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31400B - 供电电源的控制电路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供电电源的控制电路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31400B
CN108631400B CN201810496459.3A CN201810496459A CN108631400B CN 108631400 B CN108631400 B CN 108631400B CN 201810496459 A CN201810496459 A CN 201810496459A CN 108631400 B CN108631400 B CN 1086314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power supply
module
signal
input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9645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31400A (zh
Inventor
全胜海
张文聪
彭博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zhou Lidaxin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zhou Lidaxin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zhou Lidaxin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zhou Lidaxin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9645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314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31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314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314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314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7/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2207/20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电源供电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供电电源的控制电路和方法。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模块,用于在供电电源的电压大于预设电压值时,通过控制端向电压输出模块发送电压截止信号,且通过输出端输出供电电源的电压,以及在供电电源的电压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电压值时,通过控制端向电压输出模块发送电压导通信号,且控制模块停止工作;电压输出模块,接收电压截止信号或电压导通信号,并在接收到电压截止信号时停止工作,或在接收到电压导通信号时对供电电源的电压进行放大并输出。本发明实现在锂电池供电系统的低电压大电流工作环境中,供电电源更加稳定,并保证电池电量有效利用,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供电电源的控制电路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源供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电电源的控制电路和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锂电池产品应用场合中,系统供电采用LDO(Low Dropout Regulator,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作为稳压电源,在3.3V的系统中(2.8V-3.6V),由于锂电池的关断电压可以达到3V,LDO会工作在欠压模式,又由于LDO的稳压特性,在输入电压下降时,LDO输出电流能力变弱,这样造成系统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电压差继续增大,电池在低电量时系统工作异常,电能不能充分利用,且稳定性低。而采用DC-DC(Direct Current-Direct Current,直流电-直流电)作为电源则增加成本,并且会产生EMI(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电源的控制电路和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供电利用率不高、稳定性低和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供电电源的控制电路,包括:控制模块和电压输出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输入端适于与供电电源连接,控制端与所述电压输出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大于预设电压值时,通过所述控制端向所述电压输出模块发送电压截止信号,且通过所述输出端输出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以及在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电压值时,通过所述控制端向所述电压输出模块发送电压导通信号,且所述控制模块停止工作;
所述电压输出模块,输入端适于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电压截止信号或所述电压导通信号,并在接收到所述电压截止信号时停止工作,或在接收到所述电压导通信号时对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进行放大并输出。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SOT23-5芯片;
所述SOT23-5芯片的VIN引脚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SOT23-5芯片的CE引脚与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SOT23-5芯片的OUT引脚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SOT23-5芯片的GND引脚接地。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一极性电容、第二极性电容、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
所述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极性电容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
所述SOT23-5芯片的VIN引脚通过所述第一电容接地;
所述SOT23-5芯片的OUT引脚通过所述第二电容接地,所述SOT23-5芯片的OUT引脚还通过所述第三电容接地;
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极性电容接地;
其中,所述第一极性电容与所述第一电容并联,所述第二极性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和所述第三电容并联。
可选的,所述电压输出模块包括三极管和场效应管;
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压输出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还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
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电压输出模块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容;
所述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
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
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第四电容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
可选的,所述供电电源的控制电路还包括判断模块;
所述判断模块,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判断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是否大于预设电压值。
可选的,所述判断模块包括稳压二极管和放大器;
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判断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放大器的正输入端连接;
所述放大器的正输入端和负输入端均与所述判断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判断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判断模块还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
所述放大器的正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判断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放大器的负输入端通过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判断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放大器的负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五电阻接地。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供电电源的控制方法,适用于包括控制模块和电压输出模块的供电电源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供电电源的电压,判断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是否大于预设电压值;
在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大于所述预设电压值时,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端向所述电压输出模块发送电压截止信号;
所述电压输出模块接收所述电压截止信号并停止工作;
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输出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
可选的,所述供电电源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电压值时,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端向所述电压输出模块发送电压导通信号,且所述控制模块停止工作;
所述电压输出模块接收到所述电压导通信号时对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进行放大并输出。
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在供电电源的电压大于预设电压值时,控制模块的控制端向所述电压输出模块发送电压截止信号,电压输出模块接收电压截止信号并停止工作,控制模块输出供电电源的电压;或在供电电源的电压小于或等于预设电压值时,控制模块的控制端向所述电压输出模块发送电压导通信号,且控制模块停止工作,电压输出模块接收到所述电压导通信号时对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进行放大并输出,实现了在锂电池供电系统的低电压大电流工作环境中,供电电源更加稳定,并保证了电池电量的有效利用,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供电电源的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供电电源的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供电电源的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电源的控制电路,包括控制模块100和电压输出模块200。
控制模块100的输入端适于与供电电源连接,控制模块200的控制端与电压输出模块200的信号输入端连接,输出端与电压输出模块200的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100用于在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大于预设电压值时,通过所述控制端向电压输出模块200发送电压截止信号,且通过所述输出端输出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以及在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电压值时,通过所述控制端向电压输出模块200发送电压导通信号,且控制模块100停止工作。
电压输出模块200的输入端适于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电压截止信号或所述电压导通信号,并在接收到所述电压截止信号时停止工作,或在接收到所述电压导通信号时对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进行放大并输出。
上述供电电源的控制电路中,在供电电源的电压大于预设电压值时,控制模块100的控制端向电压输出模块200发送电压截止信号,电压输出模块200接收电压截止信号并停止工作,控制模块100输出供电电源的电压;或在供电电源的电压小于或等于预设电压值时,控制模块100的控制端向电压输出模块200发送电压导通信号,且控制模块100停止工作,电压输出模块200接收到所述电压导通信号时对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进行放大并输出,实现了在锂电池供电系统的低电压大电流工作环境中,供电电源更加稳定,并保证了电池电量的有效利用,降低成本。
其中,所述电压导通信号可以为低电平或高电平,与电压截止信号相反,还可以为其他特定信号。所述电压截止信号可以为高电平,也可以为低电平,也可以为其他特定信号。
进一步地,参见图1,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控制模块100包括SOT23-5芯片。所述SOT23-5芯片作为控制模块100的控制芯片,向电压输出模块200发送电压截止信号,电压输出模块200接收到电压截止信号后停止工作;或所述SOT23-5芯片控制控制模块100停止工作。
其中,所述SOT23-5芯片的VIN引脚与控制模块10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SOT23-5芯片的CE引脚与控制模块100的控制端连接,所述SOT23-5芯片的OUT引脚与控制模块10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SOT23-5芯片的GND引脚接地。
具体的,在有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控制环境中,包括电池电量检测系统,可以直接判断供电电源是否大于所述预设电压值,当供电电源的电压大于所述预设电压值时,控制模块100的控制端向电压输出模块200发送电压截止信号,即所述SOT23-5芯片的CE引脚向电压输出模块200发送电压截止信号,同时控制模块100的输出端输出供电电源的电压;在供电电源的电压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电压值时,所述SOT23-5芯片的CE引脚向电压输出模块200发送电压导通信号,且控制模块100停止工作。
应理解,本实施例并不是对SOT23-5芯片的限定,所述SOT23-5芯片还可以是其他可实现相关功能的芯片,例如ME6214C30M5G芯片。
可选的,控制模块100还包括第一极性电容CD1、第二极性电容CD2、第一电容C7、第二电容C8和第三电容C9。
电压输出模块200的输入端通过第一极性电容CD1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第一极性电容CD1用于稳定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向电压输出模块200输入更加稳定的电压。
所述SOT23-5芯片的VIN引脚通过第一电容C7接地;所述SOT23-5芯片的OUT引脚通过第二电容C8接地;所述SOT23-5芯片的OUT引脚还通过第三电容C9接地。第一电容C7用于保护所述SOT23-5芯片的VIN引脚的电路,滤除外界干扰信息;第二电容C8和第三电容C9均用于保护所述SOT23-5芯片的OUT引脚的电路,滤除外界干扰信息。
控制模块100的输出端通过第二极性电容CD2接地。第一极性电容CD1用于稳定控制模块100输出端的电压,并保护控制模块100输出端的电路,滤除外界干扰。
其中,第一极性电容CD1与第一电容C7并联,第二极性电容CD2与第二电容C8并联,还与第三电容C9并联,第二电容C8还与第三电容C9并联。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电压输出模块200包括三极管Q8和场效应管Q4。其中,所述三极管Q8用于导通或截止供电电源的电压进入电压输出模块200,所述场效应管Q4用于对进入电压输出模块200的供电电源的电压进行放大。
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与电压输出模块200的输入端连接,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与电压输出模块200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还与所述场效应管Q4的栅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与所述场效应管Q4的源极连接。
所述场效应管Q4的漏极与电压输出模块200的输出端连接。
可选的,电压输出模块200还包括第一电阻R17、第二电阻R14、第三电阻R16和第四电容C44。
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R17与电压输出模块20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R14与所述场效应管Q4的栅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三电阻R16与所述场效应管Q4的源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第四电容C44与所述场效应管Q4的源极连接。
具体的,参见图1,三极管Q8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R17与第一极性电容CD1连接,即三极管Q8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R17和第一极性电容CD1与供电电源连接,第一电阻R17和第一极性电容CD1用于稳定供电电源的电压,并滤除外界干扰。
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与控制模块100的SOT23-5芯片的CE引脚连接,控制模块100通过SOT23-5芯片的CE引脚向电压输出模块200发送所述电压截止信号或所述电压导通信号。
本实施例中场效应管Q4可以是MOS(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也可以是实现相关功能的元器件,例如开关管。
进一步地,参见图2,作为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供电电源的控制电路还包括判断模块300。
判断模块300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判断模块300的输出端与电压输出模块200的输入端连接。
判断模块300用于判断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是否大于预设电压值。
在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大于所述预设电压值时,控制模块100的控制端向电压输出模块200发送电压截止信号,电压输出模块200接收电压截止信号并停止工作,控制模块100输出供电电源的电压;或,在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电压值时,控制模块100的控制端向电压输出模块200发送电压导通信号,且控制模块200停止工作,电压输出模块200接收到所述电压导通信号时对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进行放大并输出。
可选的,判断模块300包括稳压二极管D1和放大器U1A。
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与判断模块300的输入端连接,即述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一极性电容CD1的负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D1与所述放大器U1A的正输入端连接。
所述放大器U1A的正输入端和负输入端均与判断模块30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1A的输出端与判断模块300的输出端连接,即放大器U1A的输出端与电压输出模块200的输入端连接。
可选的,判断模块300还包括第三电阻R1、第四电阻R2和第五电阻R3。
所述放大器U1A的正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R1与判断模块30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1A的负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R2与判断模块30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1A的负输入端通过第五电阻R3接地。
具体的,参见图2,当B点电压大于A点电压时,则供电电源的电压大于预设电压值,SOT23-5芯片的CE引脚向电压输出模块200的信号输入端发送电压截止信号,三极管Q8截止,场效应管Q4截止,控制模块100输出供电电源的电压。
当B点电压等于或小于A点电压时,则供电电源的电压等于或小于预设电压值,SOT23-5芯片的CE引脚向电压输出模块200的信号输入端发送电压导通信号,且控制模块100停止工作,判断模块300向电压输出模块200输出高电平信号,三极管Q8导通,场效应管Q4导通,场效应管Q4对供电电源的电压进行放大,再将放大后的供电电源的电压从场效应管Q4漏极输出。
上述实施例中,在供电电源的电压大于预设电压值时,控制模块100的控制端向电压输出模块200发送电压截止信号,电压输出模块200接收电压截止信号并停止工作,控制模块100输出供电电源的电压;或在供电电源的电压小于或等于预设电压值时,控制模块100的控制端向电压输出模块200发送电压导通信号,且控制模块100停止工作,电压输出模块200接收到所述电压导通信号时对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进行放大并输出,实现了在锂电池供电系统的低电压大电流工作环境中,供电电源更加稳定,并保证了电池电量的有效利用,降低成本。
实施例二
对应于实施例一中的供电电源的控制电路,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电源的控制方法。具体参见图3,供电电源的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实现流程示意图,详述如下:
步骤S301,获取供电电源的电压,判断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是否大于预设电压值。
在实际应用中,很多低成本的锂电池产品应用场合中,系统供电采用LDO(LowDropout Regulator,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作为稳压电源,在3.3V(也可以为2.8V-3.6V)的电压环境中,由于锂电池的关断电压只能达到3V,LDO会工作在欠压模式,又由于LDO的稳压特性,在输入电压下降时,LDO输出电流能力变弱,这样造成系统供电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电压差继续增大,电池在低电量时系统工作异常,且不稳定,同时还会造成电池资源的浪费。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判断供电电源的电压是否大于预设电压值,对供电电源提供不同的电压进行不同的供电输出处理,使供电电源在提供电能时更加稳定,同时充分利用供电电源的电能,节省资源,降低成本。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判断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是否大于预设电压值的方式可以通过电路器件实现,例如图2中的判断模块,也可以通过电压判断系统来实现,例如在有MCU控制环境中,包括电池电量检测系统,可以直接判断供电电源是否大于所述预设电压值。
步骤S302,在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大于所述预设电压值时,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端向所述电压输出模块发送电压截止信号。
示例性的,参见图2,当B点电压大于A点电压时,则供电电源的电压大于预设电压值,判断模块向电压输出模块输出低电平信号,SOT23-5芯片的CE引脚向电压输出模块发送电压截止信号,三极管Q8截止,场效应管Q4截止,控制模块输出供电电源的电压。
可选的,根据锂电池的特性,所述预设电压值可以为3.5V。应理解,本实施例仅是对预设电压值的举例说明,并不是对预设电压值的限定。
步骤S303,所述电压输出模块接收所述电压截止信号并停止工作。
示例性的,参见图1或图2,电压输出模块的场效应管的栅极接收到电压截止信号后,场效应管截止,电压输出模块停止工作。
步骤S304,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输出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
可选的,所述供电电源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电压值时,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端向所述电压输出模块发送电压导通信号,且所述控制模块停止工作。
所述电压输出模块接收到所述电压导通信号时对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进行放大并输出。
示例性的,参见图2,当B点电压等于或小于A点电压时,则供电电源的电压等于或小于预设电压值,SOT23-5芯片的CE引脚向电压输出模块发送电压导通信号,且控制模块停止工作,判断模块向电压输出模块输出高电平信号,三极管Q8导通,场效应管Q4导通,场效应管Q4对供电电源的电压进行放大,再将放大后的供电电源的电压从场效应管Q4漏极输出。
上述供电电源的控制方法中,通过获取供电电源的电压,判断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是否大于预设电压值;在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大于所述预设电压值时,控制模块的控制端向电压输出模块发送电压截止信号,电压输出模块接收所述电压截止信号并停止工作,控制模块输出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或在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电压值时,控制模块的控制端向电压输出模块发送电压导通信号,且控制模块停止工作,电压输出模块接收到所述电压导通信号时对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进行放大并输出,实现了在锂电池供电系统的低电压大电流工作环境中,供电电源更加稳定,并保证了电池电量的有效利用,降低成本。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供电电源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和电压输出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输入端适于与供电电源连接,控制端与所述电压输出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大于预设电压值时,通过所述控制端向所述电压输出模块发送电压截止信号,且通过所述输出端输出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以及在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电压值时,通过所述控制端向所述电压输出模块发送电压导通信号,且所述控制模块停止工作;
所述电压输出模块,输入端适于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电压截止信号或所述电压导通信号,并在接收到所述电压截止信号时停止工作,或在接收到所述电压导通信号时对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进行放大并输出;
所述电压输出模块包括三极管和场效应管;
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压输出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还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
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三极管的基极接收所述电压截止信号时截止,所述场效应管截止,所述控制模块输出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
所述三极管的基极接收所述电压导通信号时导通,所述场效应管导通,所述场效应管对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进行放大,并将放大后的供电电源的电压从场效应管的漏极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源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SOT23-5芯片;
所述SOT23-5芯片的VIN引脚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SOT23-5芯片的CE引脚与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SOT23-5芯片的OUT引脚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SOT23-5芯片的GND引脚接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电源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一极性电容、第二极性电容、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
所述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极性电容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
所述SOT23-5芯片的VIN引脚通过所述第一电容接地;
所述SOT23-5芯片的OUT引脚通过所述第二电容接地,所述SOT23-5芯片的OUT引脚还通过所述第三电容接地;
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极性电容接地;
其中,所述第一极性电容与所述第一电容并联,所述第二极性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和所述第三电容并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源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输出模块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容;
所述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
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
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第四电容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源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源的控制电路还包括判断模块;
所述判断模块,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判断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是否大于预设电压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电电源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包括稳压二极管和放大器;
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判断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放大器的正输入端连接;
所述放大器的正输入端和负输入端均与所述判断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判断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电电源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还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
所述放大器的正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判断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放大器的负输入端通过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判断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放大器的负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五电阻接地。
8.一种供电电源的控制方法,适用于包括控制模块和电压输出模块的供电电源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供电电源的电压,判断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是否大于预设电压值;
在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大于所述预设电压值时,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端向所述电压输出模块发送电压截止信号;
所述电压输出模块接收所述电压截止信号并停止工作;
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输出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
其中,所述电压输出模块包括三极管和场效应管;
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压输出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还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
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三极管的基极接收所述电压截止信号时截止,所述场效应管截止,所述控制模块输出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
所述三极管的基极接收所述电压导通信号时导通,所述场效应管导通,所述场效应管对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进行放大,并将放大后的供电电源的电压从场效应管的漏极输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电电源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源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电压值时,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端向所述电压输出模块发送电压导通信号,且所述控制模块停止工作;
所述电压输出模块接收到所述电压导通信号时对所述供电电源的电压进行放大并输出。
CN201810496459.3A 2018-05-22 2018-05-22 供电电源的控制电路和方法 Active CN1086314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96459.3A CN108631400B (zh) 2018-05-22 2018-05-22 供电电源的控制电路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96459.3A CN108631400B (zh) 2018-05-22 2018-05-22 供电电源的控制电路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31400A CN108631400A (zh) 2018-10-09
CN108631400B true CN108631400B (zh) 2020-09-18

Family

ID=63693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96459.3A Active CN108631400B (zh) 2018-05-22 2018-05-22 供电电源的控制电路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3140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95217B1 (en) * 2005-03-31 2006-08-22 O2Micro International Limited Method circuitry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 variable output dc power source
CN201146395Y (zh) * 2008-01-30 2008-11-05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一种在线式不间断开关电源
CN101488701A (zh) * 2008-01-15 2009-07-22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防止突波装置与方法
CN103378636A (zh) * 2013-06-28 2013-10-30 深圳市富满电子有限公司 移动电源控制芯片及使用该芯片的移动电源
CN103475064A (zh) * 2013-09-25 2013-12-25 无锡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移动电源
CN205160372U (zh) * 2015-10-16 2016-04-13 深圳宝砾微电子有限公司 升压芯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95217B1 (en) * 2005-03-31 2006-08-22 O2Micro International Limited Method circuitry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 variable output dc power source
CN101488701A (zh) * 2008-01-15 2009-07-22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防止突波装置与方法
CN201146395Y (zh) * 2008-01-30 2008-11-05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一种在线式不间断开关电源
CN103378636A (zh) * 2013-06-28 2013-10-30 深圳市富满电子有限公司 移动电源控制芯片及使用该芯片的移动电源
CN103475064A (zh) * 2013-09-25 2013-12-25 无锡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移动电源
CN205160372U (zh) * 2015-10-16 2016-04-13 深圳宝砾微电子有限公司 升压芯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31400A (zh) 2018-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0886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power adapter, including main control circuit, thereof
CN103545803B (zh) 设备电源接口电路保护装置
US20140085756A1 (en) Protection circu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5446404A (zh)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电路、芯片和电子设备
CN202373957U (zh) 过压及欠压保护电路
CN103929048B (zh) 一种开关电源的过零检测电路
KR20210120092A (ko) 충전 회로 및 전자 장치
CN101582628B (zh) 定电流控制的高压启动电路
CN106300248B (zh) 一种电流控制方式的欠压保护电路
CN108631400B (zh) 供电电源的控制电路和方法
CN110445216B (zh) 一种充电芯片
CN208971379U (zh) 一种防过冲保护电路
CN203368331U (zh) 一种带输入欠压保护的开关电源
US20230216402A1 (en) Gate Drive Voltage Regula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CN212380941U (zh) 过压和浪涌保护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US20220090835A1 (en) Control Circuit, Signal Conversion Circuit and Control Method
CN210923818U (zh) 应用于智能开关的故障电流检测装置
CN113157037A (zh) 一种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与电源设备
US10389228B1 (en) Power supply circuit with surge-supression
CN103760942A (zh) 适用于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瞬态增强电路
CN103684369A (zh) 半导体开关的有源箝位
KR20190062567A (ko) 전원 연결 장치 및 전원 제어 장치
CN206563937U (zh) 一种计算机内电源模块电路
CN216599065U (zh) 一种一拖多快充电压监控电路
CN214900157U (zh) 一种负载短路保护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