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66418B - 一种电子数据的智能的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数据的智能的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566418B CN108566418B CN201810245712.8A CN201810245712A CN108566418B CN 108566418 B CN108566418 B CN 108566418B CN 201810245712 A CN201810245712 A CN 201810245712A CN 108566418 B CN108566418 B CN 10856641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istor
- processing center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data
- resis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58—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 G06F11/1461—Backup scheduling polic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58—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 G06F11/1464—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for networked environmen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58—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 G06F11/1469—Backup restoration techniqu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59—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by isolating or reconfiguring faulty entities
- H04L41/0661—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by isolating or reconfiguring faulty entities by reconfiguring faulty enti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电子数据的智能的处理方法包括: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检查与用户端设备的链路通信是否正常;用户端设备定期向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发送数据的重要性信息以及用户端设备的状态信息,确定用户端设备的评价参数,动态地调整用户端设备向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确定用户端设备备份的优先级,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根据自身备份能力进行资源的分配和数据的备份;并且存在数据恢复需求时进行数据的恢复。该方法能够智能、快速、安全、稳定地处理电子数据,有效和稳定地供应电力,在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发生突发事件和异常时能够及时延缓数据的备份,优化处理器和存储资源的占用,提高电子数据处理效率,合理地进行资源调度和分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信号数据处理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子数据的智能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而信息化时代的显著特点便是数据的爆发式增长。特别地,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气候变化仿真等一系列风口的飞速演进,导致数据量急速扩张;这在带给社会和用户便利,改善用户体验,更智能、准确地提前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因为数据变得越来越庞大和复杂,并且信息的获取方式更加便捷,加上网络安全一定程度上存在漏洞,使得大数据的安全性备受关注。对于企业来说,待管理的数据日益庞大,使得信息存储、安全保障以及运营维护等技术的成本不断攀升,对效率、经济等方面提出了挑战。此外,随着海量数据的不断积聚和暴露在更加复杂的信息环境中,一旦遇到突发事件,例如自然原因,诸如地震、火灾、暴雨、洪灾;以及其他原因,诸如掉电、电力供应不稳定、人为破坏、攻击等,用户将陷入核心数据丢失或泄露,将导致不安全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对电子数据进行智能、快速、安全、稳定地处理显得至关重要。而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本身必须稳定,因此需要对其电源进行有效和稳定地供应,并且在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发生突发事件和异常时,能够及时地延缓数据的备份。以前针对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的异常的应急不够智能,或者需要人工的监视或操作,或者缺少智能的应急措施。并且有时候,当存在多个用户端设备时,一些用户端设备会产生不重要或者无用或者重要性程度不高的数据,而由于这些数据占用大量处理器和存储资源,导致整体的电子数据处理效率低下,降低电子数据的处理速度,还造成了电力的低效消耗;因此还有必要进行合理的资源调度和分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电子数据的智能的处理方法,该方法能够智能、快速、安全、稳定地处理电子数据,有效和稳定地供应电力,在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发生突发事件和异常时能够及时地延缓数据的备份,优化处理器和存储资源的占用,提高电子数据处理效率,合理地进行资源调度和分配。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子数据的智能的处理方法,包括: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检查与多个用户端设备的链路通信是否正常;在链路通信正常之后,用户端设备定期向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发送数据的重要性信息以及用户端设备的状态信息,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据此确定用户端设备的评价参数,根据评价参数动态地调整用户端设备向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并且根据评价参数确定用户端设备在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备份的优先级,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根据自身备份能力进行资源的分配和数据的备份;并且在多个用户端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存在数据恢复需求时,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与其进行数据的恢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步骤S1中,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与多个用户端设备经由无线或有线链路、通过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内部的通信接口尝试进行通信,以确定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与多个用户端设备之间的链路通信是否正常;在步骤S2中,当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与多个用户端设备之间的链路通信正常时,多个用户端设备基于同步时钟、以时间T1的周期向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发送备份请求;当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与多个用户端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之间的链路通信异常时,尝试排除链路通信异常的故障,直到符合预设条件,并且在链路通信正常后将多个用户端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基于同步时钟、以时间T1的周期向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发送备份请求;其中所述预设条件为:先逐个排除链路通信异常的单个用户端设备的故障,直到单个用户端设备的尝试排除失败次数达到预设次数,当逐个对链路通信异常的用户端设备进行排除之后存在至少一个可通信的用户端设备时,停止尝试排除链路通信异常的故障,而进入后续步骤,而如果尝试排除链路通信异常的故障失败,则停止尝试排除链路通信异常的故障,进而退出并结束;在步骤S3中,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向用户端设备发送备份响应,并获取该用户端设备的重要性信息以及用户端设备的状态信息,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据此确定用户端设备的评价参数,根据评价参数动态地调整用户端设备向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即当该评价参数小于第一阈值时,增加时间间隔到nT1,其中n是大于1的数;当该评价参数大于第二阈值时,降低时间间隔到T1/n;评价参数是根据用户端设备的重要性信息与该用户端设备对应的状态信息的加权和;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根据该评价参数确定该多个用户端设备的优先级,并对该多个用户端设备进行排序;并继续进行到步骤S4;其中重要性信息是指对于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进行记录的重要性指数,而状态信息是指用户端设备数据可能已经开始或者即将遭受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而给数据造成威胁的状态指数,在步骤S4中,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根据用户端设备的评价参数,调用数据库中的评价参数查找表,并获取评价参数查找表中的各个等级对应的阈值;当评价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大于等于第三阈值时,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的处理器根据优先级从高到低的次序、并行地将一个或多个可用的可读存储介质直接作为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端设备信息的对应备份资源,此时如果用户端设备的待备份数据的需求超出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的可用的可读存储介质的备份能力,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的处理器将大于等于第三阈值所对应的用户端设备中暂未被安排可用的可读存储介质的数据调度到多级延迟单元和暂存器,并调度优化存储单元进行可用的可读存储介质的数据压缩和存储空间优化,留待产生可用存储空间后将暂存器中的数据导入,而如果评价参数均小于阈值时,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的处理器根据优先级从高到低的次序,通过缓冲模块缓冲待备份的数据,依序在可用的可读存储介质中备份用户端设备信息的数据;在步骤S5中,在多个用户端设备需要时,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与其进行数据的恢复,具体包括:调用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的备份数据的路径,根据该路径读取备份数据,根据备份数据创建对应数据的恢复文档,将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的备份数据写入创建的恢复文档中;将备份数据进行纠错检测,当存在问题时,向纠错模块发送差异查询请求和纠错请求消息,该纠错请求消息包括源数据的标识及其地址范围,纠错模块经过一致性比较和数据恢复,获取恢复的源数据,并将该数据复原为符号序列;将符号序列进行解析和拼接,将拼接后的数据批量缓冲到暂存模块中,并且确定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可与对应的用户端设备可进行链路通信后,经由数据信息处理中心的通信接口将拼接后的缓冲到暂存模块中的数据发送给多个用户端设备进行数据的恢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该方法中的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包括电源模块、多个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该电源包括多个子电源,每个子电源各自连接到对应的可读存储介质,子电源与可读存储介质的数量相同。其中每个子电源包括以下结构:第一功率晶体管,其源极连接电源VCC,其栅极连接放大器的输出,其漏极连接各个子电源对应的可读存储介质的电源输入端;该放大器的正输入端连接参考模块的输出,该放大器的负输入端连接电阻R11的第一端和电阻R12的第一端;电阻R1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功率晶体管的漏极以及电容C11的第一端;电容C11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13的第一端;电阻R13的第二端与电阻R12的第二端都接地;在该参考模块的结构中,晶体管Q51、晶体管Q52、晶体管Q53、晶体管Q54、晶体管Q55、晶体管Q56各自的源极以及电阻R51的第一端连接到电源电压,晶体管Q51的栅极和漏极与晶体管Q52、晶体管Q53、晶体管Q54、晶体管Q55、晶体管Q56的栅极连接以及晶体管Q57的源极连接,晶体管Q63的漏极和栅极与电阻R51的第二端、晶体管Q64的栅极、电容C51的第一端连接,晶体管Q64的漏极与晶体管Q57的栅极和漏极以及晶体管Q58、晶体管Q59、晶体管Q60、晶体管Q61、晶体管Q62的栅极连接;晶体管Q58的源极连接晶体管Q52的漏极,晶体管Q59的源极连接晶体管Q53的漏极,晶体管Q60的源极与晶体管Q54的漏极连接,晶体管Q61的源极与晶体管Q55的漏极连接,晶体管Q62的源极与晶体管Q56的漏极连接;晶体管Q58的漏极连接晶体管Q65的发射极、放大电路OA的负输入端连接,晶体管Q65的基极与晶体管Q59的漏极、晶体管Q66的发射极连接,晶体管Q66的基极与电阻R52的第一端、电阻R53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52的另一端与放大电路OA的输出端、电阻R54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53的另一端与晶体管Q69的基极、晶体管Q68的发射极连接,晶体管Q68的基极与晶体管Q60的漏极、晶体管Q67的发射极连接、晶体管Q69的发射极与晶体管Q61的漏极、晶体管Q70的基极连接,晶体管Q70的发射极与晶体管Q62的漏极、放大电路OA的正输入端连接,电阻R54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52的第一端以及该参考模块的输出;晶体管Q67的基极与集电极连接;晶体管Q63的源极、电容C51的第二端、晶体管Q64的源极、晶体管Q65的集电极、晶体管Q66的集电极、晶体管Q67的集电极、晶体管Q68的集电极、晶体管Q69的集电极、晶体管Q70的集电极、电容C52的第二端连接到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前述的放大器的结构为;晶体管Q31的发射极、晶体管Q32的发射极、晶体管Q33的集电极连接到电源电压,晶体管Q31的基极和集电极与晶体管Q32的基极、电阻R31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31的第二端连接晶体管Q35的发射极、电阻R32的第一端,晶体管Q35的基极连接晶体管Q34的发射极,晶体管Q34的基极连接放大器的正输入端,晶体管Q35的集电极连接到晶体管Q36的集电极和基极,电阻R32的第二端连接到电容C31的第一端、晶体管Q37的基极,晶体管Q37的集电极连接到电容C31的第二端、二极管D31的负端、晶体管Q38的基极,晶体管Q38的集电极连接到晶体管Q39的基极,晶体管Q38的发射极连接到晶体管Q39的集电极、电阻R33的第一端,电阻R33的第二端连接到放大器的输出端、晶体管Q33的发射极,晶体管Q33的基极连接晶体管Q32的集电极、二极管D32的正端,二极管D32的负端连接二极管D31的正端;晶体管Q34的集电极、晶体管Q36的发射极、晶体管Q37的发射极、晶体管Q39的发射极连接到低电平。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电源电路与可用的可读存储介质之间连接有延迟电路,以避免数据突然断开传送导致的断点;该延迟电路的结构为:晶体管Q01的发射极连接电源电压、电阻R02的第一端、电阻R03的第一端、电阻R04的第一端,其基极连接电阻R01的第一端,其集电极连接可用的可读存储介质的供电端、二极管D01的负端、电容C01的第一端;电阻R01的第二端连接到基准电平模块的输出端、二极管D01的正端、比较模块CM01的负输入端、比较模块CM02的负输入端,电阻R02的第二端连接电容C02的第一端和比较模块CM01的正输入端,电阻R03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04的第一端、比较模块CM02的正输入端,电容C01的第二端、电容C02的第二端、电阻R05的第二端接地电平,电阻R04的第二端连接比较模块CM01的输出端、比较模块CM02的输出以及对应的可用的可读存储介质的供电使能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其中多级延迟单元由多个延迟子单元组成。每个延迟子单元的具体结构为:晶体管Q21、晶体管Q24、晶体管Q26、晶体管Q28各自的源极以及电容C21的第一端连接到电源供应电压;晶体管Q23、晶体管Q25、晶体管Q27晶体管Q29各自的源极连接到数字地电压;晶体管Q21的栅极与晶体管Q22的栅极以及暂未被安排可用的可读存储介质的数据相连,晶体管Q21的漏极与晶体管Q22的漏极、电容C21的第二端、电容C22的第一端、晶体管Q24的栅极、晶体管Q25的栅极相连,晶体管Q22的源极与晶体管Q23的漏极连接;晶体管Q23的栅极连接延迟子单元使能设置电压,其中当接收到处理器发出的调度多级延迟单元的命令时,该使能设置电压被触发为高电平,当待延迟的数据全部通过该多级延迟单元之后或者在处理器发出调度多级延迟单元的命令之前,该使能设置电压被触发为低电平;晶体管Q24的漏极和晶体管Q25的漏极、晶体管Q26的栅极、晶体管Q27的栅极连接,晶体管Q26的漏极与晶体管Q27的漏极、电容C22的第二端、晶体管Q28的栅极、晶体管Q29的栅极连接,晶体管Q28的漏极与晶体管Q29的漏极连接并作为该延迟子单元的输出,并经多个延迟子单元而发送到暂存器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公开一种电子数据的智能的处理装置,能够执行上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通过实例的方式而不是通过限制的方式来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其中:
图1图示了电子数据的智能的处理方法流程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参考附图并以图示的方式示出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将理解的是:可设想并且可做出其他实施例而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或精神。因此,以下详细描述不应被认为具有限制意义。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电子数据的智能的处理方法包括: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检查与多个用户端设备的链路通信是否正常;在链路通信正常之后,用户端设备定期向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发送数据的重要性信息以及用户端设备的状态信息,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据此确定用户端设备的评价参数,根据评价参数动态地调整用户端设备向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并且根据评价参数确定用户端设备在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备份的优先级,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根据自身备份能力进行资源的分配和数据的备份;并且在多个用户端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存在数据恢复需求时,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与其进行数据的恢复。
具体而言,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图示的电子数据的智能的处理方法流程简图,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1中,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与多个用户端设备经由无线或有线链路、通过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内部的通信接口尝试进行通信,以确定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与多个用户端设备之间的链路通信是否正常;
在步骤S2中,当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与多个用户端设备之间的链路通信正常时,多个用户端设备基于同步时钟、以时间T1的周期向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发送备份请求;当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与多个用户端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之间的链路通信异常时,尝试排除链路通信异常的故障,直到符合预设条件,并且在链路通信正常后将多个用户端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基于同步时钟、以时间T1的周期向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发送备份请求;其中所述预设条件为:先逐个排除链路通信异常的单个用户端设备的故障,直到单个用户端设备的尝试排除失败次数达到预设次数,当逐个对链路通信异常的用户端设备进行排除之后存在至少一个可通信的用户端设备时,停止尝试排除链路通信异常的故障,而进入后续步骤,而如果尝试排除链路通信异常的故障失败,则停止尝试排除链路通信异常的故障,进而退出并结束;
在步骤S3中,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向用户端设备发送备份响应,并获取该用户端设备的重要性信息以及用户端设备的状态信息,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据此确定用户端设备的评价参数,根据评价参数动态地调整用户端设备向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即当该评价参数小于第一阈值时,增加时间间隔到nT1,其中n是大于1的数;当该评价参数大于第二阈值时,降低时间间隔到T1/n;评价参数是根据用户端设备的重要性信息与该用户端设备对应的状态信息的加权和;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根据该评价参数确定该多个用户端设备的优先级,并对该多个用户端设备进行排序;并继续进行到步骤S4;其中重要性信息是指对于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进行记录的重要性指数,而状态信息是指用户端设备数据可能已经开始或者即将遭受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而给数据造成威胁的状态指数,
在步骤S4中,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根据用户端设备的评价参数,调用数据库中的评价参数查找表,并获取评价参数查找表中的各个等级对应的阈值;当评价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大于等于第三阈值时,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的处理器根据优先级从高到低的次序、并行地将一个或多个可用的可读存储介质直接作为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端设备信息的对应备份资源,此时如果用户端设备的待备份数据的需求超出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的可用的可读存储介质的备份能力,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的处理器将大于等于第三阈值所对应的用户端设备中暂未被安排可用的可读存储介质的数据调度到多级延迟单元和暂存器,并调度优化存储单元进行可用的可读存储介质的数据压缩和存储空间优化,留待产生可用存储空间后将暂存器中的数据导入,而如果评价参数均小于阈值时,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的处理器根据优先级从高到低的次序,通过缓冲模块缓冲待备份的数据,依序在可用的可读存储介质中备份用户端设备信息的数据;
在步骤S5中,在多个用户端设备需要时,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与其进行数据的恢复,具体包括:调用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的备份数据的路径,根据该路径读取备份数据,根据备份数据创建对应数据的恢复文档,将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的备份数据写入创建的恢复文档中;将备份数据进行纠错检测,当存在问题时,向纠错模块发送差异查询请求和纠错请求消息,该纠错请求消息包括源数据的标识及其地址范围,纠错模块经过一致性比较和数据恢复,获取恢复的源数据,并将该数据复原为符号序列;将符号序列进行解析和拼接,将拼接后的数据批量缓冲到暂存模块中,并且确定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可与对应的用户端设备可进行链路通信后,经由数据信息处理中心的通信接口将拼接后的缓冲到暂存模块中的数据发送给多个用户端设备进行数据的恢复。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智能地、安全、快速地处理电子数据。
此外,优选地,为了使得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本身也稳定,能够有效和稳定地供应电力,在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发生突发事件和异常时能够及时地延缓数据的备份,并且保证可读存储介质的稳定存储,该方法中的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包括电源模块、多个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该电源模块包括多个子电源,每个子电源各自连接到对应的可读存储介质,子电源与可读存储介质的数量相同,其中每个子电源包括以下结构:第一功率晶体管,其源极连接电源VCC,其栅极连接放大器的输出,其漏极连接各个子电源对应的可读存储介质的电源输入端;该放大器的正输入端连接参考模块的输出,该放大器的负输入端连接电阻R11的第一端和电阻R12的第一端;电阻R1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功率晶体管的漏极以及电容C11的第一端;电容C11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13的第一端;电阻R13的第二端与电阻R12的第二端都接地;在该参考模块的结构中,晶体管Q51、晶体管Q52、晶体管Q53、晶体管Q54、晶体管Q55、晶体管Q56各自的源极以及电阻R51的第一端连接到电源电压,晶体管Q51的栅极和漏极与晶体管Q52、晶体管Q53、晶体管Q54、晶体管Q55、晶体管Q56的栅极连接以及晶体管Q57的源极连接,晶体管Q63的漏极和栅极与电阻R51的第二端、晶体管Q64的栅极、电容C51的第一端连接,晶体管Q64的漏极与晶体管Q57的栅极和漏极以及晶体管Q58、晶体管Q59、晶体管Q60、晶体管Q61、晶体管Q62的栅极连接;晶体管Q58的源极连接晶体管Q52的漏极,晶体管Q59的源极连接晶体管Q53的漏极,晶体管Q60的源极与晶体管Q54的漏极连接,晶体管Q61的源极与晶体管Q55的漏极连接,晶体管Q62的源极与晶体管Q56的漏极连接;晶体管Q58的漏极连接晶体管Q65的发射极、放大电路OA的负输入端连接,晶体管Q65的基极与晶体管Q59的漏极、晶体管Q66的发射极连接,晶体管Q66的基极与电阻R52的第一端、电阻R53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52的另一端与放大电路OA的输出端、电阻R54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53的另一端与晶体管Q69的基极、晶体管Q68的发射极连接,晶体管Q68的基极与晶体管Q60的漏极、晶体管Q67的发射极连接、晶体管Q69的发射极与晶体管Q61的漏极、晶体管Q70的基极连接,晶体管Q70的发射极与晶体管Q62的漏极、放大电路OA的正输入端连接,电阻R54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52的第一端以及该参考模块的输出;晶体管Q67的基极与集电极连接;晶体管Q63的源极、电容C51的第二端、晶体管Q64的源极、晶体管Q65的集电极、晶体管Q66的集电极、晶体管Q67的集电极、晶体管Q68的集电极、晶体管Q69的集电极、晶体管Q70的集电极、电容C52的第二端连接到地。通过以上结构,使得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本身也稳定,能够有效和稳定地供应电力。
优选地,前述的放大器的结构为;晶体管Q31的发射极、晶体管Q32的发射极、晶体管Q33的集电极连接到电源电压,晶体管Q31的基极和集电极与晶体管Q32的基极、电阻R31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31的第二端连接晶体管Q35的发射极、电阻R32的第一端,晶体管Q35的基极连接晶体管Q34的发射极,晶体管Q34的基极连接放大器的正输入端,晶体管Q35的集电极连接到晶体管Q36的集电极和基极,电阻R32的第二端连接到电容C31的第一端、晶体管Q37的基极,晶体管Q37的集电极连接到电容C31的第二端、二极管D31的负端、晶体管Q38的基极,晶体管Q38的集电极连接到晶体管Q39的基极,晶体管Q38的发射极连接到晶体管Q39的集电极、电阻R33的第一端,电阻R33的第二端连接到放大器的输出端、晶体管Q33的发射极,晶体管Q33的基极连接晶体管Q32的集电极、二极管D32的正端,二极管D32的负端连接二极管D31的正端;晶体管Q34的集电极、晶体管Q36的发射极、晶体管Q37的发射极、晶体管Q39的发射极连接到低电平。通过该结构,可以稳定地输出信号。
优选地,为了确保可用的可读存储介质备份数据的可靠性,并且避免由于某个或某些可用的可读存储介质电源故障而将续传的数据通过延迟器转移到其它可用的可读存储介质时在发生电源故障的某个或某些可用的可读存储介质上出现数据写入的断点,在电源电路与可用的可读存储介质之间连接有延迟电路,以避免数据突然断开传送导致的断点。该延迟电路的结构为:晶体管Q01的发射极连接电源电压、电阻R02的第一端、电阻R03的第一端、电阻R04的第一端,其基极连接电阻R01的第一端,其集电极连接可用的可读存储介质的供电端、二极管D01的负端、电容C01的第一端;电阻R01的第二端连接到基准电平模块的输出端、二极管D01的正端、比较模块CM01的负输入端、比较模块CM02的负输入端,电阻R02的第二端连接电容C02的第一端和比较模块CM01的正输入端,电阻R03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04的第一端、比较模块CM02的正输入端,电容C01的第二端、电容C02的第二端、电阻R05的第二端接地电平,电阻R04的第二端连接比较模块CM01的输出端、比较模块CM02的输出以及对应的可用的可读存储介质的供电使能端。通过上述电路结构,可以使得在掉电之后能够延时供电一段时间,避免数据突然断开传送导致的断点。
优选地,多级延迟单元由多个延迟子单元组成,每个延迟子单元的具体结构为:晶体管Q21、晶体管Q24、晶体管Q26、晶体管Q28各自的源极以及电容C21的第一端连接到电源供应电压;晶体管Q23、晶体管Q25、晶体管Q27晶体管Q29各自的源极连接到数字地电压;晶体管Q21的栅极与晶体管Q22的栅极以及暂未被安排可用的可读存储介质的数据相连,晶体管Q21的漏极与晶体管Q22的漏极、电容C21的第二端、电容C22的第一端、晶体管Q24的栅极、晶体管Q25的栅极相连,晶体管Q22的源极与晶体管Q23的漏极连接;晶体管Q23的栅极连接延迟子单元使能设置电压,其中当接收到处理器发出的调度多级延迟单元的命令时,该使能设置电压被触发为高电平,当待延迟的数据全部通过该多级延迟单元之后或者在处理器发出调度多级延迟单元的命令之前,该使能设置电压被触发为低电平;晶体管Q24的漏极和晶体管Q25的漏极、晶体管Q26的栅极、晶体管Q27的栅极连接,晶体管Q26的漏极与晶体管Q27的漏极、电容C22的第二端、晶体管Q28的栅极、晶体管Q29的栅极连接,晶体管Q28的漏极与晶体管Q29的漏极连接并作为该延迟子单元的输出,并经多个延迟子单元而发送到暂存器中。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还包括一种电子数据的智能处理装置,该装置执行以上的方法步骤。
综上,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一种电子数据的智能的处理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检查与多个用户端设备的链路通信是否正常;在链路通信正常之后,用户端设备定期向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发送数据的重要性信息以及用户端设备的状态信息,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据此确定用户端设备的评价参数,根据评价参数动态地调整用户端设备向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并且根据评价参数确定用户端设备在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备份的优先级,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根据自身备份能力进行资源的分配和数据的备份;并且在多个用户端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存在数据恢复需求时,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与其进行数据的恢复。进而能够智能、快速、安全、稳定地处理电子数据,有效和稳定地供应电力,在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发生突发事件和异常时能够及时地延缓数据的备份,优化处理器和存储资源的占用,提高电子数据处理效率,合理地进行资源调度和分配。
本文所述的节点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数据节点。此外,该节点还可包括但不限于处理器、控制器、易失性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等模块。
将理解的是:可以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的形式实现本发明的示例和实施例。如上所述,可存储任何执行这种方法的主体,以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的形式,例如存储设备,像ROM,无论可擦除或可重写与否,或者以存储器的形式,诸如例如RAM、存储器芯片、设备或集成电路或在光或磁可读的介质上,诸如例如CD、DVD、磁盘或磁带。将理解的是:存储设备和存储介质是适合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的机器可读存储的示例,当被执行时,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实现本发明的示例。经由任何介质,诸如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载有的通信信号,可以电子地传递本发明的示例,并且示例适当地包含相同内容。
应当注意的是:因为本发明解决了智能、快速、安全、稳定地处理电子数据,有效和稳定地供应电力,在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发生突发事件和异常时能够及时地延缓数据的备份,优化处理器和存储资源的占用,提高电子数据处理效率,合理地进行资源调度和分配的技术问题,采用了信息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之后根据其教导所能理解的技术手段,并获得了智能、快速、安全、稳定地处理电子数据,有效和稳定地供应电力,在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发生突发事件和异常时能够及时地延缓数据的备份,优化处理器和存储资源的占用,提高电子数据处理效率,合理地进行资源调度和分配的有益技术效果,所以在所附权利要求中要求保护的方案属于专利法意义上的技术方案。另外,因为所附权利要求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可以在工业中制造或使用,因此该方案具备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包涵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陈述,否则公开的每个特征仅是一般系列的等效或类似特征的一个示例。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电子数据的智能的处理方法,包括
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检查与多个用户端设备的链路通信是否正常;在链路通信正常之后,用户端设备定期向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发送数据的重要性信息以及用户端设备的状态信息,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据此确定用户端设备的评价参数,根据评价参数动态地调整用户端设备向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并且根据评价参数确定用户端设备在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备份的优先级,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根据自身备份能力进行资源的分配和数据的备份;并且在多个用户端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存在数据恢复需求时,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与其进行数据的恢复;
所述的电子数据的智能的处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1中,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与多个用户端设备经由无线或有线链路、通过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内部的通信接口尝试进行通信,以确定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与多个用户端设备之间的链路通信是否正常;
在步骤S2中,当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与多个用户端设备之间的链路通信正常时,多个用户端设备基于同步时钟、以时间T1的周期向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发送备份请求;当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与多个用户端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之间的链路通信异常时,尝试排除链路通信异常的故障,直到符合预设条件,并且在链路通信正常后将多个用户端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基于同步时钟、以时间T1的周期向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发送备份请求;其中所述预设条件为:先逐个排除链路通信异常的单个用户端设备的故障,直到单个用户端设备的尝试排除失败次数达到预设次数,当逐个对链路通信异常的用户端设备进行排除之后存在至少一个可通信的用户端设备时,停止尝试排除链路通信异常的故障,而进入后续步骤,而如果尝试排除链路通信异常的故障失败,则停止尝试排除链路通信异常的故障,进而退出并结束;
在步骤S3中,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向用户端设备发送备份响应,并获取该用户端设备的重要性信息以及用户端设备的状态信息,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据此确定用户端设备的评价参数,根据评价参数动态地调整用户端设备向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即当该评价参数小于第一阈值时,增加时间间隔到nT1,其中n是大于1的数;当该评价参数大于第二阈值时,降低时间间隔到T1/n;评价参数是根据用户端设备的重要性信息与该用户端设备对应的状态信息的加权和;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根据该评价参数确定该多个用户端设备的优先级,并对该多个用户端设备进行排序;并继续进行到步骤S4;其中重要性信息是指对于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进行记录的重要性指数,而状态信息是指用户端设备数据可能已经开始或者即将遭受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而给数据造成威胁的状态指数,
在步骤S4中,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根据用户端设备的评价参数,调用数据库中的评价参数查找表,并获取评价参数查找表中的各个等级对应的阈值;当评价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大于等于第三阈值时,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的处理器根据优先级从高到低的次序、并行地将一个或多个可用的可读存储介质直接作为该一个或多个用户端设备信息的对应备份资源,此时如果用户端设备的待备份数据的需求超出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的可用的可读存储介质的备份能力,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的处理器将大于等于第三阈值所对应的用户端设备中暂未被安排可用的可读存储介质的数据调度到多级延迟单元和暂存器,并调度优化存储单元进行可用的可读存储介质的数据压缩和存储空间优化,留待产生可用存储空间后将暂存器中的数据导入,而如果评价参数均小于阈值时,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的处理器根据优先级从高到低的次序,通过缓冲模块缓冲待备份的数据,依序在可用的可读存储介质中备份用户端设备信息的数据;
在步骤S5中,在多个用户端设备需要时,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与其进行数据的恢复,具体包括:调用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的备份数据的路径,根据该路径读取备份数据,根据备份数据创建对应数据的恢复文档,将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的备份数据写入创建的恢复文档中;将备份数据进行纠错检测,当存在问题时,向纠错模块发送差异查询请求和纠错请求消息,该纠错请求消息包括源数据的标识及其地址范围,纠错模块经过一致性比较和数据恢复,获取恢复的源数据,并将该数据复原为符号序列;将符号序列进行解析和拼接,将拼接后的数据批量缓冲到暂存模块中,并且确定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可与对应的用户端设备可进行链路通信后,经由数据信息处理中心的通信接口将拼接后的缓冲到暂存模块中的数据发送给多个用户端设备进行数据的恢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数据的智能的处理方法,其中:
该方法中的大数据信息处理中心包括电源模块、多个可读存储介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数据的智能的处理方法,其中:
其中该电源包括多个子电源,每个子电源各自连接到对应的可读存储介质,子电源与可读存储介质的数量相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数据的智能的处理方法,其中:
其中每个子电源包括以下结构:第一功率晶体管,其源极连接电源VCC,其栅极连接放大器的输出,其漏极连接各个子电源对应的可读存储介质的电源输入端;该放大器的正输入端连接参考模块的输出,该放大器的负输入端连接电阻R11的第一端和电阻R12的第一端;电阻R1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功率晶体管的漏极以及电容C11的第一端;电容C11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13的第一端;电阻R13的第二端与电阻R12的第二端都接地;在该参考模块的结构中,晶体管Q51、晶体管Q52、晶体管Q53、晶体管Q54、晶体管Q55、晶体管Q56各自的源极以及电阻R51的第一端连接到电源电压,晶体管Q51的栅极和漏极与晶体管Q52、晶体管Q53、晶体管Q54、晶体管Q55、晶体管Q56的栅极连接以及晶体管Q57的源极连接,晶体管Q63的漏极和栅极与电阻R51的第二端、晶体管Q64的栅极、电容C51的第一端连接,晶体管Q64的漏极与晶体管Q57的栅极和漏极以及晶体管Q58、晶体管Q59、晶体管Q60、晶体管Q61、晶体管Q62的栅极连接;晶体管Q58的源极连接晶体管Q52的漏极,晶体管Q59的源极连接晶体管Q53的漏极,晶体管Q60的源极与晶体管Q54的漏极连接,晶体管Q61的源极与晶体管Q55的漏极连接,晶体管Q62的源极与晶体管Q56的漏极连接;晶体管Q58的漏极连接晶体管Q65的发射极、放大电路OA的负输入端连接,晶体管Q65的基极与晶体管Q59的漏极、晶体管Q66的发射极连接,晶体管Q66的基极与电阻R52的第一端、电阻R53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52的另一端与放大电路OA的输出端、电阻R54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53的另一端与晶体管Q69的基极、晶体管Q68的发射极连接,晶体管Q68的基极与晶体管Q60的漏极、晶体管Q67的发射极连接、晶体管Q69的发射极与晶体管Q61的漏极、晶体管Q70的基极连接,晶体管Q70的发射极与晶体管Q62的漏极、放大电路OA的正输入端连接,电阻R54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52的第一端以及该参考模块的输出;晶体管Q67的基极与集电极连接;晶体管Q63的源极、电容C51的第二端、晶体管Q64的源极、晶体管Q65的集电极、晶体管Q66的集电极、晶体管Q67的集电极、晶体管Q68的集电极、晶体管Q69的集电极、晶体管Q70的集电极、电容C52的第二端连接到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数据的智能的处理方法,其中:
前述的放大器的结构为;晶体管Q31的发射极、晶体管Q32的发射极、晶体管Q33的集电极连接到电源电压,晶体管Q31的基极和集电极与晶体管Q32的基极、电阻R31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31的第二端连接晶体管Q35的发射极、电阻R32的第一端,晶体管Q35的基极连接晶体管Q34的发射极,晶体管Q34的基极连接放大器的正输入端,晶体管Q35的集电极连接到晶体管Q36的集电极和基极,电阻R32的第二端连接到电容C31的第一端、晶体管Q37的基极,晶体管Q37的集电极连接到电容C31的第二端、二极管D31的负端、晶体管Q38的基极,晶体管Q38的集电极连接到晶体管Q39的基极,晶体管Q38的发射极连接到晶体管Q39的集电极、电阻R33的第一端,电阻R33的第二端连接到放大器的输出端、晶体管Q33的发射极,晶体管Q33的基极连接晶体管Q32的集电极、二极管D32的正端,二极管D32的负端连接二极管D31的正端;晶体管Q34的集电极、晶体管Q36的发射极、晶体管Q37的发射极、晶体管Q39的发射极连接到低电平。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数据的智能的处理方法,其中:
在电源电路与可用的可读存储介质之间连接有延迟电路,以避免数据突然断开传送导致的断点;该延迟电路的结构为:晶体管Q01的发射极连接电源电压、电阻R02的第一端、电阻R03的第一端、电阻R04的第一端,其基极连接电阻R01的第一端,其集电极连接可用的可读存储介质的供电端、二极管D01的负端、电容C01的第一端;电阻R01的第二端连接到基准电平模块的输出端、二极管D01的正端、比较模块CM01的负输入端、比较模块CM02的负输入端,电阻R02的第二端连接电容C02的第一端和比较模块CM01的正输入端,电阻R03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04的第一端、比较模块CM02的正输入端,电容C01的第二端、电容C02的第二端、电阻R05的第二端接地电平,电阻R04的第二端连接比较模块CM01的输出端、比较模块CM02的输出以及对应的可用的可读存储介质的供电使能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数据的智能的处理方法,其中多级延迟单元由多个延迟子单元组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数据的智能的处理方法,其中:每个延迟子单元的具体结构为:晶体管Q21、晶体管Q24、晶体管Q26、晶体管Q28各自的源极以及电容C21的第一端连接到电源供应电压;晶体管Q23、晶体管Q25、晶体管Q27、晶体管Q29各自的源极连接到数字地电压;晶体管Q21的栅极与晶体管Q22的栅极以及暂未被安排可用的可读存储介质的数据相连,晶体管Q21的漏极与晶体管Q22的漏极、电容C21的第二端、电容C22的第一端、晶体管Q24的栅极、晶体管Q25的栅极相连,晶体管Q22的源极与晶体管Q23的漏极连接;晶体管Q23的栅极连接延迟子单元使能设置电压,其中当接收到处理器发出的调度多级延迟单元的命令时,该使能设置电压被触发为高电平,当待延迟的数据全部通过该多级延迟单元之后或者在处理器发出调度多级延迟单元的命令之前,该使能设置电压被触发为低电平;晶体管Q24的漏极和晶体管Q25的漏极、晶体管Q26的栅极、晶体管Q27的栅极连接,晶体管Q26的漏极与晶体管Q27的漏极、电容C22的第二端、晶体管Q28的栅极、晶体管Q29的栅极连接,晶体管Q28的漏极与晶体管Q29的漏极连接并作为该延迟子单元的输出,并经多个延迟子单元而发送到暂存器中。
9.一种电子数据的智能处理装置,该装置执行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245712.8A CN108566418B (zh) | 2018-03-23 | 2018-03-23 | 一种电子数据的智能的处理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245712.8A CN108566418B (zh) | 2018-03-23 | 2018-03-23 | 一种电子数据的智能的处理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566418A CN108566418A (zh) | 2018-09-21 |
CN108566418B true CN108566418B (zh) | 2021-03-30 |
Family
ID=63531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245712.8A Active CN108566418B (zh) | 2018-03-23 | 2018-03-23 | 一种电子数据的智能的处理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56641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09689B (zh) * | 2018-03-23 | 2021-05-14 | 上海屹通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数据的快速处理方法 |
CN113038515B (zh) * | 2021-03-24 | 2022-03-15 | 合肥工业大学 | 基于5g网络的智能电网中数据重传与无线资源分配方法 |
CN113312208B (zh) * | 2021-05-26 | 2022-12-02 | 深圳潮数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系统资源的均衡集中备份方法 |
CN117333307A (zh) * | 2023-11-10 | 2024-01-02 | 广州劲源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电力资产评价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43293A (zh) * | 2014-08-21 | 2014-12-24 | 深圳市合信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心跳间隔自动调整的方法和网关设备、服务器 |
US9552546B1 (en) * | 2013-07-30 | 2017-01-24 | Brain Corporation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efficacy balancing in a spiking neuron network |
CN106357763A (zh) * | 2016-09-14 | 2017-01-25 | 深圳怡化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助终端状态监控方法及系统 |
CN106503879A (zh) * | 2016-09-20 | 2017-03-15 | 西南石油大学 | 海洋平台动设备的重要度评价方法和系统 |
CN107491264A (zh) * | 2016-06-12 | 2017-12-19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分布式系统中的数据写入方法及装置 |
-
2018
- 2018-03-23 CN CN201810245712.8A patent/CN10856641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552546B1 (en) * | 2013-07-30 | 2017-01-24 | Brain Corporation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efficacy balancing in a spiking neuron network |
CN104243293A (zh) * | 2014-08-21 | 2014-12-24 | 深圳市合信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心跳间隔自动调整的方法和网关设备、服务器 |
CN107491264A (zh) * | 2016-06-12 | 2017-12-19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分布式系统中的数据写入方法及装置 |
CN106357763A (zh) * | 2016-09-14 | 2017-01-25 | 深圳怡化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助终端状态监控方法及系统 |
CN106503879A (zh) * | 2016-09-20 | 2017-03-15 | 西南石油大学 | 海洋平台动设备的重要度评价方法和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566418A (zh) | 2018-09-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566418B (zh) | 一种电子数据的智能的处理方法 | |
US11429594B2 (en) |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primary database and secondary database | |
CN103078933B (zh) | 一种确定数据迁移时机的方法和装置 | |
US20160196226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es for Monitoring System Bus | |
CN110677305A (zh) | 一种云计算环境下的自动伸缩方法和系统 | |
CN111427844A (zh) | 一种面向文件分级存储的数据迁移系统及方法 | |
US10049023B1 (en) | Optimizing application recovery in unmanaged clusters | |
US8295290B2 (en) | Energy efficient control of data link groups | |
CN104735107A (zh) | 分布式存储系统中数据副本恢复方法及装置 | |
CN113724100B (zh) | 一种分布式集群的电网监控告警消息处理方法 | |
CN103139018A (zh) | 一种调变一体化系统下的网卡状态监测与tcp通信方法 | |
CN104424052A (zh) | 一种自动冗余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及方法 | |
CN105138679A (zh) | 一种基于分布式缓存的数据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 |
CN104753992A (zh) | 一种数据存储、虚拟平台故障恢复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 |
CN104866528A (zh) | 多平台数据采集方法及系统 | |
CN103605616A (zh) | 一种多控制器间的缓存数据一致性保障方法 | |
CN108809689B (zh) | 一种电子数据的快速处理方法 | |
CN111314408B (zh) | 一种基于通信层多数据项缓存任务的本地边缘计算和物联管理方法 | |
WO2024001522A1 (zh) | 关机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04038566A (zh) | 一种虚拟交换设备地址学习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3391246A (zh) | 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2463449B (zh) | 一种数据容灾备份方法和装置 | |
CN107967172B (zh) | 一种面向异构存储的Spark任务动态迁移方法和系统 | |
US10250515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forwarding data messages | |
CN111930304B (zh) | 一种数据采集速度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26 Address after: Room 903, block a, Zijin Plaza, 701 gudun Road, Sandun Town, Xihu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Applicant after: Hangzhou XiuXiu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319, 13 / F, unit 1, building 5, No. 399, Fucheng avenue west section, high tech Zone, Chengdu, Sichuan 610000 Applicant before: CHENGDU ANXIN SIYU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