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92724A - 一种减小地面爆破振动的雷管短间隔起爆爆破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小地面爆破振动的雷管短间隔起爆爆破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592724A CN108592724A CN201810466158.6A CN201810466158A CN108592724A CN 108592724 A CN108592724 A CN 108592724A CN 201810466158 A CN201810466158 A CN 201810466158A CN 108592724 A CN108592724 A CN 10859272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e
- detonator
- keyhole
- blasting
- periphe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2—AMMUNITION; BLASTING
- F42D—BLASTING
- F42D3/00—Particular applications of blasting techniques
- F42D3/04—Particular applications of blasting techniques for rock blast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2—AMMUNITION; BLASTING
- F42D—BLASTING
- F42D1/00—Blast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e.g. loading or tamp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2—AMMUNITION; BLASTING
- F42D—BLASTING
- F42D1/00—Blast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e.g. loading or tamping
- F42D1/08—Tamping methods; Methods for loading boreholes with explosives; Apparatu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Drilling And Exploitation, And Mining Machines And Method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小地面爆破振动的雷管短间隔起爆爆破方法,以爆破隧道的掌子面的中心线为界,将爆破区域分成左右两个对称区域,在中心线两侧分别设置若干只对称的掏槽孔、辅助孔和周边孔,其中掏槽孔设置在掌子面中心区域,周边孔设置在掌子面的外周,辅助孔设置在掏槽孔和周边孔之间,实施中相同的一排孔逐孔对称延迟爆破。本发明采用电子雷管逐孔顺序起爆,针对不同类型的炮孔通过设置电子雷管的最佳延迟时间,使得传递到地面的振动波相互干扰并部分抵消,既能保证施工光面的爆破效果,又能避免传统光面爆破振动大的缺点,最终减小了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爆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减小地面爆破振动的隧道爆破方法,尤其是一种基于数码电子雷管短间隔对称起爆的爆破方法。
背景技术
在城市在隧道等地下作业施工中,由于地质状况的复杂多变,不可避免的将遇到各式各样的岩石状况。如果在隧道开挖中遇到完整坚硬的岩石状况时,由于机械开挖效率低、成本高,常常采用施工效率高、施工进度快等优点突出的钻爆法施工。然而,在隧道内爆破施工的过程中,会随之伴生有噪声、飞石、毒气、灰尘和地震波等危害,其中地震波将以球体型的波震面快速向各方向扩散,爆炸从初始的冲击波演变成压应力波沿着岩土介质传播到附近建筑物的衬砌处,压应力波在建筑物的衬砌处会发生复杂的衍射、透射和反射的现象,此时如果是对震动敏感的建筑物会因受到压应力、剪应力和拉应力的作用而遭受破坏的可能,所以因爆破震动产生的地震波必然会对周边建筑物或设施造成不利影响,如何尽可能的克服地下爆破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成为技术难题。
申请号为201410710171.3中国专利“隧道光面爆破方法”公开了一种隧道光面爆破方法,包括掏槽、爆破等,在满足半眼率和进尺的情况下,减少底板孔,减少了成本,提高效率,但是该爆破方法不涉及降低爆破振动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电子雷管短间隔爆破的隧道爆破施工方法,尽可能减小地面爆破振动速度,同时实现碎石块度均匀、爆堆集中的爆破效果,提高铲装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减小地面爆破振动的雷管短间隔起爆爆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以爆破隧道的掌子面的中心线为界,将爆破区域分成左右两个对称区域,在中心线两侧分别设置若干对称的掏槽孔、辅助孔和周边孔,其中掏槽孔设置在掌子面中心区域,周边孔设置在掌子面的外周,辅助孔设置在掏槽孔和周边孔之间。
【2】掏槽孔、辅助孔和周边孔内安放电子雷管及炸药,设置每发电子雷管的起爆时间,使得相邻掏槽孔的起爆时间间隔为3ms-10ms,相邻辅助孔的起爆时间间隔为3ms-10ms,相邻周边孔的起爆时间间隔为1-2ms。
【3】起爆顺序依次按照掏槽孔第一、辅助孔第二、周边孔第三的顺序进行,每种类型炮孔的起爆顺序是先内排孔、再外排孔,且相同的一排孔逐孔对称延时爆破。
进一步的,掏槽孔为若干排,孔深2.0m、孔间距0.25m、排距0.3m。
进一步的,辅助孔为若干排,孔深1.8m、孔距0.8m、排距0.8m。
进一步的,周边孔为一排,孔深1.8m、孔距0.45m。
进一步的,电子雷管采用最小延时时间为1ms的数码电子雷管。
进一步的,所述隧道的洞身为微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或强风化花岗岩。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1、本发明根据爆破区域在隧道的掌子面设置了掏槽孔、辅助孔和周边孔,不同类型的炮孔采用不同的深度及装药量,并采用电子雷管逐孔顺序起爆,针对不同类型的炮孔通过设置电子雷管的最佳延时时间,使得传递到地面的振动波相互干扰并部分抵消,既能保证爆破效果,又能避免传统爆破振动大的缺点,最终减小了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
2、本发明根据掌子面的形状,以掌子面的中心线为对称布置炮孔且对称起爆,且在同类型相同的每排炮孔中采用逐孔延时起爆的方式,爆破产物在爆炸过程中受到了对称挤压力的作用,破碎效果更好,碎石的块度大幅减小且爆堆集中,提高了后续铲装效率,同时又兼顾了振动波相互干扰最大限度抵消的作用。
3、传统导爆管雷管最小延时时间为25ms,而本发明采用单孔单响的数码电子雷管延期起爆方案,由于数码电子雷管具有最小等于1ms的延时时间,且可根据理论模拟的结果设置最佳的延时时间,从而确保了延时爆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延期爆炸降低振幅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某特定情况下的地下爆破对地面振动影响的模拟结果;
图3为本发明优化设计的炮孔布局示意及逐孔顺序延迟爆破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地面振动测量系统组成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炮孔逐孔且对称延时起爆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逐孔顺序延时爆破的效果照片;
图7为本发明对称延时爆破的效果照片。
附图标记为:
101—掏槽孔;102—辅助孔;103—周边孔;104—中心线;105—掌子面;106—建筑物;107—地面;201—爆心;202—三矢量传感器;203—爆破测振仪;204—采集处理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利用延期爆破技术进行减振在地下工程中被广泛应用,采用延期起爆方式,可以大大减少单次起爆总药量,从而减少爆破振动。同时,由于时间的间隔作用,使岩土中的地震波形成相位差,避免了地震波峰值叠加,当控制得当在相位相反时,地震波波峰与波谷叠加,质点振动速度会大大降低。
如图1所示,在地震波简化示意图中,图中虚线是单个爆源爆炸时所产生的作用时间过程,实线是两个爆源叠加后产生的作用时间过程。如图1(a)所示:当同时起爆时,峰值等于单个爆源振动峰值的两倍,总作用时间即等于单个爆源产生振动的时间。如果两爆源以一定的时间差顺序起爆,如图1(b)所示:叠加只发生在局部时段范围内,但峰值荷载小于单个爆源振动峰值的两倍值,振动强度降低,而外力总作用时间增长一个微差间隔△t。这充分说明,微差爆破可以有效地控制地面的振动强度。
现有施工中采用化学延期的毫秒延期电雷管,由于化学延期药延期时间随机性大、受环境影响大,而且雷管随段位越高延期误差越大,因而存在误差大,精度低,不容易控制且易发生早爆或拒爆现象等缺点,无法实现小范围延期间隔,无法确定其振动波形规律,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振动波峰与波谷叠加难以操作。近年来,数码电子雷管发展迅速,电子雷管使用电子芯片进行延期实现分段起爆,延期时间精度可以达到1ms左右,使用电子雷管起爆装药可以对其振动波形进行预测,即使前一炮源的波峰或波谷与后一炮源的波谷或波峰相叠加,从而达到干扰错峰减振。同时根据其所产生的振动波形进行延期间隔时间的调整与优化,使爆破时孔间及排间延期达到最佳,产生的振动最小。
为了获得最佳的延期时间及炮孔的布设方式,本发明按照施工现场岩石结构、隧道参数和爆炸物特性,进行了理论模拟。分别计算了掏槽孔、辅助孔和周边孔在不同孔深、孔间距、排距和装药量的情况下进行延时爆破时对外界远端测点的振动影响。
采用ANSYS/LS-DYNA软件,建立合适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设置炮孔参数及爆源间合理的延期间隔时间,利用电子雷管爆破时产生的高频特性,使爆破产生均匀分布的高频低峰值波形,计算得到数码雷管不同的延期时间对爆破质点振动速度、干扰降频、振动频率的影响,最终获得了数码电子雷管在降低爆破振动速度中的最佳延期时间及最佳的炮孔参数及排布方式。其中有限元模拟采用流-固耦合算法进行计算,其中炸药、空气均采用Euler网格与ALE算法;岩石采用Lagrange算法,所有计算网格均采用六面实体单元。整个建模过程采用cm-g-us单位制,单元类型选择3D-SOLID164。图2为某次设定爆炸条件下的电子数码雷管延期时间间隔对测点振幅的影响模拟结果。其中电子雷管段间隔延期时间间隔分为1ms、3ms、5ms、7ms、10ms、15ms和30ms共7种工况。图2中横坐标表示测点到装药距离,纵坐标为质点振动的峰值速度。模拟结果表明,不同延时情况下质点振动速度差距很大,根据模拟结果及地面建筑物与掌子面的距离,最终获得了如下的最佳参数。
在图3所示的炮孔布置图中,掌子面105以中心线104为界分为左右对称区域,中心为两排掏槽孔101,外周为一排周边孔103,掏槽孔101和周边孔103之间的区域根据空间密度设置若干排辅助孔102,图3中为两排辅助孔,其中a为掏槽孔101的排距,b为掏槽孔101的孔距,c为辅助孔102的排距,d为辅助孔102的孔距。根据理论模拟的结果,最佳的炮孔的排布及孔深参数为:掏槽孔为若干排,孔深2.0m、孔间距0.25m、排距0.3m;辅助孔为若干排(圈),孔深1.8m,孔距0.8m,排(圈)距0.8m;周边孔为外围一圈,孔深1.8m,孔距0.45m。其中相邻掏槽孔的最佳起爆时间间隔为3ms-10ms,相邻辅助孔的最佳起爆时间间隔为3ms-10ms,相邻周边孔的最佳起爆时间间隔为1-2ms,在此炮孔即雷管延时条件下,可最大限度的降低对地面107上方建筑物106的振动影响。
图3中炮孔的爆破时序采用常规的逐孔顺序延迟爆破顺序,按照图中炮孔下方的数字顺序依次进行,首先是掏槽孔101的内排孔1#、2#和掏槽孔101外排孔3#-6#,接着是辅助孔102的内排孔7#-16#和辅助孔102的外排孔17#-32#,最后是周边孔103的一周炮孔33#-49#。其中每种类型的每排炮孔按照中心线104为起点逆时针方向顺序进行。
对模拟得到的最佳起爆间隔进行了现场爆炸试验,试验中炮孔参数采用模拟如前所述的结果,采用电子雷管设置每只炮孔的间隔时长,其中相邻掏槽孔的起爆时间间隔为5s,相邻辅助孔的最佳起爆时间间隔为5ms,相邻周边孔的最佳起爆时间间隔为1ms。并采用图4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振动测量,其中在远离爆心201处的地面建筑物附近设置了多只三矢量传感器202,并联接至同一台爆破测振仪203上,最后由采集处理终端204进行振动参数采集和处理,实施中根据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规定的各类建筑物爆破振动安全允许标准进行了监测。
首先将传感器固定在待监测位置,具体固定方式为:用生石膏将传感器稳固于测点的地表上(必要时也考虑在传感器上用沙袋压住,以减小石膏未凝结或粘结不牢而造成的误差);然后把将传感器与记录仪连接;在爆破开始前将仪器电源打开、设置采集参数,做好开始采集数据准备。在监测现场布置多个测点,每个测点上布置三矢量传感器,监测质点振动速度的三个方向分量。监测结果表明,测点测得的振幅如下表所示,表明最大的瞬时振速为1.436cm/s,符合建筑物爆破振动安全允许标准。
图5给出了本发明的另一种特殊实施方式,该方式与图3相比,在每排炮孔的延迟顺序中采用了逐孔对称延迟爆破的方式代替图3的逆时针顺序爆破。本发明所述的逐孔对称起爆,是指对于属于相同一排的炮孔,从掌子面的最上端的炮孔开始起爆至最下端炮孔结束,并按照先左后右,即中心线左右处于对称位置的炮孔延迟最小的设定时间间隔后进行起爆。图5中可看出,只要属于相同一排,无论是掏槽孔101、周边孔103还是辅助孔103,均采用对称延迟爆破的方式,如8#和9#炮孔以中心线为左右对称,则9#紧邻8#爆破;同样25#和26#、38#和39#也均以中心线为左右对称,实施中也是26#紧邻25#,39#紧邻38#。
这种逐孔对称延迟爆破的方式在爆破实施中,主要有以下作用:电子雷管间隔时间采用短间隔,根据实验结果掏槽孔、辅助孔间隔时间以3ms-10ms、周边孔以1-2ms,在总体上起爆间隔时间仍在最优化的参数范围内,对外部远端的建筑物可起到振动波相互干扰抵消作用;而对于内部的起爆方式采用对称延迟爆破时,使得相邻炮孔的间隔时间相应适当延长,爆破效果更佳,加上对称爆炸过程中受到对称挤压力的作用,破碎效果更好,碎石的块度大幅减小且爆堆集中,提高了后续铲装效率。
图6和图7分别给出了采用图3的逐孔顺序延迟爆破和图5的逐孔对称延迟爆破后的现场照片,图中可以看出,在其他爆破参数条件下不变的情况下,采用逐孔对称延迟爆破后的碎石块度较小,且爆堆集中,便于后期的装载运输。后期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对岩石破碎的块度分布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也证明了逐孔对称延迟爆破后块度分布和集中度更利于铲装效率的提高。更多的试验表明,采用这种方式既可以保证光面爆破效果,又能在兼顾振动波相互干扰抵消的前提下,确保后期的碎石块度和爆堆集中度,值得大范围推广,特别在城区隧道施工过程中,当距离周边建筑物较近,对振动要求高时,采用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爆破振动的危害,并可以提高爆破效果,提高了后续铲装效率。
Claims (6)
1.一种减小地面爆破振动的雷管短间隔起爆爆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以爆破隧道的掌子面的中心线为界,将爆破区域分成左右两个对称区域,在中心线两侧分别设置若干个对称的掏槽孔、辅助孔和周边孔,其中掏槽孔设置在掌子面中心区域,周边孔设置在掌子面的外周,辅助孔设置在掏槽孔和周边孔之间。
【2】掏槽孔、辅助孔和周边孔内安装电子雷管及炸药,设置每发电子雷管的起爆时间,使得相邻掏槽孔的起爆时间间隔为3ms-10ms,相邻辅助孔的起爆时间间隔为3ms-10ms,相邻周边孔的起爆时间间隔为1-2ms。
【3】起爆顺序依次按照掏槽孔第一、辅助孔第二、周边孔第三的顺序进行,每种类型炮孔的起爆顺序是先内排孔、再外排孔,且相同的一排孔逐孔对称延时爆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小地面爆破振动的雷管短间隔起爆爆破方法,其特征在于:掏槽孔为若干排,孔深2.0m、孔间距0.25m、排距0.3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小地面爆破振动的雷管短间隔起爆爆破方法,其特征在于:辅助孔为若干排,孔深1.8m、孔距0.8m、排距0.8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小地面爆破振动的雷管短间隔起爆爆破方法,其特征在于:周边孔为一排,孔深1.8m、孔距0.45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小地面爆破振动的雷管短间隔起爆爆破方法,其特征在于:电子雷管采用最小延时时间为1ms的数码电子雷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小地面爆破振动的雷管短间隔起爆爆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的洞身为微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或强风化花岗岩。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466158.6A CN108592724B (zh) | 2018-05-16 | 2018-05-16 | 一种减小地面爆破振动的雷管短间隔起爆爆破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466158.6A CN108592724B (zh) | 2018-05-16 | 2018-05-16 | 一种减小地面爆破振动的雷管短间隔起爆爆破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592724A true CN108592724A (zh) | 2018-09-28 |
CN108592724B CN108592724B (zh) | 2019-10-08 |
Family
ID=63631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46615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592724B (zh) | 2018-05-16 | 2018-05-16 | 一种减小地面爆破振动的雷管短间隔起爆爆破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592724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22917A (zh) * | 2020-03-16 | 2020-06-23 | 中建四局贵州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数码电子雷管控制板岩隧道爆破的施工方法 |
CN111578802A (zh) * | 2020-05-28 | 2020-08-25 | 广州市顺兴石场有限公司 | 一种高采集度矿山光面爆破采矿方法 |
CN114739246A (zh) * | 2022-04-20 | 2022-07-12 | 北京大成国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减小爆破振动的爆破方法及系统 |
CN115388725A (zh) * | 2022-09-29 | 2022-11-25 | 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 | 特殊地质硐室控制爆破施工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07352A (zh) * | 2012-02-27 | 2012-07-25 | 薛世忠 | 一种隧道全断面开挖爆破方法 |
CN103234404A (zh) * | 2013-05-03 | 2013-08-07 | 贵州新联爆破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爆破震动控制方法 |
CN204902692U (zh) * | 2015-08-03 | 2015-12-23 |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 隧道掘进炮孔水封堵塞爆破系统 |
CN205403623U (zh) * | 2016-03-10 | 2016-07-27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隧洞爆破施工布孔辅助装置 |
CN205593437U (zh) * | 2016-01-07 | 2016-09-21 | 山东科技大学 | 一种隧道爆破炮孔布置结构 |
-
2018
- 2018-05-16 CN CN201810466158.6A patent/CN10859272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07352A (zh) * | 2012-02-27 | 2012-07-25 | 薛世忠 | 一种隧道全断面开挖爆破方法 |
CN103234404A (zh) * | 2013-05-03 | 2013-08-07 | 贵州新联爆破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爆破震动控制方法 |
CN204902692U (zh) * | 2015-08-03 | 2015-12-23 |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 隧道掘进炮孔水封堵塞爆破系统 |
CN205593437U (zh) * | 2016-01-07 | 2016-09-21 | 山东科技大学 | 一种隧道爆破炮孔布置结构 |
CN205403623U (zh) * | 2016-03-10 | 2016-07-27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隧洞爆破施工布孔辅助装置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22917A (zh) * | 2020-03-16 | 2020-06-23 | 中建四局贵州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数码电子雷管控制板岩隧道爆破的施工方法 |
CN111578802A (zh) * | 2020-05-28 | 2020-08-25 | 广州市顺兴石场有限公司 | 一种高采集度矿山光面爆破采矿方法 |
CN114739246A (zh) * | 2022-04-20 | 2022-07-12 | 北京大成国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减小爆破振动的爆破方法及系统 |
CN114739246B (zh) * | 2022-04-20 | 2023-08-29 | 北京大成国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减小爆破振动的爆破方法及系统 |
CN115388725A (zh) * | 2022-09-29 | 2022-11-25 | 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 | 特殊地质硐室控制爆破施工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592724B (zh) | 2019-10-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592725B (zh) | 综合运用雷管短时差和空孔减振技术的隧道掘进爆破方法 | |
CN108592724B (zh) | 一种减小地面爆破振动的雷管短间隔起爆爆破方法 | |
CN109115061A (zh) | 一种降低爆破振动的起爆控制方法 | |
EP1009967B1 (en) | Sequential detonation of explosive charges | |
CN208313147U (zh) | 综合运用雷管短时差和空孔减振技术的隧道掘进爆破系统 | |
CN208313155U (zh) | 一种减小地面爆破振动的隧道爆破系统 | |
CN103398637B (zh) | 高精度数码电子雷管平峰微震精细控制爆破施工方法 | |
CN102607353B (zh) | 一种露天台阶孔间微差控制爆破方法 | |
CN108413821B (zh) | 基于电子数码雷管的首波抑制爆破施工方法 | |
Gou et al. | Assessment of induced vibrations derived from the wave superposition in time-delay blasts | |
US7707939B2 (en) | Method of blasting | |
CN105425281B (zh) | 分布式炸药震源激发参数确定方法 | |
CN115114833A (zh) | 一种隧道掘进爆破合理微差时间控制方法 | |
hdi Hosseini et al. | Analysing the ground vibration due to blasting at AlvandQoly Limestone Mine | |
Blair | Statistical models for ground vibration and airblast | |
JP6998014B2 (ja) | 発破工法 | |
Chen et al. | Influence of millisecond time, charge length and detonation velocity on blasting vibration | |
Chandrahas et al. |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effect of rockmass properties on mean fragmentation | |
Leidig et al. | Quantification of ground vibration differences from well-confined single-hole explosions with variable velocity of detonation | |
Xia et al. |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seismic efficiency of rock blasting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 |
CN107339921A (zh) | 一种地铁基坑爆破方法 | |
Fan et al. | Near-field vibration induced by single-hole blasting under different initiation modes | |
JP5981218B2 (ja) | 発破方法および発破システム | |
JP3683090B2 (ja) | 発破による地盤振動の予測方法および発破方法 | |
Battison et al. | Reducing crest loss at Barrick Cowal gold min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08 Termination date: 20210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