式实现:
-所述液体直接来源于所述自动加液器且所述残液回流至所述容纳池;
-所述液体直接来源于所述容纳池且所述残液回流至所述自动加液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循环气雾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向所述栽培部喷射所述液体或者向所述栽培对象的根部喷射所述液体,并通过所述栽培支撑体收集残液。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循环气雾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所述液体经过过滤、除菌再通过所述供液管道输送到所述弥雾管道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循环气雾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根据环境温度将所述液体加热或者降温后经所述供液管道输送到所述弥雾管道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循环气雾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通过以下任一方式实现:
-通过重力引流的方式完成回流;或者
-通过动力输送的方式完成回流。
1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循环气雾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支撑体包括栽培架和残液收集装置,所述残液收集装置与容纳池或自动加液器形成高度落差,通过重力引流的方式将残液经回流管道输送到容纳池或自动加液器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循环气雾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部为如下任一种:
-分布在所述弥雾管道外表面的多个微孔组成;
-设置在所述弥雾管道外表面的至少一个喷头组成;
-设置在所述弥雾管道外表面的至少一个喷头组成,且所述喷头上加装雾化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循环气雾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部为所述弥雾管道外表面的多个微孔,且多个所述喷孔的分布形状与所述栽培对象根部形状相适应。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循环气雾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对象为幼苗、种子或者外植体。
CN201710172431.XA 2017-03-20 2017-03-20 一种自循环气雾栽培方法 Pending CN1086337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72431.XA CN108633712A (zh) 2017-03-20 2017-03-20 一种自循环气雾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72431.XA CN108633712A (zh) 2017-03-20 2017-03-20 一种自循环气雾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33712A true CN108633712A (zh) 2018-10-12

Family

ID=63743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72431.XA Pending CN108633712A (zh) 2017-03-20 2017-03-20 一种自循环气雾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3371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37896B (zh) 一种数字化精准育苗系统
US10477786B1 (en) Two-stage aeroponic grow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4082119B (zh) 可移动植物led光照循环水培装置
CN204634606U (zh) 一种数字化精准育苗系统
US20160128288A1 (en) Self-watering, self-lighting hydroponic system
CN101940155B (zh) 一种小型植物生长系统
CN104686142A (zh) 气雾栽培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方法及配套设备
CN104756716B (zh) 一种烟草育苗方法
CN206686837U (zh) 一种led灯和雾培联用的室内植物培育装置
CN105993674A (zh) 一种智能一体化模块式植物墙
CN101248748A (zh) 作物流水生产方法及其流水生产线
CN202799829U (zh) 一种水培牧草种植盒
CN205052416U (zh) 一种无土植物种植器
CN116420533A (zh) 一种园林植株用育苗装置及方法
CN202197639U (zh) 用于植物培养的超声波气培法装置
CN108633712A (zh) 一种自循环气雾栽培方法
CN105939598A (zh) 用于植物材料体外微繁殖的方法和用于大规模和大批量生产准备用于田间开发的植物的无性系幼苗的方法
CN209002553U (zh) 一种无土栽培装置
CN108617489A (zh) 一种多液体气雾栽培方法
CN208807210U (zh) 一种用于木通幼苗种植培养装置
CN108617483A (zh) 一种气雾栽培方法
CN206024756U (zh) 一种自动施肥洒水的无土栽培培养装置
CN205946684U (zh) 智能一体化模块式植物墙
CN109197558A (zh) 一种无土栽培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12381773U (zh) 一种园林种植用幼苗培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