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31787A - 换热器用铝合金制翅片材料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用铝合金制翅片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31787A
CN108531787A CN201810164533.1A CN201810164533A CN108531787A CN 108531787 A CN108531787 A CN 108531787A CN 201810164533 A CN201810164533 A CN 201810164533A CN 108531787 A CN108531787 A CN 1085317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s
fin material
aluminium alloy
heat exchanger
sold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6453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桥裕介
福元敦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ACJ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ACJ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ACJ Corp filed Critical UACJ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5317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3178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1/00Constructions of heat-exchang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 F28F21/08Constructions of heat-exchang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of metal
    • F28F21/081Heat exchange elements made from metals or metal alloys
    • F28F21/084Heat exchange elements made from metals or metal alloys from aluminium or aluminium allo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21/00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 C22C21/02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with silicon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21/00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21/00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 C22C21/10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with zinc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9/00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deposits or corrosion, e.g. by using filters or scrap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F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NON-FERROUS ALLOYS
    • C22F1/00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 C22F1/04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of aluminium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F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NON-FERROUS ALLOYS
    • C22F1/00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 C22F1/04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of aluminium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 C22F1/053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of aluminium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of alloys with zinc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126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consisting of zig-zag shaped fi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75/00Fastening; Joining
    • F28F2275/04Fastening; Joining by brazing

Abstract

提供:在钎焊时硬钎料熔融的温度以下的400℃~580℃的区域中、翅片材料的变形被抑制、耐凹陷性优异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制翅片材料。一种换热器用铝合金制翅片材料,其特征在于,含有1.0~2.0质量%的Mn、0.7~1.4质量%的Si和0.05~0.3质量%的Fe,且含有0.05~0.3质量%的Zr、0.05~0.3质量%的Cr和0.05~0.3质量%的V中的任1种或2种以上,余量由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在钎焊加热前圆当量直径0.025~0.4μm的金属间化合物的数密度为3.0×106个/mm2以上,Mn的固溶量为0.3质量%以下、且Zr、Cr和V的固溶量分别为0.1质量%以下,钎焊加热时的升温中的重结晶结束温度为450℃以下。

Description

换热器用铝合金制翅片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作为散热器、加热器芯、电容器、中冷器等换热器用的翅片材料使用的换热器用的铝合金制翅片材料。
背景技术
铝合金由于轻量、且强度优异、进而导热率优异,因此,适合用于换热器用材料、例如电容器、散热器、加热器芯、中冷器等。
这样的换热器以往例如将通过波纹成型而成型为波状的铝合金的翅片与其他构件进行钎焊接合而组装。作为铝合金制翅片材料,一般使用有导热性优异的JIS1050合金等纯铝系合金、强度和抗弯性优异的JIS3003合金等Al-Mn系合金。另外,通过使翅片材料为电化学电位低,从而因牺牲阳极效应使翅片材料优先腐蚀,由此,也一般使用将换热器的管进行防腐蚀的技术。
近年来,对换热器的轻量化、小型化和高性能化的要求提高。伴随于此,对于铝合金制翅片材料也要求薄壁化。为了实现这样的薄壁化,需要更高的强度使得在换热器的制造过程中不导致翅片的变形、弯曲。
例如,专利文献1中,为了提高高温下的抗弯性,记载了实现钎焊加热后的重结晶晶粒的粗大化的材料的制造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2-115336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翅片达到硬钎料开始熔融的温度即550~580℃左右的温度前发生弯曲变形的情况下,由于关系到翅片与其他构件的未接合不良,因此,在钎焊加热时的高温区域中,需要具有不使翅片产生弯曲变形那样的耐热性(抗弯性)。
然而,专利文献1中,虽然实现了钎焊加热后的重结晶晶粒的粗大化,但是晶粒的大小对翅片的抗弯性有影响是在600℃附近的硬钎料熔融后,因此,对于钎焊时硬钎料熔融的温度以前的翅片材料的变形抑制的效果少。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钎焊时硬钎料熔融的温度以下的400℃~580℃的区域中翅片材料的变形被抑制、耐凹陷性优异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制翅片材料。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该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使用具有特定成分的铝合金材,调整均质化处理条件、热轧条件、退火条件和冷轧条件,具有适当的金属间化合物分布和固溶量,从而可以得到能解决上述课题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制翅片材料。
即,本发明(1)提供一种换热器用铝合金制翅片材料,其特征在于,含有1.0~2.0质量%的Mn、0.7~1.4质量%的Si和0.05~0.3质量%的Fe,且含有0.05~0.3质量%的Zr、0.05~0.3质量%的Cr和0.05~0.3质量%的V中的任1种或2种以上,余量由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在钎焊加热前圆当量直径0.025~0.4μm的金属间化合物的数密度为3.0×106个/mm2以上,
Mn的固溶量为0.3质量%以下、且Zr、Cr和V的固溶量分别为0.1质量%以下,
钎焊加热时的升温中的重结晶结束温度为450℃以下。
另外,本发明(2)提供(1)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制翅片材料,其特征在于,还含有0.5~4.0质量%的Zn、0.01~0.4质量%的Cu、0.01~0.3质量%的Mg和0.05~0.3质量%的Ti中的任1种或2种以上。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在钎焊时硬钎料熔融的温度以下的400℃~580℃的区域中翅片材料的变形被抑制、耐凹陷性优异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制翅片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制翅片材料为一种换热器用铝合金制翅片材料,其特征在于,含有1.0~2.0质量%的Mn、0.7~1.4质量%的Si和0.05~0.3质量%的Fe,且含有0.05~0.3质量%的Zr、0.05~0.3质量%的Cr和0.05~0.3质量%的V中的任1种或2种以上,余量由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在钎焊加热前圆当量直径0.025~0.4μm的金属间化合物的数密度为3.0×106个/mm2以上,
Mn的固溶量为0.3质量%以下、且Zr、Cr和V的固溶量分别为0.1质量%以下,
钎焊加热时的升温中的重结晶结束温度为450℃以下。
本发明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制翅片材料为含有Mn、Si和Fe,且含有Zr、Cr和V中的1种或2种以上,余量由Al和不可避杂质构成的铝合金制。本发明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制翅片材料的铝合金只要分别含有0.05质量%以下的不可避免的杂质、以整体计为0.15质量%以下即可。
本发明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制翅片材料的铝合金的Mn含量为1.0~2.0质量%、优选1.2~1.8质量%。Mn是为了提高在钎焊时硬钎料熔融前的400℃~580℃下的温度区域中的强度所必须的元素。Mn与Si一起生成Al-Mn-Si(-Fe)系的金属间化合物,有助于分散强化,提高高温下的材料强度。铝合金的Mn含量低于上述范围时,效果不充分,另外,超过上述范围时,铸造时生成粗大的金属间化合物而轧制性劣化,板材的制造变困难。
本发明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制翅片材料的铝合金的Si的含量为0.70~1.4质量%、优选0.85~1.3质量%。Si是为了提高在钎焊时硬钎料熔融前的400~580℃下的温度区域中的强度所必须的元素。Si与Mn一起生成Al-Mn-Si(-Fe)系的金属间化合物,有助于分散强化,提高高温下的材料强度。铝合金的Si的含量低于上述范围时,上述效果变得不充分,另外,超过上述范围时,Si的固溶量变多,熔点降低,因此,有在钎焊加热时显著的钎焊侵蚀所导致的翅片材料的熔融容易产生的担心。
本发明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制翅片材料的铝合金的Fe的含量为0.05~0.3质量%、优选超过0.1质量%且0.3质量%以下。铝合金的Fe的含量超过上述范围时,大量产生铸造时产生的粗大的结晶物(金属间化合物),其结果,微细的金属间化合物的析出减少,因此,无法得到期望的400~580℃下的温度区域中的强度,另外,铸造时产生的结晶物(金属间化合物)成为腐蚀的起点,从而有翅片材料的自耐腐蚀性变低的担心。Fe的含量低于0.05质量%时,Mn固溶量增加,熔点降低,因此,有钎焊加热时钎焊侵蚀所导致的翅片材料的熔融容易产生的担心。此外,必须使用高纯度铝原料,而导致成本增加。
本发明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制翅片材料的铝合金在Mn、Si和Fe的基础上,含有Zr、Cr和V中的1种或2种以上。
本发明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制翅片材料的铝合金含有Zr的情况下,Zr含量为0.05~0.3质量%、优选0.1~0.2质量%。Zr使Al-Zr系的金属间化合物析出、提高高温下的变形阻力。Zr的含量低于上述范围时,无法得到该效果,另外,Zr的含量超过上述范围时,容易形成巨大的金属间化合物,塑性加工性变低。
本发明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制翅片材料的铝合金含有Cr的情况下,Cr含量为0.05~0.3质量%、优选0.1~0.2质量%。Cr使Al-Cr系的金属间化合物析出、提高高温下的变形阻力。Cr的含量低于上述范围时,无法得到该效果,另外,Cr的含量超过上述范围时,容易形成巨大的金属间化合物,塑性加工性变低。
本发明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制翅片材料的铝合金含有V的情况下,V含量为0.05~0.3质量%、优选0.1~0.2质量%。V使Al-V系的金属间化合物析出、提高高温下的变形阻力。V的含量低于上述范围时,无法得到该效果,另外,V的含量超过上述范围时,容易形成巨大的金属间化合物,塑性加工性变低。
本发明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制翅片材料的铝合金中,Mn的固溶量为0.3质量%以下、且Zr、Cr和V的固溶量分别为0.1质量%以下。Mn的固溶量超过0.3质量%时,由于钎焊加热中析出的金属间化合物而重结晶延迟,因此,耐凹陷性变低。Zr的固溶量超过0.1质量%时,钎焊加热中析出的Al-Zr系的金属间化合物使重结晶延迟,因此,耐凹陷性变低。另外,Cr的固溶量超过0.1质量%时,钎焊加热中析出的Al-Cr系的金属间化合物使重结晶延迟,因此,耐凹陷性变低。另外,V的固溶量超过0.1质量%时,钎焊加热中析出的Al-V系的金属间化合物使重结晶延迟,因此,耐凹陷性变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Zr、Cr和V的固溶量分别为0.1质量%以下”而言,本发明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制翅片材料的铝合金在Zr、Cr和V中仅含有Zr的情况下,是指Zr的固溶量为0.1质量%以下,在Zr、Cr和V中仅含有Cr的情况下,是指Cr的固溶量为0.1质量%以下,在Zr、Cr和V中仅含有V的情况下,是指V的固溶量为0.1质量%以下,在Zr、Cr和V中含有Zr和Cr的情况下,是指Zr的固溶量为0.1质量%以下、且Cr的固溶量为0.1质量%以下,在Zr、Cr和V中含有Zr和V的情况下,是指Zr的固溶量为0.1质量%以下、且V的固溶量为0.1质量%以下,在Zr、Cr和V中含有Cr和V的情况下,是指Cr的固溶量为0.1质量%以下、且V的固溶量为0.1质量%以下,在Zr、Cr和V中含有Zr、Cr和V的情况下,是指Zr的固溶量为0.1质量%以下、且Cr的固溶量为0.1质量%以下、且V的固溶量为0.1质量%以下。
本发明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制翅片材料的铝合金可以还含有0.5~4.0质量%的Zn、0.01~0.4质量%的Cu、0.01~0.3质量%的Mg和0.05~0.3质量%的Ti中的1种或2种以上。
本发明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制翅片材料的铝合金可以还含有0.5~4.0质量%的Zn。Zn通过使翅片材料的电位低从而提供牺牲阳极效应。铝合金的Zn含量低于上述范围时,上述效果变得不充分,另外,超过上述范围时,翅片材料的自耐腐蚀性会劣化。
本发明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制翅片材料的铝合金可以还含有0.01~0.40质量%的Cu。Cu具有通过固溶强化而提高翅片材料在高温下的强度的作用。铝合金的Cu含量低于上述范围时,上述效果变得不充分,另外,超过上述范围时,翅片材料的电位变高,有损害牺牲阳极效应的担心。
本发明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制翅片材料的铝合金可以还含有0.01~0.30质量%以下的Mg。Mg具有通过固溶强化而提高翅片材料在高温下的强度的作用。Mg含量低于0.01质量%时,上述效果变得不充分,超过0.30质量%时,由于与助焊剂的反应而有产生钎焊不良的担心。
本发明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制翅片材料的铝合金可以还含有0.05~0.30质量%的Ti、优选0.1~0.2质量%的Ti。Ti通过固溶强化使强度提高。铝合金的Ti的含量低于上述范围时,有时无法得到该效果,另外,超过上述范围时,容易形成巨大金属间化合物,有时塑性加工性变低。
本发明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制翅片材料的铝合金中,圆当量直径0.025~0.4μm的金属间化合物的数密度为3.0×106个/mm2以上、优选3.8×106个/mm2以上、更优选4.0×106个/mm2以上。
为了提高钎焊加热中的高温强度,考虑分散强化和固溶强化,但本发明人等的研究的结果发现:在钎焊加热中的高温时,分散强化的帮助大,确保致密的金属间化合物,从而可以得到高的高温强度。在钎焊加热中,虽然金属间化合物(Al-Mn-Si(-Fe)、Al-Zr系、Al-Cr系、Al-V系化合物)的一部分发生固溶,但在钎焊加热中残留的金属间化合物的分布是以钎焊加热前的金属间化合物的分布为基础的,对于在钎焊加热前致密地分散有金属间化合物的材料而言,在钎焊加热中残留的金属间化合物的分布致密地分散,有助于高温强度的提高。本发明人等发现:具有0.025~0.4μm的圆当量直径的金属间化合物的数密度低于上述范围的情况下,钎焊加热中的高温下的析出物少,分散强化的效果不足,在钎焊加热中无法确保充分的高温强度。上述金属间化合物的数密度越高,残留的金属间化合物的密度也变得越高,高温强度变高。因此,具有0.025~0.4μm的圆当量直径的金属间化合物的数密度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2.0×107个/mm2以下。
本发明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制翅片材料的钎焊加热时的升温中的重结晶结束温度为450℃以下、优选400℃以下。在钎焊加热中,翅片材料的加工组织恢复和重结晶时,容易引起通过位错的孔隙的扩散等所导致的变形。重结晶结束温度超过上述范围时,伴随着上述重结晶的翅片材料的变形变明显,钎焊加热中的耐凹陷性变低。
为了使钎焊加热时的升温中的重结晶结束温度为450℃以下,本发明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制翅片材料的铝合金中,使Mn的固溶量为0.3质量%以下、优选为0.2质量%以下。Mn的固溶量超过0.3质量%时,由于在钎焊加热中析出的Al-Mn-Si(-Fe)系的金属间化合物而重结晶延迟。另外,使Zr的固溶量为0.1质量%以下。Zr的固溶量超过0.1质量%时,由于钎焊加热中析出的Al-Zr系的金属间化合物而重结晶延迟。另外,使Cr的固溶量为0.1质量%以下。Cr的固溶量超过0.1质量%时,由于钎焊加热中析出的Al-Cr系的金属间化合物而重结晶延迟。另外,使V的固溶量为0.1质量%以下。V的固溶量超过0.1质量%时,由于钎焊加热中析出的Al-V系的金属间化合物而重结晶延迟。
本发明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制翅片材料中的钎焊加热前的圆当量直径0.025~0.4μm的金属间化合物的数密度和Mn、Zr、Cr和V的固溶量主要在铸造至热轧的工序和之后的退火工序中确定,因此,为了提高钎焊加热中的高温下的材料强度,必须控制这些工序条件而成为本发明范围内的钎焊加热前的圆当量直径0.025~0.4μm的金属间化合物的数密度和Mn、Zr、Cr和V的固溶量。
作为本发明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制翅片材料的制造方法,首先,将以与上述组成对应的方式铸造而得到的铝合金熔液铸造而制作铸锭。而且,为了赋予优异的耐高温弯曲性,从抑制粗大的金属间化合物的析出、增加数密度的观点出发,优选对通过铸造得到的铸锭不实施均质化处理。
接着,将进行铸造所得的铸锭进行热轧。此时,为了最终得到圆当量直径0.025~0.4μm的金属间化合物的数密度为3.0×106个/mm2以上、优选3.8×106个/mm2以上、更优选4.0×106个/mm2以上、且Mn固溶量为0.3质量%以下、且Zr、Cr和V的固溶量分别为0.1质量%以下的铝合金,优选使热轧前的加热温度的范围为380~480℃、更优选为400~460℃。热轧前的加热温度超过上述范围时,析出的金属间化合物粗大化,在钎焊加热中无法充分得到金属间化合物所带来的分散强化,高温强度变低,另外,低于上述范围时,轧制时的材料的热强度高,因此,需要高的输出的热轧机,而且轧制时的边缘裂纹变急剧,轧制变困难。而且,虽然在上述热轧前的加热的温度下开始热轧,但是在热轧阶段中,优选的是从热轧开始至总计轧制率达到50%为止的期间使热轧板的温度为360~480℃。热轧时,加工轧制板时,连续引起恢复和重结晶,在恢复过程中形成的亚晶界上促进金属间化合物的析出。热轧阶段的热轧板的温度超过上述范围时,金属间化合物生长,数密度变低,因此,无法得到规定的金属间化合物的密度,高温下的材料强度变低,另外,低于上述范围时,金属间化合物的本身析出少,另外,Mn、Zr、Cr、V的固溶量会变多,无法得到规定的金属间化合物的数密度和固溶量。
接着,将进行热轧所得的热轧材进行冷轧。冷轧中,在达到至最终板厚为止的期间,可以实施总计1~2次的中间退火,或者也可以在最终冷轧后实施最终退火。此时的退火温度优选100~280℃。退火温度超过上述范围时,析出的金属间化合物粗大化,数密度变低,因此,在钎焊时硬钎料熔融前的400℃~580℃下的温度区域中,无法充分得到金属间化合物所带来的分散强化,材料强度变低,另外,低于上述范围时,退火的效果消失,是不经济的。
本发明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制翅片材料适合作为换热器用的翅片使用。例如,将本发明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制翅片材料波纹成型为翅片形状后、与流路形成部件、顶板等换热器用构件组合并供于钎焊加热,从而可以得到换热器。
在顶板(header plate)上安装有两端部分的流路形成部件的外面配置翅片材料来组装上述换热器。接着,将流路形成部件的两端重合部分、翅片材料与流路形成部件的外面、流路形成部件的两端与顶板通过1次钎焊加热进行同时接合。作为钎焊方法,可以使用无助焊剂钎焊法、NOCOLOK钎焊法、真空钎焊法。
实施例
接着,基于本发明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地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制于这些。
将具有表1所示的成分组成的各铝合金通过常规方法熔解,通过半连续铸造进行铸锭,分别将两面进行面铣而加工。使面铣后的铸锭厚度均为400mm。将这些铝合金的铸锭不实施均质化处理,在热轧前,以表2所示的温度保持6小时加热后,在该温度下开始热轧,在表2所示的条件下,最终进行热轧直至厚度3.0mm。之后,进行冷轧,在中途在表2所示的温度下实施保持3小时的中间退火后,进行冷加工轧制,得到板厚为0.07mm的翅片材料。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本实施例的最终板的板厚。最终板厚一般大多为0.03~0.10mm左右。
[表1]
[表2]
对于如上述那样得到的翅片材料,测定钎焊加热前的金属间化合物的数密度和Mn的固溶量。另外,作为钎焊加热中的特性,通过加热至400℃的材料的拉伸试验,确认钎焊加热中达到400℃的时刻时的翅片材料的重结晶结束的有无,通过凹陷试验,测定直至550℃的翅片材料的垂下量。此外,实施钎焊性试验和耐腐蚀性试验。将这些结果示于表3和表4。
1.钎焊加热前的金属间化合物密度
测定使用FE-SEM(FieldEmission-ScannningElectronMicroscopy: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翅片材料试样表面的化合物进行观察,通过图像解析,测定具有规定圆当量直径的金属间化合物的数密度。具体而言,以倍率20000倍观察20个视野,进行2值化处理,从而算出圆当量直径0.025μm~0.4μm的金属间化合物的数密度。
2.500℃下的翅片的拉伸强度
将钎焊加热前的翅片材料试样成型为JIS13号B拉伸试验片,通过拉伸试验机,测定500℃下的拉伸强度。使直至500℃的翅片材料的升温速度为100℃/分钟,翅片材料达到500℃后,以保持温度的状态,以拉伸速度2mm/分钟实施拉伸试验。由所得应力-应变曲线读取拉伸强度。其如果为17MPa以上则记作“◎”、如果为15MPa以上且低于17MPa则记作“○”、如果低于15MPa则记作“×”。
3.钎焊加热前的Mn、Zr、Cr、V的固溶量
将钎焊加热前的翅片材料溶解于苯酚溶液,将成为未熔解的金属间化合物通过过滤去除后,供于发射光谱分析,从而测定Mn、Zr、Cr、V的固溶量。
4.加热至400℃后的室温下的拉伸试验
以升温速度100℃/分钟将翅片材料加热至400℃后,在室温下,在拉伸速度10mm/分钟、标距长度50mm的条件下,依据JIS Z2241供于拉伸试验。由所得应力-应变曲线读取0.2%弹性极限应力,该值成为80MPa以下的情况下判定为重结晶结束,记作合格(○),超过80MPa的情况下,判定为重结晶未结束,记作不合格(×)。
5.550℃下的翅片的垂下量
将各翅片材料切断成宽10mm×长55mm的尺寸,将长度40mm的部分以无支撑状态突出,以将残留的15mm的部分用夹具保持为水平的状态进行加热直至580℃。直至550℃的翅片材料的升温速度设为100℃/分钟。加热后,测定翅片材料的突出部分的一端的垂下量。其如果为15mm以下则记作“◎”、如果超过15mm且18mm以下则记作“○”、如果超过18mm则记作“×”。
6.钎焊性试验
对于各翅片材料,分别进行波纹成型加工,与使JISA3003合金为芯材、使JISA4045合金为表皮材(硬钎料、包覆率10%)的厚度0.25mm的管材组装,制作微芯,涂布浓度3%的氟化物系助焊剂后,在氮气气氛中、以600℃进行3分钟加热,进行钎焊。接着,将经钎焊接合的各翅片材料用切割刀片从管材以物理的方式去除,观察残留于管材表面的翅片接合部痕迹。然后,计数未接合部位(进行了钎焊但接合部痕迹未残留的部位)的数量,基于下述式求出接合率。接合率为90%以上的情况记作“○”、低于90%的情况记作“×”。
接合率(%)=(1-未接合部位的数量/全部接合部位的数量)×100
全部接合部位的数量:进行了钎焊的全部部位数量
未接合部位的数量:进行了钎焊但接合部痕迹未残留的部位的数量
另外,观察经钎焊接合的微芯的翅片材料和管的接合部的截面各50个部位,计数翅片材料的板厚的一半以上熔融了的部位的数量,基于下述式,求出翅片熔化率。
翅片熔化率(%)=(翅片材料的板厚的一半以上熔融了的接合部位的数量/观察到的接合部位的数量)×100
翅片熔化率为10%以下的情况记作“◎”、超过10%且20%以下的情况记作“○”、超过20%的情况记作“×”。
7.耐腐蚀性试验
对于与钎焊试验的情况同样地制作的换热器的微芯,基于JISH8681实施CASS试验1个月,调查翅片材料和管材的腐蚀状況,进行耐腐蚀性的评价。关于耐腐蚀性的好坏,管材中无贯通孔的情况评价为○:良好、管材中产生了贯通孔的情况和翅片材料的自腐蚀大的情况评价为×:不良。
[表3]
[表4]
实施例1~26中,满足本发明中限定的条件,在550℃时刻翅片材料的垂下量合格。另外,钎焊性、耐腐蚀性也合格。
比较例27~28中,均质化处理条件、热轧条件不适当,析出的金属间化合物变粗大,圆当量直径0.025~0.4μm的金属间化合物的数密度低于3.0个/μm2,因此,在550℃时刻翅片材料的垂下量不合格。
比较例29中,热轧条件不适当,钎焊加热前的Zr的固溶量超过0.1质量%,钎焊加热中的重结晶在450℃的时刻未结束,因此,在550℃时刻翅片材料的垂下量不合格。
比较例30中,热轧条件不适当,钎焊加热前的Cr的固溶量超过0.1质量%,钎焊加热中的重结晶在450℃的时刻未结束,因此,在550℃时刻翅片材料的垂下量不合格。
比较例31中,热轧条件不适当,钎焊加热前的V的固溶量超过0.1质量%,钎焊加热中的重结晶在450℃的时刻未结束,因此,在550℃时刻翅片材料的垂下量不合格。
比较例32中,退火条件不适当,析出的金属间化合物变粗大,圆当量直径0.025~0.4μm的金属间化合物的数密度低于3.0个/μm2,因此,在550℃时刻翅片材料的垂下量不合格。
比较例33中,热轧前的加热温度低至360℃,轧制时的材料的热强度高,因此,轧制中产生裂纹而无法制造。
比较例34中,翅片材料的Mn的成分过多,因此,轧制中产生裂纹而无法制造。
比较例35中,翅片材料的Mn的成分过少,因此,圆当量直径0.025~0.4μm的金属间化合物的数密度低于3.0个/μm2,500℃下的拉伸强度不合格。
比较例36中,翅片材料的Si的成分过多,因此,钎焊试验中翅片熔化变明显,不合格。
比较例37中,翅片材料的Si的成分过少,因此,钎焊加热前的Mn的固溶量超过0.3质量%,钎焊加热中的重结晶在450℃的时刻未结束,因此,在550℃时刻翅片材料的垂下量不合格。而且Mn等的固溶量变多,翅片材料的固相线温度降低,结果钎焊性试验中翅片的熔融变明显,不合格。
比较例38中,翅片材料的Fe的成分过多,因此,圆当量直径0.025~0.4μm的金属间化合物的数密度低于3.0个/μm2,500℃下的拉伸强度不合格。另外,耐腐蚀性评价中,翅片材料的腐蚀是明显的,不合格。
比较例39中,翅片材料的Fe的成分过少,因此,钎焊加热前的Mn的固溶量超过0.3质量%,钎焊加热中的重结晶在450℃的时刻未结束,因此,在550℃时刻翅片材料的垂下量不合格。而且Mn等的固溶量变多,翅片材料的固相线温度降低,结果钎焊性试验中,翅片的熔融变明显,不合格。
比较例40~43中,翅片材料的Zr或Cr或V或Ti的成分过多,因此,轧制时产生裂纹而无法制造翅片材料。
比较例44中,翅片材料的Zn的成分过多,因此,耐腐蚀性试验中,翅片材料的腐蚀是明显的,不合格。
比较例45中,翅片材料的Cu的成分过多,因此,耐腐蚀性试验中,翅片材料的牺牲阳极效应不充分,不合格。
比较例46中,翅片材料的Mg的成分过多,因此,钎焊性试验中,接合率低,不合格。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制翅片材料在钎焊加热中的高温下具有高的材料强度,钎焊加热中的抗弯性优异。

Claims (2)

1.一种换热器用铝合金制翅片材料,其特征在于,含有1.0~2.0质量%的Mn、0.7~1.4质量%的Si和0.05~0.3质量%的Fe,且含有0.05~0.3质量%的Zr、0.05~0.3质量%的Cr和0.05~0.3质量%的V中的任1种或2种以上,余量由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在钎焊加热前圆当量直径0.025~0.4μm的金属间化合物的数密度为3.0×106个/mm2以上,
Mn的固溶量为0.3质量%以下、且Zr、Cr和V的固溶量分别为0.1质量%以下,
钎焊加热时的升温中的重结晶结束温度为450℃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用铝合金制翅片材料,其特征在于,还含有0.5~4.0质量%的Zn、0.01~0.4质量%的Cu、0.01~0.3质量%的Mg和0.05~0.3质量%的Ti中的任1种或2种以上。
CN201810164533.1A 2017-03-01 2018-02-27 换热器用铝合金制翅片材料 Withdrawn CN1085317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38221A JP2018145447A (ja) 2017-03-01 2017-03-01 熱交換器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製フィン材
JP2017-038221 2017-03-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31787A true CN108531787A (zh) 2018-09-14

Family

ID=63171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64533.1A Withdrawn CN108531787A (zh) 2017-03-01 2018-02-27 换热器用铝合金制翅片材料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252485A1 (zh)
JP (1) JP2018145447A (zh)
CN (1) CN108531787A (zh)
DE (1) DE10201800158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07556A (zh) * 2019-01-21 2019-05-28 大力神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轿车用暖风机翅片材料的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29627B2 (ja) * 2017-03-01 2021-02-10 株式会社Uacj 熱交換器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製フィン材
JP7207935B2 (ja) * 2018-10-16 2023-01-18 Maアルミニウム株式会社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フィン材および熱交換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216935A (ja) * 2012-04-06 2013-10-24 Sumitomo Light Metal Ind Ltd 熱交換器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フィン材、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CN105229184A (zh) * 2013-07-05 2016-01-06 株式会社Uacj 热交换器用硬钎焊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216935A (ja) * 2012-04-06 2013-10-24 Sumitomo Light Metal Ind Ltd 熱交換器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フィン材、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CN105229184A (zh) * 2013-07-05 2016-01-06 株式会社Uacj 热交换器用硬钎焊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07556A (zh) * 2019-01-21 2019-05-28 大力神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轿车用暖风机翅片材料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8001585A1 (de) 2018-09-06
US20180252485A1 (en) 2018-09-06
JP2018145447A (ja) 2018-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66613B2 (ja) 熱交換器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フィン材および該フィン材を組付けてなる熱交換器
CN105745343B (zh) 铝合金包层材料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铝合金包层材料的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US7989087B2 (en) Brazing fin material for heat exchangers,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CN102431237B (zh) 高强度铝合金钎焊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JP5714387B2 (ja)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ブレージングシートおよび熱交換器
JP4623729B2 (ja) 犠牲陽極材面のろう付けによる面接合性に優れた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クラッド材および熱交換器
EP3018223B1 (en) Brazing sheet for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id sheet
JP2007152422A (ja)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ブレージング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KR20130130086A (ko) 열교환기용 알루미늄 합금 핀재
CN105814219A (zh) 铝合金包层材料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铝合金包层材料的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JP4807826B2 (ja) 犠牲陽極材面のろう付けによる面接合性に優れた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クラッド材
CN108531787A (zh) 换热器用铝合金制翅片材料
WO2019150822A1 (ja) 強度、導電性、耐食性、およびろう付性に優れる熱交換器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フィン材および熱交換器
JP5836695B2 (ja) ろう付け後の強度及び耐食性に優れた熱交換器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フィン材
CN108884522A (zh) 铝合金制包层材料、及铝合金制包层材料的制造方法
JP6758281B2 (ja) 熱交換器用のアルミニウム合金製ブレージングシートフィン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152352B2 (ja) 強度、成形性、および耐食性に優れる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フィン材および熱交換器
JP2008013844A (ja) 熱交換器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クラッド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207936B2 (ja)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フィン材および熱交換器
JP7207935B2 (ja)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フィン材および熱交換器
CN108531786A (zh) 换热器用铝合金制翅片材料
JP4263160B2 (ja)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クラッド材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熱交換器用チューブ及び熱交換器
JP2017057497A (ja) 熱交換器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フィン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当該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フィン材を用いた熱交換器
JP5411649B2 (ja) 熱交換器用アルミニウムクラッド材
WO2017047514A1 (ja) 熱交換器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フィン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当該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フィン材を用いた熱交換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