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67407A - 一种散光屈光度的测量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光屈光度的测量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567407A CN108567407A CN201710834194.9A CN201710834194A CN108567407A CN 108567407 A CN108567407 A CN 108567407A CN 201710834194 A CN201710834194 A CN 201710834194A CN 108567407 A CN108567407 A CN 10856740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ace
- astigmatism
- terminal
- image
- consum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02—Subjective types, i.e. testing apparatus requiring the active assistance of the patient
- A61B3/028—Subjective types, i.e. testing apparatus requiring the active assistance of the patient for testing visual acuity; for determination of refraction, e.g. phoropters
- A61B3/032—Devices for presenting test symbols or characters, e.g. test chart projecto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02—Subjective types, i.e. testing apparatus requiring the active assistance of the patient
- A61B3/028—Subjective types, i.e. testing apparatus requiring the active assistance of the patient for testing visual acuity; for determination of refraction, e.g. phoropters
- A61B3/0285—Phoropt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61B3/11—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for measuring interpupillary distance or diameter of pupils
- A61B3/112—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for measuring interpupillary distance or diameter of pupils for measuring diameter of pupil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40—Extraction of image or video features
- G06V10/48—Extraction of image or video features by mapping characteristic values of the pattern into a parameter space, e.g. Hough transform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8—Eye characteristics, e.g. of the iris
- G06V40/193—Preprocessing; Feature extrac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8—Eye characteristics, e.g. of the iris
- G06V40/197—Matching; Classif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光屈光度的测量系统,所述图像处理计算模块根据消费者单眼裸眼的状态分别调用复性近视性散光面部图像获取过程、复性远视性散光面部图像获取过程或单纯性散光面部图像获取过程,并通过摄像头获得起点面部图像和终点面部图像,根据两个面部图像计算出起点屈光度和终点屈光度,两个屈光度的差值为散光屈光度。本发明中,散光屈光度可由用户自行测量出结果,也可以由眼镜店测量出结果,避免了传统配镜过程中插片试戴时的消费者的主观因素的影响,简化了配制眼镜的过程,使每个消费者都可以清晰的掌握度数的变化,在软件提供的饮食、生活等方面的建议下进行眼睛的保健。
Description
优先权说明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要求了于2017年4月28日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提交的申请号为2017102932038的发明专利申请的说明书具体实施方案中的内容;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2的技术方案要求了于2017年4月28日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提交的申请号为2017102932038的发明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1技术方案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散光屈光度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散光屈光度的测量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散光是眼睛屈光不正的一种状态,造成散光的原因是角膜或晶体表面弯曲度不一致,如橄榄球状,导致相互垂直的两条子午线的屈光力不同,形成不清晰或重叠的影像,看远看近均不清楚。一般情况下,散光度数比较稳定,且一般不会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所以从事精密工作者或需长时间阅读细小文字者可考虑通过眼镜进行校正。
散光最简单、实用的矫正方法是佩戴眼镜,而配制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验光,常用的设备为验光仪,该设备在临床工作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验光仪采用红外、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手段检查光线入射眼球后的聚焦情况,具有测量速度快、使用方便的优点,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验光仪还是存在一些问题:1.验光仪为专用硬件,需要聘请专业的验光师,由其在测量时逐步进行操作,完成屈光度的测量,一般的用户很难专门购买价格高昂的验光仪,而且也无法获得验光操作的专业培训;2.验光仪的准确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消费者头眼配合不好、注视眼光不集中、消费者过于紧张等都会造成较大的误差,所以验光仪作为眼镜配制的唯一根据是不妥的;3.验光仪仅能测量出屈光度的大致情况,对了解消费者屈光程度提供参考,验光师最终还是要根据消费者的主观感受进行插片试戴以确定合适的度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操作简便、无需复杂验光设备、无需专业知识即可以随时、随地了解眼睛状态的一种散光屈光度的测量系统。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散光屈光度的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像头、图像处理计算模块,所述图像处理计算模块根据消费者单眼裸眼的状态分别调用复性近视性散光面部图像获取过程、复性远视性散光面部图像获取过程或单纯性散光面部图像获取过程,并通过摄像头获得起点面部图像和终点面部图像,根据两个面部图像计算出起点屈光度和终点屈光度,两个屈光度的差值为散光屈光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散光屈光度的测量系统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测量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⑴确定消费者单眼裸眼为近视眼、远视眼或正视眼:
如果为近视眼,则进入复性近视性散光面部图像获取过程,获取起点面部图像和终点面部图像;
如果为远视眼,则进入复性远视性散光面部图像获取过程,获取起点面部图像和终点面部图像;
如果为正视眼,则进入单纯性散光面部图像获取过程,获取起点面部图像和终点面部图像;
⑵根据起点视距和终点视距分别计算起点屈光度和终点屈光度,起点屈光度和终点屈光度的差值为散光屈光度。
而且,步骤⑴所述的复性近视性散光面部图像获取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a.带有摄像头的终端移动并由远及近靠近消费者的面部,消费者单眼裸眼观察终端设置的散光表盘,当散光表盘中的任意一条直线颜色开始加深时,摄像头获取消费者的起点面部图像;
b.带有摄像头的终端继续靠近消费者面部,消费者单眼裸眼观察终端设置的散光表盘,当散光表盘中的所有直线的颜色深浅一致时,摄像头获取消费者的终点面部图像;
c.计算起点面部图像中虹膜的像上直径;
d.计算终点面部图像中虹膜的像上直径;
e.根据起点面部图像对应的虹膜的像上直径计算起点视距;
f.根据终点面部图像对应的虹膜的像上直径计算终点视距。
而且,步骤⑴所述的复性远视性散光面部图像获取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a.带有摄像头的终端移动并由近及远远离消费者的面部,消费者单眼裸眼观察终端设置的散光表盘,当散光表盘中的任意一条直线颜色开始加深时,摄像头获取消费者起点面部图像;
b.带有摄像头的终端继续远离消费者面部,消费者单眼裸眼观察终端设置的散光表盘,当散光表盘中的所有直线的颜色深浅一致时,摄像头获取消费者终点面部图像;
c.计算起点面部图像中虹膜的像上直径;
d.计算终点面部图像中虹膜的像上直径;
e.根据起点面部图像对应的虹膜的像上直径计算起点视距;
f.根据终点面部图像对应的虹膜的像上直径计算终点视距。
而且,步骤⑴所述的单纯性散光面部图像获取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a.带有摄像头的终端移动并由近及远远离消费者的面部,消费者单眼裸眼观察终端设置的散光表盘:
如果移动时散光表盘中的所有直线颜色深浅一致则退出当前过程并判断正视眼无散光;
如果移动时散光表盘中的任意一条直线颜色由浅变深,摄像头获取消费者起点面部图像;
b.带有摄像头的终端继续远离消费者面部,消费者单眼裸眼观察终端设置的散光表盘,当散光表盘中的所有直线的颜色深浅一致时,摄像头获取消费者终点面部图像;
c.带有摄像头的终端自靠近脸部处向逐渐远离面部的位置移动,消费者单眼裸眼观察终端设置的视标,当消费者刚刚看到清晰的视标时,摄像头获取消费者近点面部图像。
d.计算起点面部图像中虹膜的像上直径;计算终点面部图像中虹膜的像上直径;计算近点面部图像中虹膜的像上直径;
e.根据起点面部图像对应的虹膜的像上直径计算起点视距;根据终点面部图像对应的虹膜的像上直径计算终点视距;根据近点面部图像对应的虹膜的像上直径计算近点视距;
f.如果起点视距小于近点视距且终点视距等于近点视距,为单纯性近视散光,近点视距为终点视距;
如果起点视距等于近点视距且终点视距大于近点视距,为单纯性远视散光,近点视距为起点视距。
而且,所述虹膜的像上直径的计算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⑴对面部图像进行颜色空间转换处理,获得灰度图像;
⑵对步骤⑴的结果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处理;
⑶对步骤⑵的结果进行人眼区域的分类器定位;
⑷对步骤⑶的结果进行二值化处理;
⑸对步骤⑷的结果进行霍夫圆变换处理,得出虹膜中心及虹膜的像上直径。
而且,所述视距为消费者单眼的虹膜中心到终端的垂直距离,通过曲线查值法或公式计算法得到。
而且,所述视距为消费者单眼的虹膜中心到散光表盘的垂直距离,通过曲线查值法或公式计算法得到。
而且,所述起点屈光度的计算方法是:起点屈光度=-(1/起点视距)。
而且,所述终点屈光度的计算方法是:终点屈光度=-(1/终点视距)。
而且,所述终端移动是由消费者手持终端进行移动的方式、其他人手持终端进行移动的方式、移动设备夹持终端进行移动的方式或终端固定而消费者自行移动的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系统中,消费者仅需一部带有前置摄像头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通过一定的操作步骤完成图像的获取,剩下的计算部分由软件完成,最终在显示屏上显示出屈光度的信息,消费者无需购买昂贵的验光设备,也无需经过专业的验光培训,可随时随地了解自身的眼睛的状态。
2.本系统中,消费者在工作、生活、购物、排队等任何环境中都可以进行屈光度的测量,只要摄像头能够正常的获取脸部图像并计算出瞳孔反光点,就可以得到准确的屈光度,而且测量简便、效率高,改变了传统配镜时大部分时间花费在插片调整中的情况。
3.本系统中,消费者可以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进行屈光度的测量,避免了传统配镜过程中,消费者只能在眼镜店进行单次验光而产生的误差,消费者可在眼睛处于不同疲劳状态时进行多次测量,由软件进行统计计算,得出屈光度的平均值,该平均值可作为配镜的依据。
4.本发明中,散光屈光度可由用户自行测量出结果,也可以由眼镜店测量出结果,避免了传统配镜过程中插片试戴时的消费者的主观因素的影响,简化了配制眼镜的过程,使每个消费者都可以清晰的掌握度数的变化,在软件提供的饮食、生活等方面的建议下进行眼睛的保健。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复性近视散光的起点视距和终点视距的测试原理图;
图1(b)是本发明的复性远视散光的起点视距和终点视距的测试原理图;
图1(c)是本发明的单纯性近视散光的起点视距和终点视距的测试原理图;
图1(d)是本发明的单纯性远视散光的起点视距和终点视距的测试原理图;
图2是预先测量的部分样本表;
图3是根据图2样本绘制的视距与虹膜的像上直径关系的曲线;
图4为散光表盘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散光屈光度的测量系统,如图1~4所示,本发明的创新在于:包括摄像头、图像处理计算模块,所述图像处理计算模块根据消费者单眼裸眼的状态分别调用复性近视性散光面部图像获取过程、复性远视性散光面部图像获取过程或单纯性散光面部图像获取过程,并通过摄像头获得起点面部图像和终点面部图像,根据两个面部图像计算出起点屈光度和终点屈光度,两个屈光度的差值为散光屈光度。
上述散光屈光度的测量系统的测量方法是:测量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⑴确定消费者单眼裸眼为近视眼、远视眼或正视眼:
如果为近视眼,则进入复性近视性散光面部图像获取过程,获取起点面部图像和终点面部图像;
如果为远视眼,则进入复性远视性散光面部图像获取过程,获取起点面部图像和终点面部图像;
如果为正视眼,则进入单纯性散光面部图像获取过程,获取起点面部图像和终点面部图像;
⑵根据起点视距和终点视距分别计算起点屈光度和终点屈光度,起点屈光度和终点屈光度的差值为散光屈光度。
步骤⑴所述的复性近视性散光面部图像获取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a.带有摄像头的终端移动并由远及近靠近消费者的面部,消费者单眼裸眼观察终端设置的散光表盘,当散光表盘中的任意一条直线颜色开始加深时,摄像头获取消费者的起点面部图像;
如果移动过程中散光表盘中的所有直线颜色深浅一致则判断该单眼为近视眼且无散光,并退出测量过程。
b.带有摄像头的终端继续靠近消费者面部,消费者单眼裸眼观察终端设置的散光表盘,当散光表盘中的所有直线的颜色深浅一致时,摄像头获取消费者的终点面部图像;
c.计算起点面部图像中虹膜的像上直径;
d.计算终点面部图像中虹膜的像上直径;
e.根据起点面部图像对应的虹膜的像上直径计算起点视距;
f.根据终点面部图像对应的虹膜的像上直径计算终点视距。
步骤⑴所述的复性远视性散光面部图像获取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a.带有摄像头的终端移动并由近及远远离消费者的面部,消费者单眼裸眼观察终端设置的散光表盘,当散光表盘中的任意一条直线颜色开始加深时,摄像头获取消费者起点面部图像;
如果移动过程中散光表盘中的所有直线颜色深浅一致则判断该单眼为远视眼且无散光,并退出测量过程。
b.带有摄像头的终端继续远离消费者面部,消费者单眼裸眼观察终端设置的散光表盘,当散光表盘中的所有直线的颜色深浅一致时,摄像头获取消费者终点面部图像;
c.计算起点面部图像中虹膜的像上直径;
d.计算终点面部图像中虹膜的像上直径;
e.根据起点面部图像对应的虹膜的像上直径计算起点视距;
f.根据终点面部图像对应的虹膜的像上直径计算终点视距。
步骤⑴所述的单纯性散光面部图像获取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a.带有摄像头的终端移动并由近及远远离消费者的面部,消费者单眼裸眼观察终端设置的散光表盘:
如果移动时散光表盘中的所有直线颜色深浅一致则退出当前过程并判断正视眼无散光;
如果移动时散光表盘中的任意一条直线颜色由浅变深,摄像头获取消费者起点面部图像;
b.带有摄像头的终端继续远离消费者面部,消费者单眼裸眼观察终端设置的散光表盘,当散光表盘中的所有直线的颜色深浅一致时,摄像头获取消费者终点面部图像;
c.带有摄像头的终端自靠近脸部处向逐渐远离面部的位置移动,消费者单眼裸眼观察终端设置的视标,当消费者刚刚看到清晰的视标时,摄像头获取消费者近点面部图像。
d.计算起点面部图像中虹膜的像上直径;计算终点面部图像中虹膜的像上直径;计算近点面部图像中虹膜的像上直径;
e.根据起点面部图像对应的虹膜的像上直径计算起点视距;根据终点面部图像对应的虹膜的像上直径计算终点视距;根据近点面部图像对应的虹膜的像上直径计算近点视距;
f.如果起点视距小于近点视距且终点视距等于近点视距,为单纯性近视散光,近点视距为终点视距;
如果起点视距等于近点视距且终点视距大于近点视距,为单纯性远视散光,近点视距为起点视距。
所述起点屈光度的计算方法是:起点屈光度=-(1/起点视距)。所述终点屈光度的计算方法是:终点屈光度=-(1/终点视距)。
无论是哪种散光均需要得到起点视距和终点视距,才能进行后续的计算,虽然二者中的起点视距和终点视距的获取方式不同,一个是由远及近的起点和终点,另一个是由近及远的起点和终点,但图像处理、虹膜的像上直径等的计算过程相同,起点视距和终点视距的单位为米。
上述单眼是指,每次测量时只有一只眼睁开,另外一只眼被遮挡,比如左眼测量,遮挡右眼等,两只眼均保持睁开状态,待测的单眼不要佩戴眼镜、美瞳等影响测量的装具。
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甚至可以是普通摄像头;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将屏幕朝向消费者的脸部,在其屏幕中显示一个散光表盘,这个散光表盘如图4所示,为一个由直线呈辐射状排列的圆盘。消费者可以点击屏幕上的按钮、快捷拍照键进行面部图像的获取。而普通摄像头可以连接电脑,在摄像头上粘贴一个纸板,其上绘制、粘贴散光表盘,摄像头获取的面部图像被采集到电脑中,这样也可以实现散光表盘的作用。
视标是视力检查表中的英文字母E的排列组合,其位置应尽可能的靠近摄像头的位置,E 的绘制规范见《标准对数视力表(GB-11533-2011)》3.1节。
另外,在单眼测量时,单眼要基本正视终端屏幕或纸板上的散光表盘,当然有一定的水平、竖直的偏移也不会影响测量结果,测量环境中的外部光线强度要达到300lux,屏幕亮度达到200(cd/m2),否则会对结果有些许影响。(见《标准对数视力表(GB-11533-2011)》5.3 节)。
本方法中对于远视性(包括复性远视散光和单纯远视散光)散光和近视性(包括复性近视散光和单纯近视散光)均为正值,在配镜中还需通过其它方法检测出散光眼的散光轴位。本文不再说明。
终端移动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包括:由消费者手持终端进行移动的方式、由其他人手持终端进行移动的方式或由移动设备夹持终端进行移动的方式,甚至终端固定而消费者自行移动的方式也是可以的,这四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均可以实现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的效果,当然,越稳定、越匀速的移动更有利于测量的准确性和快捷性。
由于人类虹膜在出生18个月以后形态上就会稳定,并且人与人之间实际虹膜直径的公差范围很小(±0.5mm),所以基于虹膜直径求出的视距与屈光度适用于几乎所有的年龄段人群。所以本方法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上述起点面部图像、终点面部图像的虹膜的像上直径的处理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⑴对面部图像进行颜色空间转换处理,获得灰度图像;颜色空间转换用于将获取的圆点棉布图像和近点面部图像进行处理,将其转换为灰度图像,比如:使用Opencv里的颜色空间转换函数void cvCvtColor(const CvArr*src,CvArr*dst,int code),可以实现RGB颜色向HSV,HSI等颜色空间的转换,也可以转换为灰度图像。
参数说明:
src输入的8-比特单信道图像;
dst输出的图像与输入图像大小与数据类型相同;
code:色彩空间转换的模式,该code来实现不同类型的颜色空间转换。
⑵对步骤⑴的结果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处理;直方图均衡化则通过使用累积函数对灰度值进行调整以实现对比度的增强,比如:使用Opencv里的直方图均衡化函数voidcvEqualizeHist(const CvArr*src,CvArr*dst)。
参数说明:
src输入的8-比特单信道图像;
dst输出的图像与输入图像大小与数据类型相同。
⑶对步骤⑵的结果进行人眼区域的分类器定位;利用已经训练好的眼睛分类器定位到人眼区域,获取单个眼睛的区域图像。比如:使用Opencv里的应用于眼睛的分类器
“haarcascade_mcs_eyepair_big.Xml”,“haarcascade_mcs_eyepair_small.xml”,
“haarcascade_mcs_lefteye.xml”,“haarcascade_mcs_righteye.xml”。
双眼调用库1和库2,单眼图像调用库3和库4,实例化分类器类CascadeClassifier后调用CascadeClassifier下的void load(string filename)。
detectMultiScale函数参数说明:
objects—检测得到的矩形;
rejectLevels—如果不符合特征的矩形,返回级联分类器中符合的强分类器数;
levelWeights—滑动窗口每次移动的距离。它必须是块移动的整数倍;
scaleFactor—图像缩放因子;
minNeighbors—表示构成检测目标的相邻矩形的最小个数;
flags—阈值,即校正系数;
minObjectSize和maxObjectSize—最小和最大检测窗口大小,minSize和maxSize用来限制得到的目标区域的范围。
load函数参数说明:
string filename:haarcascade_mcs_eyepair_big.Xml等库的路径。
⑷对步骤⑶中的单个眼睛的区域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将图像上的像素点的灰度值设置为0或255,也就是将整个图像呈现出明显的只有黑和白的视觉效果,标记出虹膜的大致轮廓。比如:使用Opencv里的cvThreshold函数对单通道数组应用固定阈值操作,即对灰度图像进行阈值操作得到二值图像,或者是去掉噪声,例如过滤很小或很大像素值的图像点。
本函数支持的对图像取阈值的方法由threshold_type确定。
void cvThreshold(const CvArr*src,CvArr*dst,double threshold,doublemax_value,int threshold_type)
参数说明:
src:单信道图像;
dst:输出数组,必须与src的类型一致,单信道图像;
threshold:阈值;
max_value:使用CV_THRESH_BINARY和CV_THRESH_BINARY_INV的最大值;
threshold_type:阈值类型。
⑸对步骤⑷的单个眼睛的区域图像进行霍夫圆变换处理,得出虹膜中心及虹膜的像上直径。在眼睛区域匹配出最佳圆,圆的直径就是虹膜像上直径,圆心即为虹膜中心。
比如:使用Opencv里的cvHoughCircles函数,
CvSeq*cvHoughCircles(CvArr*image,void*circle_storage,int method,double dp,double min_dist,double param1,double param2,int min_radius,int max_radius)
参数说明:
image:输入8bit(灰度)图像,其内容可被函数所改变;
circle_storage:检测到的圆存储仓,可以是内存存储仓;
method:Hough变换方式;
dp:寻找圆弧圆心的累计分辨率;
min_dist:该参数是让算法能明显区分的两个不同圆之间的最小距离;
param1:用于Canny的边缘阀值上限,下限被置为上限的一半;
param2:累加器的阀值;
min_radius:最小圆半径;
max_radius:最大圆半径。
OpenCV的全称是:Open Source Computer Vision Library,OpenCV是一个基于(开源)发行的跨平台计算机视觉库,可以运行在Linux、Windows和Mac OS操作系统上,具有轻量级且高效的优点,其由一系列C函数和少量C++类构成,同时提供了Python、Ruby、MATLAB 等语言的接口,实现了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方面的很多通用算法。当然,除了OpenCV以外,还可以使用类似的具有相同功能的函数、库、开发包等实现功能。
起点面部图像对应的起点视距以及终点面部图像对应的终点视距均为消费者单眼的虹膜中心到散光表盘的垂直距离,均可以通过曲线查值法或公式计算法得到。无论是曲线查值法,还是公式计算法,图2的样本表均为随机测量的数值,即视距Y可能是起点的视距、终点的视距或任意位置的视距。
曲线查值法是:
预先拍摄各距离下面部图像、计算出虹膜的像上直径,然后使用激光、红外等测距设备进行实地测量,取得每个像上直径对应的视距,见图2中的样本表,表中的视距Y由10~55 厘米,对应的像上直径D为291~52,该像上直径为像素值,面部图像的像素统一为1944*2592,前者为宽度W,后者为高度H,比例尺为R=D/W。
如果样本足够多,可以根据表中的Y、R进行曲线的绘制,得出的结果见图3,横坐标为视距Y,纵坐标为比例尺R。
公式计算法是:
以表2的样本表为数据源,绘制的曲线见图4,横坐标为视距Y,纵坐标为像上直径D,根据Y与D的曲线进行公式拟合,得到
Y为视距,K取值为1.5±0.2,W为面部图像宽度的像素值,D为虹膜的像上直径。
无论通过上述哪种方法获取面部图像的视距后,进行屈光度的计算,散光屈光度的计算公式是:
散光屈光度=起点屈光度-终点屈光度公式②
测试过程中,通过红外、激光、超声波等多种外部设备进行视距尺寸验证,误差很小,基本在1~2%,可见,本发明计算出的视距已经很准确,尽管存在误差,但对于后续的屈光度计算时,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实施例1
某消费者12岁,身高145厘米,女性,本人有近视,处在超市的正常灯光的照明环境中,使用手机为红米note,站在灯管下方,遮挡右眼,手持手机由远及近进行左眼的散光屈光度测量,移动过程中大致保持手机匀速,左眼观察的视线大致和屏幕垂直。
手机由远及近缓慢靠近面部,当散光盘中一条直线颜色开始加深时,拍得散光起点图像;继续缓慢靠近面部当散光盘中所有直线颜色一样深时,拍得散光终点图像;
先后触发图像处理过程测得散光起点图像上虹膜直径为52和散光终点图像上虹膜直径为75;
散光起点面部图像的像素为1944*2592,比例尺为52/1944=0.0267,根据图3曲线查值得到视距为55厘米。
散光终点面部图像的像素为1944*2592,比例尺为75/1944=0.0386,根据图3曲线查得视距为40cm。
因此得出:
散光屈光度=散光起点屈光度-散光终点屈光度=-1/0.55+1/0.4=0.68D≈0.75D
电脑验光仪给出的验光单中,左眼柱镜度数为1.0D。配制眼镜时,验光师给出消费者主观观察环境的眼镜左眼柱镜度数为0.75D。
通过本方法的计算结果与验光师给出的配镜度数,计算结果为该消费者当前状态的适合度数。同样的过程测量另一只眼睛的屈光度,获得合适的度数。
实施例2
某消费者37岁,身高173厘米,男性,右眼有远视,处在户外自然光条件下,使用vivo X9,遮挡左眼,手持手机由远及近进行右眼的散光屈光度测量,移动过程中大致保持手机匀速,右眼观察的视线大致和屏幕垂直。
手机由近及远远离消费者面部,当散光盘中一条直线颜色开始加深时,拍得散光起点图像;继续远离面部当散光盘中所有直线颜色一样深时,拍得散光终点图像;
先后触发图像处理过程测得散光起点图像上虹膜直径为255和散光终点图像上虹膜直径为189;
散光起点面部图像的像素为3874*5163,根据公式法,算出散光起点视距为22.8厘米。
散光终点面部图像的像素为3874*5163,根据公式法,得算出散光终点视距为30.7cm。
因此得出:
散光屈光度=散光起点屈光度-散光终点屈光度=1.13D≈1.25D
通过本方法的计算结果与验光师给出的配镜度数,计算结果为该消费者当前状态的适合度数。同样的过程测量另一只眼睛的屈光度,获得合适的度数。
实施例3
某消费者28岁,身高184厘米,男性,本人有近视,分别在教室灯管照明中(晴天上午)、室外树阴环境中(晴天中午)、家庭白天的阳台自然照明环境中(晴天下午)等多处进行右眼散光屈光度的测量,测量数据即计算结果见表1,其中在室外时使用手持终端移动的方式,在室内采用他人手持终端而消费者自行移动的方式,室外使用手机,室内使用平板电脑。其他条件和实施例2相同。
散光起点相关参数如下:
散光终点相关参数如下:
散光屈光度结果表
序号 | 散光起点视距 | 散光终点视距 | 散光屈光度≈ |
1 | 18.5 | 29.4 | 2.0 |
2 | 18.2 | 31.3 | 2.25 |
3 | 19.0 | 28.9 | 1.75 |
4 | 17.0 | 30.6 | 2.50 |
5 | 17.8 | 28.8 | 2.25 |
计算上述散光屈光度的平均值:
简单算术平均
加权平均法:
几何平均法:
截尾平均数法:
去掉一个最高的2.5和最低的1.75
电脑验光仪给出的验光单中,左眼的散光屈光度为2.5D。配制眼镜时,验光师给出消费者主观观察环境的眼镜左眼柱镜度数为2.0D。
通过本方法的计算结果与验光师给出的配镜度数,计算结果为该消费者当前状态的适合度数。同样的过程测量另一只眼睛的屈光度,获得合适的度数。
实施例4
某消费者16岁,身高168厘米,男性,视力表现为正常,只是用眼易疲劳,课余时间处在教室正常自然光中,使用手机为Iphone,站在窗前,遮挡左眼,手持手机由近及远进行右眼的散光屈光度测量,移动过程中大致保持手机匀速,右眼观察的视线大致和屏幕垂直。
消费者手持终端由贴近面部处由近及远的移动,当消费者刚刚看清晰E标时,按下拍照键获取近点面部图像,消费者点击存储键。
近点像上直径为160像素。近点面部图像的像素为960*1280,根据公式计算得到视距 Y=1.5*960/327=9cm。
消费者手持终端由贴近面部处由近及远的移动,当散光盘中一条直线颜色开始加深时,拍得散光始点图像;继续远离面部当散光盘中所有直线颜色一样深时,拍得散光终点图像;
在散光始点图像中虹膜直径为170像素,散光终点图像中虹膜直径为160像素。
由公式法计算得出:
散光始点视距为8.47cm;散光终点视距为9cm。
因为散光起点小于近点且散光终点为此人近点则判断此人为单纯近视性散光,散光度数为:1/0.0847-1/0.09≈0.75D
通过本方法的计算结果与验光师给出的配镜度数,计算结果为该消费者当前状态的适合度数。同样的过程测量另一只眼睛的屈光度,获得合适的度数。
Claims (10)
1.一种散光屈光度的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像头、图像处理计算模块,所述图像处理计算模块根据消费者单眼裸眼的状态分别调用复性近视性散光面部图像获取过程、复性远视性散光面部图像获取过程或单纯性散光面部图像获取过程,并通过摄像头获得起点面部图像和终点面部图像,根据两个面部图像计算出起点屈光度和终点屈光度,两个屈光度的差值为散光屈光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光屈光度的测量系统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测量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⑴确定消费者单眼裸眼为近视眼、远视眼或正视眼:
如果为近视眼,则进入复性近视性散光面部图像获取过程,获取起点面部图像和终点面部图像;
如果为远视眼,则进入复性远视性散光面部图像获取过程,获取起点面部图像和终点面部图像;
如果为正视眼,则进入单纯性散光面部图像获取过程,获取起点面部图像和终点面部图像;
⑵根据起点视距和终点视距分别计算起点屈光度和终点屈光度,起点屈光度和终点屈光度的差值为散光屈光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散光屈光度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⑴所述的复性近视性散光面部图像获取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a.带有摄像头的终端移动并由远及近靠近消费者的面部,消费者单眼裸眼观察终端设置的散光表盘,当散光表盘中的任意一条直线颜色开始加深时,摄像头获取消费者的起点面部图像;
b.带有摄像头的终端继续靠近消费者面部,消费者单眼裸眼观察终端设置的散光表盘,当散光表盘中的所有直线的颜色深浅一致时,摄像头获取消费者的终点面部图像;
c.计算起点面部图像中虹膜的像上直径;
d.计算终点面部图像中虹膜的像上直径;
e.根据起点面部图像对应的虹膜的像上直径计算起点视距;
f.根据终点面部图像对应的虹膜的像上直径计算终点视距。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散光屈光度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⑴所述的复性远视性散光面部图像获取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a.带有摄像头的终端移动并由近及远远离消费者的面部,消费者单眼裸眼观察终端设置的散光表盘,当散光表盘中的任意一条直线颜色开始加深时,摄像头获取消费者起点面部图像;
b.带有摄像头的终端继续远离消费者面部,消费者单眼裸眼观察终端设置的散光表盘,当散光表盘中的所有直线的颜色深浅一致时,摄像头获取消费者终点面部图像;
c.计算起点面部图像中虹膜的像上直径;
d.计算终点面部图像中虹膜的像上直径;
e.根据起点面部图像对应的虹膜的像上直径计算起点视距;
f.根据终点面部图像对应的虹膜的像上直径计算终点视距。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散光屈光度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⑴所述的单纯性散光面部图像获取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a.带有摄像头的终端移动并由近及远远离消费者的面部,消费者单眼裸眼观察终端设置的散光表盘:
如果移动时散光表盘中的所有直线颜色深浅一致则退出当前过程并判断正视眼无散光;
如果移动时散光表盘中的任意一条直线颜色由浅变深,摄像头获取消费者起点面部图像;
b.带有摄像头的终端继续远离消费者面部,消费者单眼裸眼观察终端设置的散光表盘,当散光表盘中的所有直线的颜色深浅一致时,摄像头获取消费者终点面部图像;
c.带有摄像头的终端自靠近脸部处向逐渐远离面部的位置移动,消费者单眼裸眼观察终端设置的视标,当消费者刚刚看到清晰的视标时,摄像头获取消费者近点面部图像。
d.计算起点面部图像中虹膜的像上直径;计算终点面部图像中虹膜的像上直径;计算近点面部图像中虹膜的像上直径;
e.根据起点面部图像对应的虹膜的像上直径计算起点视距;根据终点面部图像对应的虹膜的像上直径计算终点视距;根据近点面部图像对应的虹膜的像上直径计算近点视距;
f.如果起点视距小于近点视距且终点视距等于近点视距,为单纯性近视散光,近点视距为终点视距;
如果起点视距等于近点视距且终点视距大于近点视距,为单纯性远视散光,近点视距为起点视距。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述的一种散光屈光度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虹膜的像上直径的计算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⑴对面部图像进行颜色空间转换处理,获得灰度图像;
⑵对步骤⑴的结果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处理;
⑶对步骤⑵的结果进行人眼区域的分类器定位;
⑷对步骤⑶的结果进行二值化处理;
⑸对步骤⑷的结果进行霍夫圆变换处理,得出虹膜中心及虹膜的像上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所述的一种散光屈光度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距为消费者单眼的虹膜中心到终端的垂直距离,通过曲线查值法或公式计算法得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散光屈光度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距为消费者单眼的虹膜中心到散光表盘的垂直距离,通过曲线查值法或公式计算法得到。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或8所述的一种散光屈光度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起点屈光度的计算方法是:起点屈光度=-(1/起点视距);终点屈光度的计算方法是:终点屈光度=-(1/终点视距)。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一种散光屈光度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移动是由消费者手持终端进行移动的方式、其他人手持终端进行移动的方式、移动设备夹持终端进行移动的方式或终端固定而消费者自行移动的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293203 | 2017-04-28 | ||
CN2017102932038 | 2017-04-2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567407A true CN108567407A (zh) | 2018-09-25 |
Family
ID=63576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834194.9A Pending CN108567407A (zh) | 2017-04-28 | 2017-09-15 | 一种散光屈光度的测量系统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567407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81331A (zh) * | 2020-04-02 | 2020-06-1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视力检测方法、装置及可穿戴显示设备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99547U (zh) * | 1991-09-17 | 1992-03-25 | 王永雁 | 视调节范围测定仪 |
US20110187996A1 (en) * | 2010-02-03 | 2011-08-04 | Right Mfg. Co., Ltd.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pectacle lens, spectacle lens,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ultifocal eyeglasses, and multifocal eyeglasses |
CN103528562A (zh) * | 2013-10-26 | 2014-01-22 | 吉林大学 | 一种基于单摄像头检测人眼与显示终端距离的方法 |
CN104133548A (zh) * | 2013-05-03 | 2014-11-05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确定视点区域及控制屏幕亮度的方法及装置 |
CN204863096U (zh) * | 2015-06-26 | 2015-12-16 | 苏州孝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视力检测辅助装置和视力检测系统 |
CN105816147A (zh) * | 2016-03-24 | 2016-08-03 | 北京酷配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在线验光系统及方法 |
-
2017
- 2017-09-15 CN CN201710834194.9A patent/CN10856740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99547U (zh) * | 1991-09-17 | 1992-03-25 | 王永雁 | 视调节范围测定仪 |
US20110187996A1 (en) * | 2010-02-03 | 2011-08-04 | Right Mfg. Co., Ltd.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pectacle lens, spectacle lens,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ultifocal eyeglasses, and multifocal eyeglasses |
CN104133548A (zh) * | 2013-05-03 | 2014-11-05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确定视点区域及控制屏幕亮度的方法及装置 |
CN103528562A (zh) * | 2013-10-26 | 2014-01-22 | 吉林大学 | 一种基于单摄像头检测人眼与显示终端距离的方法 |
CN204863096U (zh) * | 2015-06-26 | 2015-12-16 | 苏州孝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视力检测辅助装置和视力检测系统 |
CN105816147A (zh) * | 2016-03-24 | 2016-08-03 | 北京酷配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在线验光系统及方法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81331A (zh) * | 2020-04-02 | 2020-06-1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视力检测方法、装置及可穿戴显示设备 |
WO2021196992A1 (zh) * | 2020-04-02 | 2021-10-0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视力检测方法、装置及可穿戴显示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1004138A1 (zh) | 一种屏幕显示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7890336B (zh) | 基于智能手持设备的屈光度检测系统 | |
EP3649577B1 (en) | Application to determine reading/working distance | |
CN111295129B (zh) | 视敏度检查 | |
US20220151488A1 (en) | Computer-implemen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ractively measuring ocular refractive errors, addition and power of reading glasses | |
TW202038846A (zh) | 測量視力功能的裝置及方法 | |
CN105962885A (zh) | 一种利用软件硬件结合检测视力的方法 | |
CN201602753U (zh) | 一种散光表组合验光灯箱 | |
CN108567406A (zh) | 一种人眼屈光度的分析测量系统及方法 | |
CN108703738A (zh) | 一种远视屈光度的测量系统及方法 | |
CN108573204A (zh) | 一种人眼瞳孔距离的测量方法 | |
CN108567407A (zh) | 一种散光屈光度的测量系统及方法 | |
CN108567411A (zh) | 一种人眼健康状态的判断系统及方法 | |
US20240225441A1 (en) |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program for estimating refraction of an eye of an individual | |
CN108567405A (zh) | 一种近视屈光度的测量系统及方法 | |
CN108567404A (zh) | 一种青少年眼睛假性近视部分的测量系统及方法 | |
TW202139918A (zh) | 用於在環境照明中檢測白內障的存在情況和嚴重程度的方法和設備 | |
CN108573484A (zh) | 一种老花屈光度的测量系统及方法 | |
CN208988837U (zh) | 一种眼睛视力检查装置 | |
US11969212B2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 presence and severity of a cataract in ambient lighting | |
WO2023148372A1 (en) | A computer-implemen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ractively measuring either or both sides of the interval of clear vision of the eye | |
US20220361745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 prescription for an eye of a person | |
EP4197427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evaluating refraction of an eye of an individual using machine learning | |
EP4364643A1 (en) | Computer-implemented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etermining refractive errors | |
EP4364642A1 (en) | Computer-implemented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etermining refractive error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5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