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16335A - 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用户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用户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16335A
CN108616335A CN201611146606.1A CN201611146606A CN108616335A CN 108616335 A CN108616335 A CN 108616335A CN 201611146606 A CN201611146606 A CN 201611146606A CN 108616335 A CN108616335 A CN 1086163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target data
network side
ma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466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16335B (zh
Inventor
邢艳萍
任斌
赵铮
李铁
康绍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61114660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163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163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163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163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163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6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the same, encoded,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用户终端和网络侧设备,该方法可包括:用户终端向网络侧设备初传目标数据包,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传输标识,且所述传输标识与所述目标数据包的相邻上行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不同;若所述目标数据包需要重传,则所述用户终端向所述网络侧设备重传所述目标数据包,重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与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相同。这样本发明实施例可以网络侧设备避免错误合并数据包的问题,以提升数据包的检测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用户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用户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通信技术系统中,为了在接收端对同一数据包的多次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传输进行合并,网络侧设备需要识别同一数据包的多次传输,以及区分不同的数据包。然而,在实际中有可能会出现由于HARQ反馈的解码错误或者定时器超时或者达到最大传输次数等原因导致网络侧设备错误合并来自同一用户终端的多个数据包。例如,用户终端发送数据包1,网络侧设备检测到该用户终端的上行发送,但未正确解码数据包1,则向该用户终端反馈否定应答(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而用户终端UE将NACK错误解码为肯定应答(Acknowledgement,ACK),并接着发送数据包2。则网络侧设备会将该用户终端的数据包2当作数据包1的重传与数据包1进行合并,从而导致再次解码失败,并引发后续连接的错误合并。可见,目前通信系统中存在网络侧设备错误合并数据包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用户终端和网络侧设备,解决了网络侧设备错误合并数据包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包括:
用户终端向网络侧设备初传目标数据包,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传输标识,且所述传输标识与所述目标数据包的相邻上行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不同;
若所述目标数据包需要重传,则所述用户终端向所述网络侧设备重传所述目标数据包,重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与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相同。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用户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传输标识;或者
所述用户终端从预定义或者预配置的传输标识中选择至少两个传输标识。
可选的,所述传输标识包括导频和多址接入签名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所述多址接入签名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码本、码字、序列、交织器、映射图样、解调参考信号、前导码、空间域和功率域。
可选的,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导频与所述目标数据包的相邻上行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导频相同,但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与所述目标数据包的相邻上行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不相同;
重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中的导频与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中的导频相同,且重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与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相同。
可选的,所述用户终端向所述网络侧设备传输的数据包是采用免调度传输机制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还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包括:
网络侧设备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目标数据包,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传输标识;
所述网络侧设备判断所述传输标识与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是否相同,其中,所述前一个数据包是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目标数据包的前一个接收的由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数据包;
若所述传输标识与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相同,则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相同数据包;
若所述传输标识与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不相同,则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不同数据包。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相同数据包,且所述前一个数据包正确解码,则所述网络侧设备丢弃所述目标数据包,并向所述用户终端返回ACK;
若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相同数据包,且所述前一个数据包未正确解码,则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进行合并;
若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不同数据包,所述网络侧设备不将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合并。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用户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传输标识。
可选的,所述传输标识包括导频和多址接入签名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所述多址接入签名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码本、码字、序列、交织器、映射图样、解调参考信号、前导码、空间域和功率域。
可选的,所述目标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导频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导频相同;
所述若所述传输标识与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相同,则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相同数据包,包括:
若所述目标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相同,则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相同数据包
所述若所述传输标识与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不相同,则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不同数据包,包括:
若所述目标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不相同,则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不同数据包。
可选的,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用户终端传输的数据包是采用免调度传输机制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终端,包括:
初传模块,用于向网络侧设备初传目标数据包,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传输标识,且所述传输标识与所述目标数据包的相邻上行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不同;
重传模块,用于若所述目标数据包需要重传,则向所述网络侧设备重传所述目标数据包,重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与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相同。
可选的,所述用户终端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用户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传输标识;或者
选择模块,用于从预定义或者预配置的传输标识中选择至少两个传输标识。
可选的,所述传输标识包括导频和多址接入签名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所述多址接入签名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码本、码字、序列、交织器、映射图样、解调参考信号、前导码、空间域和功率域。
可选的,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导频与所述目标数据包的相邻上行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导频相同,但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与所述目标数据包的相邻上行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不相同;
重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中的导频与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中的导频相同,且重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与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相同。
可选的,所述用户终端向所述网络侧设备传输的数据包是采用免调度传输机制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目标数据包,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传输标识;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传输标识与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是否相同,其中,所述前一个数据包是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目标数据包的前一个接收的由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数据包;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传输标识与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相同,则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相同数据包;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传输标识与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不相同,则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不同数据包。
可选的,所述网络侧设备还包括:
返回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相同数据包,且所述前一个数据包正确解码,则丢弃所述目标数据包,并向所述用户终端返回肯定应答ACK;
合并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相同数据包,且所述前一个数据包未正确解码,则将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进行合并;
若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不同数据包,所述网络侧设备不将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合并。
可选的,所述网络侧设备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用户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传输标识。
可选的,所述传输标识包括导频和多址接入签名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所述多址接入签名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码本、码字、序列、交织器、映射图样、解调参考信号、前导码、空间域和功率域。
可选的,所述目标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导频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导频相同;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目标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相同,则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相同数据包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目标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不相同,则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不同数据包。
可选的,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用户终端传输的数据包是采用免调度传输机制传输。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用户终端向网络侧设备初传目标数据包,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传输标识,且所述传输标识与所述目标数据包的相邻上行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不同;若所述目标数据包需要重传,则所述用户终端向所述网络侧设备重传所述目标数据包,重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与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相同。这样可以实现传输同一个数据包时采用相同的传输标识,而传输的相邻数据包之间采用不同的传输标识,从而网络侧设备可以根据该传输标识识别出相同数据包,以及识别出不同数据包,进而避免错误合并数据包的问题,以提升数据包的检测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息交互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值扩频码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消息交互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户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户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用户终端(UE,User Equipment)11和网络侧设备12,其中,用户终端11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Tablet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简称PDA)、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或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 Device)等终端侧设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限定用户终端11的具体类型。用户终端11可以与网络侧设备12建立通信,其中,附图中的网络可以表示用户终端11与网络侧设备12无线建立通信,网络侧设备12可以是基站,基站可以是宏站,如LTEeNB、5G NR NB或者gNB等;也可以是小站,如低功率节点(LPN:low power node)pico、femto等小站,或者可以是接入点(AP,access point);网络侧设备12也可以是中央单元(CU,central unit)与其管理和控制的多个传输接收点(TRP,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共同组成的网络节点。另外,一个基站下有一个或多个小区(例如:不同的频点或扇区分裂)。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限定网络侧设备12的具体类型。
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201、用户终端向网络侧设备初传目标数据包,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传输标识,且所述传输标识与所述目标数据包的相邻上行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不同;
202、若所述目标数据包需要重传,则所述用户终端向所述网络侧设备重传所述目标数据包,重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与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目标数据包可以是用户终端向网络侧设备传输的任何数据包,对此不作限定。且上述初传目标数据包可以是,用户终端向网络侧设备第一次传输上述目标数据包。而目标数据包的相邻上行数据包可以是,在初传上述目标数据包时用户终端前一个向网络侧设备传输的上行数据包,或者在上述目标数据包传输完成后,第一个向所述网络侧设备传输的上行数据包,其中,这里的目标数据包传输完成可以是用户终端不需要再向网络侧设备传输该数据包,例如:定时器超时或者接收到网络侧设备返回的ACK。且上述目标数据包与上述相邻上行数据包为两个不同的数据包。例如:用户终端需要向网络侧设备传输数据包1-5,其中,上述目标数据包为数据包1,那么,上述相邻上行数据包就包括数据包2;而上述目标数据包为数据包2时,那么,上述相邻数据包就包括数据包1和数据包3。
上述重传目标数据包可以是,用户终端向网络侧设备再次传输上述目标数据包,例如:接收到网络侧设备返回的NACK或者将ACK错误得解码为NACK,或者初传上述目标数据包在预设时间内没有接收到任何反馈等情况下,需要向网络侧设备重传上述目标数据包。
通过步骤201和步骤202就可以实现两个相邻数据包采用不同的传输标识,从而让网络侧设备根据传输标识识别出为两个不同的数据包,进而不对其进行合并。且通过上述步骤还可以实现同一个数据包在初传和重传时采用相同的传输标识,从而让网络侧设备根据传输标识识别出为同一个数据包,进而对其进行合并,如果初传的数据包已经正确解码,则可以丢弃重传的数据包,并向用户终端返回的ACK。通过上述可以实现网络侧设备不会错误合并数据包,进而提升数据包的检测性能。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若上述目标数据包不需要重传,那么,通过步骤201就可以实现让网络侧设备避免错误合并数据包,因为,网络侧设备可以通过数据包的传输标识可以识别出不同的数据包。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传输标识可以是任何能够让网络侧设备识别的信息,例如:导频或者签名等其他标识信息,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用户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传输标识;或者
所述用户终端从预定义或者预配置的传输标识中选择至少两个传输标识。
该实施方式中,可以实现网络侧设备为用户终端配置至少两个传输标识,这样用户终端就可以在相邻的不同数据包使用这至少两个传输标识,以实现相邻的不同数据包采用不同的传输标识进行传输。由于存在至少两个传输标识,那么,用户终端在任何两个相邻的不同数据包均可采用不同的传输标识,以避网络侧设备识别为不同的数据包,避免错误合并。其中,上述配置可以为预配置的,另外,用户终端在进行小区切换或者移动至不同的网络侧设备下时,可以采用之前配置的传输标识,并不限定,每与一个网络侧设备建立连接,就需要配置上述传输标识。
以及还可以实现用户终端可以在预定义或者预配置的传输标识中选择至少两个传输标识。其中,这里的预定义可以是在协议中预先定义的多个传输标识,上述预配置可以是网络侧预先给用户终端配置的多个传输标识,或者网络侧预先给小区配置的多个传输标识,对此不作限定。例如:预定义或者预配置有一传输标记池,那么用户终端就可以在该传输标记池中选择至少两个传输标识,从而实现用户终端获取至少两个传输标识,不需要与网络侧设备进行信令交互,以节约信令开销。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传输标识包括导频和多址接入(Multiple Access,MA)签名中的至少一项。
通过该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实现用户终端传输的任一数据包中的传输标识包括导频和MA签名中的至少一项,例如:每个上行数据包都包括导频,只是相邻的不同数据包之间的导频不同,且同一数据包在初传和重传时都采用相同的导频;或者每个上行数据包都包括MA签名,只是相邻的不同数据包之间的MA签名不同,且同一数据包在初传和重传时都采用相同的MA签名;或者每个上行数据包都包括导频和MA签名,只是相邻的不同数据包之间的导频和MA签名中至少有一项不同,且同一数据包在初传和重传时都采用相同的导频和MA签名。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导频可以是解码参考信号(De Modulation ReferenceSignal,DM-RS)序列,或者导频还可以是前导码(preamble码)等,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例如:以两个传输标识,且导频为DM-RS为例,结合图3进行举例。用户终端首先对数据包1进行初传,此时的导频序列采用DM-RS序列1,网络侧设备检测到DM-RS序列1但未正确解码数据包1,网络侧设备向用户终端反馈NACK。用户终端正确解码了NACK,进而对数据包1进行重传,导频序列仍然采用DM-RS序列1,网络侧设备对数据包1的两次传输进行合并,正确解码了数据包1并向用户终端反馈ACK。而用户终端将ACK错误得解码为NACK,且数据包1尚未达到最大传输次数且定时器未超时,用户终端继续发起数据包1的重传,导频仍然采用DM-RS序列1。网络侧设备通过DM-RS序列的检测判断出该次传输仍然是数据包1的重传,由于之前已经正确解码了数据包1,因此丢弃该次传输,并向用户终端反馈ACK。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终端对于初始数据包的传输标识选择可以是随机的,或者基于网络侧配置的顺序确定。
另外,该实施方式中,通过上述MA签名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多址传输,这样用户终端通过上述MA签名可以实现用户终端可以采用不同的非正交多址传输方式向网络侧设备传输数据包,以提高传输数据包的灵活性。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中,签名并不限定是MA签名,还可以是其他签名能够让网络侧设备识别出的任何签名,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选的,所述多址接入签名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码本、码字、序列、交织器、映射图样、解调参考信号、前导码、空间域和功率域。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不同的多址接入签名可以实现使用不同的非正交多址技术传输上行数据包,例如:可以是基于码域的非正交多址技术,包括图样分割多址(PatternDivision Multiple Access,PDMA)、稀疏码分多址(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或者多用户共享接入(Multi-User Shared Access,MUSA)等等;其中,以MUSA为例,上述MA签名可以包括码字,例如:复值扩频码。或者可以是基于交织器的非正交多址技术,包括交织分割多址(Interleav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IDMA)和交织格多址(Interleave-Grid Multiple Access,IGMA)等;其中,以IDMA或者IGMA为例,上述MA签名可以包括交织器。或者还可以是基于功率域的非正交多址技术等等,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由于该实施方式中,根据不同的多址接入技术,MA签名可以包括不同的内容,从而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适用不同的多址接入技术,以提高传输数据的灵活性。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一种特例,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导频与所述目标数据包的相邻上行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导频相同,但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与所述目标数据包的相邻上行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不相同;
重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中的导频与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中的导频相同,且重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与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相同。
该实施方式中,可以实现用户终端向网络侧设备传输的数据包都包括导频和签名,其中,每个数据包的导频可以是相同的,但相邻的不同数据包的签名不同,且同一个数据包初传和重传时采用相同的签名,这样可以让网络侧设备有效地识别出相同的数据包和不同的数据包。由于该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不同数据包的导频相同,从而辅助网络侧识别用户终端,以提高数据包的检测性能。另外,上述签名可以为前面实施方式中介绍的MA签名,以实现通过不同的多址接入技术传输上行数据包。
以网络侧为用户终端配置一个专用导频和2个MA签名,且以MUSA为例,MUSA的基本特性为用户终端间通过非正交复值扩频码在相同的资源上传输数据。其中,复值扩频码的元素、复值扩频码集合以及用户间的资源叠加可以如图4所示。用户终端的所有上行数据包传输采用网络侧配置的导频。对于同一数据包的多次HARQ传输,用户终端采用相同的MA签名;对于相邻的不同数据包的传输,用户终端采用不同的MA签名。
如图5所示,用户终端的所有数据包的所有HARQ传输均采用网络侧预配置的导频,从而辅助网络识别用户终端。用户终端首先对数据包1进行初传,此时采用MA签名1,网络侧设备通过导频检测到来自该用户终端的数据包,进而采用该用户终端的多个MA签名进行相关检测,检测到用户终端采用了MA签名1,但未正确解码数据包1,网络侧设备向用户终端反馈NACK。用户终端正确解码了NACK,进而对数据包1进行重传,仍然采用MA签名1,网络侧设备对数据包1的两次传输进行合并,仍然没有正确解码数据包1并向UE反馈NACK。而由于定时器超时,用户终端不再对数据包1进行重传,而开始数据包2的初传,且MA签名采用MA签名2。网络侧设备通过MA签名判断本次传输为一个新数据包的传输,不再与之前的数据包1进行合并,并根据本次的解码结构向UE反馈ACK或者NACK。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用户终端向所述网络侧设备传输的数据包是采用免调度传输机制传输。
其中,免调度传输机制可以是指用户终端的上行传输不需要来自于网络侧设备的动态的和显式的调度授权,用户终端直接在选定的资源上发送上行数据,从而节约信令开销。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限定采用免调度传输机制,在一些场景中采用调度传输机制传输上行数据包,同样可以采用上述方法进行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介绍的多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之间可以相互结合实现,也可以单独实现,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用户终端向网络侧设备初传目标数据包,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传输标识,且所述传输标识与所述目标数据包的相邻上行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不同;若所述目标数据包需要重传,则所述用户终端向所述网络侧设备重传所述目标数据包,重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与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相同。这样可以实现传输同一个数据包时采用相同的传输标识,而传输的相邻数据包之间采用不同的传输标识,从而网络侧设备可以根据该传输标识识别出相同数据包,以及识别出不同数据包,进而避免错误合并数据包的问题,以提升数据包的检测性能。
参见图6,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如图6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601、网络侧设备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目标数据包,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传输标识;
602、网络侧设备判断所述传输标识与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是否相同,其中,所述前一个数据包是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目标数据包的前一个接收的由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数据包;
603、若所述传输标识与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相同,则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相同数据包;
604、若所述传输标识与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不相同,则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不同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前一个数据包可以是与上述目标数据包为相同的数据包,例如:步骤601是接收到用户终端重传的目标数据包,而上述前一个数据包则可以是用户终端初传的上述目标数据包或者前一次重传的上述目标数据包。或者上述前一个数据包可以是与上述目标数据包为不同的数据包,例如:步骤601接收到用户终端初传的数据包,那么,上述前一个数据包就是用户终端初传目标数据包的前一个传输的上行数据包。例如:上述目标数据包为数据包2,且步骤601是接收到用户终端初传的数据包2,那么,前一个数据包就是用户终端传输的数据包1;或者步骤601接收到目标数据包为用户终端重传的数据包2,那么,上述前一个数据包就是用户终端初传或者前一个重传的数据包2。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相同数据包,且所述前一个数据包正确解码,则所述网络侧设备丢弃所述目标数据包,并向所述用户终端返回肯定应答ACK;
若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相同数据包,且所述前一个数据包未正确解码,则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进行合并;
若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不同数据包,所述网络侧设备不将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合并。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用户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传输标识。
可选的,所述传输标识包括导频和多址接入签名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所述多址接入签名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码本、码字、序列、交织器、映射图样、解调参考信号、前导码、空间域和功率域。
可选的,所述目标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导频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导频相同;
所述若所述传输标识与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相同,则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相同数据包,包括:
若所述目标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相同,则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相同数据包
所述若所述传输标识与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不相同,则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不同数据包,包括:
若所述目标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不相同,则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不同数据包。
可选的,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用户终端传输的数据包是采用免调度传输机制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作为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对应的网络侧设备的实施方式,其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见图2所示的实施例的相关说明,以为避免重复说明,本实施例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同样可以实现避免错误合并数据包的问题,以提升数据包的检测性能。
参见图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终端,如图7所示,用户终端700,包括:
初传模块701,用于向网络侧设备初传目标数据包,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传输标识,且所述传输标识与所述目标数据包的相邻上行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不同;
重传模块702,用于若所述目标数据包需要重传,则向所述网络侧设备重传所述目标数据包,重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与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相同。
可选的,如图8所示,用户终端700还包括:
接收模块703,用于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用户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传输标识;或者
选择模块704,用于从预定义或者预配置的传输标识中选择至少两个传输标识。
可选的,所述传输标识包括导频和多址接入签名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所述多址接入签名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码本、码字、序列、交织器、映射图样、解调参考信号、前导码、空间域和功率域。
可选的,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导频与所述目标数据包的相邻上行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导频相同,但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与所述目标数据包的相邻上行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不相同;
重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中的导频与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中的导频相同,且重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与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相同。
可选的,所述用户终端向所述网络侧设备传输的数据包是采用免调度传输机制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用户终端700可以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实施例中任意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实施例中用户终端的任意实施方式都可以被本实施例中的上述用户终端700所实现,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如图9所示,网络侧设备900包括:
接收模块901,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目标数据包,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传输标识;
判断模块902,用于判断所述传输标识与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是否相同,其中,所述前一个数据包是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目标数据包的前一个接收的由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数据包;
第一确定模块903,用于若所述传输标识与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相同,则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相同数据包;
第二确定模块904,用于若所述传输标识与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不相同,则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不同数据包。
可选的,如图10所示,网络侧设备900还包括:
返回模块905,用于若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相同数据包,且所述前一个数据包正确解码,则丢弃所述目标数据包,并向所述用户终端返回肯定应答ACK;
合并模块906,用于若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相同数据包,且所述前一个数据包未正确解码,则将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进行合并;
若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不同数据包,所述网络侧设备不将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合并。
可选的,如图11所示,网络侧设备900还包括:
发送模块907,用于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用户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传输标识。
可选的,所述传输标识包括导频和多址接入签名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所述多址接入签名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码本、码字、序列、交织器、映射图样、解调参考信号、前导码、空间域和功率域。
可选的,所述目标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导频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导频相同;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目标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相同,则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相同数据包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目标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不相同,则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不同数据包。
可选的,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用户终端传输的数据包是采用免调度传输机制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网络侧设备900可以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实施例中任意实施方式的网络侧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的任意实施方式都可以被本实施例中的上述网络侧设备900所实现,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1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用户终端的结构,该用户终端包括:处理器1200、收发机1210、存储器1220、用户接口1230和总线接口,其中:
处理器1200,用于读取存储器12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通过收发机1210向网络侧设备初传目标数据包,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传输标识,且所述传输标识与所述目标数据包的相邻上行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不同;
若所述目标数据包需要重传,则通过收发机1210向所述网络侧设备重传所述目标数据包,重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与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相同。
其中,收发机1210,用于在处理器12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在图12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2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2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2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1230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12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220可以存储处理器12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1200还用于:
通过收发机1210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用户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传输标识;或者
从预定义或者预配置的传输标识中选择至少两个传输标识。
可选的,所述传输标识包括导频和多址接入签名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所述多址接入签名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码本、码字、序列、交织器、映射图样、解调参考信号、前导码、空间域和功率域。
可选的,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导频与所述目标数据包的相邻上行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导频相同,但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与所述目标数据包的相邻上行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不相同;
重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中的导频与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中的导频相同,且重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与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相同。
可选的,所述用户终端向所述网络侧设备传输的数据包是采用免调度传输机制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用户终端可以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实施例中任意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实施例中用户终端的任意实施方式都可以被本实施例中的上述用户终端所实现,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13,图中示出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该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1300、收发机1310、存储器1320、用户接口2130和总线接口,其中:
处理器1300,用于读取存储器13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通过收发机1310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目标数据包,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传输标识;
判断所述传输标识与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是否相同,其中,所述前一个数据包是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目标数据包的前一个接收的由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数据包;
若所述传输标识与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相同,则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相同数据包;
若所述传输标识与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不相同,则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不同数据包。
其中,收发机1310,用于在处理器13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在图13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3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3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3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2130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13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320可以存储处理器13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1300还用于:
若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相同数据包,且所述前一个数据包正确解码,则丢弃所述目标数据包,并向所述用户终端返回ACK;
若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相同数据包,且所述前一个数据包未正确解码,则将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进行合并;
若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不同数据包,不将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合并。
可选的,处理器1300还用于:
通过收发机1310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用户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传输标识。
可选的,所述传输标识包括导频和多址接入签名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所述多址接入签名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码本、码字、序列、交织器、映射图样、解调参考信号、前导码、空间域和功率域。
可选的,所述目标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导频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导频相同;
所述若所述传输标识与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相同,则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相同数据包,包括:
若所述目标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相同,则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相同数据包
所述若所述传输标识与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不相同,则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不同数据包,包括:
若所述目标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不相同,则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不同数据包。
可选的,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用户终端传输的数据包是采用免调度传输机制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网络侧设备可以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实施例中任意实施方式的网络侧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的任意实施方式都可以被本实施例中的上述网络侧设备所实现,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方法和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包括,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收发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6)

1.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终端向网络侧设备初传目标数据包,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传输标识,且所述传输标识与所述目标数据包的相邻上行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不同;
若所述目标数据包需要重传,则所述用户终端向所述网络侧设备重传所述目标数据包,重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与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用户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传输标识;或者
所述用户终端从预定义或者预配置的传输标识中选择至少两个传输标识。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标识包括导频和多址接入签名中的至少一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址接入签名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码本、码字、序列、交织器、映射图样、解调参考信号、前导码、空间域和功率域。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导频与所述目标数据包的相邻上行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导频相同,但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与所述目标数据包的相邻上行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不相同;
重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中的导频与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中的导频相同,且重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与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向所述网络侧设备传输的数据包是采用免调度传输机制传输。
7.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侧设备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目标数据包,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传输标识;
所述网络侧设备判断所述传输标识与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是否相同,其中,所述前一个数据包是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目标数据包的前一个接收的由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数据包;
若所述传输标识与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相同,则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相同数据包;
若所述传输标识与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不相同,则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不同数据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相同数据包,且所述前一个数据包正确解码,则所述网络侧设备丢弃所述目标数据包,并向所述用户终端返回肯定应答ACK;
若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相同数据包,且所述前一个数据包未正确解码,则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进行合并;
若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不同数据包,所述网络侧设备不将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合并。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用户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传输标识。
10.如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标识包括导频和多址接入签名中的至少一项。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址接入签名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码本、码字、序列、交织器、映射图样、解调参考信号、前导码、空间域和功率域。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导频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导频相同;
所述若所述传输标识与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相同,则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相同数据包,包括:
若所述目标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相同,则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相同数据包
所述若所述传输标识与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不相同,则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不同数据包,包括:
若所述目标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不相同,则所述网络侧设备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不同数据包。
13.如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用户终端传输的数据包是采用免调度传输机制传输。
14.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初传模块,用于向网络侧设备初传目标数据包,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传输标识,且所述传输标识与所述目标数据包的相邻上行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不同;
重传模块,用于若所述目标数据包需要重传,则向所述网络侧设备重传所述目标数据包,重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与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相同。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用户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传输标识;或者
选择模块,用于从预定义或者预配置的传输标识中选择至少两个传输标识。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标识包括导频和多址接入签名中的至少一项。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址接入签名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码本、码字、序列、交织器、映射图样、解调参考信号、前导码、空间域和功率域。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导频与所述目标数据包的相邻上行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导频相同,但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与所述目标数据包的相邻上行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不相同;
重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中的导频与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中的导频相同,且重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与初传的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相同。
19.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向所述网络侧设备传输的数据包是采用免调度传输机制传输。
20.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目标数据包,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传输标识;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传输标识与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是否相同,其中,所述前一个数据包是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目标数据包的前一个接收的由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数据包;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传输标识与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相同,则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相同数据包;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传输标识与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不相同,则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不同数据包。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还包括:
返回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相同数据包,且所述前一个数据包正确解码,则丢弃所述目标数据包,并向所述用户终端返回肯定应答ACK;
合并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相同数据包,且所述前一个数据包未正确解码,则将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进行合并;
若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不同数据包,所述网络侧设备不将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合并。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用户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传输标识。
23.如权利要求20-22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标识包括导频和多址接入签名中的至少一项。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址接入签名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码本、码字、序列、交织器、映射图样、解调参考信号、前导码、空间域和功率域。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导频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导频相同;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目标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相同,则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相同数据包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目标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标识中的签名不相同,则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包与所述前一个数据包为不同数据包。
26.如权利要求20-22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用户终端传输的数据包是采用免调度传输机制传输。
CN201611146606.1A 2016-12-13 2016-12-13 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用户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Active CN1086163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46606.1A CN108616335B (zh) 2016-12-13 2016-12-13 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用户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46606.1A CN108616335B (zh) 2016-12-13 2016-12-13 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用户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16335A true CN108616335A (zh) 2018-10-02
CN108616335B CN108616335B (zh) 2021-02-05

Family

ID=63643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46606.1A Active CN108616335B (zh) 2016-12-13 2016-12-13 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用户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1633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2259A (zh) * 2019-12-02 2020-01-07 武汉慧联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130725A (zh) * 2018-10-31 2020-05-08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基于预调度的传输配置方法、参数确定方法及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0364A (zh) * 2006-11-02 2007-1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相关信道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01527612A (zh) * 2008-03-03 2009-09-09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参考信息的上报方法
CN102377650A (zh) * 2010-08-12 2012-03-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269260A (zh) * 2013-06-03 2013-08-2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数据接收端、数据发送端和数据传输系统
US20150349926A1 (en) * 2014-05-30 2015-12-03 Apple Inc. Messages with attenuating retransmit importan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0364A (zh) * 2006-11-02 2007-1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相关信道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01527612A (zh) * 2008-03-03 2009-09-09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参考信息的上报方法
CN102377650A (zh) * 2010-08-12 2012-03-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269260A (zh) * 2013-06-03 2013-08-2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数据接收端、数据发送端和数据传输系统
US20150349926A1 (en) * 2014-05-30 2015-12-03 Apple Inc. Messages with attenuating retransmit importanc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30725A (zh) * 2018-10-31 2020-05-08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基于预调度的传输配置方法、参数确定方法及设备
CN111130725B (zh) * 2018-10-31 2022-07-1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基于预调度的传输配置方法、参数确定方法及设备
CN110662259A (zh) * 2019-12-02 2020-01-07 武汉慧联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662259B (zh) * 2019-12-02 2020-04-17 武汉慧联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16335B (zh) 2021-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57919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D2D communication
CN109392152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1911573B (zh) 用于将下行链路资源映射到相关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
CN102144367B (zh) 在正常和虚拟双层ack/nack之间选择
CN109150419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CN110034848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0475374A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034864A (zh)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US20190246424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221319A (zh) Lte tdd系统中用于动态改变tdd ul/dl配置的harq
US20150358964A1 (en) Time-division duplexing
CN112399374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EP3595384B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EP3637657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WO2016070561A1 (zh) 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199169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exible transmission on unlicensed spectrum
CN114731229A (zh) 用于确定单次harq-ack码本的方法及设备
CN109478957A (zh) 一种控制信息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JP7005514B2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CN108616335A (zh) 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用户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CN104812083B (zh) 用于随机接入过程的方法和装置
CN109842479A (zh) 在非授权传输中识别用户设备的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US10693614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WO2014071553A1 (en) Neighbor cell assisted tdd configuration
TWI754665B (zh) 傳輸資訊的方法、網路裝置和終端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4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