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09446A - 基于iOS系统的数据图形化绘制及统计分析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iOS系统的数据图形化绘制及统计分析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09446A
CN108509446A CN201710106047.XA CN201710106047A CN108509446A CN 108509446 A CN108509446 A CN 108509446A CN 201710106047 A CN201710106047 A CN 201710106047A CN 108509446 A CN108509446 A CN 1085094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user
finger
line chart
draw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0604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义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Orange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Orange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Orange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Nanjing Orange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71010604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09446A/zh
Publication of CN1085094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094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5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for image manipulation, e.g. dragging, rotation, expansion or change of colou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8Several contacts: gestures triggering a specific function, e.g. scrolling, zooming, right-click, when the user establishes several contacts with the surface simultaneously; e.g. using several fingers or a combination of fingers and pe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数据图形化绘制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iOS系统的数据图形化绘制及统计分析的系统和方法;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采用折线图形式展示数据,数据格式不受限,数据的实时性对良好的网络环境依赖性较小的基于iOS系统的数据图形化绘制及统计分析的系统和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建立用户操作手势与系统操作命令之间的对应关系;接收云端服务器的数据,对数据类型进行冗余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入本地数据库;读取本地数据库中的数据;使用QuartzCore框架绘制折线图;获取用户手指的触摸数据;根据预先建立的操作手势与操作命令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操作手势所对应的操作命令;本发明适用于数据图形化绘制领域。

Description

基于iOS系统的数据图形化绘制及统计分析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据图形化绘制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iOS系统的数据图形化绘制及统计分析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近年来发展得如火如荼。通过移动终端,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从云端获取到需要的内容,方便学习、工作以及其他活动。现代生活中各方面都会牵涉到大量的数据,而需要高效地查看数据就需要对它们进行汇总、统计,各式各样图表的存在就是为了更加形象地展示数据。其中,折线图对数据细节及趋势的体现,是它独特的优势。
由于信息以及数据类型的多样化,目前的数据展示技术还有以下缺陷和不足:(1)接收的数据格式受限,目前支持数值类型的数据展示;(2)数据的实时性需要依赖良好的网络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采用折线图形式展示数据,数据格式不受限,数据的实时性对良好的网络环境依赖性较小的基于iOS系统的数据图形化绘制及统计分析的系统和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基于iOS系统的数据图形化绘制及统计分析的系统,包括:建立单元:用于建立用户操作手势与系统操作命令之间的对应关系;处理单元:用于接收云端服务器的数据,对数据类型进行冗余处理;存储单元:用于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入本地数据库;读取单元:用于读取本地数据库中的数据;绘制单元:用于使用QuartzCore框架绘制折线图,其中,折线图的x轴为时间刻度,y轴为数据值刻度;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手指在屏幕上操作时产生的触摸数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预先建立的操作手势与操作命令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用户的操作手势所对应的操作命令;输出单元:用于输出操作命令的结果。
优选地,所述绘制单元具体用于:根据待展示数据的时间戳及数据值在图表中绘制相应的点,如某个时间点的数据值为空,则不显示此数据点,接着遍历后面的数据,直到某个时间点所对应的数据值不为空,再继续在图表中对应位置绘制出数据点,遍历完所有数据后,将已显示的、时间刻度两两相邻的数据点用连线连接起来,使同一种类型的所有数据形成折线。
优选地,所述确定单元包括: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当获取到的用户操作手势为单指滑动时,判断用户手指的触摸位置;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当用户手指处于图表中时,获取用户手指在左右方向上滑动的偏移距离,并将该偏移距离作为绘制折线图的偏移量;第一刷新模块:用于根据偏移量改变绘制的起始位置,在手指移动的同时刷新折线图,实现折线图跟随用户手指左右移动;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当用户手指处于基准线的操纵范围内时,获取用户手指在左右方向上的滑动数据,使基准线随用户手指的滑动而移动;第一显示模块:用于当基准线随用户手指的滑动而移动的同时,显示基准线最近的数据点的信息;第三获取模块:用于当用户手指处于积分线的操纵范围内时,获取用户手指在左右方向上的滑动数据,使积分线随用户手指的滑动而移动;第一绘制模块:用于当积分线随用户手指的滑动而移动的同时,将积分线与基准线之间的区域绘制成表示积分区间的阴影部分;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当获取到的用户操作手势为双指滑动时,判断双指间的距离是增大还是减小;第二刷新模块:用于当双指间的距离增大时,判定为放大操作,增大相邻数据点之间的间隔后刷新折线图;第三刷新模块:用于当双指间的距离减小时,判定为缩小操作,减小相邻数据点之间的间隔后刷新折线图;恢复模块:用于当获取到的用户操作手势为双击时,则将相邻数据点之间的间隔恢复到默认值,并刷新折线图,使折线图恢复到初始状态。
优选地,所述第一刷新模块在进行手指移动的同时刷新折线图时,包括以下步骤:当手指移动到某一时间点时,判断该时间点是否处于折线的横向覆盖范围,如是,则将整个折线图以手指滑动的偏移距离为单位进行横向移动,否则,在将整个折线图以手指滑动的偏移距离为单位进行横向移动的同时,从本地数据库中读取该偏移距离内所有时间点的数据,将这些数据形成折线。
优选地,还包括:同步单元:用于系统进行自动式或触发式的数据同步更新,确保数据的传输能够最大效率的进行实时同步。
相应地,基于iOS系统的数据图形化绘制及统计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建立用户操作手势与系统操作命令之间的对应关系;S102、接收云端服务器的数据,对数据类型进行冗余处理;S103、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入本地数据库;S104、读取本地数据库中的数据;S105、使用QuartzCore框架绘制折线图,其中,折线图的x轴为时间刻度,y轴为数据值刻度;S106、获取用户手指在屏幕上操作时产生的触摸数据;S107、根据预先建立的操作手势与操作命令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用户的操作手势所对应的操作命令;S108、输出操作命令的结果。
优选地,所述使用QuartzCore框架绘制折线图,具体包括:根据待展示数据的时间戳及数据值在图表中绘制相应的点,如某个时间点的数据值为空,则不显示此数据点,接着遍历后面的数据,直到某个时间点所对应的数据值不为空,再继续在图表中对应位置绘制出数据点,遍历完所有数据后,将已显示的、时间刻度两两相邻的数据点用连线连接起来,使同一种类型的所有数据形成折线。
优选地,所述根据预先建立的操作手势与操作命令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用户的操作手势所对应的操作命令,具体包括:当获取到的用户操作手势为单指滑动时,判断用户手指的触摸位置;当用户手指处于图表中时,获取用户手指在左右方向上滑动的偏移距离,并将该偏移距离作为绘制折线图的偏移量;根据偏移量改变绘制的起始位置,在手指移动的同时刷新折线图,实现折线图跟随用户手指左右移动;当用户手指处于基准线的操纵范围内时,获取用户手指在左右方向上的滑动数据,使基准线随用户手指的滑动而移动;当基准线随用户手指的滑动而移动的同时,显示基准线最近的数据点的信息;当用户手指处于积分线的操纵范围内时,获取用户手指在左右方向上的滑动数据,使积分线随用户手指的滑动而移动;当积分线随用户手指的滑动而移动的同时,将积分线与基准线之间的区域绘制成表示积分区间的阴影部分;当获取到的用户操作手势为双指滑动时,判断双指间的距离是增大还是减小;当双指间的距离增大时,判定为放大操作,增大相邻数据点之间的间隔后刷新折线图;当双指间的距离减小时,判定为缩小操作,减小相邻数据点之间的间隔后刷新折线图;当获取到的用户操作手势为双击时,则将相邻数据点之间的间隔恢复到默认值,并刷新折线图,使折线图恢复到初始状态。
优选地,所述在手指移动的同时刷新折线图,包括以下步骤:当手指移动到某一时间点时,判断该时间点是否处于折线的横向覆盖范围,如是,则将整个折线图以手指滑动的偏移距离为单位进行横向移动,否则,在将整个折线图以手指滑动的偏移距离为单位进行横向移动的同时,从本地数据库中读取该偏移距离内所有时间点的数据,将这些数据形成折线。
优选地,还包括:系统进行自动式或触发式的数据同步更新,确保数据的传输能够最大效率的进行实时同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折线图形式展示数据,相对于柱状图、饼状图等其他图表,折线图对于数据细节与总体趋势的展示更加直观,能获取到的信息更加具体,此外,将折线图的形式与移动终端进行结合,大大提高了对数据信息的掌握效率;本发明接收云端服务器各种格式的数据后,先对数据类型进行冗余处理,再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入本地数据库中,绘制折线图时,先从本地数据库中读取所需格式的数据进行绘制,当本地数据库中的数据不足时才从云端接收新的数据,这样的话,不仅使得从云端接收的数据格式不受限,而且数据的实时性对良好的网络环境依赖性较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iOS系统的数据图形化绘制及统计分析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基于iOS系统的数据图形化绘制及统计分析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基于iOS系统的数据图形化绘制及统计分析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基于iOS系统的数据图形化绘制及统计分析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iOS系统的数据图形化绘制及统计分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101为建立单元,102为处理单元,103为存储单元,104为读取单元,105为绘制单元,106为获取单元,107为确定单元,108为输出单元,109为同步单元,1041为接收模块,1042为识别模块,1043为输出模块,1070为第一判断模块,1071为第一获取模块,1072为第一刷新模块,1073为第二获取模块,1074为第一显示模块,1075为第三获取模块,1076为第一绘制模块,1077为第二判断模块,1078为第二刷新模块,1079为第三刷新模块,10710为恢复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iOS系统的数据图形化绘制及统计分析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基于iOS系统的数据图形化绘制及统计分析的系统,包括:
建立单元101:用于建立用户操作手势与系统操作命令之间的对应关系。
处理单元102:用于接收云端服务器的数据,对数据类型进行冗余处理。
存储单元103:用于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入本地数据库。
读取单元104:用于读取本地数据库中的数据。
绘制单元105:用于使用QuartzCore框架绘制折线图,其中,折线图的x轴为时间刻度,y轴为数据值刻度。
获取单元106:用于获取用户手指在屏幕上操作时产生的触摸数据。
确定单元107:用于根据预先建立的操作手势与操作命令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用户的操作手势所对应的操作命令。
输出单元108:用于输出操作命令的结果。
本实施例采用折线图形式展示数据,相对于柱状图、饼状图等其他图表,折线图对于数据细节与总体趋势的展示更加直观,能获取到的信息更加具体,此外,将折线图的形式与移动终端进行结合,大大提高了对数据信息的掌握效率;本发明接收云端服务器各种格式的数据后,先对数据类型进行冗余处理,再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入本地数据库中,绘制折线图时,先从本地数据库中读取所需格式的数据进行绘制,当本地数据库中的数据不足时才从云端接收新的数据,这样的话,不仅使得从云端接收的数据格式不受限,而且数据的实时性对良好的网络环境依赖性较小。
具体地,所述绘制单元105具体可用于:根据待展示数据的时间戳及数据值在图表中绘制相应的点,如某个时间点的数据值为空,则不显示此数据点,接着遍历后面的数据,直到某个时间点所对应的数据值不为空,再继续在图表中对应位置绘制出数据点,遍历完所有数据后,将已显示的、时间刻度两两相邻的数据点用连线连接起来,使同一种类型的所有数据形成折线。
进一步地,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基于iOS系统的数据图形化绘制及统计分析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读取单元104可包括:
接收模块1041:用于接收选择数据类型的请求;
识别模块1042:用于识别待展示数据的类型,所述待展示数据可为光照度、溶氧量、电导率等数据;
输出模块1043:用于输出识别出类型的数据。
进一步地,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基于iOS系统的数据图形化绘制及统计分析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确定单元107可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1070:用于当获取到的用户操作手势为单指滑动时,判断用户手指的触摸位置。
第一获取模块1071:用于当用户手指处于图表中时,获取用户手指在左右方向上滑动的偏移距离,并将该偏移距离作为绘制折线图的偏移量。
第一刷新模块1072:用于根据偏移量改变绘制的起始位置,在手指移动的同时刷新折线图,实现折线图跟随用户手指左右移动。
第二获取模块1073:用于当用户手指处于基准线的操纵范围内时,获取用户手指在左右方向上的滑动数据,使基准线随用户手指的滑动而移动。
第一显示模块1074:用于当基准线随用户手指的滑动而移动的同时,显示基准线最近的数据点的信息。
第三获取模块1075:用于当用户手指处于积分线的操纵范围内时,获取用户手指在左右方向上的滑动数据,使积分线随用户手指的滑动而移动。
第一绘制模块1076:用于当积分线随用户手指的滑动而移动的同时,将积分线与基准线之间的区域绘制成表示积分区间的阴影部分。
第二判断模块1077:用于当获取到的用户操作手势为双指滑动时,判断双指间的距离是增大还是减小。
第二刷新模块1078:用于当双指间的距离增大时,判定为放大操作,增大相邻数据点之间的间隔后刷新折线图。
第三刷新模块1079:用于当双指间的距离减小时,判定为缩小操作,减小相邻数据点之间的间隔后刷新折线图.
恢复模块10710:用于当获取到的用户操作手势为双击时,则将相邻数据点之间的间隔恢复到默认值,并刷新折线图,使折线图恢复到初始状态。
具体地,用户可预先设定日、周、月、年四个级别,用于表示屏幕范围内所展示数据的时间跨度,根据该时间跨度,按照不同的数据抽样频率来绘制折线,以实现展示不同时间跨度的数据信息与趋势。
当双指间距缩小时:(1)若当前相邻数据点间距大于“日”级别,逐步缩小点间距,缩小图表;(2)若当前时间跨度级别为“日”,直接缩小图表至“周”级别;(3)若当前时间跨度级别为“周”,直接缩小图表至“月”级别;(4)若当时时间跨度级别为“月”,直接缩小图表至“年”级别。
当双指间距增大时:(1)若当前相邻数据点间距大于或等于“日”级别,逐步增加点间距,放大图表;(2)若当前时间跨度级别为“周”,直接放大图表至“日”级别;(3)若当前时间跨度级别为“月”,直接放大图表至“周”级别;(4)若当时时间跨度级别为“年”,直接放大图表至“月”级别。
具体地,所述第一刷新模块1072在进行手指移动的同时刷新折线图时,可包括以下步骤:当手指移动到某一时间点时,判断该时间点是否处于折线的横向覆盖范围,如是,则将整个折线图以手指滑动的偏移距离为单位进行横向移动,否则,在将整个折线图以手指滑动的偏移距离为单位进行横向移动的同时,从本地数据库中读取该偏移距离内所有时间点的数据,将这些数据形成折线。
进一步地,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基于iOS系统的数据图形化绘制及统计分析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基于iOS系统的数据图形化绘制及统计分析的系统,还可包括:
同步单元109:用于系统进行自动式或触发式的数据同步更新,确保数据的传输能够最大效率的进行实时同步。
具体地,所述系统进行自动式的数据同步更新,具体包括:每隔一段时间,系统会自动进行一次数据同步更新。
具体地,所述系统进行触发式的数据同步更新,具体包括:系统接收到用户的触发信号后,进行数据同步更新。
相应地,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iOS系统的数据图形化绘制及统计分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基于iOS系统的数据图形化绘制及统计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建立用户操作手势与系统操作命令之间的对应关系。
S102、接收云端服务器的数据,对数据类型进行冗余处理。
S103、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入本地数据库。
S104、读取本地数据库中的数据。
S105、使用QuartzCore框架绘制折线图,其中,折线图的x轴为时间刻度,y轴为数据值刻度。
S106、获取用户手指在屏幕上操作时产生的触摸数据。
S107、根据预先建立的操作手势与操作命令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用户的操作手势所对应的操作命令。
S108、输出操作命令的结果。
具体地,所述使用QuartzCore框架绘制折线图,具体包括:根据待展示数据的时间戳及数据值在图表中绘制相应的点,如某个时间点的数据值为空,则不显示此数据点,接着遍历后面的数据,直到某个时间点所对应的数据值不为空,再继续在图表中对应位置绘制出数据点,遍历完所有数据后,将已显示的、时间刻度两两相邻的数据点用连线连接起来,使同一种类型的所有数据形成折线。
具体地,所述读取本地数据库中的数据,可包括:用于接收选择数据类型的请求;识别待展示数据的类型,所述待展示数据可为光照度、溶氧量、电导率等数据;输出识别出类型的数据。
具体地,所述根据预先建立的操作手势与操作命令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用户的操作手势所对应的操作命令,具体可包括:当获取到的用户操作手势为单指滑动时,判断用户手指的触摸位置;当用户手指处于图表中时,获取用户手指在左右方向上滑动的偏移距离,并将该偏移距离作为绘制折线图的偏移量;根据偏移量改变绘制的起始位置,在手指移动的同时刷新折线图,实现折线图跟随用户手指左右移动;当用户手指处于基准线的操纵范围内时,获取用户手指在左右方向上的滑动数据,使基准线随用户手指的滑动而移动;当基准线随用户手指的滑动而移动的同时,显示基准线最近的数据点的信息;当用户手指处于积分线的操纵范围内时,获取用户手指在左右方向上的滑动数据,使积分线随用户手指的滑动而移动;当积分线随用户手指的滑动而移动的同时,将积分线与基准线之间的区域绘制成表示积分区间的阴影部分;当获取到的用户操作手势为双指滑动时,判断双指间的距离是增大还是减小;当双指间的距离增大时,判定为放大操作,增大相邻数据点之间的间隔后刷新折线图;当双指间的距离减小时,判定为缩小操作,减小相邻数据点之间的间隔后刷新折线图;当获取到的用户操作手势为双击时,则将相邻数据点之间的间隔恢复到默认值,并刷新折线图,使折线图恢复到初始状态。
具体地,用户可预先设定日、周、月、年四个级别,用于表示屏幕范围内所展示数据的时间跨度,根据该时间跨度,按照不同的数据抽样频率来绘制折线,以实现展示不同时间跨度的数据信息与趋势。
当双指间距缩小时:(1)若当前相邻数据点间距大于“日”级别,逐步缩小点间距,缩小图表;(2)若当前时间跨度级别为“日”,直接缩小图表至“周”级别;(3)若当前时间跨度级别为“周”,直接缩小图表至“月”级别;(4)若当时时间跨度级别为“月”,直接缩小图表至“年”级别。
当双指间距增大时:(1)若当前相邻数据点间距大于或等于“日”级别,逐步增加点间距,放大图表;(2)若当前时间跨度级别为“周”,直接放大图表至“日”级别;(3)若当前时间跨度级别为“月”,直接放大图表至“周”级别;(4)若当时时间跨度级别为“年”,直接放大图表至“月”级别。
具体地,所述在手指移动的同时刷新折线图,可包括以下步骤:当手指移动到某一时间点时,判断该时间点是否处于折线的横向覆盖范围,如是,则将整个折线图以手指滑动的偏移距离为单位进行横向移动,否则,在将整个折线图以手指滑动的偏移距离为单位进行横向移动的同时,从本地数据库中读取该偏移距离内所有时间点的数据,将这些数据形成折线。
具体地,所述基于iOS系统的数据图形化绘制及统计分析方法,还可包括:系统进行自动式或触发式的数据同步更新,确保数据的传输能够最大效率的进行实时同步。
本发明采用折线图形式展示数据,相对于柱状图、饼状图等其他图表,折线图对于数据细节与总体趋势的展示更加直观,能获取到的信息更加具体;系统对折线图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支持自定义区间平均、积分、总量等计算,丰富的算法库支撑更多的定制化需求,以便适应不同的行业应用;具有丰富的可操作性,用户可以通过手动操作,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可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具有可扩展性,可适用多种不同的应用场景,如农业管理、工业管理、股票行情等,能够根据不同的企业需求进行定制;统计分析和数据展示直观可扩展,基于丰富的统计算法库,可支撑不同行业应用的个性化数据统计分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基于iOS系统的数据图形化绘制及统计分析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单元(101):用于建立用户操作手势与系统操作命令之间的对应关系;
处理单元(102):用于接收云端服务器的数据,对数据类型进行冗余处理;
存储单元(103):用于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入本地数据库;
读取单元(104):用于读取本地数据库中的数据;
绘制单元(105):用于使用QuartzCore框架绘制折线图,其中,折线图的x轴为时间刻度,y轴为数据值刻度;
获取单元(106):用于获取用户手指在屏幕上操作时产生的触摸数据;
确定单元(107):用于根据预先建立的操作手势与操作命令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用户的操作手势所对应的操作命令;
输出单元(108):用于输出操作命令的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iOS系统的数据图形化绘制及统计分析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绘制单元(105)具体用于:根据待展示数据的时间戳及数据值在图表中绘制相应的点,如某个时间点的数据值为空,则不显示此数据点,接着遍历后面的数据,直到某个时间点所对应的数据值不为空,再继续在图表中对应位置绘制出数据点,遍历完所有数据后,将已显示的、时间刻度两两相邻的数据点用连线连接起来,使同一种类型的所有数据形成折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iOS系统的数据图形化绘制及统计分析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107)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1070):用于当获取到的用户操作手势为单指滑动时,判断用户手指的触摸位置;
第一获取模块(1071):用于当用户手指处于图表中时,获取用户手指在左右方向上滑动的偏移距离,并将该偏移距离作为绘制折线图的偏移量;
第一刷新模块(1072):用于根据偏移量改变绘制的起始位置,在手指移动的同时刷新折线图,实现折线图跟随用户手指左右移动;
第二获取模块(1073):用于当用户手指处于基准线的操纵范围内时,获取用户手指在左右方向上的滑动数据,使基准线随用户手指的滑动而移动;
第一显示模块(1074):用于当基准线随用户手指的滑动而移动的同时,显示基准线最近的数据点的信息;
第三获取模块(1075):用于当用户手指处于积分线的操纵范围内时,获取用户手指在左右方向上的滑动数据,使积分线随用户手指的滑动而移动;
第一绘制模块(1076):用于当积分线随用户手指的滑动而移动的同时,将积分线与基准线之间的区域绘制成表示积分区间的阴影部分;
第二判断模块(1077):用于当获取到的用户操作手势为双指滑动时,判断双指间的距离是增大还是减小;
第二刷新模块(1078):用于当双指间的距离增大时,判定为放大操作,增大相邻数据点之间的间隔后刷新折线图;
第三刷新模块(1079):用于当双指间的距离减小时,判定为缩小操作,减小相邻数据点之间的间隔后刷新折线图;
恢复模块(10710):用于当获取到的用户操作手势为双击时,则将相邻数据点之间的间隔恢复到默认值,并刷新折线图,使折线图恢复到初始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iOS系统的数据图形化绘制及统计分析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刷新模块(1072)在进行手指移动的同时刷新折线图时,包括以下步骤:当手指移动到某一时间点时,判断该时间点是否处于折线的横向覆盖范围,如是,则将整个折线图以手指滑动的偏移距离为单位进行横向移动,否则,在将整个折线图以手指滑动的偏移距离为单位进行横向移动的同时,从本地数据库中读取该偏移距离内所有时间点的数据,将这些数据形成折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iOS系统的数据图形化绘制及统计分析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同步单元(109):用于系统进行自动式或触发式的数据同步更新,确保数据的传输能够最大效率的进行实时同步。
6.基于iOS系统的数据图形化绘制及统计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1、建立用户操作手势与系统操作命令之间的对应关系;
S102、接收云端服务器的数据,对数据类型进行冗余处理;
S103、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入本地数据库;
S104、读取本地数据库中的数据;
S105、使用QuartzCore框架绘制折线图,其中,折线图的x轴为时间刻度,y轴为数据值刻度;
S106、获取用户手指在屏幕上操作时产生的触摸数据;
S107、根据预先建立的操作手势与操作命令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用户的操作手势所对应的操作命令;
S108、输出操作命令的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iOS系统的数据图形化绘制及统计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QuartzCore框架绘制折线图,具体包括:
根据待展示数据的时间戳及数据值在图表中绘制相应的点,如某个时间点的数据值为空,则不显示此数据点,接着遍历后面的数据,直到某个时间点所对应的数据值不为空,再继续在图表中对应位置绘制出数据点,遍历完所有数据后,将已显示的、时间刻度两两相邻的数据点用连线连接起来,使同一种类型的所有数据形成折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iOS系统的数据图形化绘制及统计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先建立的操作手势与操作命令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用户的操作手势所对应的操作命令,具体包括:
当获取到的用户操作手势为单指滑动时,判断用户手指的触摸位置;
当用户手指处于图表中时,获取用户手指在左右方向上滑动的偏移距离,并将该偏移距离作为绘制折线图的偏移量;
根据偏移量改变绘制的起始位置,在手指移动的同时刷新折线图,实现折线图跟随用户手指左右移动;
当用户手指处于基准线的操纵范围内时,获取用户手指在左右方向上的滑动数据,使基准线随用户手指的滑动而移动;
当基准线随用户手指的滑动而移动的同时,显示基准线最近的数据点的信息;
当用户手指处于积分线的操纵范围内时,获取用户手指在左右方向上的滑动数据,使积分线随用户手指的滑动而移动;
当积分线随用户手指的滑动而移动的同时,将积分线与基准线之间的区域绘制成表示积分区间的阴影部分;
当获取到的用户操作手势为双指滑动时,判断双指间的距离是增大还是减小;
当双指间的距离增大时,判定为放大操作,增大相邻数据点之间的间隔后刷新折线图;
当双指间的距离减小时,判定为缩小操作,减小相邻数据点之间的间隔后刷新折线图;
当获取到的用户操作手势为双击时,则将相邻数据点之间的间隔恢复到默认值,并刷新折线图,使折线图恢复到初始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iOS系统的数据图形化绘制及统计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手指移动的同时刷新折线图,包括以下步骤:当手指移动到某一时间点时,判断该时间点是否处于折线的横向覆盖范围,如是,则将整个折线图以手指滑动的偏移距离为单位进行横向移动,否则,在将整个折线图以手指滑动的偏移距离为单位进行横向移动的同时,从本地数据库中读取该偏移距离内所有时间点的数据,将这些数据形成折线。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iOS系统的数据图形化绘制及统计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系统进行自动式或触发式的数据同步更新,确保数据的传输能够最大效率的进行实时同步。
CN201710106047.XA 2017-02-27 2017-02-27 基于iOS系统的数据图形化绘制及统计分析的系统和方法 Pending CN1085094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06047.XA CN108509446A (zh) 2017-02-27 2017-02-27 基于iOS系统的数据图形化绘制及统计分析的系统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06047.XA CN108509446A (zh) 2017-02-27 2017-02-27 基于iOS系统的数据图形化绘制及统计分析的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09446A true CN108509446A (zh) 2018-09-07

Family

ID=63373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06047.XA Pending CN108509446A (zh) 2017-02-27 2017-02-27 基于iOS系统的数据图形化绘制及统计分析的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0944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35997A (zh) * 2022-04-24 2022-08-23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图表交互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1574A (zh) * 2009-12-28 2011-06-29 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绘图的字幕机及其绘图方法
CN103995654A (zh) * 2013-02-19 2014-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节图表粒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04238863A (zh) * 2014-08-29 2014-12-24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Android的圈选缩放方法和系统
CN104636907A (zh) * 2015-01-27 2015-05-20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ios的移动电力科研评审系统
CN104915994A (zh) * 2015-07-06 2015-09-16 上海玮舟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数据的3d视图绘制方法及系统
CN105760401A (zh) * 2014-12-19 2016-07-13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终端的报表数据交互方法和系统
CN105988572A (zh) * 2015-02-16 2016-10-05 株式会社理光 移动终端模拟鼠标来操作设备的方法、移动终端和演示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1574A (zh) * 2009-12-28 2011-06-29 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绘图的字幕机及其绘图方法
CN103995654A (zh) * 2013-02-19 2014-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节图表粒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04238863A (zh) * 2014-08-29 2014-12-24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Android的圈选缩放方法和系统
CN105760401A (zh) * 2014-12-19 2016-07-13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终端的报表数据交互方法和系统
CN104636907A (zh) * 2015-01-27 2015-05-20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ios的移动电力科研评审系统
CN105988572A (zh) * 2015-02-16 2016-10-05 株式会社理光 移动终端模拟鼠标来操作设备的方法、移动终端和演示系统
CN104915994A (zh) * 2015-07-06 2015-09-16 上海玮舟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数据的3d视图绘制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35997A (zh) * 2022-04-24 2022-08-23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图表交互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935997B (zh) * 2022-04-24 2023-11-07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图表交互方法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49671B (zh) 数据实时采集并可视化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8415952B (zh) 用户数据存储方法、标签计算方法及计算设备
CN105719104B (zh) 一种智能审批的方法及装置
CN104035703B (zh) 改变视图显示的客户端、方法及系统
CN107341033A (zh) 一种数据统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3051807B (zh) 一种显示联系人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3684994A (zh) 一种向即时通信用户推荐好友的方法及系统
US20140258436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prioritizing message threads
CN102158349A (zh) 一种日志管理装置及方法
CN102799358A (zh) 光标显示位置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7818116B (zh) 用于确定用户行为区域位置信息的方法与设备
CN102736725A (zh) 一种硬盘节能控制方法、装置及中央处理器
CN105160549A (zh) 一种客流统计分析系统
CN108132868A (zh) 一种数据监控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462320A (zh) 启动任务管理界面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6789591A (zh)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分享方法及系统
CN104873170A (zh) 消息提醒的方法、装置及智能手表
Roberts et al. Interactive Analytical Treemaps for Visualisation of Call Centre Data.
CN108509446A (zh) 基于iOS系统的数据图形化绘制及统计分析的系统和方法
EP3832477A1 (en) Efficient storage method for time series data
CN107169005B (zh) Poi推荐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3472979A (zh) 一种基于散点图展示数据的可视化方法及系统
CN109885607A (zh) 一种工业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5988656A (zh) 界面信息的展示系统和方法
CN106354846A (zh) 基于大数据的新闻智能选稿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