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73157B - 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73157B
CN108573157B CN201710137022.6A CN201710137022A CN108573157B CN 108573157 B CN108573157 B CN 108573157B CN 201710137022 A CN201710137022 A CN 201710137022A CN 108573157 B CN108573157 B CN 1085731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level signal
data
timing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3702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73157A (zh
Inventor
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dy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李明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李明 filed Critical 李明
Priority to CN20171013702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731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731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731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731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731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06Protecting data by securing the transmission between two devices or proces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44Program or device authentication
    • G06F21/445Program or device authentication by mutual authentication, e.g. between devices or progra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02Providing cryptographic facilities or ser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4Protecting data integrity, e.g. using checksums, certificates or signa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detecting or protecting against malicious traffic
    • H04L63/1441Countermeasures against malicious traffic
    • H04L63/1466Active attacks involving interception, injection, modification, spoofing of data unit addresses, e.g. hijacking, packet injection or TCP sequence number atta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eth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第一终端在发送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的过程中,检测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第一终端在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计时触发条件时,开始计时;第二终端在接收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的过程中,检测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第二终端在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计时触发条件时,开始计时;在第二终端计时得到的数值达到预设数值时,第二终端发送第二数据的电平信号;在第一终端计时得到的数值达到预设数值时,第一终端允许开始通过第一有线通信接口接收第二数据的电平信号。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电子签名设备与主机设备(例如PC设备、移动设备等)通信时,主机设备向电子签名设备发送待处理数据,电子签名设备接收该待处理数据,并对该待处理数据进行相应处理后,得到处理后数据,电子签名设备向主机设备发送处理后数据,按照现有的通信协议,如果主机设备在规定的等待时间内收到处理后数据,则认为收到的数据为正常数据,并继续后续的操作(例如,交易操作、授权操作等)。
然而,如果电子签名设备与主机设备之间进行数据通信时,第三方非法设备远程劫持两者所传输的数据,并进行转发或篡改等非法操作后得到非法数据,只要能够在现有通信协议规定的等待时间内将非法数据返回给主机设备,主机设备仍然认为接收的非法数据为正常数据,并会继续使用该非法数据进行后续操作,影响了后续操作的安全性。而采用现有技术无法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在发生了数据远程劫持后也无法有效识别出非法数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交互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交互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包括:所述第一终端产生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所述第一终端在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的过程中,检测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计时触发条件时,开始计时;所述第二终端通过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接收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所述第二终端在接收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的过程中,检测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所述计时触发条件时,开始计时;在所述第二终端计时得到的数值达到预设数值时,第二终端产生第二数据的电平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发送所述第二数据的电平信号,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二终端对第一数据处理后得到的数据;在所述第一终端计时得到的数值达到所述预设数值时,所述第一终端允许开始通过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接收所述第二数据的电平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计时触发条件时,开始计时,包括: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时,继续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检测边沿变化是否符合传输数据时产生的边沿变化,如果是,则开始计时,所述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为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所述计时触发条件时,开始计时,包括: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时,继续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检测边沿变化是否符合传输数据时产生的边沿变化,如果是,则开始计时,所述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为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计时触发条件时,开始计时,包括: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边沿变化是否符合传输数据时产生的边沿变化,如果是,继续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时,则开始计时,其中,所述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包括: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计时触发条件时,开始计时,包括: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边沿变化是否符合传输数据时产生的边沿变化,如果是,继续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时,则开始计时,其中,所述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包括: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计时触发条件时,开始计时,包括: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时,则开始计时,继续检测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是否携带有数据,若携带有数据,则继续计时,若没有携带数据,则结束计时;其中,所述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包括: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计时触发条件时,开始计时,包括: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时,则开始计时,继续检测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是否携带有数据,若携带有数据,则继续计时,若没有携带数据,则结束计时,其中,所述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包括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边沿变化符合计时触发条件时,开始计时,包括: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时,则开始计时,继续检测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是否携带有数据,若携带有数据,则结束计时,若没有携带数据,则继续计时;其中,所述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包括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边沿变化符合计时触发条件时,开始计时,包括: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时,则开始计时,继续检测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是否携带有数据,若携带有数据,则结束计时,若没有携带数据,则继续计时,其中,所述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包括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
其中,所述预设数值为预设时长,所述在所述第二终端计时得到的数值达到预设数值时,包括:在所述第二终端计时得到的时长达到预设时长时;所述在所述第一终端计时得到的数值达到所述预设数值时,包括:在所述第一终端计时得到的时长达到预设时长时;或者,所述预设数值为预设计数数值,所述开始计时,包括:开始计数;所述在所述第二终端计时得到的数值达到预设数值时,包括:在所述第二终端计数得到的数值达到预设计数数值时;所述在所述第一终端计时得到的数值达到所述预设数值时,包括:在所述第一终端计数得到的数值达到预设计数数值时。
其中,在第一终端产生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之前,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双向的身份认证,在所述双向的身份认证通过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协商得到传输密钥;所述第二终端生成所述预设数值,并利用所述传输密钥对所述预设数值加密,将加密后的预设数值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利用所述传输密钥对所述加密后的预设数值解密得到所述预设数值,并保存;或者,所述第一终端生成所述预设数值,并利用所述传输密钥对所述预设数值加密,将加密后的预设数值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利用所述传输密钥对所述加密后的预设数值解密得到所述预设数值,并保存;或者,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双向的身份认证;在所述双向的身份认证通过后,所述第二终端生成所述预设数值,并利用所述第一终端的公钥对所述预设数值加密,将加密后的预设数值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利用其私钥对所述加密后的预设数值解密得到所述预设数值,并保存;或者,在所述双向的身份认证通过后,所述第一终端生成所述预设数值,并利用所述第二终端的公钥对所述预设数值加密,将加密后的预设数值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利用其私钥对所述加密后的预设数值解密得到所述预设数值,并保存。
其中,在第一终端产生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之前,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生成所述预设数值;所述第一数据至少还包括:所述预设数值以及基于所述预设数值计算得到的防篡改校验值;第二终端通过第二有线通信接口接收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第一数据中获取所述预设数值以及所述防篡改校验值,并对所述防篡改校验值进行校验,在校验通过后,保存所述预设数值。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交互系统,包括:第一终端的第一有线通信接口与第二终端的第二有线通信接口连接,所述系统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用于产生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在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的过程中,检测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计时触发条件时,开始计时;所述第二终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接收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在接收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的过程中,检测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所述计时触发条件时,开始计时;所述第二终端,还用于在所述第二终端计时得到的数值达到预设数值时,产生第二数据的电平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发送所述第二数据的电平信号,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二终端对第一数据处理后得到的数据;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计时得到的数值达到所述预设数值时,允许开始通过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接收所述第二数据的电平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时,继续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检测边沿变化是否符合传输数据时产生的边沿变化,如果是,则开始计时,所述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为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所述第二终端,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时,继续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检测边沿变化是否符合传输数据时产生的边沿变化,如果是,则开始计时,所述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为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边沿变化是否符合传输数据时产生的边沿变化,如果是,继续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时,则开始计时,其中,所述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包括: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所述第二终端,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边沿变化是否符合传输数据时产生的边沿变化,如果是,继续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时,则开始计时,其中,所述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包括: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时,则开始计时,继续检测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是否携带有数据,若携带有数据,则继续计时,若没有携带数据,则结束计时;其中,所述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包括: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所述第二终端,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时,则开始计时,继续检测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是否携带有数据,若携带有数据,则继续计时,若没有携带数据,则结束计时;其中,所述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包括: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时,则开始计时,继续检测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是否携带有数据,若携带有数据,则结束计时,若没有携带数据,则继续计时;其中,所述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包括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所述第二终端,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时,则开始计时,继续检测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是否携带有数据,若携带有数据,则结束计时,若没有携带数据,则继续计时,其中,所述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包括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
其中,所述预设数值为预设时长,在所述第二终端,具体用于计时得到的时长达到预设时长时,产生第二数据的电平信号;在所述第一终端,具体用于计时得到的时长达到预设时长时,允许开始通过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接收所述第二数据的电平信号;或者,所述预设数值为预设计数数值,所述第一终端,具体用于开始计数;所述第二终端,具体用于开始计数;所述第二终端,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终端计数得到的数值达到预设计数数值时,产生第二数据的电平信号;在所述第一终端,具体用于计数得到的数值达到预设计数数值时,允许开始通过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接收所述第二数据的电平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双向的身份认证,在所述双向的身份认证通过后,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与所述第二终端协商得到传输密钥;所述第二终端,还用于生成所述预设数值,并利用所述传输密钥对所述预设数值加密,将加密后的预设数值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利用所述传输密钥对所述加密后的预设数值解密得到所述预设数值,并保存;或者,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生成所述预设数值,并利用所述传输密钥对所述预设数值加密,将加密后的预设数值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还用于利用所述传输密钥对所述加密后的预设数值解密得到所述预设数值,并保存;或者,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双向的身份认证;在所述双向的身份认证通过后,所述第二终端,还用于生成所述预设数值,并利用所述第一终端的公钥对所述预设数值加密,将加密后的预设数值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利用其私钥对所述加密后的预设数值解密得到所述预设数值,并保存;或者,在所述双向的身份认证通过后,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生成所述预设数值,并利用所述第二终端的公钥对所述预设数值加密,将加密后的预设数值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还用于利用其私钥对所述加密后的预设数值解密得到所述预设数值,并保存。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生成所述预设数值;所述第一数据至少还包括:所述预设数值以及基于所述预设数值计算得到的防篡改校验值;所述第二终端,还用于通过第二有线通信接口接收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之后,从所述第一数据中获取所述预设数值以及所述防篡改校验值,并对所述防篡改校验值进行校验,在校验通过后,保存所述预设数值。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正常通信情况下,第二终端计时达到预设数值时,发送第二数据给第一终端后,由于有线连接情况下传输迟延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第一终端也可以在计时达到预设数值时,收到第二数据。如果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存在第三方非法设备的远程劫持,由于第三方非法设备对劫持到的数据进行转发或篡改等非法操作后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那么由于第二终端始终按照计时达到预设数值时发送第二数据,该第二数据经过第三方非法设备的远程劫持后再发送处理后的非法数据给第一终端,此时第一终端接收到返回的非法数据必然超过计时达到的预设数值,由于第一终端只在计时达到预设数值时允许接收第二数据,而对于超时到达的数据不会允许接收,从而在发生了数据远程劫持后可以有效识别出非法数据,保证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数据交互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数据交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数量或位置。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上设有第一有线通信接口,第二终端上设有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其中,第一终端包括但不限于PC机、移动终端、掌上电脑、支持接触式IC卡接口的读卡器等,第二终端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签名设备(例如USBkey、音频key)、接触式IC卡等;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和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可以均为USB接口、智能IC卡接口等。
第一终端的第一有线通信接口与第二终端的第二有线通信接口进行有线连接,以便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进行有线通信。
实施例1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数据交互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1,该方法至少包括
101、所述第一终端产生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
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建立有线通信连接后,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通过高低电平信号实现数据的发送。在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数据时,第一终端产生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并通过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发送,此时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因发送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而产生的电平变化也会引起第二有线通信接口产生相应的电平变化,第二终端通过检测第二有线通信接口产生的电平变化,即可实现对第一数据的接收。
102、所述第一终端在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的过程中,检测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
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的过程中,检测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例如可以为电平信号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产生的边沿变化,或者电平信号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时产生的边沿变化。
本实施例中,第一有线通信接口中用于数据传输的引脚可以为多个,例如,第一有线通信接口为USB接口时,用于数据传输的引脚为两个,分别为D+引脚和D-引脚。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具体是指:各个用于数据传输的引脚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例如,以USB接口为例,USB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具体是指:D+引脚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和D-引脚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其他接口形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103、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计时触发条件时,开始计时;
本实施例中,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如果满足计时触发条件,则会触发开始计时,以便于在计时达到预设数值时,第一终端允许开始通过第一有线通信接口接收数据。
第一终端计时的实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种:采用时钟进行计时,计时得到的数值为时长;或者采用计数器进行计时,计时得到的数值为计数数值。
104、所述第二终端通过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接收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
本实施例中,由第一有线通信接口与第二有线通信接口进行有线连接,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发送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时,相应的,第二终端可以通过第二有线通信接口接收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与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是一致的。
105、所述第二终端在接收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的过程中,检测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
本实施例中,第二终端接收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的过程中,检测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例如可以为电平信号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产生的边沿变化,或者电平信号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时产生的边沿变化。
本实施例中,第二有线通信接口中用于数据传输的引脚可以为多个,例如,第二有线通信接口为USB接口时,用于数据传输的引脚为两个,分别为D+引脚和D-引脚。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具体是指:各个用于数据传输的引脚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例如,以USB接口为例,USB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具体是指:D+引脚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和D-引脚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其他接口形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106、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所述计时触发条件时,开始计时;
本实施例中,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如果满足计时触发条件,则会触发开始计时。
第二终端计时的实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种:采用时钟进行计时,计时得到的数值为时长;或者采用计数器进行计时,计时得到的数值为计数数值。
为了保证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计时的同步性,第一终端所采用的计时触发条件与第二终端所采用的计时触发条件一致,从而使得第一终端的计时操作和第二终端的计时操作可以同步进行。
本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计时和第一终端计时可以采用相同的计时方式,也可以采用不同的计时方式。在此不作限定。
107、在所述第二终端计时得到的数值达到预设数值时,第二终端产生第二数据的电平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发送所述第二数据的电平信号,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二终端对第一数据处理后得到的数据;
本实施例中,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第一数据之后,将对第一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二数据。例如,第一数据为待签名数据,第二终端对第一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二数据具体可以是对该待签名数据进行签名得到签名后数据。
本实施例中,第二终端得到第二数据后并不会立即将第二数据返回给第一终端,而是在第二终端计时达到预设数值时,通过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将第二数据发送给第一终端,以便配合第一终端也在计时达到预设数值时可以接收到第二数据。
108、在所述第一终端计时得到的数值达到所述预设数值时,所述第一终端允许开始通过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接收所述第二数据的电平信号。
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计时达到的预设数值与第二终端计时达到的预设数值一致,第一终端在计时达到预设数值时,允许开始接收数据,而第一终端在计时未达到或者计时超过了预设数值则不允许开始接收数据。
本实施例中,在正常通信情况下,第二终端计时达到预设数值时,发送第二数据给第一终端后,由于有线连接情况下传输迟延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第一终端也可以在计时达到预设数值时,收到第二数据。如果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存在第三方非法设备的远程劫持,由于第三方非法设备对劫持到的数据进行转发或篡改等非法操作后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那么由于第二终端始终按照计时达到预设数值时发送第二数据,该第二数据经过第三方非法设备的远程劫持后再发送处理后的非法数据给第一终端,此时第一终端接收到返回的非法数据必然超过计时达到的预设数值,由于第一终端只在计时达到预设数值时允许接收第二数据,而对于超时到达的数据不会允许接收,从而在发生了数据远程劫持后可以有效识别出非法数据,保证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当计时方式为时钟计时时,所述预设数值为预设时长,所述在所述第二终端计时得到的数值达到预设数值时,包括:在所述第二终端计时得到的时长达到预设时长时;所述在所述第一终端计时得到的数值达到所述预设数值时,包括:在所述第一终端计时得到的时长达到预设时长时;
当计时方式为计数器计时时,所述预设数值为预设计数数值,所述开始计时,包括:开始计数;所述在所述第二终端计时得到的数值达到预设数值时,包括:在所述第二终端计数得到的数值达到预设计数数值时;所述在所述第一终端计时得到的数值达到所述预设数值时,包括:在所述第一终端计数得到的数值达到预设计数数值时。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预设数值可以提前预存在第一终端中的安全存储区和第二终端中的安全存储区,当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需要使用时,从各自的安全存储区获取。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预设数值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获得:由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相互进行协商获得,协商获得预设数值的过程可以在第一终端产生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之前进行,协商获得预设数值的实现可以采用下述方式: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双向的身份认证,在所述双向的身份认证通过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协商得到传输密钥;所述第二终端生成所述预设数值,并利用所述传输密钥对所述预设数值加密,将加密后的预设数值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利用所述传输密钥对所述加密后的预设数值解密得到所述预设数值,并保存;或者,所述第一终端生成所述预设数值,并利用所述传输密钥对所述预设数值加密,将加密后的预设数值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利用所述传输密钥对所述加密后的预设数值解密得到所述预设数值,并保存;或者,协商获得预设数值的实现还可以采用下述方式: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双向的身份认证;在所述双向的身份认证通过后,所述第二终端生成所述预设数值,并利用所述第一终端的公钥对所述预设数值加密,将加密后的预设数值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利用其私钥对所述加密后的预设数值解密得到所述预设数值,并保存;或者,在所述双向的身份认证通过后,所述第一终端生成所述预设数值,并利用所述第二终端的公钥对所述预设数值加密,将加密后的预设数值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利用其私钥对所述加密后的预设数值解密得到所述预设数值,并保存。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预设数值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获得:预设数值由第一终端生成,并携带在第一数据中,第二终端接收到第一数据的同时从第一数据中获得该预设数值。该实施方式中获得预设数值的实现方式如下:在第一终端产生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之前,所述第一终端生成所述预设数值;所述第一数据至少还包括:所述预设数值以及基于所述预设数值计算得到的防篡改校验值(例如,通过MAC校验算法计算得到防篡改校验值);第二终端通过第二有线通信接口接收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之后,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第一数据中获取所述预设数值以及所述防篡改校验值,并对所述防篡改校验值进行校验(例如对获取的预设数值通过相同的MAC校验算法计算得到校验值,并使用计算得到的校验值与从第一数据中获取的防篡改校验值进行比对,若比对则认为校验通过,否则认为校验不通过),在校验通过后,保存所述预设数值。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上述计时可以为在数据传输的开始触发,触发计时的具体实现如下: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时,继续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检测边沿变化是否符合传输数据时产生的边沿变化,如果是,则开始计时,所述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为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
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时,开始计时,继续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检测边沿变化是否符合传输数据时产生的边沿变化,如果是,则所述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为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
以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和第二有线通信接口为USB接口为例,简要介绍下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USB接口进行通信的实现过程:没有数据传输时,USB接口处于空闲态,当需要传输数据时,USB接口中D+和D-处电平信号会从空闲态转入K状态(该过程也称之为数据包的开始(SOP)状态),之后,USB接口中D+和D-处开始采用差分信号传输数据,通常数据的第一位为同步字段SYNC的第一位,当检测到该同步字段SYNC的第一位时,也即可以确定USB接口处于数据传输状态。数据传输结束时,通常数据的最后一位为校验位CRC,校验位CRC传输完成后,USB接口中D+和D-处电平信号进入SE0状态,之后会由SE0状态转入J状态(该过程也称之为数据包结束(EOP)状态)。其中,SOP状态和EOP状态下USB接口中D+和D-处电平信号特征具体可以参见USB协议中的相关规定,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USB接口触发计时的实现方案如下:第一终端检测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D+引脚和D-引脚处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由空闲状态进入K状态(也就是检测到数据包开始SOP)对应的电平信号产生的边沿变化特征时,则表示检测到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继续检测后续D+引脚和D-引脚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如果该边沿变化符合传输信息包的第一位(例如同步字段SYNC第一位)对应的电平信号产生的边沿变化特征时,则说明检测到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传输数据时产生的边沿变化,亦即表示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于数据传输状态,此时开始计时。
同理,第二终端检测到D+引脚和D-引脚处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由空闲状态进入K状态(也就是检测到数据包开始SOP)对应的电平信号产生的边沿变化特征时,则表示检测到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继续检测后续D+引脚和D-引脚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如果该边沿变化符合传输信息包的第一位(例如同步字段SYNC第一位)对应的电平信号产生的边沿变化特征时,则说明检测到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传输数据时产生的边沿变化,亦即表示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于数据传输状态,此时开始计时。
当然,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和第二有线通信接口还可以是接触式IC卡通信接口,简要介绍下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接触式IC卡通信接口进行通信的实现过程:接触式IC卡的输入输出I/O接口采用字符方式传输数据。在数据传输之前,I/O接口为高电平状态。每个字符由10个连续位组成:1个低电平状态的起始位、组成数据字节的8个数据位以及1个奇偶校验位。字符传输完成后I/O接口进入保护时间,在保护时间内,I/O接口处于高电平状态。
基于接触式IC卡通信接口触发计时的实现如下:第一终端检测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即I/O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由高电平转入一个低电平产生的边沿变化特征时,说明检测到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继续检测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即I/O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表示8个数据位中的第一个数据位对应的电平信号产生的边沿变化特征时,说明检测到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传输数据时产生的边沿变化,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即I/O接口)处于数据传输状态,则开始计时;
同理,第二终端检测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即I/O接口)的边沿变化符合由高电平转入一个低电平产生的边沿变化特征时,说明检测到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后续继续检测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即I/O接口)的边沿变化符合表示8个数据位的电平信号中的第一个数据位产生的边沿变化特征时,说明检测到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传输数据时产生的边沿变化,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即I/O接口)处于数据传输状态,则开始计时。
当然,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和第二有线通信接口还可以采用如下第三种通信方式: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和第二有线通信接口中均设有两个用于传输数据的数据引脚。通过该两个数据引脚形成的差分信号进行数据传输,在数据传输开始时通常会设置起始位,数据的起始位通常采用平行信号表示,例如两个数据引脚均为高电平,或者两个数据引脚均为低电平,具体采用高电平还是低电平、电平值多少以及采用多少个电平的组合构成起始位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不同设定,在此不再赘述。数据开始传输后,所传输的数据采用差分信号表示,例如两个数据引脚中一个为高电平,另一个为低电平,所传输的数据不同,两个数据引脚所形成的差分信号也不同,具体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设定,在此不再赘述。在数据传输结束时会设置结束位,数据的结束位通常也采用平行信号表示,例如两个数据引脚均为高电平,或者两个数据引脚均为低电平,具体采用高电平还是低电平、电平值多少以及采用多少个电平的组合构成结束位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不同设定,在此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是,该数据起始位采用的平行信号具体电平值与结束位所采用的平行信号具体电平值不同,以示区别。
基于该第三种通信方式触发计时的实现如下:以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中设有用于传输数据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中设有用于传输数据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为例;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引脚处电平信号和所述第二引脚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的电平信号个数为一个,后续又在所述第一引脚处电平信号和所述第二引脚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的电平信号个数为两个时,说明先检测到了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后又检测到有数据传输,则开始计时;
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三引脚处电平信号和所述第四引脚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的电平信号个数为一个,后续又在所述第三引脚处电平信号和所述第四引脚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的电平信号个数为两个时,说明检测到了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后又检测到有数据传输,则开始计时。
由于在该通信方式中表示起始位的电平信号为平行信号,数据传输过程中表示待传输数据的电平信号为差分信号,而平行信号变为差分信号时,两个数据引脚处电平信号中的一个电平信号的边沿会发生变化,数据传输过程中待传输数据不同,差分信号也不同,差分信号的变化会导致两个数据引脚处电平信号中两个电平信号的边沿均发生变化,如果第一终端在两个数据引脚处电平信号检测到边沿发生变化的电平信号个数为一个,后续又在两个数据引脚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发生变化的电平信号个数为两个,说明先检测到了数据起始位,后续又检测到已经有数据在传输,因而开始计时。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上述计时可以为在数据传输的结束触发,触发计时的具体实现如下: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边沿变化是否符合传输数据时产生的边沿变化,如果是,继续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时,则开始计时,其中,所述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包括: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
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边沿变化是否符合传输数据时产生的边沿变化,如果是,继续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时,则开始计时,其中,所述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包括: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
基于USB接口触发计时的实现方案如下(基于USB接口进行通信的实现过程参见上文相关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终端检测第一有线通信接口中D+引脚和D-引脚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如果该边沿变化符合传输信息包的最后一位(例如校验位CRC)对应的电平信号产生的边沿变化特征时,则说明检测到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传输数据时产生的边沿变化,继续检测后续D+引脚和D-引脚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如果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由SE0状态转入J状态(也就是检测到数据包结束(EOP)状态)对应的电平信号产生的边沿变化特征时,则表示检测到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则开始计时。
同理,第二终端检测第二有线通信接口中D+引脚和D-引脚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如果该边沿变化符合传输信息包的最后一位(例如校验位CRC)对应的电平信号产生的边沿变化特征时,则说明检测到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传输数据时产生的边沿变化,继续检测后续D+引脚和D-引脚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如果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由SE0状态转入J状态(也就是检测到数据包结束(EOP)状态)对应的电平信号产生的边沿变化特征时,则表示检测到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则开始计时。
基于接触式IC卡通信接口触发计时的实现如下(基于接触式IC卡通信接口进行通信的实现参见上文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终端检测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即I/O接口)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表示8个数据位中的最后一个数据位对应的电平信号产生的边沿变化特征时,说明检测到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传输数据时产生的边沿变化,继续检测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即I/O接口)后续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保护时间对应的高电平信号产生的边沿变化特征时,说明检测到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则开始计时;
同理,第二终端检测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即I/O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表示8个数据位中的最后一个数据位对应的电平信号产生的边沿变化特征时,说明检测到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传输数据时产生的边沿变化,继续检测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即I/O接口)后续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保护时间对应的高电平信号产生的边沿变化特征时,说明检测到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则开始计时。
基于第三种通信方式触发计时的实现如下(基于该第三种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实现参见上文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以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中设有用于传输数据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中设有用于传输数据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为例;
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引脚处电平信号和所述第二引脚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的电平信号个数为两个,后续又在所述第一引脚处电平信号和所述第二引脚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的电平信号个数为一个,说明先检测到了有数据传输,后又检测到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的电平信号,则开始计时;
同理,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三引脚处电平信号和所述第四引脚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的电平信号个数为两个,后续又在所述第三引脚处电平信号和所述第四引脚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的电平信号个数为一个,说明先检测到了有数据传输,后又检测到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的电平信号,则开始计时。
由于在该通信方式中表示起始位的电平信号为平行信号,数据传输过程中表示待传输数据的电平信号为差分信号,而平行信号变为差分信号时,两个数据引脚处电平信号中的一个电平信号的边沿会发生变化,数据传输过程中待传输数据不同,差分信号也不同,差分信号的变化会导致两个数据引脚处电平信号中两个电平信号的边沿均发生变化,如果第一终端在两个数据引脚处电平信号检测到边沿发生变化的电平信号个数为两个,后续又在两个数据引脚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发生变化的电平信号个数为一个,说明先检测到了有数据在传输,后续又检测到数据结束位,因而开始计时。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上述计时可以为在数据传输的开始触发,触发计时的另一种实现如下: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时,则开始计时,继续检测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是否携带有数据,若携带有数据,则继续计时,若没有携带数据,则结束计时;其中,所述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包括: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
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时,则开始计时,继续检测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是否携带有数据,若携带有数据,则继续计时,若没有携带数据,则结束计时,其中,所述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包括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
基于USB接口触发计时的实现方案如下(基于USB接口进行通信的实现过程参见上文相关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终端检测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D+引脚和D-引脚处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由空闲状态进入K状态(也就是检测到数据包开始SOP)对应的电平信号边沿变化特征时,则表示检测到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则开始计时,继续检测后续D+引脚和D-引脚处电平信号,并对该电平信号进行数据解码,若可以解码得出该电平信号携带有数据,说明检测到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后已开始正常传输数据,则继续计时,若解码失败或者出现异常无法得到数据,说明数据传输可能出现异常,则暂停计时。
同理,第二终端检测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D+引脚和D-引脚处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由空闲状态进入K状态(也就是检测到数据包开始SOP)对应的电平信号边沿变化特征时,则表示检测到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则开始计时,继续检测后续D+引脚和D-引脚处电平信号,并对该电平信号进行数据解码,若可以解码得出该电平信号携带有数据,说明检测到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后已开始正常传输数据,则继续计时,若解码失败或者出现异常无法得到数据,说明数据传输可能出现异常,则暂停计时。
基于接触式IC卡通信接口触发计时的实现如下(基于接触式IC卡通信接口进行通信的实现参见上文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终端检测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即I/O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由高电平转入一个低电平产生的边沿变化特征时,说明检测到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开始计时,继续检测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即I/O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并对该电平信号进行数据解码,若可以解码得出该电平信号携带有数据,说明检测到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后已开始正常传输数据,则继续计时,若解码失败或者出现异常无法得到数据,说明数据传输可能出现异常,则暂停计时。
同理,第二终端检测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即I/O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由高电平转入一个低电平产生的边沿变化特征时,说明检测到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开始计时,继续检测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即I/O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并对该电平信号进行数据解码,若可以解码得出该电平信号携带有数据,说明检测到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后已开始正常传输数据,则继续计时,若解码失败或者出现异常无法得到数据,说明数据传输可能出现异常,则暂停计时。
基于第三种通信方式触发计时的实现如下(基于该第三种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实现参见上文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以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中设有用于传输数据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中设有用于传输数据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为例;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引脚处电平信号和所述第二引脚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的电平信号个数为一个,则开始计时,继续检测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是否携带有数据,若携带有数据,说明检测到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后已开始正常传输数据,则继续计时,若没有携带数据,说明数据传输可能出现异常,则结束计时;
同理,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三引脚处电平信号和所述第四引脚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的电平信号个数为一个,则开始计时,继续检测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是否携带有数据,若携带有数据,则继续计时,若没有携带数据,则结束计时。
由于在该通信方式中表示起始位的电平信号为平行信号,数据传输过程中表示待传输数据的电平信号为差分信号,而平行信号变为差分信号时,两个数据引脚处电平信号中的一个电平信号的边沿会发生变化,数据传输过程中待传输数据不同,差分信号也不同,差分信号的变化会导致两个数据引脚处电平信号中两个电平信号的边沿均发生变化,如果第一终端在两个数据引脚处电平信号检测到边沿发生变化的电平信号个数为一个,可以开始计时,后续又检测到电平信号携带有数据,说明先检测到了数据起始位,后续又检测到已经有数据在传输,因而继续计时。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上述计时可以为在数据传输的结束触发,触发计时的另一种实现如下: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时,则开始计时,继续检测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是否携带有数据,若携带有数据,说明数据传输尚未完全结束,则结束计时,若没有携带数据,说明数据传输已经完成,则继续计时;其中,所述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包括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
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时,则开始计时,继续检测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是否携带有数据,若携带有数据,说明数据传输尚未完全结束,则结束计时,若没有携带数据,说明数据传输已经完成,则继续计时,其中,所述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包括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
基于USB接口触发计时的实现方案如下(基于USB接口进行通信的实现过程参见上文相关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终端检测第一有线通信接口中D+引脚和D-引脚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由SE0状态转入J状态(也就是检测到数据包结束(EOP)状态)对应的电平信号边沿变化特征时,则表示检测到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开始计时,继续检测后续D+引脚和D-引脚处电平信号,并对电平信号进行数据解码,如果解码后无法获得数据,说明数据传输已经完成,则继续计时,否则,如果解码可以获得数据,说明数据传输尚未完全结束,则结束计时。
同理,第二终端检测第二有线通信接口中D+引脚和D-引脚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由SE0状态转入J状态(也就是检测到数据包结束(EOP)状态)对应的电平信号边沿变化特征时,则表示检测到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开始计时,继续检测后续D+引脚和D-引脚处电平信号,并对电平信号进行数据解码,如果解码后无法获得数据,说明数据传输已经完成,则继续计时,否则,如果解码可以获得数据,说明数据传输尚未完全结束,则结束计时。
基于接触式IC卡通信接口触发计时的实现如下(基于接触式IC卡通信接口进行通信的实现参见上文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终端检测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即I/O接口)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保护时间对应的高电平信号产生的边沿变化特征时,说明检测到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则开始计时,并继续检测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即I/O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并对电平信号进行数据解码,如果解码后无法获得数据,则继续计时,否则,如果解码可以获得数据,则结束计时。
同理,第二终端检测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即I/O接口)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保护时间对应的高电平信号产生的边沿变化特征时,说明检测到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则开始计时,并继续检测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即I/O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并对电平信号进行数据解码,如果解码后无法获得数据,则继续计时,否则,如果解码可以获得数据,则结束计时。
基于第三种通信方式触发计时的实现如下(基于该第三种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实现参见上文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以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中设有用于传输数据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中设有用于传输数据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为例;
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引脚处电平信号和所述第二引脚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的电平信号个数为一个,则开始计时,继续检测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是否携带有数据,若携带有数据,则结束计时,若没有携带数据,则继续计时;
同理,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三引脚处电平信号和所述第四引脚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的电平信号个数为一个,则开始计时,继续检测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是否携带有数据,若携带有数据,则结束计时,若没有携带数据,则继续计时。
本实施例中,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所述数据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为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例如,接触式IC卡通信接口中符合数据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采用一个低电平表示,符合数据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采用高电平表示(保护时间为持续一段高电平),或者所述数据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例如,USB接口中符合数据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是采用SOP(电平信号从空闲态转入K状态)表示,符合数据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采用EOP(电平信号从SE0状态转入J状态)表示。当然,也不局限于此,根据不同的通信接口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边沿变化特征表示数据起始位特征,例如,还可以采用多个高电平和低电平的组合,或者单个高电平,或者单个低电平等等,在此不作限制。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交互系统,如图2所示,第一终端的第一有线通信接口与第二终端的第二有线通信接口连接,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终端10和第二终端20
所述第一终端10,用于产生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在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的过程中,检测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计时触发条件时,开始计时;
所述第二终端20,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接收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在接收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的过程中,检测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所述计时触发条件时,开始计时;
所述第二终端20,还用于在所述第二终端计时得到的数值达到预设数值时,产生第二数据的电平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发送所述第二数据的电平信号,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二终端对第一数据处理后得到的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10,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计时得到的数值达到所述预设数值时,允许开始通过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接收所述第二数据的电平信号。
本实施例中,在正常通信情况下,第二终端计时达到预设数值时,发送第二数据给第一终端后,由于有线连接情况下传输迟延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第一终端也可以在计时达到预设数值时,收到第二数据。如果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存在第三方非法设备的远程劫持,由于第三方非法设备对劫持到的数据进行转发或篡改等非法操作后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那么由于第二终端始终按照计时达到预设数值时发送第二数据,该第二数据经过第三方非法设备的远程劫持后再发送处理后的非法数据给第一终端,此时第一终端接收到返回的非法数据必然超过计时达到的预设数值,由于第一终端只在计时达到预设数值时允许接收第二数据,而对于超时到达的数据不会允许接收,从而在发生了数据远程劫持后可以有效识别出非法数据,保证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当计时方式为时钟计时时,所述预设数值为预设时长,在所述第二终端,具体用于计时得到的时长达到预设时长时,产生第二数据的电平信号;在所述第一终端,具体用于计时得到的时长达到预设时长时,允许开始通过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接收所述第二数据的电平信号;
或者,当计时方式为计数器计时时,所述预设数值为预设计数数值,所述第一终端,具体用于开始计数;所述第二终端,具体用于开始计数;所述第二终端,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终端计数得到的数值达到预设计数数值时,产生第二数据的电平信号;在所述第一终端,具体用于计数得到的数值达到预设计数数值时,允许开始通过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接收所述第二数据的电平信号。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预设数值可以提前预存在第一终端中的安全存储区和第二终端中的安全存储区,当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需要使用时,从各自的安全存储区获取。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预设数值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获得:由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相互进行协商获得,协商获得预设数值的过程可以在第一终端产生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之前进行,协商获得预设数值的实现可以采用下述方式: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双向的身份认证,在所述双向的身份认证通过后,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与所述第二终端协商得到传输密钥;所述第二终端,还用于生成所述预设数值,并利用所述传输密钥对所述预设数值加密,将加密后的预设数值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利用所述传输密钥对所述加密后的预设数值解密得到所述预设数值,并保存;或者,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生成所述预设数值,并利用所述传输密钥对所述预设数值加密,将加密后的预设数值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还用于利用所述传输密钥对所述加密后的预设数值解密得到所述预设数值,并保存;或者,
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双向的身份认证;在所述双向的身份认证通过后,所述第二终端,还用于生成所述预设数值,并利用所述第一终端的公钥对所述预设数值加密,将加密后的预设数值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利用其私钥对所述加密后的预设数值解密得到所述预设数值,并保存;或者,在所述双向的身份认证通过后,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生成所述预设数值,并利用所述第二终端的公钥对所述预设数值加密,将加密后的预设数值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还用于利用其私钥对所述加密后的预设数值解密得到所述预设数值,并保存。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预设数值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获得:预设数值由第一终端生成,并携带在第一数据中,第二终端接收到第一数据的同时从第一数据中获得该预设数值。该实施方式中获得预设数值的实现方式如下: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生成所述预设数值;所述第一数据至少还包括:所述预设数值以及基于所述预设数值计算得到的防篡改校验值;所述第二终端,还用于通过第二有线通信接口接收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之后,从所述第一数据中获取所述预设数值以及所述防篡改校验值,并对所述防篡改校验值进行校验,在校验通过后,保存所述预设数值。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上述计时可以为在数据传输的开始触发,触发计时的具体实现如下: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时,继续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检测边沿变化是否符合传输数据时产生的边沿变化,如果是,则开始计时,所述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为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
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时,开始计时,继续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检测边沿变化是否符合传输数据时产生的边沿变化,如果是,则所述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为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
以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和第二有线通信接口为USB接口为例,简要介绍下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USB接口进行通信的实现过程:没有数据传输时,USB接口处于空闲态,当需要传输数据时,USB接口中D+和D-处电平信号会从空闲态转入K状态(该过程也称之为数据包的开始(SOP)状态),之后,USB接口中D+和D-处开始采用差分信号传输数据,通常数据的第一位为同步字段SYNC的第一位,当检测到该同步字段SYNC的第一位时,也即可以确定USB接口处于数据传输状态。数据传输结束时,通常数据的最后一位为校验位CRC,校验位CRC传输完成后,USB接口中D+和D-处电平信号进入SE0状态,之后会由SE0状态转入J状态(该过程也称之为数据包结束(EOP)状态)。其中,SOP状态和EOP状态下USB接口中D+和D-处电平信号特征具体可以参见USB协议中的相关规定,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USB接口触发计时的实现方案如下:第一终端检测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D+引脚和D-引脚处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由空闲状态进入K状态(也就是检测到数据包开始SOP)对应的电平信号边沿变化特征时,则表示检测到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继续检测后续D+引脚和D-引脚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如果该边沿变化符合传输信息包的第一位(例如同步字段SYNC第一位)对应的电平信号产生的边沿变化特征时,则说明检测到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传输数据时产生的边沿变化,亦即表示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于数据传输状态,此时开始计时。
同理,第二终端检测到D+引脚和D-引脚处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由空闲状态进入K状态(也就是检测到数据包开始SOP)对应的电平信号边沿变化特征时,则表示检测到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继续检测后续D+引脚和D-引脚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如果该边沿变化符合传输信息包的第一位(例如同步字段SYNC第一位)对应的电平信号产生的边沿变化特征时,则说明检测到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传输数据时产生的边沿变化,亦即表示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于数据传输状态,此时开始计时。
当然,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和第二有线通信接口还可以是接触式IC卡通信接口,简要介绍下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接触式IC卡通信接口进行通信的实现过程:接触式IC卡的输入输出I/O接口采用字符方式传输数据。在数据传输之前,I/O接口为高电平状态。每个字符由10个连续位组成:1个低电平状态的起始位、组成数据字节的8个数据位以及1个奇偶校验位。字符传输完成后I/O接口进入保护时间,在保护时间内,I/O接口处于高电平状态。
基于接触式IC卡通信接口触发计时的实现如下:第一终端检测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即I/O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由高电平转入一个低电平产生的边沿变化特征时,说明检测到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继续检测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即I/O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表示8个数据位中的第一个数据位对应的电平信号产生的边沿变化特征时,说明检测到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传输数据时产生的边沿变化,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即I/O接口)处于数据传输状态,则开始计时;
同理,第二终端检测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即I/O接口)的边沿变化符合由高电平转入一个低电平产生的边沿变化特征时,说明检测到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后续继续检测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即I/O接口)的边沿变化符合表示8个数据位的电平信号中的第一个数据位产生的边沿变化特征时,说明检测到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传输数据时产生的边沿变化,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即I/O接口)处于数据传输状态,则开始计时。
当然,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和第二有线通信接口还可以采用如下第三种通信方式: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和第二有线通信接口中均设有两个用于传输数据的数据引脚。通过该两个数据引脚形成的差分信号进行数据传输,在数据传输开始时通常会设置起始位,数据的起始位通常采用平行信号表示,例如两个数据引脚均为高电平,或者两个数据引脚均为低电平,具体采用高电平还是低电平、电平值多少以及采用多少个电平的组合构成起始位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不同设定,在此不再赘述。数据开始传输后,所传输的数据采用差分信号表示,例如两个数据引脚中一个为高电平,另一个为低电平,所传输的数据不同,两个数据引脚所形成的差分信号也不同,具体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设定,在此不再赘述。在数据传输结束时会设置结束位,数据的结束位通常也采用平行信号表示,例如两个数据引脚均为高电平,或者两个数据引脚均为低电平,具体采用高电平还是低电平、电平值多少以及采用多少个电平的组合构成结束位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不同设定,在此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是,该数据起始位采用的平行信号具体电平值与结束位所采用的平行信号具体电平值不同,以示区别。
基于该第三种通信方式触发计时的实现如下:以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中设有用于传输数据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中设有用于传输数据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为例;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引脚处电平信号和所述第二引脚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的电平信号个数为一个,后续又在所述第一引脚处电平信号和所述第二引脚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的电平信号个数为两个时,说明先检测到了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的电平信号,后又检测到有数据传输,则开始计时;
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三引脚处电平信号和所述第四引脚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的电平信号个数为一个,后续又在所述第三引脚处电平信号和所述第四引脚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的电平信号个数为两个时,说明检测到了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的电平信号,后又检测到有数据传输,则开始计时。
由于在该通信方式中表示起始位的电平信号为平行信号,数据传输过程中表示待传输数据的电平信号为差分信号,而平行信号变为差分信号时,两个数据引脚处电平信号中的一个电平信号的边沿会发生变化,数据传输过程中待传输数据不同,差分信号也不同,差分信号的变化会导致两个数据引脚处电平信号中两个电平信号的边沿均发生变化,如果第一终端在两个数据引脚处电平信号检测到边沿发生变化的电平信号个数为一个,后续又在两个数据引脚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发生变化的电平信号个数为两个,说明先检测到了数据起始位,后续又检测到已经有数据在传输,因而开始计时。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上述计时可以为在数据传输的结束触发,触发计时的具体实现如下: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边沿变化是否符合传输数据时产生的边沿变化,如果是,继续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时,则开始计时,其中,所述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包括: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
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边沿变化是否符合传输数据时产生的边沿变化,如果是,继续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时,则开始计时,其中,所述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包括: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
基于USB接口触发计时的实现方案如下(基于USB接口进行通信的实现过程参见上文相关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终端检测第一有线通信接口中D+引脚和D-引脚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如果该边沿变化符合传输信息包的最后一位(例如校验位CRC)对应的电平信号产生的边沿变化特征时,则说明检测到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传输数据时产生的边沿变化,继续检测后续D+引脚和D-引脚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如果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由SE0状态转入J状态(也就是检测到数据包结束(EOP)状态)对应的电平信号边沿变化特征时,则表示检测到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则开始计时。
同理,第二终端检测第二有线通信接口中D+引脚和D-引脚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如果该边沿变化符合传输信息包的最后一位(例如校验位CRC)对应的电平信号产生的边沿变化特征时,则说明检测到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传输数据时产生的边沿变化,继续检测后续D+引脚和D-引脚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如果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由SE0状态转入J状态(也就是检测到数据包结束(EOP)状态)对应的电平信号边沿变化特征时,则表示检测到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则开始计时。
基于接触式IC卡通信接口触发计时的实现如下(基于接触式IC卡通信接口进行通信的实现参见上文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终端检测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即I/O接口)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表示8个数据位中的最后一个数据位对应的电平信号产生的边沿变化特征时,说明检测到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传输数据时产生的边沿变化,继续检测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即I/O接口)后续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保护时间对应的高电平信号产生的边沿变化特征时,说明检测到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则开始计时;
同理,第二终端检测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即I/O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表示8个数据位中的最后一个数据位对应的电平信号产生的边沿变化特征时,说明检测到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传输数据时产生的边沿变化,继续检测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即I/O接口)后续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保护时间对应的高电平信号产生的边沿变化特征时,说明检测到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则开始计时。
基于第三种通信方式触发计时的实现如下(基于该第三种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实现参见上文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以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中设有用于传输数据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中设有用于传输数据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为例;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引脚处电平信号和所述第二引脚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的电平信号个数为两个,后续又在所述第一引脚处电平信号和所述第二引脚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的电平信号个数为一个,说明先检测到了有数据传输,后又检测到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则开始计时;
同理,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三引脚处电平信号和所述第四引脚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的电平信号个数为两个,后续又在所述第三引脚处电平信号和所述第四引脚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的电平信号个数为一个,说明先检测到了有数据传输,后又检测到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则开始计时。
由于在该通信方式中表示起始位的电平信号为平行信号,数据传输过程中表示待传输数据的电平信号为差分信号,而平行信号变为差分信号时,两个数据引脚处电平信号中的一个电平信号的边沿会发生变化,数据传输过程中待传输数据不同,差分信号也不同,差分信号的变化会导致两个数据引脚处电平信号中两个电平信号的边沿均发生变化,如果第一终端在两个数据引脚处电平信号检测到边沿发生变化的电平信号个数为两个,后续又在两个数据引脚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发生变化的电平信号个数为一个,说明先检测到了有数据在传输,后续又检测到数据结束位,因而开始计时。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上述计时可以为在数据传输的开始触发,触发计时的另一种实现如下: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时,则开始计时,继续检测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是否携带有数据,若携带有数据,则继续计时,若没有携带数据,则结束计时;其中,所述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包括: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
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时,则开始计时,继续检测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是否携带有数据,若携带有数据,则继续计时,若没有携带数据,则结束计时,其中,所述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包括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
基于USB接口触发计时的实现方案如下(基于USB接口进行通信的实现过程参见上文相关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终端检测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D+引脚和D-引脚处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由空闲状态进入K状态(也就是检测到数据包开始SOP)对应的电平信号边沿变化特征时,则表示检测到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则开始计时,继续检测后续D+引脚和D-引脚处电平信号,并对该电平信号进行数据解码,若可以解码得出该电平信号携带有数据,则继续计时,若解码失败或者出现异常无法得到数据,则暂停计时。
同理,第二终端检测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D+引脚和D-引脚处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由空闲状态进入K状态(也就是检测到数据包开始SOP)对应的电平信号边沿变化特征时,则表示检测到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则开始计时,继续检测后续D+引脚和D-引脚处电平信号,并对该电平信号进行数据解码,若可以解码得出该电平信号携带有数据,则继续计时,若解码失败或者出现异常无法得到数据,则暂停计时。
基于接触式IC卡通信接口触发计时的实现如下(基于接触式IC卡通信接口进行通信的实现参见上文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终端检测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即I/O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由高电平转入一个低电平产生的边沿变化特征时,说明检测到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继续检测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即I/O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并对该电平信号进行数据解码,若可以解码得出该电平信号携带有数据,则继续计时,若解码失败或者出现异常无法得到数据,则暂停计时。
同理,第二终端检测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即I/O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由高电平转入一个低电平产生的边沿变化特征时,说明检测到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继续检测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即I/O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并对该电平信号进行数据解码,若可以解码得出该电平信号携带有数据,则继续计时,若解码失败或者出现异常无法得到数据,则暂停计时。
基于第三种通信方式触发计时的实现如下(基于该第三种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实现参见上文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以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中设有用于传输数据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中设有用于传输数据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为例;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引脚处电平信号和所述第二引脚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的电平信号个数为一个,则开始计时,继续检测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是否携带有数据,若携带有数据,则继续计时,若没有携带数据,则结束计时;
同理,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三引脚处电平信号和所述第四引脚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的电平信号个数为一个,则开始计时,继续检测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是否携带有数据,若携带有数据,则继续计时,若没有携带数据,则结束计时。
由于在该通信方式中表示起始位的电平信号为平行信号,数据传输过程中表示待传输数据的电平信号为差分信号,而平行信号变为差分信号时,两个数据引脚处电平信号中的一个电平信号的边沿会发生变化,数据传输过程中待传输数据不同,差分信号也不同,差分信号的变化会导致两个数据引脚处电平信号中两个电平信号的边沿均发生变化,如果第一终端在两个数据引脚处电平信号检测到边沿发生变化的电平信号个数为一个,可以开始计时,后续又检测到电平信号携带有数据,说明先检测到了数据起始位,后续又检测到已经有数据在传输,因而继续计时。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上述计时可以为在数据传输的结束触发,触发计时的另一种实现如下: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时,则开始计时,继续检测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是否携带有数据,若携带有数据,则结束计时,若没有携带数据,则继续计时;其中,所述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包括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
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时,则开始计时,继续检测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是否携带有数据,若携带有数据,则结束计时,若没有携带数据,则继续计时,其中,所述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包括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
基于USB接口触发计时的实现方案如下(基于USB接口进行通信的实现过程参见上文相关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终端检测第一有线通信接口中D+引脚和D-引脚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由SE0状态转入J状态(也就是检测到数据包结束(EOP)状态)对应的电平信号边沿变化特征时,则表示检测到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继续检测后续D+引脚和D-引脚处电平信号,并对电平信号进行数据解码,如果解码后无法获得数据,则继续计时,否则,如果解码可以获得数据,则结束计时。
同理,第二终端检测第二有线通信接口中D+引脚和D-引脚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由SE0状态转入J状态(也就是检测到数据包结束(EOP)状态)对应的电平信号边沿变化特征时,则表示检测到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开始计时,继续检测后续D+引脚和D-引脚处电平信号,并对电平信号进行数据解码,如果解码后无法获得数据,则继续计时,否则,如果解码可以获得数据,则结束计时。
基于接触式IC卡通信接口触发计时的实现如下(基于接触式IC卡通信接口进行通信的实现参见上文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终端检测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即I/O接口)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保护时间对应的高电平信号产生的边沿变化特征时,说明检测到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则开始计时,并继续检测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即I/O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并对电平信号进行数据解码,如果解码后无法获得数据,则继续计时,否则,如果解码可以获得数据,则结束计时。
同理,第二终端检测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即I/O接口)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保护时间对应的高电平信号产生的边沿变化特征时,说明检测到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则开始计时,并继续检测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即I/O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并对电平信号进行数据解码,如果解码后无法获得数据,则继续计时,否则,如果解码可以获得数据,则结束计时。
基于第三种通信方式触发计时的实现如下(基于该第三种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实现参见上文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以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中设有用于传输数据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中设有用于传输数据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为例;
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引脚处电平信号和所述第二引脚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的电平信号个数为一个,则开始计时,继续检测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是否携带有数据,若携带有数据,则结束计时,若没有携带数据,则继续计时;
同理,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三引脚处电平信号和所述第四引脚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的电平信号个数为一个,则开始计时,继续检测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是否携带有数据,若携带有数据,则结束计时,若没有携带数据,则继续计时。
本实施例中,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所述数据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为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例如,接触式IC卡通信接口中符合数据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采用一个低电平表示,符合数据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采用高电平表示(保护时间为持续一段高电平),或者所述数据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例如,USB接口中符合数据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是采用SOP(电平信号从空闲态转入K状态)表示,符合数据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的电平信号采用EOP(电平信号从SE0状态转入J状态)表示。当然,也不局限于此,根据不同的通信接口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边沿变化特征表示数据起始位特征,例如,还可以采用多个高电平和低电平的组合,或者单个高电平,或者单个低电平等等,在此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1中提供的数据交互方法,第一终端相关的功能实现还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1中第一终端侧相关的描述,第二终端相关的功能实现还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1中第二终端侧相关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Claims (16)

1.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终端的第一有线通信接口与第二终端的第二有线通信接口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产生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
所述第一终端在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的过程中,检测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
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计时触发条件时,开始计时;
所述第二终端通过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接收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
所述第二终端在接收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的过程中,检测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
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所述计时触发条件时,开始计时;
在所述第二终端计时得到的数值达到预设数值时,第二终端产生第二数据的电平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发送所述第二数据的电平信号,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二终端对第一数据处理后得到的数据;
在所述第一终端计时得到的数值达到所述预设数值时,所述第一终端允许开始通过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接收所述第二数据的电平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计时触发条件时,开始计时,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时,继续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检测边沿变化是否符合传输数据时产生的边沿变化,如果是,则开始计时,所述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为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
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所述计时触发条件时,开始计时,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时,继续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检测边沿变化是否符合传输数据时产生的边沿变化,如果是,则开始计时,所述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为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计时触发条件时,开始计时,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边沿变化是否符合传输数据时产生的边沿变化,如果是,继续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时,则开始计时,其中,所述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包括: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
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计时触发条件时,开始计时,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边沿变化是否符合传输数据时产生的边沿变化,如果是,继续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时,则开始计时,其中,所述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包括: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计时触发条件时,开始计时,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时,则开始计时,继续检测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是否携带有数据,若携带有数据,则继续计时,若没有携带数据,则结束计时;其中,所述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包括: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
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计时触发条件时,开始计时,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时,则开始计时,继续检测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是否携带有数据,若携带有数据,则继续计时,若没有携带数据,则结束计时,其中,所述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包括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边沿变化符合计时触发条件时,开始计时,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时,则开始计时,继续检测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是否携带有数据,若携带有数据,则结束计时,若没有携带数据,则继续计时;其中,所述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包括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
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边沿变化符合计时触发条件时,开始计时,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时,则开始计时,继续检测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是否携带有数据,若携带有数据,则结束计时,若没有携带数据,则继续计时,其中,所述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包括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数值为预设时长,所述在所述第二终端计时得到的数值达到预设数值时,包括:在所述第二终端计时得到的时长达到预设时长时;所述在所述第一终端计时得到的数值达到所述预设数值时,包括:在所述第一终端计时得到的时长达到预设时长时;
或者,所述预设数值为预设计数数值,所述开始计时,包括:开始计数;所述在所述第二终端计时得到的数值达到预设数值时,包括:在所述第二终端计数得到的数值达到预设计数数值时;所述在所述第一终端计时得到的数值达到所述预设数值时,包括:在所述第一终端计数得到的数值达到预设计数数值时。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终端产生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双向的身份认证,在所述双向的身份认证通过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协商得到传输密钥;所述第二终端生成所述预设数值,并利用所述传输密钥对所述预设数值加密,将加密后的预设数值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利用所述传输密钥对所述加密后的预设数值解密得到所述预设数值,并保存;或者,所述第一终端生成所述预设数值,并利用所述传输密钥对所述预设数值加密,将加密后的预设数值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利用所述传输密钥对所述加密后的预设数值解密得到所述预设数值,并保存;或者,
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双向的身份认证;在所述双向的身份认证通过后,所述第二终端生成所述预设数值,并利用所述第一终端的公钥对所述预设数值加密,将加密后的预设数值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利用其私钥对所述加密后的预设数值解密得到所述预设数值,并保存;或者,在所述双向的身份认证通过后,所述第一终端生成所述预设数值,并利用所述第二终端的公钥对所述预设数值加密,将加密后的预设数值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利用其私钥对所述加密后的预设数值解密得到所述预设数值,并保存。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终端产生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生成所述预设数值;
所述第一数据至少还包括:所述预设数值以及基于所述预设数值计算得到的防篡改校验值;
第二终端通过第二有线通信接口接收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第一数据中获取所述预设数值以及所述防篡改校验值,并对所述防篡改校验值进行校验,在校验通过后,保存所述预设数值。
9.一种数据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终端的第一有线通信接口与第二终端的第二有线通信接口连接,所述系统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用于产生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在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的过程中,检测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计时触发条件时,开始计时;
所述第二终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接收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在接收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的过程中,检测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的边沿变化符合所述计时触发条件时,开始计时;
所述第二终端,还用于在所述第二终端计时得到的数值达到预设数值时,产生第二数据的电平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发送所述第二数据的电平信号,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二终端对第一数据处理后得到的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计时得到的数值达到所述预设数值时,允许开始通过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接收所述第二数据的电平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终端,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时,继续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检测边沿变化是否符合传输数据时产生的边沿变化,如果是,则开始计时,所述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为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
所述第二终端,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时,继续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检测边沿变化是否符合传输数据时产生的边沿变化,如果是,则开始计时,所述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为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终端,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边沿变化是否符合传输数据时产生的边沿变化,如果是,继续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时,则开始计时,其中,所述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包括: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
所述第二终端,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边沿变化是否符合传输数据时产生的边沿变化,如果是,继续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时,则开始计时,其中,所述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包括: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终端,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时,则开始计时,继续检测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是否携带有数据,若携带有数据,则继续计时,若没有携带数据,则结束计时;其中,所述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包括: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
所述第二终端,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时,则开始计时,继续检测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是否携带有数据,若携带有数据,则继续计时,若没有携带数据,则结束计时;其中,所述起始位边沿变化特征包括: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终端,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时,则开始计时,继续检测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是否携带有数据,若携带有数据,则结束计时,若没有携带数据,则继续计时;其中,所述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包括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
所述第二终端,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电平信号中检测到边沿变化符合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时,则开始计时,继续检测所述第二有线通信接口处后续电平信号中是否携带有数据,若携带有数据,则结束计时,若没有携带数据,则继续计时,其中,所述结束位边沿变化特征包括预设形式的边沿变化或者呈特定规律性变化的边沿变化。
14.根据权利要求9-13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数值为预设时长,在所述第二终端,具体用于计时得到的时长达到预设时长时,产生第二数据的电平信号;在所述第一终端,具体用于计时得到的时长达到预设时长时,允许开始通过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接收所述第二数据的电平信号;
或者,所述预设数值为预设计数数值,所述第一终端,具体用于开始计数;所述第二终端,具体用于开始计数;所述第二终端,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终端计数得到的数值达到预设计数数值时,产生第二数据的电平信号;在所述第一终端,具体用于计数得到的数值达到预设计数数值时,允许开始通过所述第一有线通信接口接收所述第二数据的电平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9-13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双向的身份认证,在所述双向的身份认证通过后,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与所述第二终端协商得到传输密钥;所述第二终端,还用于生成所述预设数值,并利用所述传输密钥对所述预设数值加密,将加密后的预设数值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利用所述传输密钥对所述加密后的预设数值解密得到所述预设数值,并保存;或者,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生成所述预设数值,并利用所述传输密钥对所述预设数值加密,将加密后的预设数值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还用于利用所述传输密钥对所述加密后的预设数值解密得到所述预设数值,并保存;或者,
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双向的身份认证;在所述双向的身份认证通过后,所述第二终端,还用于生成所述预设数值,并利用所述第一终端的公钥对所述预设数值加密,将加密后的预设数值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利用其私钥对所述加密后的预设数值解密得到所述预设数值,并保存;或者,在所述双向的身份认证通过后,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生成所述预设数值,并利用所述第二终端的公钥对所述预设数值加密,将加密后的预设数值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还用于利用其私钥对所述加密后的预设数值解密得到所述预设数值,并保存。
16.根据权利要求9-13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生成所述预设数值;
所述第一数据至少还包括:所述预设数值以及基于所述预设数值计算得到的防篡改校验值;
所述第二终端,还用于通过第二有线通信接口接收第一数据的电平信号之后,从所述第一数据中获取所述预设数值以及所述防篡改校验值,并对所述防篡改校验值进行校验,在校验通过后,保存所述预设数值。
CN201710137022.6A 2017-03-09 2017-03-09 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85731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37022.6A CN108573157B (zh) 2017-03-09 2017-03-09 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37022.6A CN108573157B (zh) 2017-03-09 2017-03-09 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73157A CN108573157A (zh) 2018-09-25
CN108573157B true CN108573157B (zh) 2021-08-13

Family

ID=63577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37022.6A Active CN108573157B (zh) 2017-03-09 2017-03-09 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731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4962B (zh) * 2020-06-29 2021-09-21 四川九洲空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fpga的自适应429数据接收速率的接收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4106A (zh) * 2009-12-23 2012-10-24 原子能和辅助替代能源委员会 非接触射频通信中的保护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4736A (zh) * 2011-09-28 2013-04-03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连接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4106A (zh) * 2009-12-23 2012-10-24 原子能和辅助替代能源委员会 非接触射频通信中的保护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73157A (zh) 2018-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87393B2 (en) Method for realizing bluetooth-binding between smart key device and mobile device
KR101602426B1 (ko) 이동 단말을 이용한 카드 결제 장치 및 방법
US8943562B2 (en) Secure Wiegand communications
CN106708489B (zh) 设备的调试方法及系统
US8762715B2 (en) Event triggered pairing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based on time measurements
US7596699B2 (en) Battery authentication system
WO201211631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data transmitted to an authentication token
CN106027457B (zh) 一种身份证信息传输方法和系统
WO2015139551A1 (zh) 一种通过音频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
CN107392001B (zh) 一种授权方法、系统及卡片
CN108573157B (zh) 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及系统
CN108573158B (zh)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01645124A (zh) 一种解锁pin码的方法和智能密钥设备
CN108574663B (zh) 一种安全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8574665B (zh) 一种安全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8574662B (zh)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和系统
KR102236282B1 (ko) 차량용 통신 데이터 인증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0784868B (zh) 无线通信的加密和解密、数据传输方法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12688774A (zh) 一种利用定时通讯保护密钥协商的安全通信方法及系统
WO2015027764A1 (zh) 音频数据的传输方法、智能密钥设备、移动终端以及音频数据的传输系统
CN112713991A (zh) 一种利用定时通讯保护密钥协商的安全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7688760B (zh) 一种数据通讯方法及数据通讯系统
CN110572391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装置
CN110868715B (zh) 安全保护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49099B (zh) 一种办公安全控制方法、安全键盘及办公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13

Address after: Tiantianrong building, No. 1, Zhongguancun, Beiq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94

Patentee after: TENDYRON Corp.

Address before: 100086 room 603, building 12, taiyueyuan,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Li M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