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06815A - “双m一点通”面部埋线软组织复位技术 - Google Patents

“双m一点通”面部埋线软组织复位技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06815A
CN108606815A CN201810194585.3A CN201810194585A CN108606815A CN 108606815 A CN108606815 A CN 108606815A CN 201810194585 A CN201810194585 A CN 201810194585A CN 108606815 A CN108606815 A CN 1086068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d
click
double
soft tissue
through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9458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宗学
祝葆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19458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06815A/zh
Publication of CN108606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68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743Type of operation; Specification of treatment sites
    • A61B2017/00792Plastic surger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M一点通”面部埋线软组织复位技术,包括以下步骤:S1:埋线设计;S2:麻醉;S3:装线;S4:进针点;S5:第一个“M”埋线方法;S6:第二个“M”埋线方法;S7:固定点,即“一点通”的形成;在本发明当中,该技术不同于传统“线性提升”的“直进直出、一线到底”的埋线方式,结合了“弧度埋线法”、“改良折叠提升”技术特点,通过“双M一点通”独特埋线轨迹和确切固定部位,通过“捆、绑、兜、托”作用,不仅发挥了提升作用,还起到收拢效果,有效实现面部松弛下垂软组织的复位,从而达到有效面部年轻化效果,具有临床效果确切、维持时间较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适合于医疗美容临床推广运用。

Description

“双M一点通”面部埋线软组织复位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美容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M一点通”面部埋线软组织复位技术。
背景技术
面部老化的组织结构改变主要是面部皮肤松弛、深层组织下垂、组织容量丢失等,主要表现为眼周组织、睑颊结构及颧颊两个脂肪垫松弛和下垂,出现鼻唇沟等各类皱纹加深、面颊部失饱满等。针对面部软组织松弛下垂,应用手术方法使老化移位的面部软组织提升复位是面部抗衰老的主要措施。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埋线面部年轻化手术(俗称“线雕”)成为面部年轻化的重要手术方式。
埋线面部年轻化手术采用相应的导引针植入可吸收线体,降低了血管、神经损伤机会,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几乎无出血、不遗留面部瘢痕、求美者无明显痛苦、不满意还可以还原、对肌肉组织无损伤、无线材毒副作用、不影响肌肉的正常运动、在静脉麻醉或局部麻醉下即可完成、手术并发症轻微等优势,与其他除皱术相比,因其微创、效果立竿见影、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医疗美容临床实践证明,可吸收锯齿线提拉技术在面部年轻化治疗效果明显,尤其是可吸收锯齿线具有后期缓慢降解吸收的特点,更符合年轻化治疗循序渐进、动态调整的原则,避免了传统非吸收锯齿线可能带的远期并发症,得到求美者的广泛认同,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美容手术中。
将下垂的组织上提复位是埋线面部年轻化的关键,需要解决的主要层次为皮肤和SMAS层,以纠正鼻唇沟、泪槽、口下颌沟、颊中沟畸形和下颌缘曲线缺失。埋线提升可选择性地对面部不同部位穿刺,直接达到所希望提升的部位,从而对松垂部位进行选择性地有效提升。埋线提升的材料可以在面部多个组织层次穿行,提升之外还可起到填充、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多种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及改善皮肤质地和弹性的作用。颧脂肪垫是纤维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组成的网状结构,且结构较为致密,可承受向上悬吊的牵张力。埋线不仅可以有效地穿过并提紧颧脂肪垫,甚至可以提紧下垂的颊脂肪垫。埋线面部年轻化手术效果首先取决于线的张力、吸收及纤维组织增生;其次是埋线的有效锚固和合理的靶组织是提高面部年轻化效果的关键。
目前面部年轻化埋线所采用的PPDO(聚对二氧环己酮)锯齿线是一类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吸收,具有螺旋双向倒刺,可使组织获得很多点接触与均衡提升,具有较强的抗张力强度和适度的柔韧性,其形状使其在软组织各层面能够牢固地抓住软组织,收紧线时使面部松弛的皮肤和组织得到拉紧和提升,从而获得面部年轻化的美容效果。PPDO锯齿线滞留或降解过程中能刺激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和胶原蛋白沉淀,使面部年轻化的美容效果得意维持和延长。该线材的分子结构性能稳定,与组织相容性好,一般在术后6-12月逐渐被吸收,当面部组织再松垂时可再次实行此类手术。
传统的埋线年轻化手术是“线性提升”,是在皮下植入有倒钩的缝线,在切口位置向尾侧牵拉提紧面部组织,对抗重力及皮肤张力来提升面部,对于中面部和颧脂肪垫下移的解决办法是将皮肤、皮下脂肪、SMAS(浅肌筋膜)浅层复合皮瓣整体提升。悬吊线主要起到类似固定韧带、固定软组织的作用,向上提紧,对抗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老化下移。由此发展的“锚定式悬吊”埋线的方法会让面部表情看起来比较僵硬,且单纯的皮下SMAS浅层提升术后持续的效果不长,不能完全解决中面部的问题,鼻唇沟和下颌沟也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尤其值得强调的是,传统“线性提升”的行针直进直出,对松弛下垂的软组织仅靠倒刺悬挂,提升作用十分有限,临床效果不确切、不持久。
在申请号为201610887459.7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微创6D面部松垂线雕提升技术,运用双向倒刺大V线、光滑线、螺旋线的PPDO线体结合从SMAS层次植入大V线、在浅筋膜层和皮下深层植入光滑线与螺旋线,植入PPDO线体后在多个植入穿刺口做收线提升并打结铆钉固定。微创6D面部松垂线雕提升技术通过微创方法根据面部不同程度松弛度从而选择不同材料、不同部位、不同植入方法、线体的选择、穿刺点、固定点等方面对全方面的综合组织松弛植入PPDO线的技巧,达到满意的治疗临床效果。
由于面部老化不仅仅表现为表层皮肤的松弛,同时也存在着面部软组织解剖位置的下移,主要是支持韧带松弛导致的颧脂肪垫和颊脂肪垫的下移,因此实现面部软组织复位才是解决面部老化问题的关键,而不仅仅是悬吊、提升,本发明中的悬吊、提升的方法还不能有效实现面部松弛下垂软组织的复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M一点通”面部埋线软组织复位技术,该技术不同于传统“线性提升”的“直进直出、一线到底”的埋线方式,结合了“弧度埋线法”“改良折叠提升”技术特点,通过“双M一点通”独特埋线轨迹和确切固定部位,通过“捆、绑、兜、托”作用,不仅发挥了提升作用,还起到收拢效果,有效实现面部松弛下垂软组织的复位,从而达到有效面部年轻化效果,具有临床效果确切、维持时间较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适合于医疗美容临床推广运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M一点通”面部埋线软组织复位技术,该技术中“M形”埋线设计整体简化、规范了埋线设计,利于术者学习、重复和临床实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M一点通”面部埋线软组织复位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S1:埋线设计,设计“双M”埋线方案,要求固定位、提升位和止线位准确,埋线范围要求向内不超过咀嚼区,倒钩线向下不能越过耳垂与口角的连线;
S2:麻醉,采用神经阻滞麻醉与行针路线皮下及SMAS筋膜浅层的局部浸润麻醉;
S3:装线,选用双向360°内切倒刺PPDO线,自中间平滑段剪开,穿入特制导引针,备用;
S4:进针点,选择第一个“M”进针点在耳屏前,第二个“M”进针点在同侧发际线与眉外缘延长线交点,借助微创破皮针,形成埋线穿刺孔;
S5:第一个“M”埋线方法,在耳屏前选择进针点,通过特制埋线导引针,走线先经过耳前韧带,按特定弧度植入皮下及SMAS浅层;
S6:第二个“M”埋线方法,选择同侧发际线与眉外缘延长线交点作为进针点,通过特制埋线导引针,按特定弧度进针,穿过真皮层及筋膜浅层达颞深筋膜后,走行在颞深筋膜浅层,在颞浅动静脉深层跨过颧弓后,进入面颊部;
S7:固定点,即“一点通”的形成,借助导引针,将第一个“M”埋线的尾线,经皮下引入第二个“M”穿刺孔,常规两尾线相交打结,线结回埋,即形成“一点通”。
在本发明当中,该技术不同于传统“线性提升”的“直进直出、一线到底”的埋线方式,结合了“弧度埋线法”“改良折叠提升”技术特点,通过“双M一点通”独特埋线轨迹和确切固定部位,通过“捆、绑、兜、托”作用,不仅发挥了提升作用,还起到收拢效果,有效实现面部松弛下垂软组织的复位,从而达到有效面部年轻化效果,具有临床效果确切、维持时间较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适合于医疗美容临床推广运用,而且该技术中“M形”埋线设计整体简化、规范了埋线设计,利于术者学习、重复和临床实践。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装线时注意PPDO线倒刺方向,避免走线中倒刺及线体的破坏。在本发明当中,PPDO线具有螺旋双向倒刺,可使组织获得很多点接触与均衡提升,具有较强的抗张力强度和适度的柔韧性,其形状使其在软组织各层面能够牢固地抓住软组织,收紧线时使面部松弛的皮肤和组织得到拉紧和提升,从而获得面部年轻化的美容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所述PPDO线为45cm×45cm双向360°倒刺PPDO线。在本发明当中,PPDO线的的分子结构性能稳定,与组织相容性好,一般在术后6-12月逐渐被吸收,当面部组织再松垂时可再次实行此类手术。
进一步地,所述PPDO线的埋线数量为一根/侧。在本发明当中,“双M一点通”埋线技术需通过特制导引针,采用45cm×45cm双向360°倒刺PPDO线,一根线完成一侧面部,埋线全程不需出针。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S6中的特定弧度为从外上向内下的弧度。在发明当中,通过特定弧度进针,在皮下和SMAS筋膜浅层,交叉捆绑,三维走线,较为稳固,达到提升和托拢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S6中的埋线方法,按埋线设计,通过回针、反折、退针及自动送针的动作,形成“M”形埋线,线尾自原进针点退出,全程退针不出线。在本发明当中,“双M”埋线设计及行针轨迹形似两个“M”,两个“M”分别位于中、下面部,实现下面部提升和中面部的收紧,行针路线实现多平面、多角度、多隧道,实现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和从平面到三维的巧妙过渡。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S6中的埋线方式为“兜、托”或“捆、绑”或“缠、绕”。在本发明当中,“双M一点通”埋线年轻化技术其独特“M”形埋线方式,可通过通过“兜、托”或“捆、绑”或“缠、绕”生物力学和三维模式,不仅发挥提升作用,而且起到收拢效果,有效实现面部松弛下垂软组织的复位,临床效果好,维持时间长。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S6中的“M”形埋线为3支埋线,所述第一支埋线为单线,所述第二支埋线和所述第三支埋线为双线。在本发明当中,“M”形埋线中第一支为单线,第二支和第三支均为双线,共同发挥提升和托拢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6中埋线方法,颧弓前段以下的区域,走行于眼轮匝肌浅层,颧弓后段以下的区域,走行在SMAS浅层。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7中的固定点,还能够采取线尾反折回埋入发际线内的方式,同样形成“一点通”。在本发明当中,两“M”尾线潜行相交一点并打结,提高了悬挂点的稳固性,简化了操作技术,减少了皮肤创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M一点通”面部埋线软组织复位技术,该技术不同于传统“线性提升”的“直进直出、一线到底”的埋线方式,结合了“弧度埋线法”“改良折叠提升”技术特点,通过“双M一点通”独特埋线轨迹和确切固定部位,通过“捆、绑、兜、托”作用,不仅发挥了提升作用,还起到收拢效果,有效实现面部松弛下垂软组织的复位,从而达到有效面部年轻化效果,具有临床效果确切、维持时间较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适合于医疗美容临床推广运用,而且该技术中“M形”埋线设计整体简化、规范了埋线设计,利于术者学习、重复和临床实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埋线设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双M一点通”面部埋线软组织复位技术对埋线面部年轻化的生物力学原理进行了改进和创新,把传统的“线性提升”面部年轻化理论基础,发展为以实现“软组织复位”为治疗目的埋线面部年轻化的创新理论。本术式的关键是将下垂的软组织尽可能恢复到年轻时的位置,符合面部年轻化解剖学原理。
“双M一点通”面部埋线软组织复位技术在操作技术上,基于“软组织复位”理论依据,独创“双M”埋线设计,通过“捆、绑、兜、托”作用,进行有效提升和收拢,实现软组织有效复位,包括深层的颧深脂肪垫、颊脂肪垫、脱垂的一些腺体组织,如腮腺咬肌筋膜,重点解决中、下面部老化的典形改变,鼻唇沟加深,口角囊袋、下颌缘模糊等突出问题。
“双M一点通”面部埋线软组织复位技术要求根据求美者面部轮廓、软组织松弛下垂情况及本人改善的意愿,个性化设计埋线方案。
“双M一点通”面部埋线软组织复位技术独特“双M”埋线设计,两个“M”形埋线分别位于中、下面部,实现下面部提升和中面部的收紧;在口角囊袋部位,通过复位、提升、固定,对皮肤褶皱起到收紧作用。
“双M”埋线设计及行针轨迹形似两个“M”,两个“M”尾线潜行相交一点并打结,故而得名“双M一点通”。行针路线实现多平面、多角度、多隧道,实现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和从平面到三维的巧妙过渡。
“双M一点通”埋线年轻化技术其独特“M”形埋线方式,可通过通过“兜、托”或“捆、绑”或“缠、绕”生物力学和三维模式,不仅发挥提升作用,而且起到收拢效果,有效实现面部松弛下垂软组织的复位,临床效果好,维持时间长。
“双M一点通”埋线技术需通过特制导引针,采用45cm×45cm双向360°倒刺(内切)PPDO线,一根线完成一侧面部,埋线全程不需出针,其中“M”形中第一支1,6为单线,第二支2,7和第三支3,8为双线。两个“M”尾线潜行相交一点并打结,提高了悬挂点的稳固性,简化了操作技术,减少了皮肤创口。
“双M一点通”其中“M”形埋线中,行针中有真皮下或SMAS筋膜浅层的局部顿性剥离,利于软组织移行、复位,同时利于术后在提升后粘连、愈合,可延长软组织复位手术效果。
“双M一点通”埋线范围要求向内不超过咀嚼区(通过外眦的垂线),尤其不能超过鼻唇沟旁1cm,否则会出现表情不自然或线痕的出现。外眦1cm内也不能埋线,此处神经没有筋膜保护容易受伤;倒钩线向下不能越过耳垂与口角的连线,以免术后出现线钩滑脱等问题。
“双M一点通”其中“M”形埋线设计整体简化、规范了埋线设计,利于术者学习、重复和临床实践。
“双M一点通”面部埋线软组织复位技术操作流程,包括设计、局麻、装线、进针、停针、变向、回针、折返、出针、收线、回埋等环节。
“双M一点通”面部埋线软组织复位技术埋线设计,是针对皮肤松弛程度、颧深脂肪垫及或颊脂垫下垂情况、口角囊袋形成及下颌缘轮廓,选择“双M”埋线方案,要求固定位、提升位、止线位准确、确实,埋线范围要求向内不超过咀嚼区(通过外眦的垂线)。
“双M一点通”面部埋线软组织复位技术麻醉方式,是采用神经阻滞麻醉与行针路线皮下及SMAS筋膜浅层的局部浸润麻醉。
“双M一点通”面部埋线软组织复位技术的进针点4,选择第一个“M”穿刺口在耳屏前,第二个“M”穿刺口在同侧发际线与眉外缘延长线交点。借助微创破皮针,形成埋线穿刺孔。
“双M一点通”面部埋线软组织复位技术选用双向360°内切倒刺PPDO线,自中间平滑段剪开,穿入特制导引针备用。需注意倒刺方向,避免走线中倒刺及线体的破坏。
第一个M埋线方法,主要是针对面部老化口角囊袋严重者,在同侧耳屏前选择破皮点,走线先经过耳前韧带按特定弧度植入皮下及SMAS浅层。从外上向内下,弧度进针,全程退针不出线。按埋线设计,通过回针、反折、退针及自动送线等动作,形成“M”形埋线,线尾自原针孔退出。其中“M”形埋线中第一支1为单线,第二支2和第三支3均为双线,共同发挥提升和托拢作用。
第二个“M”埋线方法,选择同侧发际线与眉外缘延长线交点作为破皮孔,通过特制埋线导引针,经破皮孔进针,穿过真皮层及筋膜浅层达颞深筋膜后,走行在颞深筋膜浅层,在颞浅动静脉深层跨过颧弓后,进入面颊部。颧弓前段以下的区域,走行于眼轮匝肌浅层;颧弓后段以下的区域,走行在SMAS浅层。从外上向内下,弧度进针,全程退针不出线。按埋线设计,通过回针、反折、退针及自动送线等动作,形成“M”形埋线,线尾自原针孔退出。其中“M”形埋线中第一支6为单线,第二支7和第三支8均为双线,共同发挥提升和托拢作用。
“双M一点通”面部埋线软组织复位技术的固定点,即“一点通”的形成。借助导引针,将第一个“M”埋线的尾线,经皮下引入第二“M”穿刺孔,常规两尾线相交打结,线结回埋,即形成“一点通”。如线较粗、较硬,打结有难度,也可采取线尾反折回埋入发际线内的方式,同样形成“一点通”。
“双M一点通”面部埋线软组织复位技术,对于下颌缘轮廓模糊或形态消失,伴有软组织下垂或赘肉明显者,提拉埋线深度应穿过颈阔肌耳韧带,走行在下颌脂肪室的深层或颈阔肌表面。线体埋入后,向耳垂方向推压、固定软组织。当接近耳垂下方区域时,将线体埋藏在较深层。
“双M一点通”面部埋线软组织复位技术仅适用于单纯颧、颊脂肪轻、中度下垂和无明显下颌脂肪堆积者;而对皮肤冗余、下颌脂肪堆积沉重者,建议采取手术方式。
“双M一点通”面部埋线软组织复位技术的效果判定。对于轻、中度面部软组织组织松弛下垂的求美者,术后可即刻判断治疗效果,如鼻唇沟变浅,口下颌沟减轻,下颌缘曲线弧度清晰、堆积的脂肪得到改善等。术后4周效果更佳。
实施例1
参见图1所示,为本发明所实现的一种“双M一点通”面部埋线软组织复位技术,该技术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S1:埋线设计,设计“双M”埋线方案,要求固定位、提升位和止线位准确,埋线范围要求向内不超过咀嚼区,倒钩线向下不能越过耳垂与口角的连线;
S2:麻醉,采用神经阻滞麻醉与行针路线皮下及SMAS筋膜浅层的局部浸润麻醉;
S3:装线,选用双向360°内切倒刺PPDO线,自中间平滑段剪开,穿入特制导引针,备用;
S4:进针点4,选择第一个“M”进针点4在耳屏前,第二个“M”进针点5在同侧发际线与眉外缘延长线交点,借助微创破皮针,形成埋线穿刺孔;
S5:第一个“M”埋线方法,在耳屏前选择进针点4,通过特制埋线导引针,走线先经过耳前韧带,按特定弧度植入皮下及SMAS浅层;从外上向内下的弧度进针,全程退针不出线;按埋线设计,通过回针、反折、退针及自动送线等动作,形成“M”形埋线,线尾自原针孔退出;其中“M”形埋线中第一支1为单线,第二支2和第三支3均为双线,共同发挥提升和托拢作用;
S6:第二个“M”埋线方法,选择同侧发际线与眉外缘延长线交点作为进针点5,通过特制埋线导引针,按特定弧度进针,穿过真皮层及筋膜浅层达颞深筋膜后,走行在颞深筋膜浅层,在颞浅动静脉深层跨过颧弓后,进入面颊部;颧弓前段以下的区域,走行于眼轮匝肌浅层;颧弓后段以下的区域,走行在SMAS浅层;从外上向内下的弧度进针,全程退针不出线;按埋线设计,通过回针、反折、退针及自动送线等动作,形成“M”形埋线,线尾自原针孔退出;其中“M”形埋线中第一支6为单线,第二支7和第三支8均为双线,共同发挥提升和托拢作用;
S7:固定点,即“一点通”的形成,借助导引针,将第一个“M”埋线的尾线,经皮下引入第二个“M”穿刺孔,常规两尾线相交打结,线结回埋,即形成“一点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M一点通”面部埋线软组织复位技术,该技术不同于传统“线性提升”的“直进直出、一线到底”的埋线方式,结合了“弧度埋线法”“改良折叠提升”技术特点,通过“双M一点通”独特埋线轨迹和确切固定部位,通过“捆、绑、兜、托”作用,不仅发挥了提升作用,还起到收拢效果,有效实现面部松弛下垂软组织的复位,从而达到有效面部年轻化效果,具有临床效果确切、维持时间较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适合于医疗美容临床推广运用,而且该技术中“M形”埋线设计整体简化、规范了埋线设计,利于术者学习、重复和临床实践。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M一点通”面部埋线软组织复位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埋线设计,设计“双M”埋线方案,要求固定位、提升位和止线位准确,埋线范围要求向内不超过咀嚼区,倒钩线向下不能越过耳垂与口角的连线;
S2:麻醉,采用神经阻滞麻醉与行针路线皮下及SMAS筋膜浅层的局部浸润麻醉;
S3:装线,选用双向360o内切倒刺PPDO线,自中间平滑段剪开,穿入特制导引针,备用;
S4:进针点,选择第一个“M”进针点在耳屏前,第二个“M”进针点在同侧发际线与眉外缘延长线交点,借助微创破皮针,形成埋线穿刺孔;
S5:第一个“M”埋线方法,在耳屏前选择进针点,通过特制埋线导引针,走线先经过耳前韧带,按特定弧度植入皮下及SMAS浅层;
S6:第二个“M”埋线方法,选择同侧发际线与眉外缘延长线交点作为进针点,通过特制埋线导引针,按特定弧度进针,穿过真皮层及筋膜浅层达颞深筋膜后,走行在颞深筋膜浅层,在颞浅动静脉深层跨过颧弓后,进入面颊部;
S7:固定点,即“一点通”的形成,借助导引针,将第一个“M”埋线的尾线,经皮下引入第二个“M”穿刺孔,常规两尾线相交打结,线结回埋,即形成“一点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M一点通”面部埋线软组织复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装线时注意PPDO线倒刺方向,避免走线中倒刺及线体的破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M一点通”面部埋线软组织复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所述PPDO线为45cm×45cm双向360o倒刺PPDO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M一点通”面部埋线软组织复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PPDO线的埋线数量为一根/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M一点通”面部埋线软组织复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S6中的特定弧度为从外上向内下的弧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M一点通”面部埋线软组织复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S6中的埋线方法,按埋线设计,通过回针、反折、退针及自动送针的动作,形成“M”形埋线,线尾自原进针点退出,全程退针不出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M一点通”面部埋线软组织复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S6中的埋线方式为“兜、托”或“捆、绑”或“缠、绕”。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M一点通”面部埋线软组织复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S6中的“M”形埋线为3支埋线,所述第一支埋线为单线,所述第二支埋线和所述第三支埋线为双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M一点通”面部埋线软组织复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埋线方法,颧弓前段以下的区域,走行于眼轮匝肌浅层,颧弓后段以下的区域,走行在SMAS浅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M一点通”面部埋线软组织复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中的固定点,还能够采取线尾反折回埋入发际线内的方式,同样形成“一点通”。
CN201810194585.3A 2018-03-09 2018-03-09 “双m一点通”面部埋线软组织复位技术 Pending CN1086068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94585.3A CN108606815A (zh) 2018-03-09 2018-03-09 “双m一点通”面部埋线软组织复位技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94585.3A CN108606815A (zh) 2018-03-09 2018-03-09 “双m一点通”面部埋线软组织复位技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06815A true CN108606815A (zh) 2018-10-02

Family

ID=63658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94585.3A Pending CN108606815A (zh) 2018-03-09 2018-03-09 “双m一点通”面部埋线软组织复位技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0681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3393A (zh) * 2019-04-03 2019-08-16 范元涛 一种微创眼袋入路中面部提升线的提升方法
CN111260796A (zh) * 2019-12-31 2020-06-09 刘文先 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方法及系统
CN113570955A (zh) * 2021-06-29 2021-10-29 四川米兰柏羽医学美容医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新型引导针布线模型的布线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3393A (zh) * 2019-04-03 2019-08-16 范元涛 一种微创眼袋入路中面部提升线的提升方法
CN111260796A (zh) * 2019-12-31 2020-06-09 刘文先 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方法及系统
CN111260796B (zh) * 2019-12-31 2022-07-26 刘文先 基于人脸三维模型的面部皮肤修复预演方法及系统
CN113570955A (zh) * 2021-06-29 2021-10-29 四川米兰柏羽医学美容医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新型引导针布线模型的布线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074844A1 (en) Surgical tools and methods for their use
US7601164B2 (en) Surgical thread
Matarasso et al. Barbed sutures in 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 evolution of thought and process
Lockwood Reduction mammaplasty and mastopexy with superficial fascial system suspension
RU2573804C2 (ru) Имплантат для подтяжки ткани
CN108606815A (zh) “双m一点通”面部埋线软组织复位技术
US20040267315A1 (en) Braided gold suture and method of use
US20070173887A1 (en) Suture and method using a suture
Park Orbicularis-levator fixation in double-eyelid operation
KR100545105B1 (ko) 수술용 실
Wong et al. Hanging by a thread: choosing the right thread for the right patient
Isse Silhouette sutures for treatment of facial aging: facial rejuvenation, remodeling, and facial tissue support
CN106821541A (zh) 悬吊线面部提升改良技术方法
RU2462196C2 (ru) Способ коррекции провисания подкожной мышцы шеи
US20120116448A1 (en) Length-control suture technique
CN210204982U (zh) 一种缝合线以及缝合装置
WO2021050756A1 (en) Eight-dimensional barbed surgical thread
US11911255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uperficial facial fat pad repositioning
Fernández Umbilicoplasty with Minimum Stump
US20240041450A1 (en) Ten-dimensional barbed surgical thread
CN217285906U (zh) 一种医用缝合线
US20210346018A1 (en) Ten-dimensional barbed surgical thread
US20230020956A1 (en) Twelve-dimensional barbed surgical thread
CN210250165U (zh) 一种心脏修补材料
CN214104752U (zh) 一种下颌缘提升用美容提拉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