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36385A - 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计算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计算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36385A
CN108536385A CN201810287885.6A CN201810287885A CN108536385A CN 108536385 A CN108536385 A CN 108536385A CN 201810287885 A CN201810287885 A CN 201810287885A CN 108536385 A CN108536385 A CN 1085363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evice
touch
finger print
identification regio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8788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仁贵
胡乐
黄育丁
苏国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z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iz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z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iz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8788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36385A/zh
Publication of CN108536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363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8Sensors therefor us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or layers, e.g. electroluminescent sen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计算机装置,其中,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当检测到终端设备的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控制终端设备的应用处理器点亮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在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点亮时,控制终端设备的光学指纹识别模块采集光学指纹识别区域内的用户指纹信息;判断用户指纹信息是否匹配预设指纹信息,并在判断结果为匹配时解锁终端设备。本发明提供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使得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无需保持常亮,进而减小终端设备在指纹识别功能上的能耗,延长终端设备的待机时长,也可以减小触控屏的使用损耗,延长触控屏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计算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计算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手机陆续采用高18:9的屏幕,由于手机极窄边框的设计,正面的独立按键试指纹已经无法满足手机外观的设计需求。目前尝试将光学指纹放置在屏幕正面显示屏下方,是比较好的全面屏指纹解决方案。但是,由于光学指纹检测需要配合屏幕高亮度点亮,无法同时兼顾功耗和屏幕使用寿命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终端设备的控制系统;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终端设备;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装置。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当检测到终端设备的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控制终端设备的应用处理器点亮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在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点亮时,控制终端设备的光学指纹识别模块采集光学指纹识别区域内的用户指纹信息;判断用户指纹信息是否匹配预设指纹信息,并在判断结果为匹配时解锁终端设备。
本发明提供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当检测到终端设备的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再点亮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进行指纹采集和识别,使得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无需保持常亮,进而减小终端设备在指纹识别功能上的能耗,延长终端设备的待机时长,同时因无需使光学指纹识别区域保持常亮,也可以减小触控屏的使用损耗,延长触控屏的使用寿命。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控制终端设备的应用处理器点亮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之前,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当检测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唤醒终端设备的压力控制单元和光学指纹识别模块;控制压力控制单元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的触控压力值,若触控压力值符合唤醒条件,则唤醒应用处理器。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检测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先唤醒终端设备的压力控制单元和光学指纹识别模块,并通过压力控制单元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的触控压力值,以判断是否符合唤醒条件,当符合唤醒条件时再唤醒应用处理器,从而通过对触碰压力的判断,判断是否需要指纹解锁,防止因用户误触而导致光学指纹识别区域频繁地被点亮,造成能耗的浪费以及触控屏的损耗。
其中,当发生触控操作时光学指纹识别模块可先被唤醒,以作为后续检测指纹的准备,提高解锁速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控制终端设备的应用处理器点亮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之前,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当检测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唤醒终端设备的压力控制单元;控制压力控制单元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的触控压力值,若触控压力值符合唤醒条件,则唤醒应用处理器,并在应用处理器唤醒后,由应用处理器唤醒光学指纹识别模块。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检测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先唤醒终端设备的压力控制单元并判断触控压力值,若符合唤醒条件再唤醒应用处理器,再通过应用处理器唤醒光学指纹识别模块,从而通过对触碰压力的判断,判断是否需要指纹解锁,防止因用户误触而导致光学指纹识别区域频繁地被点亮,造成能耗的浪费以及触控屏的损耗。
其中,以触控压力值作为优先的判断条件,判断后续是否需要唤醒应用处理器和光学指纹识别模块,从而减少因应用处理器和光学指纹识别模块被频繁唤醒而导致的功耗的浪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控制终端设备的应用处理器点亮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之前,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当检测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唤醒终端设备的压力控制单元;控制压力控制单元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的触控压力值,若触控压力值符合唤醒条件,则同时唤醒应用处理器和光学指纹识别模块。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检测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先唤醒终端设备的压力控制单元并判断触控压力值,若符合唤醒条件再唤醒应用处理器,再同时唤醒应用处理器和光学指纹识别模块,从而通过对触碰压力的判断,判断就是否需要指纹解锁,防止因用户误触而导致光学指纹识别区域频繁地被点亮,造成能耗的浪费以及触控屏的损耗。
其中,以触控压力值作为优先的判断条件,判断后续是否需要唤醒应用处理器和光学指纹识别模块,从而减少因应用处理器和光学指纹识别模块被频繁唤醒而导致的功耗的浪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若触控压力值符合唤醒条件,则控制终端设备的马达运行,以使终端设备振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若触控压力值符合唤醒条件,则控制终端设备的马达运行,以使终端设备振动,从而形成对于用户的手感反馈,以提示用户终端准备开始采集指纹信息。另外,在解锁成功后还可以再次振动,以告知用户解锁成果;或者当解锁不成功时也可振动,提示用户此次解锁未成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若用户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则不解锁,并控制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显示预设图形以指示可识别指纹的区域。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用户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时不解锁,保持锁定状态,另外在解锁之前、解锁时或解锁失败之后,均可以控制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显示预设图形以指示用户可识别指纹的区域,以便于用户向终端设备输入指纹信息。另外,在显示预设图形时可利用AOD(息屏显示)技术,以低亮度显示图形,减小显示所需的功耗。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若用户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则控制应用处理器控制触控屏息屏,以及控制应用处理器和光学指纹识别模块进入休眠状态。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用户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时,触控屏息屏,应用处理器和光学指纹识别模块进入休眠状态,使得终端设备重新回到休眠状态,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延长待机时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当检测到终端设备的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之前,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终端设备被晃动或移动时,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当通过终端设备的距离传感器或光感传感器检测到预设手势时,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当通过终端设备的光感传感器检测到光线变化时,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当检测到终端设备的预设按键被按压时,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当检测到终端设备的触控屏以预设动作被操作时,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当检测到终端设备的触控屏的温度检测区域的温度处于预设温度范围内时,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当终端设备接收到预设声音指令时,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当接收到来自与终端设备相连接的其他终端的解锁请求指令时,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通过终端设备的摄像头获取用户的人脸信息,若人脸信息符合预设用户识别信息,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之前可以包括多种检测判断方式。比如:当检测到终端设备被晃动或移动时开始检测;当通过终端设备的距离传感器或光感传感器检测到预设手势时,开始检测;当通过终端设备的光感传感器检测到光线变化时,开始检测;当检测到终端设备的预设按键被按压时,开始检测;当检测到终端设备的触控屏以预设动作被操作时,开始检测;当检测到终端设备的触控屏的温度检测区域的温度处于预设温度范围内时,开始检测;当终端设备接收到预设声音指令时,开始检测;当接收到来自与终端设备相连接的其他终端的解锁请求指令时,开始检测;通过终端设备的摄像头获取用户的人脸信息,若人脸信息符合预设用户识别信息,开始检测。通过上述的预设条件的判断,可以初步判断出用户是否需要进行解锁操作,当判断用户需要解锁操作时再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由此也可以使得终端不必不间断地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进而进一步地降低终端设备的使用能耗。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控制系统,包括: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终端设备的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控制单元,用于当检测到终端设备的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控制终端设备的应用处理器点亮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控制单元还用于在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点亮时,控制终端设备的光学指纹识别模块采集光学指纹识别区域内的用户指纹信息;控制单元还用于判断用户指纹信息是否匹配预设指纹信息,并在判断结果为匹配时解锁终端设备。
本发明提供的终端设备的控制系统,当检测到终端设备的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再点亮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进行指纹采集和识别,使得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无需保持常亮,进而减小终端设备在指纹识别功能上的能耗,延长终端设备的待机时长,同时因无需使光学指纹识别区域保持常亮,也可以减小触控屏的使用损耗,延长触控屏的使用寿命。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的控制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终端设备的控制系统还包括:唤醒单元,用于在控制单元控制终端设备的应用处理器点亮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之前,当检测单元检测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唤醒终端设备的压力控制单元和光学指纹识别模块;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压力控制单元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的触控压力值;唤醒单元还用于若触控压力值符合唤醒条件,则唤醒应用处理器。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检测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先唤醒终端设备的压力控制单元和光学指纹识别模块,并通过压力控制单元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的触控压力值,以判断是否符合唤醒条件,当符合唤醒条件时再唤醒应用处理器,从而通过对触碰压力的判断,判断是否需要指纹解锁,防止因用户误触而导致光学指纹识别区域频繁地被点亮,造成能耗的浪费以及触控屏的损耗。
其中,当发生触控操作时光学指纹识别模块可先被唤醒,以作为后续检测指纹的准备,提高解锁速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终端设备的控制系统还包括:唤醒单元,用于在控制单元控制终端设备的应用处理器点亮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之前,当检测单元检测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唤醒终端设备的压力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压力控制单元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的触控压力值;唤醒单元还用于若触控压力值符合唤醒条件,则唤醒应用处理器,并在应用处理器唤醒后,由应用处理器唤醒光学指纹识别模块。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检测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先唤醒终端设备的压力控制单元并判断触控压力值,若符合唤醒条件再唤醒应用处理器,再通过应用处理器唤醒光学指纹识别模块,从而通过对触碰压力的判断,判断是否需要指纹解锁,防止因用户误触而导致光学指纹识别区域频繁地被点亮,造成能耗的浪费以及触控屏的损耗。
其中,以触控压力值作为优先的判断条件,判断后续是否需要唤醒应用处理器和光学指纹识别模块,从而减少因应用处理器和光学指纹识别模块被频繁唤醒而导致的功耗的浪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终端设备的控制系统还包括:唤醒单元,用于在控制单元控制终端设备的应用处理器点亮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之前,当检测单元检测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唤醒终端设备的压力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压力控制单元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的触控压力值;唤醒单元还用于若触控压力值符合唤醒条件,则同时唤醒应用处理器和光学指纹识别模块。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检测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先唤醒终端设备的压力控制单元并判断触控压力值,若符合唤醒条件再唤醒应用处理器,再同时唤醒应用处理器和光学指纹识别模块,从而通过对触碰压力的判断,判断就是否需要指纹解锁,防止因用户误触而导致光学指纹识别区域频繁地被点亮,造成能耗的浪费以及触控屏的损耗。
其中,以触控压力值作为优先的判断条件,判断后续是否需要唤醒应用处理器和光学指纹识别模块,从而减少因应用处理器和光学指纹识别模块被频繁唤醒而导致的功耗的浪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控制单元还用于若触控压力值符合唤醒条件,则控制终端设备的马达运行,以使终端设备振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若触控压力值符合唤醒条件,则控制终端设备的马达运行,以使终端设备振动,从而形成对于用户的手感反馈,以提示用户终端准备开始采集指纹信息。另外,在解锁成功后还可以再次振动,以告知用户解锁成果;或者当解锁不成功时也可振动,提示用户此次解锁未成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控制单元还用于若用户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则不解锁;和/或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显示预设图形以指示可识别指纹的区域。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用户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时不解锁,保持锁定状态,另外在解锁之前、解锁时或解锁失败之后,均可以控制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显示预设图形以指示用户可识别指纹的区域,以便于用户向终端设备输入指纹信息。另外,在显示预设图形时可利用AOD(息屏显示)技术,以低亮度显示图形,减小显示所需的功耗。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控制单元还用于若所述用户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则控制应用处理器控制触控屏息屏,以及控制应用处理器和光学指纹识别模块进入休眠状态。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用户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时,触控屏息屏,应用处理器和光学指纹识别模块进入休眠状态,使得终端设备重新回到休眠状态,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延长待机时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检测单元还用于当检测到终端设备被晃动或移动时,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检测单元还用于当通过终端设备的距离传感器或光感传感器检测到预设手势时,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检测单元还用于当通过终端设备的光感传感器检测到光线变化时,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检测单元还用于当检测到终端设备的预设按键被按压时,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检测单元还用于当检测到终端设备的触控屏以预设动作被操作时,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检测单元还用于当检测到终端设备的触控屏的温度检测区域的温度处于预设温度范围内时,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检测单元还用于当终端设备接收到预设声音指令时,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检测单元还用于当接收到来自与终端设备相连接的其他终端的解锁请求指令时,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检测单元还用于通过终端设备的摄像头获取用户的人脸信息,若人脸信息符合预设用户识别信息,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之前可以包括多种检测判断方式。比如:当检测到终端设备被晃动或移动时开始检测;当通过终端设备的距离传感器或光感传感器检测到预设手势时,开始检测;当通过终端设备的光感传感器检测到光线变化时,开始检测;当检测到终端设备的预设按键被按压时,开始检测;当检测到终端设备的触控屏以预设动作被操作时,开始检测;当检测到终端设备的触控屏的温度检测区域的温度处于预设温度范围内时,开始检测;当终端设备接收到预设声音指令时,开始检测;当接收到来自与终端设备相连接的其他终端的解锁请求指令时,开始检测;通过终端设备的摄像头获取用户的人脸信息,若人脸信息符合预设用户识别信息,开始检测。通过上述的预设条件的判断,可以初步判断出用户是否需要进行解锁操作,当判断用户需要解锁操作时再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由此也可以使得终端不必不间断地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进而进一步地降低终端设备的使用能耗。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包括:机身;触控屏,设置在机身上,触控屏设置有光学指纹识别区域;光学指纹识别模块,设置在机身内;应用处理器,设置在机身内并与光学指纹识别模块相连接;以及上述的终端设备的控制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终端设备,通过采用上述的终端设备的控制系统,能够更智能化地对终端设备进行解锁操作,并且在解锁过程中降低终端设备的能耗和屏幕损耗,延长终端设备的待机时长和使用寿命。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机装置,其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可实现上述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从而具备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全部的技术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存储可被执行而实现上述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从而具备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全部的技术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一个应用图2所示流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一个应用图4所示流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一个应用图6所示流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一个应用图8所示流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控制系统的示意框图;
图1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结构的爆炸图;
图13是图11所示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14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计算机装置的示意框图。
其中,图11至图1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102机身,1104触控屏,1106光学指纹识别模块,1108压力模块,1110显示屏,1112玻璃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4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计算机装置。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2:当检测到终端设备的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控制终端设备的应用处理器点亮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
S104:在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点亮时,控制终端设备的光学指纹识别模块采集光学指纹识别区域内的用户指纹信息;
S106:判断用户指纹信息是否匹配预设指纹信息,并在判断结果为匹配时解锁终端设备。
本发明提供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当检测到终端设备的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再点亮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进行指纹采集和识别,使得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无需保持常亮,进而减小终端设备在指纹识别功能上的能耗,延长终端设备的待机时长,同时因无需使光学指纹识别区域保持常亮,也可以减小触控屏的使用损耗,延长触控屏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在控制终端设备的应用处理器点亮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之前,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当检测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唤醒终端设备的压力控制单元和光学指纹识别模块;控制压力控制单元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的触控压力值,若触控压力值符合唤醒条件,则唤醒应用处理器。
在该实施例中,当检测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先唤醒终端设备的压力控制单元和光学指纹识别模块,并通过压力控制单元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的触控压力值,以判断是否符合唤醒条件,当符合唤醒条件时再唤醒应用处理器,从而通过对触碰压力的判断,判断是否需要指纹解锁,防止因用户误触而导致光学指纹识别区域频繁地被点亮,造成能耗的浪费以及触控屏的损耗。
其中,当发生触控操作时光学指纹识别模块可先被唤醒,以作为后续检测指纹的准备,提高解锁速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在控制终端设备的应用处理器点亮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之前,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当检测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唤醒终端设备的压力控制单元;控制压力控制单元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的触控压力值,若触控压力值符合唤醒条件,则唤醒应用处理器,并在应用处理器唤醒后,由应用处理器唤醒光学指纹识别模块。
在该实施例中,当检测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先唤醒终端设备的压力控制单元并判断触控压力值,若符合唤醒条件再唤醒应用处理器,再通过应用处理器唤醒光学指纹识别模块,从而通过对触碰压力的判断,判断是否需要指纹解锁,防止因用户误触而导致光学指纹识别区域频繁地被点亮,造成能耗的浪费以及触控屏的损耗。
其中,以触控压力值作为优先的判断条件,判断后续是否需要唤醒应用处理器和光学指纹识别模块,从而减少因应用处理器和光学指纹识别模块被频繁唤醒而导致的功耗的浪费。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在控制终端设备的应用处理器点亮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之前,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当检测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唤醒终端设备的压力控制单元;控制压力控制单元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的触控压力值,若触控压力值符合唤醒条件,则同时唤醒应用处理器和光学指纹识别模块。
在该实施例中,当检测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先唤醒终端设备的压力控制单元并判断触控压力值,若符合唤醒条件再唤醒应用处理器,再同时唤醒应用处理器和光学指纹识别模块,从而通过对触碰压力的判断,判断就是否需要指纹解锁,防止因用户误触而导致光学指纹识别区域频繁地被点亮,造成能耗的浪费以及触控屏的损耗。
其中,以触控压力值作为优先的判断条件,判断后续是否需要唤醒应用处理器和光学指纹识别模块,从而减少因应用处理器和光学指纹识别模块被频繁唤醒而导致的功耗的浪费。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若触控压力值符合唤醒条件,则控制终端设备的马达运行,以使终端设备振动。
在该实施例中,若触控压力值符合唤醒条件,则控制终端设备的马达运行,以使终端设备振动,从而形成对于用户的手感反馈,以提示用户终端准备开始采集指纹信息。另外,在解锁成功后还可以再次振动,以告知用户解锁成果;或者当解锁不成功时也可振动,提示用户此次解锁未成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若用户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则不解锁,并控制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显示预设图形以指示可识别指纹的区域。
在该实施例中,当用户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时不解锁,保持锁定状态,另外在解锁之前、解锁时或解锁失败之后,均可以控制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显示预设图形以指示用户可识别指纹的区域,以便于用户向终端设备输入指纹信息。另外,在显示预设图形时可利用AOD(息屏显示)技术,以低亮度显示图形,减小显示所需的功耗。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若用户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则控制应用处理器控制触控屏息屏,以及控制应用处理器和光学指纹识别模块进入休眠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当用户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时,触控屏息屏,应用处理器和光学指纹识别模块进入休眠状态,使得终端设备重新回到休眠状态,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延长待机时长。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在当检测到终端设备的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之前,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终端设备被晃动或移动时,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当通过终端设备的距离传感器或光感传感器检测到预设手势时,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当通过终端设备的光感传感器检测到光线变化时,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当检测到终端设备的预设按键被按压时,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当检测到终端设备的触控屏以预设动作被操作时,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当检测到终端设备的触控屏的温度检测区域的温度处于预设温度范围内时,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当终端设备接收到预设声音指令时,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当接收到来自与终端设备相连接的其他终端的解锁请求指令时,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通过终端设备的摄像头获取用户的人脸信息,若人脸信息符合预设用户识别信息,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
在该实施例中,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之前可以包括多种检测判断方式。例如:
当检测到终端设备被晃动或移动时,开始检测,例如用户拿起或移动终端设备时开始检测;
当通过终端设备的距离传感器或光感传感器检测到预设手势时,开始检测,例如用户用手掌移过手机屏幕上方时开始检测;
当通过终端设备的光感传感器检测到光线变化时,开始检测,例如用户将手机从口袋中取出时,光线变化,此时开始检测;
当检测到终端设备的预设按键被按压时,开始检测,例如双击音量键,开始检测;
当检测到终端设备的触控屏以预设动作被操作时,开始检测,例如双击屏幕时开始检测;
当检测到终端设备的触控屏的温度检测区域的温度处于预设温度范围内时,开始检测,例如用户将手指放置在预设区域内,此时预设区域内的温度一般会升高,进而根据温度变化开始检测;
当终端设备接收到预设声音指令时,开始检测,例如用户向手机说出预设的语音指令,此时开始检测;
当接收到来自与终端设备相连接的其他终端的解锁请求指令时,开始检测,例如当手机收到了来自智能手表的解锁请求指令后开始检测;
通过终端设备的摄像头获取用户的人脸信息,若人脸信息符合预设用户识别信息,开始检测,例如手机先通过摄像头获取用户的人脸图像,若图像比对成功后再开始检测。
通过上述的预设条件的判断,可以初步判断出用户是否需要进行解锁操作,当判断用户需要解锁操作时再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由此也可以使得终端不必不间断地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进而进一步地降低终端设备的使用能耗。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2:TP检测手指位置;
S204:判断手指位置是否在FOD区域,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分别进入S206和S216;
S206:唤醒压力控制MCU;
S208:判断压力是否满足唤醒条件,若满足则进入S210;
S210:唤醒AP,马达振动
S212:点亮屏幕
S214:判断屏幕点亮是否完成,若完成则进入S220;
S216:唤醒FOD;
S218:判断FOD是否唤醒完成,若完成则进入S220;
S220:采集指纹;
S222:判断指纹是否匹配,若匹配则进入S224;
S224:解锁。
上述的控制步骤可用于如图3所示的系统结构中,以通过上述步骤完成一次解锁。上述的步骤若应用于一个终端设备,则以上步骤可结合图3的结构具体描述为:
1.手机休眠状态下OLED屏幕在指纹区域显低亮度图案(AOD技术),标识指纹位置(OLED为有机发光二极管;AOD为息屏显示)。
2.休眠状态下,TP(触控屏)处于工作状态,压力控制MCU(微控制单元),AP(应用处理器),光学指纹(FOD)模块均处于休眠状态。
3.手指按压TP,TP检测到手指处于光学指纹(FOD)范围内,通过INT3和INT4(INT为引脚)分别唤醒压力控制MCU,和光学指纹(FOD)
4.唤醒后,压力控制MCU检测手指按压力度,当按压力度满足预设条件。压力控制MCU输出马达控制信号,控制马达震动。同时,压力控制MCU通过INT2唤醒AP。
5.AP唤醒后,控制OLED将指纹区域屏幕高亮。同时,光学指纹(FOD)唤醒后通过GPIO1,GPIO2(GPIO为通用输入/输出口)同AP同步自身是否唤醒完成和OLED是否显示高亮完成。
6.FOD初始化完成并且OLED高亮显示完成后,FOD开始采集和匹配用户指纹。
7.如果指纹匹配则解锁,不匹配则提示指纹不匹配。
通过上述步骤完成一次解锁,同时可以有效地减少因误触造成的能耗的浪费。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402:TP检测手指位置;
S404:判断手指位置是否在FOD区域,若是则进入S406;
S406:唤醒压力控制MCU;
S408:判断压力是否满足唤醒条件,若是则进入S410;
S410:马达振动;
S412:唤醒AP;
S414:唤醒FOD;
S416:判断FOD是否唤醒完成,若是则进入S422;
S418:点亮屏幕;
S420:判断屏幕点亮是否完成,若是则进入S422;
S422:采集指纹;
S424:判断指纹是否匹配,若是则进入S426;
S426:解锁。
上述的控制步骤可用于如图5所示的系统结构中,以通过上述步骤完成一次解锁。上述的步骤若应用于一个终端设备,则以上步骤可结合图5的结构具体描述为:
1.手机休眠状态下OLED屏幕在指纹区域显低亮度图案(AOD技术),标识指纹位置。
2.休眠状态下,TP处于工作状态,压力控制MCU,AP,光学指纹(FOD)均处于休眠状态。
3.手指按压TP,TP检测到手指处于光学指纹(FOD)范围内,通过INT3唤醒压力控制MCU。
4.唤醒后,压力控制MCU检测手指按压力度,当按压力度满足预设条件。压力控制MCU输出马达控制信号,控制马达震动。同时,压力控制MCU通过INT2唤醒AP。
5.AP唤醒后,控制OLED将指纹区域屏幕高亮。并且通过INT4唤醒光学指纹(FOD),光学指纹(FOD)唤醒后通过GPIO1,GPIO2同AP同步自身是否唤醒完成和OLED是否显示高亮完成。
6.FOD初始化完成并且OLED高亮显示完成后,FOD开始采集和匹配用户指纹。
7.如果指纹匹配则解锁,不匹配则提示指纹不匹配。
通过上述步骤完成一次解锁,同时可以有效地减少因误触造成的能耗的浪费。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6和图7所示,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602:TP检测手指位置;
S604:判断手指位置是否在FOD区域,若是则进入S606;
S606:唤醒压力控制MCU;
S608:判断压力是否满足唤醒条件,若是则进入S610;
S610:马达振动;
S612:唤醒FOD;
S614:判断FOD是否唤醒完成,若是则进入S622;
S616:唤醒AP;
S618:点亮屏幕;
S620:判断屏幕点亮是否完成,若是则进入S622;
S622:采集指纹;
S624:判断指纹是否匹配,若是则进入S626;
S626:解锁。
上述的控制步骤可用于如图7所示的系统结构中,以通过上述步骤完成一次解锁。上述的步骤若应用于一个终端设备,则以上步骤可结合图7的结构具体描述为:
1.手机休眠状态下OLED屏幕在指纹区域显低亮度图案(AOD技术),标识指纹位置。
2.休眠状态下,TP处于工作状态,压力控制MCU,AP均处于休眠状态。
3.手指按压TP,TP检测到手指处于光学指纹(FOD)范围内,通过INT3唤醒压力控制MCU,唤醒后,压力控制MCU检测手指按压力度,当按压力度满足预设条件。压力控制MCU输出马达控制信号,控制马达震动。同时,压力控制MCU通过INT2和INT4分别唤醒AP和光学指纹(FOD)。
4.AP唤醒后,控制OLED将指纹区域屏幕高亮。同时,光学指纹(FOD)唤醒后通过GPIO1,GPIO2同AP同步自身是否唤醒完成和OLED是否显示高亮完成。
5.FOD初始化完成并且OLED高亮显示完成后,FOD开始采集和匹配用户指纹。
6.如果指纹匹配则解锁,不匹配则提示指纹不匹配。
通过上述步骤完成一次解锁,同时可以有效地减少因误触造成的能耗的浪费。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8和图9所示,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802:TP检测手指位置;
S804:判断手指位置是否在FOD区域,若是则进入S806;
S806:唤醒压力控制MCU;
S808:判断压力是否满足唤醒条件,若是则进入S810;
S810:马达振动;
S812:唤醒AP;
S814:唤醒FOD;
S816:判断FOD是否唤醒完成,若是则进入S822;
S818:点亮屏幕;
S820:判断屏幕点亮是否完成,若是则进入S822;
S822:采集指纹;
S824:判断指纹是否匹配,若是则进入S826;
S826:解锁。
上述的控制步骤可用于如图9所示的系统结构中,以通过上述步骤完成一次解锁。上述的步骤若应用于一个终端设备,则以上步骤可结合图9的结构具体描述为:
1.手机休眠状态下OLED屏幕在指纹区域显低亮度图案(AOD技术),标识指纹位置。
2.休眠状态下,TP处于工作状态,压力控制MCU,AP,光学指纹(FOD)均处于休眠状态。
3.手指按压TP,TP检测到手指处于光学指纹(FOD)范围内,通过INT3唤醒压力控制MCU,唤醒后,压力控制MCU检测手指按压力度,当按压力度满足预设条件。压力控制MCU输出马达控制信号,控制马达震动。同时,压力控制MCU通过INT2唤醒AP
4.AP唤醒后,控制OLED将指纹区域屏幕高亮。并且通过SPI通信唤醒光学指纹(FOD),光学指纹(FOD)唤醒后通过GPIO1,GPIO2同AP同步自身是否唤醒完成和OLED是否显示高亮完成。
5.FOD初始化完成并且OLED高亮显示完成后,FOD开始采集和匹配用户指纹。
6.如果指纹匹配则解锁,不匹配则提示指纹不匹配。
通过上述步骤完成一次解锁,同时可以有效地减少因误触造成的能耗的浪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的控制系统10,如图10所示,包括:检测单元1002,用于检测终端设备的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控制单元1004,用于当检测到终端设备的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控制终端设备的应用处理器点亮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控制单元1004还用于在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点亮时,控制终端设备的光学指纹识别模块采集光学指纹识别区域内的用户指纹信息;控制单元1004还用于判断用户指纹信息是否匹配预设指纹信息,并在判断结果为匹配时解锁终端设备。
本发明提供的终端设备的控制系统10,当检测到终端设备的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再点亮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进行指纹采集和识别,使得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无需保持常亮,进而减小终端设备在指纹识别功能上的能耗,延长终端设备的待机时长,同时因无需使光学指纹识别区域保持常亮,也可以减小触控屏的使用损耗,延长触控屏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0所示,终端设备的控制系统10还包括:唤醒单元1006,用于在控制单元1004控制终端设备的应用处理器点亮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之前,当检测单元1002检测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唤醒终端设备的压力控制单元1004和光学指纹识别模块;控制单元1004还用于控制压力控制单元1004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的触控压力值;唤醒单元1006还用于若触控压力值符合唤醒条件,则唤醒应用处理器。
在该实施例中,当检测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先唤醒终端设备的压力控制单元1004和光学指纹识别模块,并通过压力控制单元1004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的触控压力值,以判断是否符合唤醒条件,当符合唤醒条件时再唤醒应用处理器,从而通过对触碰压力的判断,判断是否需要指纹解锁,防止因用户误触而导致光学指纹识别区域频繁地被点亮,造成能耗的浪费以及触控屏的损耗。
其中,当发生触控操作时光学指纹识别模块可先被唤醒,以作为后续检测指纹的准备,提高解锁速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0所示,终端设备的控制系统10还包括:唤醒单元1006,用于在控制单元1004控制终端设备的应用处理器点亮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之前,当检测单元1002检测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唤醒终端设备的压力控制单元1004;控制单元1004还用于控制压力控制单元1004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的触控压力值;唤醒单元1006还用于若触控压力值符合唤醒条件,则唤醒应用处理器,并在应用处理器唤醒后,由应用处理器唤醒光学指纹识别模块。
在该实施例中,当检测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先唤醒终端设备的压力控制单元1004并判断触控压力值,若符合唤醒条件再唤醒应用处理器,再通过应用处理器唤醒光学指纹识别模块,从而通过对触碰压力的判断,判断是否需要指纹解锁,防止因用户误触而导致光学指纹识别区域频繁地被点亮,造成能耗的浪费以及触控屏的损耗。
其中,以触控压力值作为优先的判断条件,判断后续是否需要唤醒应用处理器和光学指纹识别模块,从而减少因应用处理器和光学指纹识别模块被频繁唤醒而导致的功耗的浪费。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0所示,终端设备的控制系统10还包括:唤醒单元1006,用于在控制单元1004控制终端设备的应用处理器点亮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之前,当检测单元1002检测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唤醒终端设备的压力控制单元1004;控制单元1004还用于控制压力控制单元1004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的触控压力值;唤醒单元1006还用于若触控压力值符合唤醒条件,则同时唤醒应用处理器和光学指纹识别模块。
在该实施例中,当检测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先唤醒终端设备的压力控制单元1004并判断触控压力值,若符合唤醒条件再唤醒应用处理器,再同时唤醒应用处理器和光学指纹识别模块,从而通过对触碰压力的判断,判断就是否需要指纹解锁,防止因用户误触而导致光学指纹识别区域频繁地被点亮,造成能耗的浪费以及触控屏的损耗。
其中,以触控压力值作为优先的判断条件,判断后续是否需要唤醒应用处理器和光学指纹识别模块,从而减少因应用处理器和光学指纹识别模块被频繁唤醒而导致的功耗的浪费。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0所示,控制单元1004还用于若触控压力值符合唤醒条件,则控制终端设备的马达运行,以使终端设备振动。
在该实施例中,若触控压力值符合唤醒条件,则控制终端设备的马达运行,以使终端设备振动,从而形成对于用户的手感反馈,以提示用户终端准备开始采集指纹信息。另外,在解锁成功后还可以再次振动,以告知用户解锁成果;或者当解锁不成功时也可振动,提示用户此次解锁未成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0所示,控制单元1004还用于若用户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则不解锁;和/或控制单元1004还用于控制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显示预设图形以指示可识别指纹的区域。
在该实施例中,当用户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时不解锁,保持锁定状态,另外在解锁之前、解锁时或解锁失败之后,均可以控制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显示预设图形以指示用户可识别指纹的区域,以便于用户向终端设备输入指纹信息。另外,在显示预设图形时可利用AOD(息屏显示)技术,以低亮度显示图形,减小显示所需的功耗。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0所示,控制单元1004还用于若所述用户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则控制应用处理器控制触控屏息屏,以及控制应用处理器和光学指纹识别模块进入休眠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当用户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时,触控屏息屏,应用处理器和光学指纹识别模块进入休眠状态,使得终端设备重新回到休眠状态,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延长待机时长。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0所示,检测单元1002还用于当检测到终端设备被晃动或移动时,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检测单元1002还用于当通过终端设备的距离传感器或光感传感器检测到预设手势时,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检测单元1002还用于当通过终端设备的光感传感器检测到光线变化时,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检测单元1002还用于当检测到终端设备的预设按键被按压时,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检测单元1002还用于当检测到终端设备的触控屏以预设动作被操作时,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检测单元1002还用于当检测到终端设备的触控屏的温度检测区域的温度处于预设温度范围内时,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检测单元1002还用于当终端设备接收到预设声音指令时,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检测单元1002还用于当接收到来自与终端设备相连接的其他终端的解锁请求指令时,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检测单元1002还用于通过终端设备的摄像头获取用户的人脸信息,若人脸信息符合预设用户识别信息,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
在该实施例中,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之前可以包括多种检测判断方式。比如:当检测到终端设备被晃动或移动时开始检测;当通过终端设备的距离传感器或光感传感器检测到预设手势时,开始检测;当通过终端设备的光感传感器检测到光线变化时,开始检测;当检测到终端设备的预设按键被按压时,开始检测;当检测到终端设备的触控屏以预设动作被操作时,开始检测;当检测到终端设备的触控屏的温度检测区域的温度处于预设温度范围内时,开始检测;当终端设备接收到预设声音指令时,开始检测;当接收到来自与终端设备相连接的其他终端的解锁请求指令时,开始检测;通过终端设备的摄像头获取用户的人脸信息,若人脸信息符合预设用户识别信息,开始检测。通过上述的预设条件的判断,可以初步判断出用户是否需要进行解锁操作,当判断用户需要解锁操作时再开始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由此也可以使得终端不必不间断地检测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进而进一步地降低终端设备的使用能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如图11至图13所示,包括:机身1102;触控屏1104,设置在机身1102上,触控屏1104设置有光学指纹识别区域;光学指纹识别模块1106,设置在机身1102内;应用处理器,设置在机身1102内并与光学指纹识别模块1106相连接;以及上述的终端设备的控制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终端设备,通过采用上述的终端设备的控制系统,能够更智能化地对终端设备进行解锁操作,并且在解锁过程中降低终端设备的能耗和屏幕损耗,延长终端设备的待机时长和使用寿命。
其中,如图13所示,触控屏1104具体包括显示屏1110和玻璃盖板1112;光学指纹识别模块1106的上部设置有线路板,下部通过胶粘在显示屏1110上;终端设备还包括压力模块1108,压力模块1108的上部设置有线路板,下部通过胶粘在显示屏1110上。
本发明中的终端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同时,上述解锁的控制流程也可用于屏幕内虚拟home(主页)键的控制流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装置14,如图14所示,包括存储器1402、处理器1404及存储在存储器1402上并可在处理器1404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404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机装置14,其处理器1404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可实现上述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从而具备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全部的技术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存储可被执行而实现上述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从而具备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全部的技术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应用处理器点亮所述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
在所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点亮时,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光学指纹识别模块采集所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内的用户指纹信息;
判断所述用户指纹信息是否匹配预设指纹信息,并在判断结果为匹配时解锁所述终端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应用处理器点亮所述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之前,所述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唤醒所述终端设备的压力控制单元和所述光学指纹识别模块;
控制所述压力控制单元检测所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的触控压力值,若所述触控压力值符合唤醒条件,则唤醒所述应用处理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应用处理器点亮所述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之前,所述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唤醒所述终端设备的压力控制单元;
控制所述压力控制单元检测所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的触控压力值,若所述触控压力值符合唤醒条件,则唤醒所述应用处理器,并在所述应用处理器唤醒后,由所述应用处理器唤醒所述光学指纹识别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应用处理器点亮所述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之前,所述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唤醒所述终端设备的压力控制单元;
控制所述压力控制单元检测所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的触控压力值,若所述触控压力值符合唤醒条件,则同时唤醒所述应用处理器和所述光学指纹识别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用户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则不解锁,并控制所述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显示预设图形以指示可识别指纹的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当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之前,所述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被晃动或移动时,开始检测所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当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距离传感器或光感传感器检测到预设手势时,开始检测所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当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光感传感器检测到光线变化时,开始检测所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当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预设按键被按压时,开始检测所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当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触控屏以预设动作被操作时,开始检测所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当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触控屏的温度检测区域的温度处于预设温度范围内时,开始检测所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当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预设声音指令时,开始检测所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当接收到来自与所述终端设备相连接的其他终端的解锁请求指令时,开始检测所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摄像头获取用户的人脸信息,若所述人脸信息符合预设用户识别信息,开始检测所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
7.一种终端设备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终端设备的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
控制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应用处理器点亮所述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点亮时,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光学指纹识别模块采集所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内的用户指纹信息;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判断所述用户指纹信息是否匹配预设指纹信息,并在判断结果为匹配时解锁所述终端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设备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控制系统还包括:
唤醒单元,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应用处理器点亮所述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之前,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唤醒所述终端设备的压力控制单元和所述光学指纹识别模块;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所述压力控制单元检测所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的触控压力值;
所述唤醒单元还用于若所述触控压力值符合唤醒条件,则唤醒所述应用处理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设备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控制系统还包括:
唤醒单元,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应用处理器点亮所述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之前,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唤醒所述终端设备的压力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所述压力控制单元检测所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的触控压力值;
所述唤醒单元还用于若所述触控压力值符合唤醒条件,则唤醒所述应用处理器,并在所述应用处理器唤醒后,由所述应用处理器唤醒所述光学指纹识别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设备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控制系统还包括:
唤醒单元,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应用处理器点亮所述触控屏的光学指纹识别区域之前,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被触控操作时,唤醒所述终端设备的压力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所述压力控制单元检测所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的触控压力值;
所述唤醒单元还用于若所述触控压力值符合唤醒条件,则同时唤醒所述应用处理器和所述光学指纹识别模块。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单元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被晃动或移动时,开始检测所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所述检测单元还用于当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距离传感器或光感传感器检测到预设手势时,开始检测所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所述检测单元还用于当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光感传感器检测到光线变化时,开始检测所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所述检测单元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预设按键被按压时,开始检测所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所述检测单元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触控屏以预设动作被操作时,开始检测所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所述检测单元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的触控屏的温度检测区域的温度处于预设温度范围内时,开始检测所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所述检测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预设声音指令时,开始检测所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所述检测单元还用于当接收到来自与所述终端设备相连接的其他终端的解锁请求指令时,开始检测所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和/或
所述检测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摄像头获取用户的人脸信息,若所述人脸信息符合预设用户识别信息,开始检测所述光学指纹识别区域是否被触控操作。
12.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身;
触控屏,设置在所述机身上,所述触控屏设置有光学指纹识别区域;
光学指纹识别模块,设置在所述机身内;
应用处理器,设置在所述机身内并与所述光学指纹识别模块相连接;以及如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的控制系统。
13.一种计算机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
CN201810287885.6A 2018-03-30 2018-03-30 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计算机装置 Pending CN1085363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87885.6A CN108536385A (zh) 2018-03-30 2018-03-30 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计算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87885.6A CN108536385A (zh) 2018-03-30 2018-03-30 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计算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36385A true CN108536385A (zh) 2018-09-14

Family

ID=63483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87885.6A Pending CN108536385A (zh) 2018-03-30 2018-03-30 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计算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36385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3382A (zh) * 2018-11-23 2019-03-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纹路解锁方法、纹路解锁系统及显示装置
CN109766842A (zh) * 2019-01-16 2019-05-17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采集方法与系统
CN109784268A (zh) * 2019-01-10 2019-05-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解锁方法及指纹解锁装置、显示装置
CN110704819A (zh) * 2019-08-19 2020-01-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终端的解锁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1382404A (zh) * 2018-12-27 2020-07-07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指纹防误触的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191659A1 (zh) * 2019-03-27 2020-10-01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终端设备的屏下指纹识别方法以及终端设备
CN112416161A (zh) * 2019-08-21 2021-02-26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电路和显示系统及其控制显示屏的方法
CN114518807A (zh) * 2020-11-20 2022-05-20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85581A1 (en) * 2013-05-14 2014-11-20 Lg Electronics Inc. Portable device including a fingerprint scann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refor
CN106325483A (zh) * 2015-06-30 2017-01-11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触控响应方法及装置
CN106484186A (zh) * 2016-10-21 2017-03-08 上海与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系统唤醒方法及装置
CN107193472A (zh) * 2017-04-28 2017-09-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656665A (zh) * 2016-07-25 2018-02-02 印象认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显示屏的指纹采集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85581A1 (en) * 2013-05-14 2014-11-20 Lg Electronics Inc. Portable device including a fingerprint scann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refor
CN106325483A (zh) * 2015-06-30 2017-01-11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触控响应方法及装置
CN107656665A (zh) * 2016-07-25 2018-02-02 印象认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显示屏的指纹采集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484186A (zh) * 2016-10-21 2017-03-08 上海与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系统唤醒方法及装置
CN107193472A (zh) * 2017-04-28 2017-09-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3382A (zh) * 2018-11-23 2019-03-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纹路解锁方法、纹路解锁系统及显示装置
CN111382404A (zh) * 2018-12-27 2020-07-07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指纹防误触的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382404B (zh) * 2018-12-27 2023-12-29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指纹防误触的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84268A (zh) * 2019-01-10 2019-05-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解锁方法及指纹解锁装置、显示装置
CN109766842A (zh) * 2019-01-16 2019-05-17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采集方法与系统
WO2020191659A1 (zh) * 2019-03-27 2020-10-01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终端设备的屏下指纹识别方法以及终端设备
CN110704819A (zh) * 2019-08-19 2020-01-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终端的解锁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0704819B (zh) * 2019-08-19 2021-10-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终端的解锁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2416161A (zh) * 2019-08-21 2021-02-26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电路和显示系统及其控制显示屏的方法
CN114518807A (zh) * 2020-11-20 2022-05-20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36385A (zh) 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计算机装置
CN103943106B (zh) 一种手势语音识别的智能手环
CN105912092B (zh) 人机交互中的语音唤醒方法及语音识别装置
CN107223203B (zh) 光强检测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
CN206411548U (zh) 膝上型计算设备、按钮套件以及便携电子设备
TWI693557B (zh) 指紋識別控制方法及觸控面板、觸控顯示裝置
CN108509037B (zh) 一种信息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US20180277065A1 (en) Method for prompting fingerprint opera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0423019C (zh) 一种指纹感测装置及其方法
CN103150050B (zh) 触摸屏终端及其工作方法
WO2018119566A1 (zh) 一种指纹识别引导方法及装置
CN104267819B (zh) 可手势唤醒的电子设备以及电子设备手势唤醒方法
CN105389102A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home键的控制方法
CN103581443A (zh) 一种基于传感器的智能终端自动唤醒方法及系统
WO2020020063A1 (zh) 对象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4142728B (zh) 电子装置
CN105844130B (zh) 待机状态下的指纹解锁方法
CN104850214A (zh) 一种通过预测用户唤醒意图缩短移动终端唤醒时间的方法
CN205486369U (zh) 通过把手唤醒的电子锁以及相应的控制电路
CN109416742B (zh) 指纹模组、触摸唤醒模块、门锁
CN105335686A (zh) 具有指纹感测功能的电子装置及其应用程序的调用方法
CN109243024A (zh)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汽车解锁系统及方法
CN108961492A (zh) 一种指纹智能锁及控制方法
CN106484186B (zh) 一种系统唤醒方法及装置
CN109960912A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1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