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08580B -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08580B
CN108508580B CN201810240443.6A CN201810240443A CN108508580B CN 108508580 B CN108508580 B CN 108508580B CN 201810240443 A CN201810240443 A CN 201810240443A CN 108508580 B CN108508580 B CN 1085085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e
imaging system
optical axis
op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404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08580A (zh
Inventor
李光云
覃祖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Xuy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Xuy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Xuy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Xuy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4044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085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085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085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085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085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包括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其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并且其像侧面具有至少一个曲线拐点;第七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凹面,其像侧面在远离光轴区域具有至少一个曲线拐点。本发明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在维持较高的成像质量,并兼具大视场角的情况下,有效地缩短透镜组整体长度,达到轻薄化。

Description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轻便型电子装置得到了迅速的普及,比如当前高度普及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行车记录仪、运动相机等。移动轻便型电子装置的普及使得其所应用的光学成像镜头得到了蓬勃发展。移动轻便型电子装置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人们对移动电子装置的功能需求也越来越高,对其所应用的光学成像模块的成像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有技术中,主流的成像镜头多采用五片或六片式透镜设计,虽然此能够做到轻薄化,但难以在此基础上提升到更高像素、较优成像质量以及具有较大的视场角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在维持较高的成像质量,并兼具大视场角的情况下,有效地缩短透镜组整体长度,达到轻薄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包括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其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并且其像侧面具有至少一个曲线拐点;
所述第七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凹面,其像侧面在远离光轴区域具有至少一个曲线拐点;
并满足以下条件式:
1<f3/f<5;
0.6<f/TTL<1.0;
其中,f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表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TTL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到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可选地,还满足以下条件式:0.3<(R31+R32)/(R31-R32)<1.6;其中,R31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2表示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可选地,还满足以下条件式:0.4<R61/R62<1.6;其中,R61表示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2表示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可选地,还满足以下条件式:1<SAG51+SAG52<1.5;其中,SAG51表示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与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最大光学有效径位置在光轴上投影点的距离,SAG52表示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与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最大光学有效径位置在光轴上投影点的距离。
可选地,还满足以下条件式:0<f1i<8,i=2、3、4、5、6、7;其中,f1i表示所述第一透镜到第i透镜的组合焦距。
可选地,还满足以下条件式:0.7<CT3/(CT2+CT4)<1.3;其中,CT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4表示所述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
可选地,还满足以下条件式:1.2<CT5/CT6<1.8;其中,CT5表示所述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6表示所述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
可选地,还满足以下条件式:0.9<LCT16/LCT37<1.3;其中,LCT16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到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LCT37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到所述第七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可选地,还满足以下条件式:1<(f3-f1)/f<4;其中,f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所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包括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物方光线依次经过各透镜,成像到位于第七透镜像侧的成像面上。本光学成像系统中各透镜采用合理的面形结构以及各透镜光学参数的最佳化范围组合,能够维持较高的成像质量并兼具大视场角。其中通过控制透镜组整体的光焦度与总长度比值,使透镜组整体结构变得紧凑,从而缩短光学成像系统的长度。因此本发明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在维持较高的成像质量,并兼具大视场角的情况下,有效地缩短透镜组整体长度,达到轻薄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场曲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曲线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场曲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曲线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场曲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曲线图;
图10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场曲图;
图12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包括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其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并且其像侧面具有至少一个曲线拐点;
所述第七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凹面,其像侧面在远离光轴区域具有至少一个曲线拐点;
并满足以下关系式:
1<f3/f<5;
0.6<f/TTL<1.0;
其中,f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表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TTL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到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光焦度(focal power)为像方光束会聚度与物方光束会聚度之差,它表征光学系统对入射平行光束的屈折本领,光学系统具有正光焦度,表明对光线的屈折是汇聚性的;光学系统具有负光焦度,表明对光线的屈折是发散性的。
透镜物侧面为凸面是指透镜物侧面过面上任意一点做切面,表面总是在切面的右边,其曲率半径为正,反之物侧面则为凹面,其曲率半径为负。透镜像侧面为凸面是指透镜像侧面过面上任意一点做切面,表面总是在切面的左边,其曲率半径为负,反之像侧面为凹面,其曲率半径为正。若过透镜物侧面或者像侧面上任意一点做切面,表面既有在切面左边的部分,又有在切面右边的部分,则该表面存在曲线拐点。在透镜物侧面、像侧面的近光轴处的凹凸判断仍适用上述。
本光学成像系统,物侧光线依次经过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成像到位于第七透镜像侧的成像面上。
其中,通过设置第一透镜具有适当的正光焦度,将进入的光线进行引导汇聚。第二透镜呈弯月形状并具有负光焦度,能抑制第一透镜所产生的球面像差,保证光线通过该段像差不至于过大。通过对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的面形参数设置能够进行轴上色像差以及高次球面像差的校正,抑制部分彗差的产生。第五透镜呈弯月形状,通过其对光线引导能够拉升像高。通过合理设置第六透镜的面形以及曲线拐点的设计,能够较好地对画面周边部的像面弯曲和畸变进行良好的矫正。第七透镜在近光轴处为双凹结构,边厚大于中厚,能够起到对轴外光线的折射角压制到较小的作用,以避免主光线进光角过大导致光线无法聚焦于感光区,导致影像变暗或者变色。
本光学成像系统中,合理地限制第三透镜的焦距范围,其满足1<f3/f<5,当超过上限值时第三透镜的焦距过大,光学全长的缩短变得困难,当低于下限值时导致焦距变得过弱,对球面像差的校正优化会变得较难。并满足条件式0.6<f/TTL<1.0,可控制透镜组整体的焦距度与总长比值较为合理,使得整体结构变得紧凑,从而缩短光学成像系统的长度。
因此本实施例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在维持较高的成像质量,并兼具大视场角的情况下,有效地缩短透镜组整体长度,达到轻薄化。
优选的,本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将第三透镜设置该形状能够对透镜组整体的像差做进一步优化。
进一步具体的,本光学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0.3<(R31+R32)/(R31-R32)<1.6;其中,R31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2表示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这种设计使第三透镜物侧面和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处于较佳范围,能更好地矫正像差。
优选的,本光学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0.4<R61/R62<1.6;其中,R61表示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2表示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这样设置具有拐点设计的第六透镜曲率半径处于合理范围,避免过小或者过大而导致面形形状弯曲过大,从而难以成型或者导致光线全反射的可能。
优选的,本光学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1<SAG51+SAG52<1.5;其中,SAG51表示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与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最大光学有效径位置在光轴上投影点的距离,SAG52表示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与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最大光学有效径位置在光轴上投影点的距离。这样较优地控制第五透镜物像侧面的弯曲度,弯曲度过小难以对光线进行引导以拉升像高,弯曲度过大导致镜片形状较为弯曲,成型难度大,工艺难以达到。
优选的,本光学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0<f1i<8,i=2、3、4、5、6、7;其中,f1i表示所述第一透镜到第i透镜的组合焦距。
优选的,本光学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0.7<CT3/(CT2+CT4)<1.3;其中,CT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4表示所述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有效地调节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的中厚比值范围,使得各透镜的厚度分布较为均匀合理以及与像差校正达到一个较佳的平衡,从而利于缩短镜头总长,维持小型化同时成像质量较优。
优选的,本光学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1.2<CT5/CT6<1.8;其中,CT5表示所述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6表示所述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有效地调节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的中厚比值范围,使得各透镜的厚度分布较为均匀合理以及与像差校正达到一个较佳的平衡,从而利于缩短镜头总长,维持小型化同时成像质量较优。
优选的,本光学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0.9<LCT16/LCT37<1.3;其中,LCT16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到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LCT37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到所述第七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用以平衡部分结构上的长度,利于结构设计。
优选的,本光学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1<(f3-f1)/f<4;其中,f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通过限制同具有正焦距的第三透镜和第一透镜焦距的差值与总光焦度的比值,较好地平衡两正透镜的焦距值,有利于控制球面像差。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光学成像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考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示意图。由图可知,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包括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11、第二透镜12、第三透镜13、第四透镜14、第五透镜15、第六透镜16和第七透镜17。
所述第一透镜1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二透镜1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其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13具有正光焦度。
所述第六透镜16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并且其像侧面具有至少一个曲线拐点,即在所述第六透镜的纵向截面上,从其像侧面与光轴的交点到其像侧面边缘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曲线拐点。
所述第七透镜17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凹面,其像侧面在远离光轴区域具有至少一个曲线拐点,即在所述第七透镜的纵向截面上,从其像侧面与光轴的交点到其像侧面边缘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曲线拐点。
本实施例中各条件表达式的值如下表所示:
Figure GDA0001753877960000081
本实施例光学成像系统在第一透镜11物侧设置有光圈10。在第七透镜17和成像面之间设置有红外滤光片18,通过红外滤光片18滤除进入光学透镜组中的红外波段光,避免红外光照射到感光芯片上产生噪声。可选的滤光片材质为玻璃且不影响焦距。
本实施例光学成像系统各透镜的结构参数具体如表1-1所示,其焦距f=5.19mm,光圈值Fno=2.01,视场角FOV=78.3度。表中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mm,且表面1-18依次表示由物侧至像侧各表面,其中表面1-15依次表示光圈、第一透镜物侧面、第一透镜像侧面、第二透镜物侧面、第二透镜像侧面、第三透镜物侧面、第三透镜像侧面、第四透镜物侧面、第四透镜像侧面、第五透镜物侧面、第五透镜像侧面、第六透镜物侧面、第六透镜像侧面、第七透镜物侧面和第七透镜像侧面。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表中,在厚度一列数据中,对应光圈的一栏内的数值为光圈与下一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对应同一透镜的第一栏内的数值为本透镜的中心厚度,第二栏内的数值为本透镜与下一光学元件之间的空气间隔;对应红外滤光片的第一栏内的数值为红外滤光片的厚度,第二栏内的数值为红外滤光片与成像面之间的空气间隔。
表1-1
Figure GDA0001753877960000091
本光学成像系统中各透镜采用非球面设计,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下:
Figure GDA0001753877960000092
其中,X表示非球面上距离光轴为Y的点,其与相切于非球面光轴上顶点的切面的相对高度;R表示曲率半径;Y表示非球面曲线上的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k表示锥面系数;Ai表示第i阶非球面系数。
本实施例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具体如表1-2所示,A2-A16分别表示透镜表面第2-16阶非球面系数。
表1-2
Figure GDA0001753877960000101
本实施例光学透镜组设计的畸变场曲线图以及球差曲线图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其中畸变场曲线图设计波长为0.555μm,球差曲线图设计波长为0.470μm、0.510μm、0.555μm、0.610μm和0.650μm。
第二实施例
请参考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示意图。由图可知,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包括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21、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第四透镜24、第五透镜25、第六透镜26和第七透镜27。
所述第一透镜2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二透镜2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其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23具有正光焦度。
所述第六透镜26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并且其像侧面具有至少一个曲线拐点,即在所述第六透镜的纵向截面上,从其像侧面与光轴的交点到其像侧面边缘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曲线拐点。
所述第七透镜27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凹面,其像侧面在远离光轴区域具有至少一个曲线拐点,即在所述第七透镜的纵向截面上,从其像侧面与光轴的交点到其像侧面边缘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曲线拐点。
本实施例中各条件表达式的值如下表所示:
Figure GDA0001753877960000111
Figure GDA0001753877960000121
本实施例光学成像系统在第一透镜21物侧设置有光圈20。在第七透镜27和成像面之间设置有红外滤光片28,通过红外滤光片28滤除进入光学透镜组中的红外波段光,避免红外光照射到感光芯片上产生噪声。可选的滤光片材质为玻璃且不影响焦距。
本实施例光学成像系统各透镜的结构参数具体如表2-1所示,其焦距f=4.78mm,光圈值Fno=2.02,视场角FOV=78.3度。表中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mm,且表面1-18依次表示由物侧至像侧各表面,其中表面1-15依次表示光圈、第一透镜物侧面、第一透镜像侧面、第二透镜物侧面、第二透镜像侧面、第三透镜物侧面、第三透镜像侧面、第四透镜物侧面、第四透镜像侧面、第五透镜物侧面、第五透镜像侧面、第六透镜物侧面、第六透镜像侧面、第七透镜物侧面和第七透镜像侧面。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表中,在厚度一列数据中,对应光圈的一栏内的数值为光圈与下一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对应同一透镜的第一栏内的数值为本透镜的中心厚度,第二栏内的数值为本透镜与下一光学元件之间的空气间隔;对应红外滤光片的第一栏内的数值为红外滤光片的厚度,第二栏内的数值为红外滤光片与成像面之间的空气间隔。
表2-1
Figure GDA0001753877960000122
Figure GDA0001753877960000131
本实施例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具体如表2-2所示,A2-A16分别表示透镜表面第2-16阶非球面系数。
表2-2
Figure GDA0001753877960000132
Figure GDA0001753877960000141
本实施例光学透镜组设计的畸变场曲线图以及球差曲线图分别如图5和图6所示,其中畸变场曲线图设计波长为0.555μm,球差曲线图设计波长为0.470μm、0.510μm、0.555μm、0.610μm和0.650μm。
第三实施例
请参考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示意图。由图可知,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包括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31、第二透镜32、第三透镜33、第四透镜34、第五透镜35、第六透镜36和第七透镜37。
所述第一透镜3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二透镜3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其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33具有正光焦度。
所述第六透镜36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并且其像侧面具有至少一个曲线拐点,即在所述第六透镜的纵向截面上,从其像侧面与光轴的交点到其像侧面边缘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曲线拐点。
所述第七透镜37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凹面,其像侧面在远离光轴区域具有至少一个曲线拐点,即在所述第七透镜的纵向截面上,从其像侧面与光轴的交点到其像侧面边缘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曲线拐点。
本实施例中各条件表达式的值如下表所示:
Figure GDA0001753877960000151
本实施例光学成像系统在第一透镜31物侧设置有光圈30。在第七透镜37和成像面之间设置有红外滤光片38,通过红外滤光片38滤除进入光学透镜组中的红外波段光,避免红外光照射到感光芯片上产生噪声。可选的滤光片材质为玻璃且不影响焦距。
本实施例光学成像系统各透镜的结构参数具体如表3-1所示,其焦距f=4.60mm,光圈值Fno=2.00,视场角FOV=81.4度。表中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mm,且表面1-18依次表示由物侧至像侧各表面,其中表面1-15依次表示光圈、第一透镜物侧面、第一透镜像侧面、第二透镜物侧面、第二透镜像侧面、第三透镜物侧面、第三透镜像侧面、第四透镜物侧面、第四透镜像侧面、第五透镜物侧面、第五透镜像侧面、第六透镜物侧面、第六透镜像侧面、第七透镜物侧面和第七透镜像侧面。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表中,在厚度一列数据中,对应光圈的一栏内的数值为光圈与下一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对应同一透镜的第一栏内的数值为本透镜的中心厚度,第二栏内的数值为本透镜与下一光学元件之间的空气间隔;对应红外滤光片的第一栏内的数值为红外滤光片的厚度,第二栏内的数值为红外滤光片与成像面之间的空气间隔。
表3-1
Figure GDA0001753877960000161
本实施例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具体如表3-2所示,A2-A16分别表示透镜表面第2-16阶非球面系数。
表3-2
Figure GDA0001753877960000171
本实施例光学透镜组设计的畸变场曲线图以及球差曲线图分别如图8和图9所示,其中畸变场曲线图设计波长为0.555μm,球差曲线图设计波长为0.470μm、0.510μm、0.555μm、0.610μm和0.650μm。
第四实施例
请参考图10,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示意图。由图可知,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包括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41、第二透镜42、第三透镜43、第四透镜44、第五透镜45、第六透镜46和第七透镜47。
所述第一透镜4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二透镜4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其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43具有正光焦度。
所述第六透镜46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并且其像侧面具有至少一个曲线拐点,即在所述第六透镜的纵向截面上,从其像侧面与光轴的交点到其像侧面边缘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曲线拐点。
所述第七透镜47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凹面,其像侧面在远离光轴区域具有至少一个曲线拐点,即在所述第七透镜的纵向截面上,从其像侧面与光轴的交点到其像侧面边缘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曲线拐点。
本实施例中各条件表达式的值如下表所示:
Figure GDA0001753877960000181
Figure GDA0001753877960000191
本实施例光学成像系统在第一透镜41物侧设置有光圈40。在第七透镜47和成像面之间设置有红外滤光片48,通过红外滤光片48滤除进入光学透镜组中的红外波段光,避免红外光照射到感光芯片上产生噪声。可选的滤光片材质为玻璃且不影响焦距。
本实施例光学成像系统各透镜的结构参数具体如表4-1所示,其焦距f=4.69mm,光圈值Fno=2.00,视场角FOV=77.9度。表中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mm,且表面1-18依次表示由物侧至像侧各表面,其中表面1-15依次表示光圈、第一透镜物侧面、第一透镜像侧面、第二透镜物侧面、第二透镜像侧面、第三透镜物侧面、第三透镜像侧面、第四透镜物侧面、第四透镜像侧面、第五透镜物侧面、第五透镜像侧面、第六透镜物侧面、第六透镜像侧面、第七透镜物侧面和第七透镜像侧面。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表中,在厚度一列数据中,对应光圈的一栏内的数值为光圈与下一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对应同一透镜的第一栏内的数值为本透镜的中心厚度,第二栏内的数值为本透镜与下一光学元件之间的空气间隔;对应红外滤光片的第一栏内的数值为红外滤光片的厚度,第二栏内的数值为红外滤光片与成像面之间的空气间隔。
表4-1
Figure GDA0001753877960000192
Figure GDA0001753877960000201
本实施例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具体如表4-2所示,A2-A16分别表示透镜表面第2-16阶非球面系数。
表4-2
Figure GDA0001753877960000202
Figure GDA0001753877960000211
本实施例光学透镜组设计的畸变场曲线图以及球差曲线图分别如图11和图12所示,其中畸变场曲线图设计波长为0.555μm,球差曲线图设计波长为0.470μm、0.510μm、0.555μm、0.610μm和0.650μm。
本发明光学成像系统,具有大光圈优点,大光圈保证了充足的进光量,能有效提升感光度,保证较佳成像质量。系统采用七片非球面镜片的结构,采用合适的面型,更高阶的非球面系数,能有效矫正场曲、像散、倍率色差等各类像差。

Claims (9)

1.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由七片透镜组成,包括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其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并且其像侧面具有至少一个曲线拐点;
所述第七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凹面,其像侧面在远离光轴区域具有至少一个曲线拐点;
并满足以下条件式:
1<f3/f<5;
0.6<f/TTL<1.0;
其中,f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表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TTL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到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满足以下条件式:0.3<(R31+R32)/(R31-R32)<1.6;其中,R31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2表示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满足以下条件式:0.4<R61/R62<1.6;其中,R61表示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2表示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满足以下条件式:1<SAG51+SAG52<1.5;其中,SAG51表示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与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最大光学有效径位置在光轴上投影点的距离,SAG52表示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与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最大光学有效径位置在光轴上投影点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满足以下条件式:0<f1i<8,i=2、3、4、5、6、7;其中,f1i表示所述第一透镜到第i透镜的组合焦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满足以下条件式:0.7<CT3/(CT2+CT4)<1.3;其中,CT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4表示所述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满足以下条件式:1.2<CT5/CT6<1.8;其中,CT5表示所述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6表示所述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满足以下条件式:0.9<LCT16/LCT37<1.3;其中,LCT16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到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LCT37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到所述第七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满足以下条件式:1<(f3-f1)/f<4;其中,f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
CN201810240443.6A 2018-03-22 2018-03-22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 Active CN1085085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40443.6A CN108508580B (zh) 2018-03-22 2018-03-22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40443.6A CN108508580B (zh) 2018-03-22 2018-03-22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08580A CN108508580A (zh) 2018-09-07
CN108508580B true CN108508580B (zh) 2020-11-24

Family

ID=63378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40443.6A Active CN108508580B (zh) 2018-03-22 2018-03-22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085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0196B (zh) 2018-03-30 2019-05-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像用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9683294B (zh) * 2018-12-28 2021-10-01 诚瑞光学(苏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41756A1 (en) * 2015-02-17 2016-08-18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hotographing system,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7422465A (zh) * 2017-09-22 2017-12-01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片组
US20180003926A1 (en) * 2014-08-01 2018-01-04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7797239A (zh) * 2017-10-19 2018-03-13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08459392A (zh) * 2017-02-18 2018-08-28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撷取光学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60423B2 (ja) * 2013-10-04 2017-07-1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03926A1 (en) * 2014-08-01 2018-01-04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60241756A1 (en) * 2015-02-17 2016-08-18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hotographing system,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8459392A (zh) * 2017-02-18 2018-08-28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撷取光学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7422465A (zh) * 2017-09-22 2017-12-01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片组
CN107797239A (zh) * 2017-10-19 2018-03-13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08580A (zh) 2018-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65679B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09061838B (zh)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及电子设备
US8179614B1 (en) Image pickup optical lens assembly
US8379325B2 (en)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US8488255B2 (en) Image pickup optical system
CN109270666B (zh)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及电子设备
US8462449B2 (en) Optical lens assembly
CN108802962B (zh) 广角成像镜片组
CN109100855B (zh) 一种光学成像透镜组及电子设备
CN108802969B (zh) 一种光学成像透镜组
CN110187483B (zh) 一种广角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09765678B (zh) 一种摄像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09270665B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0488469B (zh) 一种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0187473B (zh) 一种五片式广角镜头及电子设备
US8390944B2 (en)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CN113625423A (zh) 一种成像系统、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413783A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1061044B (zh) 一种红外广角镜头及摄像设备
CN114815167B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09270667B (zh) 光学成像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0018555B (zh)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及摄像装置
CN109557640B (zh) 一种成像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09270664B (zh)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摄像装置
CN108508580B (zh)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