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12306B - 风光互补发电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风光互补发电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12306B
CN108512306B CN201810339118.5A CN201810339118A CN108512306B CN 108512306 B CN108512306 B CN 108512306B CN 201810339118 A CN201810339118 A CN 201810339118A CN 108512306 B CN108512306 B CN 1085123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base station
wind
power generation
remote monito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391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12306A (zh
Inventor
杨勇
钱洋
林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an Yang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33911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123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123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123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123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123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02J13/0096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10/00PV power plants; Combinations of PV energy systems with other systems for the 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10/10PV power plants; Combinations of PV energy systems with other systems for the 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cluding a supplementary source of electric power, e.g. hybrid diesel-PV energy systems
    • H02S10/12Hybrid wind-PV energy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50/00Monitoring or testing of PV systems, e.g. load balancing or fault identific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光互补发电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本风光互补发电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包括:分布于各风光互补系统控制器端的测控器,且各测控器均与一物联网节点相连,以将采集数据上传至基站;本发明用于辅助网络的组建,并根据网络的环境信息以及节点的分布特点,构建组网策略,而且,在组网过程中,基站主要与第一层次的节点通信,降低了基站的压力;而且,组网策略主要下发给特定节点,而不是每个节点,减少了网络中的数据传输量,提高了组网效率,进而满足多风光互补系统的运行维护。

Description

风光互补发电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光互补发电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突出,人们对于能源的利用形式越来越多,太阳能和风能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对于路灯或者交通信号灯或者别墅等小型单位,可以采用风光互补的方式进行供电。
风光发电系统的运行一般是在偏远地区或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进行,对地面上很分散的风光系统进行监测维护是十分困难繁琐的,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风光互补发电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光互补发电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光互补发电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包括:
分布于各风光互补系统控制器端的测控器,且各测控器均与一物联网节点相连,以将采集数据上传至基站。
进一步,所述测控器包括:处理器模块,用于采集风光互补系统输出电流的电流传感器,用于采集风光互补系统输出电压的电压传感器,以及适于对风电机组传动链上旋转部件进行监测的加速度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
所述处理器模块与上述传感器相连且适于将监测数据通过物联网节点发送至基站。
进一步,所述风光互补发电远程智能监控系统还包括:位于基站侧的组网设备;
所述组网设备包括:
获取单元:获取当前的网络环境信息以及节点分布特点信息;
网络单元:用于获取网络中基站的最大可接入数量、通信带宽以及节点的类型;
策略制定单元:根据基站的最大可接入数量、通信带宽以及节点的类型制定组网策略;
下发单元:将所述组网策略下发至基站和特定节点。
进一步,所述组网策略包括:根据基站的最大可接入数量以及通信带宽,确定基站允许接入的节点个数N;
基站通过广播获取节点的响应信息,然后根据响应信息确定节点的位置,然后根据节点与基站的距离以及信号强度选择N个节点作为第一层网络节点。
进一步,所述第一层网络节点广播其当前状态信息,并根据信号强度以及该节点允许接入的子节点个数,确定具有子节点的节点信息,然后基站将组网策略下发至具有子节点的节点上,供其选择子节点;依次类推,直至所有节点均完成入网。
进一步,所述组网策略均是从节点的父节点处获取。
进一步,节点入网后,通过其父节点向基站上报其状态信息。
进一步,所述网络环境信息至少包括:网络类型,数据传输的稳定性要求信息。
进一步,所述风光互补发电远程智能监控系统还包括:备份单元,用于对基站中的信息进行备份。所述备份单元还用于构建组网策略与网络环境信息和节点分布特点信息的关联关系,并将其保存至备份单元;对于上述关联关系的备份,能够有效的实现信息的共享。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风光互补发电远程智能监控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
分布于各风光互补系统控制器端的测控器,且各测控器均与一物联网节点相连,且由各物联网节点组网后,以将采集数据上传至基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风光互补发电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用于辅助网络的组建,并根据网络的环境信息以及节点的分布特点,构建组网策略,而且,在组网过程中,基站主要与第一层次的节点通信,降低了基站的压力;而且,组网策略主要下发给特定节点,而不是每个节点,减少了网络中的数据传输量,提高了组网效率;而且,该组网设备还设置有备份单元,不仅实现了组网策略与网络环境信息和节点分布特点信息的关联关系的上传共享,还实现对基站信息的备份,以有效的避免了基站异常导致的网络问题,进而满足多风光互补系统的运行维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风光互补发电远程智能监控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组网设备的优选实施例的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光互补发电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包括:
分布于各风光互补系统控制器端的测控器,且各测控器均与一物联网节点相连,以将采集数据上传至基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测控器包括:处理器模块,用于采集风光互补系统输出电流的电流传感器,用于采集风光互补系统输出电压的电压传感器,以及适于对风电机组传动链上旋转部件进行监测的加速度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所述处理器模块与上述传感器相连且适于将监测数据通过物联网节点发送至基站。
现有的组网方案中,都是针对某一特定类型的网络构建组网策略,形式单一,而且上述过程由基站完成,增加了基站的负担。因此,作为本实施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的风光互补发电远程智能监控系统适于实现辅助组网,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组网策略单一,基站负载较大的问题;本风光互补发电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包括组网设备,且与基站同处于网络侧,具体的所述组网设备包括:
获取单元:获取当前的网络环境信息以及节点分布特点信息;不同的网络环境对于数据的传输具有不同的要求,而首先针对网络环境进行获取,能够使得制定的组网策略更容易适用于当前环境,而由于不同的环境,网络节点的分布具有不同的特征:如随机分布、均匀分布、集中分布等,不同的分布对于组网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通过上述两个参数的获取,能够保证制定出最佳组网策略;而且当备份单元中已存在与上述参数相似的特征的时,可以直接从备份单元中获取,由此降低了设备的工作压力。
网络单元:用于获取网络中基站的最大可接入数量、通信带宽以及节点的类型;由于基站、节点所处的网络环境不同,基站允许的接入数量也不同,因此需要获取基站的上述信息,以保证基站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下;而节点类型则是反应节点的工作能力,因此,通过该参数的考虑使得组网策略能够更好的适用于当前的网络。
策略制定单元:根据基站的最大可接入数量、通信带宽以及节点的类型制定组网策略;
所述组网策略包括:根据基站的最大可接入数量以及通信带宽,确定基站允许接入的节点个数N;
基站通过广播获取节点的响应信息,然后根据响应信息确定节点的位置,然后根据节点与基站的距离以及信号强度选择N个节点作为第一层网络节点,即特定节点(物联网节点);
所述第一层网络节点广播其当前状态信息,并根据信号强度以及该节点允许接入的子节点个数,确定具有子节点的节点信息,然后基站将组网策略下发至具有子节点的节点上,供其选择子节点,即特定节点(物联网节点);依次类推,直至所有节点均完成入网。其中,组网策略,均是从节点的父节点处获取;节点入网后,通过其父节点向基站上报其状态信息。
由此可见,利用上述组网策略构建的多层次的网络,仅涉及不同节点与基站进行通信,由此降低了网络中的数据传输量,减少了网络组建过程中的资源消耗。
下发单元:将所述组网策略下发至基站和特定节点。
优选的,所述组网设备还包括备份单元,其用于构建组网策略与网络环境信息和节点分布特点信息的关联关系,并将其保存至备份单元;对于上述关联关系的备份,能够有效的实现信息的共享;当有相似的网络环境需要组网时,则可以直接获取对应的组网策略,只需进行简单的调整就可以直接应用。
所述备份单元可以采用备份服务器来实现。
优选的,所述组网设备还包括策略调整单元,用于当组网策略从备份单元获取时,根据当期的网络参数以及基站网络单元获取的信息,对组网策略进行调整,由此提高了组网策略的制定过程中,提高了工作效率。
优选的,备份单元还用于对基站中的信息进行备份,以便在基站异常时,该组网设备能够代替基站进行工作,降低了网络异常的可能性;由此可见,组网设备在网络中还作为备用基站使用,由此也提高了组网设备的利用率。
其中,所述网络环境信息至少包括:网络类型,数据传输的稳定性要求信息。其中,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安全信息与信号强度、噪声以及数据的安全性要求有关。由此制定的组网策略能够不仅能够适应于网络环境的需要,也能适应网络中数据传输的需要。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风光互补发电远程智能监控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
分布于各风光互补系统控制器端的测控器,且各测控器均与一物联网节点相连,且由各物联网节点组网后,以将采集数据上传至基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风光互补发电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用于辅助网络的组建,并根据网络的环境信息以及节点的分布特点,构建组网策略,而且,在组网过程中,基站主要与第一层次的节点通信,降低了基站的压力;而且,组网策略主要下发给特定节点,而不是每个节点,减少了网络中的数据传输量,提高了组网效率。而且,同时还设置有备份单元,不仅能够有效的防止基站异常带来的问题;而且通过对组网策略与网络环境信息和节点分布特点信息的关联关系的建立上传,能够有效的实现组网策略的资源共享,进而满足多风光互补系统的运行维护。
本风光互补发电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广泛用于路灯照明、别墅区等风光发电系统分布范围广且数量多的区域。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7)

1.一种风光互补发电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布于各风光互补系统控制器端的测控器,且各测控器均与一物联网节点相连,以将采集数据上传至基站;
所述风光互补发电远程智能监控系统还包括:位于基站侧的组网设备;
所述组网设备包括:
获取单元:获取当前的网络环境信息以及节点分布特点信息;
网络单元:用于获取网络中基站的最大可接入数量、通信带宽以及节点的类型;
策略制定单元:根据基站的最大可接入数量、通信带宽以及节点的类型制定组网策略;
下发单元:将所述组网策略下发至基站和特定节点;其中特定节点为基站通过广播获取节点的响应信息,然后根据响应信息确定节点的位置,然后根据节点与基站的距离以及信号强度选择N个节点作为第一层网络节点;
所述组网策略包括:根据基站的最大可接入数量以及通信带宽,确定基站允许接入的节点个数N;
基站通过广播获取节点的响应信息,然后根据响应信息确定节点的位置,然后根据节点与基站的距离以及信号强度选择N个节点作为第一层网络节点;
所述风光互补发电远程智能监控系统还包括:备份单元,用于对基站中的信息进行备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光互补发电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控器包括:处理器模块,用于采集风光互补系统输出电流的电流传感器,用于采集风光互补系统输出电压的电压传感器,以及适于对风电机组传动链上旋转部件进行监测的加速度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
所述处理器模块与上述传感器相连且适于将监测数据通过物联网节点发送至基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光互补发电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层网络节点广播其当前状态信息,并根据信号强度以及该节点允许接入的子节点个数,确定具有子节点的节点信息,然后基站将组网策略下发至具有子节点的节点上,供其选择子节点;依次类推,直至所有节点均完成入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光互补发电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网策略均是从节点的父节点处获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光互补发电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节点入网后,通过其父节点向基站上报其状态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光互补发电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络环境信息至少包括:网络类型,数据传输的稳定性要求信息。
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光互补发电远程智能监控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布于各风光互补系统控制器端的测控器,且各测控器均与一物联网节点相连,且由各物联网节点组网后,以将采集数据上传至基站。
CN201810339118.5A 2018-04-16 2018-04-16 风光互补发电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Active CN1085123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39118.5A CN108512306B (zh) 2018-04-16 2018-04-16 风光互补发电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39118.5A CN108512306B (zh) 2018-04-16 2018-04-16 风光互补发电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12306A CN108512306A (zh) 2018-09-07
CN108512306B true CN108512306B (zh) 2019-06-07

Family

ID=63381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39118.5A Active CN108512306B (zh) 2018-04-16 2018-04-16 风光互补发电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1230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6267A (zh) * 2010-05-19 2011-11-23 北京兴科迪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传感网络中能量优先的节点分簇方法
CN202206492U (zh) * 2011-07-22 2012-04-25 徐剑雄 一种风光互补供电物联网远程遥控监视系统
CN205725148U (zh) * 2016-02-22 2016-11-23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风光互补电站监控系统
CN106534264A (zh) * 2016-10-14 2017-03-22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基于资源及负荷匹配的能源互联网组网方法
CN107889119A (zh) * 2017-11-16 2018-04-06 乐鑫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Mesh网络的辅助工具、Mesh网络及配网、组网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48849B2 (en) * 2013-06-03 2015-09-29 King Fahd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s Coverage, connectivity and communication (C3) protocol method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CN104378766A (zh) * 2014-10-27 2015-02-25 北京有恒斯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自组网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6267A (zh) * 2010-05-19 2011-11-23 北京兴科迪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传感网络中能量优先的节点分簇方法
CN202206492U (zh) * 2011-07-22 2012-04-25 徐剑雄 一种风光互补供电物联网远程遥控监视系统
CN205725148U (zh) * 2016-02-22 2016-11-23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风光互补电站监控系统
CN106534264A (zh) * 2016-10-14 2017-03-22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基于资源及负荷匹配的能源互联网组网方法
CN107889119A (zh) * 2017-11-16 2018-04-06 乐鑫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Mesh网络的辅助工具、Mesh网络及配网、组网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12306A (zh) 2018-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50376A (zh) 光伏发电系统状态在线监测及故障定位系统和方法
CN106899665A (zh)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远距离古建筑火灾监控预警系统
CN103987161A (zh) 一种风光互补智能型太阳能led路灯控制系统
CN110910183A (zh) 基于边缘计算的智慧社区仪表数据快速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6971526A (zh) 光伏应用系统远程监测系统
CN103439927A (zh) 一种电线杆远程监控方法
CN108512306B (zh) 风光互补发电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9301932A (zh) 一种电力能效监测终端及分布式管理方法
CN106878036A (zh) 用于提高网络资源效率的方法、管理服务器和系统
CN202696907U (zh) 一种基于ZigBee的低功耗绿地墒情监测网络网关
CN103546948A (zh) 基于图论的能量获取传感器网络节点休眠调度方法和系统
CN205070602U (zh) 一种基于Super-ZigBee物联网的电网智能监控系统
CN110162824A (zh) 一种智能家庭能源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与通信选择方法
Tabatabaeifar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web-based greenhouse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with zigbee protocol and GSM network
CN108443087B (zh) 基于物联网的风电机组监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8566427B (zh) 基于物联网的光伏阵列监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3793044B (zh) 一种智慧园区的能耗管理系统
Chenyan et al. Research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on the Green Building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CN108521655B (zh) 一种用于辅助组网的智能设备
Zhang et al. Water pollution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Zigbe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CN104183103B (zh) 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设备现场调试系统及调试方法
CN208046983U (zh) 一种智能路灯集中器
CN105914888A (zh) 一种电力电网运行状态监控与通信系统及方法
CN208079125U (zh) 一种温室大棚智能采集系统
CN202420558U (zh) 基于公网的全国土壤墒情监测评估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07

Address after: 225300 Jinhong Garden, Jiangyan Town, Jiangyan District,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Qian Yang

Address before: 225500 Jiangsu Hongma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No. 999 Nanhuan West Road, Jiangyan Town, Jiangyan District,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Jiangsu Hongmao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