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09144B - 数据保存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保存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09144B
CN108509144B CN201710109618.5A CN201710109618A CN108509144B CN 108509144 B CN108509144 B CN 108509144B CN 201710109618 A CN201710109618 A CN 201710109618A CN 108509144 B CN108509144 B CN 1085091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ache file
file group
network element
memo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096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09144A (zh
Inventor
曾南熙
张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10961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091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09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091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091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091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2Securing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2Securing storage systems in relation to acces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55Vertical data movement, i.e. input-output transfer; data movement between one or more hosts and one or more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56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Reliability Of Storages (AREA)
  • Memory System Of A Hierarchy Structure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保存方法,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缓存文件组实时接收网元内存实时发送的待保存数据,进行保存后得到当前缓存文件组,若当前缓存文件组对应的数据保存量达到最大预设缓存容量,则将当前缓存文件组保存的数据写入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数据保存区域,并将当前缓存文件组初始化。此外,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保存装置。上述数据保存方法和装置,能够将内存中的待保存数据实时保存至缓存文件组,并且将缓存文件组与数据保存区结合起来,由于网元内存中一旦存在待保存数据,就会实时发送至缓存文件组,使得网元内存数据保存具有实时性,克服了传统保存方式中网络内存数据容易丢失的缺点,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Description

数据保存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保存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网元管理系统(Network 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EMS)是管理特定类型的一个或多个电信网络单元(Network Element,NE)的系统技术。网元是网络管理中可以监视和管理的最小单位,通常包括非易失性存储设备,该存储设备用于在停止电流供应的情况下保存数据,从而能在断电重启后不丢失数据。常见的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如闪存Flash,Flash因其体积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嵌入式设备以及U盘等小型存储设备中。
由于Flash闪存介质本身的缺点,直接进行文件读写效率较低,无法满足满足运行时实时读写数据的效率要求,网元在正常运行时,通常把Flash中的数据先读取到内存,在内存中保存一份运行数据。网元运行时访问的是内存中的数据,只有在执行保存数据操作命令时才会把内存中的数据写入Flash。保存数据操作命令通常采用手工保存方式或者自动保存方式。手工保存方式由于存在人为因素,通常丢失数据风险比较大;自动保存方式一般通过外部系统(例如网元管理系统)或者网元自身的定时器实现,进行定时触发保存,但是定时的时间间隔的长短不容易把握,定时过长,即内存数据量较大,写入时间过长会增加数据丢失的风险,定时过短,则会造成保存次数过于频繁,对Flash介质造成损坏,且由于保存时间间隔过长,以及网元内存数据过大时,全量写入时间过长也会带来数据容易丢失的缺点,因此从整体上看,目前网元中执行保存数据操作命令的方法存在容易丢失数据的缺点。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数据保存方法和装置,能够克服传统网元内存数据保存方式中内存数据容易丢失的缺点。
一种网元数据保存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非易失性存储器通过缓存文件组实时接收网元内存实时发送的待保存数据,进行保存后得到当前缓存文件组;
当所述当前缓存文件组对应的数据保存量达到最大预设缓存容量,则将所述当前缓存文件组保存的数据写入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数据保存区域,并将所述当前缓存文件组初始化。
一种网元数据保存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当前缓存文件组生成模块,用于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缓存文件组实时接收网元内存实时发送的待保存数据,进行保存后得到当前缓存文件组;
数据保存模块,用于当所述当前缓存文件组对应的数据保存量达到最大预设缓存容量,则将所述当前缓存文件组保存的数据写入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数据保存区域,并将所述当前缓存文件组初始化。
上述网元数据保存方法和装置,通过非易失性存储器通过缓存文件组实时接收网元内存实时发送的待保存数据,进行保存后得到当前缓存文件组,如果当前缓存文件组对应的数据保存量达到最大预设缓存容量,则将当前缓存文件组保存的数据写入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数据保存区域,并将当前缓存文件组初始化,能够将内存中的待保存数据实时保存至缓存文件组,并且将缓存文件组与数据保存区结合起来,且当前缓存文件组达到最大预设缓存容量时,进一步将其保存的数据写入数据保存区域,由于网元内存中一旦存在待保存数据,就会实时发送至缓存文件组,使得网元内存数据保存具有实时性,克服了自动保存方式以及人工保存方式中网络内存数据容易丢失的缺点,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只有当缓存文件组写满之后,才会将缓存文件组中的对应的数据写入数据保存区域,减少了网元内存数据全量一次性写入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次数,提高了网元内存数据保存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数据保存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数据保存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数据保存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将当前缓存文件组保存的数据写入数据保存区域的流程图;
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数据保存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数据保存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数据保存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当前缓存文件组生成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9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数据保存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图1提供了一种数据保存方法的应用环境图,其中,包括网元110,网元110是指网络中的最小管理单位,即具有独立地址,能够收发信令的网络单元,网元110包括内存102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108,非易失性存储器108包括缓存文件组104以及数据保存区106,其中网元内存102用于网元102启动时从非易失性存储器108读取数据,从而在网元内存102中保存一份运行数据,网元102运行时首先访问的是网元内存102,网元内存102可根据执行配置命令后生成配置数据进行更新。非易失性存储器108包括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以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和闪存Flash,此外还可以包括电池供电的随机存取储存器(Ramdom Access Memory,RAM),如铁电存储器(FeRA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保存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2,非易失性存储器通过缓存文件组实时接收网元内存实时发送的待保存数据,进行保存后得到当前缓存文件组。
具体地,首先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开辟一块存储区域,用于建立缓存文件组,缓存文件组包括缓存文件,缓存文件的初始个数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缓存文件的数据容量大小可以进行设定,影响因素包括网元内存待保存数据写入速度要求、存储介质类型以及缓存文件组的最大预设缓存容量,其中,网元对内存待保存数据写入速度要求是指非易失性存储器对存储速度的要求,写入速度过快,则会引起存储介质的损坏;存储介质有对应的写入速度承受能力限制,每种类型的存储介质的最大写入速度承受能力不同。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缓存文件组实时接收网元内存实时发送的待保存数据,并没有直接写入数据保存区中,而是先存储到缓存文件组中。
其中,缓存文件组的最大预设缓存容量大小也可以设置,影响因素也包括网元内存待保存数据量的大小以及网元内存待保存数据写入速度要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非易失性存储器为Flash,在Flash中创建缓存文件组,把网元内存中需要保存的数据先写此缓存文件组中,得到当前缓存文件组,而不是直接写入Flash中的数据保存区。控制文件大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据写入效率。
步骤S204,如果当前缓存文件组对应的数据保存量达到最大预设缓存容量,则将当前缓存文件组保存的数据写入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数据保存区域,并将当前缓存文件组初始化。
具体地,网络内存待保存数据量可能超过缓存文件组的最大预设缓存容量,此时如果当前缓存文件组对应的数据保存量达到最大预设缓存容量,则触发数据保存操作,将当前缓存文件组保存的数据写入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数据保存区域,同时需要将当前缓存文件组中的数据清空,得到初始缓存文件组,以便通过上述初始缓存文件组实时接收网元内存实时发送的待保存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非易失性存储器为Flash,在Flash中创建缓存文件组,缓存文件组的最大预设缓存容量为500KB,把网元内存中待保存的数据先写此缓存文件组中,得到当前缓存文件组,当待保存数据写入量超过500KB时,将当前缓存文件组内的数据发送至数据保存区域进行保存,同时将当前缓存文件组内的数据进行清空,得到初始化缓存文件组。
上述数据保存方法,通过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缓存文件组实时接收网元内存实时发送的待保存数据,进行保存后得到当前缓存文件组,如果当前缓存文件组对应的数据保存量达到最大预设缓存容量,则将当前缓存文件组保存的数据写入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数据保存区域,并将当前缓存文件组初始化,在非易失性存储器开辟缓存文件组,并将缓存文件组与数据保存区结合起来,只有当前缓存文件组达到最大预设缓存容量时,才会将其中保存的数据写入数据保存区域,能够将内存中的待保存数据实时保存至缓存文件组,并且将缓存文件组与数据保存区结合起来,且当前缓存文件组达到最大预设缓存容量时,进一步将其保存的数据写入数据保存区域,由于网元内存中一旦存在待保存数据,就会实时发送至缓存文件组,使得网元内存数据保存具有实时性,克服了自动保存方式以及人工保存方式中网络内存数据容易丢失的缺点,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只有当缓存文件组写满之后,才会将缓存文件组中的对应的数据写入数据保存区域,减少了网元内存数据全量一次性写入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次数,提高了网元内存数据保存的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步骤S202之前还包括:
步骤S206,网元内存对处理器执行配置命令生成的配置数据进行过滤,得到待保存数据。
具体地,处理器执行配置命令,根据配置命令生成配置数据,这些配置数据中并不是全部数据需要保存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因此网元内存需要对该配置数据进行过滤,以得到待保存数据。
通管对配置数据过滤,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待保存数据量,进一步提高了待保存数据写入效率,同时在满足过滤条件的基础上可以自动把内存中的待保存数据写入非易失性存储器,进一步降低了手工方式或者自动定时方式保存数据带来的数据丢失的风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步骤S204包括:
步骤S204a,将待保存数据写入具有第一预设容量的第一缓存文件。
具体地,缓存文件组初始状态可以包括多个缓存文件,也可以只包括一个初始文件。一般地,通常设置初始状态为单个缓存文件,称之为第一缓存文件,当非易失性存储器接收网元内存发送的待保存数据后,首先将待保存数据写入具有第一预设容量的第一缓存文件,第一缓存文件的预设容量要考虑缓存文件组的最大预设缓存容量大小、存储介质类型以及网元对内存待保存数据写入速度要求等因素。
在一个实施例中,非易失性存储器为Flash,在Flash中创建缓存文件组,缓存文件组的最大预设缓存容量为500KB,若网元待保存数据量为1000K,考虑到网元对内存待保存数据写入速度要求,将每个缓存文件预设容量大小设置为5KB,则可以最多设置100个缓存文件,进一步可以将缓存文件组中设置一个初始缓存文件,称之为第一缓存文件,第一缓存文件接收网元内存发送的待保存数据,并进行保存。
步骤S204b,若第一缓存文件对应的数据保存量超过第一缓存预设容量,则新增第二缓存文件并继续写入待保存数据,以此类推,得到对应的当前缓存文件组,直至当前缓存文件组对应的数据保存量达到最大预设缓存容量。
具体地,如果第一缓存文件对应的数据保存量超过第一缓存预设容量,需要新增第二缓存文件并继续写入待保存数据,如果第二缓存文件对应的数据保存量超过第二缓存预设容量,则继续新增第三预设缓存文件继续写入待保存数据,以此类推,得到对应的当前缓存文件组,直至当前缓存文件组对应的数据保存量达到最大预设缓存容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缓存文件组的最大预设缓存容量为500KB,缓存文件组的文件数目初始只有1个,每个缓存文件的预设容量为5KB,命名为cache1。当写入数据达到5KB后,不再往此文件写入数据,而是新增下一个缓存文件,命名cache2,以此类推,得到当前缓存文件组,缓存文件组设置最大数目100,直至当前缓存文件组对应的数据保存量达到500KB。
其中,相对于同等的网元内存数据量一次性全部写入的场景,通过建立多个缓存文件,并且合理控制每个缓存文件的大小,提高了网元内存数据写入的速度,解决了网元内存数据全量写入非易失性存储器时速度过低的问题,从整体上提高了网元内存数据保存的效率,效率的提高,也进一步克服了写入时间过长时网络内存数据容易丢失的缺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上述数据保存方法还包括:
步骤S208,当网元重新启动时,非易失性存储器将缓存文件组对应的第一存储数据以及数据保存区对应的第二存储数据分别加载至网元内存中,以得到对应的初始网元内存。
具体地,在断电等异常情况下,网元重新启动时,数据缓存区中保存的是上一次执行数据保存的内存数据,之后内存中变化的数据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缓存文件组,因此初始化内存时,首先加载数据保存区中的第二存储数据,然后再次加载缓存文件组中的第一存储数据,这样能够恢复异常情况前的数据,降低了内存数据丢失的风险,提高了内存数据保存的准确性、安全性以及完整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06包括:网元内存将配置数据与内存数据进行比较,若一致,则不做处理;若不一致,则将配置数据作为待保存数据。
具体地,得到配置数据后,网元内存将配置数据与内存中原来数据进行比较,如果配置数据没有发生变化,则不需要将该数据作为待保存数据;如果配置数据与内存中的原来数据进行比较,发生变化,则需要将内存中原来数据进行更新,并将该配置数据作为待保存数据。
此外,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保存装置,如图6所示,包括:
当前缓存文件组生成模块302,用于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缓存文件组实时接收网元内存实时发送的待保存数据,进行保存后得到当前缓存文件组;
数据保存模块304,用于当当前缓存文件组对应的数据保存量达到最大预设缓存容量,则将当前缓存文件组保存的数据写入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数据保存区域,并将当前缓存文件组初始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上述数据保存装置还包括:
数据过滤模块306,用于网元内存对处理器执行配置命令生成的配置数据进行过滤,得到待保存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当前缓存文件组生成模块304包括:
第一缓存文件写入单元304a,用于待保存数据写入具有第一预设容量的第一缓存文件;
新增缓存文件写入单元304b,用于若第一缓存文件对应的数据保存量超过第一缓存预设容量,则新增第二缓存文件并继续写入待保存数据,以此类推,得到对应的当前缓存文件组,直至当前缓存文件组对应的数据保存量达到最大预设缓存容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上述数据保存装置还包括:
数据加载模块308,用于当网元重新启动时,非易失性存储器将缓存文件组对应的第一存储数据以及数据保存区对应的第二存储数据分别加载至网元内存中,以得到对应的初始网元内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数据过滤模块306还用于网元内存将配置数据与内存数据进行比较,若一致,则不做处理,若不一致,则将配置数据作为待保存数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系统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如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系统的存储介质中,并被该计算机系统中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包括如上述各系统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网元数据保存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缓存文件组实时接收网元内存实时发送的待保存数据,进行保存后得到当前缓存文件组;
当所述当前缓存文件组对应的数据保存量达到最大预设缓存容量,则将所述当前缓存文件组保存的数据写入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数据保存区域,并将所述当前缓存文件组初始化;
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缓存文件组实时接收网元内存实时发送的待保存数据,进行保存后得到当前缓存文件组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待保存数据写入具有第一预设容量的第一缓存文件;
若所述第一缓存文件对应的数据保存量超过第一缓存预设容量,则新增第二缓存文件并继续写入所述待保存数据,以此类推,得到对应的当前缓存文件组,直至所述当前缓存文件组对应的数据保存量达到最大预设缓存容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缓存文件组实时接收网元内存实时发送的待保存数据,进行保存后得到当前缓存文件组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网元内存对处理器执行配置命令生成的配置数据进行过滤,得到待保存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网元重新启动时,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将所述缓存文件组对应的第一存储数据以及所述数据保存区对应的第二存储数据分别加载至所述网元内存中,以得到对应的初始网元内存。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元内存对处理器执行配置命令生成的配置数据进行过滤,得到待保存数据的步骤包括:
所述网元内存将所述配置数据与所述内存数据进行比较,若一致,则不做处理;若不一致,则将所述配置数据作为待保存数据。
5.一种网元数据保存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当前缓存文件组生成模块,用于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缓存文件组实时接收网元内存实时发送的待保存数据,进行保存后得到当前缓存文件组;
数据转移保存模块,用于当所述当前缓存文件组对应的数据保存量达到最大预设缓存容量,则将所述当前缓存文件组保存的数据写入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数据保存区域,并将所述当前缓存文件组初始化;
第一缓存文件写入单元,用于将所述待保存数据写入具有第一预设容量的第一缓存文件;
新增缓存文件写入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缓存文件对应的数据保存量超过第一缓存预设容量,则新增第二缓存文件并继续写入所述待保存数据,以此类推,得到对应的当前缓存文件组,直至所述当前缓存文件组对应的数据保存量达到最大预设缓存容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数据过滤模块,用于网元内存对处理器执行配置命令生成的配置数据进行过滤,得到待保存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数据加载模块,用于当所述网元重新启动时,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将所述缓存文件组对应的第一存储数据以及所述数据保存区对应的第二存储数据分别加载至所述网元内存中,以得到对应的初始网元内存。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过滤模块还用于网元内存将所述配置数据与所述内存数据进行比较,若一致,则不做处理;若不一致,则将所述配置数据作为待保存数据。
CN201710109618.5A 2017-02-27 2017-02-27 数据保存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85091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09618.5A CN108509144B (zh) 2017-02-27 2017-02-27 数据保存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09618.5A CN108509144B (zh) 2017-02-27 2017-02-27 数据保存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09144A CN108509144A (zh) 2018-09-07
CN108509144B true CN108509144B (zh) 2020-12-15

Family

ID=63373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09618.5A Active CN108509144B (zh) 2017-02-27 2017-02-27 数据保存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091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83695B (zh) * 2018-12-29 2020-12-08 北京南凯自动化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中历史数据的存储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3085A (zh) * 2006-01-06 2006-1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保证网管和网元配置数据一致性的方法及系统
CN101035349A (zh) * 2007-04-04 2007-09-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信令消息上报的系统和方法
CN101174989A (zh) * 2007-10-19 2008-05-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嵌入式数据库系统保存信令跟踪数据的方法
CN101616429A (zh) * 2009-07-30 2009-12-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元话务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2981977A (zh) * 2011-09-05 2013-03-20 上海华魏光纤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延长flash使用寿命的数据存储方法
US8972561B1 (en) * 2009-05-13 2015-03-03 Tellabs Operation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network information using file transfer
CN104568114A (zh) * 2014-12-31 2015-04-29 北京长城电子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低功耗水下数据记录仪系统
CN105511802A (zh) * 2015-11-24 2016-04-20 北京达沃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写缓存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磁盘缓存区的同步方法和装置
CN105868123A (zh) * 2016-04-07 2016-08-17 武汉数字派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并发数据的缓存结构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3085A (zh) * 2006-01-06 2006-1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保证网管和网元配置数据一致性的方法及系统
CN101035349A (zh) * 2007-04-04 2007-09-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信令消息上报的系统和方法
CN101174989A (zh) * 2007-10-19 2008-05-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嵌入式数据库系统保存信令跟踪数据的方法
US8972561B1 (en) * 2009-05-13 2015-03-03 Tellabs Operation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network information using file transfer
CN101616429A (zh) * 2009-07-30 2009-12-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元话务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2981977A (zh) * 2011-09-05 2013-03-20 上海华魏光纤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延长flash使用寿命的数据存储方法
CN104568114A (zh) * 2014-12-31 2015-04-29 北京长城电子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低功耗水下数据记录仪系统
CN105511802A (zh) * 2015-11-24 2016-04-20 北京达沃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写缓存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磁盘缓存区的同步方法和装置
CN105868123A (zh) * 2016-04-07 2016-08-17 武汉数字派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并发数据的缓存结构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09144A (zh) 2018-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00160B2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flash device
US9946467B2 (en) Data storage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4571955A (zh) 提高存储容量的方法和装置
WO2023071701A1 (zh) 一种日志记录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857239B (zh) 存储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726137B (zh) 固态硬盘垃圾回收任务的管理方法、控制器和固态硬盘
CN106033319A (zh) 固态硬盘动态建立转换层的方法
CN113724100B (zh) 一种分布式集群的电网监控告警消息处理方法
CN109460438A (zh) 消息数据存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JP2019204527A (ja) 記憶機器のデータ位置の処理方法及び処理装置、コンピュータ機器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
CN114253483B (zh) 基于命令的写缓存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096233B (zh) 基于固态硬盘的后端参数动态适配方法和装置
CN108509144B (zh) 数据保存方法和装置
CN110888769B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计算机设备
CN108762989B (zh) 固态硬盘的数据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20230385155A1 (en) Data Snapshot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puter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522598A (zh) 嵌入式设备的重启信息记录方法及装置
CN113312309B (zh) 快照链的管理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1191082B (zh) 数据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045787B (zh) 一种快速继续实验方法及系统
CN111581007A (zh) Ssd上电后快速重建响应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3986126B (zh) 基于固态硬盘的tcg数据删除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4564236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478299B (zh) 区块链共识算法切换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US20240004589A1 (en)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use limit notification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use limit notification progra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