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68001B - 一种呼吸内科急用吸痰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呼吸内科急用吸痰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68001B
CN108568001B CN201810379285.2A CN201810379285A CN108568001B CN 108568001 B CN108568001 B CN 108568001B CN 201810379285 A CN201810379285 A CN 201810379285A CN 108568001 B CN108568001 B CN 1085680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sputum
connecting rod
rod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7928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68001A (zh
Inventor
吴瑞芹
吴冬洁
白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37928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680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68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680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680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6800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61M1/0001
    • A61M1/0023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71Suction drainage systems
    • A61M1/78Means for preventing overflow or contamination of the pumping system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呼吸内科急用吸痰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包括依次连接的吸痰头、吸痰软管、吸痰管、痰液收集容器及活塞式抽气装置,抽气管与活塞式抽气装置之间设有密封腔,密封腔连接活塞式抽气装置的一侧设有放气口,密封腔内设有移动开关构件,移动开关构件包括分别用来封堵抽气管上端口和放气口的封堵套一和封堵套二,封堵套一和封堵套二之间连接有连杆,连杆固定连接推动杆,推动杆的自由端设有推动手柄;活塞体中心轴上设有供推动杆穿过的移动槽,所述活塞体的活塞杆表面上还设有供推动手柄移动的穿孔,所述穿孔平行于移动槽并连通移动槽。本发明能实现较好的连续进行吸痰操作的功能,还具有成本较低、清洁方便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呼吸内科急用吸痰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呼吸内科急用吸痰器。
背景技术
吸痰器是防治病人呼吸道阻塞、抢救窒息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其作为一种对患者咽部治疗的装置,被广泛应用,因此呼吸内科吸痰器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装置。一般的吸痰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吸痰头、吸痰软管、吸痰管、痰液收集容器及负压产生装置,其作用过程为:利用负压产生装置抽取痰液收集容器内的气体,使其内腔形成负压,对吸痰管产生吸力,从而将痰液从吸痰头吸入,再沿吸痰软管和吸痰管进入痰液收集容器,实现吸痰功能。
目前,吸痰器中所用负压产生装置有真空泵等抽气泵体或活塞式抽气装置,真空泵等抽气泵体的体积较大,应用较为不便,且成本较高,从此方面来说,活塞式抽气装置较为适于应用。比如,在授权公告号为CN 206239782 U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呼吸内科吸痰器,其负压产生装置包括负压产生器本体、活塞、活塞杆及齿轮齿条组件,应用中,通过齿轮、齿条的驱动,带动活塞杆后退,有效实现负压的产生。但其存在如下缺点:当活塞杆后移到位后,要想继续吸痰,需将活塞杆前推至初始位置,在其前推过程中,会将之前抽吸的气体推回痰液收集容器,进而可能将吸痰管和吸痰软管内抽吸的痰液推回病人体内,从而影响到吸痰效率,还会造成病人的不适。即其连续吸痰操作的功能较差,不适于实际应用。在授权公告号为CN 207071149 U 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手持式吸痰器,其将吸痰管和负压产生装置建立直接连接关系,并将痰液收集容器连接于二者的连接处,且其在吸痰管出口端和上述吸痰管和负压产生装置的连接处分别设置开口方向相反的两个单向阀。可避免抽取的气体重新回到吸痰管中,从而可实现较好的连续进行吸痰操作的功能,应用价值较高。但其存在如下缺点:单向阀的采用成本相对较高,且将吸痰管和负压产生装置建立直接连接关系,并将单向阀设于吸痰管出口端和上述吸痰管和负压产生装置的连接处,单向阀已被沾污,而单向阀内部结构较为复杂,导致单向阀的清洁工作十分繁重,进而影响吸痰器的二次应用。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呼吸内科急用吸痰器,其能实现较好的连续进行吸痰操作的功能,还具有成本较低、清洁方便的优点。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呼吸内科急用吸痰器,包括痰液收集容器及位于痰液收集容器上方并分别连接痰液收集容器内腔的吸痰管和抽气管,所述吸痰管上端口连接吸痰软管,所述吸痰软管另一端设有吸痰头,所述抽气管上端口连接活塞式抽气装置;
所述抽气管与活塞式抽气装置之间设有分别连通抽气管和活塞式抽气装置的密封腔,所述抽气管和活塞式抽气装置设置于密封腔相对的两侧,所述密封腔连接活塞式抽气装置的一侧设有放气口,所述密封腔内设有移动开关构件,所述移动开关构件包括分别与抽气管上端口和放气口对应平齐的封堵套一和封堵套二,所述封堵套一和封堵套二之间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固定连接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自由端设有垂直于推动杆的推动手柄;
所述活塞式抽气装置包括与密封腔连通的横置的固定腔及设于固定腔内的活塞体,所述活塞体的活塞头周边与固定腔侧壁贴合,所述活塞体的活塞杆的自由端沿固定腔轴向延伸至固定腔外侧,所述固定腔连接密封腔的相对端设有用来阻挡活塞头的限位板;所述活塞体中心轴上设有供推动杆穿过的移动槽,所述活塞体的活塞杆表面上还设有供推动手柄移动的穿孔,所述穿孔平行于移动槽并连通移动槽,所述穿孔朝向活塞头的一端贯穿活塞杆;初始状态下,所述活塞头位于固定腔连接密封腔的一端,放气口开启,所述推动手柄位于限位板与活塞杆自由端之间,且活塞杆自由端所在侧的移动槽和穿孔端部与推动手柄之间的距离不小于连杆的移动行程。
具体地,一种方案,所述抽气管上端口和放气口保持平齐,所述连杆为“T”形,所述推动杆连接于“T”形连杆的竖直部分。连杆与抽气管上端口和放气口的配合安装较为简单,但推动杆推动连杆的操作过程中,连杆的稳定性相对较差。
具体地,另一种方案,所述放气口和抽气管上端口分别位于密封腔的上、下端,所述连杆为“Z”形,所述推动杆连接于“Z”形连杆的中部。因为“Z”形连杆关于其中心对称,使得连杆被推动杆推动时的稳定性较好,但该连杆与抽气管上端口和放气口的配合安装较为不便。
进一步地,所述封堵套一和封堵套二的作用面均固定有密封胶层。密封胶层可提升抽气管上端口或放气口与相应关闭挡块之间的封堵密封性,进一步保障对气体的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的两侧设有限位导板。限位导板可对连杆起到限位作用,防止连杆发生除左右移动之外的偏移,使连杆保持左右方向上的直线移动,从而能够准确封堵抽气管上端口或放气口。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杆的自由端设有推拉手柄。推拉手柄可便于推拉活塞杆。
3.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抽气管与活塞式抽气装置之间设有密封腔,密封腔连接活塞式抽气装置的一侧设有放气口,密封腔内设有移动开关构件,移动开关构件包括分别用来封堵抽气管上端口和放气口的封堵套一和封堵套二,封堵套一和封堵套二之间连接有连杆,连杆固定连接推动杆,推动杆的自由端设有推动手柄。应用中,通过推动杆推动连杆的左右移动,可实现封堵套一与抽气管上端口、封堵套二与放气口之间的封堵或放开;活塞式抽气装置抽气时,控制推动杆带动连杆后移,即可实现封堵放气口同时开启抽气管上端口,以实现对痰液收集容器的抽气;活塞式抽气装置复位时,控制推动杆带动连杆前移,即可实现封堵抽气管上端口同时开启放气口,以将之前抽取的气体直接从放气口排出,避免了气体回流,可继续进行二次抽取。由此可知,本发明能实现较好的连续进行吸痰操作的功能。
(2)本发明的活塞体中心轴上设有供推动杆穿过的移动槽,所述活塞体的活塞杆表面上还设有供推动手柄移动的穿孔,所述穿孔平行于移动槽并连通移动槽。应用中,因为移动槽和穿孔的存在,能将推动杆设于活塞体内部,节约空间,便于统一掌控抽气装置和移动开关构件的移动方向,还能满足推动杆与活塞体移动的互不干涉,以便于实现先动移动开关构件后动活塞体的控制需求,从而能够保证实现较好的连续进行吸痰操作的功能。
(3)本发明采用活塞式抽气装置作为负压产生装置,且防气体回流的相关机构为封堵套、连杆、推动杆等基础结构,未采用泵体、单向阀等功能性较强的构件,成本较低。
(4)本发明的吸痰管和负压产生装置之间未建立直接连接的关系,并在抽气管与活塞式抽气装置之间设有密封腔,防气体回流的相关机构设于密封腔和负压产生装置内,不会接触到痰液,且结构简单,相关机构的清洁工作较为方便,有利于促进吸痰器的二次应用。
综上,本发明能实现较好的连续进行吸痰操作的功能;未采用泵体、单向阀等功能性较强的构件,仅包括基础结构,成本较低;防气体回流的相关机构结构较为简单且未接触痰液,结构简单,清洁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在实施例2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移动开关构件在实施例1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活塞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活塞杆的截面俯视图。
附图标记:1-痰液收集容器,2-吸痰管,3-抽气管,4-吸痰软管, 5-吸痰头,6-活塞式抽气装置,7-密封腔,8-放气口,9-封堵套一, 10-封堵套二,11-连杆,12-推动杆,13-推动手柄,14-移动槽,15- 穿孔,16-密封胶层,17-限位导板,61-固定腔,62-活塞头,63-活塞杆,64-限位板,65-推拉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呼吸内科急用吸痰器,包括痰液收集容器1及位于痰液收集容器1上方并分别连接痰液收集容器1内腔的吸痰管2和抽气管3,所述吸痰管2上端口连接吸痰软管4,所述吸痰软管4另一端设有吸痰头5,所述抽气管3上端口连接活塞式抽气装置6;
所述抽气管3与活塞式抽气装置6之间设有分别连通抽气管3和活塞式抽气装置6的密封腔7,所述抽气管3和活塞式抽气装置6设置于密封腔7相对的两侧,所述密封腔7连接活塞式抽气装置6的一侧设有放气口8,所述密封腔7内设有移动开关构件,所述移动开关构件包括分别与抽气管3上端口和放气口8对应平齐的封堵套一9和封堵套二10,所述封堵套一9和封堵套二10之间连接有连杆11,所述连杆11连接推动杆12,所述推动杆12的自由端设有垂直于推动杆12的推动手柄13;
所述活塞式抽气装置6包括与密封腔7连通的横置的固定腔61 及设于固定腔61内的活塞体,所述活塞体的活塞头62周边与固定腔 61侧壁贴合,所述活塞体的活塞杆63的自由端沿固定腔61轴向延伸至固定腔61外侧,所述固定腔61连接密封腔7的相对端设有用来阻挡活塞头62的限位板64;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活塞体中心轴上设有供推动杆12穿过的移动槽14,所述活塞体的活塞杆63表面上还设有供推动手柄13移动的穿孔,所述穿孔平行于移动槽14并连通移动槽14,所述穿孔朝向活塞头62的一端贯穿活塞杆63;初始状态下,所述活塞头62位于固定腔61连接密封腔7的一端,放气口8 开启,所述推动手柄13位于限位板64与活塞杆63自由端之间,且活塞杆63自由端所在侧的移动槽14和穿孔端部与推动手柄13之间的距离不小于连杆11的移动行程。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抽气管3上端口和放气口8保持平齐,所述连杆11为“T”形,所述推动杆12连接于“T”形连杆 11的竖直部分。连杆11与抽气管3上端口和放气口8的配合安装较为简单,但推动杆12推动连杆11的操作过程中,连杆11的稳定性相对较差。
进一步地,所述封堵套一9和封堵套二10的作用面均固定有密封胶层16。密封胶层16可提升抽气管3上端口或放气口8与相应关闭挡块之间的封堵密封性,进一步保障对气体的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11的两侧设有限位导板17。限位导板17 可对连杆11起到限位作用,防止连杆11发生除左右移动之外的偏移,使连杆11保持左右方向上的直线移动,从而能够准确封堵抽气管3 上端口或放气口8。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杆63的自由端设有推拉手柄。推拉手柄可便于推拉活塞杆63。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放气口8和抽气管3上端口分别位于密封腔7的上、下端,所述连杆11为“Z”形,所述推动杆 12连接于“Z”形连杆11的中部。因为“Z”形连杆11关于其中心对称,使得连杆11被推动杆12推动时的稳定性较好,但该连杆11 与抽气管3上端口和放气口8的配合安装较为不便。
其他同实施例1。
上述呼吸内科急用吸痰器的具体应用过程为:
(1)将吸痰头5伸入病人痰所在部位后,先沿穿孔后拉推动手柄13,推动杆12在移动槽14内向后移动,带动连杆11后移,至封堵套二10封堵放气口8,抽气管3上端口打开,然后后拉活塞体,移动槽14和穿孔随之后移,至活塞头62被限位板64阻挡,在活塞体的后拉移动过程中,因为放气口8封闭,通过抽气管3抽取痰液收集容器1内的气体,使其内部形成负压,病人的痰液受到吸力进入吸痰软管4,再从吸痰管2进入痰液收集容器1,实现吸痰功能;
(2)基于活塞头62已到达固定腔61的另一端(此时,活塞杆63上穿孔位于活塞头62所在侧的一端与推动手柄13之间的距离不小于连杆11的移动行程),要想继续进行吸痰,需得将活塞头62推回固定腔61连接密封腔7的一端,具体操作为:先沿穿孔向前推推动手柄13,推动杆12在移动槽14内向前移动,带动连杆11前移,至封堵套一9封堵抽气管3上端口,放气打开,然后前推活塞体,移动槽14和穿孔随之前移,至活塞头62回到初始位置,在活塞体的前推移动过程中,因为抽气管3上端口封闭,之前被抽取的气体通过放气口8溢出,之后便可进行二次吸痰。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能实现较好的连续进行吸痰操作的功能;未采用泵体、单向阀等功能性较强的构件,仅包括基础结构,成本较低;防气体回流的相关机构结构较为简单且未接触痰液,结构简单,清洁较为方便。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呼吸内科急用吸痰器,包括痰液收集容器(1)及位于痰液收集容器(1)上方并分别连接痰液收集容器(1)内腔的吸痰管(2)和抽气管(3),所述吸痰管(2)上端口连接吸痰软管(4),所述吸痰软管(4)另一端设有吸痰头(5),所述抽气管(3)上端口连接活塞式抽气装置(6),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气管(3)与活塞式抽气装置(6)之间设有分别连通抽气管(3)和活塞式抽气装置(6)的密封腔(7),所述抽气管(3)和活塞式抽气装置(6)设置于密封腔(7)相对的两侧,所述密封腔(7)连接活塞式抽气装置(6)的一侧设有放气口(8),所述密封腔(7)内设有移动开关构件,所述移动开关构件包括分别与抽气管(3)上端口和放气口(8)对应平齐的封堵套一(9)和封堵套二(10),所述封堵套一(9)和封堵套二(10)之间连接有连杆(11),所述连杆(11)固定连接推动杆(12),所述推动杆(12)的自由端设有垂直于推动杆(12)的推动手柄(13);
所述活塞式抽气装置(6)包括与密封腔(7)连通的横置的固定腔(61)及设于固定腔(61)内的活塞体,所述活塞体的活塞头(62)周边与固定腔(61)侧壁贴合,所述活塞体的活塞杆(63)的自由端沿固定腔(61)轴向延伸至固定腔(61)外侧,所述固定腔(61)连接密封腔(7)的相对端设有用来阻挡活塞头(62)的限位板(64);所述活塞体中心轴上设有供推动杆(12)穿过的移动槽(14),所述活塞体的活塞杆(63)表面上还设有供推动手柄(13)移动的穿孔(15),所述穿孔(15)平行于移动槽(14)并连通移动槽(14),所述穿孔(15)朝向活塞头(62)的一端贯穿活塞杆(63);初始状态下,所述活塞头(62)位于固定腔(61)连接密封腔(7)的一端,放气口(8)开启,所述推动手柄(13)位于限位板(64)与活塞杆(63)自由端之间,且活塞杆(63)自由端所在侧的移动槽(14)和穿孔(15)端部与推动手柄(13)之间的距离不小于连杆(11)的移动行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内科急用吸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管(3)上端口和放气口(8)保持平齐,所述连杆(11)为“T”形,所述推动杆(12)连接于“T”形连杆(11)的竖直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内科急用吸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气口(8)和抽气管(3)上端口分别位于密封腔(7)的上、下端,所述连杆(11)为“Z”形,所述推动杆(12)连接于“Z”形连杆(11)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呼吸内科急用吸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套一(9)和封堵套二(10)的作用面均固定有密封胶层(16)。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呼吸内科急用吸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11)的两侧设有限位导板(17)。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呼吸内科急用吸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63)的自由端设有推拉手柄(65)。
CN201810379285.2A 2018-04-25 2018-04-25 一种呼吸内科急用吸痰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5680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79285.2A CN108568001B (zh) 2018-04-25 2018-04-25 一种呼吸内科急用吸痰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79285.2A CN108568001B (zh) 2018-04-25 2018-04-25 一种呼吸内科急用吸痰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68001A CN108568001A (zh) 2018-09-25
CN108568001B true CN108568001B (zh) 2020-07-14

Family

ID=63574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7928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568001B (zh) 2018-04-25 2018-04-25 一种呼吸内科急用吸痰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6800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39830A (en) * 1975-03-10 1976-02-24 Da Costa Harry Manually operable dechoking and resuscitating device
CN2436157Y (zh) * 2000-07-04 2001-06-27 吴宏 一种胸腔抽吸器
CN204699096U (zh) * 2015-04-02 2015-10-14 蔡志荣 一种采用自动技术的脂肪细胞采集筛选装置
CN205095078U (zh) * 2015-10-14 2016-03-23 时海洋 一种呼吸内科用吸痰器
CN106310400A (zh) * 2015-06-29 2017-01-11 何婷 一种可自行操作式吸痰器
CN206239782U (zh) * 2016-08-01 2017-06-13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一种呼吸内科吸痰器
CN207071149U (zh) * 2017-02-16 2018-03-06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一种手持式吸痰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39830A (en) * 1975-03-10 1976-02-24 Da Costa Harry Manually operable dechoking and resuscitating device
CN2436157Y (zh) * 2000-07-04 2001-06-27 吴宏 一种胸腔抽吸器
CN204699096U (zh) * 2015-04-02 2015-10-14 蔡志荣 一种采用自动技术的脂肪细胞采集筛选装置
CN106310400A (zh) * 2015-06-29 2017-01-11 何婷 一种可自行操作式吸痰器
CN205095078U (zh) * 2015-10-14 2016-03-23 时海洋 一种呼吸内科用吸痰器
CN206239782U (zh) * 2016-08-01 2017-06-13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一种呼吸内科吸痰器
CN207071149U (zh) * 2017-02-16 2018-03-06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一种手持式吸痰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68001A (zh) 2018-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81784B2 (ja) 流量制御弁を有する注射器及び関連した方法
CN108568001B (zh) 一种呼吸内科急用吸痰器
CN202875887U (zh) 手动吸痰器
CN110694123A (zh) 一种妇产科用手术护理负压吸引装置
CN202909166U (zh) 血液回收装置
CN111569165B (zh) 一种负压吸引器
CN203303401U (zh) 一种肿瘤科用积液抽取器
CN102989048A (zh) 血液回收装置
CN214435607U (zh) 一种肿瘤积液抽取器
CN205964597U (zh) 一种改良式膀胱冲洗装置
CN202288978U (zh) 胸腔穿刺引流装置
CN204092668U (zh) 内分泌积液抽取器
CN208974759U (zh) 便携式吸痰装置
CN206026462U (zh) 一种冲吸一体式口腔清洗罐
CN202314575U (zh) 简易手动吸引器
CN202005910U (zh) 一次性连续抽液器
CN219332751U (zh) 一种阴道清洗器
CN212466691U (zh) 一种呼吸科用吸痰装置
CN201394075Y (zh) 医用冲洗吸引管
CN208651718U (zh) 一种用于气液隔离单向导通的阀体结构
CN209315993U (zh) 一种负压吸引式超声刀
CN219941420U (zh) 一种双腔冲洗器
CN219148671U (zh) 一种肿瘤积液抽取装置
CN204723469U (zh) 一种避免损伤身体组织的吸引器
CN214966449U (zh) 一种双腔取卵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u Ruiqin

Inventor after: Wu Dongjie

Inventor after: Bai Xue

Inventor before: Wu Ruiqi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4

Termination date: 202104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