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39438A - Uhf双极化天线 - Google Patents

Uhf双极化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39438A
CN108539438A CN201810508872.7A CN201810508872A CN108539438A CN 108539438 A CN108539438 A CN 108539438A CN 201810508872 A CN201810508872 A CN 201810508872A CN 108539438 A CN108539438 A CN 1085394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sheet
current feed
feed department
transmission
plate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0887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39438B (zh
Inventor
苏道
苏道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KWAVE COMMUNICATION TECH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KWAVE COMMUNICATION TE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KWAVE COMMUNICATION TECH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KWAVE COMMUNICATION TECH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0887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394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394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394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394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394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4Combinations of antenna units polaris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circularly and elliptically polarised waves or waves linearly polarised in any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UHF双极化天线,包括:第一介质基板;辐射单元包括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第三导电片、第四导电片及第五导电片;第二介质基板;馈电结构单元包括第一馈电部、第二馈电部、第三馈电部及第四馈电部,第一馈电部、第二馈电部、第三馈电部和第四馈电部与第三板面的交点围成矩形;馈电网络包括设置在第三板面的第一功分器和第二功分器;反射层、反射层设置在第四板面上;设置于第二板面及第三板面之间的至少一个支撑件。采用本发明的辐射单元结构有效地的减少了天线的平面尺寸,采用本发明的馈电结构单元的馈电方式展宽了天线的带宽,而且该馈电方式降低了馈电部之间的隔离度,从而降低天线的损耗,提高了天线的增益。

Description

UHF双极化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UHF双极化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移动通信系统正向着小型化、高集成度、高性能、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同时对系统中微波器件的小型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小型化天线由于体积小、重量轻、抗风能力强、易于美化、性能提升等诸多优点,成为天线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作为实现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的核心设备,基站天线是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4G的快速发展,5G通信的试点运行,移动通信网络对基站天线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站天线正朝着宽带化、多频带、小型化的趋势发展,而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易于加工和集成特点的微带天线则成为了基站天线设计的首选。
但是,在实现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传统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传统的小型天线工作频段窄,而天线尺寸的减少与性能的提升不能同时满足,缩减天线尺寸会引起天线的增益下降。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小型天线工作频段窄,而天线尺寸的减少与性能的提升不能同时满足,缩减天线尺寸会引起天线的增益下降的问题,提供一种UHF双极化天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UHF双极化天线,包括:
第一介质基板,第一介质基板包括第一板面及与第一板面相对的第二板面;
辐射单元,辐射单元包括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第三导电片、第四导电片及第五导电片,第一导电片设置在第一板面上,第二导电片、第三导电片、第四导电片以及第五导电片间隔的设置在第一导电片的四周、且均与第一导电片连接;
第二介质基板,第二介质基板包括第三板面及与第三板面相对的第四板面,第二介质基板与第一介质基板间隔设置、且第三板面相对于第二板面;
馈电结构单元,馈电结构单元包括第一馈电部、第二馈电部、第三馈电部及第四馈电部,第一馈电部、第二馈电部、第三馈电部和第四馈电部设置在第二介质基板上、且第一馈电部、第二馈电部、第三馈电部和第四馈电部与第三板面的交点围成矩形;
馈电网络,馈电网络包括设置在第三板面的第一功分器和第二功分器,第一功分器包括与第一馈电部电连接的第一端、与第三馈电部电连接的第二端及作为馈电输入端的第三端,第二功分器包括与第二馈电部电连接的第一端、与第四馈电部电连接的第二端及作为馈电输入端的第三端;
反射层、反射层设置在第四板面上;
设置于第二板面及第三板面之间的至少一个支撑件,第一介质基板通过支撑件与第二介质基板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介质基板为矩形基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片为矩形导电片,第二导电片、第三导电片、第四导电片以及第五导电片为矩形导电片或梯形导电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介质基板为圆形介质基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片为圆形导电片,第二导电片、第三导电片、第四导电片以及第五导电片为弧片形导电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片上开设有开孔,开孔为矩形开孔或圆形开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馈电部、第二馈电部、第三馈电部和第四馈电部均呈倒“L”字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功分器包括第一输电段、第二输电段及第一输电段,第一输电段、第二输电段和第三输电段的一端相互连接,第一输电段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一馈电部,第二输电段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三馈电部,第三输电端的另一端作为第一功分器的馈电输入端;
第二功分器包括第四输电段、第五输电段及第六输电段,第四输电段、第五输电段和第六输电段的一端相互连接,第四输电段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二馈电部,第五输电段的另一端电连接第四馈电部,第六输电端的另一端作为第二功分器的馈电输入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输电段的长度与第二输电段的长度相差二分之一的波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输电段、第二输电段和第三输电段相连接的部分开设有等边直角三角形槽。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利用第一介质基板承载辐射单元,其中,辐射单元包括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第三导电片、第四导电片及第五导电片,第二导电片、第三导电片、第四导电片和第五导电片分别连接第一导电片、且之间互不连接;利用第二介质基板承载馈电结构单元、馈电网络和反射层,其中,馈电结构单元包括第一馈电部、第二馈电部、第三馈电部及第四馈电部,四个馈电部与第二介质基板连接且分布在矩形的四个顶点上,馈电网络包括第一功分器和第二功分器,第一功分器给第一馈电部和第三馈电部馈电,第二功分器给第二馈电部和第四馈电部馈电;第一介质基板和第二介质基板通过至少一个支撑住连接,采用本发明的辐射单元结构有效地的减少了天线的平面尺寸,采用本发明的馈电结构单元的馈电方式优化了天线的电流分布因而展宽了天线的带宽,而且该馈电方式降低了第一馈电部和第三馈电部之间以及第二馈电部和第四馈电部之间的隔离度,从而降低天线的损耗,提高了天线的增益,因此,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的小型天线工作频段窄,而天线尺寸的减少与性能的提升不能同时满足,缩减天线尺寸会引起天线的增益下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UHF双极化天线的正视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UHF双极化天线的辐射单元的俯视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UHF双极化天线的馈电结构单元的俯视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UHF双极化天线的馈电网络的俯视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UHF双极化天线的辐射单元钝角连接的正视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UHF双极化天线的圆形辐射单元的俯视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UHF双极化天线上带开孔的辐射单元的俯视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UHF双极化天线上带等边直角三角形的馈电网络的俯视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UHF双极化天线上的带宽性能测试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为了解决传统的小型天线工作频段窄,而天线尺寸的减少与性能的提升不能同时满足,缩减天线尺寸会引起天线的增益下降的问题,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UHF(Ultra High Frequency,特高频无线电波)双极化天线,包括:
如图1所示,第一介质基板11,第一介质基板11包括第一板面及与第一板面相对的第二板面;
如图2所示,辐射单元12,辐射单元12包括第一导电片121、第二导电片122、第三导电片123、第四导电片124及第五导电片125,第一导电片121设置在第一板面上,第二导电片122、第三导电片123、第四导电片124以及第五导电片125间隔的设置在第一导电片121的四周、且均与第一导电片121连接;
如图1所示,第二介质基板13,第二介质基板13包括第三板面及与第三板面相对的第四板面,第二介质基板13与第一介质基板11间隔设置、且第三板面相对于第二板面;
如图3所示,馈电结构单元14,馈电结构单元14包括第一馈电部141、第二馈电部142、第三馈电部143及第四馈电部144,第一馈电部141、第二馈电部142、第三馈电部143和第四馈电部144设置在第二介质基板13上、且第一馈电部141、第二馈电部142、第三馈电部143和第四馈电部144与第三板面的交点围成矩形;
如图4所示,馈电网络15,馈电网络15包括设置在第三板面的第一功分器151和第二功分器152,第一功分器151包括与第一馈电部141电连接的第一端1511、与第三馈电部143电连接的第二端1512及作为馈电输入端的第三端1513,第二功分器152包括与第二馈电部142电连接的第一端1521、与第四馈电部144电连接的第二端1522及作为馈电输入端的第三端1523;
如图1所示,反射层16、反射层16设置在第四板面上;
如图1所示,设置于第二板面及第三板面之间的至少一个支撑件17,第一介质基板11通过支撑件17与第二介质基板13间隔设置。
其中,第一介质基板承载辐射单元,第一介质基板的尺寸(长、宽、厚)、形状以及材质可根据实际应用时调整。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介质基板选用介电常数为4.4的材质。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介质基板为矩形介质基板。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介质基板为圆形介质基板。上述仅列举了两种形状的介质基板,但并不代表仅有这两种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应性地改变介质基板的形状。
辐射单元用于接收馈电结构单元馈送的能量,并将其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辐射单元包括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第三导电片、第四导电片及第五导电片,其中,第一导电片设置在第一介质基板的第一板面上,第二导电片、第三导电片、第四导电片及第五导电片分布在第一导电片的四周,均与第一导电片连接,且第二导电片、第三导电片、第四导电片及第五导电片之间互不相连(类似于反扣的,四周开设有四条缝隙的杯子或槽型容器),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该结构有利于展宽带宽。其中,设置可通过贴附、印刷等工艺实现。
基于上述实施例,如图5所示,第二导电片、第三导电片、第四导电片和第五导电片均与第一导电片连接,且分别与第一导电片成钝角连接(类似于反扣的斛的形状),相比于平面结构可以减小天线的尺寸。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导电片、第三导电片、第四导电片和第五导电片均与第一导电片连接,且分别与第一导电片成直角连接(类似反扣的方形槽容器,圆形槽容器等),相比于钝角连接可进一步减小天线的尺寸。
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一导电片为矩形导电片,第二导电片、第三导电片、第四导电片以及第五导电片为矩形导电片或梯形导电片。或者,如图6所示,第一导电片为圆形导电片,第二导电片、第三导电片、第四导电片以及第五导电片为弧片形导电片。该实施例中,列举了不同形状的第一导电片以及随第一导电片形状变化而变化的第二导电片、第三导电片、第四导电片以及第五导电片。本发明能提供更多不同的结构形式,增加了本发明能够适用的场景。
馈电结构单元设置在第一导电片下方,用于给辐射单元馈电。馈电结构单元包括第一馈电部、第二馈电部、第三馈电部及第四馈电部。第一馈电部、第二馈电部、第三馈电部及第四馈电部安装在第二介质基板上,且与第二介质基板连接的交点围成矩形,即第一馈电部、第二馈电部、第三馈电部及第四馈电部分布在矩形的四个顶角,其中第一馈电部、第三馈电部处在对角上,构成一个端口,形成一个45度线极化;第二馈电部、第四馈电部处在对角上,构成另一个端口,形成一个-45度线极化。第一馈电部、第三馈电部构成的端口发出的电磁波与第二馈电部、第四馈电部构成的端口发出的电磁波相互垂直,形成双极化电磁波。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馈电部、第二馈电部、第三馈电部和第四馈电部均呈倒“L”字型,采用倒“L”型馈电部,使得本发明的设计制造更加简单,优化了辐射单元的电流分布,使得电流分布更加均匀,展宽了天线的带宽。
馈电网络用于给馈电结构单元输送能。馈电网络包括第一功分器以及第二功分器。其中,功分器将一路输入的能量分成两路相等或不相等的能量。第一功分器将一路输入的能量分成两路分别传输给第一馈电部、第三馈电部。第二功分器将一路输入的能量分成两路分别传输给第二馈电部、第四馈电部。具体的,第一功分器通过线缆连接第一馈电部、第三馈电部,第二功分器通过线缆连接第二馈电部、第四馈电部。
反射层设置在第二介质基板的第四板面上。第一馈电部、第二馈电部、第三馈电部和第四馈电部均与反射层不接触存在一定距离,且均与馈电网络不接触存在一定距离。其中设置可为贴附,印制等工艺实现。
支撑件用于支撑第一介质基板,可包括至少一个支撑件,连接在第一介质基板和第二介质基板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包括四个支撑住,且分别分布在矩形的四个顶角。
本发明UHF双极化天线各实施例中,利用第一介质基板承载辐射单元,其中,辐射单元包括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第三导电片、第四导电片及第五导电片,第二导电片、第三导电片、第四导电片和第五导电片分别连接第一导电片、且之间互不连接;利用第二介质基板承载馈电结构单元、馈电网络和反射层,其中,馈电结构单元包括第一馈电部、第二馈电部、第三馈电部及第四馈电部,四个馈电部与第二介质基板连接且分布在矩形的四个顶点上,馈电网络包括第一功分器和第二功分器,第一功分器给第一馈电部和第三馈电部馈电,第二功分器给第二馈电部和第四馈电部馈电;第一介质基板和第二介质基板通过至少一个支撑住连接,采用本发明的辐射单元结构有效地的减少了天线的平面尺寸,采用本发明的馈电结构单元的馈电方式优化了天线的电流分布因而展宽了天线的带宽,而且该馈电方式降低了第一馈电部和第三馈电部之间以及第二馈电部和第四馈电部之间的隔离度,从而降低天线的损耗,提高了天线的增益,因此,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的小型天线工作频段窄,而天线尺寸的减少与性能的提升不能同时满足,缩减天线尺寸会引起天线的增益下降的问题。
基于上述实施例,如图7所示,第一导电片12上开设有开孔126,开孔126为矩形开孔或圆形开孔。
具体而言,在第一导电片上开设开孔。在一个实施例中,开孔开设在第一导电片中部。开孔可为矩形开孔或圆形开孔。在第一导电片上开孔能够激起天线的多模谐振,从而展宽带宽。其中,开孔大小可根据天线具体的尺寸进行仿真优化得到合适尺寸的开孔。在第一导电片上开设开孔改变了电流的路径,相当于延长了电流的路径,降低了天线的谐振频率。
本发明UHF双极化天线各实施例中,利用在第一导电片上开设开孔能够改善低端频率,也能激起多模谐振,从而进一步的展宽带宽。即本发明在缩减天线的尺寸的同时也能改善天线的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功分器151包括第一输电段1511、第二输电段1512及第三输电段1513,第一输电段1511、第二输电段1512和第三输电段1513的一端相互连接,第一输电段1511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一馈电部141,第二输电段1512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三馈电部143,第三输电端1513的另一端作为第一功分器151的馈电输入端;
第二功分器152包括第四输电段1521、第五输电段1522及第六输电段1523,第四输电段1521、第五输电段1522和第六输电段1523的一端相互连接,第四输电段1521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二馈电部142,第五输电段1522的另一端电连接第四馈电部144,第六输电端1523的另一端作为第二功分器的馈电输入端。
进一步的,第一输电段的长度与第二输电段的长度相差二分之一的波长。
具体而言,将第一功分器、第二功分器从连接的对象不同,划分为第一输电段、第二输电段及第三输电段。其中,第三输电段作为馈电输入端接收外界传输进来的能量,经过第一输电段、第二输电段分流。在一个实施例中,将功分器的第一输电段和第二输电段的长度设计成相差二分之一波长λ为本发明UHF天双极化线的中心频率的波长)。第一功分器采用上述设计能够弥补因第一馈电部和第三馈电部相位相差180度造成的对第一馈电部和和第三馈电部馈电不均衡的现象,第二功分器采用上述设计能够弥补因第二馈电部和第四馈电部相位相差180度造成的对第二馈电部和第四馈电部馈电不均衡的现象。
本发明UHF双极化天线各实施例中,利用功分器将输入的能量进行分流,并且将功分器中的第一输电段和第二输电段的长度相差二分之一波长,弥补因馈电部的相位差而造成的馈电不均衡,使得处于对角的馈电部接收的能量均衡,保证本发明UHF天线发射电磁波的质量。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第一输电段、第二输电段和第三输电段相连接的部分开设有等边直角三角形槽。
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第一功分器151在第一输电段1511、第二输电段1512和第三输电段1513相连接的部分开设有等边直角三角形槽1514,第二功分器152在第一输电段1521、第二输电段1522和第三输电段1523相连接的部分开设有等边直角三角形槽1524。
在第一输电段、第二输电段和第三输电段相连接的部分,且第三输电段的一端正对的部门开设一个等边直角三角形槽。等边直角三角形槽的直角边能够发射第三输电段输入的能量,使得输入的能量能够沿着第一输电段、第二输电段的长度方向传输。等边直角三角形槽的直角边对能量的反射原理类似于潜望镜对光的反射原理。
本发明UHF双极化天线各实施例中,利用等边直角三角形槽对能量进行发射,使得能量能够按照最优的方向传输,避免了因能量传输方向紊乱而导致的能量损失,因而也提高了本发明UHF双极化天线的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UHF双极化天线,包括:
第一矩形介质基板,第一矩形介质基板包括第一板面及与第一板面相对的第二板面;所述第一矩形介质基板的长度为0.19λ、宽度为0.19λ、厚度为0.082λ;介电常数为4.4;
辐射单元,辐射单元包括第一矩形导电片、第二矩形导电片、第三矩形导电片、第四矩形导电片及第五矩形导电片,第一矩形导电片设置在第一板面上,第二矩形导电片、第三矩形导电片、第四矩形导电片以及第五矩形导电片间隔的设置在第一矩形导电片的四周、且均与第一矩形导电片连接;
第二矩形介质基板,第二矩形介质基板包括第三板面及与第三板面相对的第四板面,第二矩形介质基板与第一矩形介质基板间隔设置、且第三板面相对于第二板面;所述第二矩形介质基板的长度为0.19λ、宽度为0.19λ、厚度为0.082λ;介电常数为4.4;
馈电结构单元,馈电结构单元包括第一倒“L”型馈电部、第二倒“L”型馈电部、第三倒“L”型馈电部及第四倒“L”型馈电部,第一倒“L”型馈电部、第二倒“L”型馈电部、第三倒“L”型馈电部和第四倒“L”型馈电部设置在第二介质基板上、且第一倒“L”型馈电部、第二倒“L”型馈电部、第三倒“L”型馈电部和第四倒“L”型馈电部与第三板面的交点围成矩形;
馈电网络,馈电网络包括设置在第三板面的第一功分器和第二功分器,第一功分器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馈电部、第二端电连接第三馈电部、第三端作为馈电输入端,第二功分器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馈电部、第二端电连接第四馈电部、第三端作为馈电输入端;第一输电段的长度与第二输电段的长度相差二分之一的波长;在第一输电段、第二输电段和第三输电段相连接的部分开设有等边直角三角形槽;
反射层、反射层设置在第四板面上;
四个支撑件,支撑住设置在第二板面与第三板面之间,第一介质基板通过支撑件与第二介质基板间隔设置。
具体而言,本发明UHF双极化天线平面的在长度方向的尺寸仅为0.19λ,宽度方向的尺寸仅为0.19λ,经测试性能本发明UHF双极化天线在驻波小于2以下的带宽为788MHz至974MHz(如图9所示),充分说明本发明UHF双极化天线带宽宽。
本发明UHF双极化天线各实施中,能够缩减天线的尺寸的同时改善天线的性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UHF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介质基板,所述第一介质基板包括第一板面及与所述第一板面相对的第二板面;
辐射单元,所述辐射单元包括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第三导电片、第四导电片及第五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设置在所述第一板面上,所述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三导电片、所述第四导电片以及所述第五导电片间隔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片的四周、且均与所述第一导电片连接;
第二介质基板,所述第二介质基板包括第三板面及与所述第三板面相对的第四板面,所述第二介质基板与所述第一介质基板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三板面相对于所述第二板面;
馈电结构单元,所述馈电结构单元包括第一馈电部、第二馈电部、第三馈电部及第四馈电部,所述第一馈电部、所述第二馈电部、所述第三馈电部和所述第四馈电部设置在所述第二介质基板上、且所述第一馈电部、所述第二馈电部、所述第三馈电部和所述第四馈电部与所述第三板面的交点围成矩形;
馈电网络,所述馈电网络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板面的第一功分器和第二功分器,所述第一功分器包括与所述第一馈电部电连接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馈电部电连接的第二端及作为馈电输入端的第三端,所述第二功分器包括与所述第二馈电部电连接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馈电部电连接的第二端及作为馈电输入端的第三端;
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设置在所述第四板面上;
设置于所述第二板面及所述第三板面之间的至少一个支撑件,所述第一介质基板通过所述支撑件与第二介质基板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HF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第一介质基板为矩形基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片为矩形导电片,所述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三导电片、所述第四导电片以及所述第五导电片为矩形导电片或梯形导电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HF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基板为圆形介质基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UHF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片为圆形导电片,所述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三导电片、所述第四导电片以及所述第五导电片为弧片形导电片。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UHF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片上开设有开孔,所述开孔为矩形开孔或圆形开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UHF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馈电部、所述第二馈电部、所述第三馈电部和所述第四馈电部均呈倒“L”字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UHF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分器包括第一输电段、第二输电段及第一输电段,所述第一输电段、所述第二输电段和所述第三输电段的一端相互连接,所述第一输电段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馈电部,所述第二输电段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馈电部,所述第三输电端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第一功分器的馈电输入端;
所述第二功分器包括第四输电段、第五输电段及第六输电段,所述第四输电段、所述第五输电段和所述第六输电段的一端相互连接,所述第四输电段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馈电部,所述第五输电段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馈电部,所述第六输电端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第二功分器的馈电输入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UHF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电段的长度与所述第二输电段的长度相差二分之一的波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UHF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输电段、所述第二输电段和所述第三输电段相连接的部分开设有等边直角三角形槽。
CN201810508872.7A 2018-05-24 2018-05-24 Uhf双极化天线 Active CN1085394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08872.7A CN108539438B (zh) 2018-05-24 2018-05-24 Uhf双极化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08872.7A CN108539438B (zh) 2018-05-24 2018-05-24 Uhf双极化天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39438A true CN108539438A (zh) 2018-09-14
CN108539438B CN108539438B (zh) 2020-11-13

Family

ID=63472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08872.7A Active CN108539438B (zh) 2018-05-24 2018-05-24 Uhf双极化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3943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51158A (zh) * 2019-10-31 2021-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组件及通信设备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00876A (zh) * 2013-09-26 2014-01-08 南京理工大学 Uhf频段双频圆极化低剖面空气微带天线
WO2014011119A1 (en) * 2012-07-11 2014-01-16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Antenna enhancing structure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an antenna loaded thereon, antenna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reof
CN204905433U (zh) * 2015-09-23 2015-12-23 广东曼克维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双极化天线及其辐射单元
US9263807B2 (en) * 2010-10-01 2016-02-16 Pc-Tel, Inc. Waveguide or slot radiator for wide E-plane radiation pattern beamwidth with additional structures for dual polarized operation and beamwidth control
AU2013200058B2 (en) * 2011-12-27 2016-09-08 Thales A wideband compact antenna of very small thickness and with dual orthogonal linear polarization operating in the v/uhf bands
US20160352018A1 (en) * 2015-05-26 2016-12-01 Harada Industry Co., Ltd. Antenna
CN206003958U (zh) * 2016-07-28 2017-03-08 华南理工大学 双极化介质谐振器天线单元及基站天线
CN107134648A (zh) * 2016-02-29 2017-09-05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l波段宽带双极化电磁偶极子天线
CN206628585U (zh) * 2017-03-28 2017-11-10 广东健博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宽频高性能双极化天线振子
CN207038713U (zh) * 2017-07-20 2018-02-23 广东曼克维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微带贴片天线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63807B2 (en) * 2010-10-01 2016-02-16 Pc-Tel, Inc. Waveguide or slot radiator for wide E-plane radiation pattern beamwidth with additional structures for dual polarized operation and beamwidth control
AU2013200058B2 (en) * 2011-12-27 2016-09-08 Thales A wideband compact antenna of very small thickness and with dual orthogonal linear polarization operating in the v/uhf bands
WO2014011119A1 (en) * 2012-07-11 2014-01-16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Antenna enhancing structure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an antenna loaded thereon, antenna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reof
CN103500876A (zh) * 2013-09-26 2014-01-08 南京理工大学 Uhf频段双频圆极化低剖面空气微带天线
US20160352018A1 (en) * 2015-05-26 2016-12-01 Harada Industry Co., Ltd. Antenna
CN204905433U (zh) * 2015-09-23 2015-12-23 广东曼克维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双极化天线及其辐射单元
CN107134648A (zh) * 2016-02-29 2017-09-05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l波段宽带双极化电磁偶极子天线
CN206003958U (zh) * 2016-07-28 2017-03-08 华南理工大学 双极化介质谐振器天线单元及基站天线
CN206628585U (zh) * 2017-03-28 2017-11-10 广东健博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宽频高性能双极化天线振子
CN207038713U (zh) * 2017-07-20 2018-02-23 广东曼克维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微带贴片天线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范仕祥: ""宽带小型双极化印刷偶极子天线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51158A (zh) * 2019-10-31 2021-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组件及通信设备
CN112751158B (zh) * 2019-10-31 2022-05-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组件及通信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39438B (zh) 2020-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libakhshikenari et al. Extended aperture miniature antenna based on CRLH metamaterial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operating over UHF to C-band
US8854270B2 (en) Hybrid multi-antenna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2422486B (zh) 高增益超材料天线设备
Ding et al. Design of a multiband quasi-Yagi-type antenna with CPW-to-CPS transition
CN105789902B (zh) 复合环形天线
US8907857B2 (en) Compact multi-antenna and multi-antenna system
US20190027814A1 (en) Antenna system
CN209217196U (zh) 一种低剖面宽带介质谐振器天线
CN110265773A (zh) 一种双频双水平极化全向天线
CN109616751A (zh) 一种低剖面宽带介质谐振器天线
CN108091993A (zh) 一种低剖面双极化天线
KR101630674B1 (ko) 폭이 다른 슬롯선로 구조를 이용한 이중 다이폴 준야기 안테나
CN113937488A (zh) 一种高隔离度低剖面宽带基站天线、控制方法及应用
CN108539400A (zh) 一种宽频带水平极化全向天线
CN207409660U (zh) 一种基于开环谐振器的滤波双工天线
Akdagli et al. Design of wideband orthogonal MIMO antenna with improved correlation using a parasitic element for mobile handsets
Ryan et al. Two compact, wideband, and decoupled meander-line antennas based on metamaterial concepts
CN108539438A (zh) Uhf双极化天线
CN108808264A (zh) 一种介质谐振器天线及基站
CN108232436B (zh) 一种基于寄生地结构的高隔离多输入多输出天线
Zhang et al. Three-port pattern-and polarization-diversity rectangular dielectric resonator antenna
CN206259479U (zh) 一种双极化天线
CN109088157A (zh) 一种基于共享对称阵子臂的双极化基站天线
CN208908255U (zh) 一种基于共享对称阵子臂的双极化基站天线
Zhou et al. A monopole antenna with butterfly‐like coupling slot fo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appl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