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66404A - 一种远程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远程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66404A
CN108566404A CN201810007256.3A CN201810007256A CN108566404A CN 108566404 A CN108566404 A CN 108566404A CN 201810007256 A CN201810007256 A CN 201810007256A CN 108566404 A CN108566404 A CN 1085664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entrator
electric power
ppp
communication
data p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0725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66404B (zh
Inventor
王兴涛
吴庆
刘柱
张喆
廖逍
武占侠
付海旋
毛姗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 Ltd
China Gridco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 Ltd
China Gridco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 Ltd, China Gridco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0725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664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664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664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664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664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2J13/0013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44Group management mechanisms 
    • H04L67/1046Joining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04L67/125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involving control of end-device applications over a networ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40/00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 Y04S40/12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characterised by data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electrical equipment
    • Y04S40/126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characterised by data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electrical equipment using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远程通信方法及装置,远程通信方法包括:获取集中器的通信模式;若集中器的通信模式为PPP模式,则与集中器建立PPP通信连接;接收集中器发送的PPP数据包,作为上行PPP数据包,并将上行PPP数据包转换为4G公网或电力无线专网可识别的数据包;通过4G公网或电力无线专网,将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可识别的数据包转发至电力管理主站。在本申请中,通过以上方式可以提高集中器与电力管理主站远程通信的质量和速率。

Description

一种远程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远程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对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实时监控的系统,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一般采用集中器对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采集与处理,由集中器与电力管理主站交互完成用电信息的管理。
目前,集中器仍主要采用2G公网与电力管理主站进行远程通信,但运营商对2G网络的维护越来越少,导致2G网络覆盖和通信质量下降,以及,集中器传输业务数据量提升,2G网络数据承载能力难以满足业务通信需求,以上问题,导致集中器与电力管理主站远程通信的质量和速率下降。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程通信方法及装置,以达到提高集中器与电力管理主站远程通信的质量和速率的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远程通信方法,包括:
获取集中器的通信模式;
若所述集中器的通信模式为PPP模式,则与所述集中器建立PPP通信连接;
接收所述集中器发送的PPP数据包,作为上行PPP数据包,并将所述上行PPP数据包转换为4G公网或电力无线专网可识别的数据包;
通过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将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可识别的数据包转发至电力管理主站。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接收所述电力管理主站发送的数据包;
将所述电力管理主站下发的数据包转换为PPP数据包,作为下行PPP数据包;
将所述下行PPP数据包转发至所述集中器。
优选的,所述获取集中器的通信模式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集中器的通信模式为国网模式,则与所述集中器建立国网通信连接;
接收所述集中器发送的国网通信数据包,并通过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将所述国网通信数据包转发至所述电力管理主站。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接收所述电力管理主站下发的数据包;
将所述电力管理主站下发的数据包转发至所述集中器。
一种远程通信装置,包括:
通信模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集中器的通信模式;
PPP通信连接建立模块,用于若所述集中器的通信模式为PPP模式,则与所述集中器建立PPP通信连接;
第一数据转换模块,用于接收所述集中器发送的PPP数据包,作为上行PPP数据包,并将所述上行PPP数据包转换为4G公网或电力无线专网可识别的数据包;
第一转发模块,用于通过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将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可识别的数据包转发至电力管理主站。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接收所述电力管理主站发送的数据包;
第二数据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电力管理主站下发的数据包转换为PPP数据包,作为下行PPP数据包;
第二转发模块,用于将所述下行PPP数据包转发至所述集中器。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国网通信连接模块,用于若所述集中器的通信模式为国网模式,则与所述集中器建立国网通信连接;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集中器发送的国网通信数据包;
第三转发模块,用于通过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将所述国网通信数据包转发至所述电力管理主站。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接收所述电力管理主站下发的数据包;
第四转发模块,用于将所述电力管理主站下发的数据包转发至所述集中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在本申请中,由于4G公网或电力无线专网的数据传输带宽得到提高,能够支撑更大数据量的传输,可以满足新增电力业务需求,以及运营商对4G公网的维护越来越多,使得4G网络的覆盖和通信质量提高,因此可以提高集中器与电力管理主站远程通信的质量和速率。
进一步的,本申请中采用4G公网或电力无线专网代替2G公网,并将集中器发送的上行PPP数据包转换为4G公网或电力无线专网可识别的数据包,实现集中器与电力管理主站进行数据交互,集中器无需改变已有的内部通信协议(即PPP通信协议),也可实现集中器与电力管理主站的数据交互,无需更换整台集中器,降低了电力通信成本,并提高了远程通信方法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远程通信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远程通信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远程通信方法的再一种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远程通信方法的再一种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远程通信方法的再一种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远程通信装置的一种逻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远程通信方法,通过获取集中器的通信模式,若所述集中器的通信模式为PPP模式,则与所述集中器建立PPP通信连接,及接收所述集中器发送的上行PPP数据包,并将所述上行PPP数据包转换为4G公网或电力无线专网可识别的数据包,及通过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将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可识别的数据包转发至电力管理主站,可以提高集中器与电力管理主站通信的质量和速率。
接下来对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远程通信方法进行介绍,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远程通信方法基于远程通信装置,请参见图1,可以包括:
步骤S11、获取集中器的通信模式。
远程通信装置可以通过串口通信模块,与集中器进行串口通信。在完成串口连通性测试之后,远程通信装置可以通过串口通信模块获取集中器的通信模式。
步骤S12、若所述集中器的通信模式为PPP模式,则与所述集中器建立PPP通信连接。
在步骤S11获取集中器的通信模式之后,远程通信装置可以判断集中器的通信模式是否为PPP(Point-to-Point Protocol,点对点协议)模式,若是,则与所述集中器建立PPP通信连接。
与所述集中器建立PPP通信连接可以理解为:通过拨号或专线方式与集中器建立点对点连接。
步骤S13、接收所述集中器发送的PPP数据包,作为上行PPP数据包,并将所述上行PPP数据包转换为4G公网或电力无线专网可识别的数据包。
接收所述集中器发送的PPP数据包,作为上行PPP数据包可以理解为:接收所述集中器发送的PPP数据包,将所述集中器发送的PPP数据包作为上行PPP数据包。
由于4G公网或电力无线专网不支持PPP通信,无法识别PPP数据包,因此远程通信装置接收所述集中器发送的PPP数据包之后,首先需要将所述PPP数据包转换为4G公网或电力无线专网可识别的数据包。
集中器发送的PPP数据包中可以包括集中器采集的用电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集中器中可以安装本地通信装置,通过本地通信装置与电能表进行通信,在通信的基础上,集中器采集电能表的用电信息。
步骤S14、通过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将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可识别的数据包转发至电力管理主站。
通过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将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可识别的数据包转发至电力管理主站的过程,具体可以包括:
远程通信装置将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可识别的数据包转发至4G公网或电力无线专网的基站;
4G公网或电力无线专网的基站将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可识别的数据包转发至4G公网或电力无线专网的核心网;
4G公网或电力无线专网的核心网将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可识别的数据包转发至电力管理主站。
需要说明的是,远程通信装置可以通过检测集中器的SIM卡类型来确定选择4G公网进行数据传输,还是选择电力无线专网进行数据传输。具体地,若检测到的SIM卡类型为4G公网SIM卡,则初始化4G公网通信模组,进而利用4G公网通信模组通过4G公网,将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可识别的数据包转发至电力管理主站;若检测到SIM卡类型为电力无线专网SIM卡,则初始化电力无线专网通信模组,进而利用电力无线专网通信模组通过电力无线专网,将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可识别的数据包转发至电力管理主站。
需要说明的是,远程通信装置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模块,也可以安装到集中器中。
在本申请中,由于4G公网或电力无线专网的数据传输带宽得到提高,能够支撑更大数据量的传输,可以满足新增电力业务需求,以及运营商对4G公网的维护越来越多,使得4G网络的覆盖和通信质量提高,因此可以提高集中器与电力管理主站远程通信的质量和速率。
进一步的,本申请中采用4G公网或电力无线专网代替2G公网,并将集中器发送的上行PPP数据包转换为4G公网或电力无线专网可识别的数据包,实现集中器与电力管理主站进行数据交互,集中器无需改变传已有的内部通信协议(即PPP通信协议),也可实现集中器与电力管理主站的数据交互,无需更换整台集中器,降低了电力通信成本,并提高了远程通信方法的灵活性。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对与所述集中器建立PPP通信连接进行介绍,具体可以包括:
S1、链路控制协议LCP(Link Control Protocol)连接协商。LCP负责创建,维护或终止一次物理连接,在这个阶段,将对基本的通讯方式进行选择。链路两端设备通过LCP向对方发送配置请求,对方同意后双方互发配置应答,一旦一个配置成功信息包被发送且被接收,就进入LCP开启状态。
S2、身份认证。该阶段使用一种安全验证方式避免第三方窃取数据或冒充远程客户接管与客户端的连接。PPP协议支持两种验证协议:口令验证协议PAP(PasswordAuthentication Protocol)和挑战握手验证协议CHAP(Challenge-HandshakeAuthenticationProtocol)。在认证完成之前,禁止从认证阶段前进到网络层协议阶段,如果认证失败,认证者跃迁到链路终止阶段。
S3、网络控制协议NCP(Network Control Protocol)协商。身份认证阶段完成后,PPP调用在链路创建阶段(LCP阶段)选定的各种网络控制协议(NCP)。选定的NCP解决PPP链路之上的高层协议问题,例如,在该阶段IP控制协议(IPCP)可以向拨入用户分配动态IP地址。
基于步骤S1-S3,即可完成PPP通信连接。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扩展出另外一种远程通信方法,请参见图2,可以包括:
步骤S21、获取集中器的通信模式。
步骤S22、若所述集中器的通信模式为PPP模式,则与所述集中器建立PPP通信连接。
步骤S23、接收所述集中器发送的PPP数据包,作为上行PPP数据包,并将所述上行PPP数据包转换为4G公网或电力无线专网可识别的数据包。
步骤S24、通过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将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可识别的数据包转发至电力管理主站。
步骤S21-S24与前述实施例示出的步骤S11-S14相同,步骤S21-S24的详细过程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步骤S11-S14的详细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5、通过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接收所述电力管理主站发送的数据包。
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接收所述电力管理主站发送的数据包的过程,具体可以包括:
4G公网或电力无线专网的核心网接收所述电力管理主站发送的数据包;
4G公网或电力无线专网的基站接收4G公网或电力无线专网的核心网转发的所述电力管理主站发送的数据包;
远程通信装置接收4G公网或电力无线专网的基站转发的所述电力管理主站发送的数据包。
步骤S26、将所述电力管理主站下发的数据包转换为PPP数据包,作为下行PPP数据包。
将所述电力管理主站下发的数据包转换为PPP数据包,作为下行PPP数据包,可以理解为:将所述电力管理主站下发的数据包转换为PPP数据包,将转换得到的PPP数据包作为下行PPP数据包。
由于所述电力管理主站下发的数据包为4G公网或电力无线专网可识别的数据包,而集中器目前不识别4G公网或电力无线专网格式的数据包,识别PPP数据包,因此需要将所述电力管理主站下发的数据包转换为PPP数据包。
步骤S27、将所述下行PPP数据包转发至所述集中器。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扩展出另外一种远程通信方法,请参见图3,可以包括:
步骤S31、获取集中器的通信模式。
步骤S32、若所述集中器的通信模式为PPP模式,则与所述集中器建立PPP通信连接。
步骤S33、接收所述集中器发送的PPP数据包,作为上行PPP数据包,并将所述上行PPP数据包转换为4G公网或电力无线专网可识别的数据包。
步骤S34、通过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将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可识别的数据包转发至电力管理主站。
步骤S31-S34与前述实施例示出的步骤S11-S14相同,步骤S31-S34的详细过程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步骤S11-S14的详细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35、若所述集中器的通信模式为国网模式,则与所述集中器建立国网通信连接。
若集中器的通信模式为国网模式,则可以使用AT指令驱动远程通信装置,所有的命令交互均使用AT指令,包括透传数据的读写命令。国网模式下,远程通信装置首先响应集中器AT通信模式设置指令,比如“非透明模式的TCP客户端”、“非透明模式的TCP服务器”、“非透明模式的UDP”、“透明模式的TCP客户端”、“透明模式的TCP服务器”、“透明模式的UDP”,然后根据模式建立国网通信连接。
国网模式可以理解为:根据国网企业标准制定的通信协议,具体地,国网模式下可以不采用PPP协议,而是直接建立SOCKET网络连接。
步骤S36、接收所述集中器发送的国网通信数据包,并通过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将所述国网通信数据包转发至所述电力管理主站。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4G公网或电力无线专网均可识别国网通信数据包,则可以直接通过4G公网或电力无线专网,将国网通信数据包转发至电力管理主站;如果4G公网或电力无线专网均不可识别国网通信数据包,首先需要将国网通信数据包转换为4G公网或电力无线专网可识别的数据包,然后再通过4G公网或电力无线专网将4G公网或电力无线专网可识别的数据包转发至电力管理主站。
远程通信装置可以兼容集中器的PPP模式和国网模式,提高远程通信方法的可行性。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扩展出另外一种远程通信方法,请参见图4,可以包括:
步骤S41、获取集中器的通信模式。
步骤S42、若所述集中器的通信模式为PPP模式,则与所述集中器建立PPP通信连接。
步骤S43、接收所述集中器发送的PPP数据包,作为上行PPP数据包,并将所述上行PPP数据包转换为4G公网或电力无线专网可识别的数据包。
步骤S44、通过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将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可识别的数据包转发至电力管理主站。
步骤S45、若所述集中器的通信模式为国网模式,则与所述集中器建立国网通信连接。
步骤S46、接收所述集中器发送的国网通信数据包,并通过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将所述国网通信数据包转发至所述电力管理主站。
步骤S41-S46与前述实施例示出的步骤S31-S36相同,步骤S41-S46的详细过程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步骤S31-S36的详细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47、通过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接收所述电力管理主站下发的数据包。
步骤S48、将所述电力管理主站下发的数据包转发至所述集中器。
若集中器不识别4G公网或电力无线专网格式的数据包,识别国网通信数据包,则首先需要将所述电力管理主站下发的数据包转换为国网通信数据包,再将转换得到的国网通信数据包转发至集中器。
步骤S41-S48更为详细的过程可以参见图5,如图5所示,无线通信装置(可以理解为:远程通信装置)上电执行开机操作,之后检测SIM卡,若检测到SIM卡为专网SIM卡(即电力无线专网SIM卡),则初始化专网通信模组(即初始化电力无线专网通信模组),若检测到SIM卡为4G公网SIM卡,则初始化4G公网通信模组;响应集中器AT指令(串口连通性测试);串口连通性测试通过后,进行无线电力专网或4G公网网络附着;响应集中器AT查询指令,向集中器返回网络参数;判断集中器的通信模式是否为PPP模式,若是,响应集中器AT拨号指令进行拨号连接;完成PPP服务;建立PPP网络会话;在PPP网络会话完成后,通过电力无线专网或4G公网连接电力管理主站;登录电力管理主站或与电力管理主站之间传输数据;判断集中器的通信模式是否为国网模式,若是,响应集中器AT通信模式设置指令;根据模式建立通信链路;通过电力无线专网或4G公网连接电力管理主站;登录电力管理主站或与电力管理主站之间传输数据。
接下来对本申请提供的远程通信装置进行介绍,下文描述的远程通信装置与上文描述的远程通信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请参见图6,其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远程通信装置的一种逻辑结构示意图,远程通信装置包括:通信模式获取模块11、PPP通信连接建立模块12、第一数据转换模块13和第一转发模块14。
通信模式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集中器的通信模式若所述集中器的通信模式为PPP模式,则执行PPP通信连接建立模块12。
PPP通信连接建立模块12,用于与所述集中器建立PPP通信连接。
第一数据转换模块13,用于接收所述集中器发送的PPP数据包,作为上行PPP数据包,并将所述上行PPP数据包转换为4G公网或电力无线专网可识别的数据包。
第一转发模块14,用于通过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将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可识别的数据包转发至电力管理主站。
本实施例中,上述远程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接收所述电力管理主站发送的数据包。
第二数据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电力管理主站下发的数据包转换为PPP数据包,作为下行PPP数据包。
第二转发模块,用于将所述下行PPP数据包转发至所述集中器。
本实施例中,若所述集中器的通信模式为国网模式,图6示出的远程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国网通信连接模块,用于与所述集中器建立国网通信连接。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集中器发送的国网通信数据包。
第三转发模块,用于通过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将所述国网通信数据包转发至所述电力管理主站。
本实施例中,上述远程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接收所述电力管理主站下发的数据包。
第四转发模块,用于将所述电力管理主站下发的数据包转发至所述集中器。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装置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远程通信方法及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远程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集中器的通信模式;
若所述集中器的通信模式为PPP模式,则与所述集中器建立PPP通信连接;
接收所述集中器发送的PPP数据包,作为上行PPP数据包,并将所述上行PPP数据包转换为4G公网或电力无线专网可识别的数据包;
通过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将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可识别的数据包转发至电力管理主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接收所述电力管理主站发送的数据包;
将所述电力管理主站下发的数据包转换为PPP数据包,作为下行PPP数据包;
将所述下行PPP数据包转发至所述集中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集中器的通信模式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集中器的通信模式为国网模式,则与所述集中器建立国网通信连接;
接收所述集中器发送的国网通信数据包,并通过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将所述国网通信数据包转发至所述电力管理主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接收所述电力管理主站下发的数据包;
将所述电力管理主站下发的数据包转发至所述集中器。
5.一种远程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模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集中器的通信模式,若所述集中器的通信模式为PPP模式,则执行PPP通信连接建立模块;
所述PPP通信连接建立模块,用于与所述集中器建立PPP通信连接;
第一数据转换模块,用于接收所述集中器发送的PPP数据包,作为上行PPP数据包,并将所述上行PPP数据包转换为4G公网或电力无线专网可识别的数据包;
第一转发模块,用于通过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将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可识别的数据包转发至电力管理主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接收所述电力管理主站发送的数据包;
第二数据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电力管理主站下发的数据包转换为PPP数据包,作为下行PPP数据包;
第二转发模块,用于将所述下行PPP数据包转发至所述集中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集中器的通信模式为国网模式,所述装置还包括:
国网通信连接模块,用于与所述集中器建立国网通信连接;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集中器发送的国网通信数据包;
第三转发模块,用于通过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将所述国网通信数据包转发至所述电力管理主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4G公网或所述电力无线专网,接收所述电力管理主站下发的数据包;
第四转发模块,用于将所述电力管理主站下发的数据包转发至所述集中器。
CN201810007256.3A 2018-01-04 2018-01-04 一种远程通信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85664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07256.3A CN108566404B (zh) 2018-01-04 2018-01-04 一种远程通信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07256.3A CN108566404B (zh) 2018-01-04 2018-01-04 一种远程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66404A true CN108566404A (zh) 2018-09-21
CN108566404B CN108566404B (zh) 2021-05-18

Family

ID=63529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07256.3A Active CN108566404B (zh) 2018-01-04 2018-01-04 一种远程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66404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037615A (ko) * 1999-10-19 2001-05-15 김진찬 인터넷 정합시스템에 있어서 ppp프레임 데이타 집선 및 분산장치
CN101150601A (zh) * 2007-10-17 2008-03-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用户并发接入的系统和方法
CN101231780A (zh) * 2008-02-29 2008-07-30 常州天鹅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rf和gprs无线网络的远程抄表系统
CN102710606A (zh) * 2012-05-08 2012-10-03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主站系统与集中器本地通信模块进行远程通信的方法
CN104318750A (zh) * 2014-10-20 2015-0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抄表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046930A (zh) * 2015-06-29 2015-11-11 赖玉春 一种远程自动抄表系统
CN106530654A (zh) * 2016-11-04 2017-03-22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日照供电公司 一种电力远程抄表系统
CN106961489A (zh) * 2017-04-27 2017-07-18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常州供电公司 多能源信息采集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037615A (ko) * 1999-10-19 2001-05-15 김진찬 인터넷 정합시스템에 있어서 ppp프레임 데이타 집선 및 분산장치
CN101150601A (zh) * 2007-10-17 2008-03-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用户并发接入的系统和方法
CN101231780A (zh) * 2008-02-29 2008-07-30 常州天鹅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rf和gprs无线网络的远程抄表系统
CN102710606A (zh) * 2012-05-08 2012-10-03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主站系统与集中器本地通信模块进行远程通信的方法
CN104318750A (zh) * 2014-10-20 2015-0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抄表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046930A (zh) * 2015-06-29 2015-11-11 赖玉春 一种远程自动抄表系统
CN106530654A (zh) * 2016-11-04 2017-03-22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日照供电公司 一种电力远程抄表系统
CN106961489A (zh) * 2017-04-27 2017-07-18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常州供电公司 多能源信息采集控制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锐,王慧,齐艳茹: "基于"互联网+"的远程用电抄收与管理系统研究",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66404B (zh) 2021-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auter et al. End-to-end communication architecture for smart grids
CN206712845U (zh) 一种物联网网关设备、物联网设备组网系统
CN105025044B (zh)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1018130B (zh) 金融业务系统及金融业务处理方法
CN1323520C (zh) 一种宽带接入服务器拨号测试方法
CN105556915B (zh) 一种多链路的融合方法和服务器、客户端以及系统
CN104658226B (zh) 无线抄表系统与抄表方法
CN104113879A (zh) 部署有云AC的WiFi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03873449B (zh) 网络接入方法与系统
CN103780641B (zh) 接入云桌面的方法、家庭网关和系统
CN102665216A (zh) 一种可扩展的分布式wlan网络用户认证方法
CN108092969A (zh)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采集图像接入电力内网的系统及方法
CN107888613A (zh)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管理系统架构
CN101754177A (zh) 一种绑定移动终端esn和imsi号码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4125656B (zh) 一种设备连接的方法、电子设备及连接系统
CN1319336C (zh) 一种建立虚拟专用网络的方法
CN102647432A (zh) 一种认证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认证中间件
CN103763676B (zh) Ap与ac间的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03401751B (zh) 因特网安全协议隧道建立方法和装置
CN108566404A (zh) 一种远程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4135307A (zh) 一种通过电力载波实现的网络共享系统
CN103987017B (zh) 一种用于在wlan中建立服务访问的方法及系统
CN106817234A (zh) 用于云无线局域网的设备管理方法及装置、云无线局域网
CN109861877A (zh) 一种基于云服务的配网终端无线公网通信测试系统
CN105122851A (zh) 不同网络联动数据传输系统及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