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09779A -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09779A
CN108509779A CN201810130985.8A CN201810130985A CN108509779A CN 108509779 A CN108509779 A CN 108509779A CN 201810130985 A CN201810130985 A CN 201810130985A CN 108509779 A CN108509779 A CN 1085097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ger print
current finger
intelligent terminal
print information
control i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3098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海涛
宋刚
刘学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Black Sha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Black Sha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Black Sha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Black Sha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3098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09779A/zh
Publication of CN108509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097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1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using ic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06Sensors therefor non-optical, e.g. ultrasonic or capacitive sen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24Sensors therefor by using geometrical optics, e.g. using pr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0:在所述智能终端的显示界面的一预设位置上关联设置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图标;S200:接受一实施于所述应用程序图标上,且包含一当前指纹信息的控制指令;S300:验证所述当前指纹信息是否与一预设指纹信息匹配;S400:当所述当前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匹配时,响应所述控制指令;S400’:当所述当前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时,拒绝执行所述控制指令。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设置模块、接受模块、验证模块和控制模块。采用上述配置的智能终端可对设置于预设位置的应用程序提供进一步的保护,从而提高智能终端使用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及功能的多元化,基于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人们可以轻松通过智能终端实现购物、打车、住宿、支付等功能。随着智能终端支付时代的到来,为追求支付的便捷和快速,智能终端中往往关联设置了用户的储存卡、信用卡、身份证等重要信息。因此,智能终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目前,为确保智能终端操作环境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也为避免智能终端被盗取后造成经济损失,技术人员通过在智能终端系统中内置密码锁和指纹锁以防止智能终端用户以外的人对其进行解锁。然而,目前的锁定程序在解锁到自动锁定之间,往往存有一等待时间,例如1分钟、5分钟、10分钟等。而若在该等待时间中,智能终端被用户以外的人使用时,智能终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问题则无从保障。例如,用户智能终端相册中的照片、聊天记录等可以被随意翻阅,支付或购物城西可以被随意使用等等。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通过将应用程序图标关联设置在预设位置以实现对该应用程序图标对应的应用程序进行二次保护,从而避免在智能终端自动锁定前应用程序被他人盗用以及重要信息被他人翻阅,进而增加智能终端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为用户带来更为优化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通过将应用程序图标设置在预设位置,以实现对该应用程序图标对应的应用程序提供二次保护。当处于预设位置的应用程序图标接受到外部操作形成的控制指令后,即可启动对该应用程序的指纹验证,从而避免在智能终端自动锁定前应用程序被他人盗用以及重要信息被他人翻阅,进而增加智能终端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为用户带来更为优化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在所述智能终端的显示界面的一预设位置上关联设置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图标;
S200:接受一实施于所述应用程序图标上,且包含一当前指纹信息的控制指令;
S300:验证所述当前指纹信息是否与一预设指纹信息匹配;
S400:当所述当前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匹配时,响应所述控制指令;
S400’:当所述当前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时,拒绝执行所述控制指令。
优选地,接受一实施于所述应用程序图标上,且包含一当前指纹信息的控制指令的步骤S200中,进一步包括:
S210:获取包括一触碰操作的控制指令;
S220:根据所述触碰操作,启动与所述预设位置电连接的指纹传感器;
S230:采集所述控制指令中包含的当前指纹信息。
优选地,采集所述控制指令中包含的当前指纹信息的步骤S230中,进一步包括:
S231:所述指纹传感器投射一穿透所述智能终端显示界面并到达所述显示界面所在的智能终端外表面的透射光或超声波;
S232:接收所述透射光或超声波经所述触碰操作反射形成的反射光或反射波;
S233:根据所述反射光或反射波,解析所述当前指纹信息。
优选地,验证所述当前指纹信息是否与一预设指纹信息匹配的步骤S300中,进一步包括:
S310:提取所述当前指纹信息中的当前指纹特征;
S320:将所述当前指纹特征,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的预设指纹特征进行比较;
S330:当所述当前指纹特征与所述预设指纹特征的重合率大于或等于90%时,则判定所述当前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匹配。
优选地,所述控制指令包括:将所述应用程序图标对应的应用程序自后台运行切换至前台运行、移动所述应用程序图标的显示位置、开启所述应用程序、关闭所述应用程序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设置模块、接受模块、验证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设置模块,与所述接受模块通讯连接,在所述智能终端的显示界面的一预设位置上关联设置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图标;
所述接受模块,与所述设置模块、验证模块通讯连接,接受一实施于所述应用程序图标上,且包含一当前指纹信息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验证模块;
所述验证模块,与所述接受模块、控制模块通讯连接,验证所述当前指纹信息是否与一预设指纹信息匹配,并将匹配结果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
当所述当前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匹配时,所述控制模块响应所述控制指令;
当所述当前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时,所述控制模块拒绝执行所述控制指令。
优选地,所述接受模块进一步包括:获取单元,启动单元和采集单元;
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包括一触碰操作的控制指令;
所述启动单元,根据所述触碰操作,启动与所述预设位置电连接的指纹传感器;
所述采集单元,采集所述控制指令中包含的当前指纹信息。
优选地,所述采集单元进一步包括:投射元件,接收元件和解析元件;
所述投射元件,通过所述指纹传感器投射一穿透所述智能终端显示界面并到达所述显示界面所在的智能终端外表面的透射光或超声波;
所述接收元件,接收所述透射光或超声波经所述触碰操作反射形成的反射光或反射波;
所述解析元件,根据所述反射光或反射波,解析所述当前指纹信息。
优选地,所述验证模块进一步包括:提取单元,比较单元和判定单元;
所述提取单元,提取所述当前指纹信息中的当前指纹特征;
所述比较单元,将所述当前指纹特征,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的预设指纹特征进行比较;
当所述当前指纹特征与所述预设指纹特征的重合率大于或等于90%时,则所述判定单元判定所述当前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匹配。
优选地,所述控制指令包括:将所述应用程序图标对应的应用程序自后台运行切换至前台运行、移动所述应用程序图标的显示位置、开启所述应用程序、关闭所述应用程序中的一种或多种。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智能终端自动锁定前,对智能终端中设置于预设位置的应用程序提供进一步的保护;
2.提高智能终端使用的隐私性和安全性;
3.优化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符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界面的示意图;
图2为符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界面的示意图;
图3为符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符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符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符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符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符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符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符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预设位置;
2-应用程序图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优点。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智能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发明中描述的终端可以包括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导航装置等等的智能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下面,假设终端是智能终端。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
参阅图1-3,为符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界面示意图及符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控制方法,具体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在所述智能终端的显示界面的一预设位置1上关联设置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图标2;
本实施例中的智能终端的显示界面(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上设有一预设位置1,该预设位置1实际为保护区域,用于关联设置需要二次指纹验证的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程序图标2。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预设位置1可以为仅能容纳一个应用程序图标2的大小,也可以为能够同时容纳多个应用程序图标2的大小,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要保护多个应用程序的需求。若用户需要对智能终端中的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进行安全保护时,可将需要保护的应用程序图标2均关联设置到该预设位置1上。具体地,关联设置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操作,例如可以通过将应用程序图标2拖动至显示界面上的预设位置1中实现。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应用程序图标2,可以是智能终端系统中自带的应用程序图标2(如:相册程序、短信程序、备忘录程序等),也可以是通过网络平台下载安装的应用程序所对应的应用程序图标2(如:微信、支付宝、QQ等)。
S200:接受一实施于所述应用程序图标2上,且包含一当前指纹信息的控制指令;
在预设位置1关联设置一个应用程序图标2后,若用户欲通过如点击、拖动、长按等操作对该应用程序图标2对应的应用程序发出控制指令时,智能终端通过该应用程序图标2会接受到一个包含用户当前指纹信息的控制指令。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控制指令包括用户欲对该应用程序图标2所对应的应用程序执行的任何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将对应的应用程序自后台运行切换至前台运行、移动该应用程序图标2的显示位置、开启应用程序、关闭所述应用程序等。
S300:验证所述当前指纹信息是否与一预设指纹信息匹配;
当智能终端接收到上述包含当前指纹信息的控制指令时,进一步对该当前指纹信息进行验证,判断其是否与预设指纹信息匹配,以识别当前对智能终端操作的当前用户是否为智能终端默认用户。即,智能终端根据控制指令中包含的当前指纹信息判断接受到该控制指令的应用程序图标2对应的应用程序是否可对当前用户公开。
S400:当所述当前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匹配时,响应所述控制指令;
当智能终端验证当前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匹配时,即智能终端判断当前操作的用户为其默认用户时,该应用程序图标2对应的应用程序可对当前用户公开,则智能终端会根据接受所得的控制指令作出相应的响应。具体地,例如:控制指令为将对应的应用程序自后台运行切换至前台运行时,智能终端会自动根据控制指令将原本在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切换至前台运行。
S400’:当所述当前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时,拒绝执行所述控制指令。
当智能终端验证当前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时,即智能终端判断当前操作的用户为其默认用户以外的用户时,为保护默认用户的隐私和信息安全,该应用程序图标2对应的应用程序不可对当前用户公开,则智能终端拒绝执行相应的控制指令。尤其地,当控制指令为移动该应用程序图标2时,智能终端不会对其作出响应,以免应用程序图标2离开预设位置1后,其所对应的应用程序得不到保护。
参阅图4,为符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接受一实施于所述应用程序图标2上,且包含一当前指纹信息的控制指令的步骤S200中,进一步包括:
S210:获取包括一触碰操作的控制指令;
可以理解的是,该控制指令可以是任何与该应用程序图标2所在预设位置1有触碰的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单机、双击、长按、拖动、滑动关联设置于预设位置1的应用程序图标2。预设位置1基于该触碰操作,即可实现对用户发出的控制指令的获取。
S220:根据所述触碰操作,启动与所述预设位置电连接的指纹传感器;
本实施例中,预设位置1所在屏幕层的下方进一步与一内置指纹传感器电连接。以此,当用户的手指与应用程序图标2所在的预设位置发生触碰时,该预设位置1可通过电连接向指纹传感器发出一启动信号,立即触发指纹传感器的启动。
S230:采集所述控制指令中包含的当前指纹信息。
当用户的手指与应用程序图标2所在的预设位置1发生触碰触发与预设位置1电连接的指纹传感器启动后,指纹传感器即可获取到当前用户的当前指纹信息,从而通过验证当前指纹信息是否与预设指纹信息匹配实现对当前用户身份的识别。
参阅图5,为符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在一优选实施例中,采集所述控制指令中包含的当前指纹信息的步骤S230中,进一步包括:
S231:所述指纹传感器投射一穿透所述智能终端显示界面并到达所述显示界面所在的智能终端外表面的透射光或超声波;
本实施例中的指纹传感器并不是外设与智能终端的外表面,而是设置于智能终端的内部,具体位于显示屏的下层,通过与显示界面中的预设位置1电连接实现对指纹的采集。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指纹传感器为非接触式指纹采集,具体可基于透射光识别或超声波识别技术通过投射透射光或超声波以获取当前指纹信息。其中,透射光识别或超声波识别与传统的电容式识别方法不同,由于透射光和超声波都具有穿透性,因此,二者均可以透过智能终端的显示界面所在的屏幕层到达智能终端的外表面,从而完成与手指指纹的接触。由于透射光和超声波指纹识别方式为非接触方式,本实施例中的指纹识别技术对用户手指表面的清洁程度、湿度并不用太过考虑,从而能够实现更为精确和快速的指纹采集和指纹识别。
S232:接收所述透射光或超声波经所述触碰操作反射形成的反射光或反射波;
当透射光和超声波接穿过智能终端的外表面与手指指纹接触后,智能终端会接收到基于用户的指纹纹路反射一相应的反射光或反射波。可以理解的是,基于不同的指纹特征,例如:纹形、模式区、核心点、三角点、纹数、节点等,反射的反射光和反射波所包含的指纹信息也是不同的。由此,设置于智能终端屏幕层下方的指纹传感器即使在不与手指指纹直接接触的情况下,也可对当前用户指纹信息进行采集解析,以帮助智能终端实现对用户的当前指纹信息的验证。
S233:根据所述反射光或反射波,解析所述当前指纹信息。
智能终端利用手指指纹纹路对透射光或超声波的反射不同,即可通过接收所得的反射光或反射波建立3D指纹图形,从而可解析获得当前用户的包含指纹图形的当前指纹信息。可以理解的是,所得指纹图形包括指纹的全局特征及局部特征,以便其后智能终端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当前用户是否为智能终端的默认用户。
参阅图6,为符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在一优选实施例中,验证所述当前指纹信息是否与一预设指纹信息匹配的步骤S300中,进一步包括:
S310:提取所述当前指纹信息中的当前指纹特征;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终端可提取当前指纹信息中指纹特征,并基于提取所得的指纹特征实现对当前指纹信息的验证。通常提取的指纹特征包括全局和局部两种层次的结构特征。全局特征是指那些用肉眼直接就可以观察到的特征,局部特征是指指纹纹路上的节点的特征,因为指纹纹路经常出现中断、分叉或打折,所以形成了许多节点。两枚指纹可能具有相同的全局特征,但它们的局部特征却不可能完全相同。本实施例中,同时提取当前指纹信息中的全局指纹特征和局部指纹特征,从而能够确保指纹验证的准确性,以免造成智能终端的误判。
S320:将所述当前指纹特征,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的预设指纹特征进行比较;
提取到当前指纹信息中的全局指纹特征和局部指纹特征后,智能终端进一步调取预存于智能终端中的预设指纹信息中的预设全局指纹特征和预设局部指纹特征。调取后,分别先后将当前指纹信息中的全局指纹特征和局部指纹特征与预设全局指纹特征和预设局部指纹特征匹配,并计算二者的重合度,以完成对当前指纹信息的验证。
S330:当所述当前指纹特征与所述预设指纹特征的重合率大于或等于90%时,则判定所述当前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匹配。
当智能终端计算采集所得的当前指纹信息包含的全局指纹特征和局部指纹特征与预设指纹信息中的预设全局指纹特征和预设局部指纹特征的重合率大于等于90%时,即可判断二者为同一用户的指纹,则智能终端判断当前用户实际为智能终端的默认用户。反之,若重合率小于90%时,则,智能终端判断当前用户不是智能终端的默认用户。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的重合率的最低值设定为90%,该最低值可根据智能终端的默认设置或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参阅图7,为符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控制系统,具体地,控制系统包括:设置模块、接受模块、验证模块和控制模块;
-设置模块
所述设置模块,与所述接受模块通讯连接,在所述智能终端的显示界面的一预设位置1上关联设置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图标2;
本实施例中的智能终端的显示界面(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上设有一预设位置1,该预设位置1实际为保护区域,用于关联设置需要二次指纹验证的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程序图标2。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预设位置1可以为仅能容纳一个应用程序图标2的大小,也可以为能够同时容纳多个应用程序图标2的大小,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要保护多个应用程序的需求。若需要对智能终端中的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进行安全保护时,可通过控制系统中的设置模块将需要保护的应用程序图标2均关联设置到该预设位置1上。具体地,通过设置模块可采用多种操作进行关联设置,例如可以通过将应用程序图标2拖动至显示界面上的预设位置1中实现。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应用程序图标2,可以是智能终端系统中自带的应用程序图标2(如:相册程序、短信程序、备忘录程序等),也可以是通过网络平台下载安装的应用程序所对应的应用程序图标2(如:微信、支付宝、QQ等)。
-接受模块
所述接受模块,与所述设置模块、验证模块通讯连接,接受一实施于所述应用程序图标2上,且包含一当前指纹信息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验证模块;
设置模块在预设位置1关联设置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图标2后,若用户欲通过如点击、拖动、长按等操作对该应用程序图标2对应的应用程序发出控制指令时,控制系统的接受模块通过该应用程序图标2会接受到一个包含用户当前指纹信息的控制指令。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控制指令包括用户欲对该应用程序图标2所对应的应用程序执行的任何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将对应的应用程序自后台运行切换至前台运行、移动该应用程序图标2的显示位置、开启应用程序、关闭所述应用程序等。
-验证模块
所述验证模块,与所述接受模块、控制模块通讯连接,验证所述当前指纹信息是否与一预设指纹信息匹配,并将匹配结果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
当控制系统的接受模块接受到上述包含当前指纹信息的控制指令时,进一步通过通讯连接将接受所得的控制指令发送至验证模块,验证模块对该当前指纹信息进行验证,判断其是否与预设指纹信息匹配,并将匹配结果发送至控制模块,以识别当前对智能终端操作的当前用户是否为智能终端默认用户。即,控制模块根据验证模块对控制指令中包含的当前指纹信息的验证结果判断接受到该控制指令的应用程序图标2对应的应用程序是否可对当前用户公开。
-控制模块;
当所述当前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匹配时,所述控制模块响应所述控制指令;
当验证模块验证当前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匹配时,即判断当前操作的用户为其默认用户时,验证模块通过通讯连接将匹配的结果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该匹配结果判断该应用程序图标2对应的应用程序可对当前用户公开,则控制模块根据接受模块接受所得的控制指令作出相应的响应。具体地,例如:控制指令为将对应的应用程序自后台运行切换至前台运行时,智能终端会自动根据控制指令将原本在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切换至前台运行。
当所述当前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时,所述控制模块拒绝执行所述控制指令。
当验证模块验证当前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时,即判断当前操作的用户为其默认用户以外的用户时,验证模块通过通讯连接将不匹配的结果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为保护默认用户的隐私和信息安全,控制该应用程序图标2对应的应用程序不可对当前用户公开,则控制模块拒绝执行相应的控制指令。尤其地,当控制指令为移动该应用程序图标2时,控制模块不会对其作出响应,以免应用程序图标2离开预设位置1后,该图标所对应的应用程序得不到保护。
参阅图8,为符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接受模块进一步包括:获取单元,启动单元和采集单元;
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包括一触碰操作的控制指令;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接受模块设置于预设位置1所在屏幕层的下方,预设位置1所在显示屏区域电连接。接受模块中进一步设有一获取单元,其所获取的控制指令为任何与该应用程序图标2所在预设位置1有触碰的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单机、双击、长按、拖动、滑动关联设置于预设位置1的应用程序图标2。获取单元基于该触碰操作,即可实现对用户发出的控制指令的获取。
所述启动单元,根据所述触碰操作,启动与所述预设位置1电连接的指纹传感器;
本实施例中,位于预设位置1所在屏幕层的下方的接受模块中的启动单元进一步与其内置的指纹传感器电连接。当用户的手指与应用程序图标2所在的预设位置1发生触碰时,获取单元获得该控制指令后,启动单元通过电连接向指纹传感器发出一启动信号,立即触发指纹传感器的启动。
所述采集单元,采集所述控制指令中包含的当前指纹信息。
本实施例中的接受模块进一步设有采集单元。当用户的手指与应用程序图标2所在的预设位置1发生触碰,启动单元触发与预设位置1电连接的指纹传感器启动后,指纹传感器即可通过接受模块的采集单元获取到当前用户的当前指纹信息,从而通过验证当前指纹信息是否与预设指纹信息匹配实现对当前用户身份的识别。
参阅图9,为符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采集单元进一步包括:投射元件,接收元件和解析元件;
所述投射元件,通过所述指纹传感器投射一穿透所述智能终端显示界面并到达所述显示界面所在的智能终端外表面的透射光或超声波;
本实施例中的指纹传感器并不是外设与智能终端的外表面,而是设置于智能终端的内部,具体位于显示屏的下层,通过与显示界面中的预设位置1电连接实现对指纹的采集。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指纹传感器为非接触式指纹采集,具体地,可基于透射光识别或超声波识别技术,通过采集单元的投射元件投射透射光或超声波以获取当前指纹信息。其中,所采用的透射光识别或超声波识别与传统的电容式识别方法不同,由于透射光和超声波都具有穿透性,因此,二者均可以透过智能终端的显示界面所在的屏幕层到达智能终端的外表面,从而完成与手指指纹的接触。由于透射光和超声波指纹识别方式为非接触方式,本实施例中的指纹识别技术对用户手指表面的清洁程度、湿度并不用太过考虑,从而能够实现更为精确和快速的指纹采集和指纹识别。
所述接收元件,接收所述透射光或超声波经所述触碰操作反射形成的反射光或反射波;
当透射光和超声波接穿过智能终端的外表面与手指指纹接触后,采集单元中的接收元件会接收到基于用户的指纹纹路反射一相应的反射光或反射波。可以理解的是,基于不同的指纹特征,例如:纹形、模式区、核心点、三角点、纹数、节点等,反射的反射光和反射波所包含的指纹信息也是不同的。由此,设置于智能终端屏幕层下方接受模块内的指纹传感器即使在不与手指指纹直接接触的情况下,也可对当前用户指纹信息进行采集解析,以帮助控制系统中的验证模块实现对用户的当前指纹信息的验证。
所述解析元件,根据所述反射光或反射波,解析所述当前指纹信息。
接受模块中的解析元件利用手指指纹纹路对透射光和超声波的反射不同,即可基于接收元件接收所得的反射光或反射波建立3D指纹图形,从而解析元件可解析获得当前用户的包含指纹图形的当前指纹信息。可以理解的是,所得指纹图形包括指纹的全局特征及局部特征,以便其后验证模块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当前用户是否为智能终端的默认用户。
参阅图10,为符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验证模块进一步包括:提取单元,比较单元和判定单元;
所述提取单元,提取所述当前指纹信息中的当前指纹特征;
在本实施例中,验证模块可其内的提取单元提取当前指纹信息中指纹特征,并基于提取所得的指纹特征实现对当前指纹信息的验证。通常提取的指纹特征包括全局和局部两种层次的结构特征。全局特征是指那些用肉眼直接就可以观察到的特征,局部特征是指指纹纹路上的节点的特征,因为指纹纹路经常出现中断、分叉或打折,所以形成了许多节点。两枚指纹可能具有相同的全局特征,但它们的局部特征却不可能完全相同。本实施例中,提取单元同时提取当前指纹信息中的全局指纹特征和局部指纹特征,从而能够确保指纹验证的准确性,以免造成验证模块的误判。
所述比较单元,将所述当前指纹特征,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的预设指纹特征进行比较;
提取单元提取到当前指纹信息中的全局指纹特征和局部指纹特征后,验证模块的比较单元进一步调取预存于智能终端中的预设指纹信息中的预设全局指纹特征和预设局部指纹特征。调取后,分别先后将当前指纹信息中的全局指纹特征和局部指纹特征与预设全局指纹特征和预设局部指纹特征匹配,并计算二者的重合度,以完成对当前指纹信息的验证。
当所述当前指纹特征与所述预设指纹特征的重合率大于或等于90%时,则所述判定单元判定所述当前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匹配。
当比较单元计算采集所得的当前指纹信息包含的全局指纹特征和局部指纹特征与预设指纹信息中的预设全局指纹特征和预设局部指纹特征的重合率大于等于90%时,验证模块的判定单元即可判断二者为同一用户的指纹,则判定单元判断当前用户实际为智能终端的默认用户。反之,若重合率小于90%时,则,判定单元判断当前用户不是智能终端的默认用户。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的重合率的最低值设定为90%,该最低值可根据智能终端的默认设置或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采用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后,用户可通过将应用程序图标2设置在显示界面的预设位置1,以实现对该应用程序图标2对应的应用程序提供二次保护。当处于预设位置1的应用程序图标2接受到外部操作形成的控制指令后,即可启动对该应用程序的指纹验证,从而避免在智能终端自动锁定前应用程序被他人盗用以及重要信息被他人翻阅,进而增加智能终端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为用户带来更为优化的使用体验。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在所述智能终端的显示界面的一预设位置上关联设置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图标;
S200:接受一实施于所述应用程序图标上,且包含一当前指纹信息的控制指令;
S300:验证所述当前指纹信息是否与一预设指纹信息匹配;
S400:当所述当前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匹配时,响应所述控制指令;
S400’:当所述当前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时,拒绝执行所述控制指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接受一实施于所述应用程序图标上,且包含一当前指纹信息的控制指令的步骤S200中,进一步包括:
S210:获取包括一触碰操作的控制指令;
S220:根据所述触碰操作,启动与所述预设位置电连接的指纹传感器;
S230:采集所述控制指令中包含的当前指纹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采集所述控制指令中包含的当前指纹信息的步骤S230中,进一步包括:
S231:所述指纹传感器投射一穿透所述智能终端显示界面并到达所述显示界面所在的智能终端外表面的透射光或超声波;
S232:接收所述透射光或超声波经所述触碰操作反射形成的反射光或反射波;
S233:根据所述反射光或反射波,解析所述当前指纹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验证所述当前指纹信息是否与一预设指纹信息匹配的步骤S300中,进一步包括:
S310:提取所述当前指纹信息中的当前指纹特征;
S320:将所述当前指纹特征,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的预设指纹特征进行比较;
S330:当所述当前指纹特征与所述预设指纹特征的重合率大于或等于90%时,则判定所述当前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匹配。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指令包括:将所述应用程序图标对应的应用程序自后台运行切换至前台运行、移动所述应用程序图标的显示位置、开启所述应用程序、关闭所述应用程序中的一种或多种。
6.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设置模块、接受模块、验证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设置模块,与所述接受模块通讯连接,在所述智能终端的显示界面的一预设位置上关联设置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图标;
所述接受模块,与所述设置模块、验证模块通讯连接,接受一实施于所述应用程序图标上,且包含一当前指纹信息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验证模块;
所述验证模块,与所述接受模块、控制模块通讯连接,验证所述当前指纹信息是否与一预设指纹信息匹配,并将匹配结果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
当所述当前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匹配时,所述控制模块响应所述控制指令;
当所述当前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不匹配时,所述控制模块拒绝执行所述控制指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受模块进一步包括:获取单元,启动单元和采集单元;
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包括一触碰操作的控制指令;
所述启动单元,根据所述触碰操作,启动与所述预设位置电连接的指纹传感器;
所述采集单元,采集所述控制指令中包含的当前指纹信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集单元进一步包括:投射元件,接收元件和解析元件;
所述投射元件,通过所述指纹传感器投射一穿透所述智能终端显示界面并到达所述显示界面所在的智能终端外表面的透射光或超声波;
所述接收元件,接收所述透射光或超声波经所述触碰操作反射形成的反射光或反射波;
所述解析元件,根据所述反射光或反射波,解析所述当前指纹信息。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验证模块进一步包括:提取单元,比较单元和判定单元;
所述提取单元,提取所述当前指纹信息中的当前指纹特征;
所述比较单元,将所述当前指纹特征,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的预设指纹特征进行比较;
当所述当前指纹特征与所述预设指纹特征的重合率大于或等于90%时,则所述判定单元判定所述当前指纹信息与所述预设指纹信息匹配。
10.如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指令包括:将所述应用程序图标对应的应用程序自后台运行切换至前台运行、移动所述应用程序图标的显示位置、开启所述应用程序、关闭所述应用程序中的一种或多种。
CN201810130985.8A 2018-02-08 2018-02-08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Pending CN1085097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30985.8A CN108509779A (zh) 2018-02-08 2018-02-08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30985.8A CN108509779A (zh) 2018-02-08 2018-02-08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09779A true CN108509779A (zh) 2018-09-07

Family

ID=63375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30985.8A Pending CN108509779A (zh) 2018-02-08 2018-02-08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09779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16371A1 (en) * 2006-07-14 2008-01-17 Arachnoid Biometrics Identification Group Corp.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gistering a Fingerprint, for Setting a Login Method of an Application, and for Logining in the Application
CN103886237A (zh) * 2014-03-26 2014-06-25 深圳市亚略特生物识别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指纹传感器和触摸屏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4657651A (zh) * 2015-01-30 2015-05-27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4732121A (zh) * 2015-03-24 2015-06-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的加密设置方法、解密设置方法及相应装置
CN104932824A (zh) * 2015-06-12 2015-09-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951685A (zh) * 2015-06-18 2015-09-3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运行应用程序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574393A (zh) * 2015-07-31 2016-05-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程序访问方法及终端
CN105653924A (zh) * 2015-12-30 2016-06-08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的操作方法及装置
CN105678184A (zh) * 2015-12-30 2016-06-15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7037885A (zh) * 2017-05-24 2017-08-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指纹解锁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16371A1 (en) * 2006-07-14 2008-01-17 Arachnoid Biometrics Identification Group Corp.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gistering a Fingerprint, for Setting a Login Method of an Application, and for Logining in the Application
CN103886237A (zh) * 2014-03-26 2014-06-25 深圳市亚略特生物识别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指纹传感器和触摸屏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4657651A (zh) * 2015-01-30 2015-05-27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4732121A (zh) * 2015-03-24 2015-06-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的加密设置方法、解密设置方法及相应装置
CN104932824A (zh) * 2015-06-12 2015-09-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951685A (zh) * 2015-06-18 2015-09-3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运行应用程序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574393A (zh) * 2015-07-31 2016-05-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程序访问方法及终端
CN105653924A (zh) * 2015-12-30 2016-06-08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的操作方法及装置
CN105678184A (zh) * 2015-12-30 2016-06-15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7037885A (zh) * 2017-05-24 2017-08-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指纹解锁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贾永红等: "《数字图像处理技巧》", 31 January 20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88049B (zh) 一种虚拟sim卡服务授权方法、终端、服务器以及系统
CN112600977B (zh) 快速打开应用或应用功能的方法及终端
CN104636921B (zh) 基于通信群的在线支付方法,支付系统及服务器系统
CN110826043B (zh) 一种数字身份申请系统及方法、身份认证系统及方法
CN111866270B (zh) 应用程序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5956444A (zh) 隐私应用程序显示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KR102087526B1 (ko) 단말들 간의 데이터 프로세싱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디바이스 및 저장 매체
CN109561085A (zh) 一种基于设备识别码的身份验证方法、服务器及介质
CN106681717B (zh) 一种终端应用程序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4866752B (zh) 一种应用保护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4618315A (zh) 一种验证信息推送和信息验证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TWI745891B (zh) 認證系統、認證終端、使用者終端、認證方法、及程式產品
CN114726947B (zh) 消息展示方法、装置、用户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4156648A (zh) 屏幕解锁方法及装置
CN106488394A (zh) 一种设备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CN112699354A (zh) 一种用户权限管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6506443A (zh) 一种信息查看方法及装置
CN105933890A (zh) 一种嵌入式sim卡实现方法及系统、用户终端及服务器
KR20130082979A (ko) 지문인식 기반 사용자 맞춤형 추천 시스템
CN114268461A (zh) 用户身份认证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6156642A (zh) 数据加密方法及装置
CN105653989B (zh) 一种信息防泄漏方法及装置
CN111913773A (zh) Nfc卡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292614A (zh) 支付类应用程序管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WO2023083090A1 (zh) 信息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07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