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61989A - 住宅智能风冷空调系统的运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住宅智能风冷空调系统的运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61989A
CN108561989A CN201810319688.8A CN201810319688A CN108561989A CN 108561989 A CN108561989 A CN 108561989A CN 201810319688 A CN201810319688 A CN 201810319688A CN 108561989 A CN108561989 A CN 1085619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temperature
electric control
frequency
cond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1968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61989B (zh
Inventor
卢争艳
吕昆
徐小云
梁娜娜
张天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nan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1031968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619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61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619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619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6198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Compression cycle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4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one central controller connected to several sub-control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within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24F2110/12Temperature of the outsid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30Velo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30Velocity
    • F24F2110/32Velocity of the outside ai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住宅智能风冷空调系统的运行方法,包括夏季运行方法和冬季运行方法;夏季运行方法第一是调整运行状态;第二是启动,第三是持续进行夏季变频控制,进行气压调节和新风节能调节;冬季运行方法第一是调整运行状态;第二是启动,第三是持续进行冬季变频控制;同时总电控装置进行气压调节和新风节能调节。本方法控制简便,便于切换,能耗低、能对各空调房间进行分别调节,风机盘管调控失灵时也能保证恒温效果;根据实际负荷调节系统送风量,根据实际工况对变频压缩机进行精细化控制,既可以保证室内处于微正压的状态,同时又能够避免对新风电磁阀进行频繁操作,并通过延时关闭可以防止强制换热风机频繁启动和关闭,智能化程度较高。

Description

住宅智能风冷空调系统的运行方法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建筑及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风冷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通风设计缺陷是造成高感染率的原因之一。不同住户间的进风和排风相互干扰,给了病毒交叉传播的条件。因此,建筑内部的空气条件不仅关系着人们生活的舒适程度,还关系着人们的健康。
建筑空调系统肩负着为建筑内提供良好空气条件的重任。现有的建筑空调系统能耗较大,不能实现精细化调节。如送新风时,有些中央空调系统对所有的空调室统一同步送新风,在无人居住或使用的房间内通入新风,造成能源的浪费。
以往中央空调用的风机盘管,在室内温度达到设定值后,最多只能停止风机盘管的风机,不能停止经过风机盘管内的携带有冷量或热量的介质(如水或风),从而产生无谓的能耗。在夏季,由于风机盘管的风机停止运行,因此风机盘管处的室内空气温降较大,会产生风机盘管处凝露现象。
当今世界资源日趋匮乏,低碳环保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需要利用各种自然条件设计更低能耗的建筑风冷空调系统。
发明内容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耗较低、能够对各空调室进行分别调节的住宅智能风冷空调系统的运行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的住宅智能风冷空调系统的运行方法通过建筑风冷空调系统来进行,建筑风冷空调系统包括风冷热泵系统、新风总管、空调风管路、回风管路和多个空调室,各空调室分别设有风机盘管,各空调室的风机盘管分别连接有房间进风管和回风支管;风机盘管内置有风机盘管电控装置以及用于感知室内气温的风机盘管温度传感器,风机盘管上设有显示屏,风机盘管具有循环进风口和循环出风口,风机盘管电控装置配套设有遥控器;
各空调室内均设有室内压力传感器,建筑风冷空调系统所在的建筑外设有室外压力传感器;
风冷热泵系统包括通过制冷剂管路循环连通的变频压缩机、蒸发器、节流装置和冷凝器;空调风管路包括第一空调风管路和第二空调风管路;回风管路包括第一回风管路和第二回风管路;
蒸发器外围设有第一空气换热箱,第一空气换热箱相对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回风管路和所述第一空调风管路,冷凝器外围设有第二空气换热箱,第二空气换热箱相对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二回风管路和所述第二空调风管路;
第一空调风管路和第二空调风管路均与空调总管相连通;新风总管上设有新风风机,各房间进风管分别通过空调支管与所述空调总管相连通,各空调室分别通过新风支管与新风总管相连通;各空调室内设有用于关闭或打开新风支管的风阀;
第一空气换热箱连通有第一拔气进风管和第一拔气出风管,第一拔气出风管连接在第一空气换热箱顶部,第一拔气进风管连接在第一空气换热箱底部且其上设有第一进气电磁阀,第一拔气进风管的末端设有开口;第一拔气出风管向上延伸3米以上且其顶端设有开口;
第二空气换热箱连通有第二拔气进风管和第二拔气出风管,第二拔气出风管连接在第二空气换热箱顶部,第二拔气进风管连接在第二空气换热箱底部且其上设有第二进气电磁阀,第二拔气进风管的末端设有开口;第二拔气出风管向上延伸3米以上且其顶端设有开口;
第一回风管路和第二回风管路均与回风总管相连通;第一回风管路上设有第一回风风机,第二回风管路上设有第二回风风机;
回风总管内设有回风总管温度传感器和回风总管压力传感器,各回风支管内分别设有回风支管温度传感器和回风支管压力传感器;
新风总管内设有新风温度传感器和新风压力传感器;空调总管内设有空调温度传感器和空调压力传感器;
回风总管的中部设有回风三通,回风三通通过其两个接口串联连接在回风总管上,回风三通的另外一个接口连接各回风支管;回风三通两侧的回风总管上分别设有第一切换电磁阀和第二切换电磁阀;
各空调支管上分别设有房间进风电磁阀,各新风支管上设有新风电磁阀,第一拔气出风管上设有第一拔气电磁阀,第二拔气出风管上设有第二拔气电磁阀;
第一空调风管路上设有第一空调风机和第一空调电磁阀,第二空调风管路上设有第二空调风机和第二空调电磁阀;
还包括有总电控装置,风机盘管电控装置与总电控装置通过线路相连接;
总电控装置连接所述回风总管温度传感器、回风总管压力传感器、回风支管温度传感器、回风支管压力传感器、新风温度传感器、新风压力传感器、空调温度传感器、空调压力传感器、室内压力传感器、室外压力传感器、新风风机、第一回风风机、第二回风风机、第一空调风机、第二空调风机、第一进气电磁阀、第二进气电磁阀、第一切换电磁阀、第二切换电磁阀、房间进风电磁阀、新风电磁阀、第一拔气电磁阀、第二拔气电磁阀、第一空调电磁阀、第二空调电磁阀、各风阀和变频压缩机;
所述第一回风风机、第二回风风机、第一空调风机、第二空调风机和新风风机均为变频风机;各变频风机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间为其变频区间,各变频风机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的平均值为相应变频风机的中间频率;各变频风机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的差值为风机变频幅度D;每次变频动作的频率调节幅度为风机变频幅度D的二十分之一;
总电控装置内存储有室内气压与室外气压的目标压差,该目标压差为0.01MPa,室内气压高于室外气压;总电控装置内存储有新风总管内的气压与室外气压的目标压差,该目标压差为0.02-0.05MPa,新风总管内的气压高于室外气压;
住宅智能风冷空调系统的运行方法在夏季或冬季启动前,各电磁阀均处于关闭状态;变频压缩机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间为变频区间,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的平均值为中间频率;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的差值为压缩机变频幅度C;每次变频动作的频率调节幅度为压缩机变频幅度C的二十分之一;
本运行方法包括夏季运行方法和冬季运行方法;在夏季运行方法和冬季运行方法的过程中,各空调室的使用者自主打开或关闭风阀;
夏季运行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骤是调整运行状态;工作人员通过总电控装置调整系统运行状态为夏季运行状态;夏季运行状态是:第一进气电磁阀常闭,从而避免回风通过第一进气电磁阀流出,第二进气电磁阀和第二拔气电磁阀均打开,从而使环境空气进入冷凝器实现拔气散热;第一强制通风电磁阀常闭,第二强制通风电磁阀常开;第一切换电磁阀常开从而使回风进入蒸发器,第二切换电磁阀常闭从而防止回风进入冷凝器;第一空调电磁阀打开,第二空调电磁阀关闭,从而使空调风经过蒸发器降温并将空调风与冷凝器隔离;夏季空调总管内的目标气温为10℃;
第二步骤是启动步骤,工作人员通过总电控装置启动变频压缩机、第一空调风机和新风风机,使变频压缩机工作在最高频率状态从而迅速降低蒸发器的温度同时迅速升高冷凝器的温度;
总电控装置通过空调温度传感器和空调压力传感器监控空调总管内的气温和气压;当空调总管内的气温降低至10℃时,对变频压缩机进行正常的夏季变频控制;夏季变频控制是:当空调总管内的气温大于等于11℃时,总电控装置控制变频压缩机工作在最高频率;当空调总管内的气温低于9℃时,总电控装置控制变频压缩机停机;当空调总管内的气温等于9℃时,总电控装置控制变频压缩机工作在最低频率;当空调总管内的气温等于10℃时,总电控装置控制变频压缩机工作在中间频率;当空调总管内的气温大于9℃并小于11℃时,每当空调总管内的气温上升0.1℃时,总电控装置控制变频压缩机进行一次频率上升的变频动作,直到变频压缩机工作在最高频率;每当空调总管内的气温下降0.1℃时,总电控装置控制变频压缩机进行一次频率下降的变频动作,直到变频压缩机工作在最低频率;
第三步骤是持续进行夏季变频控制,同时总电控装置进行气压调节和新风节能调节;
(一)气压调节方法是:总电控装置通过新风温度传感器、新风压力传感器、室内压力传感器和室外压力传感器持续监控新风温度、新风压力、室外气压和室内气压;当一个空调室的风阀关闭时,停止监控该空调室的室内气压;当一个空调室的风阀打开时,恢复监控该空调室的室内气压;
当新风总管内的气压与室外气压的压差为目标压差时,新风风机工作在其中间频率;当新风总管内的气压与室外气压的压差由目标压差上升时,每上升0.001MPa,为了降低压差,总电控装置控制新风风机进行一次频率下降的变频动作,直到新风风机工作在最低频率;当新风总管与室外气压的压差由目标压差下降时,每下降0.001MPa,为了升高压差,总电控装置控制新风风机进行一次频率上升的变频动作,直到新风风机工作在最高频率;
当空调室的室内气压与室外气压的压差为目标压差时,总电控装置控制相应的新风电磁阀处于半开状态,当室内气压与室外气压的压差低于0.005MPa时,总电控装置控制相应的新风电磁阀处于全开状态;
(二)新风节能调节方法是:一个空调室的风阀关闭时,对该空调室不进行新风节能调节;
对于风阀开启的各空调室,总电控装置通过新风温度传感器以及各空调室的风机盘管电控装置持续监控新风温度、各空调室的风机盘管电控装置的启闭状态以及空调室的使用者对处于开启状态的风机盘管电控装置所设定的空调温度;当新风温度小于等于一个空调室的使用者对风机盘管电控装置所设定的空调温度时,关闭该空调室所对应的房间进风电磁阀,将该空调室所对应的新风电磁阀的开启度调节到全开状态;当新风温度大于一个空调室的使用者对风机盘管电控装置所设定的空调温度时,开启房间进风电磁阀,并根据气压调节方法调节新风风机的工作频率以及新风电磁阀的状态;
冬季运行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骤是调整运行状态;工作人员通过总电控装置调整系统运行状态为冬季运行状态;冬季运行状态是:第二进气电磁阀常闭,从而避免回风通过第二进气电磁阀流出,第一进气电磁阀和第一拔气电磁阀均打开,从而对蒸发器实现拔气散热;第二强制通风电磁阀常闭,第一强制通风电磁阀常开;第二切换电磁阀常开从而使回风进入冷凝器,第一切换电磁阀常闭从而防止回风进入蒸发器;第二空调电磁阀打开,第一空调电磁阀关闭,从而使空调风经过冷凝器升温并将空调风与蒸发器隔离;冬季空调总管内的目标气温为55℃;
第二步骤是启动步骤,工作人员通过总电控装置启动变频压缩机、第二空调风机和新风风机,并使变频压缩机工作在最高频率状态从而迅速降低蒸发器的温度同时迅速升高冷凝器的温度;
总电控装置通过空调温度传感器和空调压力传感器监控空调总管内的气温和气压;当空调总管内的气温升高至55℃时,对变频压缩机进行正常的冬季变频控制;冬季变频控制是:当空调总管内的气温低于或等于53℃时,总电控装置控制变频压缩机工作在最高频率;当空调总管内的气温大于57℃时,总电控装置控制变频压缩机停机;当空调总管内的气温等于57℃时,电控装置控制变频压缩机工作在最低频率;当空调总管内的气温等于55℃时,总电控装置控制变频压缩机工作在中间频率;当空调总管内的气温大于53℃并小于57℃时,每当空调总管内的气温上升0.2℃时,总电控装置控制变频压缩机进行一次频率下降的变频动作,直到变频压缩机工作在最低频率;每当空调总管内的气温下降0.2℃时,总电控装置控制变频压缩机进行一次频率上升的变频动作,直到变频压缩机工作在最高频率;
第三步骤是持续进行冬季变频控制;在持续进行冬季变频控制时,总电控装置进行气压调节和新风节能调节;
(一)冬季的气压调节方法与夏季的气压调节方法相同;
(二)新风节能调节方法是:一个空调室的风阀关闭时,对该空调室不进行新风节能调节;
对于风阀开启的各空调室,总电控装置通过新风温度传感器以及各空调室的风机盘管电控装置持续监控新风温度、各空调室的风机盘管电控装置的启闭状态以及空调室的使用者对处于开启状态的风机盘管电控装置所设定的空调温度;当新风温度超过一个空调室的使用者对风机盘管电控装置所设定的空调温度1℃时,关闭该空调室所对应的房间进风电磁阀,将该空调室所对应的新风电磁阀的开启度调节到全开状态;当新风温度低于一个空调室的使用者对风机盘管电控装置所设定的空调温度1℃时,开启房间进风电磁阀,并根据气压调节方法调节新风风机的工作频率以及新风电磁阀的状态。
第一空气换热箱连通第一回风管路的一端还连通有第一强制换热风管,第一强制换热风管与第一拔气出风管并排设置,第一强制换热风管的上端与第一拔气电磁阀上方的第一拔气出风管相连通;第一强制换热风管上设有第一强制换热风机和第一强制通风电磁阀;
第二空气换热箱连通第二回风管路的一端还连通有第二强制换热风管,第二强制换热风管与第二拔气出风管并排设置,第二强制换热风管的上端与第二拔气电磁阀上方的第二拔气出风管相连通;第二强制换热风管上设有第二强制换热风机和第二强制通风电磁阀;第二强制换热风机、第二强制换热风机、第一强制通风电磁阀和第二强制通风电磁阀分别与所述总电控装置相连接;
蒸发器处设有蒸发温度传感器,冷凝器处设有冷凝温度传感器,蒸发温度传感器和冷凝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总电控装置相连接;
总电控装置内存储有风冷热泵系统的正常工作参数,包括蒸发器工作温度范围和冷凝器工作温度范围;总电控装置通过蒸发温度传感器和冷凝温度传感器持续监控蒸发器处和冷凝器处的实际温度;
在夏季,当冷凝器处的温度高于冷凝器工作温度范围时,总电控装置打开第二强制换热风机,加大冷凝器的通风换热量,从而降低冷凝器的温度;当冷凝器的温度回落入冷凝器工作温度范围后,延时4-10分钟关闭第二强制换热风机;
在冬季,当蒸发器处的温度低于蒸发器工作温度范围时,总电控装置打开第一强制换热风机,加大蒸发器的通风换热量,从而升高蒸发器的温度;当蒸发器的温度回升入蒸发器工作温度范围后,延时4-10分钟关闭第一强制换热风机。
夏季运行方法的第三步骤中,在持续进行夏季变频控制时,总电控装置对各空调室分别进行夏季定温调节;
夏季定温调节是总电控装置通过风机盘管电控装置读取空调室内的实际温度和使用者设定的空调温度,当空调室内的实际温度与使用者设定的空调温度相等时,总电控装置控制相应的房间进风电磁阀处于半开状态;当空调室内的实际温度大于等于使用者设定的空调温度1℃时,总电控装置控制相应的房间进风电磁阀处于全开状态;当空调室内的实际温度小于等于使用者设定的空调温度1℃时,总电控装置控制相应的房间进风电磁阀关闭;
当风机盘管电控装置关闭时,总电控装置控制相应的房间进风电磁阀关闭;
冬季运行方法的第三步骤中,在持续进行冬季变频控制时,总电控装置对各空调室分别进行冬季定温调节;
冬季定温调节是总电控装置通过风机盘管电控装置读取空调室内的实际温度和使用者设定的空调温度,当空调室内的实际温度与使用者设定的空调温度相等时,总电控装置控制相应的房间进风电磁阀处于半开状态;当空调室内的实际温度小于等于使用者设定的空调温度1.5℃时,总电控装置控制相应的房间进风电磁阀处于全开状态;当空调室内的实际温度大于等于使用者设定的空调温度1.5℃时,总电控装置控制相应的房间进风电磁阀关闭;当风机盘管电控装置关闭时,总电控装置控制相应的房间进风电磁阀关闭。
总电控装置连接有显示器,总电控装置通过回风支管压力传感器和回风支管温度传感器持续监测各回风支管内的温度和压力;总电控装置计算各回风支管与回风总管的压差并计算各回风支管与回风总管的压差平均值;总电控装置计算各回风支管与回风总管的温差并计算各回风支管与回风总管的温差平均值;
当一个回风支管与回风总管的压差大于等于所述压差平均值的两倍,同时该回风支管与回风总管的温差大于等于所述温差平均值的1.5倍时,说明该回风支管出现破损现象,总电控装置在显示器上显示报警信息,提示工作人员进行维修。
所述第一回风风机出口处的第一回风管路上设有第一回风电磁阀,所述第二回风风机出口处的第二回风管路上设有第二回风电磁阀;
第一回风电磁阀和第二回风电磁阀分别与所述总电控装置相连接;
夏季运行方法的第一步骤中,总电控装置打开第一回风电磁阀并关闭第二回风电磁阀,防止回风通过冷凝器;
冬季运行方法的第一步骤中,总电控装置打开第二回风电磁阀并关闭第一回风电磁阀,防止回风通过蒸发器。
所述节流装置为节流阀或毛细管,总电控装置为单片机。
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
本发明利用拔气管路可以对蒸发器或冷凝器进行自然拔气通风换热,从而节约了电能。当系统负荷较大、自然拔气通风换热不足以满足需求时,可以通过第一或第二强制换热风机进行强制通风换热,弥补自然拔气通风换热的不足。具体地说,风冷热泵系统的主要耗能部件是压缩机,中央空调的压缩机的功率远远大于风机等其他部件的功率(至少超过一个数量级)。第一强制换热风机和第二强制换热风机的设置,能够在系统负荷较大、自然的拔气通风换热量不足时(夏季表现为冷凝器温度过高,冬季表现为蒸发器温度过低)时,通过开启第一强制换热风机(冬季)或第二强制换热风机(夏季),通过强制通风来加大蒸发器(冬季)或冷凝器(夏季)与环境空气的换热量,从而减小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的压差,进而减小变频压缩机的功率。由于强制换热风机的运行功率远小于由于压差减小而降低的压缩机的功率,因此这种设置在系统负荷较大、拔气换热通风量不足时能够起到显著的降低系统能耗的作用,在夏季气温超过36℃时或者冬季气温低于-10℃时节能作用非常显著。
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在夏季运行方法和冬季运行方法之间切换。在春季和秋季,还可以通过新风风机持续为建筑内各空调室提供新风。
本发明中风机盘管电控装置与总电控装置通过线路相连接,这样总电控装置就可以比较某一空调室的设定温度与空调温度传感器所感应到的空调供风温度,从而控制相应空调室的房间进风管上的房间进风电磁阀的开启度或关闭该房间进风电磁阀,从而根据实际负荷调节系统送风量,不必时时刻刻保持最大送风量,从而降低系统能耗。
各空调室内设有用于关闭或打开新风支管的风阀,各空调室的使用者自主打开或关闭风阀,这种控制方式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空调室的使用者可以通过关闭新风来使房间内的温度快速达到设定的空调温度。
空调压力传感器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通过总电控装置监控和保持空调总管内的气压。
各空调室内设有用于关闭或打开新风支管的风阀,使用者可以自主关闭新风支管,避免对无人的空调室仍然送新风,造成新风风机能量的浪费。
风帽可以防止雨水或杂物沿第一或第二拔气出风管的顶端开口落入第一或第二拔气出风管,保证风路通畅,并防止第一和第二空气换热箱内发生积水。
本发明的结构允许根据实际工况对变频压缩机的频率进行精细化控制,在变频压缩机的最大功率能够满足系统需求时,空调总管内的气温将在10±1℃的区间进行波动,气温波动小,且变频压缩机的频率变化较为平滑,避免大幅调频带来的能耗增加;在气温较高时以最高频率工作,有助于快速达到目标气温。
本发明既可以防止室内气压过低,保证室内处于微正压的状态,同时又能够避免对新风电磁阀进行频繁操作。
空调回风电磁阀等的设置,便于对系统进行维修、维护。
新风节能调节方法可以在某个或某些空调室的使用者的温度需求能够由新风来满足时,停止对该单个或某些空调室供应空调风,通过新风满足此类空调室的需求,从而实现节能的目的。在空调季节开始和临近结束的一段时间,新风节能调节方法的节能效果尤其显著。
冬季室内外温差大于夏季室内外温差,冬季人们对空调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相比夏季更低,冬季室内气温波动性适当大于夏季气温波动性,既不影响人们的体验,又降低了能耗。
普通的风机盘管装置也具有温度调节功能,通过调节风机功率实现恒温控制。本发明通过总电控装置和房间进风电磁阀能够进行双重恒温控制,在风机盘管调控失灵时也能保证恒温效果,恒温效果更好。以往中央空调用的风机盘管,在室内温度达到设定值后,最多只能停止风机盘管的风机,不能停止经过风机盘管内的携带有冷量或热量的介质(如水或风)。在夏季,由于风机盘管的风机停止运行,因此风机盘管处的室内空气温降较大,会产生风机盘管处凝露现象。本发明能够直接停止向风机盘管内通入携带有冷量或热量的介质,不仅防止了在无须空调时向风机盘管持续供冷(夏季)或供热(冬季)、从而节省了能源,而且在夏季能够避免在关闭风机盘管时风机盘管处产生凝露现象。延时关闭可以防止强制换热风机频繁启动和关闭。
本发明能够强制换热以弥补拔气通风的不足,能在夏季运行方法和冬季运行方法之间切换,根据实际负荷调节系统送风量,根据实际工况对变频压缩机的频率进行精细化控制,既可以防止室内气压过低,保证室内处于微正压的状态,同时又能够避免对新风电磁阀进行频繁操作,并通过延时关闭可以防止强制换热风机频繁启动和关闭,智能化程度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去掉第一和第二拔气出风管后发明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空气换热箱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二空气换热箱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控制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为该处流体的流动方向。
如图1至图4所示,发明的建筑风冷空调系统包括风冷热泵系统、新风总管1、空调风管路、回风管路和多个空调室2,各空调室2分别设有风机盘管,各空调室2的风机盘管分别连接有房间进风管3和回风支管4;风机盘管内置有风机盘管电控装置5以及用于感知室内气温的风机盘管温度传感器,风机盘管上设有显示屏,风机盘管具有循环进风口和循环出风口,风机盘管电控装置5配套设有遥控器;风机盘管及其遥控器为常规装置,图未示风机盘管及其遥控器的具体结构。
各空调室2内均设有室内压力传感器6,建筑风冷空调系统所在的建筑外设有室外压力传感器7;
风冷热泵系统包括通过制冷剂管路8循环连通的变频压缩机9、蒸发器10、节流装置11和冷凝器12;空调风管路包括第一空调风管路13和第二空调风管路14;回风管路包括第一回风管路15和第二回风管路16;
蒸发器10外围设有第一空气换热箱17,第一空气换热箱17相对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回风管路15和所述第一空调风管路13,冷凝器12外围设有第二空气换热箱18,第二空气换热箱18相对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二回风管路16和所述第二空调风管路14;
第一空调风管路13和第二空调风管路14均与一空调总管19相连通;新风总管1上设有新风风机20,各房间进风管3分别通过空调支管21与所述空调总管19相连通,各空调室2分别通过新风支管22与新风总管1相连通;各空调室2内设有用于关闭或打开新风支管22的风阀;风阀为现有技术,图未示。
第一空气换热箱17连通有第一拔气进风管23和第一拔气出风管24,第一拔气出风管24连接在第一空气换热箱17顶部,第一拔气进风管23连接在第一空气换热箱17底部且其上设有第一进气电磁阀25,第一拔气进风管23的末端(自由端)设有开口;第一拔气出风管24向上延伸3米以上且其顶端设有开口;
第二空气换热箱18连通有第二拔气进风管26和第二拔气出风管27,第二拔气出风管27连接在第二空气换热箱18顶部,第二拔气进风管26连接在第二空气换热箱18底部且其上设有第二进气电磁阀28,第二拔气进风管26的末端设有开口;第二拔气出风管27向上延伸3米以上且其顶端设有开口;
第一回风管路15和第二回风管路16均与一回风总管29相连通;第一回风管路15上设有第一回风风机30,第二回风管路16上设有第二回风风机31;
回风总管29内设有回风总管温度传感器32和回风总管压力传感器33,各回风支管4内分别设有回风支管温度传感器34和回风支管压力传感器35;
新风总管1内设有新风温度传感器36和新风压力传感器37;空调总管19内设有空调温度传感器38和空调压力传感器39;
回风总管29的中部设有回风三通40,回风三通40通过其两个接口串联连接在回风总管29上,回风三通40的另外一个接口连接各回风支管4;回风三通40两侧的回风总管29上分别设有第一切换电磁阀41和第二切换电磁阀42;
各空调支管21上分别设有房间进风电磁阀43,各新风支管22上设有新风电磁阀44,第一拔气出风管24上设有第一拔气电磁阀45,第二拔气出风管27上设有第二拔气电磁阀46;
第一空调风管路13上设有第一空调风机47和第一空调电磁阀48,第二空调风管路14上设有第二空调风机49和第二空调电磁阀50;
本发明还包括有总电控装置51,风机盘管电控装置5与总电控装置51通过线路相连接;
总电控装置51连接所述回风总管温度传感器32、回风总管压力传感器33、回风支管温度传感器34、回风支管压力传感器35、新风温度传感器36、新风压力传感器37、空调温度传感器38、空调压力传感器39、室内压力传感器6、室外压力传感器7、新风风机20、第一回风风机30、第二回风风机31、第一空调风机47、第二空调风机49、第一进气电磁阀25、第二进气电磁阀28、第一切换电磁阀41、第二切换电磁阀42、房间进风电磁阀43、新风电磁阀44、第一拔气电磁阀45、第二拔气电磁阀46、第一空调电磁阀48、第二空调电磁阀50、各风阀和变频压缩机9;
所述第一回风风机30、第二回风风机31、第一空调风机47、第二空调风机49和新风风机20均为变频风机;各变频风机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间为其变频区间,各变频风机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的平均值为相应变频风机的中间频率;各变频风机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的差值为风机变频幅度D;每次变频动作的频率调节幅度为风机变频幅度D的二十分之一;
总电控装置51内存储有室内气压与室外气压的目标压差,该目标压差为0.01MPa,室内气压高于室外气压;总电控装置51内存储有新风总管1内的气压与室外气压的目标压差,该目标压差为0.02-0.05MPa(包括两端值),新风总管1内的气压高于室外气压;
第一空气换热箱17连通第一回风管路15的一端还连通有第一强制换热风管52,第一强制换热风管52与第一拔气出风管24并排设置,第一强制换热风管52的上端与第一拔气电磁阀45上方的第一拔气出风管24相连通;第一强制换热风管52上设有第一强制换热风机53和第一强制通风电磁阀62;
第二空气换热箱18连通第二回风管路16的一端还连通有第二强制换热风管55,第二强制换热风管55与第二拔气出风管27并排设置,第二强制换热风管55的上端与第二拔气电磁阀46上方的第二拔气出风管相连通;第二强制换热风管55上设有第二强制换热风机54和第二强制通风电磁阀56;第一强制换热风机53、第二强制换热风机54、第一强制通风电磁阀62和第二强制通风电磁阀56分别与所述总电控装置51相连接。
风冷热泵系统的主要耗能部件是压缩机,中央空调的压缩机的功率远远大于风机等其他部件的功率(至少超过一个数量级)。
第一强制换热风机53和第二强制换热风机54的设置,能够在系统负荷较大、自然的拔气通风换热量不足时(夏季表现为冷凝器12温度过高,冬季表现为蒸发器温度过低)时,通过开启第一强制换热风机53(冬季)或第二强制换热风机54(夏季),通过强制通风来加大蒸发器(冬季)或冷凝器12(夏季)与环境空气的换热量,从而减小蒸发器和冷凝器12之间的压差,进而减小变频压缩机9的功率。由于强制换热风机的运行功率远小于由于压差减小而降低的压缩机的功率,因此这种设置在系统负荷较大、拔气换热通风量不足时能够起到显著的降低系统能耗的作用,在夏季气温超过36℃时或者冬季气温低于-10℃时节能作用非常显著。
所述第一拔气出风管24和第二拔气出风管27的顶端分别设有用于遮雨和防止杂物落入的风帽57。
风帽57可以防止雨水或杂物沿第一或第二拔气出风管的顶端开口落入第一或第二拔气出风管,保证风路通畅,并防止第一和第二空气换热箱18内发生积水。
所述第一回风风机30出口处的第一回风管路15上设有第一回风电磁阀58,所述第二回风风机31出口处的第二回风管路16上设有第二回风电磁阀59;
第一回风电磁阀58和第二回风电磁阀59分别与所述总电控装置51相连接。
所述风冷热泵系统设置于建筑物顶部,变频压缩机9的底面连接有橡胶缓冲垫,橡胶缓冲垫向下连接有消音层,消音层向下与建筑支撑结构相连接。
建筑物顶部通常为非日常活动区,适于设置各种功能装置。建筑物顶部通风效果最好,有利于蒸发器10或冷凝器12与环境空气进行换热。橡胶缓冲垫能够减轻变频压缩机9工作时产生的振动,橡胶缓冲垫和消音层共同起到减小噪音的作用。橡胶缓冲垫和消音层均为常规结构,图未示。
各回风支管4上分别设有空调回风电磁阀60,空调回风电磁阀60与总电控装置51相连接。
所述节流装置11为节流阀或毛细管。总电控装置51为单片机。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住宅智能风冷空调系统的运行方法,通过建筑风冷空调系统来进行,住宅智能风冷空调系统的运行方法在夏季或冬季启动前,各电磁阀均处于关闭状态;变频压缩机9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间为变频区间,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的平均值为中间频率;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的差值为压缩机变频幅度C;每次变频动作的频率调节幅度为压缩机变频幅度C的二十分之一;
本运行方法包括夏季运行方法和冬季运行方法;在夏季运行方法和冬季运行方法的过程中,各空调室2的使用者自主打开或关闭风阀;
夏季运行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骤是调整运行状态;工作人员通过总电控装置51调整系统运行状态为夏季运行状态;夏季运行状态是:第一进气电磁阀25常闭,从而避免回风通过第一进气电磁阀25流出,第二进气电磁阀28和第二拔气电磁阀46均打开,从而使环境空气进入冷凝器12实现拔气散热;第一强制通风电磁阀62常闭,第二强制通风电磁阀56常开;第一切换电磁阀41常开从而使回风进入蒸发器,第二切换电磁阀42常闭从而防止回风进入冷凝器12;第一空调电磁阀48打开,第二空调电磁阀50关闭,从而使空调风经过蒸发器降温并将空调风与冷凝器12隔离;空调回风电磁阀60常开;夏季空调总管19内的目标气温为10℃;
第二步骤是启动步骤,工作人员通过总电控装置51启动变频压缩机9、第一空调风机47和新风风机20,使变频压缩机9工作在最高频率状态从而迅速降低蒸发器的温度同时迅速升高冷凝器12的温度;
总电控装置51通过空调温度传感器38和空调压力传感器39监控空调总管19内的气温和气压;当空调总管19内的气温降低至10℃时,对变频压缩机9进行正常的夏季变频控制;夏季变频控制是:当空调总管19内的气温大于等于11℃时,总电控装置51控制变频压缩机9工作在最高频率;当空调总管19内的气温低于9℃时,总电控装置51控制变频压缩机9停机;当空调总管19内的气温等于9℃时,总电控装置51控制变频压缩机9工作在最低频率;当空调总管19内的气温等于10℃时,总电控装置51控制变频压缩机9工作在中间频率;当空调总管19内的气温大于9℃并小于11℃时,每当空调总管19内的气温上升0.1℃时,总电控装置51控制变频压缩机9进行一次频率上升的变频动作,直到变频压缩机9工作在最高频率;每当空调总管19内的气温下降0.1℃时,总电控装置51控制变频压缩机9进行一次频率下降的变频动作,直到变频压缩机9工作在最低频率;这样,在变频压缩机9的最大功率能够满足系统需求时,空调总管19内的气温将在10±1℃的区间进行波动,气温波动小,且变频压缩机9的频率变化较为平滑,避免大幅调频带来的能耗增加;在气温较高时以最高频率工作,有助于快速达到目标气温,保证用户需求(夏季需求为用冷,冬季需求为用热)。
第三步骤是持续进行夏季变频控制,同时总电控装置51进行气压调节和新风节能调节;
(一)气压调节方法是:总电控装置51通过新风温度传感器36、新风压力传感器37、室内压力传感器6和室外压力传感器7持续监控新风温度、新风压力、室外气压和室内气压;当一个空调室2的风阀关闭时(此时无法调节该空调室2的室内气压与室外气压的压差),停止监控该空调室2的室内气压;当一个空调室2的风阀打开时,恢复监控该空调室2的室内气压;
当新风总管1内的气压与室外气压的压差为目标压差时,新风风机20工作在其中间频率;当新风总管1内的气压与室外气压的压差由目标压差(即新风总管1内的气压减去室外气压所得到的压差值)上升时,每上升0.001MPa,为了降低压差,总电控装置51控制新风风机20进行一次频率下降的变频动作,直到新风风机20工作在最低频率;当新风总管1与室外气压的压差由目标压差下降时,每下降0.001MPa,为了升高压差,总电控装置51控制新风风机20进行一次频率上升的变频动作,直到新风风机20工作在最高频率;这种控制非常精细,能够在新风总管1内提供充足的风压,为末端管路及阀门等的阻力造成的新风风压下降预留空间,能够持续稳定地提供新风风压,同时风压波动小,新风风机20工况平稳,功耗较低。
当空调室2的室内气压与室外气压的压差为目标压差时,总电控装置51控制相应的新风电磁阀44处于半开状态,当室内气压与室外气压的压差低于0.005MPa时,总电控装置51控制相应的新风电磁阀44处于全开状态;这样,可以防止室内气压过低,保证室内处于微正压的状态,同时避免对新风电磁阀44进行频繁操作。
(二)新风节能调节方法是:一个空调室2的风阀关闭时,对该空调室2不进行新风节能调节;
对于风阀开启的各空调室2,总电控装置51通过新风温度传感器36以及各空调室2的风机盘管电控装置5持续监控新风温度、各空调室2的风机盘管电控装置5的启闭状态以及空调室2的使用者对处于开启状态的风机盘管电控装置5所设定的空调温度(通常夏季为27℃左右,冬季为19℃左右);当新风温度小于等于一个空调室2的使用者对风机盘管电控装置5所设定的空调温度时,关闭该空调室2所对应的房间进风电磁阀43,将该空调室2所对应的新风电磁阀44的开启度调节到全开状态;风冷热泵系统中变频压缩机9的功率远大于风机,通过新风节能调节方法,对于温度需求较小的使用者所在的空调室2,就可以只使用新风即可满足温度需求,从而降低风冷热泵系统的负荷,节约能源。在空调季节开始和结束的一段时间,新风节能调节方法的节能效果尤其显著。当新风温度大于一个空调室2的使用者对风机盘管电控装置5所设定的空调温度时,开启房间进风电磁阀43,并根据气压调节方法调节新风风机20的工作频率以及新风电磁阀的状态;
冬季运行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骤是调整运行状态;工作人员通过总电控装置51调整系统运行状态为冬季运行状态;冬季运行状态是:第二进气电磁阀28常闭,从而避免回风通过第二进气电磁阀28流出,第一进气电磁阀25和第一拔气电磁阀45均打开,从而对蒸发器实现拔气散热;第二强制通风电磁阀56常闭,第一强制通风电磁阀62常开;第二切换电磁阀42常开从而使回风进入冷凝器12,第一切换电磁阀41常闭从而防止回风进入蒸发器;第二空调电磁阀50打开,第一空调电磁阀48关闭,从而使空调风经过冷凝器12升温并将空调风与蒸发器10隔离;空调回风电磁阀60常开;冬季空调总管19内的目标气温为55℃;
第二步骤是启动步骤,工作人员通过总电控装置51启动变频压缩机9、第二空调风机49和新风风机20,并使变频压缩机9工作在最高频率状态从而迅速降低蒸发器的温度同时迅速升高冷凝器12的温度;
总电控装置51通过空调温度传感器38和空调压力传感器39监控空调总管19内的气温和气压;当空调总管19内的气温升高至55℃时,对变频压缩机9进行正常的冬季变频控制;冬季变频控制是:当空调总管19内的气温低于或等于53℃时,总电控装置51控制变频压缩机9工作在最高频率;当空调总管19内的气温大于57℃时,总电控装置51控制变频压缩机9停机;当空调总管19内的气温等于57℃时,电控装置控制变频压缩机9工作在最低频率;当空调总管19内的气温等于55℃时,总电控装置51控制变频压缩机9工作在中间频率;当空调总管19内的气温大于53℃并小于57℃时,每当空调总管19内的气温上升0.2℃时,总电控装置51控制变频压缩机9进行一次频率下降的变频动作,直到变频压缩机9工作在最低频率;每当空调总管19内的气温下降0.2℃时,总电控装置51控制变频压缩机9进行一次频率上升的变频动作,直到变频压缩机9工作在最高频率;这样,在变频压缩机9的最大功率能够满足系统需求时,空调总管19内的气温将在55±2℃的区间进行波动,气温波动小,且变频压缩机9的频率变化较为平滑,避免大幅调频带来的能耗增加;在气温较低时以最高频率工作,有助于快速达到目标气温,保证供暖需求。冬季室内外温差大于夏季室内外温差,冬季人们对空调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相比夏季更低,因此相比夏季小幅扩大空调总管19内气温的波动性并不会影响人们的供暖体验,同时扩大空调总管19内气温的波动性后,变频压缩机9进行变频动作的次数显著减少,具有节能的作用(频率上升时,如同启动时一样,能耗会大于稳定工作时的能耗。当然变频电器频率上升时增加的能耗大大小于正常电器初启动时增加的能耗)。总之,冬季室内气温波动性适当大于夏季气温波动性,既不影响人们的体验,又降低了能耗。
第三步骤是持续进行冬季变频控制;在持续进行冬季变频控制时,总电控装置51进行气压调节和新风节能调节;
(一)冬季的气压调节方法与夏季的气压调节方法相同;
(二)新风节能调节方法是:一个空调室2的风阀关闭时,对该空调室2不进行新风节能调节;
对于风阀开启的各空调室2,总电控装置51通过新风温度传感器36以及各空调室2的风机盘管电控装置5持续监控新风温度、各空调室2的风机盘管电控装置5的启闭状态以及空调室2的使用者对处于开启状态的风机盘管电控装置5所设定的空调温度(通常冬季为19℃左右);当新风温度超过一个空调室的使用者对风机盘管电控装置所设定的空调温度1℃时,关闭该空调室2所对应的房间进风电磁阀43,将该空调室2所对应的新风电磁阀44的开启度调节到全开状态;当新风温度低于一个空调室的使用者对风机盘管电控装置所设定的空调温度1℃时,开启房间进风电磁阀43,并根据气压调节方法调节新风风机20的工作频率以及新风电磁阀的状态。
蒸发器处设有蒸发温度传感器63,冷凝器12处设有冷凝温度传感器64,蒸发温度传感器63和冷凝温度传感器64分别与总电控装置51相连接;
总电控装置51内存储有风冷热泵系统的正常工作参数,包括蒸发器工作温度范围和冷凝器12工作温度范围;总电控装置51通过蒸发温度传感器63和冷凝温度传感器64持续监控蒸发器10处和冷凝器12处的实际温度;
在夏季,当冷凝器12处的温度高于冷凝器12工作温度范围时,总电控装置51打开第二强制换热风机54,加大冷凝器12的通风换热量,从而降低冷凝器12的温度;当冷凝器12的温度回落入冷凝器12工作温度范围后,延时4-10分钟关闭第二强制换热风机54;延时关闭可以防止强制换热风机频繁启动和关闭;强制通风可以在系统负荷较大时,弥补自然拔气通风换热量的不足。
在冬季,当蒸发器处的温度低于蒸发器工作温度范围时,总电控装置51打开第一强制换热风机53,加大蒸发器的通风换热量,从而升高蒸发器的温度;当蒸发器的温度回升入蒸发器工作温度范围后,延时4-10分钟关闭第一强制换热风机53。
夏季运行方法的第三步骤中,在持续进行夏季变频控制时,总电控装置51对各空调室2分别进行夏季定温调节;
夏季定温调节是总电控装置51通过风机盘管电控装置5读取空调室2内的实际温度和使用者设定的空调温度,当空调室2内的实际温度与使用者设定的空调温度相等时,总电控装置51控制相应的房间进风电磁阀43处于半开状态;当空调室2内的实际温度大于等于使用者设定的空调温度1℃时,总电控装置51控制相应的房间进风电磁阀43处于全开状态;当空调室2内的实际温度小于等于使用者设定的空调温度1℃时,总电控装置51控制相应的房间进风电磁阀43关闭;
当风机盘管电控装置5关闭时,总电控装置51控制相应的房间进风电磁阀43关闭;
普通的风机盘管装置也具有温度调节功能,通过调节风机功率实现恒温控制。本发明通过总电控装置51和房间进风电磁阀43能够进行双重恒温控制,在风机盘管调控失灵时也能保证恒温效果,恒温效果更好。以往中央空调用的风机盘管,在室内温度达到设定值后,最多只能停止风机盘管的风机,不能停止经过风机盘管内的携带有冷量或热量的介质(如水或风)。在夏季,由于风机盘管的风机停止运行,因此风机盘管处的室内空气温降较大,会产生风机盘管处凝露现象。本发明能够直接停止向风机盘管内通入携带有冷量或热量的介质,不仅防止了在无须空调时向风机盘管持续供冷(夏季)或供热(冬季)、从而节省了能源,而且在夏季能够避免在关闭风机盘管时风机盘管处产生凝露现象。
冬季运行方法的第三步骤中,在持续进行冬季变频控制时,总电控装置51对各空调室2分别进行冬季定温调节;
冬季定温调节是总电控装置51通过风机盘管电控装置5读取空调室2内的实际温度和使用者设定的空调温度,当空调室2内的实际温度与使用者设定的空调温度相等时,总电控装置51控制相应的房间进风电磁阀43处于半开状态;当空调室2内的实际温度小于等于使用者设定的空调温度1.5℃时,总电控装置51控制相应的房间进风电磁阀43处于全开状态;当空调室2内的实际温度大于等于使用者设定的空调温度1.5℃时,总电控装置51控制相应的房间进风电磁阀43关闭;当风机盘管电控装置5关闭时,总电控装置51控制相应的房间进风电磁阀43关闭。
总电控装置51连接有显示器61,总电控装置51通过回风支管压力传感器35和回风支管温度传感器34持续监测各回风支管4内的温度和压力;总电控装置51计算各回风支管4与回风总管29的压差并计算各回风支管4与回风总管29的压差平均值;总电控装置51计算各回风支管4与回风总管29的温差并计算各回风支管4与回风总管29的温差平均值;
当一个回风支管4与回风总管29的压差大于等于所述压差平均值的两倍,同时该回风支管4与回风总管29的温差大于等于所述温差平均值的1.5倍时,说明该回风支管4出现破损现象,总电控装置51在显示器61上显示报警信息,提示工作人员进行维修。此处的压差和压差平均值,温差和温差平均值,均为绝对值。
夏季运行方法的第一步骤中,总电控装置51打开第一回风电磁阀58并关闭第二回风电磁阀59。关闭第二回风电磁阀59可以使拔气作用产生的负压集中作用于第二拔气进风管26处,防止回风通过冷凝器12。
冬季运行方法的第一步骤中,总电控装置51打开第二回风电磁阀59并关闭第一回风电磁阀58;关闭第一回风电磁阀58可以使拔气作用产生的负压集中作用于第一拔气进风管23处,防止回风通过蒸发器。
所述节流装置11为节流阀或毛细管,总电控装置51为单片机。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发明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6)

1.住宅智能风冷空调系统的运行方法,通过建筑风冷空调系统来进行,建筑风冷空调系统包括风冷热泵系统、新风总管、空调风管路、回风管路和多个空调室,各空调室分别设有风机盘管,各空调室的风机盘管分别连接有房间进风管和回风支管;风机盘管内置有风机盘管电控装置以及用于感知室内气温的风机盘管温度传感器,风机盘管上设有显示屏,风机盘管具有循环进风口和循环出风口,风机盘管电控装置配套设有遥控器;
其特征在于:
各空调室内均设有室内压力传感器,建筑风冷空调系统所在的建筑外设有室外压力传感器;
风冷热泵系统包括通过制冷剂管路循环连通的变频压缩机、蒸发器、节流装置和冷凝器;空调风管路包括第一空调风管路和第二空调风管路;回风管路包括第一回风管路和第二回风管路;
蒸发器外围设有第一空气换热箱,第一空气换热箱相对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回风管路和所述第一空调风管路,冷凝器外围设有第二空气换热箱,第二空气换热箱相对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二回风管路和所述第二空调风管路;
第一空调风管路和第二空调风管路均与空调总管相连通;新风总管上设有新风风机,各房间进风管分别通过空调支管与所述空调总管相连通,各空调室分别通过新风支管与新风总管相连通;各空调室内设有用于关闭或打开新风支管的风阀;
第一空气换热箱连通有第一拔气进风管和第一拔气出风管,第一拔气出风管连接在第一空气换热箱顶部,第一拔气进风管连接在第一空气换热箱底部且其上设有第一进气电磁阀,第一拔气进风管的末端设有开口;第一拔气出风管向上延伸3米以上且其顶端设有开口;
第二空气换热箱连通有第二拔气进风管和第二拔气出风管,第二拔气出风管连接在第二空气换热箱顶部,第二拔气进风管连接在第二空气换热箱底部且其上设有第二进气电磁阀,第二拔气进风管的末端设有开口;第二拔气出风管向上延伸3米以上且其顶端设有开口;
第一回风管路和第二回风管路均与回风总管相连通;第一回风管路上设有第一回风风机,第二回风管路上设有第二回风风机;
回风总管内设有回风总管温度传感器和回风总管压力传感器,各回风支管内分别设有回风支管温度传感器和回风支管压力传感器;
新风总管内设有新风温度传感器和新风压力传感器;空调总管内设有空调温度传感器和空调压力传感器;
回风总管的中部设有回风三通,回风三通通过其两个接口串联连接在回风总管上,回风三通的另外一个接口连接各回风支管; 回风三通两侧的回风总管上分别设有第一切换电磁阀和第二切换电磁阀;
各空调支管上分别设有房间进风电磁阀,各新风支管上设有新风电磁阀,第一拔气出风管上设有第一拔气电磁阀,第二拔气出风管上设有第二拔气电磁阀;
第一空调风管路上设有第一空调风机和第一空调电磁阀,第二空调风管路上设有第二空调风机和第二空调电磁阀;
还包括有总电控装置,风机盘管电控装置与总电控装置通过线路相连接;
总电控装置连接所述回风总管温度传感器、回风总管压力传感器、回风支管温度传感器、回风支管压力传感器、新风温度传感器、新风压力传感器、空调温度传感器、空调压力传感器、室内压力传感器、室外压力传感器、新风风机、第一回风风机、第二回风风机、第一空调风机、第二空调风机、第一进气电磁阀、第二进气电磁阀、第一切换电磁阀、第二切换电磁阀、房间进风电磁阀、新风电磁阀、第一拔气电磁阀、第二拔气电磁阀、第一空调电磁阀、第二空调电磁阀、各风阀和变频压缩机;
所述第一回风风机、第二回风风机、第一空调风机、第二空调风机和新风风机均为变频风机;各变频风机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间为其变频区间,各变频风机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的平均值为相应变频风机的中间频率;各变频风机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的差值为风机变频幅度D;每次变频动作的频率调节幅度为风机变频幅度D的二十分之一;
总电控装置内存储有室内气压与室外气压的目标压差,该目标压差为0.01MPa,室内气压高于室外气压;总电控装置内存储有新风总管内的气压与室外气压的目标压差,该目标压差为0.02-0.05MPa,新风总管内的气压高于室外气压;
住宅智能风冷空调系统的运行方法在夏季或冬季启动前,各电磁阀均处于关闭状态;变频压缩机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间为变频区间,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的平均值为中间频率;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的差值为压缩机变频幅度C;每次变频动作的频率调节幅度为压缩机变频幅度C的二十分之一;
本运行方法包括夏季运行方法和冬季运行方法;在夏季运行方法和冬季运行方法的过程中,各空调室的使用者自主打开或关闭风阀;
夏季运行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骤是调整运行状态;工作人员通过总电控装置调整系统运行状态为夏季运行状态;夏季运行状态是:第一进气电磁阀常闭,从而避免回风通过第一进气电磁阀流出,第二进气电磁阀和第二拔气电磁阀均打开,从而使环境空气进入冷凝器实现拔气散热;第一强制通风电磁阀常闭,第二强制通风电磁阀常开;第一切换电磁阀常开从而使回风进入蒸发器,第二切换电磁阀常闭从而防止回风进入冷凝器;第一空调电磁阀打开,第二空调电磁阀关闭,从而使空调风经过蒸发器降温并将空调风与冷凝器隔离;夏季空调总管内的目标气温为10℃;
第二步骤是启动步骤,工作人员通过总电控装置启动变频压缩机、第一空调风机和新风风机,使变频压缩机工作在最高频率状态从而迅速降低蒸发器的温度同时迅速升高冷凝器的温度;
总电控装置通过空调温度传感器和空调压力传感器监控空调总管内的气温和气压;当空调总管内的气温降低至10℃时,对变频压缩机进行正常的夏季变频控制;夏季变频控制是:当空调总管内的气温大于等于11℃时,总电控装置控制变频压缩机工作在最高频率;当空调总管内的气温低于9℃时,总电控装置控制变频压缩机停机;当空调总管内的气温等于9℃时,总电控装置控制变频压缩机工作在最低频率;当空调总管内的气温等于10℃时,总电控装置控制变频压缩机工作在中间频率;当空调总管内的气温大于9℃并小于11℃时,每当空调总管内的气温上升0.1℃时,总电控装置控制变频压缩机进行一次频率上升的变频动作,直到变频压缩机工作在最高频率;每当空调总管内的气温下降0.1℃时,总电控装置控制变频压缩机进行一次频率下降的变频动作,直到变频压缩机工作在最低频率;
第三步骤是持续进行夏季变频控制,同时总电控装置进行气压调节和新风节能调节;
(一)气压调节方法是:总电控装置通过新风温度传感器、新风压力传感器、室内压力传感器和室外压力传感器持续监控新风温度、新风压力、室外气压和室内气压;当一个空调室的风阀关闭时,停止监控该空调室的室内气压;当一个空调室的风阀打开时,恢复监控该空调室的室内气压;
当新风总管内的气压与室外气压的压差为目标压差时,新风风机工作在其中间频率;当新风总管内的气压与室外气压的压差由目标压差上升时,每上升0.001MPa,为了降低压差,总电控装置控制新风风机进行一次频率下降的变频动作,直到新风风机工作在最低频率;当新风总管与室外气压的压差由目标压差下降时,每下降0.001MPa,为了升高压差,总电控装置控制新风风机进行一次频率上升的变频动作,直到新风风机工作在最高频率;
当空调室的室内气压与室外气压的压差为目标压差时,总电控装置控制相应的新风电磁阀处于半开状态,当室内气压与室外气压的压差低于0.005MPa时,总电控装置控制相应的新风电磁阀处于全开状态;
(二) 新风节能调节方法是:一个空调室的风阀关闭时,对该空调室不进行新风节能调节;
对于风阀开启的各空调室,总电控装置通过新风温度传感器以及各空调室的风机盘管电控装置持续监控新风温度、各空调室的风机盘管电控装置的启闭状态以及空调室的使用者对处于开启状态的风机盘管电控装置所设定的空调温度;当新风温度小于等于一个空调室的使用者对风机盘管电控装置所设定的空调温度时,关闭该空调室所对应的房间进风电磁阀,将该空调室所对应的新风电磁阀的开启度调节到全开状态;当新风温度大于一个空调室的使用者对风机盘管电控装置所设定的空调温度时,开启房间进风电磁阀,并根据气压调节方法调节新风风机的工作频率以及新风电磁阀的状态;
冬季运行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骤是调整运行状态;工作人员通过总电控装置调整系统运行状态为冬季运行状态;冬季运行状态是:第二进气电磁阀常闭,从而避免回风通过第二进气电磁阀流出,第一进气电磁阀和第一拔气电磁阀均打开,从而对蒸发器实现拔气散热;第二强制通风电磁阀常闭,第一强制通风电磁阀常开;第二切换电磁阀常开从而使回风进入冷凝器,第一切换电磁阀常闭从而防止回风进入蒸发器;第二空调电磁阀打开,第一空调电磁阀关闭,从而使空调风经过冷凝器升温并将空调风与蒸发器隔离;冬季空调总管内的目标气温为55℃;
第二步骤是启动步骤,工作人员通过总电控装置启动变频压缩机、第二空调风机和新风风机,并使变频压缩机工作在最高频率状态从而迅速降低蒸发器的温度同时迅速升高冷凝器的温度;
总电控装置通过空调温度传感器和空调压力传感器监控空调总管内的气温和气压;当空调总管内的气温升高至55℃时,对变频压缩机进行正常的冬季变频控制;冬季变频控制是:当空调总管内的气温低于或等于53℃时,总电控装置控制变频压缩机工作在最高频率;当空调总管内的气温大于57℃时,总电控装置控制变频压缩机停机;当空调总管内的气温等于57℃时,电控装置控制变频压缩机工作在最低频率;当空调总管内的气温等于55℃时,总电控装置控制变频压缩机工作在中间频率;当空调总管内的气温大于53℃并小于57℃时,每当空调总管内的气温上升0.2℃时,总电控装置控制变频压缩机进行一次频率下降的变频动作,直到变频压缩机工作在最低频率;每当空调总管内的气温下降0.2℃时,总电控装置控制变频压缩机进行一次频率上升的变频动作,直到变频压缩机工作在最高频率;
第三步骤是持续进行冬季变频控制;在持续进行冬季变频控制时,总电控装置进行气压调节和新风节能调节;
(一)冬季的气压调节方法与夏季的气压调节方法相同;
(二)新风节能调节方法是:一个空调室的风阀关闭时,对该空调室不进行新风节能调节;
对于风阀开启的各空调室,总电控装置通过新风温度传感器以及各空调室的风机盘管电控装置持续监控新风温度、各空调室的风机盘管电控装置的启闭状态以及空调室的使用者对处于开启状态的风机盘管电控装置所设定的空调温度;当新风温度超过一个空调室的使用者对风机盘管电控装置所设定的空调温度1℃时,关闭该空调室所对应的房间进风电磁阀,将该空调室所对应的新风电磁阀的开启度调节到全开状态;当新风温度低于一个空调室的使用者对风机盘管电控装置所设定的空调温度1℃时,开启房间进风电磁阀,并根据气压调节方法调节新风风机的工作频率以及新风电磁阀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住宅智能风冷空调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空气换热箱连通第一回风管路的一端还连通有第一强制换热风管,第一强制换热风管与第一拔气出风管并排设置,第一强制换热风管的上端与第一拔气电磁阀上方的第一拔气出风管相连通;第一强制换热风管上设有第一强制换热风机和第一强制通风电磁阀;
第二空气换热箱连通第二回风管路的一端还连通有第二强制换热风管,第二强制换热风管与第二拔气出风管并排设置,第二强制换热风管的上端与第二拔气电磁阀上方的第二拔气出风管相连通;第二强制换热风管上设有第二强制换热风机和第二强制通风电磁阀;第二强制换热风机、第二强制换热风机、第一强制通风电磁阀和第二强制通风电磁阀分别与所述总电控装置相连接;
蒸发器处设有蒸发温度传感器,冷凝器处设有冷凝温度传感器,蒸发温度传感器和冷凝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总电控装置相连接;
总电控装置内存储有风冷热泵系统的正常工作参数,包括蒸发器工作温度范围和冷凝器工作温度范围;总电控装置通过蒸发温度传感器和冷凝温度传感器持续监控蒸发器处和冷凝器处的实际温度;
在夏季,当冷凝器处的温度高于冷凝器工作温度范围时,总电控装置打开第二强制换热风机,加大冷凝器的通风换热量,从而降低冷凝器的温度;当冷凝器的温度回落入冷凝器工作温度范围后,延时4-10分钟关闭第二强制换热风机;
在冬季,当蒸发器处的温度低于蒸发器工作温度范围时,总电控装置打开第一强制换热风机,加大蒸发器的通风换热量,从而升高蒸发器的温度;当蒸发器的温度回升入蒸发器工作温度范围后,延时4-10分钟关闭第一强制换热风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住宅智能风冷空调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夏季运行方法的第三步骤中,在持续进行夏季变频控制时,总电控装置对各空调室分别进行夏季定温调节;
夏季定温调节是总电控装置通过风机盘管电控装置读取空调室内的实际温度和使用者设定的空调温度,当空调室内的实际温度与使用者设定的空调温度相等时,总电控装置控制相应的房间进风电磁阀处于半开状态;当空调室内的实际温度大于等于使用者设定的空调温度1℃时,总电控装置控制相应的房间进风电磁阀处于全开状态;当空调室内的实际温度小于等于使用者设定的空调温度1℃时,总电控装置控制相应的房间进风电磁阀关闭;
当风机盘管电控装置关闭时,总电控装置控制相应的房间进风电磁阀关闭;
冬季运行方法的第三步骤中,在持续进行冬季变频控制时,总电控装置对各空调室分别进行冬季定温调节;
冬季定温调节是总电控装置通过风机盘管电控装置读取空调室内的实际温度和使用者设定的空调温度,当空调室内的实际温度与使用者设定的空调温度相等时,总电控装置控制相应的房间进风电磁阀处于半开状态;当空调室内的实际温度小于等于使用者设定的空调温度1.5℃时,总电控装置控制相应的房间进风电磁阀处于全开状态;当空调室内的实际温度大于等于使用者设定的空调温度1.5℃时,总电控装置控制相应的房间进风电磁阀关闭;当风机盘管电控装置关闭时,总电控装置控制相应的房间进风电磁阀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住宅智能风冷空调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总电控装置连接有显示器,总电控装置通过回风支管压力传感器和回风支管温度传感器持续监测各回风支管内的温度和压力;总电控装置计算各回风支管与回风总管的压差并计算各回风支管与回风总管的压差平均值;总电控装置计算各回风支管与回风总管的温差并计算各回风支管与回风总管的温差平均值;
当一个回风支管与回风总管的压差大于等于所述压差平均值的两倍,同时该回风支管与回风总管的温差大于等于所述温差平均值的1.5倍时,说明该回风支管出现破损现象,总电控装置在显示器上显示报警信息,提示工作人员进行维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住宅智能风冷空调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风风机出口处的第一回风管路上设有第一回风电磁阀,所述第二回风风机出口处的第二回风管路上设有第二回风电磁阀;
第一回风电磁阀和第二回风电磁阀分别与所述总电控装置相连接;
夏季运行方法的第一步骤中,总电控装置打开第一回风电磁阀并关闭第二回风电磁阀,防止回风通过冷凝器;
冬季运行方法的第一步骤中,总电控装置打开第二回风电磁阀并关闭第一回风电磁阀,防止回风通过蒸发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住宅智能风冷空调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装置为节流阀或毛细管,总电控装置为单片机。
CN201810319688.8A 2018-04-11 2018-04-11 住宅智能风冷空调系统的运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5619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19688.8A CN108561989B (zh) 2018-04-11 2018-04-11 住宅智能风冷空调系统的运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19688.8A CN108561989B (zh) 2018-04-11 2018-04-11 住宅智能风冷空调系统的运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61989A true CN108561989A (zh) 2018-09-21
CN108561989B CN108561989B (zh) 2021-06-25

Family

ID=63534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1968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561989B (zh) 2018-04-11 2018-04-11 住宅智能风冷空调系统的运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6198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65664B2 (en) 2019-03-13 2024-04-23 Tyco Fire & Security Gmbh Building HVAC relative efficiency monitoring system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81349A (ja) * 2000-12-12 2002-06-26 Kimura Kohki Co Ltd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機
CN101487617A (zh) * 2009-02-17 2009-07-22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空调和冰箱的复合系统
CN102052738A (zh) * 2010-11-24 2011-05-11 东南大学 户式低温辐射加新风的空调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2778009A (zh) * 2012-07-11 2012-11-14 武汉裕生智能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变风量空调系统温湿度控制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81349A (ja) * 2000-12-12 2002-06-26 Kimura Kohki Co Ltd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機
CN101487617A (zh) * 2009-02-17 2009-07-22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空调和冰箱的复合系统
CN102052738A (zh) * 2010-11-24 2011-05-11 东南大学 户式低温辐射加新风的空调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2778009A (zh) * 2012-07-11 2012-11-14 武汉裕生智能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变风量空调系统温湿度控制装置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春丽: "户式中央空调系统气流组织与数值模拟的研究",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65664B2 (en) 2019-03-13 2024-04-23 Tyco Fire & Security Gmbh Building HVAC relative efficiency monitoring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61989B (zh) 2021-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02386B (zh) 组合式恒温恒湿控制风柜及无露点控制方法
CN106678991B (zh) 一种适用于辐射空调的新风机组调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574858B (zh) 一种中央空调系统室外回风预处理方法
KR102047754B1 (ko) 다기능 스마트 공조시스템
CN109959076B (zh) 一种房间温控通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222241B (zh) 双冷源四管制空调系统
CN104913393A (zh) 一种恒温恒湿空调
CN107218665B (zh) 一种变频户式新风净化全空调系统
CN207907434U (zh) 一种双冷源深度除湿新风处理系统
CN104613667B (zh) 组合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6803381U (zh)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箱
CN207299314U (zh) 组合式恒温恒湿控制风柜
CN108548254A (zh) 住宅智能风冷空调系统
CN103604164B (zh) 一种通风空调机组
CN110553325A (zh) 室温调节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5115033A (zh) 一种节能回风型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8561989A (zh) 住宅智能风冷空调系统的运行方法
CN209415686U (zh) 一种适用于被动式极低能耗住宅的新风空调系统
CN208090865U (zh) 一种带独立新风的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
CN109297164A (zh) 空调节能系统及参数设置方法
CN108731154A (zh)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箱
CN212511630U (zh) 一种对新风单独冷却除湿的组合式空调机组
CN204006430U (zh) 新风系统补充空调系统
CN108592185A (zh) 建筑供冷供热系统的运行方法
CN2667384Y (zh) 平滑控温恒温恒湿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6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