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95747A - 一种矿地冲突型城市国土空间立体优化开发的调控模型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矿地冲突型城市国土空间立体优化开发的调控模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95747A
CN108595747A CN201810190171.3A CN201810190171A CN108595747A CN 108595747 A CN108595747 A CN 108595747A CN 201810190171 A CN201810190171 A CN 201810190171A CN 108595747 A CN108595747 A CN 1085957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mine
land
reserves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9017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效顺
蒋冬梅
卞正富
汪云甲
张川
夏嘉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Priority to CN20181019017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95747A/zh
Publication of CN108595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957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ometry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地冲突型城市国土空间立体优化开发的调控模型,通过对地下矿产资源开采单位面积的储量效益MP储量、毛效益MP和净效益MP3种价值以及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测算和均衡分析,分别划定区域地上地下立体空间的禁采‑建设、缓采‑可建和可采‑扩展3个调控边界,从而将矿地冲突型城市的地上土地利用范围在立体空间上划分为禁采建成区、限采可建区、缓采有条件建设区和可采禁建区。本发明所公开的调控技术方法能够将矿地冲突型城市立体空间的地下矿产资源和地上土地资源纳入统一模型框架,采用该模型框架可进行科学的资源城市立体空间优化布局及矿地资源统筹开发,并能够实现提高综合效益并化解矿地冲突矛盾的双赢目标。

Description

一种矿地冲突型城市国土空间立体优化开发的调控模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国土空间优化开发模型,具体涉及一种矿地冲突型城市国土空间立体优化开发的调控模型。
背景技术
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等,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空间载体和能源动力,矿地冲突型城市作为土地与矿产两种资源的富集地和叠加区,伴随新型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和能源消耗速度、强度加大,资源城市矿地矛盾不断升级并日益加剧,同一立体空间上土地和矿产两种国土资源的权属分割、开发利用存在多规脱钩和冲突等突出问题;城市地上空间的无序扩张,导致地下矿产资源被压覆难以开采和闲置浪费;而地下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利用,直接造成地上城市建设存在安全隐患和间接带来雾霾等恶化生态环境频现。因此,开展矿地冲突型城市国土空间立体优化开发的科学模型构建和技术方法研发,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综述现有矿地冲突型城市国土空间优化技术方法发现,从矿产资源开发和土地资源利用两个独立视角开展单一要素的研究成果较多、技术相对成熟,然而却没能解决统一国土立体空间矿产和土地两种资源开发利用冲突如何进行统筹的技术难题,并且支撑其立体空间优化的理论逻辑和技术方法更为缺乏,因此迫切需要对矿地冲突型城市国土空间立体优化的逻辑依据、尤其急需对冲突区矿产和土地两种资源统筹立体优化开发的技术模型进行深化探索。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矿地冲突型城市国土空间立体优化开发的调控模型,该模型为科学的矿地两种资源立体空间优化开发的理论调控模型,该模型能够化解城市地上土地利用与地下矿产开发之间的冲突,使得土地资源能够在地上、下立体空间上被充分合理的利用。
技术方案:一种矿地冲突型城市国土空间立体优化开发的调控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构建矿地冲突型城市国土空间立体优化开发模型;
本发明将矿地冲突型城市立体空间的地上土地资源和地下矿产能源纳入统一模型框架,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和效益均衡理论,通过地上单位面积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CP与其地下矿产资源开采的储量效益MP储量、毛效益MP和净效益MP3种价值的均衡分析,分别划定禁采 -建设、缓采-可建和可采-扩展3个边界;在边界划定的基础上,将矿地冲突型城市的地上土地利用范围和地下矿产开采边界,在立体空间上划分为禁采建成区、限采可建区、缓采有条件建设区和可采禁建区4大调控区。
A1:所述的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储量效益价值MP储量为不计开采中资本投入价值,只考虑地下矿产资源的理想收益所确定的单位面积的储量价值。主要采用资产评估方法构建模型进行测算。
MP储量=P×m
其中,MP储量为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储量效益价值;P为矿产资源单价;m为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储量。
A2:所述的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毛效益价值MP为在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储量效益价值MP储量的基础上,扣除开采付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本投入后剩余的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价值。按剩余的单位矿产资源价值与矿产资源单价的比例可计算获得:
其中,MP为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毛效益价值;a为单位矿产资源毛效益均价;P为矿产资源单价;m为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储量。
所述的单位矿产资源毛效益均价a以矿产资源单价扣除单位矿产资源的资本投入可获得剩余的单位矿产资源价值:
a=P-PX
其中,a为单位矿产资源毛效益均价;P为矿产资源单价;PX为单位矿产资源平均资本投入。
所述的单位矿产资源平均资本投入PX是综合各个矿井对中心城区的“影响度”、所获得的单位矿产资源开发所需的平均资本投入,通过以下模型求出:
其中,PX为单位矿产资源平均资本投入;n表示矿井个数;i表示第i个矿井;Pi表示第i个矿井的单位资本投入;Ki表示第i个矿井的权重。
A3:所述的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净效益价值MP为在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毛效益价值MP的基础上,扣除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地面塌陷等环保投入价值后的单位面积下矿产资源价值。可通过如下模型评估计算:
其中,MP为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净效益价值;MP为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毛效益价值;S为矿地冲突区或压覆区在城市行政辖区范围内的总面积;M为矿地冲突区或压覆区地质环境治理总费用。
A4: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CP是地上工业、商业和住宅用地等某一级土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已知的n个邻域内的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CP为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测定值Z(xi),未知的则可通过已知样本点地价Z(xi)和插值分析求取,如下模型计算:
Z(xi)=YN×(1±k)
式中,Z(xi)为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测定值,YN为N级土地某用途基准地价;k为修正系数。
A5:地价等值线提取方法。主要采用克里金空间插值方法,其是根据待估样点有限邻域内若干已测定的样点数据,在认真考虑样点数据的形状、大小和空间分布,它们与待估样点相互空间位置关系,以及变异函数提供的结构信息之后,对该待估样点值进行的一种线性无偏最优估计。主要计算模型如下:
设评估区域内位置x0处某一变量的最优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估计值为Z*(x0),现通过n个邻域内已知的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测定值Z(xi)(i=1,2,3……,n)的线性组合来估计Z*(x0),即:
其中,Z*(x0)为x0处某一变量的最优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估计值;λi为第i个测定值的权重,i=1,2,3……,n;Z(xi)为第i个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测定值。
要实现Z*(x0)的无偏和最优估计,权重λi的选择应满足估计值无偏,且其方差σ2小于观测值其他线性组合产生的方差,即:
E[Z*(x0)-Z(xi)]=0
σ2[Z*(x0)-Z(xi)]=min
由上式,利用拉格朗日极小原理,导出λi与半方差之间的矩阵,其中λi的下标 i=1,2,3……n,n为测定值Z(xi)的个数:
其中,rij为xi、xj间距|xi-xj|的半方差,i、j=1,2,3……,n,且j≠i;λi为第i个测定值的权重,i=1,2,3……,n;φ为拉格朗日算子。求解上式方程组和φ值后,由上式可写出x0点的最优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估计值Z*(x0)。
由上述方法可获得任一个x0点的最优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估计值Z*(x0),此时该 x0点的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CP即为Z*(x0),结合已知的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测定值Z(xi),将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相同的点连接成线,从而可提取地价等值线。从而,为效益均衡分析提供新的工具。
步骤二:矿地冲突型城市国土空间立体优化开发边界识别
禁采-建设边界是指在假定不考虑煤炭开采成本的前提下,一定范围内地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所能达到的理想最大效益价值MP储量,刚好与该区域对应的地上土地资源利用综合价值 CP相等时的空间均衡曲线,该曲线到市中心0的平均距离为S1,曲线上空间均衡价格为P1
所述的缓采-可建边界是指一定范围内地下矿产资源理想效益价值MP储量中扣除其开采地下矿产资本投入Pc后的毛效益价值MP,刚好与该区域范围内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 CP相等时的空间均衡曲线,该曲线到市中心0的平均距离为S2,曲线上的空间均衡价格为P2
所述的可采-扩展边界是一定范围内地下矿产资源储量效益价值MP储量扣除地下矿产开采资本投入Pc和矿产开采环境治理投入成本价值Pe后,所得到的真实资源开采净效益价值 MP并与该区域范围内地上土地资源利用综合价值CP相等时的空间均衡曲线,该曲线到市中心0的平均距离为S3,空间均衡价格为P3
按如下计算模型确定其均衡条件:
禁采-建设边界:CP=MP储量
缓采-可建边界:CP=MP=MP储量-Pc
可采-扩展边界:CP=MP=MP储量-Pc-Pe
其中,CP为单位面积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MP储量为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储量效益价值;MP为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毛效益价值;MP为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净效益价值;Pc为单位面积地下矿产开发资本投入;Pe为单位面积地下矿产开采环境治理投入。
步骤三:基于价值均衡的矿地冲突型城市国土空间立体优化开发分区
所述的禁采建成区,为距离市中心0点到禁采-建设边界S1点的最近区域。多为已经开发建设成熟的高价值区域,而地下矿产开采价值无法与市中心繁华区域土地价值相提并论,此时CP>MP储量,即地上土地利用综合价值远远超过地下矿产开采价值,因此应划入地上建成区地下禁采区。
所述的限采可建区,为距离市中心0点稍远但处于城市近期规划发展区域,即禁采- 建设边界S1点到缓采-可建边界S2点的区域。其对应的地下矿产资源虽然有较高开采价值,但扣除矿产资本投入Pc后开采价值一般低于该区域地上土地利用综合价值,此时CP>MP,即虽然该区域地上土地利用综合价值与市中心建成区相比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扣除地下矿产开采资本投入后的矿产价值,因此,该区域划为地上可建区-地下限采区。
所述的缓采有条件建设区,为距离市中心0点较远的,但在远期规划中仍是城市发展范围内的区域,即缓采-可建边界S2点到可采-扩展边界S3点的区域。考虑到开采会造成生态价值损失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不良影响,一般应该在有相应的创新技术条件支持下,使得地下开采对地上生态影响达到可以接受时,再进行地下资源开采,即该区域CP>MP,因此应划入地上有条件建设区地下缓采区。
所述的可采禁建区,在有条件建设区S3点之外区域的土地资源由于远离市区,一般用于地上土地开发建设利用的价值很低并明显低于地下矿产资源开发价值,即该区域CP<MP,因此应划入地上禁建区地下可采区。
与现有技术方法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将矿地冲突型城市立体空间的地下矿产资源和地上土地资源纳入统一模型框架,构建了矿地冲突型城市国土空间立体优化开发的调控模型与技术方法。能够将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矿产资源规划技术规程在立体空间上实现有效无缝对接,并找到了城市建设、矿产缓采和可采的量化边界和空间范围,为矿地冲突型城市国土空间立体优化开发提供了新的理论模型与技术方法。
2.本发明确定了禁采-建设、缓采-可建和可采-扩展3个矿地冲突型城市国土空间立体优化开发边界,划分了禁采建成区、限采可建区、缓采有条件建设区和可采禁建区4大城市国土空间立体优化开发的调控区,能够直接破解矿地冲突型城市不断加剧的矿地冲突难题,从而提高国土资源空间立体优化开发的综合效益,同时间接能为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城市规划决策和城市边界划定等技术难题攻关提供新思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所述一种矿地冲突型城市国土空间立体优化开发的调控模型示意图。
其中:P为地表土地资源单位综合价格,S为距离中央商务区的距离;Pc为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本投入;Pe为单位面积地下矿产开采环境治理投入;CP为单位面积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MP储量为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储量效益价值;MP为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毛效益价值;MP为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净效益价值;Q1为城市建成区;Q2为城市可建区; Q3为城市有条件建设区;Q4为城市禁建区;Q5为地下矿产禁采区;Q6为地下矿产限采区;Q7为地下矿产缓采区;Q8为地下矿产可采区;Y1为禁采-建设边界;Y2为缓采-可建边界;Y3为可采 -扩展边界;0为城市市中心;S为距市中心的距离。
图2:为本发明实例中矿地冲突某市国土空间立体优化开发边界与调控区的平面图
图3:为本发明实例中矿地冲突某市国土空间立体优化开发边界与调控区的三维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发明一种矿地冲突型城市国土空间立体优化开发的调控模型可以通过矿地冲突型某市的实例进行说明:
步骤一:构建矿地冲突型城市国土空间立体优化开发模型
本发明将矿地冲突型城市立体空间的地上土地资源和地下矿产资源纳入统一模型框架,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和效益均衡理论,通过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与地下矿产资源开采的储量效益MP储量、毛效益MP和净效益MP3种价值的均衡分析,分别划定禁采-建设、缓采- 可建和可采-扩展3个边界;在边界划定的基础上,将矿地冲突型城市的地上土地利用范围和地下矿产开采边界,在立体空间上划分为禁-建成区、限采可建区、缓采有条件建设区和可采禁建区4大调控区。
A1:所述的单位面积储量效益价值MP储量为不计开采中资本投入,只考虑地下矿产资源的理想收益所确定的单位面积的储量价值。主要采用资产评估方法构建模型进行测算。
MP储量=P×m
其中,MP储量为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储量效益价值;P为矿产资源单价;m为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储量。
A2:所述的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毛效益价值MP为在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储量效益价值MP储量的基础上,扣除开采付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本投入后剩余的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价值。按剩余矿产资源单位价值与矿产资源单价的比例可计算获得:
其中,MP为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毛效益价值;a为单位矿产资源毛效益均价;P为矿产资源单价;m为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的储量。
所述的单位矿产资源毛效益均价a以矿产资源单价扣除单位矿产资源的资本投入可获得的剩余矿产资源单位价值:
a=P-PX
其中,a为单位矿产资源毛效益均价;P为矿产资源单价;PX为单位矿产资源平均资本投入。
所述的单位矿产资源平均资本投入PX是综合各个矿井对中心城区的“影响度”,所获得的矿产资源开发所需的平均单位资本投入,通过以下模型求出:
其中,PX为单位矿产资源平均资本投入;n表示矿井个数;i表示第i个矿井;Pi表示第i个矿井的单位资本投入;Ki表示第i个矿井的权重。
A3:所述的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净效益价值MP为在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毛效益价值MP的基础上,扣除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地面塌陷等环保投入价值后的单位矿产资源价值。可通过如下模型评估计算:
其中,MP为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净效益价值;MP为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毛效益价值;S为矿地冲突区或压覆区在城市行政辖区范围内的总面积;M为矿地冲突区或压覆区地质环境治理总费用。
A4:所述的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CP是地上工业、商业和住宅用地等某一级土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已知的n个邻域内的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CP为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测定值Z(xi),未知的则可通过已知样本点地价Z(xi)和插值分析求取,如下模型计算:
Z(xi)=YN×(1±k)
式中,Z(xi)为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测定值,YN为N级土地某用途基准地价;k为修正系数。
A5:地价等值线提取方法。主要采用克里金空间插值方法,其是根据待估样点有限邻域内若干已测定的样点数据,在认真考虑样点数据的形状、大小和空间分布,它们与待估样点相互空间位置关系,以及变异函数提供的结构信息之后,对该待估样点值进行的一种线性无偏最优估计。主要计算模型如下:
设评估区域内位置x0处某一变量的最优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估计值为Z*(x0),现通过n个邻域内已知的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测定值Z(xi)(i=1,2,3……,n)的线性组合来估计Z*(x0),即:
其中,Z*(x0)为x0处某一变量的最优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估计值;λi为第i个测定值的权重,i=1,2,3……,n;Z(xi)为第i个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测定值。
要实现Z*(x0)的无偏和最优估计,权重λi的选择应满足估计值无偏,且其方差σ2小于观测值其他线性组合产生的方差,即:
E[Z*(x0)-Z(xi)]=0
σ2[Z*(x0)-Z(xi)]=min
由上式,利用拉格朗日极小原理,导出λi与半方差之间的矩阵,其中λi的下标 i=1,2,3……n,n为测定值Z(xi)的个数:
其中,rij为xi、xj间距|xi-xj|的半方差,i、j=1,2,3……,n,且j≠i;λi为第i个测定值的权重,i=1,2,3……,n;φ为拉格朗日算子。求解上式方程组和φ值后,由上式可写出x0点的最优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估计值Z*(x0)。
由此可获得任一个x0点的最优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估计值Z*(x0),此时该x0点的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CP即为Z*(x0),结合已知的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测定值 Z(xi),将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相同的点连接成线,从而可提取地价等值线。
步骤二:矿地冲突型城市国土空间立体优化开发边界识别
所述的禁采-建设边界是指在假定不考虑煤炭开采成本的前提下,一定范围内地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所能达到的理想最大效益价值MP储量,刚好与该区域对应的地上土地资源利用综合价值CP相等时的空间均衡曲线,该曲线到市中心0的平均距离为S1,曲线上空间均衡价格为P1
缓采-可建边界是指一定范围内地下矿产资源理想效益价值MP储量中扣除其开采地下矿产资本投入Pc后的毛效益价值MP,刚好与该区域范围内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CP相等时的空间均衡曲线,该曲线到市中心0的平均距离为S2,曲线上的空间均衡价格为P2
可采-扩展边界是一定范围内地下矿产资源储量效益价值MP储量扣除地下矿产开采资本投入Pc和矿产开采环境治理投入成价值Pe后,所得到的真实矿产资源开采净效益价值MP并与该区域范围内地上土地利用综合价值CP相等时的空间均衡曲线,该曲线到市中心0的平均距离为S3,空间均衡价格为P3
1)计算禁采-建设边界的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CP1
CP1=MP储量
其中,CP1为禁采-建设边界的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MP储量为单位面积储量效益价值;当步骤一中第4)步所提取的某一地价等值线的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CP与CP1相等时,该地价等值线对应的实际边界为禁采-建设边界;
2)计算缓采-可建边界的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CP2
CP2=MP=MP储量-Pc
MP为单位面积毛效益价值;MP储量为单位面积储量效益价值;Pc为地下矿产资本投入价值;当步骤一中第4)步所提取的某一地价等值线的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CP与CP2相等时,该地价等值线对应的实际边界为缓采-可建边界;
3)计算可采-扩展边界的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CP3
CP3=MP=MP储量-Pc-Pe
MP为单位面积净效益价值;MP储量为单位面积储量效益价值;Pc为地下矿产资本投入价值;Pe为地下矿产开采环境治理投入价值;当步骤一中第4)步所提取的某一地价等值线的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CP与CP3相等时,该地价等值线对应的实际边界为可采-扩展边界;
步骤三:基于步骤二进行矿地冲突型城市国土空间立体开发分区;
如图1所示,坐标系中,P为地表土地资源综合价格,S为距离中央商务区的距离;Pc为地下矿产资本投入价值;Pe为地下矿产开采环境治理投入价值;CP为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MP储量为单位面积储量效益价值;MP为单位面积毛效益价值;MP为单位面积净效益价值;Q1为城市建成区;Q2为城市可建区;Q3为城市有条件建设区;Q4为城市禁建区; Q5为地下矿产禁采区;Q6为地下矿产限采区;Q7为地下矿产缓采区;Q8为地下矿产可采区; Y1为禁采-建设边界;Y2为缓采-可建边界;Y3为可采-扩展边界;O为城市市中心。
由图1可知禁采-建设边界Y1内的区域包括了地上的城市建成区Q1和地下矿产禁采区Q5,即禁采-建设边界Y1内为禁采建成区;而禁采-建设边界Y1至缓采-可建边界Y2的区域包括城市可建区Q2和地下矿产限采区Q6,即禁采-建设边界Y1至缓采-可建边界Y2的区域为限采可建区;可采-扩展边界Y3至缓采-可建边界Y2的区域包括城市有条件建设区Q3和地下矿产缓采区Q7,即可采-扩展边界Y3至缓采-可建边界Y2的区域为缓采有条件建设区;可采-扩展边界Y3以外的区域包括城市禁建区Q4和地下矿产可采区Q8,可采-扩展边界Y3以外的区域为可采禁建区;
具体划分特征如下:
1)禁采建成区划分:为距离市中心0点到禁采-建设边界的区域,该区域内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CP满足如下条件:
CP>MP储量
2)限采可建区划分:为禁采-建设边界至缓采-可建边界的区域,该区域内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CP满足如下条件:
MP储量>CP>MP
3)缓采有条件建设区划分:为缓采-可建边界到可采-扩展边界的区域,该区域内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CP满足如下条件:
MP>CP>MP
4)可采禁建区划分:缓采有条件建设区外的区域,该区域内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CP满足如下条件:
MP>CP
至此可通过上述区域划分进行相应的开采或建设工作。
下表为根据上述实施例对某市进行国土空间立体开发的相关数据表:
表1矿地冲突型某城市国土空间立体优化开发调控分区统计表
表2矿地冲突型某城市国土空间立体开发前后的效益对比分析表
表3矿地冲突型某城市矿产资源立体开发前后的对比分析表
综合以上分析,本发明方法在国土资源的综合价值、开采量和开发比例上都要优于现有技术方法,说明本发明方法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和较高应用前景。

Claims (7)

1.一种矿地冲突型城市国土空间立体优化开发的调控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构建矿地冲突型城市国土空间立体优化开发模型,具体如下:
1)计算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储量效益价值MP储量
MP储量=P×m
其中,MP储量为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储量效益价值;P为矿产资源单价;m为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储量;
2)计算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毛效益价值MP
MP=a×m
其中,MP为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毛效益价值;a为矿产资源单位毛效益均价;
3)计算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净效益价值MP
其中,MP为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净效益价值;MP为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毛效益价值;S为矿地冲突区或压覆区在城市行政辖区范围内的总面积;M为矿地冲突区或压覆区地质环境治理总费用。
4)提取地价等值线,并获取每一个地价等值线的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CP;
步骤二:矿地冲突型城市国土空间立体优化开发边界确定:
1)计算禁采-建设边界的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CP1
CP1=MP储量
其中,CP1为禁采-建设边界单位面积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MP储量为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储量效益价值;当步骤一中第4)步所提取的某一地价等值线的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CP与CP1即MP储量相等时,该地价等值线对应的即为禁采-建设边界;
2)计算缓采-可建边界的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CP2
CP2=MP=MP储量-Pc
其中,MP为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毛效益价值;MP储量为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储量效益价值;Pc为单位面积地下矿产开发资本投入成本;当步骤一中第4)步所提取的某一地价等值线的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CP与CP2即MP相等时,该地价等值线对应的即为缓采-可建边界;
3)计算可采-扩展边界的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CP3
CP3=MP=MP储量-Pc-Pe
MP为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净效益价值;MP储量为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储量效益价值;Pc为单位面积地下矿产开发资本投入成本;Pe为单位面积地下矿产开采环保治理投入成本价值;当步骤一中第4)步所提取的某一地价等值线的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CP与CP3即MP相等时,该地价等值线对应的即为可采-扩展边界。
步骤三:基于步骤二进行矿地冲突型城市国土空间立体优化开发分区;
1)禁采建成区划分:为距离市中心O点到禁采-建设边界的区域,该区域内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CP满足如下条件:
CP>MP储量
2)限采可建区划分:为禁采-建设边界至缓采-可建边界的区域,该区域内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CP满足如下条件:
MP储量>CP>MP
3)缓采有条件建设区划分:为缓采-可建边界到可采-扩展边界的区域,该区域内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CP满足如下条件:
MP>CP>MP
4)可采禁建区划分:缓采有条件建设区外的区域,该区域内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CP满足如下条件:
MP>CP
至此可通过上述国土空间区域划分进行相应的地下开采或地上建设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地冲突型城市国土空间立体优化开发的调控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第4)步的地价等值线提取具体方法如下:
设评估区域内位置x0处某一变量的最优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估计值为Z*(x0),现通过n个邻域内已知的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测定值Z(xi)(i=1,2,3......,n)的线性组合来估计Z*(x0),即:
Z*(x0)为x0处某一变量的最优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估计值;λi为第i个测定值权重,i=1,2,3......,n;Z(xi)为第i个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测定值。
要实现Z*(x0)的无偏和最优估计,权重λi的选择应满足估计值E无偏,且其方差σ2小于观测值其他线性组合产生的方差,即:
E[Z*(x0)-Z(xi)]=0
σ2[Z*(x0)-Z(xi)]=min
由上式,利用拉格朗日极小原理,导出λi与半方差之间的矩阵,其中λi的下标i=1,2,3......n,n为测定值Z(xi)的个数:
其中,rij为xi、xj间距|xi-xj|的半方差,i、j=1,2,3......,n,且j≠i;λi为第i个测定值的权重,i=1,2,3......,n;为拉格朗日算子;求解上式方程组和值后,由上式可写出x0点的最优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估计值Z*(x0);
由上述方法可获得任一个x0点的最优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估计值Z*(x0),此时该x0点的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CP即为Z*(x0),结合已知的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测定值Z(xi),将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相同的点连接成线,从而可提取地价等值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矿地冲突型城市国土空间立体优化开发的调控模型,其特征在于:已知的地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价值测定值Z(xi)是地上工业、商业和住宅用地等某一级土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可通过如下模型计算:
Z(xi)=YN×(1±k)
式中,YN为N级土地某用途基准地价;k为修正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地冲突型城市国土空间立体优化开发的调控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矿产单位毛效益均价a为矿产资源单价扣除单位资本投入可获得的剩余的单位矿产资源价值:
a=P-Px
其中,a为矿产资源单位毛效益均价;P为矿产资源单价;PX为单位矿产资源平均资本投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地冲突型城市国土空间立体优化开发的调控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位面积地下矿产开发资本投入成本Pc为单位面积地下一定储量矿产资源的投入成本,通过以下模型求出:
Pc=PX×m
其中,Pc为单位面积地下矿产开发资本投入成本;PX为单位矿产资源平均资本投入,m为单位面积地下矿产资源储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矿地冲突型城市国土空间立体优化开发的调控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矿产资源单位平均资本投入PX是综合各个矿井对中心城区的“影响度”,所获得的矿产资源开发所需的平均单位资本投入,通过以下模型求出:
其中,PX为单位矿产资源平均资本投入;n表示矿井个数;i表示第i个矿井;Pi表示第i个矿井的单位资本投入;Ki表示第i个矿井的权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地冲突型城市国土空间立体优化开发的调控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位面积地下矿产开采环保治理投入成本Pe采用单位面积地质环境治理费用表示,通过以下模型求出:
其中,Pe为单位面积地下矿产开采环境治理投入成本;S为矿地冲突区或压覆区在城市行政辖区范围内的总面积;M为矿地冲突区地质环境治理总费用。
CN201810190171.3A 2018-03-07 2018-03-07 一种矿地冲突型城市国土空间立体优化开发的调控模型 Pending CN1085957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90171.3A CN108595747A (zh) 2018-03-07 2018-03-07 一种矿地冲突型城市国土空间立体优化开发的调控模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90171.3A CN108595747A (zh) 2018-03-07 2018-03-07 一种矿地冲突型城市国土空间立体优化开发的调控模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95747A true CN108595747A (zh) 2018-09-28

Family

ID=63625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90171.3A Pending CN108595747A (zh) 2018-03-07 2018-03-07 一种矿地冲突型城市国土空间立体优化开发的调控模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95747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25971A1 (en) * 2004-07-28 2006-02-02 Blue Ridge Analytics, Inc. Computer-implemented land planning system and method designed to generate at least one conceptual fit solution to a user-defined land development problem
CN107977711A (zh) * 2017-12-21 2018-05-01 武汉大学 一种面向“三线”协同优化的多智能体遗传算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25971A1 (en) * 2004-07-28 2006-02-02 Blue Ridge Analytics, Inc. Computer-implemented land planning system and method designed to generate at least one conceptual fit solution to a user-defined land development problem
CN107977711A (zh) * 2017-12-21 2018-05-01 武汉大学 一种面向“三线”协同优化的多智能体遗传算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蒋冬梅: "煤炭城市地—矿冲突分析及其调控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经济与管理科学辑(月刊 )》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eng et al. A GIS-based evaluation method of underground space resources for urban spatial planning: Part 1 methodology
Wang et 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intelligent coal mine technology systems in China
CN103912310B (zh) 一种矿井动力灾害预测方法
Zhang et al. A novel model for risk assessment of adjacent buildings in tunneling environments
Gligoric et al. Shaft location selection at deep multiple orebody deposit by using fuzzy TOPSIS method and network optimization
Chen et al.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assessment using weights-of-evidence model and cluster analysis along the highways in the Hubei sec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CN104200387A (zh) 一种顾及地理实体语义相似度的土地用途分区方法
Zuo et al. 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optimization on production scale of underground metal mine
CN105956928A (zh) 一种金属露天矿5d时空动态排产计划模型构建方法
CN105389447B (zh) 基于空间块体模型的露天矿破碎站最优位置确定方法
CN101877034B (zh) 一种土地利用自动分区方法
Jiang et al.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mining geo-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Northeast China: comprehensive index method 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models
Rahimdel et al. Investment preferences of Iran's mineral extraction sector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energy consumption, water and labor force
An et al. Accelerating reservoir production optimization by combining reservoir engineering method with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Mwangi et al. Ultimate pit limit optimization methods in open pit mines: A review
CN106453468A (zh) 一种基于gis技术的煤矿突水预警方法
Zhao et al. A novel evaluation model for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in the slurry shield tunnelling
CN104299114A (zh) 一种基于数据库的地产信息分析系统
Wang et al. Cross-domain function analysis and trend study in Chinese construction industry based on patent semantic analysis
Zhang Exploration on coal mining-induced rockburst prediction using Internet of things and deep neural network
Hu et al. Construction phase oriented dynamic simulation: taking RCC dam placement process as an example
Gu et al. Location optimization with uncertainty for industrial project using discrete block model and spatial meshing algorithm
CN108595747A (zh) 一种矿地冲突型城市国土空间立体优化开发的调控模型
Zhou et al. Novel model for risk assessment of shield tunnelling in soil-rock mixed strata
Vidić et al. The profitability of dimension stone deposit exploitation in relation to the coefficient of utiliz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