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49071A - 一种基于wifi信号强度的空间定位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wifi信号强度的空间定位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49071A
CN108549071A CN201810442484.3A CN201810442484A CN108549071A CN 108549071 A CN108549071 A CN 108549071A CN 201810442484 A CN201810442484 A CN 201810442484A CN 108549071 A CN108549071 A CN 1085490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ssi value
routing
space
positioning
obsta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4248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iji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Feix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Feix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Feix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4248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49071A/zh
Publication of CN108549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490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1/00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not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 G01S11/02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not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using radio waves
    • G01S11/06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not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using radio waves using intensity measur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wifi信号强度的空间定位方法和系统,包括:S1:接收定位空间中每台定位路由上报的当前RSSI值对应关系;S2:根据所述当前RSSI值对应关系确定定位空间中是否存在障碍物,并在确定为是时,判断障碍物在定位空间中的具体位置;所述定位路由包括上报当前RSSI值对应关系的第一路由和与第一路由相对的第二路由,且第一路由与第二路由可互换身份,每台定位路由的当前RSSI值对应关系为:当前状态下,每台定位路由接收到所述第二路由的RSSI值与相应第二路由的对应关系。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成本低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wifi信号强度的空间定位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间定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wifi信号强度的空间定位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空间定位系统,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室内运动物体定位系统目前常见的技术有雷达或者GPS等,往往需要特殊设备,门槛很高,系统复杂,不适合民用消费级场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满足室内空间定位需要,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例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无线路由器的室内定位方法[申请号:CN201410265042.8],主要步骤为:1在提供定位服务的区域内安装多部智能无线路由器;2将区域划分为网格,测量每个网格内WiFi信号强度;3用户用手机向服务器请求定位;4服务器要求智能无线路由器切换模式;5智能无线路由器切换模式;6服务器要求手机测量WiFi信号强度;7手机执行测量并上传服务器;8服务器收到结果,要求智能无线路由器再次切换模式;9智能无线路由器切换模式;10服务器再次要求手机测量WiFi信号强度;11手机执行测量并上传服务器;12服务器收到结果,计算用户位置,发送给手机;13手机接收定位结果。
再如,一种利用WIFI反射信号实现室内移动人员定位的方法[申请号:CN201310246117.3],使用WIFI发射源和被动双基地雷达,其中WIFI发射源作为被动双基地雷达的非合作照射源,通过对WIFI发射源发射的直达WIFI信号和移动人员人体反射的反射WIFI信号进行对比计算,得到反射WIFI信号的多普勒频移,从而计算出移动人员相对于该被动双基地雷达的移动速度、方向和距离实现相对定位,并且被动双基地雷达通过其包含的导航定位模块和罗经获得其自身的卫星定位信息从而通过坐标转换得到被测移动人员的卫星定位信息。
上述两个方案中的前者采用无线路由器,分析无线信号对物体进行定位,但是此方案中需要被定位物体(人)装备手机等终端设备进行操作,无法做到用户无感知的情况下进行定位;后者通过无线信号的反射进行探测,此种方案虽然精度较高,但是需要特定的雷达接收,硬件成本较高,算法复杂,不适合家庭等民用或小型商场等场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方法简单的基于wifi信号强度的空间定位方法;
本方案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wifi信号强度的空间定位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基于wifi信号强度的空间定位方法,包括:
S1:接收定位空间中每台定位路由上报的当前RSSI值对应关系;
S2:根据所述当前RSSI值对应关系确定定位空间中是否存在障碍物,并在确定为是时,判断障碍物在定位空间中的具体位置;
所述定位路由包括上报当前RSSI值对应关系的第一路由和与第一路由相对的第二路由,且第一路由与第二路由可互换身份,每台定位路由的当前RSSI值对应关系为:当前状态下,每台定位路由接收到所述第二路由的RSSI值与相应第二路由的对应关系。
在上述的基于wifi信号强度的空间定位方法中,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S01:接收第一路由上报的初始RSSI值对应关系,并将初始RSSI值对应关系存储于数据库中;
S02:接收第一路由在定位空间中的位置信息以及第二路由相对于第一路由的无线覆盖范围,并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无线覆盖范围将定位空间划分为与wifi信号相关的若干定位网格,并确定每个定位网格在定位空间中的具体位置;
其中,第一路由的初始RSSI值对应关系为: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路由接收到第二位路由的RSSI值与所述第二路由的对应关系。
在上述的基于wifi信号强度的空间定位方法中,在步骤S2中,具体通过以下方法判断定位空间中是否存在障碍物:
S201.根据第一路由上报的当前RSSI值对应关系和初始RSSI值对应关系,分别获取第一路由对各个第二路由RSSI值的波动幅度;
S202.当第一路由存在有波动幅度大于预设幅度时,对该第一路由判断为障碍路由,对波动幅度大于预设幅度所对应的第二路由判断为所述障碍路由的波动路由;
S203.当被判断为障碍路由的数量多于预设数量时,确定定位空间中存在有障碍物。
在上述的基于wifi信号强度的空间定位方法中,在步骤S2中,具体通过以下方法判断障碍物在定位空间中的具体位置:
S11:调取所有障碍路由,以及所述障碍路由的波动路由,确定每个波动路由对其对应的障碍路由的特定无线覆盖范围;
S13:确定所有特定无线覆盖范围的相交叉的覆盖区域为交叉覆盖范围,并通过查找所述交叉覆盖范围对应的定位网格判断障碍物在定位空间中的具体位置。
在上述的基于wifi信号强度的空间定位方法中,在步骤S2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S3:将所述具体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和/或存储在数据库中。
一种基于wifi信号强度的空间定位系统,包括服务器,所述服务器连接于布置在定位空间中的多台定位路由,且所述服务器包括RSSI值接收单元和障碍物位置确定单元,其中,
RSSI值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每台定位路由上报的当前RSSI值对应关系和初始RSSI值对应关系;
障碍物位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每台定位路由的当前RSSI值对应关系和初始RSSI值对应关系确定当前定位空间中是否存在障碍物,并在确定为是时,判断障碍物在定位空间中的具体位置。
在上述的基于wifi信号强度的空间定位系统中,所述服务器还包括有RSSI值波动幅度获取单元,用于根据第一路由上报的当前RSSI值对应关系和初始RSSI值对应关系,分别获取第一路由对各个第二路由RSSI值的波动幅度;
所述障碍物位置确定单元包括障碍物存在判断单元,用于对存在有波动幅度大于预设幅度的第一路由判断为障碍路由,对所述障碍路由的波动幅度大于预设幅度所对应的第二路由判断为所述障碍路由的波动路由,并在障碍路由的数量多于预设数量时,确定定位空间中存在障碍物。
在上述的基于wifi信号强度的空间定位系统中,所述服务器还包括:
定位网格划分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路由在定位空间中的位置信息以及第二路由相对于第一路由的无线覆盖范围,并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无线覆盖范围将定位空间划分为与wifi信号相关的若干定位网格,并确定每个定位网格在定位空间中的具体位置;
位置信息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具体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和/或存储于数据库中。
在上述的基于wifi信号强度的空间定位系统中,所述障碍物位置确定单元还用于:调取所有障碍路由,以及障碍路由的波动路由,确定所述波动路由对其对应的障碍路由的特定无线覆盖范围,以及确定所有特定无线覆盖范围相交叉的覆盖区域为交叉覆盖范围,并通过查找所述交叉覆盖范围对应的定位网格判断障碍物在定位空间中的具体位置。
一种基于wifi信号强度的空间定位系统,包括第一路由,所述第一路由位于定位空间中,且所述定位空间中还布置多台第二路由,所述第一路由连接于多台所述第二路由和服务器,所述第一路由包括有RSSI值获取单元和RSSI值记录整理单元,其中,
RSSI值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定位空间中各个第二路由发送的wifi信号对应的RSSI值;
RSSI值记录整理单元,用于将获取到的RSSI值进行记录和整理,以获得各RSSI值与其相应的第二路由之间的当前RSSI值对应关系,并将所述当前RSSI值对应关系上报给所述服务器。
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不需要用户用手机操作,被定位物体是被动的,无感知的;
2、不需要使用复杂的硬件设备,不需要额外的接收设备,也不需要复杂的算法程序,成本更低,部署更简单;
3、通用性更强,适用面更广;
4、数据通过网络实时推送给终端设备便于用户及时得知定位空间状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方法的总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判断定位空间中是否存在障碍物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判断障碍物在空间中的具体位置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定位网格划分原则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系统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系统框图。
附图标记:定位路由DTU;服务器1;RSSI值接收单元11;障碍物位置确定单元12;障碍物存在判断单元121;RSSI值波动幅度获取单元13;定位网格划分单元14;位置信息处理单元15;第一路由2;RSSI值获取单元21;RSSI值记录整理单元22。
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其中一个或更多所列出的相关联项目的任意和所有组合。当一个单元被称为“连接”或“耦合”到另一单元时,其可以直接连接或耦合到所述另一单元,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单元。
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不意图限制示例性实施例。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所指,否则这里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项”还意图包括复数。还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规定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而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本发明的基于wifi信号强度的空间定位方法和系统,主要应用于室内定位场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于物体的定位需要被定为物体的配合,或者需要成本较高的硬件配置和复杂的算法等问题,以下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wifi信号强度的空间定位方法,包括:
S1:接收定位空间中每台定位路由DTU上报的当前RSSI值对应关系;
其中定位路由DTU包括上报当前RSSI值对应关系的第一路由2和与第一路由2相对的第二路由3,且第一路由2与第二路由3可互换身份,每台定位路由DTU的当前RSSI值对应关系为:当前状态下,每台定位路由DTU接收到所述第二路由3所发射的wifi信号强度的RSSI值与所述第二路由3的对应关系。为了更清楚地说明RSSI值对应关系,下面使用表格形式进行举例说明:
例如定位空间中具有5台定位路由DTU,分别为DUT1、DUT2、DUT3、DUT4和DUT5,那么每台定位路由DTU都会接收到其余4台定位路由DTU的wifi信号,以DUT1为例,假设DUT1接收到DUT2、DUT3、DUT4和DUT5的wifi信号强度的RSSI值分别为-20dB、-30dB、-40dB和-50dB,那么DUT1的当前RSSI值对应关系如下表1所示:
DUT2 DUT3 DUT4 DUT5
DUT1 -20dB -30dB -40dB -50dB
同样地,DUT2、DUT3、DUT4和DUT5的当前RSSI值关系与上述表格类似,在此不进行赘述;继续假设DUT2接收到DUT1、DUT3、DUT4和DUT5的WiFi信号强度分比为-30dB、-50dB、-40dB和-60dB;DUT3接收到DUT1、DUT2、DUT4和DUT5的WiFi信号强度为-15dB、-20dB、-40dB和-30dB……那么所有定位路由DTU有关的RSSI值对应关系可以被整合为如下表2所示:
S2:根据当前RSSI值对应关系确定定位空间中是否存在障碍物,并在确定为是时,判断障碍物在定位空间中的具体位置;
进一步地,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S01:接收第一路由2上报的初始RSSI值对应关系,并将初始RSSI值对应关系存储于数据库中;
S02:接收第一路由2在定位空间中的位置信息以及第二路由相对于第一路由2的无线覆盖范围,并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无线覆盖范围将定位空间划分为与wifi信号相关的若干定位网格,并确定每个定位网格在定位空间中的具体位置;
其中,第一路由2的初始RSSI值对应关系为:初始状态下,第一路由2接收到第二位路由所发射的wifi信号强度的RSSI值与第二路由的对应关系。初始RSSI值对应关系与当前RSSI值对应关系类似,只是初始状态下没有障碍物的存在,各个定位路由DTU接收到其余定位路由DTU的wifi信号强度为初始RSSI值,而当前状态下,可能有障碍物存在,若有障碍物存在,那么就会有定位路由DTU接收到其余定位路由DTU的RSSI值发生变化。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步骤S2中,通过以下方法判断定位空间中是否存在障碍物:
S201.根据第一路由2上报的当前RSSI值对应关系和初始RSSI值对应关系,分别获取第一路由2对各个第二路由RSSI值的波动幅度;
S202.当第一路由2存在有波动幅度大于预设幅度时,对该第一路由2判断为障碍路由,对波动幅度大于预设幅度所对应的第二路由判断为所述障碍路由的波动路由;
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对每个定位路由DTU的当前RSSI值关系表格和初始RSSI值关系表格内数值进行一一对比,当一个定位路由DTU的两个表格有一个数值波动幅度大于预设幅度时,便确定这个定位路由DTU为障碍路由,例如表2中DUT1行、DUT2列所在的RSSI值波动幅度大于预设幅度,那么DUT1被确定为障碍路由,DUT2被确定为DUT1的波动路由,通过将波动幅度与预设幅度进行判断可以避免将周围环境的随机干扰误判为有障碍物存在。
S203.当被判断为障碍路由的数量多于预设数量时,确定定位空间中存在有障碍物。这里的预设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如图3所示,在步骤S2中,具体通过以下方法判断障碍物在定位空间中的具体位置:
S11:调取所有障碍路由,以及所述障碍路由的波动路由,确定每个波动路由对其对应的障碍路由的特定无线覆盖范围;
S13:确定所有特定无线覆盖范围相交叉的覆盖区域为交叉覆盖范围,并通过查找所述交叉覆盖范围对应的定位网格以判断障碍物在定位空间中的具体位置。
这里的特定无线覆盖范围特指波动路由对其对应的障碍路由的无线覆盖范围,这里使用特定无线覆盖范围是为了区别于其余一般的无线覆盖范围。
进一步地,在步骤S2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S3:将所述具体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以及时告知监控者定位空间内的当前情况,和/或将具体位置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以备后续查看。
下面,如图4所示,对定位网格划分原则进行进一步说明:
每个定位路由DTU接收到其余定位路由DTU的RSSI值发生变化都会有障碍物对应的可能范围,这里以DUT1和DUT2两个定位路由DTU为例,每个定位路由DTU至另一个定位路由DTU之间都有一个wifi传输范围,就是说,若在DUT1至DUT2的wifi传输范围内具有障碍物,那么DUT2接收到DUT1的wifi信号的RSSI值就会发生变化。
一个定位路由DTU两个wifi传输范围可能重合,也可能交叉,这里为了清楚说明,假设交叉,那么可以把空间划分为3个定位网格,分别为代表DUT1至DUT2独有的传输范围的定位网格A,代表DUT2至DUT1独有的传输范围的定位网格B,以及代表相互传输的交叉传输范围的定位网格C,若障碍物在DUT2至DUT1的传输范围内,不在DUT1至DUT2的传输范围内,那么DUT1接收到DUT2的SSID值会发生变化,DUT2接收到DUT1的SSID值不会发生变化(或发生变化较小直至可以忽略),那么就可以确定只有DUT1是这里的障碍路由,而DUT2是DUT1的波动路由,DUT2对DUT1的特定无线覆盖范围是定位网格B和定位网格C区域,由于定位网格C区域同时是DUT1至DUT2的无线覆盖范围,而DUT2不是障碍路由,所以将定位网格C排除在外,所以这里的交叉覆盖区域应该是B区域,那么就可以根据两个定位路由DTU上传的SSID值变化推测障碍物在DUT2至DUT1独有的传输范围所对应的网格中,也就是定位网格B中,同理,若定位路由DTU越多,便可以划分更多的网格,定位也会更加精确。
本方法可应用于家庭、商场或者办公室等场合,可以通过判断有没有障碍物的存在判断这些场合是否有入侵者,并且可以准确知道入侵者所到的具体位置。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wifi信号强度的空间定位系统,包括服务器1,所述服务器1连接于布置在定位空间中的多台定位路由DTU,且所述服务器1包括RSSI值接收单元11和障碍物位置确定单元12,其中,
RSSI值接收单元11,用于接收每台定位路由DTU上报的当前RSSI值对应关系和初始RSSI值对应关系;
障碍物位置确定单元12,用于根据每台定位路由DTU的当前RSSI值对应关系和初始RSSI值对应关系确定当前定位空间中是否存在障碍物,并在确定为是时,判断障碍物在定位空间中的具体位置。
其中定位路由DTU包括上报当前RSSI值对应关系的第一路由2和与第一路由2相对的第二路由3,且第一路由2与第二路由3可互换身份。
这里将定位路由DTU分为第一路由2和第二路由3只是为了说明以及理解方便,实际使用中,第一路由2同时作为第二路由3,第二路由3也同时作为第一路由2,也就是说在一次定位中,所有定位路由DTU都会上报当前RSSI值对应关系以确定障碍物位置。
进一步地,服务器1还包括有RSSI值波动幅度获取单元13,用于根据第一路由2上报的当前RSSI值对应关系和初始RSSI值对应关系,分别获取第一路由2对各个第二路由RSSI值的波动幅度;
进一步地,障碍物位置确定单元12包括障碍物存在判断单元121,用于对存在有波动幅度大于预设幅度的第一路由2判断为障碍路由,对障碍路由的波动幅度大于预设幅度所对应的第二路由判断为所述障碍路由的波动路由,并在障碍路由的数量多于预设数量时,确定定位空间中存在障碍物。
优选地,服务器1还包括:
定位网格划分单元14,用于接收第一路由2在定位空间中的位置信息以及第二路由相对于第一路由2的无线覆盖范围,并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无线覆盖范围将定位空间划分为与wifi信号相关的若干定位网格,并确定每个定位网格在定位空间中的具体位置;
位置信息处理单元15,用于将所述具体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和/或存储于数据库中。
并且,障碍物位置确定单元12还用于:调取所有障碍路由,以及障碍路由的波动路由,确定所述波动路由对其对应的障碍路由的特定无线覆盖范围,以及确定所有特定无线覆盖范围相交叉的覆盖区域为交叉覆盖范围,并通过查找所述交叉覆盖范围对应的定位网格判断障碍物在定位空间中的具体位置。
实施例三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wifi信号强度的空间定位系统,包括第一路由2,所述第一路由2位于定位空间中,且所述定位空间中还布置有多台第二路由3,所述第一路由2连接于多台第二路由3和服务器1,第一路由2包括有RSSI值获取单元21和RSSI值记录整理单元22,其中,
RSSI值获取单元21,用于获取定位空间中各个第二路由3发送的wifi信号对应的RSSI值;
RSSI值记录整理单元22,用于将获取到的RSSI值进行记录和整理,以获得各RSSI值与其相应的第二路由之间的当前RSSI值对应关系,并将所述当前RSSI值对应关系上报给所述服务器1。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此外,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定位路由DTU;服务器1;RSSI值接收单元11;障碍物位置确定单元12;障碍物存在判断单元121;RSSI值波动幅度获取单元13;定位网格划分单元14;位置信息处理单元15;第一路由2;RSSI值获取单元21;RSSI值记录整理单元2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基于wifi信号强度的空间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接收定位空间中每台定位路由(DTU)上报的当前RSSI值对应关系;
S2:根据所述当前RSSI值对应关系确定定位空间中是否存在障碍物,并在确定为是时,判断障碍物在定位空间中的具体位置;
所述定位路由(DTU)包括上报当前RSSI值对应关系的第一路由(2)和与第一路由(2)相对的第二路由(3),且第一路由(2)与第二路由(3)可互换身份,每台定位路由(DTU)的当前RSSI值对应关系为:当前状态下,每台定位路由(DTU)接收到所述第二路由(3)的RSSI值与相应第二路由(3)的对应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wifi信号强度的空间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S01:接收第一路由(2)上报的初始RSSI值对应关系,并将初始RSSI值对应关系存储于数据库中;
S02:接收第一路由(2)在定位空间中的位置信息以及第二路由(3)相对于第一路由(2)的无线覆盖范围,并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无线覆盖范围将定位空间划分为与wifi信号相关的若干定位网格,并确定每个定位网格在定位空间中的具体位置;
其中,第一路由(2)的初始RSSI值对应关系为: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路由(2)接收到第二位路由的RSSI值与所述第二路由(3)的对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wifi信号强度的空间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具体通过以下方法判断定位空间中是否存在障碍物:
S201.根据第一路由(2)上报的当前RSSI值对应关系和初始RSSI值对应关系,分别获取第一路由(2)对各个第二路由(3)RSSI值的波动幅度;
S202.当第一路由(2)存在有波动幅度大于预设幅度时,对该第一路由(2)判断为障碍路由,对波动幅度大于预设幅度所对应的第二路由(3)判断为所述障碍路由的波动路由;
S203.当被判断为障碍路由的数量多于预设数量时,确定定位空间中存在有障碍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wifi信号强度的空间定位系统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具体通过以下方法判断障碍物在定位空间中的具体位置:
S11:调取所有障碍路由,以及所述障碍路由的波动路由,确定每个波动路由对其对应的障碍路由的特定无线覆盖范围;
S13:确定所有特定无线覆盖范围的相交叉的覆盖区域为交叉覆盖范围,并通过查找所述交叉覆盖范围对应的定位网格判断障碍物在定位空间中的具体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wifi信号强度的空间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S3:将所述具体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和/或存储在数据库中。
6.一种基于wifi信号强度的空间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服务器(1),所述服务器(1)连接于布置在定位空间中的多台定位路由(DTU),且所述服务器(1)包括RSSI值接收单元(11)和障碍物位置确定单元(12),其中,
RSSI值接收单元(11),用于接收每台定位路由(DTU)上报的当前RSSI值对应关系和初始RSSI值对应关系;
障碍物位置确定单元(12),用于根据每台定位路由(DTU)的当前RSSI值对应关系和初始RSSI值对应关系确定当前定位空间中是否存在障碍物,并在确定为是时,判断障碍物在定位空间中的具体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wifi信号强度的空间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1)还包括有RSSI值波动幅度获取单元(13),用于根据第一路由(2)上报的当前RSSI值对应关系和初始RSSI值对应关系,分别获取第一路由(2)对各个第二路由(3)RSSI值的波动幅度;
所述障碍物位置确定单元(12)包括障碍物存在判断单元(121),用于对存在有波动幅度大于预设幅度的第一路由(2)判断为障碍路由,对所述障碍路由的波动幅度大于预设幅度所对应的第二路由(3)判断为所述障碍路由的波动路由,并在障碍路由的数量多于预设数量时,确定定位空间中存在障碍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wifi信号强度的空间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1)还包括:
定位网格划分单元(14),用于接收第一路由(2)在定位空间中的位置信息以及第二路由(3)相对于第一路由(2)的无线覆盖范围,并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无线覆盖范围将定位空间划分为与wifi信号相关的若干定位网格,并确定每个定位网格在定位空间中的具体位置;
位置信息处理单元(15),用于将所述具体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和/或存储于数据库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wifi信号强度的空间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障碍物位置确定单元(12)还用于:调取所有障碍路由,以及障碍路由的波动路由,确定所述波动路由对其对应的障碍路由的特定无线覆盖范围,以及确定所有特定无线覆盖范围相交叉的覆盖区域为交叉覆盖范围,并通过查找所述交叉覆盖范围对应的定位网格判断障碍物在定位空间中的具体位置。
10.一种基于wifi信号强度的空间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路由(2),所述第一路由(2)位于定位空间中,且所述定位空间中还布置多台第二路由(3),所述第一路由(2)连接于多台所述第二路由(3)和服务器(1),所述第一路由(2)包括有RSSI值获取单元(21)和RSSI值记录整理单元(22),其中,
RSSI值获取单元(21),用于获取定位空间中各个第二路由(3)发送的wifi信号对应的RSSI值;
RSSI值记录整理单元(22),用于将获取到的RSSI值进行记录和整理,以获得各RSSI值与其相应的第二路由(3)之间的当前RSSI值对应关系,并将所述当前RSSI值对应关系上报给所述服务器(1)。
CN201810442484.3A 2018-05-10 2018-05-10 一种基于wifi信号强度的空间定位方法和系统 Pending CN1085490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42484.3A CN108549071A (zh) 2018-05-10 2018-05-10 一种基于wifi信号强度的空间定位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42484.3A CN108549071A (zh) 2018-05-10 2018-05-10 一种基于wifi信号强度的空间定位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49071A true CN108549071A (zh) 2018-09-18

Family

ID=63494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42484.3A Pending CN108549071A (zh) 2018-05-10 2018-05-10 一种基于wifi信号强度的空间定位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49071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8876A (zh) * 2012-12-07 2013-02-20 李云鹏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接收信号强度的无源目标追踪方法
GB2542267A (en) * 2015-08-25 2017-03-15 Harman Int Ind Device-location estimation based on RSSI measurements over WIFI and bluetooth
CN106792459A (zh) * 2016-12-22 2017-05-31 青岛亿联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设备高精度定位的方法以及系统
US20180007652A1 (en) * 2016-06-30 2018-01-04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Determining scale for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s and coordinate inform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8876A (zh) * 2012-12-07 2013-02-20 李云鹏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接收信号强度的无源目标追踪方法
GB2542267A (en) * 2015-08-25 2017-03-15 Harman Int Ind Device-location estimation based on RSSI measurements over WIFI and bluetooth
US20180007652A1 (en) * 2016-06-30 2018-01-04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Determining scale for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s and coordinate information
CN106792459A (zh) * 2016-12-22 2017-05-31 青岛亿联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设备高精度定位的方法以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永康: "基于RSSI的室内无源感知模型和定位算法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68023B (zh) 定位终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Farid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wireless indoor localization techniques and system
Subedi et al. Improving indoor fingerprinting positioning with affinity propagation clustering and weighted centroid fingerprint
Zhao et al. VIRE: Active RFID-based localization using virtual reference elimination
CN103402258A (zh) 一种基于Wi-Fi的室内定位系统和方法
Memon et al. Smart indoor positioning using BLE technology
KR101600190B1 (ko) 환경 변수를 고려한 실내 측위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4540168A (zh) 一种测量人群拥挤度的方法、装置与系统
CN105182288A (zh) 一种基于室内定位系统的rssi卡尔曼滤波方法
CN107801147A (zh) 一种基于rssi测距改进的多区域自适应室内定位方法
Gorovyi et al. Real-time system for indoor user localization and navigation using bluetooth beacons
CN106772229A (zh) 室内定位方法和相关设备
Ji et al. A novel Wi-Fi AP localization method using Monte Carlo path-loss model fitting simulation
Wang et al. Adaptive rfid positioning system using signal level matrix
Monica et al. Location-aware JADE Agents in Indoor Scenarios.
Bahi et al. Localization and coverage for high density sensor networks
CN104202725A (zh) 室内指纹采集方法、装置和设备
Martins et al. Improving bluetooth beacon-based indoor location and fingerprinting
Zhao et al. VIRE: Virtual Reference Elimination for Active RFID-based Localization.
Alamleh et al. A weighting system for building RSS maps by crowdsourcing data from smartphones
EP3234630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fined positioning via intersection of hyper zones
Pascacio et al. A lateration method based on effective combinatorial beacon selection for bluetooth low energy indoor positioning
CN108549071A (zh) 一种基于wifi信号强度的空间定位方法和系统
CN116133037A (zh) 一种无线网络评估方法及装置
Gikas et al. Full-scale testing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n active RFID system for positioning and personal mobili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15

Address after: 201616 No. 3666 Sixian Road,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Feixun Dat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610100 125 Longquan Street Park Road, Longquanyi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Applicant before: Sichuan fix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19

Address after: Room 10242, No. 260, Jiangshu Road, Xixing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angzhou Jiji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616 Shanghai city Songjiang District Sixian Road No. 3666

Applicant before: Phicomm (Shanghai)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1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