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99144A - 一种提高电力系统新能源利用率且最小化发电成本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电力系统新能源利用率且最小化发电成本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99144A
CN108599144A CN201810240523.1A CN201810240523A CN108599144A CN 108599144 A CN108599144 A CN 108599144A CN 201810240523 A CN201810240523 A CN 201810240523A CN 108599144 A CN108599144 A CN 1085991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cost
electricity
power
fun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405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99144B (zh
Inventor
李盛伟
韩晓罡
白星振
迟福建
高毅
葛磊蛟
高尚
范须露
昝晶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Tianjin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Tianjin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Tianjin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81024052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991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99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991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991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991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08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involving trading of energy or energy transmission righ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4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oscillations of power i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03Load forecast, e.g. methods or systems for forecasting future load deman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6Power conversion electric or electronic aspec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一种提高电力系统新能源利用率且最小化发电成本的方法。其鉴于激励型需求响应能够激励用户调整用电方式,积极参与削减负荷,根据用户削减负荷情况设计了一种直接负荷控制模型,同时为了使需求响应效果更好,考虑了用户满意度问题,设计了用户满意度函数,结合储能设备模型,通过构建了联合优化调度模型,利用相应的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得到系统经济成本最低和最大化新能源的利用率。本发明提高了电网对新能源的利用效率,改善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的反负荷调节特性,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考虑用户满意度后,需求响应实施力度增大,使负荷曲线与新能源发电曲线更为贴合。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电力系统新能源利用率且最小化发电成本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源网荷调度优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电力系统新能源利用率且最小化发电成本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发电的规模化并网应用,传统电网正在逐步向着新能源电力系统方向演变,并对其运行控制带来显著的影响。由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出力的不稳定性,要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可将需求侧响应和储能技术纳入发电调度优化,以提高电网对新能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源荷互动与协同优化。
需求响应(DR)分为价格型DR和激励型DR。对于分时电价、实时电价和尖峰电价等价格型DR项目而言,由于相关控制信号大多以“小时级”作为控制周期,负荷无法及时根据新能源的出力情况做出响应,因此对于解决因新能源发电短时剧烈波动造成的并网难问题的帮助不大。而激励型DR属于一种直接控制方式,通过直接管理负荷的用电活动使其能够快速、可靠、精确地响应系统信号,追踪并匹配新能源出力。虽已有多篇文章提出在源网荷优化调度中实施激励型DR,但对新能源发电的反负荷调节特性的改善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
目前只是将需求响应考虑到电力系统的调度优化中,但没有考虑用户满意度问题,即没有考虑需求响应的实施情况及用户的参与力度。
目前弃风弃光问题较为严重,需要加快优化电源结构与布局、多渠道拓展可再生能源电力本地消纳,使新能源发电尽可能地自发自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电力系统新能源利用率且最小化发电成本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提高电力系统新能源利用率且最小化发电成本的方法包括按顺序进行的下列步骤:
步骤1:根据用户负荷消减情况建立直接负荷控制模型,并获得需求响应的成本;
步骤2:建立用户满意度函数,并计算出用户满意度;
步骤3:根据荷电状态建立储能系统模型,并获得调用储能成本;
步骤4:在步骤1获得的需求响应的成本、步骤2获得的用户满意度以及步骤3获得的调用储能成本基础上建立联合优化调度模型,以系统经济成本最低和新能源利用率最大化作为联合优化调度模型的两个目标函数,并设定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
步骤5:利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对步骤4获得的目标函数进行求解,得到最优解。
在步骤1中,所述的根据用户负荷消减情况建立直接负荷控制模型,并获得需求响应的成本的方法是:
设定削减负荷的基本电价补偿率δ0是统一的,δ0∈(0,1),定义用户的实际电价补偿率δk为:
CDLC(x)=0.55arctanh(x)+1
其中,CDLC是根据用户削减负荷的多少计算出的差别补偿费率,Qit为实行直接负荷控制前t时段用户i的原用电负荷,Q′it为实行直接负荷控制后t时段用户i的用电负荷,δk为t时段用户i的实际削减负荷电价补偿率;
供电商提供的中断补偿费用,即一天需求响应的成本为:
其中,Pt为t时段的电价,ΔQit为t时段削减的负荷,当用户在t时段削减负荷时,ΔQit=Qit-Q′it,当用户在t时段没有削减负荷时,ΔQit取0;n为参与直接负荷控制项目的用户数,总的研究时段T为24小时。
在步骤2中,所述的建立用户满意度函数,并计算出用户满意度的方法是:
用户满意度函数包括用户用电方式满意度函数和用户电费支出满意度函数;
利用下式的用户用电方式满意度函数计算出用户用电方式满意度Sway为:
Sitway是用户i在t时段的用电方式满意度,Siway是用户i的用电方式满意度;
利用下式的用户电费支出满意度函数计算出用户电费支出满意度Spay为:
Sipay是用户i的电费支出满意度;
最后利用下式的用户满意度函数计算出用户满意度Suser为:
Suser=w1Sway+w2Spay
其中,w1和w2分别为用户用电方式满意度和电费支出满意度的权重,且w1+w2=1。
在步骤3中,所述的根据荷电状态建立储能系统模型,并获得调用储能成本的方法是:
在工作过程中,蓄电池储能系统(BESS)的存储电量由荷电状态值(SOC)衡量,t时段蓄电池的荷电状态值SSOC(t)与t-1时段的荷电状态值SSOC(t-1)及本时段蓄电池储能系统的储能功率相关,可表示为:
EBESS(t)为t时段内蓄电池储能系统充放电电量,为正时表示放电,为负时表示充电,设储能系统的充放电效率为η,EE2Gt为t时段的储能放电功率,EG2Et为t时段的储能充电功率,那么EBESS(t)=EE2GtΔT/η=-ηΔTEG2Et,其中ΔT为调度步长,取值为1h;VBESS为蓄电池储能系统的总容量,设调用储能成本与储能放电功率成二次函数关系,则其为:
式中,a0、a1、a2分别为调用储能放电功率的成本权重。
在步骤4中,所述的在步骤1获得的需求响应的成本、步骤2获得的用户满意度以及步骤3获得的调用储能成本基础上建立联合优化调度模型,以系统经济成本最低和新能源利用率最大化作为联合优化调度模型的两个目标函数,并设定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的方法是:
以系统经济成本最低和新能源利用率最大化作为联合优化调度模型的两个目标函数:
其中,F1为经济成本值,F2为电量利用与新能源发电之间的差值,CFm和CFm0分别为火电机组m的发电成本和运行成本,CWf和CPVg分别为风电机组f和光伏发电机组g的发电成本,GFm和GWf及GPVg分别为火电机组m、风电机组f、光伏发电机组g的发电量,QPVgt和QWft分别为光伏发电机组g和风力发电机组f在t时段的出力功率;QLt为t时段的原用电负荷,则为实行直接负荷控制后t时段的负荷;
并设定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包括功率平衡约束、发电出力功率上下限约束、机组爬坡约束、蓄电池充放电约束、直接负荷控制约束和用户满意度约束;
(1)功率平衡约束:
其中,QFmt为火电机组m在t时段的出力功率,QL为网络损耗,一般忽略不计。
(2)发电出力功率上下限约束:
QFtmin≤QFmt≤QFtmax
QWtmin≤QWft≤QWtmax
QPVtmin≤QPVgt≤QPVtmax
其中,QFtmin,QFtmax分别为火电机组m的最小和最大出力功率;QWtmin,QWtmax分别为风电机组f的最小和最大出力功率;QPVtmin,QPVtmax分别为光伏发电机组g的最小和最大出力功率。
(3)机组爬坡约束:
-rFm,dΔt≤ΔQFm,t≤rFm,uΔt
其中,rFm,u、rFm,d为火电机组m的上下行爬坡速度,用于体现调峰机组的灵活性;ΔQFm,t为火电机组m的出力功率变化,Δt为上下行爬坡持续时间。
(4)蓄电池充放电约束:
SSOCmin≤SSOC(t)≤SSOCmax
EE2Gt≤EE2Gtmax
EG2Et≤EG2Etmax
其中,SSOCmin、SSOCmax分别为蓄电池的最小、最大荷电状态值;EE2Gtmax、EG2Etmax分别为t时段蓄电池的最大放电、充电功率。
(5)直接负荷控制约束:
ΔQitmin≤ΔQit≤ΔQitmax
δ0≤δk≤δkmax
其中,ΔQitmin、ΔQitmax分别为用户i在t时段负荷削减量的最小值、最大值;δkmax为电价补偿率的最大值;
(6)用户满意度约束:
Suser≥Suser.set
其中,Suser.set为用户满意度设定值,由用户和供电商交涉后事先确定。
在步骤5中,所述的利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对步骤4获得的目标函数进行求解,得到最优解的方法是:
由于两个目标函数值的量纲不同,为了二者可以在同一水平上比较,需要对两个目标函数值进行归一化处理,以避免因数值相差过大而造成的误差,令:
其中,F1.max和F1.min分别为第一个目标函数值即经济成本值F1的最大值与最小值;F2.max和F2.min分别为第二个目标函数值即电量利用与新能源发电之间的差值F2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进行归一化处理后,采用加权法求解上述两个目标函数值,获得最终目标函数为:
minF=min(γ1F′12F′2)
其中,γ1和γ2分别为归一化处理后经济成本值F1和电量利用与新能源发电之间的差值F2的权重,且γ12=1;
之后,利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对上述最终目标函数进行求解,步骤以下:
(1):在初始范围里,对粒子群进行随机的初始化,生成规模为N的初始种群P,根据上述步骤4设定的各约束条件设置作为个体的粒子的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令迭代次数q=0,限定最大迭代次数;
(2):设粒子j的位置即此刻的解:Xj=(Xj1,Xj2,…Xjd),d为变量的个数,控制变量为x={xFm,xWf,xPVg,xΔQit,xE2Gt,xG2Et},其中xFm、xWf、xPVg、xΔQit、xE2Gt、xG2Et分别为火电机组m出力功率、风电机组f出力功率、光伏发电机组g出力功率、负荷削减量、调用储能放电功率、储能充电功率;
粒子的速度即迭代的幅度:Vj=(Vj1,Vj2,…Vjd),设粒子j经历的最好位置为Pbestj=(Pbestj1,Pbestj2,…Pbestjd);种群经历的最好位置为Gbest=(Gbest1,Gbest2,…Gbestd);
粒子j的第d维速度更新公式为:
粒子j的第d维位置更新公式为:
其中,c1、c2为加速度常数;r1、r2为两个随机数,取值范围为[0,1],以增加搜索的随机性;w为惯性权重,随着迭代在0-1之间线性递减,使搜索空间随着迭代的进行而不断缩减;
计算各粒子的适应度函数值,更新粒子的个体最优位置和全局最优位置,形成Pareto解集;
(3):引入存档机制,跟踪已找到的Pareto解集,更新外部档案集,若其中个体数目超出规模,则删除适应度最小的个体;
(4):迭代更新粒子的速度和位置,更新粒子的个体最优值,同时搜索新的非支配解,更新外部档案集,计算新的全局最优位置;
(5):取q=q+1,若已达到最大迭代次数,则终止搜索,得到最优解F,即可得出使经济成本最小化且新能源利用率最大化的最优折衷解;否则返回步骤(2)。
本发明提供的提高电力系统新能源利用率且最小化发电成本的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鉴于激励型需求响应能够激励用户调整用电方式,积极参与削减负荷,根据用户削减负荷情况设计了一种直接负荷控制模型,同时为了使需求响应效果更好,考虑了用户满意度问题,设计了用户满意度函数,结合储能设备模型,通过构建了联合优化调度模型,利用相应的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得到系统经济成本最低和最大化新能源的利用率。
本发明通过设计的直接负荷控制模型和储能调用,及火电机组与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机组的协调互补,火电机组并未进行深度调峰的情况下就能满足各个时间段用户的用电负荷。提高了电网对新能源的利用效率,改善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的反负荷调节特性,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考虑用户满意度后,需求响应实施力度增大,使负荷曲线与新能源发电曲线更为贴合。
附图说明
图1为差别补偿费率曲线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提高电力系统新能源利用率且最小化发电成本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提高电力系统新能源利用率且最小化发电成本的方法包括按顺序进行的下列步骤:
步骤1:根据用户负荷消减情况建立直接负荷控制模型,并获得需求响应的成本;
用户参与直接负荷控制项目以后,供电商将以中断补偿的方式来激励用户参与需求响应,设定削减负荷的基本电价补偿率δ0是统一的,δ0∈(0,1),为了更明确地区分直接负荷控制参与用户的贡献程度,对不同贡献的用户实行合理的差别补偿,定义用户的实际电价补偿率δk为:
CDLC(x)=0.55arctanh(x)+1
其中,CDLC是根据用户削减负荷的多少计算出的差别补偿费率,如图1所示,Qit为实行直接负荷控制前t时段用户i的原用电负荷,Q′it为实行直接负荷控制后t时段用户i的用电负荷,δk为t时段用户i的实际削减负荷电价补偿率。
t时段用户i的实际削减负荷电价补偿率δk的大小取决于实行直接负荷控制前t时段用户i的原用电负荷Qit超过实行直接负荷控制后t时段用户iQ′it的程度,即负荷削减的程度,负荷削减的程度越大,即受控的有效性越大,用户所获得的电价补偿费率就越大,则供电商提供的中断补偿费用,即一天需求响应的成本为:
其中,Pt为t时段的电价,ΔQit为t时段削减的负荷,当用户在t时段削减负荷时,ΔQit=Qit-Q′it,当用户在t时段没有削减负荷时,ΔQit取0;n为参与直接负荷控制项目的用户数,总的研究时段T为24小时。
步骤2:建立用户满意度函数,并计算出用户满意度;
用户满意度函数包括用户用电方式满意度函数和用户电费支出满意度函数;
用户用电方式满意度要求负荷需求被及时满足,由于对可中断负荷的控制会直接影响用户的用电习惯,所以负荷削减量越少,满意度越高,利用下式的用户用电方式满意度函数计算出用户用电方式满意度Sway为:
Sitway是用户i在t时段的用电方式满意度,Siway是用户i的用电方式满意度;
用户电费支出满意度是衡量用户电费支出变化量的指标,利用下式的用户电费支出满意度函数计算出用户电费支出满意度Spay为:
Sipay是用户i的电费支出满意度;
最后利用下式的用户满意度函数计算出用户满意度Suser为:
Suser=w1Sway+w2Spay
其中,w1和w2分别为用户用电方式满意度和电费支出满意度的权重,且w1+w2=1;
步骤3:根据荷电状态建立储能系统模型,并获得调用储能成本;
储能系统具有负荷与电源的双重特性,在用电高峰时段,储能系统中的储能设备相当于电源将储存的电能释放,为电力系统供电;在用电低谷时段,储能设备相当于负荷将电能储存起来;
在工作过程中,蓄电池储能系统(BESS)的存储电量由荷电状态值(SOC)衡量,t时段蓄电池的荷电状态值SSOC(t)与t-1时段的荷电状态值SSOC(t-1)及本时段蓄电池储能系统的储能功率相关,可表示为:
EBESS(t)为t时段内蓄电池储能系统充放电电量,为正时表示放电,为负时表示充电,设储能系统的充放电效率为η,EE2Gt为t时段的储能放电功率,EG2Et为t时段的储能充电功率,那么EBESS(t)=EE2GtΔT/η=-ηΔTEG2Et,其中ΔT为调度步长,取值为1h;VBESS为蓄电池储能系统的总容量,设调用储能成本与储能放电功率成二次函数关系,则其为(这里假设是蓄电池集装箱,只能通过中间商调用后出售给用户,所以不存在用户自己使用的问题):
式中,a0、a1、a2分别为调用储能放电功率的成本权重;
步骤4:在步骤1获得的需求响应的成本、步骤2获得的用户满意度以及步骤3获得的调用储能成本基础上建立联合优化调度模型,以系统经济成本最低和新能源利用率最大化作为联合优化调度模型的两个目标函数,并设定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
目标函数:
设计的联合优化调度模型将实现两个目标:以系统经济成本最低和新能源利用率最大化作为联合优化调度模型的两个目标函数:
其中,F1为经济成本值,F2为电量利用与新能源发电之间的差值,最小化电量利用与新能源发电之间的差值F2能使电量利用曲线与新能源发电曲线在时序上尽可能的贴近,从而达到最大化新能源利用率,CFm和CFm0分别为火电机组m的发电成本和运行成本,CWf和CPVg分别为风电机组f和光伏发电机组g的发电成本,GFm和GWf及GPVg分别为火电机组m、风电机组f、光伏发电机组g的发电量,QPVgt和QWft分别为光伏发电机组g和风力发电机组f在t时段的出力功率;QLt为t时段的原用电负荷,则为实行直接负荷控制后t时段的负荷。
并设定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包括功率平衡约束、发电出力功率上下限约束、机组爬坡约束、蓄电池充放电约束、直接负荷控制约束和用户满意度约束;
(1)功率平衡约束:
其中,QFmt为火电机组m在t时段的出力功率,QL为网络损耗,一般忽略不计。
(2)发电出力功率上下限约束:
QFtmin≤QFmt≤QFtmax
QWtmin≤QWft≤QWtmax
QPVtmin≤QPVgt≤QPVtmax
其中,QFtmin,QFtmax分别为火电机组m的最小和最大出力功率;QWtmin,QWtmax分别为风电机组f的最小和最大出力功率;QPVtmin,QPVtmax分别为光伏发电机组g的最小和最大出力功率。
(3)机组爬坡约束:
-rFm,dΔt≤ΔQFm,t≤rFm,uΔt
其中,rFm,u、rFm,d为火电机组m的上下行爬坡速度,用于体现调峰机组的灵活性;ΔQFm,t为火电机组m的出力功率变化,Δt为上下行爬坡持续时间。
(4)蓄电池充放电约束:
SSOCmin≤SSOC(t)≤SSOCmax
EE2Gt≤EE2Gtmax
EG2Et≤EG2Etmax
其中,SSOCmin、SSOCmax分别为蓄电池的最小、最大荷电状态值;EE2Gtmax、EG2Etmax分别为t时段蓄电池的最大放电、充电功率。
(5)直接负荷控制约束:
ΔQitmin≤ΔQit≤ΔQitmax
δ0≤δk≤δkmax
其中,ΔQitmin、ΔQitmax分别为用户i在t时段负荷削减量的最小值、最大值;δkmax为电价补偿率的最大值;
(6)用户满意度约束:
Suser≥Suser.set
其中,Suser.set为用户满意度设定值,由用户和供电商交涉后事先确定。
步骤5:利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对步骤4获得的目标函数进行求解,得到最优解;
由于存在两个目标函数,因此需要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进行目标函数求解。在多目标优化问题中,各个子目标之间有可能是相互制约和相互冲突的,因而一般不存在绝对最优解,即不存在使各个子目标同时达到最优的解,而可以根据对各个子目标的不同要求找到Pareto最优解,Pareto解又称非支配解或不受支配解:在有多个目标时,由于存在目标之间的冲突和无法比较的现象,一个解在某个目标上是最好的,在其他的目标上可能是最差的;这些在改进任何目标函数的同时,必然会削弱至少一个其他目标函数的解称为非支配解或Pareto解;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的途径分为搜索和决策:搜索即找出Pareto最优解集;决策即从Pareto解集中选择合适的解;
由于两个目标函数值的量纲不同,为了二者可以在同一水平上比较,需要对两个目标函数值进行归一化处理,以避免因数值相差过大而造成的误差,令:
其中,F1.max和F1.min分别为第一个目标函数值即经济成本值F1的最大值与最小值;F2.max和F2.min分别为第二个目标函数值即电量利用与新能源发电之间的差值F2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进行归一化处理后,采用加权法求解上述两个目标函数值,获得最终目标函数为:
minF=min(γ1F′12F′2)
其中,γ1和γ2分别为归一化处理后经济成本值F1和电量利用与新能源发电之间的差值F2的权重,且γ12=1;
之后,利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对上述最终目标函数进行求解,步骤以下:
(1):在初始范围里,对粒子群进行随机的初始化,生成规模为N的初始种群P,根据上述步骤4设定的各约束条件设置作为个体的粒子的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令迭代次数q=0,限定最大迭代次数;
(2):设粒子j的位置即此刻的解:Xj=(Xj1,Xj2,…Xjd),d为变量的个数,控制变量为x={xFm,xWf,xPVg,xΔQit,xE2Gt,xG2Et},其中xFm、xWf、xPVg、xΔQit、xE2Gt、xG2Et分别为火电机组m出力功率、风电机组f出力功率、光伏发电机组g出力功率、负荷削减量、调用储能放电功率、储能充电功率;
粒子的速度即迭代的幅度:Vj=(Vj1,Vj2,…Vjd),设粒子j经历的最好位置为Pbestj=(Pbestj1,Pbestj2,…Pbestjd);种群经历的最好位置为Gbest=(Gbest1,Gbest2,…Gdestd);
粒子j的第d维速度更新公式为:
粒子j的第d维位置更新公式为:
其中,c1、c2为加速度常数;r1、r2为两个随机数,取值范围为[0,1],以增加搜索的随机性;w为惯性权重,随着迭代在0-1之间线性递减,使搜索空间随着迭代的进行而不断缩减;
计算各粒子的适应度函数值,更新粒子的个体最优位置和全局最优位置,形成Pareto解集;
(3):引入存档机制,跟踪已找到的Pareto解集,更新外部档案集,若其中个体数目超出规模,则删除适应度最小的个体;
(4):迭代更新粒子的速度和位置,更新粒子的个体最优值,同时搜索新的非支配解,更新外部档案集,计算新的全局最优位置;
(5):取q=q+1,若已达到最大迭代次数,则终止搜索,得到最优解F,即可得出使经济成本最小化且新能源利用率最大化的最优折衷解;否则返回步骤(2)。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提高电力系统新能源利用率且最小化发电成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按顺序进行的下列步骤:
步骤1:根据用户负荷消减情况建立直接负荷控制模型,并获得需求响应的成本;
步骤2:建立用户满意度函数,并计算出用户满意度;
步骤3:根据荷电状态建立储能系统模型,并获得调用储能成本;
步骤4:在步骤1获得的需求响应的成本、步骤2获得的用户满意度以及步骤3获得的调用储能成本基础上建立联合优化调度模型,以系统经济成本最低和新能源利用率最大化作为联合优化调度模型的两个目标函数,并设定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
步骤5:利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对步骤4获得的目标函数进行求解,得到最优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电力系统新能源利用率且最小化发电成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的根据用户负荷消减情况建立直接负荷控制模型,并获得需求响应的成本的方法是:
设定削减负荷的基本电价补偿率δ0是统一的,δ0∈(0,1),定义用户的实际电价补偿率δk为:
CDLC(x)=0.55arctanh(x)+1
其中,CDLC是根据用户削减负荷的多少计算出的差别补偿费率,Qit为实行直接负荷控制前t时段用户i的原用电负荷,Q′it为实行直接负荷控制后t时段用户i的用电负荷,δk为t时段用户i的实际削减负荷电价补偿率;
供电商提供的中断补偿费用,即一天需求响应的成本为:
其中,Pt为t时段的电价,ΔQit为t时段削减的负荷,当用户在t时段削减负荷时,ΔQit=Qit-Q′it,当用户在t时段没有削减负荷时,ΔQit取0;n为参与直接负荷控制项目的用户数,总的研究时段T为24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电力系统新能源利用率且最小化发电成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的建立用户满意度函数,并计算出用户满意度的方法是:
用户满意度函数包括用户用电方式满意度函数和用户电费支出满意度函数;
利用下式的用户用电方式满意度函数计算出用户用电方式满意度Sway为:
Sitway是用户i在t时段的用电方式满意度,Siway是用户i的用电方式满意度;
利用下式的用户电费支出满意度函数计算出用户电费支出满意度Spay为:
Sipay是用户i的电费支出满意度;
最后利用下式的用户满意度函数计算出用户满意度Suser为:
Suser=w1Sway+w2Spay
其中,w1和w2分别为用户用电方式满意度和电费支出满意度的权重,且w1+w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电力系统新能源利用率且最小化发电成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述的根据荷电状态建立储能系统模型,并获得调用储能成本的方法是:
在工作过程中,蓄电池储能系统(BESS)的存储电量由荷电状态值(SOC)衡量,t时段蓄电池的荷电状态值SSOC(t)与t-1时段的荷电状态值SSOC(t-1)及本时段蓄电池储能系统的储能功率相关,可表示为:
EBESS(t)为t时段内蓄电池储能系统充放电电量,为正时表示放电,为负时表示充电,设储能系统的充放电效率为η,EE2Gt为t时段的储能放电功率,EG2Et为t时段的储能充电功率,那么EBESS(t)=EE2GtΔT/η=-ηΔTEG2Et,其中ΔT为调度步长,取值为1h;VBESS为蓄电池储能系统的总容量,设调用储能成本与储能放电功率成二次函数关系,则其为:
式中,a0、a1、a2分别为调用储能放电功率的成本权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电力系统新能源利用率且最小化发电成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所述的在步骤1获得的需求响应的成本、步骤2获得的用户满意度以及步骤3获得的调用储能成本基础上建立联合优化调度模型,以系统经济成本最低和新能源利用率最大化作为联合优化调度模型的两个目标函数,并设定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的方法是:
以系统经济成本最低和新能源利用率最大化作为联合优化调度模型的两个目标函数:
其中,F1为经济成本值,F2为电量利用与新能源发电之间的差值,CFm和CFm0分别为火电机组m的发电成本和运行成本,CWf和CPVg分别为风电机组f和光伏发电机组g的发电成本,GFm和GWf及GPVg分别为火电机组m、风电机组f、光伏发电机组g的发电量,QPVgt和QWft分别为光伏发电机组g和风力发电机组f在t时段的出力功率;QLt为t时段的原用电负荷,则为实行直接负荷控制后t时段的负荷;
并设定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包括功率平衡约束、发电出力功率上下限约束、机组爬坡约束、蓄电池充放电约束、直接负荷控制约束和用户满意度约束;
(1)功率平衡约束:
其中,QFmt为火电机组m在t时段的出力功率,QL为网络损耗,一般忽略不计;
(2)发电出力功率上下限约束:
QFtmin≤QFmt≤QFtmax
QWtmin≤QWft≤QWtmax
QPVtmin≤QPVgt≤QPVtmax
其中,QFtmin,QFtmax分别为火电机组m的最小和最大出力功率;QWtmin,QWtmax分别为风电机组f的最小和最大出力功率;QPVtmin,QPVtmax分别为光伏发电机组g的最小和最大出力功率;
(3)机组爬坡约束:
-rFm,dΔt≤ΔQFm,t≤rFm,uΔt
其中,rFm,u、rFm,d为火电机组m的上下行爬坡速度,用于体现调峰机组的灵活性;ΔQFm,t为火电机组m的出力功率变化,Δt为上下行爬坡持续时间;
(4)蓄电池充放电约束:
SSOCmin≤SSOC(t)≤SSOCmax
EE2Gt≤EE2Gtmax
EG2Et≤EG2Etmax
其中,SSOCmin、SSOCmax分别为蓄电池的最小、最大荷电状态值;EE2Gtmax、EG2Etmax分别为t时段蓄电池的最大放电、充电功率;
(5)直接负荷控制约束:
ΔQitmin≤ΔQit≤ΔQitmax
δ0≤δk≤δkmax
其中,ΔQitmin、ΔQitmax分别为用户i在t时段负荷削减量的最小值、最大值;δkmax为电价补偿率的最大值;
(6)用户满意度约束:
Suser≥Suser.set
其中,Suser.set为用户满意度设定值,由用户和供电商交涉后事先确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电力系统新能源利用率且最小化发电成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所述的利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对步骤4获得的目标函数进行求解,得到最优解的方法是:
由于两个目标函数值的量纲不同,为了二者可以在同一水平上比较,需要对两个目标函数值进行归一化处理,以避免因数值相差过大而造成的误差,令:
其中,F1.max和F1.min分别为第一个目标函数值即经济成本值F1的最大值与最小值;F2.max和F2.min分别为第二个目标函数值即电量利用与新能源发电之间的差值F2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进行归一化处理后,采用加权法求解上述两个目标函数值,获得最终目标函数为:
minF=min(γ1F′12F′2)
其中,γ1和γ2分别为归一化处理后经济成本值F1和电量利用与新能源发电之间的差值F2的权重,且γ12=1;
之后,利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对上述最终目标函数进行求解,步骤以下:
(1):在初始范围里,对粒子群进行随机的初始化,生成规模为N的初始种群P,根据上述步骤4设定的各约束条件设置作为个体的粒子的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令迭代次数q=0,限定最大迭代次数;
(2):设粒子j的位置即此刻的解:Xj=(Xj1,Xj2,…Xjd),d为变量的个数,控制变量为x={xFm,xWf,xPVg,xΔQit,xE2Gt,xG2Et},其中xFm、xWf、xPVg、xΔQit、xE2Gt、xG2Et分别为火电机组m出力功率、风电机组f出力功率、光伏发电机组g出力功率、负荷削减量、调用储能放电功率、储能充电功率;
粒子的速度即迭代的幅度:Vj=(Vj1,Vj2,…Vjd),设粒子j经历的最好位置为Pbestj=(Pbestj1,Pbestj2,…Pbestjd);种群经历的最好位置为Gbest=(Gbest1,Gbest2,…Gbestd);
粒子j的第d维速度更新公式为:
粒子j的第d维位置更新公式为:
其中,c1、c2为加速度常数;r1、r2为两个随机数,取值范围为[0,1],以增加搜索的随机性;w为惯性权重,随着迭代在0-1之间线性递减,使搜索空间随着迭代的进行而不断缩减;
计算各粒子的适应度函数值,更新粒子的个体最优位置和全局最优位置,形成Pareto解集;
(3):引入存档机制,跟踪已找到的Pareto解集,更新外部档案集,若其中个体数目超出规模,则删除适应度最小的个体;
(4):迭代更新粒子的速度和位置,更新粒子的个体最优值,同时搜索新的非支配解,更新外部档案集,计算新的全局最优位置;
(5):取q=q+1,若已达到最大迭代次数,则终止搜索,得到最优解F,即可得出使经济成本最小化且新能源利用率最大化的最优折衷解;否则返回步骤(2)。
CN201810240523.1A 2018-03-22 2018-03-22 一种提高电力系统新能源利用率且最小化发电成本的方法 Active CN1085991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40523.1A CN108599144B (zh) 2018-03-22 2018-03-22 一种提高电力系统新能源利用率且最小化发电成本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40523.1A CN108599144B (zh) 2018-03-22 2018-03-22 一种提高电力系统新能源利用率且最小化发电成本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99144A true CN108599144A (zh) 2018-09-28
CN108599144B CN108599144B (zh) 2021-03-23

Family

ID=63627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40523.1A Active CN108599144B (zh) 2018-03-22 2018-03-22 一种提高电力系统新能源利用率且最小化发电成本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99144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1818A (zh) * 2018-10-17 2019-02-01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考虑调峰、调压需求的广域分布式储能系统协调调度方法
CN109657898A (zh) * 2018-10-19 2019-04-19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凸松弛的可再生能源随机动态经济调度方法
CN109785186A (zh) * 2019-01-15 2019-05-21 东南大学 一种考虑需求响应参与的新能源电网日前-日内储能调度方法
CN110601233A (zh) * 2019-09-30 2019-12-20 国家电网公司西北分部 一种电力系统中储能电站的调峰调度方法
CN111311031A (zh) * 2020-03-27 2020-06-19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户用光伏储能供电系统的能量管理方法
CN111384728A (zh) * 2018-12-27 2020-07-07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网调峰资源协调优化方法和系统
CN111612248A (zh) * 2020-05-20 2020-09-01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配电网侧源-荷协调方法及系统
CN112234657A (zh) * 2020-09-24 2021-01-15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新能源联合出力和需求响应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方法
CN113128759A (zh) * 2021-04-16 2021-07-16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考虑需求侧响应的区域能源优化运行方法
CN114399115A (zh) * 2022-01-17 2022-04-26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以多目标均衡为导向的热力控制平台用户响应优化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2157A (zh) * 2013-08-27 2014-01-22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针对融入储能设备的电网系统电能调度方法
CN106570611A (zh) * 2016-09-29 2017-04-19 重庆大学 一种计及负荷需求响应的并网型微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2157A (zh) * 2013-08-27 2014-01-22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针对融入储能设备的电网系统电能调度方法
CN106570611A (zh) * 2016-09-29 2017-04-19 重庆大学 一种计及负荷需求响应的并网型微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赵树青等: "计及需求响应的含风电电网优化调度模型",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1818A (zh) * 2018-10-17 2019-02-01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考虑调峰、调压需求的广域分布式储能系统协调调度方法
CN109301818B (zh) * 2018-10-17 2021-07-13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考虑调峰、调压需求的广域分布式储能系统调度方法
CN109657898B (zh) * 2018-10-19 2022-11-01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凸松弛的可再生能源随机动态经济调度方法
CN109657898A (zh) * 2018-10-19 2019-04-19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凸松弛的可再生能源随机动态经济调度方法
CN111384728A (zh) * 2018-12-27 2020-07-07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网调峰资源协调优化方法和系统
CN109785186A (zh) * 2019-01-15 2019-05-21 东南大学 一种考虑需求响应参与的新能源电网日前-日内储能调度方法
CN110601233A (zh) * 2019-09-30 2019-12-20 国家电网公司西北分部 一种电力系统中储能电站的调峰调度方法
CN110601233B (zh) * 2019-09-30 2023-02-21 国家电网公司西北分部 一种电力系统中储能电站的调峰调度方法
CN111311031A (zh) * 2020-03-27 2020-06-19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户用光伏储能供电系统的能量管理方法
CN111612248A (zh) * 2020-05-20 2020-09-01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配电网侧源-荷协调方法及系统
CN111612248B (zh) * 2020-05-20 2023-09-08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配电网侧源-荷协调方法及系统
CN112234657A (zh) * 2020-09-24 2021-01-15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新能源联合出力和需求响应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方法
CN113128759A (zh) * 2021-04-16 2021-07-16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考虑需求侧响应的区域能源优化运行方法
CN114399115A (zh) * 2022-01-17 2022-04-26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以多目标均衡为导向的热力控制平台用户响应优化方法
CN114399115B (zh) * 2022-01-17 2024-06-18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以多目标均衡为导向的热力控制平台用户响应优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99144B (zh) 2021-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99144A (zh) 一种提高电力系统新能源利用率且最小化发电成本的方法
CN110311421A (zh) 基于需求侧响应的微电网多时间尺度能量管理方法
Zhang et al. Battery ESS planning for wind smoothing via variable-interval reference modulation and self-adaptive SOC control strategy
Pourmousavi et al. Real-time energy management of a stand-alone hybrid wind-microturbine energy system us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CN106160091B (zh) 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电动汽车换电站充放电调度方法
CN102289566B (zh) 独立运行模式下的微电网多时间尺度能量优化调度方法
CN104734200B (zh) 一种基于虚拟发电的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方法
CN107732960A (zh) 微电网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方法
CN109361237A (zh) 基于改进混合粒子群算法的微电网容量优化配置方法
CN108347062A (zh) 基于势博弈的微电网能量管理分布式多目标协同优化算法
CN108879746A (zh) 基于多时间尺度需求响应的集中式混合储能协调控制方法
CN104156789B (zh) 计及储能寿命损耗的孤立微电网最优经济运行方法
CN112800658A (zh) 一种考虑源储荷互动的主动配电网调度方法
Bonthu et al. Minimization of building energy cost by optimally managing PV and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s
Cheng et al. A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based power dispatch algorithm with roulette wheel re-distribution mechanism for equality constraint
Eseye et al. Grid-price dependent optimal energy storage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grid-connected industrial microgrids
CN110060165A (zh) 光伏储能系统收益测算方法及能量管理控制方法
CN108197766A (zh) 一种包含微电网群的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模型
CN102769155A (zh) 一种面向有源智能配电网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方法
Suchetha et al.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for operation and control of microgrids–Review
Lazar et al. Energy management for an islanded microgrid based on harmony search algorithm
Chang et al.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based energy collaborative optimization management for energy storage system of virtual power plant
CN108808655A (zh) 一种用于对电动汽车参与微网调频的经济性评估方法及系统
Dutta et al. Optimal storage scheduling for minimizing schedule deviations considering variability of generated wind power
TWI639962B (zh) 一種應用於智慧電網之粒群最佳化模糊邏輯控制充電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