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17020A - 一种用于建立控制面连接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建立控制面连接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17020A
CN108617020A CN201611257631.7A CN201611257631A CN108617020A CN 108617020 A CN108617020 A CN 108617020A CN 201611257631 A CN201611257631 A CN 201611257631A CN 108617020 A CN108617020 A CN 1086170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information
terminal
message
carr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5763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17020B (zh
Inventor
许森
刘晴
卞宏梁
张光辉
夏旭
毛聪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5763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170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17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170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170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170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建立控制面连接的方法和系统,其中的方法包括: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分流承载请求,第二基站返回辅基站响应消息,包含:用于指示终端与第二基站建立辅控制面连接的接入信息;第一基站通过主控制面连接向终端发送携带有接入信息的配置指示消息,终端基于接入信息与第二基站建立辅控制面连接,并通过辅控制面连接建立承载。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通过在双连接场景中采取主辅控制面的进行承载建立,减少5G小区更新过于频繁对于4G侧的信令压力,降低了业务的传输和实现用户体验的提升;通过双控制面实现了两个系统RRC控制面的解耦,降低4G协议改动的复杂度;对终端无影响,有良好的后向兼容性和部署可行性,协议改动小。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建立控制面连接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建立控制面连接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5G作为下一代无线技术,具有更高的速率以及更高的容量等特点。为了减少4G/5G之间切换以及有效的利用两个系统的资源,当前主要是基于双连接的方案去解决4G/5G之间的inter-working问题。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是3GPP Rel-12引入的一个重要功能,其网络架构图如图1所示,控制面位于MeNB(Master eNB,主基站),也可以称为宏基站,宏基站可以支持多个载波,这些载波组合称为MCG。而用户面同时存在于MeNB和SeNB(Slave eNB,从属基站),SeNB也可以称为小基站,SeNB也支持多个载波,这些载波组合称为SCG(SeNB Cell Group,SeNB小区集合),小基站的主小区称之为PSCell(Primary Scell)。从空口角度来看,现有的双连接方案中终端侧仅有一个控制面(RRC),该控制面位于宏基站MeNB侧,SeNB侧仅有用户面,对于任何SeNB侧的操作都需要通过MeNB侧的控制面进行指示和调度。
目前,提出了多种基于non-standalone的架构,在其中的一个基于non-standalone的架构中,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连接到5G的核心网并且LTE作为双连接的锚点。双连接基于上述控制面架构和双连接架构,4G双连接方案应用到双控制面后,在SeNB侧进行承载的添加和删除则存在如下问题:
1、频繁的信令交互:当前的方案中,小基站配置更改需要通过宏基站进行操作,涉及到多条RRC以及X2和S1接口信令,当小基站修改较为频繁时(终端处于高移动性时),会增大对于终端和网络的信令负荷;
2、RRC配置的时延较长:小基站的配置信息都是由小基站RRC生成并通过宏基站进行转发,配置时延相对较长,对于5G的小小区而言,考虑到部分用户的移动性较高驻留时间短,较长的配置过程其实时性较差,对于业务有负面影响;
3、4G/5G需要相互理解对方的RRC信令:在当前的双连接方案中,宏微基站需要相互交互用户的配置信息,也意味着双方需要了解用户在各自的配置情况,4G或者5G基站需要增加对对方协议栈的解析功能,会导致协议栈复杂度的增加。
由上可知,如果在4G/5G双连接场景中采用双控制面的方案,如图2所示,需要对于当前规范进行一定的增强以满足5G场景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建立控制面连接的方法和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建立控制面连接的方法,包括:当所述第一基站确定需要对其提供给终端的业务承载分流时,判断所述终端是否支持双控制面;如果是,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辅基站添加消息,所述辅基站添加消息中包含需要所述第二基站承载的第一分流承载信息;所述第二基站基于所述第一分流承载信息判决其是否能够承载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分流承载,如果是,则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辅基站响应消息,其中,所述辅基站响应消息中包含: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与所述第二基站建立辅控制面连接的接入信息;所述第一基站通过与所述终端已建立的主控制面连接向所述终端发送携带有所述接入信息的配置指示消息;所述终端基于所述接入信息与所述第二基站建立辅控制面连接,并通过所述辅控制面连接与所述第二基站建立承载。
可选地,所述第一基站基于预设的分流规则信息确定需要分流至所述第二基站的业务承载,并生成所述第一分流承载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分流承载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业务承载信息,所述业务承载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的承载标识、承载类型、承载在核心网侧的地址信息、QOS信息。
可选地,所述辅基站添加消息中包含:第一基站为所述终端分配的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第一分流承载信息、辅控制面激活标识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基站接收到所述辅基站添加消息,根据所述辅控制面激活标识信息判断是否激活辅控制面;如果是,则所述第二基站判断是否能够承载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分流承载,如果是,则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所述辅基站响应消息,如果否,则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辅基站添加失败消息。
可选地,所述辅基站响应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终端分配的第二终端标识、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第二基站不能承载的第一分流承载信息、辅控制面支持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为所述第二基站能够分流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分流承载,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包含: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的承载标识、第二分流承载在第二基站侧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二基站不能承载的第一分流承载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的承载标识、承载失败原因信息。
可选地,所述辅基站添加失败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标识、承载建立失败原因信息。
可选地,在发送所述辅基站响应消息后,所述第二基站存储所述终端的接入和承载信息,所述接入和承载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二终端标识、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所述接入信息;所述第二基站启动定时器,如果确定在定时器超时前所述终端未成功接入,则删除所述接入和承载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到所述辅基站响应消息,根据所述辅控制面支持标识信息判断所述第二基站是否支持辅控制面;如果是,所述第一基站通过主控制面连接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配置指示消息;其中,所述配置指示消息中包含:需要删除的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所述协议栈参数的更新信息、所述接入信息、辅控制面激活指示信息;所述协议栈参数包括:PDPC层、RLC层、MAC层的参数。
可选地,所述终端接收到所述配置指示消息,根据所述需要删除的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删除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的所述第二分流承载,根据所述协议栈参数的更新信息调整协议栈参数;所述终端在完成所述第二分流承载、调整所述协议栈参数后,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配置完成消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到所述配置完成消息,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辅基站配置完成消息,并将所述第二分流承载的数据前转到所述第二基站;其中,所述辅基站配置完成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标识。
可选地,所述终端根据所述辅控制面激活指示信息判断是否与所述第二基站建立辅控制面连接;如果是,则所述终端基于所述接入信息向所述第二基站发起接入请求消息,用以指示与所述第二基站建立辅控制面;其中,所述接入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二终端标识、第二基站的接入配置信息、接入小区的物理层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基站收到所述接入请求消息,判断是否存储有与所述终端相对应的所述接入和承载信息;如果有,则所述第二基站基于所述接入和承载信息判断所述接入请求消息中携带的接入信息是否正确;如果否,则拒绝所述终端接入。
可选地,如果确定所述接入请求消息中携带的接入信息正确,则所述第二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连接建立响应消息;所述终端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连接建立完成消息,其中,所述连接建立完成消息中不包含NAS PDU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基站基于所述接入和承载信息确定通过用户面与所述终端建立第二分流承载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二基站向所述基站发送连接重配消息,所述连接重配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系统配置信息、第二基站的测量配置信息;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中包含:每个需要建立的第二分流承载的标识、QOS以及协议栈配置参数。
可选地,所述终端在完成所述第二分流承载的配置以及协议栈参数更新后,通过所述辅控制面连接向第二基站发送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通知所述第二分流承载建立完成。
可选地,所述终端通过所述辅控制面连接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消息中不包括NAS层消息;所述第一基站不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NAS层消息,并且不通过所述辅控制面连接将此NAS层消息转发给所述终端。
可选地,所述终端在接入核心网时,向核心网发送无线能力指示消息;所述核心网将所述终端的无线能力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所述第一基站基于所述无线能力信息判断所述终端是否支持双控制面;其中,所述无线能力指示消息中包含:支持网络双连接标识信息、支持双连接的频段组合信息、支持双控制面标识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基站包括:LTE基站、5G基站;所述第二基站包括:LTE基站、5G基站。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建立控制面连接的系统,包括:终端、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所述终端支持双控制面,所述第一基站,用于当确定需要对其提供给终端的业务承载分流时,判断所述终端是否支持双控制面;如果是,则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辅基站添加消息,所述辅基站添加消息中包含需要所述第二基站承载的第一分流承载信息;所述第二基站,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分流承载信息判决其是否能够承载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分流承载,如果是,则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辅基站响应消息,其中,所述辅基站响应消息中包含: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与所述第二基站建立辅控制面连接的接入信息;所述第一基站,还用于通过与所述终端已建立的主控制面连接向所述终端发送携带有所述接入信息的配置指示消息;所述终端,用于基于所述接入信息与所述第二基站建立辅控制面连接,并通过所述辅控制面连接与所述第二基站建立承载。
可选地,所述第一基站,还用于基于预设的分流规则信息确定需要分流至所述第二基站的业务承载,并生成所述第一分流承载信息;所述第一分流承载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业务承载信息,所述业务承载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的承载标识、承载类型、承载在核心网侧的地址信息、QOS信息。
可选地,所述辅基站添加消息中包含:第一基站为所述终端分配的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第一分流承载信息、辅控制面激活标识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基站,还用于接收到所述辅基站添加消息,根据所述辅控制面激活标识信息判断是否激活辅控制面;如果是,则判断是否能够承载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分流承载,如果是,则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所述辅基站响应消息,如果否,则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辅基站添加失败消息。
可选地,所述辅基站响应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终端分配的第二终端标识、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第二基站不能承载的第一分流承载信息、辅控制面支持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为所述第二基站能够分流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分流承载,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包含: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的承载标识、第二分流承载在第二基站侧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二基站不能承载的第一分流承载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的承载标识、承载失败原因信息。
可选地,所述辅基站添加失败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标识、承载建立失败原因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基站,还用于在发送所述辅基站响应消息后,存储所述终端的接入和承载信息,所述接入和承载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二终端标识、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所述接入信息;启动定时器,如果确定在定时器超时前所述终端未成功接入,则删除所述接入和承载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基站,还用于接收所述辅基站响应消息,根据所述辅控制面支持标识信息判断所述第二基站是否支持辅控制面;如果是,则通过主控制面连接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配置指示消息;其中,所述配置指示消息中包含:需要删除的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所述协议栈参数的更新信息、所述接入信息、辅控制面激活指示信息;所述协议栈参数包括:PDPC层、RLC层、MAC层的参数。
可选地,所述终端,还用于接收到所述配置指示消息,根据所述需要删除的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删除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的所述第二分流承载,根据所述协议栈参数的更新信息调整协议栈参数;在完成所述第二分流承载、调整所述协议栈参数后,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配置完成消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基站,还用于接收所述配置完成消息,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辅基站配置完成消息,并将所述第二分流承载的数据前转到所述第二基站;其中,所述辅基站配置完成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标识。
可选地,所述终端,还用于根据所述辅控制面激活指示信息判断是否与所述第二基站建立辅控制面连接;如果是,则基于所述接入信息向所述第二基站发起接入请求消息,用以指示与所述第二基站建立辅控制面;其中,所述接入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二终端标识、第二基站的接入配置信息、接入小区的物理层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基站,还用于收到所述接入请求消息,判断是否存储有与所述终端相对应的所述接入和承载信息;如果有,则基于所述接入和承载信息判断所述接入请求消息中携带的接入信息是否正确;如果否,则拒绝所述终端接入。
可选地,所述第二基站,还用于如果确定所述接入请求消息中携带的接入信息正确,则向所述终端发送连接建立响应消息;所述终端,还用于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连接建立完成消息,其中,所述连接建立完成消息中不包含NAS PDU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基站,还用于基于所述接入和承载信息确定通过用户面与所述终端建立第二分流承载的配置信息;向所述基站发送连接重配消息,所述连接重配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系统配置信息、第二基站的测量配置信息;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中包含:每个需要建立的第二分流承载的标识、QOS以及协议栈配置参数。
可选地,所述终端,还用于在完成所述第二分流承载的配置以及协议栈参数更新后,通过所述辅控制面连接向第二基站发送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通知所述第二分流承载建立完成。
可选地,所述终端通过所述辅控制面连接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消息中不包括NAS层消息;所述第一基站不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NAS层消息,并且不通过所述辅控制面连接将此NAS层消息转发给所述终端。
可选地,所述终端,还用于在接入核心网时,向核心网发送无线能力指示消息;所述核心网将所述终端的无线能力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所述第一基站,还用于基于所述无线能力信息判断所述终端是否支持双控制面;其中,所述无线能力指示消息中包含:支持网络双连接标识信息、支持双连接的频段组合信息、支持双控制面标识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基站包括:LTE基站、5G基站;所述第二基站包括:LTE基站、5G基站。
本发明的用于建立控制面连接的方法和系统,在双连接场景中,当第一基站将承载分流到第二基站时,请求第二基站为终端建立用户面和辅控制面连接,第二基站将用户面和控制面的配置信息指示给第一基站,终端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后,与第二基站建立辅控制面连接,并能利用辅控制面连接建立承载;通过在双连接场景中采取主辅控制面的进行承载建立,减少5G的小区更新过于频繁对于4G侧的信令压力,降低了业务的传输和实现用户体验的提升,具有减少无线和核心网信令、对于终端无影响、协议改动小等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双连接的网络架构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在双连接中引入双控制面后的架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建立控制面连接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承载添加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建立控制面连接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信令交互示意图;
图5为LTE基站和NR基站的双连接组网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建立控制面连接的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其中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各个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方面的描述。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建立控制面连接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承载添加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
步骤101,当第一基站确定需要对其提供给终端的业务承载分流时,判断终端是否支持双控制面。
步骤102,如果终端支持双控制面,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辅基站添加消息,辅基站添加消息中包含需要第二基站承载的第一分流承载信息。第一基站包括LTE基站等;第二基站包括5G基站等。
步骤103,第二基站基于第一分流承载信息判决其是否能够承载一个或多个第一分流承载。
步骤104,如果是,则向第一基站发送辅基站响应消息,辅基站响应消息中包含:用于指示终端与第二基站建立辅控制面连接的接入信息。
步骤105,第一基站通过与终端已建立的主控制面连接向终端发送携带有接入信息的配置指示消息。
步骤106,终端基于接入信息与第二基站建立辅控制面连接,并通过辅控制面连接与第二基站建立承载。
上述实施例中的用于建立控制面连接的方法,当第一基站将承载分流到第二基站时,请求第二基站为终端建立用户面和辅控制面连接,第二基站将用户面和控制面的配置信息指示给第一基站,终端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后,与第二基站建立辅控制面连接,并能利于辅控制面建立承载。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建立控制面连接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信令交互示意图,如图4所示:
支持在4G/5G双连接并且支持双控制面的终端在接入核心网时,向核心网发送无线能力指示消息。无线能力指示消息中包含:
是否支持4G/5G双连接标识信息:1比特信息,“1”表示支持;
支持双连接的频段组合信息;
是否支持双控制面标识信息:1比特信息,“1”表示支持。
核心网将终端的无线能力信息发送给第一基站,第一基站基于无线能力信息判断终端是否支持双控制面以及终端的无线能力。第一基站为主基站,第二基站为从属基站,第一基站包括:LTE基站等,第二基站包括:5G基站等。
步骤201、第一基站基于预设的分流规则信息确定把部分业务承载或者某个业务承载中的部分数据分流到第二基站,第一基站通过基站间X2接口向第二基站发送SeNB附加请求消息,通知第二基站为该终端准备用户面和辅控制面连接。分流规则信息包括:需要分流的业务类型信息、负荷阈值等。
第一基站基于预设的分流规则信息生成第一分流承载信息,第一分流承载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业务承载信息,业务承载信息中包含:
承载标识:由第一基站分配;
承载类型:1比特信息,其中1表示Split承载,0表示SCG承载;
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信息:第一基站需要提供满足第二基站所使用的QOS信息;
承载上行地址:承载在核心网侧的端口和IP地址。
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的SeNB附加请求消息中包含:第一基站为终端分配的第一终端标识、第一分流承载信息、辅控制面激活标识信息。辅控制面激活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是否激活辅控制面,为1比特,当为1时表示激活。
步骤202,第二基站接收到辅基站添加消息,根据辅控制面激活标识信息判断是否激活辅控制面,如果是,则第二基站判断是否能够承载一个或多个第一分流承载,如果能承载,则向第一基站发送SeNB附加请求响应消息,如果不能承载任何一个分流承载,则向第一基站发送SeNB附加请求失败消息。
SeNB附加请求响应消息中包含:第一终端标识、第二基站为终端分配的第二终端标识、第二分流承载信息、第二基站不能承载的第一分流承载信息、辅控制面支持标识信息和第二基站的接入信息。
第二分流承载信息为第二基站能够分流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分流承载的信息,每个承载信息包含:
承载标识:与SeNB附加请求消息中的标识相同;
承载下行地址:承载在第二基站侧的端口和IP地址。
辅控制面支持标识用于标识是否可以支持辅控制面,为1比特,1表示可以支持,0表示无法支持。
第二基站不能承载的第一分流承载信息中包含:
承载标识:与SeNB附加请求消息中中的标识相同;
承载失败原因信息:无法分流的承载的原因,如负荷原因,或者承载无法支持等。
第二基站的接入信息是一个容器信息并且第一基站不解析,第二基站的接入信息中包含:预留给终端的第二终端标识、第二基站的接入配置信息、接入第二基站所需要的基本接入信息。接入第二基站所需要的基本接入信息包括如用户专用的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待接入小区的基本物理层信息等。
SeNB附加请求失败消息中包含:第一终端标识、第二终端标识、承载建立失败原因信息。承载建立失败原因信息包括:负荷原因、承载无法支持等。
在发送辅基站响应消息后,第二基站存储终端的接入和承载信息,接入和承载信息中包含:第二终端标识、待建立的第二分流承载信息、第二基站的接入信息、是否激活辅控制面信息。第二基站启动定时器,如果确定在定时器超时前终端未成功接入,则删除接入和承载信息。如果第二基站反馈的是辅基站添加失败消息,则不做任何处理。
步骤203,第一基站接收到辅基站响应消息,根据辅控制面支持标识信息判断第二基站是否支持辅控制面,如果是,第一基站通过主控制面连接向终端发送RRC连接重配消息,如果否,则按照现有双连接流程进行。
RRC连接重配消息中包含:
需要删除的第二分流承载信息,包括承载的标识;
协议栈参数的更新配置情况:包括了PDPC/RLC/MAC层的更新配置;
第二基站的接入信息,与SeNB附加请求响应消息中携带的第二基站的接入信息一致;
辅控制面激活指示信息,为1比特信息,用于指示终端是否在第二基站激活辅控制面,1表示激活。
步骤204,终端接收到RRC连接重配消息,根据需要删除的第二分流承载信息删除与第一基站建立的第二分流承载,根据协议栈参数的更新信息调整协议栈参数。根据第二基站的接入信息,确定在第二基站的接入方式和参数,根据辅控制面激活指示信息确定是否在第二基站建立辅控制面。
终端在完成第二分流承载、调整协议栈参数后,向第一基站发送配置完成消息,终端向第一基站发送RRC连接重配完成消息,指示第一基站相关承载已经完成删除或者参数重配已完成。
步骤205,第一基站接收到配置完成消息,通过基站间接口向第二基站发送SeNB重配置完成消息。辅基站配置完成消息中包含:第一终端标识、第二终端标识。
步骤206为终端与第二基站之间的随机接入过程。
步骤207、208,第一基站发送SN Status Transfer消息并将第二分流承载的数据前转到第二基站。
步骤209,终端根据辅控制面激活指示信息判断是否与第二基站建立辅控制面连接,如果是,则终端基于第二基站的接入信息向第二基站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用以指示与第二基站建立辅控制面,如果否,则不执行后续过程。第二基站的接入信息中包含:第二终端标识、第二基站的接入配置信息、接入小区的物理层信息。
步骤210,第二基站收到终端发送的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判断是否存储有与终端相对应的接入和承载信息,如果存储有与终端相对应的接入和承载信息,则第二基站基于接入和承载信息判断接入请求消息中携带的接入信息是否正确,如果没有存储与终端相对应的接入和承载信息,则拒绝终端接入。如果确定接入请求消息中携带的接入信息正确,则第二基站向终端发送RRC连接建立响应消息。
步骤211,终端向第二基站发送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如果终端与第二基站需要建立辅控制面连接,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中不包含NAS PDU信息。
步骤212,第二基站基于存储的接入和承载信息确定通过用户面与终端建立第二分流承载的配置信息。第二基站向基站发送RRC连接重配消息,RRC连接重配消息中包含:第二分流承载信息、系统配置信息、第二基站的测量配置信息。第二分流承载信息中包含:每个需要建立的第二分流承载的标识、QOS以及协议栈配置参数。系统重要配置信包括部分广播消息等。
终端在完成第二分流承载的配置以及协议栈参数更新后,通过辅控制面连接向第二基站发送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通知第二分流承载建立完成。终端通过辅控制面连接向第二基站发送的消息中不包括NAS层消息;第一基站不向第二基站发送NAS(Non-accessstratum,非接入层)层消息,并且不通过辅控制面连接将此NAS层消息转发给终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LTE基站和NR基站的双连接组网的网络中,eLTE基站为支持4G/5G双连接架建立控制面连接。
应用场景一:eLTE(Evolved LTE,演进的LTE)基站试图为双控制面的终端UE1添加NR基站作为SeNB,但是由于NR基站负荷较高,被NR基站拒绝的过程。
UE1向5G核心网发送UE能力指示信息,指示信息中指示了终端支持4G/5G双连接以及支持双控制面能力。5G核心网向eLTE基站发送能力配置信息,将UE1的无线能力指示给了eLTE基站。eLTE基站根据业务的预配置信息,将UE1的FTP业务分流到NR基站。eLTE基站通过SeNB附加请求消息,将分流请求消息发送给NR基站。
SeNB附加请求消息包括了如下信息:
终端标识1:251;
承载信息:
承载标识:02;
承载类型:0;
QOS信息;
承载上行地址:192.168.1.2,端口:3030;
激活辅控制面信息:1。
NR基站收到SeNB附加请求消息后,因为NR基站当前的网络负荷较高,无法承载FTP业务的分流,则反馈SeNB附加失败消息,该消息包括如下信息:
终端标识1:251;
终端标识2:1056;
失败原因:负载过高。
应用场景二:eLTE基站试图为双控制面的终端UE1添加NR基站作为SeNB,终端成功的在NR侧建立业务并完成辅控制面的建立过程。
UE1向5G核心网发送UE能力指示信息,指示信息中指示了终端支持4G/5G双连接以及支持双控制面能力。5G核心网向eLTE基站发送能力配置信息,将UE1的无线能力指示给了eLTE基站。
eLTE基站根据业务的预配置信息,将UE1的FTP业务分流到NR基站。eLTE基站通过SeNB附加请求消息,将分流请求消息发送给NR基站。SeNB附加请求消息包括了如下信息:
终端标识1:251;
承载信息:
承载标识:02;
承载类型:0;
QOS信息;
承载上行地址:192.168.1.2,端口:3030;
激活辅控制面信息:1。
NR基站收到消息后,经过接纳判决FTP业务可以分流到NR基站,则反馈SeNB附加请求响应消息,该消息包括如下信息:
终端标识1:251;
终端标识2:1056;
承载信息:
承载标识:02;
承载上行地址:192.168.29.2,端口:902;
辅控制面可以接纳:1;
第二基站的接入信息:用户接入标识:0X278,以及NR侧的其他接入相关信息。
NR保存终端UE1的接入和承载信息(如用户接入标识:0X278,以及NR侧的其他接入相关信息)并启动定时器T1。
eLTE收到SeNB附加请求响应消息,则利用RRC连接重配消息指示终端删除在eLTE侧承载的FTP业务,并将在NR侧需要接入的参数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RRC重配消息包含了如下信息:
待删除的承载标识:02
NR基站的接入信息
辅控制面激活信息:1表示辅控制面需要激活。
终端收到eLTE发送的RRC重配消息后,确定需要在NR基站建立辅控制面,并且需要删除eLTE的FTP承载,并确定在NR侧的接入参数。
UE1向eLTE发送RRC重配成功消息,指示第一基站相关承载已经完成删除了FTP业务。eLTE通过X2接口向第二基站发送SeNB重配置完成消息,并前转FTP下行数据业务到NR基站。辅基站配置完成消息至少包括如下信息:
终端标识1:251;
终端标识2:1056。
终端在NR基站发起随机接入,在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指示第二基站需要建立辅控制面以及终端的接入标识0X278。
NR收到终端发送的RRC建立请求后,检查终端的标识和建立辅控制面的指示已经有保存,且定时器未超时,则向UE1发送RRC连接建立响应消息。UE1在RRC建立请求成功消息中,不携带NAS PDU信息给NR基站。NR基站通过辅RRC消息为UE1配置FTP承载以及相关协议栈参数,以及部分广播消息。
应用场景三:eLTE基站试图为双控制面的终端UE1添加NR基站作为SeNB,终端因为接入超时,无法在NR侧建立业务并完成辅控制面的建立过程。
UE1向5G核心网发送UE能力指示信息,指示信息中指示了终端支持4G/5G双连接以及支持双控制面能力。5G核心网向eLTE基站发送能力配置信息,将UE1的无线能力指示给了eLTE基站。
eLTE基站根据业务的预配置信息,将UE1的FTP业务分流到NR基站。eLTE基站通过SeNB附加请求消息,将分流请求消息发送给NR基站。SeNB附加请求消息包括了如下信息:
终端标识1:251;
承载信息:
承载标识:02;
承载类型:0;
QOS信息;
承载上行地址:192.168.1.2,端口:3030;
激活辅控制面信息:1。
NR基站收到消息后,经过接纳判决FTP业务可以分流到NR基站,则反馈SeNB附加请求响应消息,该消息包括如下信息:
终端标识1:251;
终端标识2:1056;
承载信息:
承载标识:02;
承载上行地址:192.168.29.2,端口:902;
辅控制面可以接纳:1;
第二基站的接入信息:用户接入标识:0X278,以及NR侧的其他接入相关信息。
NR基站保存终端UE1的接入和承载信息(如用户接入标识:0X278,以及NR侧的其他接入相关信息)并启动定时器T1。
eLTE收到Addition Request ACK信息,则利用RRC连接重配消息指示终端删除在eLTE侧承载的FTP业务,并将在NR侧需要接入的参数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RRC重配消息包含了如下信息:
待删除的承载标识:02;
NR基站的接入信息;
辅控制面激活信息:1表示辅控制面需要激活。
终端收到eLTE发送的RRC重配消息后,确定需要在NR基站建立辅控制面,并且需要删除eLTE的FTP承载,并确定在NR侧的接入参数。UE1向eLTE发送RRC重配成功消息,指示第一基站相关承载已经完成删除了FTP业务。
eLTE通过X2接口向第二基站发送SeNB重配置完成消息,并前转FTP下行数据业务到NR基站。辅基站配置完成消息至少包括如下信息:
终端标识1:251;
终端标识2:1056;
终端在NR基站发起随机接入,在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指示第二基站需要建立辅控制面以及终端的接入标识0X278。
NR收到终端发送的RRC建立请求后,检查终端的标识和建立辅控制面的指示信息已经被删除,且定时器未超时;则向UE1发送RRC连接建立拒绝消息。
上述实施例中的用于建立控制面连接的方法和系统,通过在双连接场景中采取主辅控制面的进行承载建立,减少5G的小区更新过于频繁对于4G侧的信令压力,降低了业务的传输和实现用户体验的提升;双控制面的设计,实现了两个系统RRC控制面的解耦,避免了4G/5G需要相互连接对方RRC信令以及透传容器的需求,降低4G协议改动的复杂度;对终端无影响,有良好的后向兼容性和部署可行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建立控制面连接的系统,包括:终端63、第一基站61和第二基站62。终端63支持双控制面,第一基站61在确定需要对其提供给终端63的业务承载分流时,判断终端63是否支持双控制面,如果是,则向第二基站62发送辅基站添加消息,辅基站添加消息中包含需要第二基站62承载的第一分流承载信息。第一基站61包括:LTE基站等;第二基站62包括:5G基站等。
第二基站62基于第一分流承载信息判决其是否能够承载一个或多个第一分流承载,如果是,则向第一基站61发送辅基站响应消息,辅基站响应消息中包含:用于指示终端63与第二基站62建立辅控制面连接的接入信息。
第一基站61通过与终端63已建立的主控制面连接向终端63发送携带有接入信息的配置指示消息。终端63基于接入信息与第二基站62建立辅控制面连接,并通过辅控制面连接与第二基站建立承载。
第一基站61基于预设的分流规则信息确定需要分流至第二基站的业务承载,并生成第一分流承载信息。第一分流承载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业务承载信息,业务承载信息中包含:第一基站分配的承载标识、承载类型、承载在核心网侧的地址信息、QOS信息。辅基站添加消息中包含:第一基站61为终端分配的第一终端标识、第一分流承载信息、辅控制面激活标识信息。
第二基站62接收到辅基站添加消息,根据辅控制面激活标识信息判断是否激活辅控制面;如果是,则判断是否能够承载一个或多个第一分流承载,如果是,则向第一基站发送辅基站响应消息,如果否,则向第一基站61发送辅基站添加失败消息。
辅基站响应消息中包含:第一终端标识、第二基站62为终端63分配的第二终端标识、第二分流承载信息、第二基站不能承载的第一分流承载信息、辅控制面支持标识信息。第二分流承载为第二基站62能够分流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分流承载,第二分流承载信息包含:第一基站分配的承载标识、第二分流承载在第二基站侧的地址信息。
第二基站不能承载的第一分流承载信息中包含:第一基站分配的承载标识、承载失败原因信息。辅基站添加失败消息中包含:第一终端标识、第二终端标识、承载建立失败原因信息。
第二基站62在发送辅基站响应消息后,存储终端63的接入和承载信息,接入和承载信息中包含:第二终端标识、第二分流承载信息、接入信息。启动定时器,如果确定在定时器超时前终端未成功接入,则删除接入和承载信息。
第一基站61接收辅基站响应消息,根据辅控制面支持标识信息判断第二基站62是否支持辅控制面,如果是,则通过主控制面连接向终端63发送配置指示消息。配置指示消息中包含:需要删除的第二分流承载信息、协议栈参数的更新信息、接入信息、辅控制面激活指示信息。协议栈参数包括:PDPC层、RLC层、MAC层的参数。
终端63接收到配置指示消息,根据需要删除的第二分流承载信息删除与第一基站61建立的第二分流承载,根据协议栈参数的更新信息调整协议栈参数。在完成第二分流承载、调整协议栈参数后,向第一基站61发送配置完成消息。
第一基站61接收配置完成消息,向第二基站62发送辅基站配置完成消息,并将第二分流承载的数据前转到第二基站62;辅基站配置完成消息中包含:第一终端标识、第二终端标识。
终端61根据辅控制面激活指示信息判断是否与第二基站62建立辅控制面连接,如果是,则基于接入信息向第二基站62发起接入请求消息,用以指示与第二基站62建立辅控制面。接入信息中包含:第二终端标识、第二基站的接入配置信息、接入小区的物理层信息。
第二基站62收到接入请求消息,判断是否存储有与终端63相对应的接入和承载信息,如果有,则基于接入和承载信息判断接入请求消息中携带的接入信息是否正确,如果否,则拒绝终端63接入。
第二基站62如果确定接入请求消息中携带的接入信息正确,则向终端63发送连接建立响应消息。终端63向第二基站发送连接建立完成消息,连接建立完成消息中不包含NASPDU信息。
第二基站62基于接入和承载信息确定通过用户面与终端建立第二分流承载的配置信息,向基站发送连接重配消息,连接重配消息中包含:第二分流承载信息、系统配置信息、第二基站的测量配置信息。第二分流承载信息中包含:每个需要建立的第二分流承载的标识、QOS以及协议栈配置参数。
终端63在完成第二分流承载的配置以及协议栈参数更新后,通过辅控制面连接向第二基站62发送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通知第二分流承载建立完成。终端63通过辅控制面连接向第二基站62发送的消息中不包括NAS层消息。第一基站61不向第二基站发送NAS层消息,并且不通过辅控制面连接将此NAS层消息转发给终端63。
终端63在接入核心网时,向核心网64发送无线能力指示消息;核心网64将终端的无线能力信息发送给第一基站61。第一基站61基于无线能力信息判断终端是否支持双控制面,无线能力指示消息中包含:支持网络双连接标识信息、支持双连接的频段组合信息、支持双控制面标识信息。
上述实施例中的用于建立控制面连接的方法和系统,在双连接场景中,当第一基站将承载分流到第二基站时,请求第二基站为终端建立用户面和辅控制面连接,第二基站将用户面和控制面的配置信息指示给第一基站,终端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后,与第二基站建立辅控制面连接,并能利用辅控制面连接建立承载;通过在双连接场景中采取主辅控制面的进行承载建立,减少5G的小区更新过于频繁对于4G侧的信令压力,降低了业务的传输和实现用户体验的提升;双控制面的设计,实现了两个系统RRC控制面的解耦,避免了4G/5G需要相互连接对方RRC信令以及透传容器的需求,降低4G协议改动的复杂度;对终端无影响,有良好的后向兼容性和部署可行性。通过在现有协议上进行增强,没有引入新的协议过程,实现难度较低。
可能以许多方式来实现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例如,可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软件、硬件、固件的任何组合来实现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用于方法的步骤的上述顺序仅是为了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方法的步骤不限于以上具体描述的顺序,除非以其它方式特别说明。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将本发明实施为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程序,这些程序包括用于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机器可读指令。因而,本发明还覆盖存储用于执行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程序的记录介质。
本发明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36)

1.一种用于建立控制面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所述第一基站确定需要对其提供给终端的业务承载分流时,判断所述终端是否支持双控制面;
如果是,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辅基站添加消息,所述辅基站添加消息中包含需要所述第二基站承载的第一分流承载信息;
所述第二基站基于所述第一分流承载信息判决其是否能够承载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分流承载,如果是,则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辅基站响应消息,其中,所述辅基站响应消息中包含: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与所述第二基站建立辅控制面连接的接入信息;
所述第一基站通过与所述终端已建立的主控制面连接向所述终端发送携带有所述接入信息的配置指示消息;
所述终端基于所述接入信息与所述第二基站建立辅控制面连接,并通过所述辅控制面连接与所述第二基站建立承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基于预设的分流规则信息确定需要分流至所述第二基站的业务承载,并生成所述第一分流承载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分流承载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业务承载信息,所述业务承载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的承载标识、承载类型、承载在核心网侧的地址信息、QOS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基站添加消息中包含:第一基站为所述终端分配的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第一分流承载信息、辅控制面激活标识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基站接收到所述辅基站添加消息,根据所述辅控制面激活标识信息判断是否激活辅控制面;
如果是,则所述第二基站判断是否能够承载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分流承载,如果是,则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所述辅基站响应消息,如果否,则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辅基站添加失败消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基站响应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终端分配的第二终端标识、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第二基站不能承载的第一分流承载信息、辅控制面支持标识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为所述第二基站能够分流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分流承载,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包含: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的承载标识、第二分流承载在第二基站侧的地址信息;
所述第二基站不能承载的第一分流承载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的承载标识、承载失败原因信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基站添加失败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标识、承载建立失败原因信息。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发送所述辅基站响应消息后,所述第二基站存储所述终端的接入和承载信息,所述接入和承载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二终端标识、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所述接入信息;
所述第二基站启动定时器,如果确定在定时器超时前所述终端未成功接入,则删除所述接入和承载信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到所述辅基站响应消息,根据所述辅控制面支持标识信息判断所述第二基站是否支持辅控制面;
如果是,所述第一基站通过主控制面连接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配置指示消息;
其中,所述配置指示消息中包含:需要删除的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所述协议栈参数的更新信息、所述接入信息、辅控制面激活指示信息;所述协议栈参数包括:PDPC层、RLC层、MAC层的参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到所述配置指示消息,根据所述需要删除的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删除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的所述第二分流承载,根据所述协议栈参数的更新信息调整协议栈参数;
所述终端在完成所述第二分流承载、调整所述协议栈参数后,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配置完成消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到所述配置完成消息,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辅基站配置完成消息,并将所述第二分流承载的数据前转到所述第二基站;
其中,所述辅基站配置完成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标识。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辅控制面激活指示信息判断是否与所述第二基站建立辅控制面连接;
如果是,则所述终端基于所述接入信息向所述第二基站发起接入请求消息,用以指示与所述第二基站建立辅控制面;
其中,所述接入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二终端标识、第二基站的接入配置信息、接入小区的物理层信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基站收到所述接入请求消息,判断是否存储有与所述终端相对应的所述接入和承载信息;
如果有,则所述第二基站基于所述接入和承载信息判断所述接入请求消息中携带的接入信息是否正确;
如果否,则拒绝所述终端接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果确定所述接入请求消息中携带的接入信息正确,则所述第二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连接建立响应消息;
所述终端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连接建立完成消息,其中,所述连接建立完成消息中不包含NAS PDU信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基站基于所述接入和承载信息确定通过用户面与所述终端建立第二分流承载的配置信息;
所述第二基站向所述基站发送连接重配消息,所述连接重配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系统配置信息、第二基站的测量配置信息;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中包含:每个需要建立的第二分流承载的标识、QOS以及协议栈配置参数。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终端在完成所述第二分流承载的配置以及协议栈参数更新后,通过所述辅控制面连接向第二基站发送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通知所述第二分流承载建立完成。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通过所述辅控制面连接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消息中不包括NAS层消息;
所述第一基站不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NAS层消息,并且不通过所述辅控制面连接将此NAS层消息转发给所述终端。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终端在接入核心网时,向核心网发送无线能力指示消息;
所述核心网将所述终端的无线能力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
所述第一基站基于所述无线能力信息判断所述终端是否支持双控制面;
其中,所述无线能力指示消息中包含:支持网络双连接标识信息、支持双连接的频段组合信息、支持双控制面标识信息。
18.如权利要求1至17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站包括:LTE基站、5G基站;所述第二基站包括:LTE基站、5G基站。
19.一种用于建立控制面连接的系统,包括:终端、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所述终端支持双控制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站,用于当确定需要对其提供给终端的业务承载分流时,判断所述终端是否支持双控制面;如果是,则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辅基站添加消息,所述辅基站添加消息中包含需要所述第二基站承载的第一分流承载信息;
所述第二基站,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分流承载信息判决其是否能够承载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分流承载,如果是,则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辅基站响应消息,其中,所述辅基站响应消息中包含: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与所述第二基站建立辅控制面连接的接入信息;
所述第一基站,还用于通过与所述终端已建立的主控制面连接向所述终端发送携带有所述接入信息的配置指示消息;
所述终端,用于基于所述接入信息与所述第二基站建立辅控制面连接,并通过所述辅控制面连接与所述第二基站建立承载。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站,还用于基于预设的分流规则信息确定需要分流至所述第二基站的业务承载,并生成所述第一分流承载信息;所述第一分流承载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业务承载信息,所述业务承载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的承载标识、承载类型、承载在核心网侧的地址信息、QOS信息。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基站添加消息中包含:第一基站为所述终端分配的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第一分流承载信息、辅控制面激活标识信息。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基站,还用于接收到所述辅基站添加消息,根据所述辅控制面激活标识信息判断是否激活辅控制面;如果是,则判断是否能够承载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分流承载,如果是,则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所述辅基站响应消息,如果否,则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辅基站添加失败消息。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基站响应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终端分配的第二终端标识、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第二基站不能承载的第一分流承载信息、辅控制面支持标识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为所述第二基站能够分流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分流承载,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包含: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的承载标识、第二分流承载在第二基站侧的地址信息;所述第二基站不能承载的第一分流承载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基站分配的承载标识、承载失败原因信息。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基站添加失败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标识、承载建立失败原因信息。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基站,还用于在发送所述辅基站响应消息后,存储所述终端的接入和承载信息,所述接入和承载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二终端标识、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所述接入信息;启动定时器,如果确定在定时器超时前所述终端未成功接入,则删除所述接入和承载信息。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还用于接收所述辅基站响应消息,根据所述辅控制面支持标识信息判断所述第二基站是否支持辅控制面;如果是,则通过主控制面连接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配置指示消息;
其中,所述配置指示消息中包含:需要删除的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所述协议栈参数的更新信息、所述接入信息、辅控制面激活指示信息;所述协议栈参数包括:PDPC层、RLC层、MAC层的参数。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还用于接收到所述配置指示消息,根据所述需要删除的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删除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的所述第二分流承载,根据所述协议栈参数的更新信息调整协议栈参数;在完成所述第二分流承载、调整所述协议栈参数后,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配置完成消息。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站,还用于接收所述配置完成消息,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辅基站配置完成消息,并将所述第二分流承载的数据前转到所述第二基站;其中,所述辅基站配置完成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第二终端标识。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终端,还用于根据所述辅控制面激活指示信息判断是否与所述第二基站建立辅控制面连接;如果是,则基于所述接入信息向所述第二基站发起接入请求消息,用以指示与所述第二基站建立辅控制面;
其中,所述接入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二终端标识、第二基站的接入配置信息、接入小区的物理层信息。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基站,还用于收到所述接入请求消息,判断是否存储有与所述终端相对应的所述接入和承载信息;如果有,则基于所述接入和承载信息判断所述接入请求消息中携带的接入信息是否正确;如果否,则拒绝所述终端接入。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基站,还用于如果确定所述接入请求消息中携带的接入信息正确,则向所述终端发送连接建立响应消息;
所述终端,还用于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连接建立完成消息,其中,所述连接建立完成消息中不包含NAS PDU信息。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基站,还用于基于所述接入和承载信息确定通过用户面与所述终端建立第二分流承载的配置信息;向所述基站发送连接重配消息,所述连接重配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系统配置信息、第二基站的测量配置信息;所述第二分流承载信息中包含:每个需要建立的第二分流承载的标识、QOS以及协议栈配置参数。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还用于在完成所述第二分流承载的配置以及协议栈参数更新后,通过所述辅控制面连接向第二基站发送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通知所述第二分流承载建立完成。
34.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通过所述辅控制面连接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消息中不包括NAS层消息;所述第一基站不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NAS层消息,并且不通过所述辅控制面连接将此NAS层消息转发给所述终端。
35.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终端,还用于在接入核心网时,向核心网发送无线能力指示消息;所述核心网将所述终端的无线能力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
所述第一基站,还用于基于所述无线能力信息判断所述终端是否支持双控制面;其中,所述无线能力指示消息中包含:支持网络双连接标识信息、支持双连接的频段组合信息、支持双控制面标识信息。
36.如权利要求19至35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站包括:LTE基站、5G基站;所述第二基站包括:LTE基站、5G基站。
CN201611257631.7A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用于建立控制面连接的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86170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57631.7A CN108617020B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用于建立控制面连接的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57631.7A CN108617020B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用于建立控制面连接的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17020A true CN108617020A (zh) 2018-10-02
CN108617020B CN108617020B (zh) 2020-09-15

Family

ID=63658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57631.7A Active CN108617020B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用于建立控制面连接的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17020B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88213A (zh) * 2018-12-20 2019-04-2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协议栈数据的调节系统及其方法
CN110519777A (zh) * 2019-08-08 2019-11-29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双连接下主服务小区变更方法、主节点及辅节点
CN110536477A (zh) * 2019-04-03 2019-1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82104A (zh) * 2019-09-14 2019-12-17 北京光宇之勋科技有限公司 化妆品检测信息传输方法及传输系统
WO2020135850A1 (zh) * 2018-12-29 2020-07-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1836406A (zh) * 2019-04-19 2020-10-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11918325A (zh) * 2020-06-28 2020-11-10 珠海世纪鼎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Nsa架构下5g用户驻留时长获取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1027932A1 (zh) * 2019-08-15 2021-02-1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804719A (zh) * 2019-11-14 2021-05-1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序列号一致性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13543258A (zh) * 2019-09-23 2021-10-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系统互操作的方法及装置
WO2021238601A1 (zh) * 2020-05-29 2021-12-0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多连接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和系统
CN114424617A (zh) * 2019-09-30 2022-04-29 英国电讯有限公司 蜂窝电信网络
WO2023179728A1 (zh) * 2022-03-25 2023-09-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11924A (zh) * 2014-01-24 2015-07-29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双连接系统的用户设备历史信息的管理方法
US20150350883A1 (en) * 2013-01-17 2015-12-0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multiple connections
CN105228229A (zh) * 2014-06-27 2016-0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ue资源处理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CN105873133A (zh) * 2015-01-23 2016-08-1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双连接架构下支持业务本地分流的方法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350883A1 (en) * 2013-01-17 2015-12-0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multiple connections
CN104811924A (zh) * 2014-01-24 2015-07-29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双连接系统的用户设备历史信息的管理方法
CN105228229A (zh) * 2014-06-27 2016-0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ue资源处理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CN105873133A (zh) * 2015-01-23 2016-08-1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双连接架构下支持业务本地分流的方法及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OKIA, ALCATEL-LUCENT SHANGHAI BELL: "《3GPP TSG-RAN;R2-164751》", 12 August 2016 *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88213A (zh) * 2018-12-20 2019-04-2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协议栈数据的调节系统及其方法
WO2020135850A1 (zh) * 2018-12-29 2020-07-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0536477A (zh) * 2019-04-03 2019-1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200261A1 (zh) * 2019-04-03 2020-10-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36477B (zh) * 2019-04-03 2023-11-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36406A (zh) * 2019-04-19 2020-10-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11836406B (zh) * 2019-04-19 2022-04-0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10519777A (zh) * 2019-08-08 2019-11-29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双连接下主服务小区变更方法、主节点及辅节点
WO2021027932A1 (zh) * 2019-08-15 2021-02-1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82104B (zh) * 2019-09-14 2021-11-30 上海掘谜实业有限公司 化妆品检测信息传输方法及传输系统
CN110582104A (zh) * 2019-09-14 2019-12-17 北京光宇之勋科技有限公司 化妆品检测信息传输方法及传输系统
CN113543258A (zh) * 2019-09-23 2021-10-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系统互操作的方法及装置
US11974177B2 (en) 2019-09-23 2024-04-3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stem interworking
CN114424617A (zh) * 2019-09-30 2022-04-29 英国电讯有限公司 蜂窝电信网络
CN114424617B (zh) * 2019-09-30 2022-12-13 英国电讯有限公司 蜂窝电信网络
US11985545B2 (en) 2019-09-30 2024-05-14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12804719B (zh) * 2019-11-14 2022-04-0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序列号一致性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12804719A (zh) * 2019-11-14 2021-05-1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序列号一致性实现方法及装置
WO2021238601A1 (zh) * 2020-05-29 2021-12-0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多连接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和系统
CN111918325A (zh) * 2020-06-28 2020-11-10 珠海世纪鼎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Nsa架构下5g用户驻留时长获取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918325B (zh) * 2020-06-28 2023-11-28 珠海世纪鼎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Nsa架构下5g用户驻留时长获取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3179728A1 (zh) * 2022-03-25 2023-09-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17020B (zh) 2020-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17020A (zh) 一种用于建立控制面连接的方法和系统
US10602552B2 (en) Connection identifier system and method
US11743796B2 (en) Communications device,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methods
CN103716885B (zh) 一种本地承载管理方法及设备
KR20200088667A (ko) 차세대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단말 능력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CN110431873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指示用于下一个消息的承载类型的方法和设备
EP2405696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lay node accessing network
CN110431859A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层之间交互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6559916A (zh) 一种建立辅助信令链路的方法及其装置、基站及终端
CN108616958A (zh) 激活异系统SeNB的方法、终端、基站和通信系统
CN109429368B (zh) 消息发送方法、系统、装置、网元、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06411491A (zh) 一种采用载波汇聚方式传输数据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9246757A (zh) 一种新型服务质量架构在双连接系统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9246747A (zh) 前向接口的建立方法、ue接入方法、ue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6105307A (zh) 用户装置以及上行链路数据发送方法
CN103702422B (zh) 一种本地承载管理方法及设备
CN104685959B (zh) 具有统一接口的无源无线电链路控制实体
KR20230091856A (ko) 도너 간 모빌리티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8076449A (zh) 紧急呼叫方法、集群通信系统、基站和控制装置
US20150163837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radio bearer
CN110662297B (zh) 一种信令处理方法、节点及装置
CN102843730B (zh) 联合传输中数据传输的方法、网元侧及用户设备
CN108617028A (zh) 一种建立承载的方法和系统
US20230354136A1 (e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3702421B (zh) 一种本地公共资源管理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